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觀念:家長的控制欲越強,孩子越無能

發(fā)布時間:2020-10-22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育兒觀念:家長的控制欲越強,孩子越無能在最近看的書里面,對我心理最具沖擊力的就是“家長控制欲”這個字眼。讓我不停地反思自己,也讓我清楚了一些隱性的東西。外表看不出來,其實內(nèi)心想控制孩子。如果孩子的各個方面都在你可控的范圍內(nèi),你才覺得安心。如果孩子有一方面不在你可控的范圍內(nèi),就會覺得缺乏安全,不夠安心。實際上,對孩子的控制,包括對孩子的行為控制,也包括對孩子的思想控制。從家長角度來說,有的控制行為是外在的,比如:用語言和行為去控制孩子;有的控制卻是內(nèi)隱的,讓孩子不知不覺地甘受你的控制。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特別辛勞,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太多的付出與犧牲,那么孩子會努力的把自己變成家長需要他變成的樣子。這就是一種隱形的控制,它讓孩子背上了情債。你的愛給孩子帶來的是壓力,這種壓力成為了對孩子的控制力。在過去的很長時間內(nèi),我也因為照顧孩子,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造交往環(huán)境,常常感覺很疲憊。這種疲憊肯定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了,特別是孩子惹我生氣的時候,我更是表現(xiàn)出來了,“看,媽媽都累成這個樣子了,你怎么能這樣呢?”孩子就會覺得,“媽媽為了我才那樣的,我一定不讓媽媽生氣?!边@種情感互動方式,實在是大錯特錯了。這個家庭,作為一個系統(tǒng),相互之間的情感互動就會變得“壓抑”。我想,健康的家庭氛圍是:媽媽因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幸福了,孩子也因媽媽感到無比幸福。我擁有你不是一種累贅,而是一種幸福。我想影響你的行為,不是對你施加壓力和控制,而是做給你看,在生活中影響你!說完隱性的控制,我也想反思自己外顯的控制行為。羅列出來,讓自己更加清楚:1??偸侨滩蛔〗o孩子喂飯。因為喂他吃,比他自己吃,孩子要吃得多一些。為了追求孩子達到某種飯量,總是喂孩子。可是,對孩子來說,我吃多吃少難道要外人控制?2。強迫孩子表現(xiàn)出像大人一樣的行為。暑假在老家,爸爸每天都會打電話給寶寶,寶寶接電話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小聲告訴孩子怎么回答爸爸,向爸爸描述些什么見聞。可能當時的我覺得這么做是“幫助”寶寶,可是,寶寶有寶寶的語言,寶寶有寶寶想表達的東西,寶寶有寶寶的表達方式,他哪怕把話筒拿在手里玩,也不要強迫他硬是給爸爸說些什么!他會從自己的表達方式開始,慢慢地成熟,慢慢地會像大人一樣用電話交流某些事物。允許他的成長有個過程吧!3。在生活中,每次對孩子說“不”以前,一定要考慮一下,是否真的需要說不。孩子如果是過分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說不,如果不是,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向孩子說明?家長的控制欲越強,孩子就越無能!這句話真的是個警鐘,長鳴在我的耳邊,為了孩子,放開手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越能打架的孩子越精明強干


據(jù)社會專家說,在兒童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哪種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在所難免。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只是你要善意誘導(dǎo)就好啦!

這里的幾個小例子,讓我們細看寶貝在打架中健康地長大——

STORY1挑逗式:就不給你帽子,怎么著?!

在游樂場上,Sam跟兩個英國孩子開玩笑,把他們的帽子和球都搶走了,大家都在哈哈大笑,兩個英國孩子也沒有著急,哈哈笑著追他。Sam把這兩個孩子的帽子和球扔到草堆里,還跳著腳喊著“我把你們的帽子扔到臭溝里面去啦!臟啦!”兩個英國孩子跑到草叢里面撿回自己的帽子和球開始追著Sam打他,三個孩子熱熱鬧鬧地打成一片。

行為翻譯:快來和我們一起玩吧

“挑逗”是兒童之間非常常見的社交行為,一個會挑逗他人的孩子,說明他的智力發(fā)育有了飛速的成長,能夠利用自我設(shè)計的游戲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進行友好交往。同時,如果其他小朋友開他的玩笑,他也能夠快樂地接受,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對方的挑逗,是請小朋友參與到游戲中的一種行為。

成長評述:追逐是兒童在鍛煉奔跑能力

追逐是兒童鍛煉奔跑能力,促進大腦中空間距離、物體關(guān)系識別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的一種形式。孩子蹣跚學(xué)步開始,即便走路還不穩(wěn)當,跑起來搖搖晃晃,并且十分容易摔跟頭,他們卻無一例外地熱衷于奔跑追逐。這是他們身體發(fā)育的需求,我們做家長的,應(yīng)該放手讓孩子多多奔跑,也應(yīng)該多跟孩子一起玩一玩兒互相追逐的游戲。

STORY2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有一天,毛毛過生日,我們帶著孩子去他們家玩。小孩子是不“打”不成交,他們之間可以說是遇上了知己。那個時候正好是世界杯期間,毛毛是小世界杯迷,立刻抱著個足球讓我家的兩個寶貝和他一起踢,他們那里是踢球呀,分明是肉搏戰(zhàn)的樣子,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嘴里還叫喊著。孩子們的眼睛里都泛著興奮的光芒,滿桌子的蛋糕甜點也留不住他們。

行為翻譯:我的力量有多大

兒童交往當中,大約10%的游戲行為是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糾結(jié)在一起,身體沖撞,扭打摔跤。在這種游戲當中,孩子們體驗著自己的力量,發(fā)現(xiàn)著自身的強度和限度,增強著自信心。并且呢,還排出老大、老二的順序,還會根據(jù)伙伴的力量逐步調(diào)整。我們做家長的,不僅需要經(jīng)常擁抱孩子,也應(yīng)該多跟孩子進行扭打游戲,有助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力量的極限、建立起自信。

成長評述:接觸是與人交流的開始

一個人的身體感覺越猛烈,他或她的情感的反應(yīng)就越強烈,情緒的發(fā)展也越健康。人類大腦的發(fā)育,首先發(fā)育的是感官,是各種生理感覺,尤其是觸覺的發(fā)展。身體接觸可以幫助兒童接觸自己的情緒,體驗和感受自己的情感。一個什么東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所以,不要害怕孩子之間身體的接觸,哪怕是打架也沒關(guān)系。

STORY3攻擊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軍看著站在滑梯頂端的小強,很好奇小強在做什么,然后自己也走了上去。當時我和一個朋友站在比較遠的地方關(guān)注事態(tài)的發(fā)展。小軍好像在問小強一些問題,比如,這個滑梯好不好玩?但過了一會,小強很想自己玩滑梯,讓小軍滑下去,可是小軍不愿意也有點不太敢的樣子……兩三分鐘以后,比較強壯的小強突然采取了一個最直接和最粗魯?shù)姆椒ǎ翰还懿活櫟赝屏诵≤娨话?,想把他推下去,小軍嚇得哭起來,引來了大人的注意?/p>

行為翻譯:你占了我的地盤,走開!

大部分發(fā)生在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都是正常的,并且是友好的,絕對不帶有惡意。

我們看到,有些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當中,過早地引入了爭斗、輸贏、吃虧等等概念。這些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競技比賽,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證書;把孩子跟同齡、同班小朋友相比較,強調(diào)孩子必須各方面都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動,容不得孩子“吃虧”,并且教導(dǎo)孩子必須時時處處占上風(fēng),不然就批評指責孩子太笨、太窩囊。這些做法會誤導(dǎo)孩子的游戲意圖,認為所有的沖突都是惡意的。

成長評述:克服兒童自我中心性

工具性進攻行為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兒童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爭奪玩具、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對方以占領(lǐng)游樂器械,等等。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并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xiàn)。

STORY4敵意式:真正地廝打起來!

一天放學(xué)之后,西西、Sam、虎娃以及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幼兒園樓下海洋池里玩球。玩著玩著,西西、Sam、虎娃三個小男孩兒開始拿著球互相打著玩兒。打著打著,就變成Sam和虎娃兩個人跟西西拿著球互相扔到身上對打,西西逐漸感覺自己處于劣勢,越打越著急,最后他干脆不用球來打,而是去抓Sam和虎娃,氣憤地跟他們真正地廝打起來。

行為翻譯:我在發(fā)泄情緒

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個別的孩子會在沒有明顯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對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游玩的過程中,會突然掐、擰、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有這種舉動的孩子,是在發(fā)泄某種情緒,也許是要引起他人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到難過的時候,都可能做出過激行為。偶然一次,我們不必如臨大敵,而是平靜化解、及時處理。我們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傷害他人。

成長評述:逐漸學(xué)會忍耐和表達

兒童是在“嘗試-錯誤”中學(xué)習(xí)和成長的,不允許孩子犯錯誤,也就等于剝奪了他們學(xué)習(xí)和成長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嘗試一兩次,并且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不被接受之后,會逐漸削弱,學(xué)會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

TIPS對與錯:關(guān)鍵是媽媽的態(tài)度!

正確!當我們的孩子挨了別人一巴掌或者挑逗時……

如果我們告訴他:“我知道這讓你疼了,但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喜歡你,想跟你玩兒,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表達才好了。”或者“他跟你開玩笑、逗你玩兒呢!別在意!”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溫暖的、友善的!

錯誤!然而如果我們用一種憤憤然的態(tài)度對待所有的兒童之間正常的扭打、挑逗……

認定對方在“欺負”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就繼承了一種“受害者”心態(tài),誤以為所有的動作都是意在傷害自己,要么對這個世界橫眉立目、怒而待之,要么在家長強健的羽翼保護之下,變得懦弱膽小,無法學(xué)會社交技巧。

家長越“妥協(xié)”,孩子越“貪心”


“算了,算了,不過,就只有今天,下不為例”。

“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

“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后不許再這樣耍賴哦”。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確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興。說一句“算了算了”“下不為例”,落得輕松。不必費很多口舌跟孩子講道理,也不必費盡心思讓他停止哭泣。“暫時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著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總是這么想,可往往事與愿違。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也就在這樣的“妥協(xié)”中放任自己,甚至變本加厲。

你給他破例一次,他還會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說不定又一句“下不為例”就過去了,而忘記孩子已經(jīng)無理要求兩回了。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讓孩子嘗到了一次甜頭,學(xué)到了乖,后面就沒有罷休的時候。

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不能答應(yīng),就是不能答應(yīng)。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來玩耍,要吃家里沒有的東西,你必須讓他明白,無論他怎么鬧,這個無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應(yīng)。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賴也沒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會再如此了。對于過分的要求,沒有“下不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學(xué)會對媽媽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媽媽的拒絕還沒有堅決到讓孩子害怕或絕望,孩子會繼續(xù)堅持,甚至用哭鬧來要挾媽媽。

這一招最能試探出媽媽拒絕的極限。

如果媽媽非常堅決,孩子就逐漸放棄制服媽媽,讓媽媽順從自己的念頭。相反,如果媽媽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

只要嘗到了一次甜頭,孩子就會抓住媽媽的弱點,繼續(xù)用任性執(zhí)拗的方式讓媽媽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經(jīng)抓住了你的弱點。辦法很簡單,學(xué)會堅決地對孩子說:“不”。

如何和孩子訂立私下協(xié)議

1.讓孩子沒有空子可鉆。媽媽可事先跟孩子訂立私下協(xié)議,讓他沒有反悔的余地。

2.告訴孩子做人必須守信用。媽媽可以清楚地告訴孩子:“我們兩個人都要說到做到。誰反悔了,誰就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須清楚地答應(yīng)他同意這個協(xié)議。

拒絕孩子違反協(xié)議的三條對策:

孩子堅持要違反協(xié)議時,你必須告訴他一個不守信用的人誰都不喜歡。

1.眼睛看著孩子,表情嚴肅、平靜,不要笑,讓孩子覺得無可乘之機。

2.拒絕孩子時,說話要簡潔:“不行,我們已經(jīng)說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須……”如果孩子繼續(xù)堅持他的無理要求,你要更簡潔地拒絕他:“不行。”

3.拒絕孩子的當時,不要跟孩子爭辯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靜下來的時候,再講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須以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跟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才會接受你的意見。

媽媽屈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總有不可辯駁的理由:為了上班不遲到;為了擺脫自己在公眾場合的難堪;為了孩子更高興;為了孩子不餓著;……這些飽含“母愛”的理由,會讓孩子更任性,讓媽媽付出母親的自尊和權(quán)利,而且付出換來的只是孩子暫時的快樂和媽媽暫時的輕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協(xié),一次次的忍讓,只會把問題擱置下來,“腐蝕”了孩子成長的根基,為孩子將來的生活埋下了無數(shù)隱患。

不予理睬

孩子發(fā)脾氣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視而不見,讓孩子鬧騰。當孩子鬧夠了,見父母還是不理睬自己,就會感到這樣哭鬧并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壞習(xí)慣。

耐心勸導(dǎo)

當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時,如果家長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讓孩子善罷甘休,適當?shù)臅r候家長可以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簡潔地對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能答應(yīng)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萬不能向孩子妥協(xié)。因為有了第一次的妥協(xié),就必定會有第二次的妥協(xi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發(fā)任性。

適當?shù)亍皯土P”

當孩子亂發(fā)脾氣之后,即使孩子已經(jīng)平靜下來,并主動“討好”家長,家長也要刻意對他保持“冷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言行很讓家長“不高興”,然后向孩子說明道理,讓孩子保證以后不再這樣任性或亂發(fā)脾氣。

父母的妥協(xié)與放任,也往往讓孩子做事半途而廢。

比如孩子練鋼琴練到一半,就央求媽媽讓他玩一會。本來媽媽不許的,但是經(jīng)不住孩子軟磨硬泡,只好說:“好吧,好吧,去玩一會,下次不許這樣?!笨墒怯辛艘淮?,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懶得去管。孩子也許就從此干脆不練琴了。

事事順孩子的意,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會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認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樣便怎樣,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讓他有恃無恐。

惡性循環(huán)下去,你就等著有一天他真正無視你的存在,不把你當一回事吧。趾高氣揚慣了的他,處身社會的時候,如此自私和無理,又怎么去與人合作?

育兒觀念:孩子的情緒控制


育兒觀念:孩子的情緒控制

我們家吉吉進入幼兒園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都離不開三位老師的辛勤付出,下面來說說我們在教育吉吉時的一些體會:

一、孩子的情緒控制

我們家吉吉天生就像猴子一樣坐不住動個不停,甚至連家里的電視,電腦等被都殃及導(dǎo)致報廢了,他是屬于那種不動則已一動就瘋狂的類型,我曾經(jīng)一度的在研究和反思,為什么我們家的孩子這么調(diào)皮,是我們的教育有問題嗎?慢慢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他也是有能安靜下來的時候的,比如說,我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看動畫片的時候,原來他是沒有找到他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就抓住他這一點,有時候他實在是調(diào)皮的我們沒有辦法制止他的時候,我們只要拿本書跟他說講故事,或者跟他玩他愛玩的游戲等等他感興趣的事情,他馬上就能停下來,但是孩子適當?shù)耐嫠N覀円彩且С值摹?/p>

二、孩子的飲食習(xí)慣

我們家吉吉最好的一點就是從來不挑食,但是特別愛吃零食,不過小朋友一般都很喜歡吃膨化食品,巧克力,糖以及各種碳酸飲料,一旦吃了這些食品,小孩對飯菜就會吃得很少,影響了食欲,特別是老人帶的孩子,他們覺得吃什么都是吃,孩子只要不鬧,能吃就好,不管吃什么。沒辦法只能跟吉吉制定規(guī)定:1.吃飯前半個小時不能吃零食,如果沒有遵守規(guī)定,所有的零食全部由爸爸媽媽保管。2.吃飯要固定在餐桌旁自己吃,不能邊吃邊玩。我還經(jīng)常跟他說,吃好飯了就有力氣,不挑食的寶寶就長的壯,不容易生病,但是有時候他在這方面還是會偶爾做不到,比如說耍賴說自己好累,要我們喂他,有時候心軟也就依著他了,在這方面還需繼續(xù)努力。

三、表揚與批評的結(jié)合

表揚是對孩子所做事情的肯定和鼓勵,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最好能夠明確地指出,你最欣賞他的哪一方面!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繼續(xù)前進的動力,孩子也得到了滿足。但也不能光是表揚,這樣孩子就會比較脆弱,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給予批評,批評不代表是打罵,而是就事論事,語氣要平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究竟錯在哪里,才會去改正。

家長“關(guān)心”越多 孩子幸福越少?


什么叫幸福?高教授介紹,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tài),它是一個感性問題,一個人的欲望有好的或者壞的,是實的或是虛的,更多時候是從眾心理,大家都那么去做,卻沒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有多么的需要。她舉例說,現(xiàn)在大家都熟知的李娜奪得了法網(wǎng)冠軍,是不是會突然出現(xiàn)很多人去學(xué)網(wǎng)球呢?這雖然是一個好現(xiàn)象,但一個孩子的培養(yǎng)花銷確實很大,每個孩子去學(xué)網(wǎng)球是否都會有所成就、有所回報呢?每位家長和孩子都要根據(jù)自身情況來考慮。幸??梢远攘繂??高淑娟分析,幸福指數(shù)高不等于就幸福,幸福是什么?恐怕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答案。然而如今,人們偏偏要把它統(tǒng)一標準、數(shù)字量化,年年更新幸福指數(shù),這有必要嗎?有意義嗎?俗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福的體驗者是每個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階段也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高淑娟直言,幸福指數(shù)評一評無妨,但數(shù)量和頻率卻要控制一下;或者學(xué)學(xué)國外,將幸福作為專門學(xué)科來看待,多注重人們內(nèi)心對于幸福的體驗。因為歸根到底,幸福是什么,還得普通老百姓說了算。

孩子為何不幸福?

社會上自感不幸福的人特別是孩子們越來越多,幾乎每個人都處于不安全感、無歸屬感的忐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開始讓眾人感覺不快樂呢?高教授表示,現(xiàn)在孩子的壓力都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長給的:家長越關(guān)心孩子,給他們的壓力越大。例如很多在校大學(xué)生,看到家里打來的電話就害怕,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每天打電話回去,強制性聯(lián)系弄得雙方都被動,家長管得太多,孩子感覺束縛了自己手腳。過多干擾孩子,讓他們失去了分析能力。

高淑娟笑說:“我之所以能走到現(xiàn)在這個地位,拜父母所賜沒有過多管我,我不敢說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敢說父母不管我的好;孩子進入大學(xué),生活圈都有所改變,生活見解都提升了,孩子是海闊天空了,而家長們卻用老一套習(xí)慣管教孩子,使孩子有著過多壓力?!?/p>

當全國學(xué)生進行高考時,藥家鑫被處以死刑,怎么樣引以為戒?高淑娟認為,他們的做法都是一念之間,旁觀者可加以評論,但要反思一下當你在危機關(guān)頭能否處理得當?我們不能保證每個孩子不犯錯,當不能掌握危機公關(guān)能力時,家庭可以給他們補一課,然而過分關(guān)心卻給孩子帶來了更大麻煩,使他們不再幸福。

“現(xiàn)在人們對生活的滿足已超越溫飽問題了,一個人的欲望在某種程度上達到很高,一旦沒有得到滿足時,失望會越大。”清華大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研究所教授、博導(dǎo)高淑娟,6月11日作客“名家論壇”,給市民解讀“國人的幸福指數(shù)與幸福價值”。記者袁毅實習(xí)生吳細瓊

相關(guān)推薦

  • 越能打架的孩子越精明強干 據(jù)社會專家說,在兒童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哪種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在所難免。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只是你要善意誘導(dǎo)就好啦! 這里的幾個小例子,讓我們細看寶貝在打架中健康地長...
    2021-12-11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孩子控制欲強怎么辦 教育隨筆:孩子控制欲強怎么辦 班里的劉瑜小朋友是個漂亮的小女孩,但性格十分要強,前幾天在教室門口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開。還哭鬧著:我不想上幼兒園……她媽媽和我聊了聊他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我就說孩子在園里表現(xiàn)一...
    2021-04-30 閱讀全文
  • 家長越“妥協(xié)”,孩子越“貪心” “算了,算了,不過,就只有今天,下不為例”。 “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 “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后不許再這樣耍賴哦”。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確容易做。自己...
    2021-02-26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孩子的情緒控制 育兒觀念:孩子的情緒控制 我們家吉吉進入幼兒園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都離不開三位老師的辛勤付出,下面來說說我們在教育吉吉時的一些體會: 一、孩子的情緒控制 我們家吉吉天生就像猴子一樣坐不住動個不...
    2020-08-24 閱讀全文
  • 家長“關(guān)心”越多 孩子幸福越少? 什么叫幸福?高教授介紹,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tài),它是一個感性問題,一個人的欲望有好的或者壞的,是實的或是虛的,更多時候是從眾心理,大家都那么去做,卻沒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有多么的需要。她舉例說...
    2021-03-30 閱讀全文

據(jù)社會專家說,在兒童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哪種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在所難免。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只是你要善意誘導(dǎo)就好啦! 這里的幾個小例子,讓我們細看寶貝在打架中健康地長...

2021-12-11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孩子控制欲強怎么辦 班里的劉瑜小朋友是個漂亮的小女孩,但性格十分要強,前幾天在教室門口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開。還哭鬧著:我不想上幼兒園……她媽媽和我聊了聊他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我就說孩子在園里表現(xiàn)一...

2021-04-30 閱讀全文

“算了,算了,不過,就只有今天,下不為例”。 “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 “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后不許再這樣耍賴哦”。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確容易做。自己...

2021-02-26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孩子的情緒控制 我們家吉吉進入幼兒園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都離不開三位老師的辛勤付出,下面來說說我們在教育吉吉時的一些體會: 一、孩子的情緒控制 我們家吉吉天生就像猴子一樣坐不住動個不...

2020-08-24 閱讀全文

什么叫幸福?高教授介紹,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tài),它是一個感性問題,一個人的欲望有好的或者壞的,是實的或是虛的,更多時候是從眾心理,大家都那么去做,卻沒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有多么的需要。她舉例說...

2021-03-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