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撕掉一半的母愛

發(fā)布時間:2020-10-12 幼兒園美教說課稿半命題 幼兒園我的一家說課稿 我的一家說課稿幼兒園

離學校放假只有最后的四天日子,記得當時大雪封山,交通受阻,寒風刺骨。就算穿著加厚的羽絨衣也擋不住冷風的侵襲,就一個感覺“冷”。

教室里發(fā)著暖烘烘的火,老師們已沒有先前的緊張課業(yè),所以沒那么忙碌,準備著放寒假前的工作安排,和孩子們圍爐而坐,暢談著各自的新年愿望,有的孩子想要媽媽買新衣服、有的孩子希望爸爸買輛新的自行車。只有一個小女孩的一句話,讓我的心頭為之一顫!因為她的回答讓我倍感驚訝,她說:“我的新年愿望是,我一定要讓媽媽不打牌了,多抽時間陪陪我”!一句極其樸實的言語,竟然導出一個孩子的純正內(nèi)心,成為她新年的愿望······n4507.cn

其實老師們早就注意到了這個漂亮的小女孩了,只見她衣著單薄,不善言笑。剛來學校時,總是喜歡一個人坐在板凳上,一臉地憂郁??粗鴦e的小朋友玩兒,她都無動于衷,小朋友叫她一起去玩呢,她都懶得去理會。還有每次吃飯的時候量也大得嚇人,最喜歡吃肉了,可以吃到三瓢子的肉。與同齡小朋友顯得有點不一樣。我們從一個不到六歲孩子身上看到她背后似乎隱藏著什么故事。舊景重現(xiàn),又一次,只見她孤獨的和板凳作伴兒,我不由走過去陪她一起坐著,順手拉起她的手擁在我的懷里。我問她“你怎麼不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她說:不想玩?!盀槭裁茨兀俊毙÷兜拖骂^不吭聲了。我又問她“你是不是想媽媽了”?沒想到這一問竟打開了這個小女孩的話匣子,她說:“我媽媽只喜歡打牌,成天就知道打牌,不打牌就受不了?!彼€說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她還有個姐姐,是爸爸以前的老婆的····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明白,小露有一個復雜而又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小女孩家庭的復雜化我也略有耳聞,據(jù)說她媽媽只要上了牌桌連一日三餐都可以盡免。更有甚者,對于放假在家的孩子就時常借住在別人家或是就帶在麻將館里,順便吃點老板的飯菜。孩子要媽媽陪吧,她會不耐煩的推開孩子,叫她到一邊去玩,等她贏了錢,給她買好吃的。。。。。。。

曾記得下大雪的時間里,有人看見她媽媽穿著時髦的黃色長羽絨衣,摩登的朝麻將館的方向走去??烧l知道,她女兒卻只穿著一件夾克衫而凍的瑟瑟發(fā)抖。女兒正在學校為沒有添加的衣物而備受煎熬,老師打給他媽媽的電話不是無人應(yīng)答就是關(guān)機,保育員阿姨只好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給這個可憐的孩子添上,試問,這個電話不能接嗎?不夠三百米的一段路就這么難走么?為自己女兒添加一件保暖衣不是一個母親的份內(nèi)之責嗎?在這么冷的天

,女兒想媽媽來看一眼算是過分的要求嗎?這很奢侈嗎?一個不到六歲的小女孩總是讓很多人看見他在街上孤單地走著,無助的徘徊著。寫到這里,想到江蘇電視臺播放的《人間》,同樣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因為爸爸病倒,在上學的他,請假遠赴深圳想找回他的媽媽,在公園見面的那一刻,小男孩在媽媽面前跪地而泣,而媽媽卻無動于衷的樣子。帶給孩子的"禮物"卻是聲聲斥責。。。。。。

我無語,就算山間的花草也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才能綿延不息!更何況一個沒有母愛呵護的孩子,那不就像魚兒離開了水,萬物失去了陽光,船兒失去了舵手一般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當今這個物欲橫流、利欲熏心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的道德底線是否也在淪喪,連偉大的母愛也要在媽媽的字典里慢慢褪色,消逝殆盡??蓱z的媽媽,你可曾知道,一個女人,家庭的失敗也許淡化了希望,而不顧孩子的死活自我的活著,那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父母威信是怎么丟掉的


父母威信是怎么丟掉的

引子:

午餐時間,媽媽在醫(yī)院遇到一可愛的小女孩,便把自己碗里的臘八豆分給小女孩吃,然后跟小女孩說,下次看到我要記得我啊,要叫我啊。小女孩媽媽馬上說,不叫奶奶,奶奶就把你肚子里的豆豆拿回去。小女孩不過四歲的樣子,聽了根本沒反應(yīng)……媽媽馬上解釋說奶奶不會拿出來的。

我有時候猜想,孩子聽到父母這些五花八門又毫不著邊際的威脅,搞不好心里在笑父母幼稚呢。可以確定的是,等孩子再大些,父母還把對孩子的要求用威脅的方式講出來,孩子就更加不會聽啦。那時候,父母該著急自己“沒有威信”了。

常見的讓父母丟掉威信的做法有這些

1.亂加威脅,而且是落實不到位的威脅。

2.威脅太多,讓孩子處處都是錯。孩子發(fā)現(xiàn)怎么都做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

3.教孩子是一套,自己做是另一套。自己動輒生氣,卻教孩子要“好好說”;自己不閱讀,卻批評孩子只會玩游戲;自己對老公老婆頤指氣使,卻指責孩子對父母不尊重。

4.孩子一發(fā)飆,就馬上說“YES”,或者立馬許一個自己不愿意兌現(xiàn)的諾言。

5.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原本違反規(guī)則的事情也OK;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也變得不OK。比如心情好的時候,允許孩子罵人,打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一發(fā)現(xiàn)孩子口氣不對就要批評。

有威信的父母是什么樣的?

有威信的父母本來就給孩子在做一個有原則、有界限和言出必行的榜樣。他們不會刻意追求在孩子面前的威嚴,相反,他們是首先做好自己,對孩子行為方面的“問題”(指的是孩子不符合社會行為規(guī)范或者父母期望的行為),他們能夠做到冷靜、理智、平和地處理。他們既傾聽孩子的心聲,又為孩子設(shè)立規(guī)則和界限;他們既尊重孩子,又不放任孩子為所欲為。

有威信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遵守的不是父母的指示,而是自己內(nèi)心的規(guī)則,而父母給出的要求跟孩子內(nèi)心的規(guī)則是一致的。不管什么時候,父母在給孩子立規(guī)則的時候,都會考慮:孩子是否認可這個規(guī)則?孩子如何內(nèi)化這個規(guī)則?孩子對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的順從,也往往不是出于父母權(quán)威,而是出于對父母的信任和愛。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所以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愿意順從父母。

如果父母已經(jīng)丟掉了自己的威信,怎么辦?

請找找看,為什么你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原因在哪里?

如果已經(jīng)失去威信,很可能父母跟孩子的關(guān)系也變得糟糕了。這時候比樹立威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和相互信任。失去威信的父母,往往不是跟孩子連接不夠,感情淡薄,就是跟孩子連接太多太緊,過多控制,讓孩子反感。

選擇跟孩子的健康、安全有關(guān)的領(lǐng)域,也就是說最最重要的領(lǐng)域首先樹立自己的威信,其它的先放一放。等跟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改善,自己的情緒管理水平、溝通能力提升后,再顧及孩子在社交、行為管理和個人選擇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

最重要的還是那一句:育兒先育幾,育幾先育心。父母能夠真正做到接納自己,接納孩子,用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時,“威信”自然就有了。

父母要改掉尖聲喊叫的毛病


父母的喊叫是在傳遞一個信息:你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很多人都有發(fā)脾氣大聲叫嚷的時候,父母也不例外,實際上父母喊叫對教育孩子并不起作用,即使發(fā)揮點作用也是有限和短暫的,根本無助于孩子改進自己的行為或從中接受教訓。如果喊叫成為父母習以為常的對孩子說話的方式除對父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害無益外,還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研究表明,父母經(jīng)常喊叫,無論你說的是什么,你都在傳遞一個信息:你不尊重自己的孩子。這對孩子的自尊心是個極大的傷害,幼小孩子還會因害怕,發(fā)怔失卻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幼兒絕對需要并最先是從父母的關(guān)愛下獲得的。而且,過多的喊叫會使孩子更加不重視父母的要求。他們會形成一種不好的慣性:如果父母有要求就會喊叫,要是不喊叫不一定非得聽父母的話。更糟糕的是,父母的喊叫是間接地教孩子要用大聲的喊叫要求別人包括要求父母。此外,生理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叫嚷會使孩子激動,是對孩子不良情緒和心態(tài)的一種強化刺激。孩子很愿意看到自己能控制和操縱大人的情緒并從中作樂,有時他還會得意的見到父母為他干的壞事而遭罪。由此說明叫嚷恰恰對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父母要改掉尖聲喊叫的毛病,關(guān)鍵要避免沖孩子發(fā)脾氣,在情緒失控前就要想辦法調(diào)適心境。要徹底改變不自覺地朝孩子大聲喊叫的不良習慣,自覺地用正確的音量和聲調(diào)同孩子說話。如果是要求而不是請求孩子做什么事,說話聲音要堅定,內(nèi)容要明確,使孩子“聽懂”而不是“聽到”。如,說:墻上不是畫畫的地方,請找本子來畫。“孩子就會明白在墻上涂畫是不允許的。要是孩子言行過分,父母用言語加以制止時,可結(jié)合眼神等面部表情或其他形體動作,無需提高音量同樣能收到效果。

育兒觀念:對孩子“藏起一半的愛”


育兒觀念:對孩子“藏起一半的愛”

前陣子在看王xx老師的一本《讓孩子積極快樂起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書中有一段內(nèi)容非常符合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現(xiàn)象——溺愛??赡芤郧安挥X得,看見身邊溺愛孩子的家長也有很多的不理解,現(xiàn)在快身為人母的我,也會自然而然產(chǎn)生一種對孩子特別的愛。但我始終覺得對孩子要“藏起一半的愛”。所謂藏起一半的愛,不是說只給子女一半的愛,也不是減少對子女關(guān)愛的數(shù)量,而是以隱蔽的形式收起溺愛的部分,以更深的內(nèi)涵去愛子女,注意培養(yǎng)其健康地成長,而不是把愛掛在口頭。

因為總發(fā)現(xiàn)身邊的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因為是隔代教育了,對自己的第三代也是特別的溺愛,可能自己還并不覺得是一種溺愛,是一種正常的愛,可是往往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是無形之下給孩子帶來的不健康因素。從身邊接觸、教育過的孩子例子來說:孩子被外公外婆寵著、呵護著,從不去打他罵他,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也不能逾越孩子父母的責任,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是逾越的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從而導致孩子現(xiàn)在脾氣暴躁,一有不順心的或者不依自己的就會隨口亂罵亂打,雖然孩子外婆偶爾也會打孩子,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孩子的習慣已經(jīng)似乎改不掉了,而孩子父母親呢,就會覺得是老人把孩子慣壞了,其實都有責任。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guān)愛,不是說買一件衣服,吃一頓kfc就是對孩子好。而如何去關(guān)愛孩子,如何使孩子在關(guān)愛中得到健康的發(fā)展,贏得佳玉人生的美好品德和能力,當是父母必須注重的關(guān)鍵所在。因為大人一味順從孩子的要求,就會使孩子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人,而這些孩子會認為生活就是我行我素。他所注意的只是他自己,而不在乎別人有什么需要和要求,更談不上與別人合作。有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班上有些孩子在拿到玩具后不愿意與人分享,甚至還會搶別人手中的玩具,搶不到就隨手想去打同伴。而當這類型的孩子真正長大了,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無力調(diào)整、保護自己,這么大一個世界到哪兒去找那么多“哄”他的人呢?當然父母也不能一味的想用暴力去解決,也不要盲目的責備。因為經(jīng)常打罵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父母應(yīng)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兩人之間應(yīng)該多商量,決定在哪些方面做出讓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父母的決定。要讓孩子養(yǎng)成尊重父母的習慣,父母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像朋友一樣聊天,作為他的好伙伴或者進入他在游戲中的角色狀態(tài)等等,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德習慣。

在我看來,對孩子就是要藏起一半的愛,有些愛放在心里就可以了,因為這些心里的愛是隱形的,會無形中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透露出來,而當孩子漸漸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這種無形的愛,知道父母是這樣子愛他們的,當然現(xiàn)在的很多80后夫婦都是知識化的一代,相信在師幼互動、家幼互動、家園互動這些方面能夠讓孩子都積極快樂起來,也相信孩子們都是最棒的!

父母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


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優(yōu)良的回報,當真我們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嗎?如果你是一個充滿困惑的家長,又或者你是一個不希望未來遭遇這種困惑的家長,請你和我們一起,撥開這團困惑的迷霧,看到迷霧后面藏著的真相——賞識教育著名的親子專家魏建惠老師,經(jīng)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為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您不妨對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這樣的優(yōu)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優(yōu)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tài)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得來的“優(yōu)秀”!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yōu)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jīng)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xié)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規(guī)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鵬宇老師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游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里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yè)不寫怎么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聲,依然故我。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xù)玩吧。十幾分鐘后,他松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tài)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持更顯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鵬宇老師對女兒學習從沒什么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shù)第一倒數(shù)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會請你的!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5.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shù)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里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6.預(yù)言孩子沒出息

預(yù)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jīng)]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xiàn)你的預(yù)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有一個農(nóng)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yè)。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yīng)關(guān)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么樣!

9.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結(jié)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你擔心孩子早戀,孩子一準早戀;你擔心孩子網(wǎng)癮,孩子一定網(wǎng)癮!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經(jīng)過一間網(wǎng)吧時警告孩子:看見沒,這是網(wǎng)吧,很多孩子一進去就變壞了,你可不能進去!一天又一天,一開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極了,終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進這間網(wǎng)吧看看。再后來孩子網(wǎng)癮了!孩子是否自信,取決于父母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yè),你去忙吧!媽媽一關(guān)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yīng)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成功的方向培養(yǎng),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成“才”,而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問題。以至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鵬宇老師認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tài)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大大的不同。他會一點一點從父母那里學會“比較”,并且用“比較”殺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永遠被“比較”來的“痛苦結(jié)果”所折磨。家長應(yīng)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每個孩子都自有一份屬于他的優(yōu)秀之處!不要用比較殺傷孩子的自尊了。

如何改掉寶寶愛哭鬧的壞習慣


如何改掉寶寶愛哭鬧的壞習慣

動不動掉眼淚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種表現(xiàn),不利于他們自信和堅強個性的養(yǎng)成。父母應(yīng)該想辦法——改掉孩子愛哭的不良習慣,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驕慣等原因,動不動就哭,為一點小事就哭個沒完,往往搞得父母、長輩手足無措、心煩意亂。

要改變孩子愛哭得習慣,就要讓他知道哭并不能產(chǎn)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對孩子哭的反應(yīng)。

當孩子有問題時,不要一聽見他的哭聲就緊張地回應(yīng)他,而要讓他先停止哭,把問題說出來。訓練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聲來表達不滿,同時要給予他充分的時間去平復情緒。一個哭得嘻哩叭啦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先清楚地把話說完,然后靜靜地陪在一旁,等他平復下來,不要催促或者表現(xiàn)出不耐煩。

年紀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他解釋動輒哭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yīng)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例如,遇到問題而自己卻不能解決時,可以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時,可以直接向父母說明。

當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來的時候,決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籍以讓他停止繼續(xù)哭下去;因為他們回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要求父母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東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而哭,父母應(yīng)立即走開,不理會他。

平時父母對于孩子的任何問題,都要認真回答,讓他們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意見,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堅定自己的立場,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鬧讓步,讓他知道哭泣并不能為他帶來他想要的東西;如果不哭,或許還有機會得到。

稱贊一些他認識的不愛哭的孩子,并鼓勵他向這些孩子學習。偶有不如意卻沒有哭的話,就及時夸獎他有進步了,給他一些口頭稱贊、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等。

如果父母能堅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鬧讓步,逐漸的他將會停止以哭泣來威脅你。

對于因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須多給他鼓勵,讓他嘗試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不要凡事都要求得到別人的幫忙;雖然做不好,也鼓勵他再次嘗試。失敗了,教會他先不要哭,靜下來想一想應(yīng)該怎么做比較好。問問他:媽媽(爸爸)也一起來幫忙好嗎?得到認同后,母(父)子一起把問題處理好,再與他一起檢討這件事。

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為父母溺愛造成的,所以必須多給孩子自己去面對難題的機會,不要凡事都替他去做;還要讓他多與其他孩子接觸,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才不會凡事都感到害怕,逐漸把膽量壯大起來。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重視的,掌握好具體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改變的,讓孩子健康成長。

一個溺愛兒子的母親的故事


關(guān)于溺愛,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媽媽,我要機車,這樣上學比較方便?!?/p>

「可是你還沒滿十八歲?!鼓赣H說。

「不管,給我嘛!」

于是,兒子有了一部機車。

過了一段時間,兒子又來找母親。

「媽媽,我要最新款的手機,不然出門沒面子?!?/p>

「那舊的怎么辦?」母親問。

「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妳到底愛不愛我?」

于是母親沒再說什么,給寶貝兒子買了一只手機。

從那次開始,兒子要什么,母親就給什么。

她想,我可不能失去兒子的愛,在這世上,我只剩下一個最愛的人了。

有一天,兒子打電話找她。

「媽媽,我現(xiàn)在要一筆錢?!?/p>

他把那筆數(shù)目說了出來。

「開玩笑!」母親聽完大叫一聲!

「不是開玩笑,我需要那筆錢!」

「不行!你回家來,我們慢慢談!」

兒子大吼一聲:「原來你愛錢比愛我還多!」

不是這樣的。

母親還想說點什么,但兒子已經(jīng)把電話掛斷了,因為她沒有教會兒子怎樣聽人把話說完。

她心愛的兒子,已經(jīng)聽不懂人話,尤其聽不懂拒絕他違逆他反對他的話了。

覺得自己沒人愛的兒子,回家以后做了一件震驚社會的事:

把最愛自己的母親給殺了。

這個母親,最后還是失去了兒子的愛,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愛,但不要溺愛。溺愛,有時真的會害死人。

在另一個故事里頭,有一個從小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后無惡不作,最后被捕入獄。

他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再喝一口母親的奶水,結(jié)果當母親真的來了,他卻把含在口中的乳頭給咬掉了!

為什么?

因為他覺得都是媽媽害的,如果媽媽不要那么寵他,或許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

這種想法很要不得,每個長大的人都該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父母出面負責。

真正成功的人,會把失敗的責任歸給自己,卻把成功的因素歸之于他人,歸之于上天;真正的失敗者正好相反,他們會把成功歸給自己,卻把問題推給別人,怪罪上天不照顧自己。

但另一面,從故事中我們也看出家庭教育的影響真的很大。

教育,不能真正解決人所有的問題,但不好的教育,往往就是制造問題的工廠。

人性中有其黑暗的一面,有罪住在其中;加上不合適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就有如火上堆炭,讓世界陷入一片火海。

溺愛、凌虐或者逼壓太緊,都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唯一能達成的就是把孩子內(nèi)心的野獸養(yǎng)肥,最后反噬自己。

愛,但不要溺愛。愛,要在光中去愛,要為心愛的人儆醒,用你的禱告守護他們。

也許你仍然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但你可以把天大的事情信托給至大的神,把一切難題帶到耶穌面前去說!

相關(guān)推薦

  • 教育隨筆:“是我,撕掉了貼字” “哪個小朋友,又把毛巾架上的數(shù)字貼給撕掉了?!!”駱阿姨從洗手間出來,聲調(diào)提高了一個八度。 “可見這已不再是初發(fā)事件了”,這是我聽到后的第一個反應(yīng)。 ……在駱阿姨的述說中,我知道數(shù)字貼已經(jīng)好幾次被人撕...
    2021-05-28 閱讀全文
  • 愛撕紙的孩子 開學了,我在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圖書。 可沒過多久,圖書架旁邊就有了不少從圖書上掉下來的紙片。為了找原因,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書特別受孩子們歡迎,看的人多了。圖書就容易破損。于是,我利用晨間談話,對他們...
    2020-12-04 閱讀全文
  • 不可漏掉的愛 為了讓家長了解自己寶寶在園情況,我們每學期都有家園雙溝通手冊。又到了填手冊的時候了,翻開一本本手冊,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調(diào)皮的振夏、可愛的怡萱……我用筆一字字、一份份填寫對他們的愛。翻到曉...
    2021-01-07 閱讀全文
  • 愛掉“豆豆”的小女孩 都知道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免不了哭哭鬧鬧的。我們班倪子晗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快一年的時間了,每天來到幼兒園跟媽媽再見的那一剎那,還是哭著大聲的喊媽媽,不但是早晨上幼兒園這會兒哭,在平日里假如有個小朋友不...
    2021-12-03 閱讀全文
  • 撕撕玩玩的親子游戲 撕撕玩玩的親子游戲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家的寶寶開始愛撕書了,千萬別煩惱,先好好恭喜一下自己吧,家有“撕書寶”恰恰說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很正常,精細動作已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寶寶正在通過會撕書的小手認識外部世界。 寶...
    2020-10-03 閱讀全文

“哪個小朋友,又把毛巾架上的數(shù)字貼給撕掉了??。 瘪槹⒁虖南词珠g出來,聲調(diào)提高了一個八度。 “可見這已不再是初發(fā)事件了”,這是我聽到后的第一個反應(yīng)。 ……在駱阿姨的述說中,我知道數(shù)字貼已經(jīng)好幾次被人撕...

2021-05-28 閱讀全文

開學了,我在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圖書。 可沒過多久,圖書架旁邊就有了不少從圖書上掉下來的紙片。為了找原因,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書特別受孩子們歡迎,看的人多了。圖書就容易破損。于是,我利用晨間談話,對他們...

2020-12-04 閱讀全文

為了讓家長了解自己寶寶在園情況,我們每學期都有家園雙溝通手冊。又到了填手冊的時候了,翻開一本本手冊,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調(diào)皮的振夏、可愛的怡萱……我用筆一字字、一份份填寫對他們的愛。翻到曉...

2021-01-07 閱讀全文

都知道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免不了哭哭鬧鬧的。我們班倪子晗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快一年的時間了,每天來到幼兒園跟媽媽再見的那一剎那,還是哭著大聲的喊媽媽,不但是早晨上幼兒園這會兒哭,在平日里假如有個小朋友不...

2021-12-03 閱讀全文

撕撕玩玩的親子游戲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家的寶寶開始愛撕書了,千萬別煩惱,先好好恭喜一下自己吧,家有“撕書寶”恰恰說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很正常,精細動作已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寶寶正在通過會撕書的小手認識外部世界。 寶...

2020-10-0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