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問題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家庭教育問題 幼兒園教師存在的問題 ??诠k幼兒園入園常見問題

教育問題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

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如何才能讓你的孩子更為的省心呢,專家說其實言傳遠遠不如身教。

一個朋友告訴我,過年時,她開車去沙鹿朋友家吃飯,在臺中朝馬附近迷了路,看到公車站有一位太太,帶著兩個孩子、拎了大包東西在等車。朋友心想,當媽媽的應該是最可靠的,便停下來問路。這位婦人眼睛一亮,立刻很熱心地告訴她“我?guī)闳ァ?,然后自己主動打開朋友汽車的后座車門,招呼兩個孩子上了車。這位媽媽指導著朋友開車繞來繞去,最后開到了一處民房處。朋友覺得這地方不是她要到的地方,正驚訝間,婦人下了車,轉身告訴她,她要去的地方在另一個方向。朋友非常驚訝這婦人竟然會為搭便車不擇手段,在孩子面前說謊。

這讓我想起在美國時,有位讀者投稿給報紙,說她去市場買菜,正要倒車時,有個父親帶著兩個八九歲的男孩采購出來。他們的車子正停在她車子旁邊,一個男孩在開車門時太用力,打到了她的車身,凹了一個小洞。

她原以為這位父親會過來道聲歉,想不到這父親沒有任何表示,倒了車子就打算離去,她只好下車理論。這位父親把車停下,搖下窗戶,氣勢洶洶地說:“你要怎樣?這里是停車場,車子被剮是每天都有的事,叫什么叫!”她被嚇到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家父子得意揚揚地揚長而去。

過了不久,她出去辦事回家后,發(fā)現(xiàn)車子的保險桿被撞壞了,看看擋風玻璃上無人留條子,又不知是何時何地被人撞的,只好自認倒霉。想不到當晚就有人上門道歉,原來是一對連英語都講不好的新移民夫婦和他們的兒子。這家的丈夫是干油漆工的,太太的英語差到她要連聽三遍才能聽懂。原來車子是他們的兒子撞的,撞后心慌便逃回家告訴父母,父母知道后立刻帶著孩子前來賠禮,并留給她他們的保險公司的電話號碼。

她說她很訝異,一個是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父親,一個是英文都不會講的油漆匠,兩個人對孩子的教育竟有這么不同的態(tài)度。他們的孩子以后會有很大的差異。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狀態(tài)。日本獼猴會把番薯放到水里洗去泥沙再吃,別的地方的獼猴并不會,因為沒人做給它看;而如果有一只獼猴這樣做了,別的猴子就會跟進。所以,動物的模仿學習能力幾乎是天生的,而人類尤其是個中高手。

研究者已在人類大腦中發(fā)現(xiàn)有鏡像神經(jīng)元,專司模仿。古人說“上梁不正下梁歪”,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到大腦的神經(jīng)機制,模仿的學習方式在心理學上屬于內(nèi)隱的學習,神經(jīng)儲存的方式與地點都與外顯的學習不同,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道理。很多習慣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病人得了失憶癥,把外顯記憶都喪失了,但內(nèi)隱的還保留著。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孩子以后對我們孝順,我們自己就必須孝順父母,這種身教的力量是言教所無法取代的。

有一位朋友很煩惱,說她讀初中、正在青春期的兒子對她講話不禮貌,進出不打招呼,無視她這個母親的存在。她為此而感到痛苦萬分,央求我與孩子談談,于是我約了這個孩子出來喝下午茶。

想不到,這孩子說到母親時,口吻竟是非常不屑,他說母親說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客人來時親熱得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數(shù)落人家的不是……聽到這里我非常驚訝,沒想到這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長大后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便開始看不起父母。當孩子行為叛逆,而父母想要管他時,他就會表現(xiàn)出“你也不過如此,不配管我”的態(tài)度。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說一套,做一套”,曾有一個孩子對我說:“我爸叫我不能做的事,他自己都在做。”

孩子在平日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無意間學習”,這種學習與課堂中特意的教學不一樣,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人格的成長。在現(xiàn)今社會,光用拳頭、棒子管教孩子已經(jīng)行不通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贏得子女的尊敬后才能產(chǎn)生教誨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庭教育是遠遠先于學校教育的


寶貝朱琳煒在幼兒園已經(jīng)度過了她正式入學的第一個學期,這個時候,她剛滿兩周歲。期末到了,鑒于老師對我們的信任以及朱琳煒小朋友在BB班的表現(xiàn),讓我做一些分享。其實,養(yǎng)育孩子我們還是有很多的不解與困惑,許多家長也比我們更有經(jīng)驗,所以在此就厚著臉皮聊聊就好。

我想,對于孩子,所有的家長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愛他們,我們都希望當一名好家長,好爸媽。以這個為出發(fā)點,談談幾點個人看法

①關于幫助

在教育小朋友的問題上,我經(jīng)常做一些換位思考,比如,當我很多事情還不能自理的時候,我希望我的爸爸媽媽能夠給我什么樣的幫助

,是不是幫我做完了,還要說我一下?或者只是協(xié)助我僅僅是做完這個事情,又或者只要提醒我我一下而已,并且不做過多的啰嗦,如你懂了嗎?你明白了嗎?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因為完成事情的方法有千百種,也許我們的做法是最簡單的,但也許是孩子覺得最難理解的事情。探索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這么小的孩子,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笏麄冏龅臅r間與效率呢。當然,有時候我自己也很著急,著急要孩子把事情做完,但是回頭我就后悔了,因為我們急著讓他做,孩子傳遞著我們的焦慮他們也很焦慮,有時即使很快做完自己也覺得很不耐煩。所以,作為父母,請放慢我們的腳步,與孩子一起成長。

②關于獨立

在我與朱琳煒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我一直把她當成是一個大孩子,遇到問題會尋求她的意見,再和她分享我心里的感受,再問她要怎么做,有時明明知道她的那個決定是錯的,我也會和她說,那我們試試吧?她每次就會屁顛屁顛的說好,做完以后,我再和她說試試媽媽辦法如何,這是她就會很樂意接受我們的做法,而不會覺得我們的專制和不講道理。當我們不把她當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看待的時候,她不知覺也就變成了一個小大人。

③關于選擇

現(xiàn)在的小朋友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因為小又說不出來,又不愿意讓你安排?;蛘呤悄阕屗O伦约菏种械氖虑?,讓她聽你的,她通常又不愿意。這個時候,有可能他就突然很生氣,或者惱火,然后不聽我們的,我們心情也很不好,還覺得作為家長的我們自己的孩子都不聽自己的,很沒有面子,這時選擇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蹲下來,看著她,告訴他,現(xiàn)在要做什么了,她面臨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xù)做她先前的事情,然后結果是什么,另外一個是和我們?nèi)プ鍪裁?,結果是什么,當然后者的結果肯定是要么看得見或者他們又想要的。其實,他們很容易聽我們的。

④關于學習

說是學習,在這里我不是完全要講這一點,只是我不懂得要用什么詞來形容。這個時候的孩子每天是最幸福的,吃喝玩樂,樣樣不缺,但是每一樣,他們都需要經(jīng)過學習,那什么是學習?我覺得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對于他們,學習其實也是一種快樂。帶朱琳煒小朋友的過程中,她只要自己想學了,想做了,一般我都會放手。弄臟衣服了,有什么關系?吃得亂七八糟了,有什么關系?倒水的時候水灑了一地,有什么關系?摔倒了?那就哭一下,然后自己爬起來就好啦……只要在安全許可的范圍內(nèi),我都看著她放手去做,當然有時得跟著,有時,還要給他們點愛的鼓勵,或者擁抱。有時LG也會說沒見過這樣的媽,這么縱容她,可是,我真是覺得那些都真的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長了,她不斷一點一點的進步,做到她之前做不到的事情,她內(nèi)心的滿足感是我們替她們做再多完美事情也代替不了的呀。而且,我覺得,很多事情過后,孩子會對你非常的信任,而且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這種信任或者信心,在孩子清澈的眼睛中,我們都仿佛能讀得出來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愛。

當然,朱琳煒小朋友也不是每件事情我都帶的很順心

顧明遠:教育現(xiàn)代化不是“西化”


專家:顧明遠/北師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近年來,全球化逐漸成為一個熱詞,一種趨勢。過去,我們主要講經(jīng)濟全球化,其實,全球化也深刻地影響到文化教育。全球化所包含的國際性和開放性,正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現(xiàn)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國際現(xiàn)象,它是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某一個國家的某一項教育改革會迅速傳遍全世界。大量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在異國工作的外國專家和顧問,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會議,學者間往來的各種信件、資料的交換,都促進了國際間教育文化的交流。

教育的國際性和開放性,還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關心和了解國際形勢及其發(fā)展、具有國際交往能力的人才。缺乏信息交流,就會使我們的教育停步不前,使科學技術落后于世界。沒有這種國際化的人才,我們很難去跟別人競爭。日本早在1984年教育報告中提出要培養(yǎng)國際日本人,韓國也早已提出教育國際化的問題。

但我想強調(diào)一點,現(xiàn)代化不是西方化,教育現(xiàn)代化不等于教育西方化,教育全球化也并不是一體化。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也就有著不同特征的教育。在當今世界,文化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意義。教育也是一樣。正是因為教育具有民族性,才有國際交流的必要。

當前,我國處在從人口大國向人口資源大國邁進的歷史轉折點。要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不能不將之納入到全球化的軌道,繼續(xù)解放思想,加強開放的力度,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為我所用。同時,應立足于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教育的實際,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最終實現(xiàn)有中國特色又兼具全球化特征的教育現(xiàn)代化。

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


一哲從剛入園起就顯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還在大哭的時候她就在一旁靜靜地坐著,進入中班她的自律顯得更明顯,當其他孩子在教室里興奮地打鬧時,她會在圖書區(qū)中拿著書讀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大班后她的知識面遠比其他的孩子要豐富,每次活動中總是用很完整流利地話把她的所見所聞介紹給其他的小朋友,甚至有時碰到什么問題,她都會主動地給大家來解釋。

到底是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呢?帶著這種好奇我走進了一哲的家中。

一哲的爸媽都是高學歷的人士,在單位里擔任著領導者的角色,但在與她父母的交流中卻沒有流露出一絲的優(yōu)越感,有的則是一種謙遜,談到孩子的教育時,一哲的媽媽用了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和孩子講道理,言傳身教優(yōu)于一切。

孩子總有任性的時候,碰到這種情況,一哲的媽媽總是先請孩子過來坐好,然后自己也和她面對面地坐著,放下情緒和孩子來針對事情的本身講道理,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和大人一樣的被尊重的,時間久了會學著遇到事情會和大人商量來解決,而不是一味地發(fā)脾氣。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先做到。一哲的媽媽在為了培養(yǎng)孩子愛看書的好習慣,每天睡覺前都會堅持陪孩子看書,一邊讀一邊給孩子解釋,為了鞏固這種好習慣,他們兩個大人也在不斷地看書、學習,再充電。有時在幼兒園一哲也會說起媽媽在看書要考試了,爸爸在學習英語繼續(xù)培訓。也許正是由于這種家庭中讀書的氛圍的熏陶,才會養(yǎng)成孩子的這種愛看書的好習慣。

走近一哲的家中不僅讓我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況,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教育是相通的,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只要我們都能言傳身教,都能讓我們身邊的孩子有更大的收獲!

育兒心得: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育兒心得: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首先很感謝幼兒園舉辦“立德樹人好家風”的征文活動,讓我們家長有一個學習、交流、提高的機會。作為張澤蘊(以下簡稱可可)的家長我認為幼兒園固然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因素,但家長更是孩子人生不可或缺的領路人。制定良好的家規(guī)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規(guī)范行為習慣、提高能力,更能從現(xiàn)在開始指引孩子以后的人生旅程。下面我就怎么教育可可談幾點自己的體會,不足之處請園領導、老師們指正。

可可剛生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想著要把她培養(yǎng)一個氣質(zhì)優(yōu)雅、獨立、有主見、有智慧,能夠堅守自己的信仰而不為外界誘惑的孩子。網(wǎng)上搜集了好多育兒經(jīng)驗、好家規(guī)等等,條條框框一堆,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可可根本不買賬,她根本不聽那些你講的什么規(guī)定。有一次我們不準她喝汽水,她反問我們?yōu)槭裁茨銈兡芎取N覀儫o言以對,是哦我們大人總是嚴于孩子、寬與自己。經(jīng)過反省我們認為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是教育孩子,也是鞭策自己。

一、父母的愛,讓孩子成長的更安心

父母的愛是促使孩子茁壯成長的養(yǎng)分。讓孩子體會的關心和愛護,孩子才會聽從家長的建議與意見,教育才能更有效的進行。所以,我們這樣做:每天清晨和睡前,微笑著親吻她一下;游戲的時候,給她一個鼓勵和贊賞的眼神;上街的時候拉著她的手;高興的時候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沒事的時候摟著她,說說幼兒園的趣事。當然女兒長大后,作為父親拍拍她的肩膀,看電視的時候挨著但不摟著保持一定的距離會更好一點。

二、積極樂觀,給予孩子健康的精神面貌

想要孩子有個健康的心態(tài),那么你自己就要給孩子樹立不挑剔、不抱怨、熱愛生活的好榜樣。所以我們這樣做:比如有時候上街給她買衣服或帶她吃飯,店家因為忙或者環(huán)境差服務不周到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不挑剔、不埋怨,更不能發(fā)火;在路上碰到乞丐不要一臉嫌棄的表情,要保持一種樂觀、寬容、同情的心境,給她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為孩子的身體健康負責,更要為她的精神健康負責。作為孩子成長道路的領路人,我們只有保證她的精神是積極向上的,才可能保證她今后的美好幸福人生。

三、尊重孩子,培養(yǎng)獨立、自信的特質(zhì)

在當下的社會里,有的時候父母對于孩子過分“包辦”,而使我們的孩子慢慢缺少主見,喪失自己作決定的權利。所以我們這樣做:出去吃飯的時候,我們會先問可可今天吃什么呢,當她只點肉肉時,要及時給她建議,如果配上一點蔬菜會更好,她一般會欣然接受。當她自己棄權時,一定要告訴她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孩子的未來,如果我們總是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nèi)ケ憩F(xiàn)自己,他們就會真的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孩子。

四、激發(fā)勇氣,不做心靈脆弱的孩子

現(xiàn)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刻意的避免讓孩子吃苦,總是會盡量地給孩子更多的關照和呵護。熟不知久而久之孩子性格中就會缺失一種優(yōu)秀特質(zhì),它就是堅強。所以我們這樣做:以前可可晚上很怕黑,有一次晚上我?guī)Э煽勺矫圆?,故意躲在黑暗的陽臺,發(fā)出聲音讓她來找我,起初她不敢來,聽到我的笑聲后,漸漸的克服了內(nèi)心的恐懼把我抓到了,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說“寶寶真棒,不怕黑了么”。當你的孩子懼怕什么事情不敢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不妨循循善誘,逐步引導,使她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心中的障礙,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

五、學會分享,讓孩子遠離自私

現(xiàn)在獨生子女很多,嬌生慣養(yǎng)似乎已是每個家庭的普遍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間經(jīng)??吹揭恍┖⒆訛橐恍╇u毛蒜皮的小事,吵得熱火朝天:這個發(fā)卡是我的,不許你碰。所以我們這樣做:經(jīng)常帶著可可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時候我們會帶很多零食,玩累的時候我們會對可可說:把餅干分給你的好朋友們好嗎,大家一起玩、一起吃才是好朋友?,F(xiàn)在可可已經(jīng)意識到分享能夠讓她和她的朋友們快樂,更能讓她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

六、懂得感恩,做父母的“貼心小棉襖”

現(xiàn)在家長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父母辛苦,熟不知根本原因在于家長沒有給孩子制造一個感恩的機會。所以我們這樣做:每次我們幫可可洗完澡洗衣服的時候,都會跟她“訴下苦”:爸爸媽媽下班好累哦,還要幫可可洗澡洗衣服,腰都直不起來咯。久而久之她會偷偷跑過來看看我們問:是不是很累啊。有天突然說那我?guī)湍愦反钒伞8袆拥奈覀円凰?。所以有時候不在圍著孩子轉,讓孩子懂得去考慮別人的感受,知道怎么去關心人,不知不覺中她已成長成一個有愛心的小公主。

最后分享一段哈佛家訓里面的話,與大家共勉:

少一份責備,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寬容;

少一份責罵,多一份尊重;

少一份懷疑,多一份信任;

少一份命令,多一份商量;

少一份限制,多一份自由;

少一份要求,多一份以身作則;

少一份“無微不至的照顧”多一份自己動手的機會。

育兒路上身教重于言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如果爸爸媽媽希望明明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就應該以身作則,給明明一個示范的榜樣。不希望明明做的事情,那么爸爸媽媽自己就先不要去做;希望明明怎么樣,那么爸爸媽媽就要先從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傳,并不是要摒棄言傳,與其苦心婆心地嘮叨,不如做出個榜樣給明明看吧!

【物歸原處的習慣】用完的東西、玩完的玩具,什么地方拿的,都要送回到什么地方去,想必這是每位爸爸媽媽都希望小朋友有的好習慣。對于明明來說,自從開始玩玩具、看書的第一天起(6周大吧),每天晚上爸爸都會帶著小朋友一起收玩具、整理圖書,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至今。而平時的生活呢,不管媽媽帶著小朋友做什么,做完后,所使用的工具,一定還會帶著明明物歸原處。

【放棄電視來看書】爸爸自小是伴著電視長大的,沒有電視感覺生活就無法繼續(xù),直接影響到學習和休息,因此非常不希望明明也有這個壞習慣。于是這也是爸爸和媽媽在小朋友出生之前的決定,放棄電視來看書,至少在小朋友三歲前都這樣。也是鑒于此,家中的電視成了擺設品,自從明明出生以來,近三年的時間里,只打開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家庭時光都用來讀書了,哪怕明明不愿意看書、想玩玩具,爸爸媽媽也還是會坐在沙發(fā)上自己看書,相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力量,明明自小就是個非常喜歡看書和聽故事的小朋友。

【樹立不挑食榜樣】每每吃飯之時,爸爸媽媽都要苦口婆心地說,“明明不能挑食,挑食不是好孩子,不挑食的小朋友身體才棒棒;與其這么辛苦地嘮叨,不如爸爸媽媽(尤其是爸爸)先做出榜樣吧!擺上餐桌的飯菜都要吃,不喜歡吃可以少吃;而且對于每種食物、每樣菜品,不可以挑三揀四、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挑出或剩下不喜歡的食物。

【從尊重孩子做起】如果想要明明是個尊重他人的小朋友,那么爸爸媽媽先從尊重明明做起吧!只有明明受到尊重了,那么小朋友才會有樣學樣地去尊重他人,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給明明自己選擇的權利、不將媽媽的觀點強加于明明、尊重明明的隱私、在外人面前給足明明面子等等。媽媽在“請以平等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小朋友”一文中有詳細寫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借鑒。

【說到做到不撒謊】相信普天下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說話不算話或撒謊的小朋友,其實很簡單,從自我做起,給小朋友樹立個好榜樣吧!也是自從明明出生的第一天起,爸爸媽媽就非常注意這個問題,不認為明明不懂事就可以欺騙其,或以一些善意的謊言讓小朋友束手就擒。爸爸媽媽對明明的原則便是:1.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明知做不到,就不要說;2.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實現(xiàn);3.如果忘記或確實無法按時實現(xiàn)的事情,一定要向明明說清原因,并且道歉;4.自己先做到不撒謊(尤其是明明在場之時),善意的謊言也不行。

【禮貌待人及用語】與其教明明要使用禮貌用語,不如爸爸媽媽先做出樣子給明明看。路遇友人,與其說“明明叫阿姨”,不如媽媽與阿姨先打招呼;受到他人的幫助,與其讓明明說“謝謝”,不如媽媽主動先說“謝謝”......小朋友就是在一點一滴中學習的,而且當爸爸或媽媽做不到之時,也將會受到小朋友的“懲罰”,如截屏中媽媽的記錄:

【為自己錯誤道歉】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誤的,爸爸媽媽在小朋友面前也不例外。如果想讓小朋友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對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及時道歉,那么爸爸媽媽就應該先以身作則。爸爸冤枉了明明,要先說“對不起”;媽媽因為耐心耗盡而對明明發(fā)脾氣了,也要向小朋友道歉,并且解釋事情的原委。這樣一來,媽媽對于明明的批評,小朋友才會認真接受、虛心認錯。

【耐心聽孩子說話】媽媽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抱怨小朋友越大越不懂事了,大人說話他們都是充耳不聞,或者中途打斷不再愿意聽下去,對于這樣的抱怨,媽媽一般都會反問朋友一句,“那您每次耐心聽完孩子說話了嗎”?也許小朋友們所講述的很多事情,對于媽媽們來說并沒有什么意思,因此媽媽們根本沒有耐心繼續(xù)聽完;孰不知,久而久之,在小朋友們心目中,就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概念,“你都不愿意聽我說話,我為什么要聽你的”?媽媽對于明明的做法則是,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管自己多忙,一旦小朋友想告訴媽媽什么,媽媽都會停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或坐下,耐心地聽明明說完,并且給明明一個答復或認可。

【得到幫助要感謝】爸爸媽媽希望明明成為懂得感恩的小朋友,從小做起的一個表現(xiàn)則是,凡事得到了幫助,一定要說“謝謝”。光憑言傳,明明是學不會的,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之間受到了相互的幫助,要對彼此說“謝謝”;而明明幫了爸爸或媽媽,拿東西或扔垃圾之類的簡單之事,爸爸和媽媽也是要向明明說“謝謝”的。真可謂是全家人“謝謝”和“請”不離口,在小朋友的概念中就形成了一種慣性,這就是應該的,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

媽媽最后語:爸爸媽媽是明明的首位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同明明談話、教導明明、或吩咐明明之時,是一種教育;但小朋友對于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也是很在意的,因此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在教育明明方面,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爸爸媽媽怎么穿衣、怎么與他人談話、怎么談論別人、怎么表示開心與不快…這些對于明明來說,都是具有很深遠意義的。

身教大于言傳!


身教大于言傳!兒子下周才正式放暑假,這周仍然堅持上學,反正也沒啥大事跟同學一起樂呵,挺好。昨天跟兒子同學的幾個媽媽聊天,才知道兒子考試成績真是不錯,與前幾名相差不過二、三分,看來差距很小呢!今天早上幾個孩子在校車點討論成績,兒子已經(jīng)很淡然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對他來說,這一頁已經(jīng)翻篇了!

昨天操操媽把老師的校訊通發(fā)過來,具體內(nèi)容是假期學校要組織“我對經(jīng)典有話說演講比賽和背誦《弟子規(guī)》活動,希望孩子們報名,同時還有家長要參與的征文活動,我問兒子是否參加?他擺手,表示這不是他的最愛!但是他卻動員我參加征文活動,我不肯,結果這父子倆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動員我參與,說什么我平時就愛寫一寫,這樣不是很好嗎?把心里話說出來,又加深交流云云,最后最被父子倆力薦,我報了名。他們老師也很開心,說我參加的話拿大獎有希望了!我笑,逼鴨子上架,也很榮耀啊!

之所以把這件事寫出來沒有炫耀之意,是想說,父母對學?;顒訁⑴c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孩子為什么希望父母的參與?

我是個熱心人,只要兒子學校班級有活動,只要時間允許,又有能力,基本上都會參加,而且也會盡自己能力去支持,當然好多時侯是兒子力推的喲!他覺得我媽媽在這方面很厲害,可以一試,為他們班級爭光,他覺得心里也很開心啊!不光如此,他看到父母都這樣主動去參加活動,他也愿意去嘗試,所以我兒子特別活躍,只要有活動都會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其中,像跳十五米的長繩,據(jù)說當跳繩搖起打過來時,如果跑位不對,被繩子打到身上會非常得疼的,為此有許多孩子不愿意加入其中,可兒子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打幾下又打不壞,積極主動跳進去參與進行,不光是勇氣的問題,而且也是其樂無窮的。所以他對任何活動,都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頭,樂于參與進去。

他們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你是個很有思想很有主見的孩子,特別開朗,特別陽光,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頭,特別愿意參加活動,這一點非常棒!老師非常喜歡你,希望你保持下去!”

現(xiàn)在想想,兒子之所以這樣愿意去嘗試參與一些活動,跟我們家長有關系,一方面我們鼓勵他積極主動的參加活動,在他猶豫不決時給他鼓勵和建議,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在需要的時侯主動參加他們學校和班級的活動,這給他做了榜樣!否則你一方面要求孩子去做,而你自己反倒不積極去參與他們的活動,一拉就縮回,這無形中也會讓孩子覺得你沒有從行動上給予支持呢。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他身上的某些潛質(zhì)恰恰是家長問題的折射。做為父母,身教大于言傳,以身作則,以行動去給孩子做榜樣,往往更有力度更有作用呢。所以很多時侯,我們要少說多做,以實際行動,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讓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他也會采取行動喲!

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很重要


托樂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p>

在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很重要,我們家里,對待女兒提出的要求,只要不違反原則,基本都會滿足她的要求,同時,只要是我們承諾的一定會做到。前一段時間,女兒特別想買一個滑板車,天天回家跟我們說,于是,我提出來:如果這個星期,她在幼兒園得到了大紅花,在家里自已又能好好吃飯不要大人喂,那么星期天,我們就一起去買。一個星期過后,她表現(xiàn)得很好,我們也兌現(xiàn)我們了承諾。有了這樣的先例,在家里,我們一般采用這樣的方法。女兒特別喜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她每天起床和從幼兒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DVD看動畫片,不管我們怎么說就是不聽,如果強行關掉,馬上就會爆發(fā)一場戰(zhàn)爭,哭鬧。于是,我們又提出一個要求:讓她自已管自已,告訴她,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是小班小朋友了,長大了,是小小班小朋友們的姐姐,可以自已管理自已了,以后自已的事情自已可以做主了,以后要看動畫片,也可以自已做主,爸爸媽媽不管。但是,看動畫片之前,必須先給自已訂一個規(guī)矩,要先想好計劃看幾集,或者看幾分鐘,如果時間到,或者看的集數(shù)完成了,就不能再看,因為我們說話要算數(shù),說到做到。剛開始時,她也做得很好,但時間長了,她覺得看不過癮,于是開始會討價價,我的辦法就是問她:“菁菁,媽媽說話算數(shù)嗎?”“嗯,算數(shù)?!薄澳侨绻憧梢哉f話不算數(shù)的話,我以后也可以不算數(shù)的哦?!币话阋粌煞昼娤聛恚畠憾紩f點頭同意,因為規(guī)矩是她自已訂的?,F(xiàn)在,女兒又喜歡上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每天都看,但基本都能做到事先要求看幾集或都看幾分鐘,時間一到,就不再要求。該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記得有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迸畠阂恢北容^內(nèi)向,特別在陌生人面前不善于表達自已,我也一直想讓也從書中學習找到表達自已的方式,每天我都會堅持給女兒講故事,讓她在故事中學會生活,學會助人和自助,學會去接納別人。從小兔湯姆心靈系列到最近的青蛙弗洛格成長故事,我們一起讀,一起講,有時候,我們還會把書中的場景搬到生活中,前幾天我們在讀《青蛙弗洛格和陌生人》時,我問她:“你喜歡小老鼠嗎?”“喜歡”“為什么”?“因為小老鼠喜歡幫助別人,還給大家?guī)砹丝鞓贰!薄澳禽驾荚谟變簣@有沒有幫助小朋友,給大家?guī)砜鞓纺??”“?p>,有的?!迸畠嚎偤芨吲d的回答我。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優(yōu)秀孩子多是優(yōu)質(zhì)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chǎn)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制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者。作為家長,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 言傳身教勝過一切


據(jù)美國報道,湖南衛(wèi)視年度大作《爸爸去哪兒》的熱播掀起了一股“親子旋風”,明星在鏡頭前與自己孩子的互動展現(xiàn)出不為人知的一面,讓觀眾們眼前一亮。據(jù)說該劇的播出為年輕夫妻撫育下一代增加了信心,一些本來不想要小孩的夫婦們因為看見劇中的寶貝們太過可愛也因此改變了主意。

教育孩子言傳身教勝過一切

對于如今的80后夫妻來說,傳統(tǒng)的育兒經(jīng)已經(jīng)不能再滿足于他們的需求,養(yǎng)孩子不只是管他們吃喝拉撒睡那么簡單。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智慧和藝術修養(yǎng)等事宜已經(jīng)早早地提上了日程。排除那些浮夸的課程,育兒專家對于當今培育孩子給出了5點比較“實在”的建議:

第一,當自己孩子的“傾聽者”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習慣于把自己的位置擺在“高高在上”的地位,習慣于告訴孩子“你應該去做什么”或者“我覺得什么對你更好”。育兒專家建議家長們在做出自己的決定之前,應該先聽聽孩子們在想什么,孩子們在這個事情上是什么態(tài)度,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談。做父母的往往覺得自己做的事都是為孩子好,但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切身體驗,那就是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對我們所做的一些“為我們好的事”,卻其實對我們造成了傷害。所以新一代的父母們一定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

第二,不要粗口,不要威脅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即使做出一些“惹毛”你的舉動也是無心之過。育兒專家建議千萬別對孩子發(fā)火,如果實在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應在心中默念數(shù)字,從1到10,讓自己冷靜下來。做到“5不要”:不要沖動、不要粗口、不要威脅、不要妄下結論以及不要自以為是。

第三,不要恐嚇,要言而有信

一些父母很習慣在處理孩子不聽話問題的時候,說出“你要再這樣我就不帶你去游樂園玩了?!被蛘摺澳闳绻犜挼脑挘荫R上給你一個特大禮物?!钡戎T如此類的“保證”或者“威脅”。要記住,在孩子的世界里,這些話都不是“隨便說說”的話,你不當真孩子卻當真,不要為逞一時之快或是為了糾正孩子的行為而“口不擇言”。如果不能履行諾言,你在孩子心中就沒法樹立言而有信的形象,以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也無法在孩子心中扎根。

第四,說什么其實沒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

父母對于孩子的溺愛可能會時常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規(guī)矩又化作泡沫,育兒專家建議要堅守原則,應該說“不”的時候不能輕易妥協(xié)。不過如果你自己的言行不能端正,那么再嚴厲的規(guī)矩對孩子來說也都是虛弱無力的。家長說什么其實沒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言傳身教才是給小孩子樹立真正人生觀、價值觀的方式。

第五,別為孩子喪失自己

善待自己,即使是有了小孩也不能夠放棄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這才是給小孩子最好的榜樣。要記住,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性格決定命運,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家長自身的善良與進取。

相關推薦

  • 身教永遠重于言教 在活動區(qū)游戲時,孩子們總是顯得很興奮。 游戲剛剛開始,活動室里便炸開了鍋,到處是一片喧鬧的景象,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嘈雜。 于是我便拍了拍手,提醒他們說:“孩子們,請小聲點兒,講悄悄話。 ”可不一會兒,聲...
    2020-11-04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是遠遠先于學校教育的 寶貝朱琳煒在幼兒園已經(jīng)度過了她正式入學的第一個學期,這個時候,她剛滿兩周歲。期末到了,鑒于老師對我們的信任以及朱琳煒小朋友在BB班的表現(xiàn),讓我做一些分享。其實,養(yǎng)育孩子我們還是有很多的不解與困惑,許多...
    2020-08-31 閱讀全文
  • 顧明遠:教育現(xiàn)代化不是“西化” 專家:顧明遠/北師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近年來,全球化逐漸成為一個熱詞,一種趨勢。過去,我們主要講經(jīng)濟全球化,其實,全球化也深刻地影響到文化教育。全球化所包含的國際性和開放性,正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
    2021-04-01 閱讀全文
  • 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 一哲從剛入園起就顯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還在大哭的時候她就在一旁靜靜地坐著,進入中班她的自律顯得更明顯,當其他孩子在教室里興奮地打鬧時,她會在圖書區(qū)中拿著書讀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大班后她的知識面...
    2020-09-21 閱讀全文
  • 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爸爸媽媽首先要學會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等待。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做——有些爸爸媽媽寵孩子,對孩子的事一切包辦,往往造成孩子缺乏耐心...
    2021-10-15 閱讀全文

在活動區(qū)游戲時,孩子們總是顯得很興奮。 游戲剛剛開始,活動室里便炸開了鍋,到處是一片喧鬧的景象,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嘈雜。 于是我便拍了拍手,提醒他們說:“孩子們,請小聲點兒,講悄悄話。 ”可不一會兒,聲...

2020-11-04 閱讀全文

寶貝朱琳煒在幼兒園已經(jīng)度過了她正式入學的第一個學期,這個時候,她剛滿兩周歲。期末到了,鑒于老師對我們的信任以及朱琳煒小朋友在BB班的表現(xiàn),讓我做一些分享。其實,養(yǎng)育孩子我們還是有很多的不解與困惑,許多...

2020-08-31 閱讀全文

專家:顧明遠/北師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近年來,全球化逐漸成為一個熱詞,一種趨勢。過去,我們主要講經(jīng)濟全球化,其實,全球化也深刻地影響到文化教育。全球化所包含的國際性和開放性,正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

2021-04-01 閱讀全文

一哲從剛入園起就顯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還在大哭的時候她就在一旁靜靜地坐著,進入中班她的自律顯得更明顯,當其他孩子在教室里興奮地打鬧時,她會在圖書區(qū)中拿著書讀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大班后她的知識面...

2020-09-21 閱讀全文

言傳身教——爸爸媽媽首先要學會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等待。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做——有些爸爸媽媽寵孩子,對孩子的事一切包辦,往往造成孩子缺乏耐心...

2021-10-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