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填對了家長問卷,就能教好孩子?答案竟是YES?!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填對了家長問卷,就能教好孩子?答案竟是YES?!

我深深的嘆了口氣,然后接著填寫一個名為“了解你孩子”的家長問卷,這個問卷是孩子的音樂老師讓我填寫的。

在開學的第一周,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已經(jīng)給我發(fā)一摞家長問卷,好不容易寫

完了這些問卷,結(jié)果孩子的其他老師也紛紛出動,又給我發(fā)了更大一摞家長

問卷,我就開啟了填寫調(diào)查問卷的“無盡之旅”。

先在家長問卷的最上面寫好孩子的名字,掃視所有問題后,我又忍不住要嘆

氣,又要寫這些問題,實在太無聊了!我竭力控制自己,不讓不良情緒影響

我,控制著自己不寫出腦中自然浮現(xiàn)出的惡毒回答,轉(zhuǎn)而積極主動地回答家

長問卷上的各種問題。

你認為你孩子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

——我感覺我孩子鬼臉做的挺不錯的,說話的聲音也不錯。

下個學期,你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校學到什么?

——我要求不高,只要孩子能學到的知識,讓他順利升學就行。

你孩子是如何學習新知識的?

——通過老師教。

你是如何激勵孩子學習的?

糖果,如果把糖果做為獎勵的話,我的孩子會十分樂于學習。

我懷著隨意的心態(tài)答完了上面的問題,但卻不斷感覺到疑惑:只答這些問題

就夠了嗎?會不會有其他重要的問題沒有被問到?我開始自我反思:作為一

位母親,我真的足夠了解我的孩子嗎?孩子們有沒有什么更深層次的需求,

是沒有被我了解到的?為什么老師和研究員會選這些問題來問家長?這些調(diào)

查問卷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是為了幫家長和老師更加了解孩子嗎?還是只是

隨隨便便的完成任務?

當我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很少有人會關心“我”的感受,當時的教育觀念就是讓孩子隨意發(fā)展,沒有人關心孩子的想法,沒有人會研究孩子的做法,所以我就在這種不被管束的情況下長大了。我把這件事說出來,并不是想吐槽我的父母,我的父母深深的愛著我,但是在當時的教育觀念下,人們普遍認為沒必要和一個7歲的孩子做深入交流。

隨著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的養(yǎng)育觀念也發(fā)生了改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術界開始意識到自尊對孩子的重要性。”臨床心理學家BenMichaelis博士說。心理學家TaraZuckerman接著補充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可以更好的研究人類的行為與情感,利用當代心理學的知識,研究孩子的行為?!彪S著腦科學以及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向孩子的父母以及高年級的學生詢問,想要了解孩子學習和情緒以及發(fā)展的情況。這項研究很有意義:“如果家長們知道孩子的痛點,了解孩子善長和不善長的事情,就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當孩子悲傷難過開心的時候,家長知道要如何做?!?/p>

這么說的話,填寫調(diào)查問卷可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呢!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注意關注孩子的度,不能過份關注孩子的內(nèi)在情緒和

潛力,家長的過份關注很可能打破孩子的內(nèi)心平衡,甚至可能讓孩子患上精

神類疾病。

家長要學會了解孩子,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在校表現(xiàn),也要關心孩

子的內(nèi)在潛能,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By:SarahHamaker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園共育:孩子問的究竟是什么?


我們尊重孩子的問題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這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不管你問什么樣的問題,表達什么樣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愿望,我都會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我的態(tài)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聽到了。

豆豆兩歲多以后,開始喜歡不斷地問為什么:

“怎么下雨了呀?”

“為什么今天沒有太陽呢?”

“月亮它去哪了呀?”

“紅燈完了為什么就是綠燈呢?”

“這個井蓋是干什么用的?”

“小狗為什么要拉屎?”

……

幾乎是只要醒著,他就會不斷地問問題,為了讓自己變得博學一點,我硬著頭皮去看《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去網(wǎng)上查資料,試圖把自己變成全能解說員。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因為他從來不是只問一個問題,他問問題幾乎都是連珠炮式的:“媽媽,地上這個黑黑的是什么?”

我說:“那是你的影子?!?/p>

豆豆:“為什么影子會動?”

我:“因為你在動呀?!?/p>

豆豆:“為什么我動他就動?為什么我有影子呢?”

我:“因為人不是透明的,光透不過去,就形成了影子?!?/p>

豆豆:“為什么……”

天啊,這個孩子的問題有完沒完?這才兩歲多,就這樣多的問題要問,這個媽媽我做不了,我遲早是下崗的命!這些問題還是能翻書查到的問題,還有些問題根本不是看書就能解決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有五花八門的問題要問我們,作為家長,我們經(jīng)常被問得不知所措,于是立刻搜腸刮肚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回答不出來的,趕緊上圖書館、上網(wǎng)查資料,四處去請教各個專家,好不容易解決了眼下的問題,他們又有了新的問題在等著我們。真是答案有盡,問題無窮。

那我們到底該怎么辦?是繼續(xù)盡心竭力當一個全能解說員、問題回答機,還是轉(zhuǎn)變方法呢?關鍵是,我們這樣無休止地給孩子回答問題,真的就能讓孩子學習到我們希望他們學習的知識嗎?我們張開大嘴吧唧吧唧地一通解說,孩子聽進去了嗎?會不會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啰唆、很煩,覺得自己很無助、很無知呢?

更關鍵的是,孩子問這個問題時,他需要的是什么?他真的需要你像個科學家一樣解說嗎?不!絕對不是!

其實,孩子在問我們問題之前,自己已經(jīng)在心里把這個問題思考過了,正如阿戴爾·費伯所說,“他們需要大人做的是充當一個回音壁,幫助他們更進一步去探索他們的思想?!?/p>

說到底,他們需要的是聽見,我問的問題你聽見了,需要的是回應,我說的話,你要理解性地回應了。所謂理解性地回應,不是指直接說出答案,而是站在提問者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理解他遠比告訴他答案來得重要。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問問題是學習的好機會,所以市面上到處都是教人怎么回答孩子問題的書,仿佛每一個父母都得是三頭六臂的科普達人一樣,他們認為雖然答案很深奧、很難懂,但如果總是對孩子重復的話,孩子一定能變得知識豐富。

當然,由于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會很容易地吸收到環(huán)境中的一切。當父母對他講大道理、大理論的時候,即使他不理解,他也有可能照葫蘆畫瓢給你說出來,看起來就好像記住了一樣,這讓很多父母無比欣喜,以為孺子可教,自家出了個百年難遇的天才。但實際上,只要父母敢于灌輸,每一個孩子都能顯得知識淵博。然而,這些知識對孩子而言,也僅僅限于他能說出來而已,與孩子長大后啥樣,沒有一點關系,否則,天才早就滿天飛了。而且這種借回答問題灌輸知識的方式對孩子心理還有很大傷害。

從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來說,七歲之前,他們是生活在夢幻的世界中的,他們需要的是夢幻的、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大人一板一眼的科普性答案會損傷孩子的心靈,會提早喚醒孩子,讓孩子過早地進入現(xiàn)實世界,這與揠苗助長是一個意思,對于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孩子而言,這是非常大的傷害。

孩子為什么問我們問題?要么他是好奇,確實想知道,但他心里又有些答案想要確證一下;要么就是他有情緒,想對我們說點什么,他的問題只是一個幌子,他真正需要的是傾聽。有人可能不理解,這么小的孩子,還會打幌子呀?

他們確實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不信,你看下面發(fā)生在我家和我任教的幼兒園的真實例子。

有天,豆豆問我:“媽媽,影子怎么這么黑?”

我:“嗯,真的呀,影子還真是挺黑的?!?/p>

豆豆:“你的影子黑嗎?”

我:“你說呢?”

豆豆看了看:“你也有個黑影子?!?/p>

我:“對了,我的影子也是黑色的。”

豆豆:“媽媽,爸爸為什么說我是黑黑的孩子?”

我:“你不喜歡被爸爸說成黑黑的孩子。”

豆豆:“我以后不許爸爸說我,我不是黑黑的孩子?!?/p>

說完,豆豆委屈地撇了撇嘴。原來說了這么半天,核心問題是最后一句,爸爸可能開玩笑地說他黑,他心里不舒服了,而他對我說出來了,這個情緒也就釋放出來了。可如果我也是抱著科普的思想,告訴他為什么人有影子,影子為什么是黑色的,我能知道孩子到底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嗎?孩子的情緒還能釋放出來嗎?孩子能有一種被看見、被聽到、被理解的感覺嗎?

有一天,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問我:“老師,人為什么是從小往大長,而不是從大往小長呢?”

這個孩子的問題一出口,看著她難過的表情,我馬上就知道她其實不是在問問題,而是在傾訴,于是理解性地回應她:“你希望自己現(xiàn)在就很大了。”

她:“是啊,我希望我現(xiàn)在就跟大人一樣大,我媽媽整天管著我,我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她都不讓!”

我:“你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可是媽媽不同意,這讓你很難過。”

她:“嗯,爸爸要坐地鐵坐火車才能到,那很危險!”

我:“哦?”

她:“可危險啦,我媽媽昨天給我看了一張圖片,是一個女人掉到地鐵里被軋死的照片,到處都是血呢!”

說著,她緊緊地靠在我身上,一臉的驚恐。我抱著她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媽媽給孩子看這種暴力血腥的圖片,這會給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傷害?

過了一會兒她又問:“爸爸坐地鐵會不會死?我好害怕??!”

我沒有直接告訴她爸爸不會死,因為她的擔心還在心里,我需要進一步讓她發(fā)泄情緒。所以,我只是抱著她親了親她的額頭,繼續(xù)理解她:“你擔心爸爸坐地鐵出事,你想保護爸爸!”

孩子哇地哭出了聲,邊哭邊喊:“我真的好害怕??!”

后來我和家長溝通完才知道,很久以前,孩子的媽媽給孩子看過一張有關地鐵事故的圖片,孩子就記住了。由于記憶深刻,她認為這就是昨天發(fā)生的事情,結(jié)果這次她爸爸要出差,她得知爸爸也要坐地鐵,就非常害怕,本能地,她就想陪著爸爸一起出差,保護爸爸,家里人根本不知道實際情況,還以為這個孩子貪玩使性子呢!

所以,當孩子帶著情緒問我們問題時,做家長的切忌直接回答問題或者不耐煩地打發(fā)孩子,要知道,這是他們向你敞開心扉傾訴自我的時刻,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理解性地聆聽,可以重復他們的問題,或者說出他們的感受,讓他們得到理解后傾吐自己真正的心聲,讓他們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

那么,面對孩子因為好奇而提出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首先,不要立刻回答他們的問題。

立刻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沒有任何作用,而且會剝奪孩子自己思考的權利,那是我們在替他們做智力練習。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那等孩子自己思考完后,你再找機會給他提供所謂的“正確的”答案。有人擔心會錯過機會,沒辦法向孩子灌輸這種正確的答案,其實,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元的,哪有什么答案是唯一正確的?再說,和孩子在一起是開放性的,孩子成長的時間這么長,他一定會再問你這個問題,你也絕不會沒有機會告訴他答案??墒?,事實上,如果你給他機會讓他自己回答自己的問題,他則很有可能給你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答案。

比如,有一天豆豆問爸爸:“爸爸,月亮為什么有時候是彎的,有時候是圓的呢?”

豆爸非常激動,兒子終于給他機會來講科普了!他清了清嗓子,激動地說:“這個問題我一會兒告訴你。”

說完趕緊整理思路,想要從天文學、歷史學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解說。

整理完后,他自信滿滿地去找豆豆:“你知道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嗎?要不要爸爸告訴你?。俊?/p>

豆豆:“因為她的圓衣服臟了,洗了還沒干,只能穿彎衣服了??!”

看,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p>

其次,讓問題回到提問者本身。

可以把問題拿過來反問孩子,讓他們自己思考、回答:“對呀,為什么人會走路,小貓卻會爬呢?”“你說呢?”你可能會擔心孩子太小,答不上來,其實你放心好了,他問的問題,即使沒有正確的答案,也是有大概的答案的。雖然這個答案不符合你理想中的科學答案,但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充滿童趣的回答,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正確答案。

而對于大孩子,即使他也答不上來,起碼你問了他,就是給了他思考的時間,所以即便他一時答不上來,你們一起去查書,去詢問其他人,不也體現(xiàn)了你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嗎?這種啟發(fā)他自己尋找答案的效果要遠遠好于你給他灌輸答案。

再次,鼓勵他向其他地方尋求幫助。

如,豆豆問:“這個車為什么不開呢?”我也問:“嗯,為什么這個車不開呢?如果我們能問問司機就好了?!苯Y(jié)果豆豆馬上走到司機那兒問:“叔叔,你的車為什么不開呢?”司機沒見過這樣勇敢好問的孩子,高興得不得了,不光熱情地回答問題,還把他抱到車上摸方向盤,玩反光鏡。

事情雖然很小,但起碼給了孩子一個信念,那就是除了家庭,這個社會也是可以信賴的,這個社會有很多很豐富的資源,家里解決不了的問題,社會上其他人有可能幫助他解決,同樣,如果他需要幫助,會有很多人愿意幫助他。

最后,不要打擊孩子,更不要嘲笑他們的問題。

不管孩子問的問題有多么讓你惱火,都不要打擊他、嘲笑他,比如,孩子問:“我為什么不能吃很多糖呢?”你可以反問他:“看來你很想吃很多的糖,可是為什么不可以呢?”或者鼓勵他向外人尋找答案:“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問問牙醫(yī)哦?!?/p>

孩子問這類問題其實只是表達一種愿望,希望能不受限制地吃糖,而不是真的會去吃很多的糖,我們尊重他們的問題就是尊重他們的情感,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不管你問什么樣的問題,表達什么樣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愿望,我都會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我的態(tài)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聽到了。

家長幫孩子造假,究竟是愛,還是害?


新學期馬上來到,有多少背著書包準備上學堂的“小兒郎”真完成了“做好事、閱讀名著、看新聞聯(lián)播”之類的素質(zhì)作業(yè)?又有多少家長真的監(jiān)督孩子完成了不好核查的素質(zhì)作業(yè)?采訪中,半數(shù)家長表示,曾視情況而定,幫孩子造過假。那么,幫孩子造假,究竟是愛,還是害?

造假:是愛還是害?

說起幫孩子造假,曉曉爸爸覺得委屈。他說,女兒假期作業(yè)中有一項是讓聽寫這學期學過的英語單詞。而自己和孩子媽媽文化水平不高,單詞還真看不懂幾個,更別說聽寫了。對這事,家長感到無能為力,只好讓孩子自己背背寫寫,家長給簽個字。

假期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中,有“至少讀三本世界名著、做五件好人好事”等,曉曉說,她自己說完成了,父母就會幫她簽字。“爸爸媽媽忙著做生意,根本沒時間管我?!睍詴哉f,她有好多同學都有這樣遭遇,家長覺得,只要書面作業(yè)完成,這種素質(zhì)作業(yè)無非是個形式,幫著造個假,也不算啥大錯。

家長張女士介紹,兒子小學、初中期間,假期作業(yè)都會涉及讀名著、幫家長做家務此類素質(zhì)作業(yè)。學校讓家長簽字,自己工作忙,沒時間每天盯著孩子。兒子讀初二時,曾因背不出課文,被老師罰抄課文十遍。痛定思痛,事發(fā)后,張女士跟兒子班上幾個“拖沓”生的家長,結(jié)成同盟,讓孩子們每周抽出一天時間,在一起做作業(yè)?!盎ハ啾O(jiān)督之后,兒子不管是做作業(yè)還是背書,都開始變自覺了。”她說。

聲音:父母造假不利于孩子成長

103位來自各年齡層的網(wǎng)友參與了調(diào)查問卷。選擇不會替孩子造假的58人,會的30人,視情況而定的15人。

“有人曾批評說,中國的父母,功利心太重。這讓他們變成天底下活得最辛苦的人,從孩子呱呱墜地起,便開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時候,還會將自己未實現(xiàn)的心愿和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會率先幫他們分清利益輕重。在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的當下,在一些家長眼里,素質(zhì)教育遠比不上多做幾道習題、上奧數(shù)班重要。所以,這也是很多家長,愿意替孩子造假的根源?!?/p>

教齡13年的王老師,是某中學班主任,也是一名初二女生的父親。對于造假一事,他說:“這只會滋生孩子諸如惰性、依賴性、不誠實等不良情緒?!鄙頌楦赣H,他也曾有過為孩子的“素質(zhì)作業(yè)”造假的經(jīng)歷。造假后,他和女兒做了一次長談,幫孩子分析其中利弊,順利幫助孩子度過了這一關?!芭囵B(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有計劃高效率地完成作業(yè),利用閑暇時間完成讀背等任務。當把這個過程作為享受而不是負擔時,學習效率會高很多。”他說。

面對孩子的“怪問題”家長該如何應答


在孩子眼中,這個世界如童話一般,好多事情無法理解,此時,他們便開始問爸爸媽媽“為什么”。這讓很多父母頭疼不已,甚至有的問題家長們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這些“怪問題”孩子有沒有問過你呢?

1、為什么下雨后螞蟻會從地底下爬上來~

因為螞蟻住在它的地下宮殿中。盡管科學家們不能確定,但他們還是認為,雨下得很大的時候,螞蟻的地下宮殿里會積很多水,螞蟻怕被淹死,所以就會爬到地面上來。

2、為什么長頸鹿有那么長的脖子~

因為長頸鹿愛吃長在大樹頂上的新鮮葉子,但這些樹非常高,為了吃到這些葉子,長頸鹿就一定要有很長的脖子才行。有些長頸鹿的脖子有2米多長呢!

長頸鹿的脖子雖然很長,但是它們脖子里的骨頭卻和我們?nèi)祟惖囊粯佣啵皇撬鼈兊拿繅K骨頭都很長而已。

3、我們?yōu)槭裁匆≡诜孔永飤

我們只有住在房子里才能抵御壞天氣,抵御夏天炎熱的太陽和冬天寒冷的北風。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房子,這主要取決于人們居住的氣候環(huán)境。比如那些居住的河畔的人,常常用竹子或木頭將房子支在半空中,以抵御洪水的侵襲。

家長須知:想孩子變好,他就能變好


家長須知:想孩子變好,他就能變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他們的表現(xiàn)不盡一致,可能是坐不住、好與人沖突,可能是安靜沉默、怕黑粘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能力是天生的,長大自然就會好,這個想法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

新生兒科護士特別容易觀察到,同是剛出生的新生兒,有的喜歡啼哭,有的非常安靜;有的吸奶專心致志,有的吸2分鐘停1分鐘,然后小頭東轉(zhuǎn)轉(zhuǎn)、西晃晃;在大小便、睡眠時間方面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出每個嬰兒獨特的氣質(zhì)類型。

心理學家托馬斯等人于上個世紀50年代起,曾經(jīng)對140名兒童自出生起直至成年進行了近20年的追蹤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嬰幼兒在氣質(zhì)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是明顯的,他們將嬰幼兒的氣質(zhì)劃分為三種:容易撫養(yǎng)型、發(fā)動緩慢型和撫育困難型。氣質(zhì)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特性,遺傳及生物性因素對氣質(zhì)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當嬰兒降生之時,其氣質(zhì)類型已由先天遺傳的生理基礎所決定,其遺傳決定性作用還體現(xiàn)在氣質(zhì)穩(wěn)定性上。然而,氣質(zhì)的穩(wěn)定性并不意味著它完全不會變化,在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下,氣質(zhì)可以掩蔽,有時甚至可以明顯改變。

如何改變氣質(zhì),要從時、地、人三方面說起。從“時”來說,享譽全球的意大利女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后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勝過三歲以后直到死亡的總和?!蔽覈變航逃奶┒逢慂Q琴先生說:“幼稚教育從三歲開始已經(jīng)太晚了?!闭^“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之魂,百歲之材”。在這個關鍵期里,每個正常的嬰兒都有一次智力飛躍的機會,都有可能培養(yǎng)成個性健康、聰明智慧的人?!暗亍笔侵改艽龠M感覺發(fā)展和統(tǒng)合能力的地方,首選的肯定是感統(tǒng)訓練場所,其次還有公園、游樂場、拓展訓練營等。而“人”,當然指的是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起著決定性作用。

想孩子變好,他就能變好,這不是夢!

相關推薦

  • 家園共育:孩子問的究竟是什么? 我們尊重孩子的問題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這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不管你問什么樣的問題,表達什么樣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愿望,我都會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我的態(tài)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
    2020-06-04 閱讀全文
  • 家長幫孩子造假,究竟是愛,還是害? 新學期馬上來到,有多少背著書包準備上學堂的“小兒郎”真完成了“做好事、閱讀名著、看新聞聯(lián)播”之類的素質(zhì)作業(yè)?又有多少家長真的監(jiān)督孩子完成了不好核查的素質(zhì)作業(yè)?采訪中,半數(shù)家長表示,曾視情況而定,幫孩子...
    2021-09-10 閱讀全文
  • 面對孩子的“怪問題”家長該如何應答 在孩子眼中,這個世界如童話一般,好多事情無法理解,此時,他們便開始問爸爸媽媽“為什么”。這讓很多父母頭疼不已,甚至有的問題家長們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這些“怪問題”孩子有沒有問過你呢? 1、為什么下雨...
    2021-04-03 閱讀全文
  • 家長支持老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的方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庇變簣@做好保教工作來開展一日生活,家園共育也是同樣重要的部分。家長積極配合老師工作,對于孩子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園共育做不...
    2020-01-09 閱讀全文
  • 家長須知:想孩子變好,他就能變好 家長須知:想孩子變好,他就能變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他們的表現(xiàn)不盡一致,可能是坐不住、好與人沖突,可能是安靜沉默、怕黑粘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能力是天生的,長大自然就會好,這個想法是缺乏...
    2020-11-20 閱讀全文

我們尊重孩子的問題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這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不管你問什么樣的問題,表達什么樣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愿望,我都會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我的態(tài)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

2020-06-04 閱讀全文

新學期馬上來到,有多少背著書包準備上學堂的“小兒郎”真完成了“做好事、閱讀名著、看新聞聯(lián)播”之類的素質(zhì)作業(yè)?又有多少家長真的監(jiān)督孩子完成了不好核查的素質(zhì)作業(yè)?采訪中,半數(shù)家長表示,曾視情況而定,幫孩子...

2021-09-10 閱讀全文

在孩子眼中,這個世界如童話一般,好多事情無法理解,此時,他們便開始問爸爸媽媽“為什么”。這讓很多父母頭疼不已,甚至有的問題家長們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這些“怪問題”孩子有沒有問過你呢? 1、為什么下雨...

2021-04-03 閱讀全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庇變簣@做好保教工作來開展一日生活,家園共育也是同樣重要的部分。家長積極配合老師工作,對于孩子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園共育做不...

2020-01-09 閱讀全文

家長須知:想孩子變好,他就能變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他們的表現(xiàn)不盡一致,可能是坐不住、好與人沖突,可能是安靜沉默、怕黑粘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能力是天生的,長大自然就會好,這個想法是缺乏...

2020-11-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