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教育孩子筆記 幼師工作自我鑒定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有家長說我兒六歲半,今年九月上學;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聰明好動(朋友與老師都這樣認為),但是他在上課時總是很隨意說話,說話內容有時是專心聽講問題,有時則不著邊際。他不僅愛說,還很愛動,老師說他淘氣方式與別人不同,他見什么動什么,非常好奇。孩子好奇是好事,但他言行常不受環(huán)境約束。
這是他在幼兒期沒有訓練約束自己習慣造成的。兒童初涉人世,是帶有許多“自由人”的色彩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有一個教育環(huán)境,從小(一兩歲開始)就訓練孩子約束自己,那么他到小學就不會隨意說話了、隨意活動了。有約束才有秩序,才能成為一個社會人。
孩子沒有約束自己的習慣,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幫助??梢栽囉靡韵路椒ǎ篬高分作文網(wǎng) ZUowen101.COM]
1、家長和老師都要和他講道理,但不要嘮叨,舉一些實例,告訴他不守秩序、不安靜聽講,是學不會知識的,而老師和家長都希望他多學東西,多學技能,長大做個有用的人。
2、和他本人談話,要求他盡量約束自己,有疑問的時候舉手提問,或下課提問,如果有幾次做到了,要大大表揚。
3、在家里也要對他的行為有約束,做到家園一致。要正面誘導,不能打罵。
4、他已經(jīng)六歲半了,再學習約束自己,是很困難的,家長和家里人要一致、要耐心,多講道理,多表揚好行為,還是有效果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如何讓孩子學會聽課
現(xiàn)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放棄自己的愛好和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遇上孩子功課有點不會的,馬上給予指導??墒羌议L并不能代替孩子學習,長此以往,家長感到力不從心,孩子也學會了依賴,學習成績也難有提高。其實有一個改變這種狀態(tài)的好辦法,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簡單辦法,那就是教會孩子聽課。
你不妨先向學校的老師詢問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念書、聽課情況怎么樣?是每節(jié)課都認真聽講呢,還是經(jīng)?!伴_小差”?了解情況后,就可以教給孩子“聽課”的本領了。
讓孩子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學習有三個環(huán)節(jié)預習-聽課-作業(yè)。助孩子只能是前后兩個環(huán)節(jié),而中間這個環(huán)節(jié)恰恰是最關鍵的,如果孩子能夠獨自應付,不僅可使父母省去輔導的時間,更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首先給孩子做有目的的預習。以往許多家長把“預習”理解成給孩子講一遍課程內容,這樣做不僅耽誤家長的時間,還會使孩子第二天上課不認真聽講。講授新課是老師的工作,家長不要“代勞”。
家庭預習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明天的課要學會什么。如果孩子對將要學的新課目標明確,上課聽講的時候才能主動和有針對性,一節(jié)課下來,他才會明確知道自己學會了沒有。如果他對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無法知道他會了沒有,一節(jié)課上完,稀里糊涂,學習成績當然不會高,還得爸爸媽媽勞神再講一遍。
父母可以利用放學后,或者老師家訪的時候跟老師交談,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向任課老師了解授課內容和進度,然后跟孩子溝通,翻閱他的課本,了解他的進度,幫助孩子確定什么是近期學習的重點,什么是難點。同時教給他調控注意力,以便記住老師講解的內容,放學后就把當天所講的內容溫習一遍。也就是說,培養(yǎng)孩子聯(lián)接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能力,讓孩子在學習面前始終目標明確。
在向孩子發(fā)問的時候,年齡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會就事論事。比如當父母問,“今天老師教了什么”、“今天你學了什么”時,孩子往往說,“老師教了幾個生字”、“老師講了幾道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可繼續(xù)問,“老師對這些字有什么要求嗎”、“這幾個字和昨天學的字相像嗎”、“今天的作業(yè)和老師講的題有什么關系”?孩子可能會答不上來,這恰好表明孩子還不會“聽課”,但是如果這時候有家長的耐心引導,孩子很快就會學會的。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還可在孩子做家庭作業(yè)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做哪些作業(yè),然后進行哪些預習?這些作業(yè)要達到什么要求(別忘了對孩子學習習慣和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預習要得到什么?開始的幾天,由父母來記下這些事先商定好的內容,然后幫孩子檢查;以后逐漸讓孩子自己記,父母在結束時幫助對照檢查;習慣完全養(yǎng)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寫在紙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但是在作業(yè)和預習結束后,家長要再和孩子一起對照目標進行檢查和小結,知道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哪些目標,哪些目標還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這個做法恰是對孩子“認真聽講”的培養(yǎng)——讓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應該完成的。漸漸地將這種意識引進課堂學習,從一門功課開始,比如讓孩子每天敘述“老師在語文課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師講得多,為什么在這里講得多?”訓練孩子的聽課記憶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有條件,可與老師核對一下,看看孩子的敘述是不是符合教學目標。相信在您的訓練之下,您的孩子會聽懂每一節(jié)課。
如何讓你的孩子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打好基石,就要從小把自信的種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美國新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孩子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并給予孩子每個階段最需要的,從而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價值,建立自信。
將自信的種子埋在孩子心里
兒童的自信來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樣的人。兒童需要感覺到無論他(她)是否能滿足父母的期望,都會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喜愛和贊許是有條件的,孩子會嘗試取悅自己的父母,去滿足父母的期盼,去回應父母的需要,這些行為則會耽誤孩子真實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發(fā)展。
在兒童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父母需要特別關注的點也不同。根據(jù)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對人格發(fā)展的階段特征界定,分析每個階段孩子的特點,給孩子最需要的,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0歲—1 歲:孩子需要培養(yǎng)信任
場景回放:在姍姍3個月時,媽媽開始在家里處理工作的事情。有時姍姍醒來,或是尿了或是餓了,大哭起來,媽媽卻正忙著回客戶的郵件或正和同事打電話交代工作的事情,不能及時滿足姍姍的需求。時間長了,媽媽發(fā)現(xiàn)姍姍情緒越來越急躁,特別愛哭。
分析:第一階段是嬰兒期,埃里克森(Erikson)認為兒童需要解決的沖突為“基本信任對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嬰兒存在一種強烈的不信任這個世界的傾向。如果母親能夠給予嬰兒足夠的保護,對嬰兒照顧周到,那么嬰兒會感到這個世界是可以預測的、安全的,并且充滿愛意。這樣,孩子便會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會建立對自我的肯定,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礎。
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姍姍的需求,做不到周到細致的照顧她。孩子從媽媽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難建立對媽媽的信任,這對姍姍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響。
建議:多給孩子關懷,避免產(chǎn)生不信任
經(jīng)常擁抱親吻孩子,不要把孩子總放在嬰兒床/車里:美國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母愛與孩子長大后的情緒發(fā)展密切相關。母親給孩子足以信賴的回應,能偶減輕孩子的煩惱,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養(yǎng)應對技能,對他們長大成人后大有幫助。
經(jīng)常對孩子微笑,不要忽視跟孩子交流的機會:對孩子微笑和輕聲言語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對方喜愛自己,不僅使幼兒感到安全,對世界產(chǎn)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兒感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充滿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夠促進孩子言語能力的發(fā)展。
關注兒童的生理需求、情緒變化,不要認為孩子在無理哭鬧: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這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關注的,被他人愛護的,能夠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也有益于幼兒與母親安全依戀關系的建立。
2~3歲: 孩子需要自由和獨立的機會
場景回放:聞聞2歲多了,每次出門媽媽都要抱著她,擔心她摔倒,怕她亂摸東西,把手弄臟。小區(qū)里有個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歡在里面玩沙子,雖然聞聞也想去,但媽媽堅持不讓聞聞過去玩兒……
分析:第二階段是幼兒前期,稱為自主對羞怯的階段。該階段孩子開始行走和學習語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自主的欲求,許多事情都想自己動手,不愿別人干預。如果父母能允許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體驗到自己的的能力對環(huán)境的影響力,逐漸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點,反之,則產(chǎn)生羞怯、敏感等。
媽媽處處限制聞聞,聞聞沒有自己動手的機會,也就沒有體驗自己能力的機會,不但會削弱聞聞的自主性,還得不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這對聞聞信心的建立是不利的。
建議:大膽讓孩子自己活動,避免產(chǎn)生羞怯、膽小
多鼓勵孩子做些簡單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先演示如何做一些事情,并且,最好采用邊說邊做的方式。比如,如何穿衣服,扣扣子等,并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除此之外,洗手、洗臉、玩具歸位等也都可以讓孩子做。
用心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要一味否定:此階段的孩子尤其喜歡親自嘗試做一些事情,如看到新奇的東西要摸一摸,或者摔一摔看看東西的內部構造,父母首先對孩子的目的進行詢問,了解孩子的動機、想法,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支持。
給孩子自由決定的空間,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行為:父母要注意多給予孩子自主決定的機會。比如讓孩子自己選擇衣服的顏色、玩具的種類等;給孩子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盡量減少家庭環(huán)境中的危險設備,同時教育孩子如何回避危險。
寬容孩子的錯誤,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小心所造成破壞后,他(她)自己也會非常后悔和難過,甚至感到恐懼。家長應該寬容孩子,對其給予正確的引導,明確告訴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這種做法以后需要改正。批評和指責不僅于事無補,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會為了逃避懲罰而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或者是因為怕失誤而不敢做事,發(fā)展出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4~5歲:孩子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勵
場景回放:5歲的小西,活潑好動,求知欲旺盛,愛問問題。媽媽對他很耐心,不管什么問題,都會耐心解答,不知道答案的,就和小西一起查資料,甚至和小西一起動手做實驗尋求答案。在老師的眼里,小西是一個動手能力強,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信滿滿的。
分析:這個階段,兒童開始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覺、動作能力也得到較快發(fā)展。好奇心、主動探索的欲望很強,善于提出各種設想和建議。埃里克森認為,這個階段是主動性對內疚階段。
媽媽能耐心對待并細心回答小西問題,并和小西一起探索尋求答案,這對發(fā)展不僅能發(fā)展小西的判斷力,還能形成大膽創(chuàng)造的精神,增強自信。
建議:鼓勵支持孩子的活動和建議,避免產(chǎn)生懷疑、內疚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孩子的問題,媽媽要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上網(wǎng)尋找答案,切不可簡單粗暴,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
重視孩子的學習成果,給予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間
父母可以在家中開辟一塊空間,專門展示兒童的學習成果,讓孩子知道自己受重視,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內容,比如數(shù)字、古詩、歌曲、舞蹈等,孩子表現(xiàn)出的記憶能力很強,會不斷受到大人的肯定和夸贊,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鼓勵是他(她)前進路上的“小紅花”,家長對孩子的鼓勵,也表明家長在陪伴著孩子。
給予孩子自主學習的材料平臺:給孩子提供多種知識材料,讓孩子自主選擇,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還能夠開闊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使得孩子能夠有機會和他人交流,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
如何讓你的孩子學會傾聽?
鐵鐵的媽媽最近遇到了煩惱,幼兒園里的老師告訴她,鐵鐵在班里的表現(xiàn)欲望過于強烈,常常喜歡打斷老師的講話,老師讓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鐵鐵也從來不聽,有時候,老師明明給了鐵鐵明確的提示,但鐵鐵也還是陷在自己的思維里,不斷重復自己的講述,老師要求鐵鐵媽媽配合訓練鐵鐵的傾聽本領。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呢?
寶貝傾聽的能力,是從父母開始傾聽寶貝做起的。因為這種能力,是無法通過言語或者有步驟的假話來完成的,它是在雙向交流和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yǎng),所以建議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傾聽寶貝的聲音
有一些年輕的父母很急躁,容不得寶貝延遲,聽不得寶貝吞吞吐吐的話。寶貝年齡小,語言表達有限,爸媽應耐下性子,多給寶貝時間,讓寶貝心情放松地把話說出來。同時,也要讓孩子聽一聽你的想法。這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彼此傾聽的過程。慢慢地,孩子會體驗到傾聽的巨大力量,當在幼兒園中遇到交往問題時,他會很自然地想到用“對話”來解決。
2.注意寶貝肢體語言、觀察寶貝的表情
即使寶貝說不出來,也沒有關系,因為寶貝的身體語言是很豐富的,一句驚喜的尖叫,一個快樂的跳躍,一個淺淺的低頭,都蘊含著寶貝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要注意去傾聽和理解寶貝的肢體語言。
3.親子閱讀
通過親子閱讀,孩子能習得正確的語音,感受不同的語音語調,養(yǎng)成耐心地安靜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在親子閱讀中,要充分利用提問、追問的方法,提高孩子傾聽的專注度與理解能力。
4.指令游戲
為了特別鍛煉孩子的專注性傾聽能力,我們不妨與孩子一起做一些富含指令性的親子游戲。如“小手拍拍”,可以在孩子熟悉了原有歌曲歌詞并會做出對應動作的基礎上,改變唱法,隨意改換動詞,請孩子配合做出相應地變化動作。
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重要的啟蒙作用。
讓孩子自我欣賞的關鍵是父母首先要欣賞自己的孩子。如何欣賞自己的孩子,具體建議如下:
(一)讓孩子感覺到“我重要”。這種感覺也是他們今后確立自尊心的先決條件之一。如2歲多的孩子已很愿意表現(xiàn)自己,當孩子幫你拿一張報紙,扔一張廢紙時,父母滿意的微笑和一聲“謝謝”,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孩子有意識地幫助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手帕,擦擦桌子,并形成習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庭的一員,他在家中也應盡一點義務,另一方面,讓他感覺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般來說,幼兒的自我觀念只含有自我需求的成分,不包括自我評價的成分。所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僅僅是在具體活動中讓孩子最初有點良好的感覺而已,但這種感覺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很有益的。
(二)讓孩子感覺到“我能干”。在生活中,簡單的命令式“這不能動”、“那個你不行”之類的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即使有些物品孩子不能隨便動,父母也得很耐心地告訴他:“現(xiàn)在你年齡小,還不懂如何開關(如煤氣灶等),而且有危險,等你長大后就會了。”應該創(chuàng)造一些能讓孩子做的事,當他通過努力完成了,父母就夸夸他“真能干”。如他能設法搬一個小凳子,然后自己站在小登子上去取原來拿不到的東西時,一句“寶寶真會動腦筋”,就有助于孩子今后自信心的確立。
(三)讓孩子知道“我也俏”。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美的。如有的女孩皮膚比較黑,父母會說:“這是黑里俏?!焙⒆記]有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父母會說:“我的孩子有一種文靜的美?!备改傅倪@種心態(tài)很好,最好要溢于言表。對所謂不足之處也要善于用轉化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積極的一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2歲多的佳佳穿了一件新衣服,總愛對著鏡子左看右看,還得問:“外婆,你說好看嗎?”讓孩子產(chǎn)生這種美滋滋的感覺,很有必要。讓孩子自小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接納,有利于孩子產(chǎn)生自己接納自己、自己欣賞自己、自己喜歡自己的感覺,這是人生最初的一種自愛情感和行為。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積極評價,會使他感覺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如已學會走路的孩子是很喜歡自己走路的。孩子走了一段路后,父母可以說:“寶寶長大了,真不簡單,自己能走到商店去了。”孩子到公園自己爬山,自己滑滑梯時,父母也應適當?shù)毓膭?,讓孩子自小感覺到自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