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楷模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中的學法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楷模
一位痛苦不堪的父親曾這樣訴說他的不幸:“我的前半生被父親毀了,后半生被兒子毀了?!眱鹤硬皇巧钤诟赣H的陽光中,就是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中。父親對男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父親是男孩通往男子漢的橋梁,是兒子的力量之源、規(guī)則之源、自制力之源。
父親是男孩通往男子漢的橋梁,當代社會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現(xiàn)象就是男孩陽剛氣質(zhì)的日漸喪失。
韓寒說:“超女選出一個男的,好男兒選出一個女的?!?/p>
鄭淵潔說:“現(xiàn)在的男人越來越像女人,女人只好揭竿而起,越來越像男人?!?/p>
2010年,我們在出版《拯救男孩》一書時,揭示了一個非常令人憂慮的現(xiàn)象:“男孩不男”、“男孩女性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
上海市一位小學四年級女孩這樣評價男孩:我覺得我們學校有些男生很討厭,沒有男子漢氣概,在學校里總是裝出一副嬌弱的樣子,說話有那么一點兒娘娘腔,還很貪吃,吃得跟個小肥豬似的。也有些男生像我們女生一樣,嘴里經(jīng)常嚼著話梅,做起事情來扭扭捏捏,還不如我們女生。他們說起話來陰陽怪氣、走路搖搖擺擺、頭上摩絲油亮,讓人一看就難受。更讓人看不慣的是他們還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撒嬌,比女生還女生。
“男孩不男”,“男孩女性化”,其實反映的都是現(xiàn)在男孩陽剛氣質(zhì)的衰落與喪失,原因何在?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父教的缺失。父教缺失使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一個健康的男性榜樣,從而使得一些不健康的男性榜樣乘虛而入。
美國父親角色研究的專家羅斯·派克認為:由于父親往往以更加鮮明的、更加差異化的方式與孩子互動,父親在孩子的性別發(fā)展中比母親起著更為關(guān)鍵的作用。父親塑造了一個男子漢的形象,父親也是兒子最重要的榜樣形象。父親提供一種男性的基本模式,男孩通過觀察與模仿父親學習男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問題。
無論是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還是實證研究都證實,父親在男孩性別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弗洛伊德認為:男孩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有意識無意識地模仿父親的角色和行為,從而形成具有鮮明性別特征的行為。社會學理論則強調(diào)榜樣的作用,認為父親為孩子提供了一種男性的榜樣和行為模式,男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未來發(fā)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親。研究證實:如果父親在家中是果斷的、具有支配性的,男孩往往表現(xiàn)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親在家里是軟弱的,而母親具有支配性,男孩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的研究結(jié)果指出:與那些一星期內(nèi)接觸父親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于2小時的男孩,更有男子漢氣概,他們所從事的活動更開放,他們更具有進取精神,也更愿意去冒險。還有研究證實,男孩在4歲前失去父親,會使他們失去雄心和攻擊性,在性別角色中傾向于女性化,往往喜歡那些非軀體對抗性、非競賽性的女性化活動。
男性研究專家戴維·斯杜和斯坦芬·阿特伯恩在《憤怒的男人》中寫道:“經(jīng)驗告訴我們,今天最快樂、對自己性別角色最滿意的男性,是有父親在他們生命中傾注了大量時間和心血的男人?!?/p>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在當今社會,由于激烈的生存競爭,大多數(shù)家庭中的父親忙于工作,在職場上全力打拼,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甚至漸漸淡出,出現(xiàn)了"親情關(guān)系向母性群體傾斜"的現(xiàn)象。這不僅有礙于良好家庭關(guān)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而,近幾年來,在家庭教育研究領(lǐng)域,"父性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父性教育即對孩子提供充滿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親來實施體現(xiàn)父親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專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jié)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愛
父親在孩子眼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讓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親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guān)心和指導(dǎo),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極大的。
父親帶孩子的好處
一、父親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戲伙伴,也是兒童積極情感的滿足者。
父親會更多地與孩子玩興奮、刺激、變化多樣的游戲,而不像母親那樣與孩子做一些傳統(tǒng)、安靜、缺少變化的游戲。所以,孩子更喜歡與父親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選擇游戲?qū)ο髸r,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親作為第一游戲伙伴來選擇。
二、父愛有助于兒童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
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堅強、敢于冒險、勇于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合作、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征。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中,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父愛,模仿、學習父親的言談舉止;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個性特征,尤其是對男孩要求更為嚴格。
三、正常的父愛能促進兒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
男孩能模仿、學習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從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認同。如果男孩缺乏"父愛"或與父親交往過少,容易導(dǎo)致"女性化"傾向。對女孩來說,通過對父母性格特性的認識,會更加強化自己的性別意識,掌握性別角色標準。國外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在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在取得滿意的兩性關(guān)系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父愛更易促進兒童智力的發(fā)展。
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孩子從母親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shù)性等方面的知識。而父親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父親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發(fā)展。一項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親情關(guān)系向母性群體傾斜"是一種不利于兒童健康發(fā)展的現(xiàn)象,應(yīng)引起我們家長的警惕。父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多給孩子一些父愛。當然,對于單親家庭來說,應(yīng)盡可能地消除"沒有父親"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母親盡可能地要"母代父職",與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請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爺爺、叔叔、外公或舅舅等盡一份"男子影響"的責任,給孩子一些"父愛",防止教育可能出現(xiàn)的片面性。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父親意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母親同等重要、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用自己在人格品質(zhì)、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優(yōu)勢對孩子的成長施加積極的影響,把母親生活領(lǐng)域之外的東西盡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為孩子探索新領(lǐng)域的向?qū)Ш土α吭慈?/p>
父親和寶寶的游戲
和寶寶一起做滑稽鬼游戲
爸爸與寶寶一起戴上假發(fā),披上床單,互相在臉上畫有趣的圖案,做鬼臉。媽媽可以在一旁拍照,攝像,將"瘋鬧"的場景記錄下來。還可以將照片制成小卡片,貼在冰箱、墻上,成為爸爸與寶寶游戲的家庭記錄。
給寶寶準備意外的禮物
爸爸可以將給寶寶的禮物寄到家里。別忘了為寶寶畫上別致的小卡片,告訴寶寶:"爸爸愛你。"陪伴寶寶一起享受拆開禮物的喜悅。
和寶寶一起幫助媽媽做事情
帶著寶寶一起體會媽媽做家務(wù)的辛苦。周末的時候,可以和寶寶商量:"今天讓媽媽休息。爸爸來掃地,寶寶就幫爸爸把桌子擦一擦哦。""寶寶陪爸爸去倒垃圾。爸爸把垃圾扔進垃圾怪物的嘴里吧。"家務(wù)不僅不再是媽媽一個人的辛苦勞動,將還成為全家快樂的游戲。爸爸和寶寶在活動中增進了感情。
帶著寶寶做運動
爸爸是寶寶眼中"大力士"和"飛毛腿",帶寶寶跑步,跳躍,扔皮球,教寶寶學打羽毛球,陪寶寶玩秋千。體育運動是爸爸和寶寶相處的"特別節(jié)目"。寶寶更能在運動中感受父親角色的勇敢與力量,體會爸爸與媽媽對自己的不同影響。[!--empirenews.page--]
摟著寶寶講睡前故事
和媽媽輪流為寶寶講睡前故事,讓寶寶體會爸爸的擁抱也很舒適,溫柔。在講故事的時候,爸爸可以和媽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憨厚的熊哥哥、丟三落四的唐老鴨等,讓寶寶了解爸爸的幽默。
爸爸和寶寶的"小秘密"
當寶寶受到媽媽的批評不高興,獨自傷心的時候,爸爸不妨和寶寶說說"悄悄話":"在玩什么?來,和爸爸一起玩好嗎?等會我們?nèi)ズ葖寢屪龅臏?爸爸是媽媽與寶寶情緒的"融合劑"。
爸爸還可以在每天晚飯后利用固定的時間帶著寶寶出去散步,看看花園里的花開得如何?隔壁叔叔家的狗是否也出來散步了?一邊散步,一邊告訴寶寶爸爸今天的生活,也和寶寶聊聊他今天過得如何。
爸爸和寶寶一起準備一個儲蓄罐,和寶寶一起積蓄外出時的費用。寶寶每次把自己獲得的零花錢放進去的時候,就會開心地期待著和爸爸一起出游。
相關(guān)鏈接
(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兒更像小男子漢,女孩兒長大后更懂得與異性交往。
(二)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三)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曾對上海市兒童的行為問題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前兒童不良行為(如攻擊、霸道、退縮等)的發(fā)生與父親的養(yǎng)育方式有著非常顯著的關(guān)系。拒絕型的父親(包括打罵的積極拒絕型和不理不睬的消極拒絕型)最容易引起學前兒童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部模仿史
作為被模仿者
平時喂女兒吃牛奶,她總是慢吞吞的!我就會說“寶寶再不吃,媽媽要生氣啦!”
昨晚抱她上床睡覺,她說“爸爸快睡覺,把電腦關(guān)掉!”她爸爸不在意地說“你先睡吧,爸爸過會兒再睡?!迸畠厚R上說“我要生氣啦!”
她爸沒料到女兒會這么說,笑個不住。真就關(guān)掉電腦去睡了。哈哈!
《母親手記》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很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他們也是惟一的模仿對象。在見到第二個男性之前,孩子對男人的所有理解都是從父親那里得到的。在接觸第二個女性之前,孩子所有對女性的感觸都是從母親那里得到的。父母和睦,孩子就會認為與人相處應(yīng)該隨和互愛;父親大男人主義,孩子就會認為男人就應(yīng)該這樣;母親特別八卦,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打聽別人。
模仿是學習之母,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一切都需要模仿的時期,父母作為被模仿者,主導(dǎo)著孩子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作用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
因為孩子最初還不會鑒別和揚棄,所以他們的模仿并不分好壞。父母要求孩子學的,孩子會模仿,父母擔心孩子學的孩子,依舊會模仿。作為被模仿者,父母在孩子面前小心一些、檢點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是否以自己的父母為榮,父母身上是否有足夠的精神營養(yǎng)供孩子汲取,都是重要問題。那些以父母為榮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較高水平的自尊,并對自己產(chǎn)生較高的自我預(yù)期;而那些因為父母的糟糕和低水平而負累的孩子,追求自我超越則會比較困難。兩種情況的孩子心中,都會反復(fù)出現(xiàn)這樣的潛臺詞———“我是誰誰的兒子”或者“我媽媽就是那樣的人”。顯然這些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是很關(guān)鍵的。既然父母是“無可逃避的被模仿者”,那么盡量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就成了一種必然的責任。
我母親是一個善良而樂觀的女人,但是她有點缺乏主見,太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我從自己對外祖母的印象中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我也從自己和哥哥的身上看到了母親這種性格的印證。當然,我們兄弟兩個在這方面都有所改善,比起母親來好多了。但是,我們所受的影響還是很明顯的,而且我相信我和哥哥的孩子將來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一個人的一個弱點可以無聲無息地傳遞好幾代,做父母的應(yīng)該好好思考這一現(xiàn)象。
———摘自《孟遷自傳》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模仿史,沒有哪一個人不是從模仿之后的融合和超越中成長起來的,所謂“其來必有所自”。模仿對象的質(zhì)量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一個有質(zhì)量、有價值的模仿對象,對于孩子的自我建構(gòu)來講是極為珍貴的。想想看,哪一個大師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幾個“準大師”呢?所以,自我提升、向孩子盡可能多地展示出色榜樣、創(chuàng)造孩子跟優(yōu)秀人物接觸的機會,是真正愛孩子又懂教育的父母必然作出的正確選擇。
作為應(yīng)答者
最后,讓我們看看,父母作為孩子的應(yīng)答者是如何發(fā)生作用的。先來看一段母親和孩子的對話:
童童:為什么你每個月都可以給奶奶200塊錢,卻不肯給我買那件我已經(jīng)想了6個月的皮夾克?
母親可能給出的三種回答:
1.“我給奶奶多少錢完全不關(guān)你的事?!?/p>
2.“奶奶需要這筆錢來支付醫(yī)療費,而那件皮夾克并不是你必需的?!?/p>
3.“雖然我很想既能拿錢照顧奶奶、又能為你買夾克,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來同時滿足這兩個心愿,所以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覺得我們最應(yīng)該做的是幫助需要幫助的家庭成員?!?/p>
顯然,第一種回答可能讓孩子更加不滿并產(chǎn)生憤恨;第二種回答可以讓孩子明白“想要”與“需要”的區(qū)別;第三種回答就可以讓孩子了解家庭責任的意義。父母的回答不同,孩子獲得的經(jīng)驗和感受也不同,他們?nèi)松艿降挠绊懸膊煌?。這組對話中的父母就是作為“應(yīng)答者”在對孩子產(chǎn)生教育的作用。但是,“應(yīng)答”并非僅僅是回答,它還有更廣泛的含義———對孩子行為的態(tài)度、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給孩子的解釋等,父母對孩子行為做出的反應(yīng),都是“應(yīng)答”。
父親如何忙中偷閑陪伴孩子成長?
父親角色在孩子成長中至關(guān)重要,但大多數(shù)的爸爸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他們想陪孩子,可是他們卻為了事業(yè)而拼命打拼,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那么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與孩子相處的這段寶貴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接觸?能否有一些方法能使親情聯(lián)系最大化?讓孩子能沭浴到來自父親的陽光,獲得基本的安全感?其實,父親們只要利用好吃飯這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輕松做到這一點。
談成長,不查成績。
父親是孩子生命的領(lǐng)航者,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成長,在飯桌上,父親可以和孩子談?wù)劷诘膶W生和生活情況,側(cè)重于孩子的體會和感受,如果孩子考的好,及時加以鼓勵,如果考的不好,適時予以安慰和支持。生活中伙伴關(guān)系的好壞也是影響孩子注意力集中及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父親要注意觀察孩子的點滴成長,找到孩子的“困惑點”,拔開孩子心中的迷霧(一些“原始資料”可以由媽媽事先提供,雙方進行認真分析后的交談更有效)。
說新聞趣事,引導(dǎo)孩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父親見多識廣,找一些孩子能聽懂的新聞和有趣的小故事,在吃飯的時候與孩子共同分享,聽取孩子的看法,孩子會因為得到父親的重視而踴躍“發(fā)言”,這樣一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三是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dǎo),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交流一段時間后,也可以讓孩子說新聞講故事,這樣一來一往,父子親情融洽了,孩子的表達能力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也積累了寫作文的素材。
與孩子分享自己工作上的苦樂。
一些家長常說孩子不理解大人的付出,因為家長們從來沒有向孩子“訴過苦”,孩子不知道。大人習慣向孩子灌輸知識,殊不知與孩子談?wù)撟约旱纳詈凸ぷ魇嵌嗝粗匾R恍┩甑慕?jīng)歷、工作上的小挫折、小成就都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孩子會通過這些更加了解自己的父親,父親的形象也更加真實更具親和力。男人的苦是不輕易示人的,可如果你愿意向孩子悄悄地展示一次,你會發(fā)現(xiàn),弱小的孩子會突然勇敢起來,頭一昂對你說:爸,你別怕,以后有這些事可以和我商量,我們一起想辦法。有被需要的感覺時,孩子才會學著負責,學著承擔,現(xiàn)在他們愿意為父親分憂,將來就會勇敢地為社會分憂,這正是我們每個家長所期望的。
除此之外,在家的母親要做的就是處處維護父親的形象,使孩子以父親為自豪,父親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最后的精神支柱,這個形象的日常維護工作尤其重要,當父親有時犯些小小的“錯誤”時,母親要告訴孩子,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如爸爸也是平凡的人,有一些情緒也需要出口,要學著原諒自己的父親,通過原諒家人的錯誤,我們的孩子才會學著原諒自己,原諒他人,學會真正的寬容。
父母是幼兒最親密的成長伙伴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經(jīng)常情緒惡劣,吵架斗嘴,則會讓幼兒經(jīng)常處于緊張和恐懼之中,對于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極其不利。
因而,從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角度出發(fā),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情緒控制,謹防因父母不良情緒而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專家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以下幾點情緒需要特別注意控制: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的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家長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因而,家長們必須謹記不要或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對生活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jīng)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使孩子過早接觸到社會或生活方面的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chǎn)生不安全感,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因此伴隨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因而,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無論你暫時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請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經(jīng)常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于家長日常正規(guī)教育產(chǎn)生懷疑,也會讓孩子因此也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無所避諱地發(fā)表過激的語言。心理專家認為,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zhuǎn)化,會讓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fā)育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育兒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
育兒心得: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
不知不覺中我兒五歲,感嘆時光飛逝的時候,也肩負著為兒解惑的職責。
這一段時日,震宇經(jīng)常和我說不要長大,每當說起總兩眼泛淚,細問之下才知道,因為我前些日子感嘆“等你長大,我也就老嘍!”他害怕老死之后的永久別離,所以一廂情愿地拒絕長大,我則被他深深的觸動了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也無措地不知如何安撫他的憂傷。
最初,我一味的順著孩子的話語安撫,他不要我老去,我便不老去,希望他可以放下心結(jié),但是我錯了,他其實明白這是不可逆的,只是執(zhí)著的不愿面對那一刻的到來,平時電視中一丁點的小感觸都會讓他憂傷不已。
后來,我嘗試讓他理解,這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如那花開花謝,凋亡之時也意味著新生的開始,結(jié)果當然是全然無功。對此,我頗有些糾結(jié),孩子的哀怨總不是家長樂見的,我思索著下次他再提起時我該如何應(yīng)對,直至近日我順利的引導(dǎo)他去當醫(yī)生,幫助人們減輕生老病死之苦,終于成功地讓他不再鉆那老死的牛角尖,有了目標,也就有了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也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父親影響孩子一生的成敗
親影響孩子一生的成敗
父親影響孩子一生的成?。?jù)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新書中論證說,你在職場中是獲得成功還是失敗與你擁有一位什么樣的父親有關(guān)。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斯蒂芬波爾特撰寫了一本名為《父親的因素》的新書。他在書中列舉了能對子女的職業(yè)生涯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幾種種類型的父親——功成名就型、心態(tài)消極型、漫不經(jīng)心型和富有同情心或?qū)熜偷取?/p>
第一種——超級功成名就型父親:如果你是超級成功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受阻性”——出于對父親的叛逆心理,你的工作表現(xiàn)可能會遠遠不及你真正的能力,你在事業(yè)上可能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
第二種——被動型父親:如果你是被動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在情感表達上會有障礙。在一個工作和生活并不太分明的工作環(huán)境中,能否與同事有足夠的情感交流十分關(guān)鍵。
第三種——缺席型父親:如果你是缺席型父親的兒子,你在與男上司合作以及和其他公司高層人物互動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障礙,你很容易對上司產(chǎn)生敵意和憤怒。而且,你可能會有打擊同事的傾向,并且常常會有憤怒情緒。
那作為父親的我們又該如何做好一個父親的角色呢?作為父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親拘泥于所謂教育的內(nèi)容和原則,而忽視了教育的時機和方式,把與子女的關(guān)系搞得很僵。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家長向子女傳遞情感的過程。
有位父親曾對我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彼?5歲的兒子卻說:“我覺得父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我,在他眼里,我渾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沒有了快樂?!碑斠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種責任、怕別人說自己不盡責時,就會失去對孩子的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教育缺乏良好關(guān)系的認可。越是這樣,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在多數(shù)家庭里,父親熱衷于扮演權(quán)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愿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quán)威會受到挑戰(zhàn)。心理學家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dǎo)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guān)系作基礎(chǔ),關(guān)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內(nèi)容。
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guān)系的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后。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guān)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chǎn)生的。
其中第二個關(guān)鍵時期是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guī)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guān)系帶來許多挑戰(zhàn),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guān)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最后第三個關(guān)鍵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tǒng)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dǎo)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于獨生子女的關(guān)系,現(xiàn)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tǒng)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lǐng)路人。現(xiàn)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愿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nèi)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近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diào)了兩個方面,辦好家庭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家庭要承擔重要的教育責任。家庭要給孩子辦好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要給孩子上好第一堂課,家長有沒有能力做好?家庭中沒有好的一套教育體系,怎么辦?我們就是提供支持和指導(dǎo)服務(wù)的人,我們是否能勝任指導(dǎo)的工作,不單是知識,還有觀念、能力、意識等,所以我們責任非常大。
做好家長工作,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有很多,家庭涉及的領(lǐng)域太寬泛,所以我們要努力。借鑒梁啟超的觀點:人要有私德也要有公德,教育就是立德樹人。做人的三個方面,自律、利他、向上,我們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人要自我約束,幫助家長由自發(fā)到自覺、由私人領(lǐng)域到公共領(lǐng)域結(jié)合。
現(xiàn)在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一、直面“問題”,孩子的困惑。教育孩子我們要讀懂孩子的同時要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幼兒,教育孩子要張弛有度,觀察孩子各方面的問題,比如感覺失調(diào)、消極自我保護、自我為中心、嚴重的妒忌心、缺乏規(guī)則意識等,從小讓規(guī)則意識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里,我們應(yīng)該指導(dǎo)家長從這些細微之處入手,我們表揚孩子應(yīng)該是孩子通過努力獲得的東西,如你希望他更優(yōu)秀你就要抓住他現(xiàn)在的優(yōu)點和長處,去激發(fā)把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揚光大。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家庭教育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