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的胡亂涂鴉在說啥?別忽視,他可能患上了抑郁癥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在涂鴉墻的活動方案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的胡亂涂鴉在說啥?別忽視,他可能患上了抑郁癥

奇怪的涂鴉

01

霍華德是一名幼兒心理教師,他就職于哥倫比亞特區(qū)的一所公立學校。上周,霍華德注意到班上有一名四歲的小女孩常獨自躲在角落里畫畫,他偷偷的去看了一眼女孩的桌上的畫作,繪畫內容令人震驚:這個女孩居然在紙上涂鴉一個鮮血淋漓的人!

霍華德知道,這個小女孩有些特別:父親被關進監(jiān)獄,母親也拋棄了她,小女孩目前在親戚家寄住。之前女孩的班主任也和霍華德反映過,女孩上課時六神無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下課后也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鬧。

于是霍華德邀請女孩去學校的心理咨詢師進行沙盤游戲,霍華德先讓女孩自由挑選了一些模型玩具,擺放在盛有細沙的特制沙盤上,然后運用心理學理論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女孩患有學齡前抑郁癥。

“也許你很難想象,一個四歲的孩子居然患有抑郁癥”,霍華德說道:“但這就是現(xiàn)實,任何人都不能視而不見?!?/p>

學齡前兒童也會患上抑郁癥

02

當前,心理專家一致認為學齡前兒童也完全有患上抑郁癥的可能,這種抑郁癥形成的原因不單單是由虐待或是忽視造成的,環(huán)境、遺傳等其他因素也是學齡前兒童抑郁的重要原因。

學齡前兒童抑郁的情況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大眾所忽視,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即使心中有不安的情緒也不知道該怎么和父母溝通。

所以如果孩子們不表達,父母也不會對孩子的情況上心,沒人會想到幾歲的小孩子可能抑郁。陷入困境的孩子無法受到幫助,唯一的傾訴渠道可能就是手中的蠟筆。

學齡前兒童抑郁癥癥狀

03

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的瓊·盧比教授近日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學齡前兒童抑郁的論文,盧比教授認為1%至2%的學齡前兒童都會患有抑郁癥。

學齡前兒童抑郁癥的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消極易怒,不愿參與集體活動,在游戲中極少表現(xiàn)出喜悅等積極情緒,繪畫內容通常為血腥暴力的場景。

盧比教授還指出,在極端狀況下患有抑郁癥的學齡前兒童可能試圖自我傷害,這是因為相比于抑郁的青年人或者成年人,學齡前兒童不明白自己心中的悲傷和不安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可以通過治療得以解決,所以兒童可能錯誤地認為自己無藥可救,甚至輕易放棄生命。

學齡前抑郁的原因

04

那么學齡前抑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研究者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盧比教授認為,學齡前抑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遺傳疾病,他的論文指出,如果父母患有抑郁癥,那么這些父母孩子的抑郁發(fā)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三倍。

而心理咨詢師海蒂·麥貝恩通過整理自己患者的病歷得出:父母焦慮、同輩壓力、成長環(huán)境變更等因素都會導致學齡前兒童抑郁。

此外,神經科學家則發(fā)現(xiàn),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創(chuàng)傷經歷都會影響到大腦的白質和灰質,甚至降低了參與情緒處理的杏仁核與負責控制認知的大腦網(wǎng)絡之間的連接,從而使人感到抑郁和不適。

學齡前抑郁的治療方法

05

目前,心理專家推薦的兒童抑郁治療方式是心理治療,因為如果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可能會給兒童帶來副作用。

心理治療師特別強調了“父母-兒童互動治療法”的重要性,治療師指導父母,然后父母與孩子互動撫平孩子心中的創(chuàng)傷,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就像成人抑郁一樣,兒童抑郁也有可能復發(fā),父母應該在孩子痊愈之后時刻保持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多和孩子擁抱、交談和玩耍。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初步的抑郁癥狀,父母應該及時向學校的心理老師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求助。

[分割線]

目前,霍華德的治療已初見成效,那名四歲的小女兒已經不再涂鴉一些血腥暴力的圖畫了。

同時,霍華德也時刻關心著其他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他說:“曾經,大眾認為對學齡前孩子進行心理診治是多此一舉,但是現(xiàn)在這應該成為每所學校的必設事項。相信通過學校和父母的共同努力,孩子們能有更加快樂的童年。”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忽略了閑暇的價值,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近日讀到吳非先生寫的《沒有“課外”,怎么學》一文,很有共鳴。文章主要是批評應試教學下加班加點提高升學率的錯誤做法,文中說“課堂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課堂,只是學生全部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生沒有了‘課外’,學習就不完整。”理由是,學生需要空余時間思考,需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而學生個人學習天地的拓展有助于習慣的形成、能力的提升。

在希臘文中,學校的意思是“閑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fā)展其心智能力。而盧梭說過“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雖然他指的是兒童——“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但是我覺得這句話用在各種年齡的人身上都是適合的。

什么是學習?假如一個學生的學習就是上課、考試、做試卷、上小課、做作業(yè),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成天跟著老師轉,沒有一點空余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發(fā)展個人愛好、培養(yǎng)學習能力,這就不叫學習,而叫奴役,無窮的功課和作業(yè)占據(jù)了學生的時間,更占據(jù)了學生的大腦,沒有了自由時間,缺乏自我教育的空間,不可能成績優(yōu)異,不可能對學習有興趣,更不可能提高自學能力。

鄰居的孩子今年考了個三本,媽媽的心理很不平衡,逢人便訴苦:“付出的太多了,卻是這個結果,心里不平衡啊!”她所謂的“付出”,就是給孩子不停地上小課。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畢業(yè),我只要見到這個孩子,都是見她背著書包去“趕場”,應付完學校的課,還去校外上小課,語數(shù)外史地生,沒有一門不上,更夸張的是,竟然同時上兩個輔導班的英語、兩位名師的語文課,臨近考試還要找老師急訓上小課,媽媽無數(shù)次在夜色中帶著女兒奔向老師家“開小灶”……這女孩一直“在路上”,不太見她閑下來自己學習的時候,孩子不笨,只是時間全部分割,疲于應付,連作業(yè)都完成不了,哪里有時間去自主學習?因此,孩子的成績很不理想,媽媽就再給她加“小課”,固執(zhí)地認為:“必須要上!如果不上小課,成績豈不更差?”其固守的觀點是:“我們倆文化層次低,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送到老師那里,能學多少學多少,學總比不學的強?!币驗樯闲≌n,經濟和精力上付出很多,結果孩子的成績離二本線還差好幾分,心里極度失衡。

我覺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家長極為負責任地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忽略了閑暇的價值,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致于“事倍功半”“一無所得”。在我眼中,一個優(yōu)秀學生的狀態(tài)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能夠合理支配自己的時間,上課認真聽講,課外及時復習預習,遇到問題或自主探索,或請教他人,或與同學討論溝通,最終獲得解決。更重要的,一定有空余的時間廣泛閱讀、發(fā)展愛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正如吳非先生所言:“學生在沒有教師或家長指導的狀態(tài)下,知道該做什么,如何去做,作為學生,他合格了。”

兒童抑郁癥的一些表現(xiàn)


讓孩子遠離抑郁

家庭應該是孩子娛樂放松、宣泄減壓、調適心理的“心靈港灣”,父母也應該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詢師,是讓孩子遠離抑郁最好的醫(yī)生。

1.營造溫馨民主的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持久動力。父母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順暢地和孩子溝通,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親密、融洽、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體會到家里的溫暖感和安全感。

2.學習教育要有度。父母應適量給孩子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不要過度縱容孩子或是太過苛求,應根據(jù)孩子自身的能力和興趣來培養(yǎng)他們。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父母自己應真誠待人,并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教會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多組織孩子間的情感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愛好和樂觀寬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溫暖。

4.生活不宜過分優(yōu)裕。物質生活的奢華反而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貪得無厭的心理,而對物質的追求往往又難以自我滿足,因此貪婪者大多不快樂。

5.完善人格,培養(yǎng)抗壓能力。父母應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并恰當?shù)亟o予表揚和鼓勵,并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與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在困境中尋找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游戲、聊天等等。

6.如果孩子已經出現(xiàn)抑郁癥狀,這時父母要給予孩子適時的積極暗示,教導孩子理智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尋找一些令孩子開心或是振奮的事情,讓愉快的活動占據(jù)孩子的時間,用積極的情緒來抵消消極的情緒;教導孩子學會適當?shù)陌l(fā)泄,比如:傾訴、哭泣、寫日記、運動等把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使心情平靜;引導孩子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使孩子有方向感,實行目標激勵。另外,可及時找心理專家咨詢,予以積極的治療。

父母是最好的醫(yī)生

兒童抑郁癥的表現(xiàn)

我?guī)蛢鹤于s走抑郁

兒童抑郁癥的主要特征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郁郁寡歡、悶悶不樂、無精打采,它往往可以出現(xiàn)許多伴隨癥狀,常見的有:

情緒癥狀:目光垂視、呆滯無神,表情冷漠,易激怒,敏感,哭鬧,好發(fā)脾氣,焦躁不安,厭倦,膽小,羞怯,孤獨,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常伴有自責自罪感,認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沒有價值,灰心喪氣,自暴自棄,唉聲嘆氣,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感興趣、退縮、抑制、沒有愉快感等。

行為癥狀:多動,攻擊別人,害怕去學校,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不服從管教,沖動,逃學,表達能力差,成績差,記憶力下降,離家出走,甚至有厭世和自殘、自殺行為等。

軀體癥狀:睡眠障礙,食欲低下,體重減輕,疲乏無力,胸悶心悸,頭痛胃痛,惡心,嘔吐,腹瀉,遺尿遺屎等。這類情形常容易被誤診為軀體疾病,但是吃了藥以后“病”也無好轉跡象。

有一陣子,兒子曉海變得很孤僻,在家里性格很暴躁、無精打采。據(jù)老師反映,曉海最近一次的考試成績下降很多,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班級活動不感興趣。

育兒知識:別忽視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小朋友們吃完點心陸陸續(xù)續(xù)地搬著小椅子坐下來看書。今天我請小朋友們閱讀“安全教育”小課本。他們很喜歡,都挺安靜地在看書,過了一會兒,我請看好的小朋友將書送回來。一個兩個……我看到坤坤把書放好了,開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個踉蹌,身體向前一沖摔倒了?!皢柰邸蔽壹泵ψ哌^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來是牙齒磕到舌頭了,我立即托著他的下巴,去找校醫(yī)。經過處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經不哭了,舌頭咬破的挺厲害,但是他很勇敢,一會就沒事。

事后我給他爸爸打電話,告知坤坤舌頭磕傷了,爸爸說沒關系的,孩子太調皮了。受傷以后,我們一直特別關注他。中午怕他吃東西疼,我們準備了香蕉,想不到,他不但把香蕉吃了,湯泡飯也吃完了。下午媽媽來接時,和媽媽溝通的事情的經過及傷后的處理情況。媽媽很客氣,還說謝謝老師的照顧!

第二天,坤坤沒有來,打電話給媽媽,說在醫(yī)院,說坤坤早上不愿起床,精神特別不好,還一直嚷著說不舒服,要媽媽抱。媽媽不放心就帶他去了醫(yī)院,當我了解到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去醫(yī)院時,我就說:“在哪家醫(yī)院?我過去,一個人抱著孩子怎么看病?。 碑斘亿s到醫(yī)院,爸爸也到了,我陪著他們一起看醫(yī)生,陪坤坤聊天,坤坤一直粘著要抱,不肯自己走。爸爸媽媽不放心就讓醫(yī)生給做了很多檢查,檢查下來都沒有什么問題。那我和爸爸媽媽交流、分析,爸爸媽媽說平時一停都不停的,感冒也是到處跑的,所以看到他這么粘人,這么安靜,說不舒服要抱,就挺擔心。我說:“也許舌頭上咬破了,是有些疼痛,所以心情不好。另外,我覺得他今天這種表現(xiàn)是因為想要我們多關注他,平日里,他很活躍的,很強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我們就會對他的關注、安撫比較少,認為他能行的,可以自己走、自己玩。但是今天受傷了,他強大的外表脫掉了,他感覺到受傷以后成人對他的特殊,以前不抱的現(xiàn)在爸爸媽媽輪流這抱,還陪著游戲,大家都安慰他關注他。有時一個人越強大心理就越脆弱,所以我覺得他今天的表現(xiàn)有可能就是需要我們關注他,陪他!爸爸媽媽聽了以后,也表示贊同,所以決定回去在家休息1、2天。

我們往往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外在傷害,但是卻忽視孩子內心的需求!隨著課改的進行和深入,我們認識到對啊孩子來說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同時也要讓我們的家長了解,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他最需要的。

在涂鴉中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p>

我們都知道想象力對于一個人是否有所成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自己的寶貝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該是一件多么讓人欣慰的事情!幼兒期是大腦想象力開始形成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最容易形成大腦的思維模式,并可永久保持,所以是孩子智力形成的最關鍵的階段。

做好兒童早期智力開發(fā)非常重要,但是智力開發(f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千萬不能急于求成,把一些成人的知識和觀點過早地灌輸給天真的孩子。從生理上講,兒童時期孩子的左大腦還未發(fā)育起來,也就是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差,過多過深的知識是他們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自然不會感興趣。讓孩子去做一件他不喜歡,也不明白的事情將是多么愚蠢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右大腦發(fā)展比較快,兒童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他們的頭腦中天生就充滿了各種幻想,如果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右大腦進行及時地開發(fā),恰恰符合了兒童智力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每個孩子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活動,這種智力開發(fā)更能使孩子的右大腦與左大腦形成融會貫通的狀態(tài),使他的思維更加活躍,頭腦更加靈活,這將為孩子長大以后的成才提供一種智力方面的有利基礎。

開發(fā)右腦,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本身。而且只有美術教育才能很快地將孩子引入創(chuàng)作的空間,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因為這里永遠有新的課題、新的內容、新的方法,永遠需要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感受、不斷尋求自己的觀念和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這是其他學科(音樂、英語、書法等)的訓練所無法比擬的!孩子在了解了一定技法以后,就能很快地進行獨立的自由創(chuàng)作了?不受任何時間、空間和內容、或是固定規(guī)則的限制?;蛟S他還能創(chuàng)作出“大師級”的作品來,而兒童畫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無拘無束,想象豐富。其實藝術領域最重要的本領,就是想象。從某種意思上來講,兒童最具藝術價值。

我們讓孩子涂鴉,對孩子進行早期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yǎng)畫家,任何人都無法預料也不能安排孩子未來的職業(yè)與愛好。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通過一種教育,開發(fā)孩子的潛在的智力,提高他的藝術修養(yǎng),為孩子的成長與成才提供最大的可能,真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一種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與超凡的想象力。讓一種優(yōu)秀的思維從小養(yǎng)成,并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本能的意識,才算科學的教育方法。

孩子有這6種表現(xiàn),可能智商極高!家長別忽視!


我們家的小家伙絕對屬于熊孩子的類型,經常嘮嘮叨叨給你說一堆道理,偶然還要給你分析事情的原因,一說就一直停不下來。有時候我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也許你還會遇到孩子愛動,充電三分鐘運動一整天,陪著他,感覺自己被掏空了。

你也許還會遇到以下6類孩子,千萬不要認為這有什么不好。或者,他們就是未來中國的“愛因斯坦”,他們有智商特高或有特殊才能,家長一定要好好培養(yǎng)起來。

01、話嘮

“話嘮”是特別讓老師頭疼的“熊孩子”類型,不僅影響老師上課,還影響同學學習。相信此類孩子的家長也經常被老師“關注”吧!

其實,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語言豐富,表達能力很強,只是作為小孩子,較缺乏自制力,暫時不能控制自己想表達的欲望,也不知道什么場合適合講話,所以才會像個小喜鵲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長千萬不要因此強烈的譴責孩子,因為這很有可能抹殺孩子的“說話”天賦,說不定以后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記者、主播之類的,而且能說會道的人在社會上也比較吃得開,要知道,小孩的自尊心是很強的,過度責罵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不過,為了不影響其他人,家長也需適當引導,告訴他們什么時候該講,什么時候不該講,或者讓孩子放學后專門講講學校發(fā)生的故事等等。

02、愛發(fā)號施令

這類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領頭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顯得有點自私、愛出風頭。不管怎樣吧,不能否認的是,這類孩子普遍有著較強的主見性、領導和組織能力,說不準可能以后就會成為領導人。

03、攢零用錢

其實我還蠻佩服這類孩子的,小時候自制力就能那么強!能有效控制自己欲望的人,相信做起事來也不會差。目標、雄心、自信等都是很厲害的。

04、特別愛講小故事

這類孩子跟“小話嘮”不一樣,他們就是特別喜歡故事,經常嚷嚷著讓你講故事、或者讓你聽他(她)的故事,有時候還特別愛扮演故事里的人物。

經常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他可能會說“這只小狗可能是哮天犬”之類的,不要打斷他的思路、想法,讓他自由的發(fā)揮,畢竟每個小說家都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豈是爾等凡人能夠理解的。

05、多動癥

對于“多動癥”,很多人把它歸結為一種病,但我更愿意說他們是“運動細胞”太發(fā)達,活動就是他們的生命,靜下來就等于扼制了他們的命脈。

一般這類孩子,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不錯,而且思維也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加以培養(yǎng),以后會有很好的發(fā)展。

06、愛分步總結問題

我們家的那位小家伙,經常會把他很喜歡的一些事情發(fā)展,按照“1、2、3……”來總結,他會告訴你,第一步應該這樣做,然后第二步進入關鍵,還要有個總結的ending。有時候我和他爸爸都很驚訝,我們完全沒有注意過的事情,為什么孩子會能如此詳細地總結歸納。

有次我們特意問孩子,那個機器是怎么運轉的。孩子指著機器,一步步告訴我們,一開始他這樣說:“媽媽,你趕緊看這里……”原來孩子有細心觀察。

這類型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能一邊觀察一邊分析,而且對事情的發(fā)展會有自己歸納總結??梢哉f,這樣的孩子做掌控全局的人,而且能清晰分析結果,好好培育,說不定日后就是領導級的人物。

一個孩子之所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天才,是因為父母或者老師對他因材施教。父母發(fā)現(xiàn)了他的優(yōu)點,并根據(jù)優(yōu)點進行了深入的挖掘,讓他的才華得到了盡可能的發(fā)揮,成了那個領域的佼佼者。

一個孩子之所以沒有成為天才,并不是他沒有才華,也并不是他沒有任何能力。可能是他的才華或者能力成了當時的“缺點”,又或者父母或者孩子本身都不知道優(yōu)點如何發(fā)展。也有可能你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覺得孩子的才華是“缺點”,總是給予否定,慢慢地,父母錯過了孩子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會找專家尋求教育的答案,其實答案就在于你自己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即便孩子一身“缺點”,用心發(fā)掘,耐心指導,總有那么一天,孩子總是能有一番成就。

父母永遠離孩子最近,最能教育孩子,也最能成就孩子。

總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引導教育方法。

童年恐慌癥: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


在一次講座中,我問臺下的小同學:“父母要求你們考前幾名的,請舉手?!迸_下300多個孩子百分之八九十都舉了手。我又問坐在前排的一個小男孩:“我看你剛才沒舉手,爸爸、媽媽要求你考多少名呢?”小男孩站起來說:“我爸爸、媽媽說考前10名怎么能行,他們給我定的目標是第一名!”

一位小網(wǎng)友給我留言:“每次考試父母總要我考前幾名,太煩了!難道考前幾名真的那么重要嗎?”

面對孩子的質問,父母們是否感覺到他們身上承受的學習壓力?

因此“焦慮”“恐懼”成為當今的“童年病”,也成為當下教育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別讓孩子患上“童年恐慌”癥

什么是童年恐慌?童年恐慌是指兒童因面臨巨大壓力而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所導致的較長久較強烈的焦慮心態(tài)。童年恐慌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孩子的情緒急切不安,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然而,孩子的這些心理變化卻沒有引起父母們的足夠重視。

一位初三男生在我的博客留言,表達了他的內心困惑:

我爸媽都是醫(yī)生,他們都是北京某醫(yī)科大學的高材生,上學時就品學兼優(yōu),各方面都很拔尖。而我卻完全不同,我從小就不喜歡上學,成績經常是班上中下游。每次開家長會回來,父母總是沒有笑臉,盯著我看半天,“當時生你的時候是不是抱錯了?怎么一點兒都不像我們呢?”但他們還是要求我考前10名。不斷在我面前如數(shù)家珍似的說他們當年讀書時的驕人成績,我聽了就想吐。讓我害怕的是,過年過節(jié)家里一來客人,讓我“驕傲”的父母就自嘲:“你們看,我們倆都是醫(yī)生,養(yǎng)個兒子比難民還瘦。我們倆都是碩士學位,可兒子現(xiàn)在考試第10名都困難?!痹谖衣爜硎且环N挖苦,還好我的臉皮厚。后來,只要家里一來客人,我就干脆躲出去。有時我想,獨生子女真倒霉,如果我有個兄弟姐妹什么的,讓他去出國讀博士,讓父母驕傲,我就不用擔驚受怕了。

我喜歡做飯,準確地說是烹調。連飯店里的松鼠鱖魚都會做,而且味道絕不比飯店的差。但父母堅決不讓我考技校。我很苦惱,考不了前10名、喜歡烹調的我,不是我父母的驕傲,是誰的驕傲呢?

這個男孩的苦惱,正是“童年恐慌”的表現(xiàn)。

聽到孩子的追問“我是誰的驕傲”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內心的無奈與焦慮。

可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成績、名次方面的要求決定了孩子的幸福與苦惱。學業(yè)上的成功往往是他們快樂的源頭,學業(yè)上的壓力又往往成為他們煩惱的源頭。然而,一個致命的難題在于,父母對學歷和成績的高期望、高要求,是絕大多數(shù)孩子絕對無法實現(xiàn)的。在這樣的重壓之下,絕望和無奈就成為很多孩子的主要情緒狀態(tài)。

二、撩開“前10名”的虛榮面紗

其實,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習好,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考第一名。但是,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孩子與第一名無緣呢?孩子們認為是自己笨或倒霉,父母們對此困惑不解,“別人的孩子行,我的孩子為什么就不行?”

一個美國人揭開了這個謎。

哈佛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至少有8種智能,它們分別是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省智能、人際交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等。他認為,有些人熱衷于寫作,有些人擅長演奏動人心弦的樂曲,有些人對數(shù)字特別敏感,有些人能夠創(chuàng)作視覺藝術作品,有些人能夠輕松優(yōu)雅地完成體育動作,有些人具有領導才能……以上這些人其實都是人才,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我們不能說上述的人誰最聰明,因為他們在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出各自的聰明才智。

反觀現(xiàn)實,我們在教育中往往偏重于孩子語言能力和數(shù)理邏輯能力的發(fā)展,卻忽視了兒童在其他方面發(fā)展的潛能。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目前的教育教學體系中,是以語言能力和數(shù)理邏輯能力的發(fā)展為中心的。也就是說,所謂學生的考試名次,主要是考核語言能力和數(shù)理邏輯能力的結果。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都重視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主科”,而對品德、體育、音樂、勞技等“副科”不重視。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8個智能是平等的,憑什么前兩個就可以主宰命運而另外6個就被打入另冊?盡管教育改革尚未到位,對人的評價尚欠公平,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潛能和特質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在孩子最有特質的方面培養(yǎng)他,這是父母們首先要注意的問題。

說來有趣,當人們熱衷于孩子考前幾名的時候,杭州市一位小學特級教師周武,卻經過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了“第10名現(xiàn)象”。周老師在對許多畢業(yè)生的跟蹤中看到,那些當年經??记皫酌膶W生發(fā)展平平,而考試成績總在第10名左右的學生,反而發(fā)展得更優(yōu)秀一些??赡艿脑蚴牵瑑烧叩牟町愒谟?,后者的壓力遠遠小于前者,因而有更多發(fā)展綜合素質的空間。

相關推薦

  • 孩子患了多動癥 導讀: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等多動或抽動癥癥狀,應及早給孩子合理、有效治療,以免耽誤了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使孩子誤入歧途。 “我女兒患了多動癥,怎么可能?”當雯雯被醫(yī)生診...
    2021-09-06 閱讀全文
  • 孩子的創(chuàng)造潛能不可忽視 對于創(chuàng)造性這個詞,其實我們一點都不陌生。然而提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許多家長可能會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孩子成長的重點。 但華東師范大學名譽校長、著名教育學家劉佛年教授說過:“你如果仔細觀察兒童,看他們...
    2021-08-04 閱讀全文
  • 別忽視了孩子 2020教育筆記 榮榮這孩子就是有個小毛病,愛流鼻涕,就是平時不感冒孩子也是流鼻涕。于是每天提醒孩子擦,成了我的必修課。這天下午離園時間到了,我領孩子到園門口,榮榮的爸爸來園接她,孩子的爸爸很細心,一見孩子,榮榮正好鼻...
    2021-01-27 閱讀全文
  • 嬰兒也會得抑郁癥 導讀:對于兒童抑郁癥,及早診斷、及時治療十分重要。如果父母能及早發(fā)現(xiàn)嬰兒的異常并帶他們去就醫(yī),嬰兒就可以提前得到引導性治療。專家們相信,對易患抑郁癥的嬰兒進行強化治療,可預防抑郁癥的出現(xiàn)。 健康的新生...
    2021-08-26 閱讀全文
  • 忽略了閑暇的價值,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近日讀到吳非先生寫的《沒有“課外”,怎么學》一文,很有共鳴。文章主要是批評應試教學下加班加點提高升學率的錯誤做法,文中說“課堂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課堂,只是學生全部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生沒有了‘課外’,...
    2020-11-26 閱讀全文

導讀: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等多動或抽動癥癥狀,應及早給孩子合理、有效治療,以免耽誤了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使孩子誤入歧途。 “我女兒患了多動癥,怎么可能?”當雯雯被醫(yī)生診...

2021-09-06 閱讀全文

對于創(chuàng)造性這個詞,其實我們一點都不陌生。然而提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許多家長可能會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孩子成長的重點。 但華東師范大學名譽校長、著名教育學家劉佛年教授說過:“你如果仔細觀察兒童,看他們...

2021-08-04 閱讀全文

榮榮這孩子就是有個小毛病,愛流鼻涕,就是平時不感冒孩子也是流鼻涕。于是每天提醒孩子擦,成了我的必修課。這天下午離園時間到了,我領孩子到園門口,榮榮的爸爸來園接她,孩子的爸爸很細心,一見孩子,榮榮正好鼻...

2021-01-27 閱讀全文

導讀:對于兒童抑郁癥,及早診斷、及時治療十分重要。如果父母能及早發(fā)現(xiàn)嬰兒的異常并帶他們去就醫(yī),嬰兒就可以提前得到引導性治療。專家們相信,對易患抑郁癥的嬰兒進行強化治療,可預防抑郁癥的出現(xiàn)。 健康的新生...

2021-08-26 閱讀全文

近日讀到吳非先生寫的《沒有“課外”,怎么學》一文,很有共鳴。文章主要是批評應試教學下加班加點提高升學率的錯誤做法,文中說“課堂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課堂,只是學生全部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學生沒有了‘課外’,...

2020-11-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