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吵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孩子之間的爭吵,大多發(fā)生在共同游戲的場合。從一般意義上講,孩子間的爭吵不含有敵意,只是由于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或玩具使用不均衡而引起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孩子之間的爭吵大多發(fā)生在好朋友之間,屬于“不打不相識”,是心理接觸時撞擊出來的火花。通過爭吵,孩子可以學會如何堅持自己的意愿和如何接納別人的意見,最終掌握以后為人處事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因此孩子爭吵,家長不必立即介入,讓他們能從爭吵中逐漸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系,學會相互之間的理解、合作,建立正常的伙伴關系。如果孩子之間吵得不可開交,即無法使活動繼續(xù)下去的話,家長可以利用調(diào)整角色的辦法幫助他們化解矛盾,繼續(xù)活動。有一本書上介紹了一個事例,當兩個孩子為爭當火車司機而爭吵不息時,家長巧妙地插話說:“火車司機很累了,現(xiàn)在咱們請他上餐廳吃飯吧!”無疑,這位家長是教育高手。孩子爭吵時,最忌家長攪在里面偏袒自己的孩子,掃了其他孩子的興,也不宜“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令孩子“不要跟他們玩了”,然后將他帶回家。這樣會使自己的孩子處于孤立地位。至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以牙還牙:“他打你,你就打他!”或家長親自披掛上陳參與爭吵就大錯特錯了。這樣只能激化矛盾,對孩子造成粗野的攻擊印象。正確的做法是弄清情況,講清道理,解決矛盾,恢復友誼。不要時邀請對方家長共同處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孩子的爭吵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爭吵”,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
今天早上,正是孩子們?nèi)雸@的時間,就聽見小剛媽媽拉著小剛往活動室走,邊說著:“別怕他,吵架打架不要吃虧,別人打你,咱不能怕他,你也打他,要不然,別人會老是欺負你。
”聽到這些話,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家長怎么能說出這樣的話。
孩子之間的爭吵打斗是經(jīng)常的,有的是因為游戲中規(guī)則不合理,有的是在玩耍時為爭東西,還有的是因為對方妨礙自己游戲等,當孩子吵完打完后,即刻了事,很快又會興高采烈的一起玩,根本不像我們大人想象的那么復雜,那么不可理喻。
所以,家長不應該這樣袒護孩子,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家長這樣做會給孩子留下不良印象,這是害了孩子。
但是也有少數(shù)家長代替孩子道歉,這也有一定的弊端,使孩子養(yǎng)成嚴重的依賴性,有時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老師和家長應從正面來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不用爭吵打斗也能解決許多問題,家長也不能用不恰當?shù)恼Z言來誤導孩子,以便讓孩子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不知道本文“孩子的爭吵”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教育筆記:當孩子發(fā)生爭吵時
班級里孩子多,小朋友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我們老師有時會為孩子們的爭吵傷腦筋。其實,我覺得孩子們有些時候的爭吵并不是件壞事,我們不必去為它憂慮。但如果孩子們吵得太厲害,老師則要進行適當?shù)母深A。
我們班有個叫凡凡的孩子,平時喜歡和座位旁邊的孩子打鬧、爭吵,經(jīng)常有小朋友和家長來告狀說受到了凡凡的欺負。于是我采取了將彼此隔離的方法,在座位上暫時將他們分開,分開以后,一個巴掌拍不響,架自然吵不成了,告狀的次數(shù)也少了。
有一次游戲時,發(fā)現(xiàn)兩組娃娃家的孩子們在爭吵,我忙走過去了解情況,原來是孩子們在爭搶一個小碗,都說是“自己家的”,互不相讓。游戲分享時,我在“紅紅家”的餐具上貼上紅色的粘紙,在“藍藍家”的餐具上貼上藍色的粘紙,并制定了相應規(guī)則,,這樣即避免了爭吵又便于孩子開展游戲。
兒童天性好動,爭吵在所難免,關鍵在于引導幼兒減少爭吵,學會解決問題、與同伴友好相處的簡單方法等。
孩子之間的吵鬧——晨間活動引發(fā)的事件
今天晨間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很開心地進行著活動。小羽的媽媽在把孩子送來之后并沒有走開,而是在邊上觀察了一會。就在這個時候東東和小羽為了爭搶一個跳跳球發(fā)生了爭執(zhí)。小羽在搶不過東東的情況下于是哭了起來,這一幕恰巧被杜添羽的媽媽看到了。阿姨看到了這個情況,走了過去,勸說東東將跳跳球讓給小羽,“那給你吧!”東東只好不情愿地將玩具讓給了小羽。轉(zhuǎn)身就要走的東東這個時候卻被小羽的媽媽一把拎起了耳朵,更沒想到的是小羽的媽媽開口就罵:“你再這樣欺負我孩子,我就打死你?!闭f完就氣勢兇兇地走了,而這個時候的東東被嚇得哭了起來。阿姨以前帶過小班,所以知道一些情況,原來東東和小羽他們是鄰居,小的時候兩個孩子就一直在一起玩。小羽的媽媽說孩子臉上的疤就是以前給東東掐的??赡苓@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和委屈,就忍不住地將以前的事情一并發(fā)泄了出來,出手教訓了東東。在我看來,這樣的處理方式實在是有些過頭了,一個家長卻和孩子較真,有些說不過去。試問小羽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都會這樣,如果東東的爸爸媽媽在場看到東東這樣被別人拎耳朵肯定心里也會不好受。孩子處在這個年齡階段有些事情和道理還不明白,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但是作為一個家長,你應該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原諒去包容。小羽的媽媽對東東這樣說話,這樣的威脅對于一個五歲的孩子是很嚴重的話。但是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nèi)绻谧约旱暮⒆邮艿轿推圬摰臅r候都這么的較真,相信之后的事情就不是孩子和孩子之間的爭吵,而會變成家長們的理論了。
現(xiàn)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家長都很寶貝自己的孩子,我們老師也能理解。但是孩子之間的相處有時候大人看的太過認真了,孩子之間的吵鬧有時候只是一時地興起,吵過鬧過可能不久就會忘記了,有時候不需要太認真。像這個樣的情況幼兒園里時常都會發(fā)生的。家長式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孩子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你打我一下我非要還你一擊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那么的太平了,人與人之間還怎么能夠和平共處呢?如果小羽的媽媽能夠放下心態(tài),心平氣和地和東東的家長溝通,相信不僅孩子之間的關系會變好,同時也教育了孩子們,人和人之間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動手打人。家長作為孩子的榜樣,有時候也要學會將心比心,自己作為一個父母親的同時也要想一想別的父母。
教育隨筆: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
插塑游戲時揚揚趁涵涵不注意時拿了一塊雪花片,可還是被涵涵發(fā)現(xiàn)了,平時一向不喜歡說話的涵涵突然大聲的說道:“還給我”,揚揚說:“給我一塊嘛”,涵涵又說:“不行,這是我的玩具?!睋P揚說:“你這么多,我只有一塊,給我玩一會嘛!”涵涵也不甘示弱:“不行,就是不行。”說著就要動手搶回來。我見勢不妙,正要制止。又聽揚揚說:“我們一起玩,好嗎?”涵涵收回手來想了一會兒,說:“那好吧!我們一起玩?!眱扇送ㄟ^一陣爭執(zhí)后問題解決了,他們倆開心的玩起來。
這次爭執(zhí)引起了我的深思,怎樣看待幼兒間的爭執(zhí)呢?難道爭執(zhí)現(xiàn)象都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必須馬上給予幫助并制止嗎?不,我認為幼兒間的爭執(zhí)有利有弊,作為教師,不應過早的介入去幫助孩子,而應充當觀察者,通過孩子們的爭執(zhí),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在爭執(zhí)過程中學會了謙讓,學會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而且他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爭執(zhí)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是中心,他們逐步明白要遵守約定的規(guī)則,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使活動順利開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開心、盡心。這時,他們學會了謙讓,學會互利,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言行,學會了與同伴友好相處。同時,社會化的發(fā)展也向前邁出了一步。
幼兒在爭執(zhí)過程中明白了“是”與“非”,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當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時,我們教師就應該是一個旁觀者,觀察者,傾聽者,讓孩子自己探討總結出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錯的,讓他們自己解決爭執(zhí)問題。如果剛才從一開始我就制止他們的爭執(zhí),那就扼殺了一個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幼兒在爭執(zhí)過程中,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涵涵是一個內(nèi)向不愛講話的孩子,可剛才爭執(zhí)時卻聲音洪亮,語言不斷,可見,在爭執(zhí)的過程中,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發(fā)揮,最主要的是,他們都表現(xiàn)得很有主見,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正是一個訓練幼兒講話的好時機。幼兒間的爭執(zhí)現(xiàn)象很多很多,留心觀察,真的非常有趣,他們讓我們懂得:孩子是他們世界的主人,他們會交往,他們會解決一些事情,他們很聰明!我們應相信孩子們,并為他們的表現(xiàn)而喝彩和欣慰!
教育敘事: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
教育敘事: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
插塑游戲時揚揚趁涵涵不注意時拿了一塊雪花片,可還是被涵涵發(fā)現(xiàn)了,平時一向不喜歡說話的涵涵突然大聲的說道:“還給我”,揚揚說:“給我一塊嘛”,涵涵又說:“不行,這是我的玩具?!睋P揚說:“你這么多,我只有一塊,給我玩一會嘛!”涵涵也不甘示弱:“不行,就是不行?!闭f著就要動手搶回來。我見勢不妙,正要制止。又聽揚揚說:“我們一起玩,好嗎?”涵涵收回手來想了一會兒,說:“那好吧!我們一起玩?!眱扇送ㄟ^一陣爭執(zhí)后問題解決了,他們倆開心的玩起來。
這次爭執(zhí)引起了我的深思,怎樣看待幼兒間的爭執(zhí)呢?難道爭執(zhí)現(xiàn)象都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必須馬上給予幫助并制止嗎?不,我認為幼兒間的爭執(zhí)有利有弊,作為教師,不應過早的介入去幫助孩子,而應充當觀察者,通過孩子們的爭執(zhí),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在爭執(zhí)過程中學會了謙讓,學會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F(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而且他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爭執(zhí)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是中心,他們逐步明白要遵守約定的規(guī)則,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使活動順利開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開心、盡心。這時,他們學會了謙讓,學會互利,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言行,學會了與同伴友好相處。同時,社會化的發(fā)展也向前邁出了一步。
幼兒在爭執(zhí)過程中明白了“是”與“非”,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當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時,我們教師就應該是一個旁觀者,觀察者,傾聽者,讓孩子自己探討總結出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錯的,讓他們自己解決爭執(zhí)問題。如果剛才從一開始我就制止他們的爭執(zhí),那就扼殺了一個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幼兒在爭執(zhí)過程中,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涵涵是一個內(nèi)向不愛講話的孩子,可剛才爭執(zhí)時卻聲音洪亮,語言不斷,可見,在爭執(zhí)的過程中,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發(fā)揮,最主要的是,他們都表現(xiàn)得很有主見,不輕易放棄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正是一個訓練幼兒講話的好時機。幼兒間的爭執(zhí)現(xiàn)象很多很多,留心觀察,真的非常有趣,他們讓我們懂得:孩子是他們世界的主人,他們會交往,他們會解決一些事情,他們很聰明!我們應相信孩子們,并為他們的表現(xiàn)而喝彩和欣慰!
有感于孩子們的爭吵
實錄1:
一天,玲玲和藝藝發(fā)生了爭執(zhí)。我注意了她們一下,是為了一個娃娃而吵的誰也不讓,局面僵持了一段時間,藝藝作出了讓步把娃娃讓給了玲玲,但要求曹君玲玩了一會后就要讓她玩了。過了一會兒藝藝就要求玲玲把娃娃給她玩,玲玲也就主動讓了出來。分析:
這一現(xiàn)象說明幼兒間在交往的過程中已經(jīng)自覺不覺地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對同伴作出讓步。如果幼兒間一發(fā)生爭吵老師就出面調(diào)解,小朋友也許會養(yǎng)成有事信賴老師,做的更多的只是告狀,那種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就相對減弱,也失去了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機會。主動控制情緒和謙讓的行為,在思想上就沒有了概念。因此我們要給幼兒自己處理矛盾的機會,僅可能的只提供引導和幫助。實錄2:
早晨,幼兒自由活動進行晨鍛。我在指導幼兒做值日生工作。這是活動場上傳來了哭聲。原來,輝輝踩了晟晟的腳,晟晟跌了一跤,正躺在地上哭。輝輝傻傻地站著說:“你自己跑過來撞的,又不是我撞你?!标申蛇吙捱呎f:“是你踩著了我的腳,我才會摔跤的?!标栮栕哌^來扶起承晟邊替他擦眼淚邊問:“你有沒有摔傷?!标申烧f:“說沒有?!标栮栂髠€大哥哥的發(fā)話了:“沒有摔傷,哭什么呀,輝輝又不是故意的,輝輝你說句對不起吧?!陛x輝說了“對不起”晟晟說了“沒關系”三個人又開心的象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又自由活動去了。分析:
整個我都沒有去干涉,因為孩子自己已經(jīng)把問題處理好了?;顒舆^后我找了塊干凈的抹布,悄悄交給輝輝,讓他去把晟晟的新皮鞋擦干凈。晟晟呢,也不用輝輝擦,自己接過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凈凈。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首先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fā)生爭吵,是因為都認為自己有理,停止的原因或者是認識地自己是有錯,或者是原諒了對方。這說明他們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觀察爭吵過程的發(fā)展情況。讓孩子們自己去分辨對與錯該如何解決。然后給予他們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對孩子們的成長更有利。實錄3:
一天,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在玩各自喜歡的玩具。梅梅和奇奇為一套拼圖玩具爭吵起來,梅梅說:“你為什么搶我的玩具,我先拿到的?!逼嫫胬碇睔鈮训卣f:“不對,我沒搶是你搶,剛才是我在玩的,等我上完廁所,你就搶去玩了?!泵访肺卣f:“我沒搶,沒人玩了我才拿來玩的,誰叫人去上廁所。要不,咱們一塊玩吧?!逼嫫鎴猿终f:“不行?!泵访氛Z氣溫和地說:“咱們一塊玩吧,一個人玩多沒意思?!逼嫫嫦肓讼胝f:“好吧,咱倆比比,看誰拼出的圖樣多。”于是兩個小朋友一塊玩了起來。分析:
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chǎn)生矛盾的表現(xiàn)。孩子對玩是很感興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規(guī)則。一件拼圖玩具應該由誰來玩,孩子們的判斷在爭吵過程中會表現(xiàn)的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事物,獲得了與同伴相處的各種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沒有爭吵,就缺少了學習與人相處的機會。孩子們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后又成了“朋友”。在玩耍中,他們最大的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為了這種利益他們可以馬發(fā)生沖突,也可以馬上成為朋友,作為成人應該對孩子的這種“爭吵”現(xiàn)象持積極態(tài)度。因為他有利于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思考:
孩子是在“爭吵”中成長的,有句話叫“會吵嘴的孩子聰明”。一個孩子能夠自己熟練地運用語言技巧,說服對方,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在爭吵中最終服從了對方,說明他從這次爭吵中學會了生活中必要的“聽取”和“放棄”。孩子們正是在一起玩耍,一起爭吵,然后重歸于好的過程中,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能力、體力、智力;切身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系。學會了申辯是否,學會了與人交往,逐步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
一個孩子在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后,是免不了與同伴發(fā)生爭吵的,這是因為孩子們的年齡、經(jīng)驗、能力等方面都彼此相仿,他們始終處于絕對平等的層次上。相處過程中各自的行為態(tài)度一旦出現(xiàn)矛盾,只有通過互相協(xié)調(diào)、平等爭論來解決,雖然在爭吵中孩子在雙方關系上會有短暫的障礙,但是這種“吵了又好,好了又吵”的過程,正是孩子們逐漸掌握處世技能,學會適應未來社會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并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益于他們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有著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人的重要意義。
孩子任性怎么辦
幼兒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自控能力較差,情緒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那怎樣引導任性的孩子,使他們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呢?
一、要嚴、愛適度
現(xiàn)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同樣也是老師心中的“寶貝”,在真誠的愛護和關心孩子的同時,也要嚴格的堅持說服教育,不能隨意順著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使他們知道做的對的,大家會支持他,相反,則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使孩子慢慢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
二、以多種方式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對榮玉的教育中,老師告訴孩子,得“第一”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在幼兒園里幫助老師和小朋友打掃衛(wèi)生、整理玩具、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團結協(xié)作等等,都是“第一”的表現(xiàn),都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并不是以不合理要求排在“第一”,大家就會認可。
三、“冷”“熱”處理要恰當
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要重視孩子此時個性上發(fā)展的特點,“冷”“熱”處理要恰當,對其不合理要求不能遷就,一時難以說服,可采取“冷處理”,使孩子明白無理取鬧所得到的收效是不大的。
四、家園協(xié)同教育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重視幼兒的在園教育,而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恰當,要求不一致,會使其有機可乘,從而形成孩子在園很聽話,而在家仍是“小霸王”的現(xiàn)象。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都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孩子內(nèi)向該怎么辦?
今天早晨入園時,晨晨的奶奶跟我談論起了孩子內(nèi)向的問題。在我的心里,晨晨在幼兒園是一個非常內(nèi)向的小男孩,只有在小朋友跟前偶爾會表現(xiàn)得興奮一點,而如果在其他人包括老師跟前,他就會表現(xiàn)得很膽小。他從來不跟老師交流,但通過跟他奶奶的交談我了解到其實晨晨在家里是一個很活潑開朗甚至有點小調(diào)皮的孩子,但為什么他在幼兒園會跟在家里的反差這么大呢?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碰到這樣的情況,許多家長也許會想:孩子為什么在幼兒園會這么膽小、內(nèi)向,是老師對孩子不好嗎?這往往使家長誤解老師,但其實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會很耐心、細心的照顧,所以這幾天我就一直在觀察晨晨的表現(xiàn),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滤霈F(xiàn)這個問題。每次有活動時,我會悄悄觀察晨晨,他總是用小眼睛看看老師,當老師沒有注意他時,他會很高興地跟小朋友討論一些坦克大戰(zhàn)之類的話題,但當老師在看他時,便不說話了。通過這幾天的觀察,我對晨晨的印象有所改變了,其實骨子里他是一個很活潑的小男孩,但在幼兒園他就像有一種壓力似的釋放不出自己的性格,于是這幾天我一直找機會跟他交流,通過跟他的交流和我自己的觀察,我覺得晨晨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有這幾點原因:他是一個很要強的小男孩,希望自己的每樣表現(xiàn)都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所以做什么事情時,他就害怕犯錯誤,害怕被老師批評,所以不敢去參與;再就是我們老師的問題,我們以前對他的關注太少了,我們每天大多數(shù)的精力也許會放在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身上,對這樣默默不聞的孩子關注比較少,忽視了他,沒有及時對他加以肯定,使他日漸削減了積極心,許多事情就不會過多地去參與。還有一個原因可能也與家長的教育有一些關系,也許有時候家長會在家里對孩子說“如果你再怎么怎么樣我就去告訴你老師”等這樣一些語言,這樣孩子無形當中就會覺得老師是一個很可怕的人,自然會對老師產(chǎn)生畏懼感,不敢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
通過查找原因,我覺得我們老師就應該從原因中找方法,應該更多地去關注這樣的沉默寡言的孩子,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更多的給予他們肯定,這樣他們才會釋放出自己活潑的天性,才會在幼兒園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