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
發(fā)布時間:2020-08-31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游戲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工作,經常會遇到一些孩子的家庭問題。那些問題首先從孩子的異常表現中看出來。有時候,首先是孩子的表現突然之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而且沒有可以追究的理由。細細調查之后,才發(fā)現原來最近孩子的家庭有了一些問題,或者父母之間發(fā)生了一些矛盾。
大凡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特別不好,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反常的表現??梢姡彝サ牟缓椭C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是最敏感的。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在行為上沒有異常,但是在心理上卻有著一些不正常的想法,其實那樣是更危險的。
在工作中,我們也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深知這類事情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所以,以后碰到了這樣的事情就會把它放在心上,總是會盡量做出一些努力,盡力去幫助他們。也有過一兩件成功的經歷,這讓我倍感欣慰,現在看到他們幸福的樣子,還是會打心底里感到幸福。尤其是看到孩子恢復到平靜的狀態(tài)之后,我特別會覺得很開心,很安慰。
這可以說是工作之外的多管閑事,但是我覺得我喜歡管這樣的閑事。當然是要能夠管得著,有些想管還管不著呢。
再從大的角度來說,他其實也不是閑事,也是我們份內的事,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樹人。胡錦濤主席在清華百年校慶中,曾說:立德樹人,教育育人。我覺得我們做教育工作的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樹人,幼兒園的教育就是為他們的今后的成才打下基礎。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成功最需要的三種成長環(huán)境
【人際環(huán)境】——民主、平等、親愛、和睦、歡快、恬靜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父母不要嬌寵溺愛,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關愛,分工勞動,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一家人還要互相贊美良好的行為表現,運用禮貌語言和幽默;一家人可以經常開故事會、朗誦會、運動會,表演各種節(jié)目,還可請親戚、朋友、小伙伴來家里玩,盡情享受親情和友情?!局腔郗h(huán)境】——豐富、整潔、優(yōu)美、愛閱讀、提問、愛操作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小書桌、小書柜、玩具柜、科技百寶箱、大地圖、地球儀、科學實驗器具,再給孩子一個植物園、動物園就更完美了。生活環(huán)境要整潔優(yōu)美,特別是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要有色彩鮮艷的圖案,美麗的風景畫,優(yōu)美的書法作品,“好寶寶表揚欄”更對孩子有積極的鼓勵作用。當然別忘記給孩子設立一個鍛煉身體的環(huán)境,如沙包等。一家人要經常讀書、討論,一起動手做玩具小實驗,并不斷鼓勵孩子。對于2歲半以后的孩子,父母可以每天設立20分鐘的“靜悄悄”時段,各人在自己固定的位置專心做事情,不說一句話,事后評定孩子的表現情況?!疽庵经h(huán)境】——按時起居、規(guī)律生活、自我控制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種作息時間,如早起、早鍛煉,制定作息時間表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有動、有靜的活動習慣。培養(yǎng)孩子按時吃飯、洗漱、排便、睡眠、勞動、看電視的習慣,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堅持力。3歲以后的孩子看什么電視,父母要事先與孩子商量好,以兒童節(jié)目為主,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不多看也不少看。3歲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鐘為宜,3歲以后每天20~30分鐘為宜。當孩子逐漸長大,還要教給他怎樣用錢,怎樣節(jié)約,怎樣存放,鼓勵他買書和智力玩具,援助他人等。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今天我們班的家馨小朋友來上學的時候,臉上一臉委屈相,也不知道怎么了。對于班上的孩子我都特別注意,哪個孩子自己理能力強,哪個孩子對于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處理,我都特別在意,家馨是我們班里自理能力特別強的一個小女孩,我特別喜歡這個小女孩。
可是今天家馨為什么不高興呢,她奶奶送下她離開學校以后,她就哭了,我走過去問她:“家馨,我們的可愛小女生,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這么委屈呢,平常的高興勁哪里去了?”家馨哭著對我說:“老師,今天早上,我爸爸和媽媽打架了,爸爸把暖瓶給摔了,而且媽媽開著車就走了,她不要我了?!蔽艺f:“家馨,爸爸和媽媽可能是有不高興的事,可是他們不是故意嚇唬家馨的,他們以后不會再這樣了。爸爸媽媽永遠會喜歡家馨的,他們不會不要家馨的,家馨聽話別哭了好嗎?放學后,爸爸會和媽媽一起來接你的”家馨聽到我這樣說,就停止不再哭了。
可是這一整天,家馨時不時地哭幾聲,她肯定是一想起來就會覺得委屈或是害怕的,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這些,可見爸爸媽媽的這一舉動給家馨造成了多在的影響,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一個多么深的陰影。
以后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動手。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是很大很深的,孩子會見樣學樣,從小就在心里形成一個叛逆心理,那樣就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育兒觀念:家庭環(huán)境與孩子成長
育兒觀念:家庭環(huán)境與孩子成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健康美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人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浪潮沖擊的當今,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希望每個家長,一定要誘導孩子朝著正確的軌道健康地成長,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完美的良好教育體系。
家庭環(huán)境和孩子成長關系非常密切,家庭環(huán)境能夠影響人,塑造人和改變人。孩子成長和家庭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如下:
第一,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第三,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斗逞能。
第四,在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第五,在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第六,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滿懷信心。
第七,在贊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愛人愛己。
第八,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慷慨大方。
第九,在慈愛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充滿愛心。
第十,在知識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明白事理。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我們每一個家庭就要特別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起碼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知識,有情有愛,會做人做事的正常人。
現在有些家長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學校教育學雷鋒,做好事,給得重病的學生捐款,有的家長就是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做,不肯給孩子錢。我們班有65名學生,而捐款的學生卻只有22名,問其原因,都是爸爸媽媽不肯給。其實做家長的應該明白,這不是一點點錢的事情,這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孩子要有愛心,學會愛自己,學會愛他人,才能健康成長。如果人人都有愛心,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就會溫暖而和諧;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成為沒有情感的世界,就會變得冷冰冰。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想要孩子健康成長,請家長好好用心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孩子。
如何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
俗話說:三歲看老,說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三歲就已定型了。國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測試。受測試兒都被問到22個行為特點方面的問題。根據測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劃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5大類型。其中充滿自信型幼兒占28%,良好適應型幼兒占40%,沉默寡言型幼兒占8%,坐立不安型幼兒占10%,自我約束型幼兒占14%。
二十三年后,卡斯比等精神病學家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結果他們驚異地發(fā)現這些孩子的性格基本沒有改變。
卡斯比教授以此為據認為,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歲之前已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后成長過程中有一定改變,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因此,卡斯比教授提倡父母和幼兒園老師務必認真對待3歲以內嬰幼兒的各種行為。
前幾期,我們在父母學堂版討論過孩子成長中的“鏡像期”,即像照鏡子一樣地學習事物,接受外界的環(huán)境。寶寶來到人間,第一個接觸的環(huán)境就是我們父母提供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營造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有人說,“沒有父母不愛孩子”,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因為果真這樣,這個世界至少要比現在美好100倍。譬如,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兒子,世界上就會少一個戰(zhàn)爭狂人……那么我們又該怎么避免類似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怎樣才能為寶寶們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呢?
首先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模仿對象,父母在家庭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要健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這樣孩子才會從父母的身上學會關心別人。父母間如果有意見分歧,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不要大吵大鬧,互相指責,這對幼小的孩子極為不利,他們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為,日后與他人有不同意見時,也會采取這種不妥當的方式解決問題。
另外,父母在教育觀念上要一致,不要你說一套,他說一套,這樣會使幼兒無所適從,因為他還沒有辨別能力,不知道該聽誰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你對老人、親朋好友的態(tài)度也會成為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在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時,父母的作用是很關鍵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因為過分溺愛,而把孩子圈養(yǎng)起來,不讓他與外界打交道,而應為孩子的交往提供機會和條件,鼓勵孩子與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交往,當幼兒間有矛盾時,引導他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行為,首先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然后鼓勵他改正那些錯誤的行為。另外還要引導幼兒使用禮貌語言,當有人為自己讓坐,或幫助自己時,教導幼兒說:謝謝!如果有別的幼兒邀請自己一起游戲時,教導幼兒要熱情大方地與別人相處,共同享受游戲的樂趣。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長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jié)所結的果實。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梢钥吹奖人M吹降臇|西更多。
興趣: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
童年是什么時候消失的?
也許童年只結束于一次偶然降臨的鋼琴考試,而緣起是全社會的藝術教育潮;也許童年只結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緣起是太多的獨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電腦,街心花園也沒了孩子的喧鬧;也許童年只是結束于進了一所名牌小學,而緣起是優(yōu)質教育也教會孩子早早地懂得勝出的必要……
有多少種力量在無情地掠奪著孩子們的童年,而且還是以種種十分高尚的名義!在“一切為了孩子”的托詞之下,追求著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虛榮,甚至還是依照一些家長的自我補償心理在精心“設計”著孩子遙不可及的“未來”!
在我們成人世界里,今天還有多少人能夠像魯迅先生那樣,為曾經撕毀過弟弟的一只風箏而深深地懺悔?“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魯迅先生筆下的挖何首烏、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不給孩子們以地球,卻去教他們地理;不教他們語言,卻去教他們語法。他們渴望的是敘事詩,供給他們的卻是編年的史實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這些孩子中,有許多人早已習慣了這種了無生機的童年生活,并漸漸地認同了這是必須付出的“成長的代價”。
教育理論家周貝隆先生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足夠的閑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賦權利,也是現代教育的特點?!蔽┯衅卟实慕鹕耐辏恳粋€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責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靈,把童年還給孩子。
讓孩子完整的成長,而非完美。
孩子考試分數高了,家長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種獎勵接踵而來。反之,若分數下降了,家長就覺得孩子“不爭氣”、“沒出息”,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績都不高,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肯定也表現不好。家長的這種做法,讓孩子覺得,高分數、高名次能帶來老師的喜歡、同學的佩服、家長的自豪;低分數、低名次則只會讓老師不重視、同學看不起、回家受懲罰。如此一來,孩子為分數而學習、以名次為目的競爭求勝,也就理所當然了。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對平凡不屑,整天就想著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傳,鋪天蓋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義?!北绕鹨粋€孩子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家長往往更重視孩子能否考上好學校,學校更關心的是多少學生能考上,政府關心的是哪所學??嫉煤谩!?/p>
什么是完整的成長?家長、學校沒時間知道,也似乎沒必要知道,因為只要考了高分就說明是優(yōu)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夠完整地成長,沒有人關心,甚至連孩子自己也不會在意。就這樣,孩子完整成長的權利被活生生剝奪。一把椅子缺一條腿不完整,我們的身體缺少一個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學習只有一個動機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能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自然發(fā)展,準許孩子能夠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育兒心得: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育兒心得: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和我先生就閱讀了不少育兒書籍。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們的養(yǎng)育重心也由喂養(yǎng)轉向教育。在漫長的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對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做父母的應尊重他們,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和需求,才能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孩子。想起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月,真是對耐心的極度考驗。我家老二對新環(huán)境適應能力之弱讓我措手不及,每天早上都哭著不愿去幼兒園。這時作為家長一定要沉得住氣,于是乎每天早上我都會提早半小時讓孩子們起床,陪他們在家里做些游戲,在他們玩的時候進行因勢利導,既是教育又是溝通,漸漸地,哭聲小了、少了,孩子們去幼兒園的腳步也越來越輕快了。
二、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但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要求,并嚴格執(zhí)行。記得在山山、雙雙剛學會走路后,每次外出,我都讓他倆自己走,從來不抱,累了就讓他倆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休息好就繼續(xù)走。正是因為這樣,在他倆3周歲的時候就能自己獨立登上三清山(海拔1700多米),在登山的過程中從沒要求大人抱,贏得了不少注目禮和大拇指。
別人成功的案例只可以拿來作參考,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所謂千人千法。教育孩子其實并不復雜,多些耐心,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你的孩子離“優(yōu)秀”只有一步之遙。
不能對孩子說的12句話,打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但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話語會給孩子帶了負面影響。
第一句:“快起來!今天上課要好好聽講啊!”
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談話,尤其是當他還沒睡醒時。青少年喜歡在晚上交流,因為他們的生物鐘比成人后延。
第二句:“你會干什么?我像你這么大時早工作了!”
不要拿孩子與自己當年進行比較。時間長了,孩子會拒絕與你溝通。
第三句:“你還不減肥,胖得腦子里只剩油了吧?”
千萬不要用困擾他的事情開玩笑。記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傷害。
第四句:“你為什么總干傻事?”
不要在他們某些行為后,問這樣的話。你可以問:“做這件事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嗎?”
第五句:“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
不要對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嘮叨。只給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相信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第六句:“看著我的眼睛?!?/p>
不要直視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著”取代“面對面”,孩子比較容易打開心扉。
第七句:“今天下午不許去打球了,我們需要談談。”
不要占用整塊的娛樂時間和他們談心,不妨在與孩子一起打球、看戲或者吃飯時交流一下。
第八句:“你摔誰呢!”
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門、哭泣。讓他們發(fā)泄,訓練自己傾聽他們帶有情緒性的字眼。
第九句:“你今天在學校怎么樣?”
不要提過于籠統(tǒng)的問題,而應以正面的態(tài)度問特定、具體的問題。比如:“老師怎么評價你這篇作文?”
第十句:“你這么想完全錯誤,應該……”
不要打斷他們就開始說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需要時間去整理思緒,通常不會一次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第十一句:“別總是亂花錢!”
不要老把話題集中在瑣事上。談些更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如體育比賽、音樂會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第十二句:“下次理發(fā)時,鬢角剪得短點?!?/p>
不要總是給他不需要的建議,而應經常贊許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