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還要強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要脫稿嗎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孩子懂不懂理財,成為個人能否幸福退休的重要關鍵,即使不靠孩子養(yǎng)老,也得確認孩子不會成為「啃老族」;因此,如何掌握美滿人生的最後一張拼圖,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教出孩子的理財力!

正所謂的錢財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

水能載舟也亦能覆舟,別讓我們娃兒的未來個個成了"卡奴"~"錢奴",YJS21.COM

請讓我們給孩子一雙幸福翅膀 教出理財力

卡債風暴在過去兩年襲擊全臺,五十萬卡奴,讓臺灣社會從「大家都很會存錢」的舊有觀念中驚覺,原來年輕一代對於金錢的使用,和對於信用的認知觀念是如此薄弱,凸顯出臺灣社會普遍處於「理財文盲」的危機。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自小不管在學校,或是在家裡,金錢和性一樣,都被當成是私密的事而不被拿出來討論。而當「性愛學分」即將在九十八學年度納入高中選修學分之後,「理財」這件事,仍然是一個因無知而被忽略的話題。然而,懂不懂理財,一樣是關係人生幸福的大事,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很有可能讓自己陷於負債的泥淖,嚴重者,搞不好還會讓家人同陷困境。因此,財富觀念的傳承,必須比將財富交給兒女的那一刻更早開始;如果你只能負擔自己的退休養(yǎng)老,那更應該早一點讓孩子具備財務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後,成為啃蝕你退休老本的啃老族!更有甚者,如果你想養(yǎng)兒防老,一個深悉理財?shù)南乱淮?,肯定才是你生命最後旅程的重要保障。也因此,教育子女正確的理財觀念,就成了你建構美好退休生活及圓滿幸福人生的最後一張關鍵拼圖。

這不只單單是在臺灣出現(xiàn)的問題,翻遍教育部頒訂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完全找不到和理財相關,有的也不過是稍稍談論到有關消費權益的內容。由前財政部長林全、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等財經(jīng)金融界、教育、社福團體組成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xié)會,於是參考美國JumpStart(成立於一九九八年,成員涵括了教育界、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等二十幾個專業(yè)團體)所提出的個人財務素養(yǎng)(financialliteracy)指標,融合國內的財經(jīng)環(huán)境,首先提出「九年一貫財金智慧教育指標」,希望教育部能將之納入課程綱要中。透過三張表格一齊學習財務管理從小就灌輸孩子理財?shù)闹匾?,給予正確的金錢、消費觀,並提早讓他們學習一些理財語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勃特.T.清崎說,這樣他們才有機會融入理財高手的群體之中。在他設計的兒童版「現(xiàn)金流」遊戲時

,就直接使用「資產(chǎn)」、「負債」的專業(yè)辭彙,但也用更口語的方式解釋它們的涵意,告訴孩子「資產(chǎn)」就是:向你口袋裡放錢的東西;「負債」則是:從你口袋裡掏出錢的東西。理財教育,還是要透過理財?shù)姆椒▉磉M行,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郭迺鋒也認為,如果以為讓孩子玩玩點鈔機就是理財,也太小看孩子的智商了,有步驟的教導孩子理財能力,他們的學習力常會超出大人的想像。不少專家整理歸納,教育孩子的理財力,有三張表格應該隨時拿來參考;如果把自己當成人生的CEO,他也需要從小演練這三張表格:財務目標、編列預算表及資產(chǎn)負債表;這三張表格的記錄過程,應該也是孩子財務人生的成績單,透過這三張日常生活消費及財務表格的記錄,和孩子做充分的討論,就可以把想要給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自然地傳遞。擬定財務目標:這是孩子為什麼要存錢的目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當孩子問你:我從哪里來?不要再跟孩子說:你是撿來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談“性”從來都是色變的。所以導致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關于性別,和生娃等問題上含糊不清,甚至直接繞開這個話題。

也許,僅僅是空白也好說,可由于孩子不了解自己,而對自己的好奇,卻在不自覺中成了隱患。

有人會說,我的孩子還小,這種事怎么和他講嘛?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家長更需要一而再的告訴自己的孩子,身體是受之父母的,你要愛護和保護,除了父母,其他人不準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也就是小背心、小褲頭遮蓋住的部位。

這里尤其要強調的中國父母,由于保守,他們的思想方式也將“性”看做避諱之禁區(qū),覺得不應該對孩子談這些話題。事實上,由于社會的進步,無論是影視劇 還是社會上人群中個別年輕人輕浮的舉動,都已經(jīng)讓我們的孩子耳濡目染了一些越界的行為。雖然只是朦朧的了解,但這更加的可怕,加上父母沒有灌輸過這方面知識,孩子并不知道這些會帶來什么后果,便任由好奇心驅使發(fā)生一些讓父母痛心疾首的事情。

所以,作為家長,與其閉口不言,不如好好給孩子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讓孩子保護好自己。在面對他人的不當行為或者誘拐時,懂的抵制和拒絕。

我們 要做好兒童的性教育,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多給孩子準備些相關的繪本,并講給孩子們聽。

2. 面對孩子提出的“我從哪里來”,作為新時代的父母,一定不要像我們小時老人那樣的回答“你是撿來的”。如今的孩子更加敏感,你這樣的回答,只會讓 孩子們感覺到不安,焦慮。

所以,時代不同了,我們不妨用事實說話,告訴孩子們:說到這事,我得贊揚你,你可了不起了,你是通過和億萬個小伙伴競爭,才和媽媽團圓在一起的。

那時,你還在媽媽的肚子里,你通過一次比賽獲得了冠軍,這可是一次極其嚴格的比賽,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整合能力,但很幸運,更重要的是你比別人更努力,你得了第一,很快,就被賦予了長出鼻子、眼睛、耳朵、身體等等的權利。

再后來,你長大了,不屑于待在媽媽的肚子里了,你要看看這個美好的很大很大的世界,于是,你就敲著媽媽的肚子,疼,讓媽媽得到了你要出生的信息,于是你配合媽媽,兩個人努力后,你就出生了。

3. 不要遏制孩子的好奇。當今的教育,一定要有高度。不能一棒子打死,粗魯?shù)暮浅夂⒆?,你問得這是什么問題,不知道害羞嗎?說真的孩子真的不知道害羞。

4. 帶著孩子認識人體,并懂得男女有別 。如果孩子問:為什么女孩子蹲著撒尿,而我卻站著小便時,作為父母也不要回避,而是要積極的從專業(yè)的角度給予 孩子正確的答復。并告訴孩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一些部位,他們很重要。

以上是寶寶時期的性啟蒙教育了,對于更大一點的孩子,家長也可以通過相關繪本,來啟發(fā)孩子對性別的認識和對自己的保護和愛護,如果大家不好意和孩子談及這些,就把書放在孩子的書桌上,或是床頭上吧,現(xiàn)在的孩子很聰明,他一定了解你的意圖和意思。

你要孩子個性,學校卻要他聽話


所謂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東西。

——愛因斯坦

我的孩子剛剛進入了小學,這是她人生的一個新開始,我和她一樣,對學校生活充滿無限期待。

第一次家長會,老師嚴肅又詳細的給家長們布置了各種“作業(yè)”:要給孩子買統(tǒng)一的本、筆、鉛筆盒、文件袋;新書要包統(tǒng)一的書皮;女生要留指定的發(fā)型,男生頭發(fā)長度要符合規(guī)定……

小學生需要整齊劃一到如此地步?

我按照要求置齊了學習用品,還給她梳好了指定的發(fā)型。下午接孩子回家,發(fā)現(xiàn)她眼睛哭的紅紅的。原來,百密一疏,我忘記給本子包書皮,害的她挨了老師的批評。

才上學第一天,就因為這點事情讓孩子對學校留下壞情緒?

昨天,孩子給我看她最近獲得的各種小貼花獎勵,在我為孩子的進步高興時,她說,“媽媽,你別弄丟了,老師說還要貼在教室的墻上呢!等夠10個貼花,就能換獎品?!?/p>

貼花是用來換獎品的?

我困惑了。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接受教育,但是學校會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樣子還給我們?

學校整齊劃一,略顯生硬的模式,與我長久以來所持的教育理念起了沖突。

比如,我給孩子選擇的是中美合資的幼兒園,那里崇尚個性和創(chuàng)新,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玩具、用品,引領孩子觀察生活,記錄心情。強調順其自然,把潛在于孩子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fā)出來。

有一次,孩子畫了一只貓,我問她:“你的小貓為什么會長著翅膀?”孩子說:“因為我的小貓是天使啊!天使都長著翅膀的!老師說,我的小貓也是可以長翅膀的?!?/p>

是的,為什么貓就不能有翅膀呢?孩子的想象總是自由自在的,不必拿成人的模式桎梏了孩子的思維。

再比如,我認為和物質獎勵比起來,精神獎勵更為重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以及榮譽感,激勵孩子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不斷的完善自我。激勵的言語,滿意的微笑,賞識的眼神,都是精神獎勵的形式,這些看似微小的言語和行為,只要是發(fā)自你的內心,孩子都能接收到,給予孩子莫大的鼓舞,甚至讓孩子銘記一生。

這才是我們應該給與孩子的獎勵,而不是拿十個小貼花換來的獎品。

“重過程,輕結果。重精神,輕物質。重德育,輕智力”不應只是一句口號。

“教育”應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引導孩子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創(chuàng)新,激勵孩子實現(xiàn)自我價值。如果教育不能從人性出發(fā),不能以追求幸福和自由為根本,不能教人以尊重,不能給人以真善美定的教化,這樣失缺了人文情懷的教育怎能算成功?

并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對于孩子,家長和老師的出發(fā)點其實是一致的。但是,學校體制管理自帶的屬性不可避免得會扼殺掉孩子的一部分美好的天性。這時候,需要家長來為孩子彌補。學校教孩子知識、規(guī)矩和品德,家長則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人文、勞動和創(chuàng)新。

如果學校讓孩子穿統(tǒng)一的校服,那由你教會孩子審美。

如果學校讓孩子遵規(guī)守矩,那由你來告訴孩子“貓咪也是可以有翅膀的”

如果學校給孩子規(guī)劃好了成長路線,那由你告訴孩子,人生有無限可能。

……

學校把孩子帶進現(xiàn)實,由你來守護孩子自由的天性。

這絕不是對立的撕扯,更像是兩條藤蔓的相互依靠,相互攀生。

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原本調皮的孩子,在知識增長的同時,慢慢懂得一些社會規(guī)范,不隨手扔垃圾、人多的地方不喧嘩、注意節(jié)儉、提倡環(huán)?!闷嫘?、堅持性、伙伴威望、人際關系、勞動態(tài)度等等也越來越優(yōu)化。這些微末之處,映出的,正是學校和家長的合力作用。

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還能剩下多少?這絕不是學校單方面的問題,更是作為家長的你,需要思考的。

育兒觀念:孩子你要學會拒絕--我不愿意


育兒觀念:孩子你要學會拒絕--我不愿意小區(qū)里很多門店都有那種彈珠游戲機。投一元硬幣進去,就會吐出10個小鋼珠。然后,把小鋼珠投進制定的槽中,拉動手柄,小鋼珠就會彈起來,然后落下來。如果恰好小鋼珠經(jīng)過亮燈的通道,就會以2倍、4倍、6倍、8倍不等的倍數(shù)返還出來。要是沒有從亮燈通道里出來,就沒有了。前天下午,我從幼兒園里接回寶寶,帶他去一家店里買雙涼鞋。這家店有兩臺彈珠游戲機。寶寶想玩,我就去老板那里換硬幣。給了老板5塊錢,他給了我5個硬幣。本想著給寶寶玩一個硬幣就可以了,結果他一下子把5個硬幣搶過去了。寶寶便在一個游戲機上玩了起來,我在不遠處等他。老板有兩個孩子大約5~7歲的樣子。他倆圍在寶寶的左右,也很想玩。等寶寶拉動手柄的時候,他倆就幫忙把游戲機扳傾斜,以便控制珠子盡量從亮燈通道出來。如果真的從亮燈通道里出來了,他們一起高興歡呼?!敖o我玩一個珠子吧,我剛才幫你了!”小姐姐說?!敖o我一些吧,我也幫你了!”小哥哥說。“給我點,給我點......”這兩個小朋友嚷嚷著?!敖o你1個,給你3個。”寶寶把珠子分給他倆。這兩個小朋友拿到珠子后,就到旁邊的游戲機上玩。很快輸?shù)袅?,又過來向寶寶要。寶寶在他倆的不斷勸說中,又分給這兩個小朋友了一些。就這樣反復著。我在旁邊看著,心想,“兒子啊,你的珠子快要被他們要光了。要是長大了,這樣子會不會被人欺騙???”在小哥哥小姐姐又問他要時,突然,寶寶護著自己的珠子,“我不愿意分給你們了。”寶寶拒絕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學會拒絕,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孩子,當你長大后,面對不良的誘惑時,希望你也會這么拒絕;當你面對別人的甜言蜜語時,你也會分辨并拒絕。學會拒絕,會讓你遠離傷害。

媽媽,你為什么要拋棄我?


孩子3歲了,應該上幼兒園了。雖然很多家長們會有些舍不得,但大多數(shù)會堅持為孩子選擇大眾的成長方式。我們兒童繪畫心理樂園中有個小會員,在應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上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在幼兒園被老師和學生們孤立,孤獨無助的他,在學校常常一言不發(fā),跑回家中又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尤其擅長繪畫,她的畫都是在講故事!但在幼升小時,學校一度懷疑孩子有自閉癥,進而很難入校就讀,無奈之下,只能作為編外生來上學。

孩子在上了幾次繪畫心理課之后,自我表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次她竟主動的問媽媽:“我3歲的時候那么小,你為什么非讓我上幼兒園?我哭得那么厲害,你為什么不管我,任由老師把我拽進去?!”“媽媽你為什么拋棄我?”,面對這一連串的發(fā)自內心的疑問,任何一位媽媽都會為之心碎吧!

上幼兒園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上學就意味著要和媽媽分開,就意味著要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是踏入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面對未知的環(huán)境與事件,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卻不在身邊,肯定是媽媽不要我了!哭鬧、不去上學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甚至會通過軀體化的反應,比如生病這樣的方式作為對抗方法。

對于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孩子會怎樣?

我們知道上幼兒園是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因此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會厭煩、會無奈甚至憤怒,同時,有些家長更愿意將這個煩人的小孩交給老師,讓老師去解決他,自己稍做安撫,就趕緊抽身離去。接下來,就是孩子最痛苦的時候了,他一方面要應對周圍陌生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處理自己被拋棄的焦慮。長期不被關注后,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收到嚴重打擊,他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敏感多疑,他無法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只會自己跟自己玩,有些可能會特別粘膩大人。無論哪一種,長大后的他們都是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的,當自己為人父母之后,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如果孩子是個特別不愿意上學的寶貝,我們需要的是有耐心,接納孩子的狀態(tài),理解他內心的苦楚,不厭其煩的向孩子證明我們是愛他的,每次上學的時候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做到了就給予精神鼓勵,幫助他熟悉老師、熟悉環(huán)境、熟悉小伙伴,讓他知道幼兒園是安全地帶,可以自由玩耍。無論他的反抗持續(xù)多久,我們都要去理解他,如果你不接納他的狀態(tài),對他不耐煩,他就會認為媽媽拋棄了他,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跟孩子交流并不難,孩子只是想要確認媽媽愛我、媽媽永遠不會拋棄我,只要我們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他就會快快樂樂的去玩耍了。

孩子,我希望你懂規(guī)矩,但不要困在規(guī)矩里!


管教孩子包含了愛與規(guī)矩,為得是教養(yǎng)孩子走正路。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幫助孩子面對現(xiàn)實,操練孩子忍耐、等候,延緩滿足,教導孩子關懷周遭有需要的人。規(guī)矩是要發(fā)展孩子的自律或自制的訓練,是積極性、鼓勵性。

管教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對規(guī)矩的敬畏之心,很多父母建立規(guī)矩失敗是因為輕忽。父母輕忽的管教態(tài)度會讓孩子藐視你、藐視規(guī)矩,無法對規(guī)矩心存敬畏。孩子需要先敬重父母,對父母存敬畏之心,才能把他帶入敬畏規(guī)矩、遵守規(guī)矩之中。父母要建立真正的權威,不是寡言少語、保持距離,而是依理行事,要言出必行,因為孩子的行為反復,是在考驗父母設立的規(guī)矩是否堅定。

1、建立孩子的規(guī)矩前的準備

首先要分析孩子為什么有此行為習慣,應該怎么解決,如:孩子不乖乖吃飯,多半是因為飯前吃零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挨餓。

其次,要在環(huán)境中取得支持,如配偶或家中長輩的一致態(tài)度。此外,要將零食收起來,放在孩子不容易找到的地方。父母將規(guī)矩告訴孩子時要說清楚,執(zhí)行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可以選擇吃飯,如果你不吃,就要等到晚上才能吃?!比绻⒆泳芙^吃飯,不需要訓斥,平緩地接受,但是要說到做到。過程中孩子喊餓,要吃東西,父母可以嘴軟而心不軟,可以說:“你餓了,我知道,因為你沒有吃中飯,但這是規(guī)定,你還有幾個小時就可以吃飯了?!?/p>

2、建立規(guī)矩時,掌握七個技巧

管教孩子時,要和孩子保持很近距離,不要很遠距離就大聲喊叫,過于隨便且容易情緒化,很難讓孩子產(chǎn)生敬畏,反而產(chǎn)生抗拒。和孩子說話時,孩子首先聽到的是說話者的態(tài)度,其次才是內容。

管教時的情緒很重要,安全感的需求要先滿足,管教才會有效,導正孩子的行為時,要先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

管教的規(guī)則要清楚,而且必須是孩子做得到的。

管教孩子時,不要用拒絕愛的方式,如:“你不乖,我就不愛你”,更不可把他和別人做比較,因為孩子們的基因、后天生長環(huán)境和經(jīng)驗不同,因而有個別差異。孩子只能跟自己比,有進步就要獎勵他。

教孩子要有技巧,選對時間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從體驗中得來的機會教育是寶貴的,有感動才能內化,這內化的行為就是品德。如:要孩子養(yǎng)成喝白開水的習慣,最好的時機就是等他口渴了,給他白開水喝,讓他體會到水的清涼甘甜,以后就會愛喝了。

父母在改正孩子行為時,不可以只說“不”,而一定要同時解釋“為什么不可以”背后的原因,孩子只有了解不能做的原因之后,行為才不再發(fā)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而省略解釋。如:不要孩子孩子去摸燙的東西,除了禁止之外,還要說明“因為它很燙,會使手受傷起水泡很痛?!备改赣袝r可以讓孩子嘗試不聽話的自然結果,如:愛玩火柴的孩子,只要被傷了一次,他就知道玩火的危險了。不過這樣做父母一定要在旁邊。

父母的認知會受到到環(huán)境和情緒的影響,管教的標準往往不一致。父母在教養(yǎng)子女的規(guī)矩上多少會有落差,要盡可能做到一致,家中若有長輩,養(yǎng)育子女的主要責任是父母,因此在教養(yǎng)上要尊重父母,要使長輩們能明白這點。規(guī)矩的一致性并非一成不變,如遇到孩子生病,父母的規(guī)矩就與平時不太一樣。

3、有規(guī)矩缺乏愛,只愛不建立規(guī)矩,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愛和規(guī)矩分離會產(chǎn)生困難,傳統(tǒng)里嚴父慈母,好似父親代表規(guī)矩,母親是愛的化身,如此往往造成有規(guī)矩缺乏愛,另一個只愛不建立規(guī)矩。結果孩子是因為害怕父親不得不照做,而不是處于對規(guī)矩本身真正地理解。

當愛和規(guī)矩平衡時,孩子能夠敬畏規(guī)矩,以及設立規(guī)矩的父母,并且沉浸在父母的愛里,享受在美好的親子關系中,愛喝規(guī)矩能為孩子成就美好的未來!

孩子要不要打


在家長課堂上,我常常做一個調查,看看到底多少家長打孩子,讓我吃驚的是,80-90的家長都曾經(jīng)多次打過孩子。那孩子到底改不改打呢?

首先,中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文規(guī)定,家長不允許打孩子,因此,打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往大里說是“違法行為”,嚴重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但中國的法律很多時候無法執(zhí)行,你說你打了孩子,警察把你關起來,誰來管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現(xiàn)家長被警察帶走的情況,孩子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但請家長明白,法律規(guī)定不能打孩子。

其次,中國家長打孩子,往往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自己把自己搞得情緒激動不能自持的時候,動手打孩子。這樣的家長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

,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這種打法是對孩子的虐待。

第三,家長為什么敢打孩子?是因為家長知道打孩子沒有后果,因為孩子不能反抗,家長大孩子小,家長打孩子其實就是標準的“持強凌弱”。你在街頭看到很多不良的習慣,你上去打他嗎?不是你不想,是你潛意識不敢,因為你可能打不過人家!

第四,中國的家長打孩子,是實在拿孩子沒辦法了,也可以這么說“自己實在沒辦法了”,那只有動手了,因此大量家長打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xiàn)。

第五,中國家長打了孩子以后,都會后悔,看著被打的孩子淚眼婆娑、傷痕累累,哪個做媽的不心疼!每次打每次后悔,每次后悔轉眼又忘,接著又打又后悔…你何苦呢?

綜上所述,孩子不應該打,關鍵是“有教子智慧的家長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樣優(yōu)秀”,“沒有教子智慧的家長打了孩子,孩子還是照舊”。那為什么很多家長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母就是把我打好的!”,“孩子不打不行!”。家長們,仔細想想,現(xiàn)在可能打都打錯了!

我們小時候,是有很多父母打孩子,而且把孩子打優(yōu)秀了,現(xiàn)在有很多父母打孩子,卻把孩子打成了問題孩子。其實這兩種打有本質區(qū)別。

80年代以前的家長打孩子,很少因為孩子“才華”打孩子,大部分都是因為孩子“德行”打孩子,“出去欺負小朋友了”、“故意砸人玻璃了”、“扎老師的自行車輪胎了”、“和父母頂嘴了”…這些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招來家長的“打”,那個時候的孩子很少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出錯”、“分數(shù)考得不好”、“字寫得不認真”等原因遭到家長的“打”。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家長基本上都是因為德行不好,做人不好打孩子的!

看看當代,孩子們自私自利、頂撞家長、吃飯沒有規(guī)矩、不負責任這些德行的問題很少有家長打孩子,而孩子學習不認真,成績退步了,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好好完成作業(yè),不按時彈鋼琴這些才華和學習問題成為了孩子挨打的主要原因!

德行不嚴,孩子做人“凸”出來,可能成為缺德的孩子,學習很嚴,孩子做事“凹”下去,可能成為無用的孩子。德行不打不“凹”,學習越打越“凸”。做事“打”不會做事,做人不“打”不會做人。

很多無知的家長,連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呢?當你掄胳膊,扯袖子準備打孩子的時候先想想“我是個合格的家長嗎?”想好了這個問題再打,其實打孩子,什時候打?怎么打?打在哪?都是有全套學問的。沒有掌握的家長,千萬不要打孩子,一次小小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孩子終身的問題。

不要強迫孩子為你埋單


怕吃虧的媽媽使女兒與人敵對

與小朋友敵對的蓓蓓

“我不跟你玩,別碰我的。”蓓蓓一把推開了小伙伴丫丫,忙不迭地搶回了自己的。

丫丫被蓓蓓推了個跟頭,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

丫丫媽媽趕忙跑過來,扶起丫丫哄她不哭。周圍小伙伴都沖著蓓蓓起哄,說她不是個好孩子,不要和她玩。蓓蓓媽媽周倩在一旁臉拉得老長,有點不高興地說:“是你家丫丫先欺負蓓蓓的。說著,抱著蓓蓓走開了。

在幼兒園里,類似的情形也時常出現(xiàn),蓓蓓和哪個小朋友好,就不準人家再去參加集體活動,只能和她一個人玩;小朋友們手拉手站圓圈時,蓓蓓也一會嫌棄這個,一會兒又拒絕挨著那個。

在周倩的眼里,太單純,太聽話,就是因為她性格軟弱,所以才總被小朋友欺負。

怕吃虧的媽媽教女兒心存芥蒂

為了讓女兒變得強勢起來,周倩時常對女兒展開教育。

一個周末的下午,蓓蓓和鄰居家小雨一起玩植樹游戲,周倩發(fā)現(xiàn),小雨霸占了蓓蓓的玩具小鐵鍬和小水桶,一會兒盛水,一會兒挖土,蓓蓓卻被指派去找樹枝??粗鴼獯跤跖軄砼苋サ呐畠?,周倩的心里又生氣又難受,她覺得小雨太會占便宜、太有心計,可蓓蓓卻太單純,太容易被人家欺負。于是,便找了個生硬的理由,拉著蓓蓓回家了。

“蓓蓓,媽媽告訴你,下次小雨再讓干這干那,你不要管!”周倩一邊牽著女兒的手往家走,一邊說。

蓓蓓不應聲,不開心地撅著小嘴。

“你這孩子,和你說話呢,聽到了嗎?小雨媽媽當領導,她就以為自己也是領導呀,他們家人怎么譜都那么大?我告訴你,下次再看到你像個小丫頭似地為小雨跑腿,媽媽就不帶你去動物園了?!敝苜缓莺莸啬罅艘幌屡畠旱母觳?,直到蓓蓓點了頭才算罷休。

原來,小雨的媽媽和周倩是高中同學,小雨媽媽很活躍,又當團支書,又參加舞蹈隊,追求她的男生也很多。畢業(yè)后,兩個人從事了同一行業(yè),其間又少不了攀比,在小雨媽媽面前,周倩總是覺得自己相形見拙。冤家路窄,結婚時,兩個人買房子碰巧又買在了一個小區(qū),孩子年齡也差不多大,還上了同一所幼兒園。雖然女兒蓓蓓很喜歡和小雨玩,但周倩覺得小雨和她媽一樣,過于精明,總在算計蓓蓓。

不止對小雨母女,周倩對小區(qū)里很多鄰居都心存芥蒂,覺得這些鄰居嘴巴像涂了蜜,心里卻很會算計。因此,與鄰居關系一直不好。

女兒被媽媽的感覺同化

實際上,孩子爭搶玩具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要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搶,自己也跟著模仿。但是,媽媽在很強的戒備心理下,會用歪曲的思維方式理解孩子的行為舉止,當成人經(jīng)常給孩子灌輸被人欺負,被占便宜的概念,慢慢地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從而變得與人敵對,不合群。

怕被否定的媽媽對兒子拔苗助長

聰明的卡卡對生活失去熱情

5歲的卡卡原本是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很沉默,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每天早上起床都很費勁,動不動就會大哭大鬧,還拒絕吃早餐。

對于卡卡,媽媽張蕓寄托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孩子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令她非常失望??ǖ陌职謰寢尮べY不高,省吃儉用也要給他最好的,為了培養(yǎng)他,張蕓還接了私活,累死累活,都是為了卡卡將來能出人頭地。

鋼琴班、幼兒英語班、小主持人班、思維訓練班、兵乓球班……能報的培訓班張蕓都給卡卡報了,一個月就要花掉張蕓一個人的薪水。不但是經(jīng)濟上的付出,還有時間上、體力上的付出,接送孩子對張蕓來說也是個艱巨的任務。

感到被否定的媽媽希望兒子出人頭地

張蕓為孩子付出這么多是有原因的。張蕓從小喜歡音樂、繪畫,但是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不支持她學這些東西。大伯和三叔家的孩子因為條件好,學了不少特長。平時過年過節(jié)一聚會,那些會唱歌的,會跳舞的,會拉琴畫畫的,都被捧得跟太陽似的,而自己就像一個被人忽略的丑小鴨,沉默寡言地坐在一邊。到了給壓歲錢的時候,奶奶給的數(shù)目都不一樣,總是偏向那些會表現(xiàn)的,說多給點讓他們去買畫板、買口琴,而張蕓得到的壓歲錢總是最少的。

張蕓的心里認定,沒有本事,你有了委屈都沒地方說。直到現(xiàn)在,她在堂哥堂姐面前還有烏云壓頂?shù)母杏X。唯一讓張蕓欣慰的是,兒子卡卡在所有的孩子里是最聰明、最漂亮的,張蕓從心里感覺出了一口氣!每當提到兒子,張蕓的臉上總是露出得意的笑容。張蕓暗下決心,一定得好好培養(yǎng)孩子。

兒子被迫為媽媽的否定感買單

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并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沒有錯,但是,當媽媽被否定的感覺比較強烈時,就會千方百計尋找支點以證明自己。于是,卡卡無形中在被迫為媽媽的自卑買單。實際上,不注重事物的規(guī)律,對孩子揠苗助長,家長付出了金錢、時間、精力,但孩子得到的卻是壓力,當童年的快樂被剝奪了,他對一切事物的興趣也就消失殆盡了。

好面子的媽媽讓女兒感受不到愛

可愛的馨馨感覺不到愛

“寶寶,媽媽最愛誰呀?”面對大人們常常用來逗孩子的這句話,4歲的馨馨,卻反應得出乎意料,她常常小嘴一撅不說話,或者偷偷看看媽媽,回答“最愛姐姐”或者“最愛豆豆”,總之很少說“最愛媽媽”。

每當聽到女兒的回答,小悅就很委屈,覺得女兒小,不明白這個世界上自己最愛的人莫過于女兒馨馨呀!

最近,小悅發(fā)現(xiàn),女兒越變越“獨”,在幼兒園里,不愛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她的玩具也不許小朋友動。幼兒園的老師還反映,說是馨馨的膽子特別小,老師分餅干的時候,有一次忘了給她,她就寧可不吃也不向老師要,要是放給其他的孩子,早就向老師要了?;氐郊遥倖柵畠海骸袄蠋熗私o你發(fā)餅干,你為什么不向老師要呢?”馨馨先是不說話,小悅問的次數(shù)多了,馨馨“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含含糊糊地說:“老師不愛馨馨,不愛馨馨!”小悅一陣心疼,抱著女兒說:“好乖乖,媽媽愛馨馨!”誰曾想,馨馨哭得更厲害了,邊哭邊說:“媽媽也不愛馨馨,媽媽愛姐姐!”這句話,就像錐子一樣生生地刺在小悅的心上,難道,過于愛面子的自己,真的已經(jīng)深深地傷害了女兒了嗎?

好面子的媽媽被迫忽略女兒

小悅和老公家的親戚都挺多的,老公是大學老師,一到放假,哥哥姐姐就將孩子送到小悅家來住上一段時間,想讓小悅老公幫著輔導孩子的功課。雖然小悅心里知道,大城市的生活不比小城市,即使放假,做老師的也忙碌得很。不過小悅向來不擅長拒絕別人,既然人家提出來,那再難也要答應。就這樣,整個假期,這個孩子剛走,那個孩子又來了。而只要家里一來小客人,小悅能放在女兒身上的精力就少了很多,不僅僅是因為忙不過來,而是很擔心這些小客人會覺得小悅偏心自己的女兒。小悅想,若是這些孩子回去和他們的父母一說,那讓人怎么看自己呢!所以,小悅就盡可能以小客人為中心,大蘋果給小客人,好玩具給小客人,看電視選頻道也以小客人為主,若是兩個孩子發(fā)生了爭執(zhí),那不用說也要批評女兒維護小客人……其實,小悅不僅僅在家里如此,在外面,也對別人的孩子“好”過自己的孩子。

不久前,小悅所在的網(wǎng)站策劃了一次親子活動,為了不冷場,要求內部的員工也要帶著孩子參加。在有獎竟答的游戲中,第一個舉手的孩子最有機會獲獎,有好幾次,女兒都第一個舉起了手,但是作為主持人的小悅為了給領導留個“公平不護親”的好印象,一次都沒有叫女兒。回到家,女兒生氣地一邊打小悅,一邊喊著:“壞媽媽,壞媽媽?!彪m然小悅又出去給女兒買了玩具作為補償,但看得出,整個晚上女兒都不開心。

女兒因媽媽的面子而體驗不到愛的感覺

不可否認,每一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女兒。但是,這種愛需要表達與傳遞。孩子只有接收了這樣的信息,才能感覺到媽媽的愛。好面子背后是媽媽對自己的不悅納,、不肯定,期望通過為他人付出、討好他人的方式獲得肯定。很多時候都在委曲求全,也難免委屈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殊不知,媽媽與女兒的這種相處方式在未來有可能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女兒感覺不到媽媽的愛,也不會愛自己,成人以后有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上的問題。

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


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

孩子天生是向上和向善的,要努力將這種認定深入骨髓,當這樣做了真的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在我們眼里真的就在往好的方向一點點轉變。

原文地址: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作者:彭頊昕

會寫這篇文章,源自《簡單父母經(jīng)》讀書會上聽到的一位媽媽的很多問題。當時陳湘老師非常詳盡的回答了這位媽媽的問題,但坐在那里的我想問這位媽媽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

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這是教養(yǎng)中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派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談具體的做法。

在時下流行的育兒理論和方法體系中,《正面管教》源自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和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的思想。P.E.T.的創(chuàng)始人托馬斯戈登,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杰斯的弟子,P.E.T.實際上是羅杰斯的思想在親子領域的一個應用指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是:尊重每一個人,相信每一個人生而平等,人的價值不因人的成就高低,影響力大小而有不同,人有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和能力,人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薩提亞的理論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價值感,“我是誰”的問題。而華德福則非常感性地把每個孩子看做一個非常崇高的精神生命。我想這些理論和方法體系之所以流行,跟現(xiàn)在社會的價值觀變化有關:我們正變得越來越尊重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生命的價值。越來越多的父母相信,孩子跟我們是完全平等的,孩子生來是向上和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得到無條件的愛和尊重。

這樣的話說出來,幾乎每個家長都認可,但具體到一件事上就不一定了。在我看來,家長在教養(yǎng)當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痛苦,尤其是遇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發(fā)火了”“實在忍不住對孩子兇”的時候,就是家長的“認定”出現(xiàn)了偏差。

這些“認定”包括:

1.我如何看待孩子的人性?

2.我如何看待我和孩子的關系?

這些認定會影響到:

1.我對孩子的行為和行為動機的看法和認識。

2.我在這些看法和認識的影響下,會產(chǎn)生的感受。

3.我在這樣的感受的驅使下會對孩子做的舉動。

舉一個例子說明。很多母乳媽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牙期會咬媽媽的乳頭。我記得在我的高中時代盛行的辯論賽中,有一個主題是“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的。認同人性本惡的一方把哺乳期的孩子咬媽媽乳頭的這個現(xiàn)象歸作是人性本惡的標志。那么我們可以這樣推斷。

認定:

1.我的孩子是性惡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他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愛我甚至傷害我。

2.因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惡”的,所以作為父母,我的任務是剔除他人性中“惡”的部分,我是他的監(jiān)督者。

認定的影響:

1.孩子咬我,是因為他不疼我,不顧我的感受。我是他的媽媽,含辛茹苦地給他哺乳,他還要這樣傷害我。

2.為此,我感到憤怒、委屈。

3.在憤怒和委屈的趨勢下,我可能停止哺乳,或者打孩子、罵孩子。

如果我們換一個認定。

1.我的孩子是性善的。我的孩子可能做出看似“惡”的行為,但他做這些行為的目的不是傷害我,而是為了發(fā)展他自己。

2.因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以作為父母,我的任務是給予他陪伴、支持。我無須評判他。

認定的影響:

1.孩子咬我,是因為他開始長牙了。他有點難受,需要磨牙,同時他也會找機會練習如何使用自己的牙齒。

2.我的身體很疼,但我很開心。在我的辛苦哺乳下,孩子長大了。

3.我非常開心地跟孩子互動,同時平靜地告訴孩子,咬得很用力的時候媽媽會疼。我會給孩子準備磨牙輔食,我在孩子咬到我的時候,盡量平靜地讓孩子的嘴暫時離開我的乳房。

對人性截然不同的認定,會讓親子溝通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沒有人能用一個科學實驗來證明“人性”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家長可以學遍所有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用來指導自己對孩子的教養(yǎng),但逃不掉的終極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孩子?尤其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首先考驗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終極看法:我的孩子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善”的還是“惡”的,我的孩子是不是在積極地成長的?在考驗價值的這些時刻,家長最終都要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fā)來做決定。一個認定孩子是“惡意”和“不求上進”的父母,即使用盡了所有的溝通方法,也無法傳遞給孩子被接納、被信任的感覺,無法讓孩子因為自己的陪伴而感到幸福,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孩子也難以做出父母期待的舉動。

心理專家李子勛曾經(jīng)在《家庭成就孩子》當中,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做三個“假定”。

1.假定這個世界是美好的。

2.假定人和人之間是友愛、互助的。

3.假定孩子自己是可愛的。

這三個假定指導了我過去三年的父母成長課堂授課和咨詢,關于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我現(xiàn)在認為,父母需要對孩子有如下認定。

1.認定孩子生來都是向上和向善的。

2.認定孩子即使做了不被認可的行為,孩子這么做也是為了自己的人格成長。

3.認定孩子即使跟父母有沖突和分歧,孩子依舊是愛父母的。

同樣,這些認定無法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只是一種認定。但我見過的持有這樣的認定的父母,都跟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關系。這樣的父母在教養(yǎng)中少有疑惑、矛盾和糾結,他們能從做父母這件事上真正得到樂趣和幸福的感覺。而且對父母來說,認定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也認定了自己是“好”的,在你這樣的認定里,父母的自我價值感也能夠得到提升,這也會是一種成長。

相關推薦

  • 我只要我的孩子快樂 我的孩子甜甜既調皮又懂事,有的時候真是對她哭笑不得。她也不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這一點可能像我),注意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對她我并不強求一定要掌握什么,一定要在多少時間內學會什么,順其自然發(fā)展可能更好...
    2020-09-21 閱讀全文
  • 我要感謝你作文 作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寫作文記錄生活甜點苦辣。因此寫作文前就需要我們多看、多練、多寫,你知道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04-08 閱讀全文
  • 老師,我要靠近你 午睡起床,給孩子們穿褲子、提褲子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許多孩子都不會,都要讓老師幫忙,但是這么多的孩子老師一個一個的幫忙確實費事,而且麻煩,穿了這頭,那頭就要叫了,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我們交給了孩...
    2021-02-03 閱讀全文
  • 我要我要我要歌詞合集50句 在茫茫人海中,我追尋著我要的歌詞,迷醉在音符的海洋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數(shù)字交流能力愈發(fā)重要的今天,大家都喜歡摘錄一些句子。句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表達感覺和情緒,你不妨試試去閱讀一下我要我要我要歌詞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覺得會很有趣,我們盡力確保這些頁面的句子具有指導意義!...
    2024-06-08 閱讀全文
  • 我要做能干的孩子 午睡時間到了,孩子們上好廁所后都陸陸續(xù)續(xù)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開始脫衣服睡覺了。我們班級的幾位老師也忙著幫那些脫衣服有困難的小朋友。這時,耳邊傳來了一陣哭聲,我循聲望去,班里的航航小朋友站在自己的小床上...
    2021-10-26 閱讀全文

我的孩子甜甜既調皮又懂事,有的時候真是對她哭笑不得。她也不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這一點可能像我),注意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對她我并不強求一定要掌握什么,一定要在多少時間內學會什么,順其自然發(fā)展可能更好...

2020-09-21 閱讀全文

作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寫作文記錄生活甜點苦辣。因此寫作文前就需要我們多看、多練、多寫,你知道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04-08 閱讀全文

午睡起床,給孩子們穿褲子、提褲子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許多孩子都不會,都要讓老師幫忙,但是這么多的孩子老師一個一個的幫忙確實費事,而且麻煩,穿了這頭,那頭就要叫了,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我們交給了孩...

2021-02-03 閱讀全文

在茫茫人海中,我追尋著我要的歌詞,迷醉在音符的海洋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數(shù)字交流能力愈發(fā)重要的今天,大家都喜歡摘錄一些句子。句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表達感覺和情緒,你不妨試試去閱讀一下我要我要我要歌詞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覺得會很有趣,我們盡力確保這些頁面的句子具有指導意義!...

2024-06-08 閱讀全文

午睡時間到了,孩子們上好廁所后都陸陸續(xù)續(xù)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開始脫衣服睡覺了。我們班級的幾位老師也忙著幫那些脫衣服有困難的小朋友。這時,耳邊傳來了一陣哭聲,我循聲望去,班里的航航小朋友站在自己的小床上...

2021-10-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