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怎樣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糾紛
發(fā)布時間:2020-08-14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這天中午孩子們在高興的看著自己喜歡的圖書,我來回的轉(zhuǎn)著看,我發(fā)現(xiàn)大晗和小宇在爭搶書,她們都想看同一本書,我沒過去制止,看他們怎么處理,結果大晗搶過來了,小宇撅著嘴不高興,過了一會,也許小宇不服氣,就又去搶大晗手里的那本書,我想只要不打起來我看你們怎么辦,小宇終于搶過大晗手里的書了,小宇抱著書扭轉(zhuǎn)著身子,誰也看不成,大晗一看情況不對勁就趕緊緩和氣氛,她說:“我們一起看還不行嗎?”結果兩人就一起看了起來。
其實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孩子們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糾紛,搞些摩擦是常有的事,有時很讓人頭疼,所以孩子發(fā)生摩擦時,先不過去參與,而是不動聲色地在一旁觀察,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了,就不再過問了。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再幫助解決。這樣以來,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還鍛煉了他們?yōu)槿颂幨碌哪芰Γ局尯⒆幼约航鉀Q問題的態(tài)度,留給孩子在自己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fā)生糾紛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在與小朋友的爭執(zhí)中,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學會面對小小的挫折。老師也要留心事情的發(fā)展,公正處理,及時給予肯定;對受欺負沒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給予幫助,爭取到應有的理解和正義。讓孩子們明白:與人相處,要友好,友善,禮貌,平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知識: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
育兒知識: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
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我們還看看有哪四大方法吧!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并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都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這位媽媽也并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并不認為“你真蠢”是臟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并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表,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表時,這個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手表現(xiàn)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后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表定理”。
育兒知識:如何處理嬰幼兒之間的沖突
育兒知識:如何處理嬰幼兒之間的沖突
嬰幼兒之間的爭吵往往會在瞬間就引發(fā)廝打、甚至是咬人。如果家長面臨著自己的寶貝被“欺負”,心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應用成人的思維來評判寶貝們的“暴力事件”,更無需上綱上線,自尋困擾,尤其不要當著寶貝們的面爭吵,否則“小痛”有可能變成了“大疾”。原因大致有這么幾方面:
一、他們的廝打、啃咬多數(shù)是不記仇的,(個別特別敏感、膽怯的寶貝例外,因為或許他們本身的人際交往、性格就有缺陷),家長即便是能理清他們的是非也意義不大。碧如:大寶被涵涵“欺負”了,按理是不想和涵涵玩了,可是當涵涵不在的時候,大寶還有些失落......
二、家長往往會把事件看成是“欺負人”,因此有“討伐”對方的心理,當帶著情緒去指責對方的同時,無形中渲染了事態(tài)的發(fā)展。這樣會導致兩個后果:一方面自己被“欺負”的寶貝會覺得很委屈,很疼、很害怕......;二是“過錯方”被指責也充分說明了“我”被欺負了,心理的憤怒、恐懼、焦慮驟然升級。
三、家長“討回公道”是成人間的公道,寶貝們雖然需要,但不是最最重要的。寶貝們最最需要的是:釋放情緒——哭訴、安慰,但最關鍵的是引導他學會如何避免沖突,學會和發(fā)生沖突的同伴握手言和。只有握手言和才能釋放心中的負面情緒,而握手言和的前提是:家長之間不要發(fā)生沖突。
育兒知識: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家庭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自己子女愛護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就更加溺愛了。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園,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xiàn)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關鍵。就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自理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教會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在幼兒學習生活中,可開展教育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知道生活中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這樣才是合格的幼兒園寶寶??蓜?chuàng)設條件教會幼兒自理能力,幼兒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更好地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在區(qū)域活動娃娃家中我投放了許多孩子們不穿的小衣服,孩子們可以練習給布娃娃穿脫衣服,掌握系扣子疊衣服等技能。在操作區(qū)我投放了用廢舊紙箱制作的小動物。孩子們可以用筷子小勺去喂小動物,練習使用用餐工具。
案例:諾諾小朋友。今天,放學的時候,諾諾外婆來接了,諾諾跑到午睡室把外套拿了出來,準備將衣服穿起來,這時外婆看到了馬上搶過諾諾手上的外套說:“你不會穿的,來外婆給你穿快點?!敝Z諾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告訴外婆,老師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自己穿衣服。諾諾搶過外婆手中的衣服很快穿上了??吹竭@一幕,我特別為孩子高興,孩子已經(jīng)有了生活自理的意識。
二、以游戲的形式,充分調(diào)動幼兒積極性,更好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寓教于玩、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我時常還會把家長請到班里,家長和孩子一起親子游戲。比如,孩子比賽幫爸爸媽媽穿鞋,看誰在最短的時間穿完,誰就獲勝。物品歸類,把物品散放一邊,家長和孩子一起歸類擺放最先完成的組獲勝?;顒又泻⒆雍图议L玩的不亦樂乎。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得到家長的支持,更好地家園共育。
案例:在墻面上,我設計了《看誰跑得快》專欄。設計出跑道,投放了小動物卡片,每天小朋友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可以讓小動物往前跑一個格。這下孩子們的積極性調(diào)動了起來,尋求老師幫助的小朋友也少了。每次離園時老師都要囑咐小朋友別忘記擺小凳子,現(xiàn)在不用了,為了讓自己的小動物跑得快,孩子們會主動的去完成。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教他們正確的自理方法,多指導、多鼓勵、少指責,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還要考慮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進行個別指導。只有這樣,培養(yǎng)幼兒較強的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xiàn)實,最終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我們的孩子終身得益。
育兒知識:該給孩子怎樣的鼓勵
每個孩子都期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而我們老師也常常會發(fā)一些小東西,如:小紅花、貼紙等做為鼓勵孩子進步的獎勵。可是近些時間,我發(fā)現(xiàn)這種獎勵也有些變味了:有的孩子得到小紅花是為了應付爸爸媽媽每晚的檢查;有的孩子則是為了攀比誰多誰少;還有一些孩子對這些獎勵漠不關心,不一會就掉在地上找不到了……
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憂心忡忡,究竟該給孩子怎樣的鼓勵能夠讓孩子更有進步表現(xiàn),要好的心理呢?我不禁將一些常見的鼓勵方式拿出來細細分析一下:
小紅花:它雖然價值不高,但卻也是只能在幼兒園表現(xiàn)好時才能得到,所以它在幼兒心目中孩子有很高地位,幼兒都喜歡得到。如果能夠提醒幼兒好好保管,應該還是很好的。
口頭表揚:口頭表揚不是什么物質(zhì)獎品,但是應用最廣,基本沒什么成本(主要是老師觀察孩子的時間成本)??陬^表揚是需要技巧的。表揚孩子一定要真誠、到位。敷衍的表揚沒有價值,泛泛的表揚不能傳達正確信息。比如孩子問“老師好”,你表揚“好孩子”,這是不到位的表揚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誤解,降低你的威信。
體態(tài)表揚。比如拍拍孩子頭(大班以下適用)、拍拍孩子后背、對孩子豎起大拇指、擁抱親吻等等,都是有效的獎勵方式。孩子也愿意接受。不要吝惜你的體態(tài)表揚,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的。當孩子在成人之后還常想起小時候老師的溫馨接觸,那是多么愜意的事情?。?/p>
貼紙。貼紙是最受孩子歡迎的。這個一定程度上是受小學生的影響。粘貼涵蓋內(nèi)容十分廣泛,有動畫片的各種形象,也有成人化的符號表征,如美女、恐龍、紅心、星星等等。價格便宜,孩子喜聞樂見,效果不錯。但教師在選擇時最好能選擇一些適宜幼兒年齡的貼紙進行分發(fā)。
機會。機會包括表現(xiàn)機會、表演機會、勞動機會。某孩子不自信,背后做個準備,讓他回答問題,大加鼓勵,是一種表現(xiàn)機會。講故事時,讓表現(xiàn)好的孩子或者有針對性地請一些比較弱的孩子做故事的主角,是一種的表現(xiàn)機會。做值日、整理教室,孩子們爭著做,是很好的勞動機會。運用此法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機會均等。
鼓勵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我想只要我們細心尋找,一定會找到合適孩子的獎勵。
如何正確處理幼兒之間的糾紛(新生班家長學校授課內(nèi)容)
我是一位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家長,今天和大家聊聊關于《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糾紛》的話題。其實,不管是什么群體,糾紛總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對身心發(fā)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較差的幼兒來說,他們之間發(fā)生爭吵、打斗和其他不友好行為是正常的。孩子之間的糾紛,主要是他們的天性決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qū)分標準,無論是爭執(zhí)、吵鬧甚至打架,都是成長過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yǎng)孩子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爭吵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孩子們吵架時間是短暫的,尤其是3歲前,彼此也不記仇。通過爭吵,對孩子雙方都是一種磨煉,孩子從糾紛中學習,在糾紛中成長。
有些糾紛其實很幼稚,比如:當別人坐自己的凳子時,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
3.幼兒的個體差異因素:幼兒由于遺傳素質(zhì).后天的教育因素和環(huán)境不同,神經(jīng)類型.氣質(zhì)和性格也千差萬別.如有的孩子脾氣溫順文靜,有的孩子脾氣急燥好斗;有的孩子膽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孩子豪爽熱心大方過頭等。無論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有可能會和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舉一個生活中比較多見的例子:牛牛和寶寶為搶一把水槍發(fā)生爭吵。兩人在爭執(zhí)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寶寶挨打、牛牛挨咬結束爭執(zhí)。事后牛牛悄悄告訴我“媽媽讓我不跟寶寶玩,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這件事中,牛牛媽媽就認為自己的孩子吃了虧,從而產(chǎn)生要讓自己的孩子采用暴力的方法來對付糾紛的想法,其實這是最不應該的想法。而同樣寶寶媽媽如果也采用讓孩子以后他打我你就打他的方法,也是十分不應該的。但往往許多家長會有這樣的錯誤想法。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幼兒間的糾紛呢?正因為糾紛的原因錯綜復雜,所以在處理幼兒糾紛時,我們作為家長的要心平氣和地看待幼兒間的糾紛
育兒知識:怎樣對孩子說鼓勵的話
溝通技巧:說話也有溫度: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fā)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xiàn)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小心說話而且要“說好話”,話說出口之前先思考一下,不要莽莽撞撞的脫口而出。事情再怎么急迫,也要清楚的讓大家知道問題以及來龍去脈,但往往是越急越說不清楚,反而耽誤了時間。而且,要堅持這樣做,便難能可貴了,可以做成大事業(yè)。怕就怕堅持不到最后,前功盡棄,如何善用說話技巧,一般說話技巧的要點有:
1抓住重點(溝通主題具體、精簡)。
2速度適中(不急不徐)。
3保持微笑(伸手不打笑臉人)。
4察言觀色(看對方反應調(diào)整說話情境)。
5間接指出對方錯誤(人人都愛面子)。
6善用形容詞(增強說話效果)。
7叫出對方的名字與頭銜(表示親切與尊重)。
8以對方擅長為話題(每個人都有引以自豪的成就)。
9分辨混淆字詞(如十與四)。
10注意說話禮貌(多說“請”“謝謝”等禮貌詞)。
11避免滔滔不絕(讓對方有說話機會)。
12善聽對方的話(能抓住對方的語意與重點)。
13清楚傳達訊息(讓對方了解有關信息)。
14保持合適的談話距離(視人際關系親疏而調(diào)整)。
15以自然姿勢輔助說話(不裝腔作勢)。
16以低而穩(wěn)的態(tài)度溝通(一般人討厭高傲者)。
17重述與整理對方語意(對方語意不清時)。
18投入到對方話中(融入對方話題)。
19適時調(diào)整音調(diào)(引起對方注意)。
20預先計劃溝通所需時間(按部就班達到目標)。
21讓對方能暢所欲言(營造輕松開放的氣氛)。
22提示對方你想要聽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愿)。
23確認關鍵性問題(避免日后起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