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給孩子頻繁的換環(huán)境好不好呢?
發(fā)布時間:2020-08-10 給幼兒園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育兒知識:給孩子頻繁的換環(huán)境好不好呢?
從小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 因為條件有限,有些父母不得不讓孩子改變生活環(huán)境,但也有一些家長是有意讓孩子“鍛煉鍛煉”。
青青的寶寶今年4歲,可幾乎已經是“資深旅行家”了。青青說,寶寶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就帶著寶寶坐火車回老家待產;寶寶降生后,又在兩個多月的時候坐火車去了趟奶奶家;3個多月的時候坐飛機回到廣州爸爸媽媽的家;然后從寶寶1歲到現在,幾乎都是這走走,那逛逛,奶奶家也住住,外婆家也住住。
青青覺得這樣沒什么不好:“小孩子多換換環(huán)境是好事,能見到更多人和事,從小體會不同的生活,我是刻意這樣鍛煉他的?!鼻嗲嗾f:“現在的社會流動性多大?。〉葘殞氶L大了,說不定還要出國呢,到時候什么都不適應,就想著家里熟悉的環(huán)境哪行呢?我們希望從小就讓他提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p>
破壞孩子生活習慣容易造成心理混亂
小潔的家和婆婆家都在廣州,而娘家在湖北武漢。小潔的寶寶雖然已經3歲了,但跟外公外婆還是比較陌生,所以小潔就讓寶寶回外婆家住了一陣子。
但是,寶寶回來后,小潔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本來好不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不吃零食的習慣,現在孩子回來后卻總是嚷著一定要吃零食才行。另外,小潔平時很少讓孩子看電視,可寶寶回來后開始喜歡賴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了。小潔覺得比較煩:“好不容易給小孩養(yǎng)成的好習慣,這下全泡湯了。老人家也可能是好心,真沒辦法?!?/p>
對大人來說,換環(huán)境都是一件比較累的事情,需要時間去適應,對孩子來說就更是了,在采訪中,多數家長并不贊同頻繁給孩子換環(huán)境,“小小的孩子,老被折騰來折騰去的,孩子都不知道哪兒是自己的家了?!?/p>
孩子兩歲前最需要安全感
給寶寶頻繁換環(huán)境究竟好不好?新爸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教育專家給新爸媽們提出了建議。
心理學專家認為,父母是孩子法律意義上的監(jiān)護人,而另一方面,無論從遺傳學還是“后天影響論”的角度來說,父母都是養(yǎng)育孩子的最佳人選?!昂⒆臃浅P枰改傅臅r間其實并不多,而這種需要也正是對于親子感情的呼喚,陪伴寶寶一同成長,其中的歡樂與艱辛,會給父母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因此年輕的父母不要把孩子推給老人帶?!?/p>
兩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他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確認“我是可愛的”,任何需要幫助和關注的時候都能得到積極的回應,就會建立“爸爸媽媽很愛我,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別人”的觀念。頻繁換環(huán)境和看護者,則可能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導致日后孩子沒有自信心,很難相信周圍的人。
另外,嬰幼兒對于環(huán)境的改變看似無所謂,其實是很敏感的。
偶爾給寶寶換換環(huán)境,可以給孩子大腦帶來新鮮感的刺激,有助于孩子智力成長。如果太頻繁,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會造成隱患,如水土不服、乍冷乍暖等等,在心理上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定感。
為孩子找到“安全島”
對于迫不得已要將孩子寄養(yǎng)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的新爸媽來說,想辦法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島”是一個權宜之計。
什么是“安全島”呢?據專家介紹,家長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一個長久陪伴型的玩具,對于女孩子來說,“安全島”可以是一個娃娃或毛絨玩具,對于男孩子來說,“安全島”可以是一個小彈弓,或者是任何喜歡的東西。這種玩具可以在孩子突然面臨新環(huán)境的時候給他以安全感。
保持固定生活習慣
雖然孩子有可能一段時期內在一個地方生活,但如果家長能夠盡量讓孩子保持既有的生活習慣,可以減輕孩子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癥狀。如孩子平時用慣的小鬧鐘、小枕頭、小被子可隨身攜帶,這樣雖然“大環(huán)境”變了,小環(huán)境還是能給他一種一貫性的感覺。
教養(yǎng)方式達成一致
對于孩子來說,最忌諱的就是經常更換教養(yǎng)者,如果一個人一種方法模式,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矛盾感。因此如果孩子迫不得已要到處住住,家長一定要就某些問題與家人達成一致,并堅決貫徹執(zhí)行。
總之,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請為孩子好好創(chuàng)作
《十萬個為什么》,是曾經陪伴不少孩子長大的科學“第一課”,近日,這套叢書的第六版問世。老牌優(yōu)秀讀物的再版,除了因為其經典,也有不少新看點。
新版《十萬個為什么》,大部分內容都是全新的,在問答形式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不回避學界的爭議性話題,答案具有開放性。引人注目的是,編撰工作,有110余位兩院院士、7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學科的科學家與科普作家參與進來,這陣容頗有“大科學”的味道。
這樣一套圖書,小讀者拿到手上究竟會有何反響,引起了熱議。在我看來,無論是成年人“憶童年”的情感干擾,還是對互聯(lián)網時代的信息獲取渠道改變的擔憂,圖書的生命力,關鍵還是看書本身的質量。
如今,如何豐富孩子們的閱讀,到底要給少年兒童提供怎樣的讀物,似乎是教育、出版界和家長們的一個難題。雖然市面上的國產少兒圖書數量眾多,但真正能像《十萬個為什么》這樣經得起考驗的,卻是鳳毛麟角。
翻看一些兒童讀物,從古詩詞集子里的連篇錯字,到大量充斥的粗制濫造的畫冊和所謂少兒科普,文不對題,內容荒誕,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時,又頗為無奈。優(yōu)秀少兒讀物稀缺,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一現狀的成因,除了國內出版業(yè)整體的疲軟,長期以來,創(chuàng)作群體和社會對少兒圖書價值的低估,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偷懶攢書能有生存的空間,多少暴露出認識層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為孩子寫書,如同唱搖籃曲和講睡前故事,是簡單初級的工作,甚至稱不上像樣的創(chuàng)作。于作者來說,寫兒童讀物,體現不出或者并不需要多高水平,難以取得大的成就。在這樣的社會評價氛圍中,大概不會出現一位J.K.羅琳式的童話大師,因其締造的魔法世界而蜚聲海內外。
事實上,新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撰過程告訴我們,面向少年兒童的創(chuàng)作,是啟迪心靈的工程,恰恰需要堅實的基本功和高度巧妙的智慧,而優(yōu)秀少兒讀物的思想價值,絲毫不會打折扣。
以最大的誠意和踏實勤懇的努力,為孩子奉上精致的精神食糧,應該成為一種責任;讓孩子銘記一生的閱讀欣喜與感動,更是作者身為大人的自豪與榮譽。
育兒知識:孩子好動脾氣暴躁,怎樣做好情緒管理呢?
孩子小好動是正常的,好動的孩子其實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在用他的身體和小手在探索這個世界。0-6的孩子是動作敏感期,包括身體運動和手的動作。這個年齡階段應多讓孩子動,多給他們刺激。孩子脾氣暴躁,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何才能做到情緒管理,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父母平常要保持情緒平和。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大發(fā)脾氣、爭吵。那么孩子也就很自然地學會了發(fā)脾氣了。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因此,首先父母要學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我們在煩躁的時候,不妨離開孩子自己獨自呆一下,冷靜一下,做深呼吸??磶灼梢宰屪约悍潘傻奈恼?、書或幽默劇,聽聽歌曲等等。不要對孩子的表現過于緊張。比如:當老師說孩子表現不好時,馬上就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讓孩子過于嚴厲。
二、在家里設立一個冷靜角。讓孩子在家中選一個地方設一個冷靜角,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如:快樂屋。并放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或物品。當孩子有了不良情緒,想發(fā)脾氣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他的冷靜角里呆一會。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認為你在懲罰他。因此,家長在這之前可以給孩子做示范。即當你想發(fā)脾氣時,你也可以走進你的冷靜角里。喝杯糖水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看到,這并不是懲罰,這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情緒好起來的一種方法。有一本書叫《杰瑞的冷靜太空》,非常適合孩子看看。
三、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情緒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當情緒來了后,我們不要去壓抑它,而是要用恰當的方法去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比如:讓孩子對父母說出來,而不是隨意的發(fā)泄??梢越o孩子制作情緒選擇輪,轉到哪,就用哪種辦法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情緒選擇輪上,可以用到很多種方法。比如:孩子可以讓媽媽給他講一個故事,可以抱著娃娃睡一會,可以吃點好吃的,可以捏橡皮泥,對橡皮泥進行拍打、揉搓,可以把紙揉成團扔進垃圾桶里等等。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他們需要幫助的呼救信號,表示他們在睡眠、營養(yǎng)、放松、擁抱、親情、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懲罰只能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責任心,善于體諒他人,避免懲罰是最重要的原則。成年人的平和心態(tài)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對他們大呼小叫。即使孩子讓你忍無可忍,你也要保持克制。
在美國非常有影響的“平和式教養(yǎng)法”創(chuàng)始人勞拉·馬卡姆博士,在北京舉辦了“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大型公益講座,她的觀點十幾年來幫助了無數家庭,贏得滿場觀眾強烈的共鳴。
不要打屁股、不要打耳光
“當你在氣頭上的時候,要避免行動。”勞拉說,你生氣的時候,是把孩子當成假想敵人在對待,于是采取的戰(zhàn)術要么是戰(zhàn)斗,要么是逃走,要么就是面對面僵持在那兒,這是所有哺乳動物面臨恐懼時的三種反應。你是孩子的榜樣,你說什么孩子不一定聽,但你的說話方式他一定會效仿。
勞拉建議,父母每當感到憤怒難忍就要爆發(fā)打人的時候,應該馬上采取“制怒三步曲”:停下,放下,深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自己平靜下來才能夠跟孩子建立親情連接,有了這個連接之后,孩子才有可能配合你。情緒被接納的孩子,才能管控好情緒,進而管控好行為。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成天面對充滿怨恨、消極、沒有耐心的父母,他們的表現怎么可能變好?勞拉風趣地建議說,你可以嘗試給配偶一個甜蜜的吻(即使現在的婚姻狀態(tài)并不美滿),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即使他并不完美),找一位知己傾訴養(yǎng)孩子的艱難(即使不指望對方幫你解決問題);你也可以在房間內張貼勵志語錄,將鍋碗暫時留在廚房里,先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你還可以走出去看看日落,睡覺之前,找出三件事情表揚自己……總之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養(yǎng)育”成平和的父母。
不要吼叫、不要威脅
打孩子的父母也許是少數,但幾乎沒有父母能做到不吼孩子。勞拉分析說,當人處于憤怒狀態(tài)時,體內就充滿了攻擊性荷爾蒙,內心的“小我”便被激活,危險信號燈亮起,大聲吼叫的沖動就出來了——為什么你就不能乖一點兒?你讓我感到難堪,人們都在看我們!我到底做錯了什么,你又這樣大發(fā)脾氣?我現在沒有時間處理這事!你為什么這樣對我……
吼叫、威脅、懲罰會破壞人一整天的心情,會使矛盾升級,使一陣旋風演變?yōu)楸╋L驟雨。勞拉形象地比喻說,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一個“情緒的包袱”,比如某人失去了親人,他特別想哭又不能哭出來,就把這種情緒壓回那個情緒的包袱里頭,就會帶來僵硬、逃離或者戰(zhàn)斗的反應。
對抗就是憤怒情緒的爆發(fā),特別是當孩子老干壞事,或者老是在那兒哼哼嘰嘰的,或者和大人非常對抗,老是跟你較勁的時候,你可能想打人,想使用暴力。但以氣治氣是不好的,要知道孩子這些癥狀,都是他心里有一種未滿足情緒的表現。勞拉建議,要盡量避免脫口說“不”,而是說“是”,要讓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情緒,不要急著解釋、討論、懊悔、指責、建議、分析他情緒波動的原因,不要試圖“安慰”他(好了,好了,別哭了,夠了?。?,不要強迫他使用語言進行表達(你怎么啦?哭什么呀?)在他安靜下來之前,你無需多言。你的鎮(zhèn)定、擁抱和等待才是最重要的。
勞拉還認為父母其實沒有必要立刻糾正孩子或者解決問題,“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關注。孩子并不真的想要那個他哭喊著想要的東西。他需要的是你的關愛,要你感受他的糾結、失望、憤怒和痛苦。你只需對他表現出關愛,一切都會煙消云散?!?/p>
具體操作上,勞拉說,如果你發(fā)現自己提高了嗓門,請馬上停下來,深呼吸,然后說,“噢,對不起,我不應該那樣說……我們再來一遍……我的意思是說……”當你這樣用無條件的愛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為孩子做出自我調整的榜樣,就會馬上看到積極的效果,看到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
行為習慣:給孩子看電視到底好不好呢
整理了行為習慣:給孩子看電視到底好不好呢,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如果讓孩子選擇看書還是看電視,相信大部分的孩子會選擇看電視。因為電視上的節(jié)目都是有聲有色的,同時內容多樣,還有專門給孩子看的節(jié)目,所以電視對于孩子來說是充滿誘惑力的。那么,讓孩子看電視到底好不好呢?
一、孩子看電視的利與弊
1.孩子看電視的好處
孩子看電視的好處之一是能夠讓孩子減輕壓力,使身心得到舒展。如果家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也可以通過看電視來打發(fā)時間;有時在看電視的時候,孩子還能夠學習到一些知識,在看電視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
2.孩子看電視的弊端
孩子看電視的弊端是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同時有的電視節(jié)目內容并不適合孩子,如果孩子看了不恰當的節(jié)目會讓他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會讓他缺乏與親人之間的溝通,從而使親情淡化。
二、孩子看電視要注意什么
1.時間不宜過長
小孩子長時間看電視,除了對視力不好,同時也會影響身心健康發(fā)育。所以每天允許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最好能夠控制在1小時以內,最多不能超過4小時,同時,還要做到每觀看半小時就讓眼睛休息十分鐘。
2.內容要經過篩選
孩子可以看電視,但是爸爸媽媽要事先把關節(jié)目內容。由于一些節(jié)目比較暴力、恐怖,會讓孩子感覺到不安。所以爸爸媽媽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看電視,或者是給孩子選一個適合的節(jié)目看。??
3.音量不宜過高
孩子看電視要注意音量不要調得太高,不然會影響到孩子的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4.吃飯不宜看電視
孩子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一心兩用會影響孩子的吸收消化,孩子不專注吃飯還會讓孩子噎到,所以吃飯的時候不要讓孩子看電視。
給孩子看電視有利有弊,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看電視,但是在看電視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育兒環(huán)境:城里好?鄉(xiāng)下好?
育兒環(huán)境:城里好?鄉(xiāng)下好?這次清明節(jié)帶**回公婆家,是**數次回爺爺奶奶家以來,玩得最開心的一次。見他玩得這么開心,**奶奶又對我提出要求:把**放在鄉(xiāng)下,她來帶一陣。我沒有直接拒絕,但老實說,我是不能同意的。
孩子放在哪里帶?首先,父母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我覺得這是首要的。相比環(huán)境來說,我更看重父母本身在教養(yǎng)中起的作用。當然,父母要有基本的責任心。
自從有孩子后,回去鄉(xiāng)下,越發(fā)有自己的感受。孩子在鄉(xiāng)下,有哪些好和不好?
可能我說的壞處要比好處多。但我本身沒有攻擊鄉(xiāng)下的意思。我自己就是地道的鄉(xiāng)下人,我出身成長的地方是典型的山野。
我要說的是:孩子隨爺爺奶奶在鄉(xiāng)下帶,好,還是不好?有好處。但壞處更多。
一、孩子的活動空間很大很自由。
**這一次回爺爺奶奶家,玩得連午睡都放棄了,爬到拖拉機上,騎在他哥哥的自行車上,沖到伯母家玩堂姐的電子琴,又坐在椅子上“畫畫”,當然還要去看摩托車,聽鞭炮響(清明節(jié)很多人放鞭炮),還要看他奶奶燒火,看母雞下蛋……因為活動足夠,他的胃口也要好一些,而且也不粘媽媽,看到媽媽,會“打個招呼”,叫“媽媽”,撲過來要我抱,抱了一會就又被新東西給誘惑著跑走了。而在我們自以為潔凈整齊的家里,整箱整箱的玩具,常常被孩子棄之一旁,孩子卻又老是因為無聊而哭哭唧唧??磥恚胼p松和自由,就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才行。但是,上哪找農村那樣的空間和自由給孩子?為了這空間和自由,將孩子放在鄉(xiāng)下養(yǎng)著?反正我權衡了半天,不能說服自己。
二、孩子很容易被寵壞。
要么就寵成自以為是不可一世霸道至極毫無教養(yǎng)型的;要么就是唯唯喏喏循規(guī)蹈矩型的。反正不會有多少責任心。舉個例子:**去看母雞下蛋,結果走得太近惹急了母雞,這雞“咯咯噠”一聲叫喊就騰空而起,一只腳爪子擊在**右額上,把這好奇心重的小家伙給嚇得哭了半天。留下好粗重的三條爪痕。見此情景,爺爺、奶奶、大姑、小姑,反應完全相同:“死母雞,殺了它!明天就殺了它!”末了還將我和小姑子都責怪一番:“好好的,看什么母雞下蛋!”
我連忙摟著**說:“這只雞媽媽要保護她的寶貝,所以就不讓你靠近她,是你走得太近了,把雞媽媽嚇到啦!”可能這個道理孩子還聽不懂,但是責任由誰來負卻是要分清。
三、養(yǎng)不成好習慣。
公婆那個家族里,正好孩子多。大多數是兩周歲到三周歲之間的。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數打工在外,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幾乎是爺爺奶奶來承擔。我沒看到一個人有給孩子飯前洗手。禮貌和分享的習慣更沒有養(yǎng)成??摁[是每個孩子的法寶,教養(yǎng)確實很被重視,但是孩子們聽到的話經常是:“你再這樣,奶奶就叫乞丐來把你捉走!”看著孩子在玩不能玩的東西,阻止是在阻止的:“別玩那個!”但人卻不肯向孩子走過去。孩子們說的話全是“鄉(xiāng)音”。腔調也總是接近爺爺奶奶。更讓我覺得很郁悶的是,大人們毫不介意:“小的時候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了就懂了,大了再教育來得及。”
四、安全隱患多
孩子的活動空間很大很自由,孩子們很快樂。但常常樂極生悲。鞋子被溪流沖走了、人栽到水坑里去了等等。**在奶奶家,按理說照看的人很不少,但我實在無法安心躲在樓上看小說。因為好多次我問**在哪?奶奶說:“咦,剛才在這的!”還強調:“剛才在這玩得很開心的!”然后就忙她的事去了。我又繼續(xù)去別處找,看到小姑,小姑說:“???不是在老媽那里玩嗎?”
問題就是在這里,沒有一個人有真正認識到:這個孩子的去向我要明確地負責到底。奶奶姑姑,她們當然都很真誠很愿意看著**,但是,畢竟空間大了,當她們偶爾有個什么事去忙一下的時候,孩子就換了一個地方。而孩子去的是哪里,安全與否,則很容易被忽視。我都不敢想象,最近很熱愛學習爬樓梯的**,要是一個人爬到了四周都沒有欄桿的曬臺,該有多么可怕!
所以,每次回鄉(xiāng)下,人們都會說:“你可以輕松一下了?!闭f實話,給**喂飯這樣的難事有人接替了真的輕松,但既要放手讓**和婆家人親密相處,又要不放眼地顧慮**的安全,我更累了。
五、父母的教育理念會被中斷甚至顛覆。
關于**看母雞下蛋的例子,同時也是我的教育理念被顛覆的例子。我想讓孩子明白什么叫負責任,而公婆姑姑們則為了安慰孩子,無意中教給孩子什么叫推脫和逃避。
這次回去,我給**帶了一盒蠟筆回去,他和兩個表姐坐在一起“畫”。其中一個表姐的媽媽,一會叫她的女兒:“別拿這個!你就用紅色的畫!”一會說:“你畫到紙張中間,別畫旁邊!”我和她媽媽說了句:“沒關系,她不會放嘴里吃筆就可以了,讓她自己畫吧。”她媽媽終于不說話了。
六、很習慣地用成人標準衡量孩子。
老貓?zhí)酶绲呐畠翰豢习淹婢呓o**玩,**也無所謂,就走開了。但奶奶就在旁邊當著小姑娘的面說開了:“你呀,怎么這么不好!小氣!牛得不得了!哪有你這樣的孩子!”我連忙說:“沒關系,嬸嬸知道你要想一想,是吧?一會你會給弟弟玩的吧?”我覺得孩子雖然小也有自尊心,但**的奶奶立即接嘴道:“她就是很壞!也不知道怎么會這么小氣的!下次弟弟的玩具也不給你玩了!”
我只好不說話了。
七、衛(wèi)生條件不佳。
農村有農村的特點和生活習慣。我婆婆也有拖地板,婆家的房屋很寬敞而且每層樓有衛(wèi)生間,但是,畢竟是在農村。
最怕的是蚊子和蒼蠅。才剛開春不久,鄉(xiāng)下的蚊子已經“上市”,尤其到晚上,尤其是下著雨的夜晚。蒼蠅也很可怕,可能從廁所里飛出來,然后落在飯桌上。
垃圾隨便倒也是挺可怕的。然后狗狗在垃圾堆里蹭。蹭過了,又可能走到人身邊來蹭。
其它的,我倒覺得,只要習慣養(yǎng)成了就好了。但是,有幾個人有習慣經常洗手?尤其是用肥皂洗手?
總之,經常帶孩子回鄉(xiāng)下走一走,但主要在城里隨父母生活,接受父母的教育,這樣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