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講真,寶寶入園一般要哭鬧多久?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家園共育 幼兒家園共育 幼兒園家園共育在每年的開學初,都會迎來一些新入園的寶寶。這時對于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精神折磨”,他們非常擔心自己的寶寶能否適應幼兒園生活?對于寶寶家長的這份擔心,我非常理解。對于新入園的寶寶來說,這也是他們走向幼兒園、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孩子從家來到幼兒園,從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中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孩子的哭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這時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配合幼兒園堅持送孩子入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樣表面上看,是心疼了寶寶,但是這樣會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過程無形中加長,不管孩子如何哭鬧,一定要堅持入園。將孩子交給老師后,馬上離開,不要中途回來看孩子。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關(guān)注點放在了窗外,而老師的關(guān)注點在孩子身上,往往造成了“老師沒看見,孩子看見了”的情況。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只要我哭,爸爸媽媽就會回來!孩子就會“堅持不懈”的大哭。
一般來說孩子在2個星期左右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了!為了減輕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在孩子初入園時,可以從家拿一、兩件孩子喜歡的玩具或是爸爸媽媽與孩子的合影照片,帶到幼兒園里,這樣可以減輕孩子因為與家長分離而產(chǎn)生的焦慮感,使幼兒的心理得到一些滿足。
其次,在孩子回家后,要多與寶寶進行交流,鼓勵孩子;孩子都喜歡做游戲,還可以和寶寶玩“上幼兒園”的游戲,請寶寶模仿老師,家長來當小朋友,激發(fā)孩子產(chǎn)生“明天我還要上幼兒園”的愿望。
另外,在這段時期內(nèi)的寶寶,爸爸媽媽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脾氣大了,變得嬌氣、愛哭了,一點小事就會大嚷大叫的。請不要著急、生氣,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要正確對待,既不能覺得孩子在幼兒園中受了委屈,對孩子溺愛;也不能以武力解決問題。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宣泄。在家里,孩子隨心所欲,到了幼兒園,肯定不如在家那樣自由。我們允許孩子將心中的委屈發(fā)泄出來,可提供孩子一些軟的棉墊、報紙等物品,孩子可以踢、打、撕,以此來減輕寶寶的心理壓力。當然,對于寶寶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還是要拒絕的。
為了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還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入托辦法(家里有條件,可以隨時接送)在入園后的頭三天中,孩子吃完午餐后接走,半天的時間不要過長,(過長會使寶寶適應了這種幼兒園的生活)第四、五天為寶寶午睡后接走;第二星期的第一天還是在寶寶午睡后接走;第二、三天,改為幼兒加餐后接走(比其他幼兒早接一會兒)從第四天開始,正常接送寶寶,孩子基本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了。當然,孩子與孩子個體差異不一樣,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有的孩子適應能力稍弱一些。
孩子在這段適應期內(nèi),容易上火,生病,利用周末時間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去火的小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10月家園共育:寶寶上幼兒園后愛生病為哪般?
上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算是他們?nèi)松械牡谝粋€坎,因為在上幼兒園初期階段他們有許多的東西要去適應,有的孩子表現(xiàn)的就會非常的好,到了幼兒園能很快的適應園內(nèi)的生活環(huán)境,并與小朋友很好的相處,但也有孩子會經(jīng)歷一段病痛的折磨,而這個時期長短也不一樣,并且是反反復復的,那么孩子上了幼兒園后為什么就容易生病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要如何來減緩這個情況的出現(xiàn)呢?
孩子對于家庭及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在身體和心理里都已經(jīng)有了適應,突然換了一個生活氛圍,陌生環(huán)境,陌生的人,都會讓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極度緊張與恐懼,這就會擾亂了孩子身體內(nèi)的那個平衡鐘,孩子的心情會受到極大的波動,并且這時孩子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的也未成熟,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同時園內(nèi)孩子多,病毒、細菌也會增多,所以生病就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
除了以上的原因造成生病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1、偏食、不愛吃蔬菜,偏食挑食的孩子很多,這樣營養(yǎng)元素就不能全面的吸收,造成貧血和抵抗力下降。
2、一般家長會擔心孩子白天在學校吃得不好,所以晚上加餐,給孩子吃太多的肉、油炸等精制食品,晚上吃得太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影響睡眠,休息不好,久之就引起生病。
3、孩子睡前喝奶,喝完不刷牙或漱口,口腔中的細菌就會大量滋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喝完奶后要刷牙或漱口。
4、睡眠對于孩子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睡眠充足并且質(zhì)量好的孩子生長的就好,而那么睡眠質(zhì)量不好的,并且不充足的話,長久的疲累也會讓孩子容易生病。
上幼兒園想孩子少生病,平時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睡眠充足,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習慣,規(guī)定的接種疫苗要按時去接種。園內(nèi)的管理也需加強,平時注意園內(nèi)消毒工作,室內(nèi)定時通風。如果孩子生病頻繁,就變通一下先上半天幼兒園,慢慢適應后再上全天。對有濕疹、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疾病的孩子,這樣的咳嗽就不一定是感染,就要注意回避引起過敏的因素。感冒對于孩子來說,一年只要不超過六次,都不是什么大問題,反而還會在感冒的過程趾完美免疫系統(tǒng)。如超過六次則需要引起重視。
還可以采取一下預防方法:
孩子上幼兒園早期之所以愿意生病,主要是心理不適應環(huán)境造成的,所以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可以經(jīng)常還孩子到幼兒園外面看看,看看小朋友怎么做早操的,怎么玩耍的,并且把上幼兒園的生活程序告訴好孩子,讓他們心理了解這一過程,并告訴他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會認識許多新朋友,并且老師會教他們唱歌跳舞,這樣讓他們的心理提前的適應了環(huán)境,降低因陌生環(huán)境而帶來的恐懼,幫助他們盡快渡過不適應階段。
同時在家時,媽媽要告訴孩子,自己有什么需要要大膽的表達出來,老師都喜歡勇敢的小朋友,要學會說“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要尿尿”,喝水可以減少生病,大膽說尿尿可以防止尿褲子。其它方便像身體哪里不舒服也要教會孩子要及時表達給老師,這樣老師才能及時通知家長。
家園共育:寶寶多“動手”,腦子越聰明
寶寶天生就是個幻想家,在1歲開始,寶寶已經(jīng)開始發(fā)揮想象的小宇宙了哦!對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手腦并用”的理論,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口、眼、手,在親自感知、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強調(diào)了手指的運動,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fā)展。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由此可知,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我們通常說“心靈手巧、手指連心”,這說明了手和大腦有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兒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想讓孩子聰明,還得多“動手”喲!
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意義
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fā)育,當雙手活動時,指頭上的神經(jīng)細胞會隨時將信息傳到大腦,因而加強幼兒手的活動是開發(fā)大腦潛在機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謂“心靈手巧”如是也。
日常生活中,幼兒經(jīng)常動手動腦,獨立從事力所能及的活動,不但能促進其身體發(fā)育、智力發(fā)展,而且還有助于其性格及自信心的形成。
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途徑:1、在實際動作中發(fā)展動手能力美術(shù)活動
作為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應得到老師的重視。如,在泥工教學中可以教幼兒團、搓、壓、捏、粘合等技能;紙工教學中教幼兒撕、貼、折、涂、剪等,孩子們通過畫畫、剪紙、折紙、捏泥、制作玩具其等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動手能力。
當然,通過趣味科學游戲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也是一個效果顯著并且孩子樂于接受的方法。如,在小實驗“我愛變色”的游戲中,教師示范一遍后,可讓每個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當幼兒看到五彩的顏色出現(xiàn)在玻璃杯里時,高興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實驗中,幼兒通過看看、聽聽、摸摸,甚至拆拆、裝裝,既發(fā)展的動手能力能力,還從創(chuàng)造和成功中獲得了快樂。
2、做一個“懶”一點的老師
幼兒能做的事情讓他一定讓獨立完成;當幼兒向老師發(fā)出請求時,老師不要馬上替孩子解決問題,可以先鼓勵幼兒“你再試一試、你能夠做到的”。在許多情況下,通過教師的鼓勵、孩子自身的努力努力,問題就可以得到行解決。語言的指導可以多一些,動手的機會應多留給幼兒。平時,幼師可以有意識地請幼兒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請幼兒整理一些玩具,請他們幫助教師送一些東西等等,一方面,幼兒非常樂意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另一方面,還可以養(yǎng)成幼兒樂于動手的習慣。
3、家庭引起重視
說到這點,不得不提下家長“包辦代替”的問題:溺愛型,舍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恨不得家長能做的都替孩子做了。剝奪型,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把家里搞的一塌糊涂,所以,還是家長來吧,這樣也快一些。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把本來屬于孩子應該動手做的事情都讓家長包辦了。這樣的做法導致的直接結(jié)果是: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因為沒做過,所以不會做;因為做不好,沒信心,就更懶得動手了。請家長們拋開以上的顧慮,為了孩子的成長,把本該屬于他們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動手去做,要相信孩子們一定可以的。
家園共育:寶寶入園會有哪些小門檻呢?
再不舍得,入園這一天還是到了。孩子第一次邁入集體生活,能不能適應,是所有孩子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但適應時間的長短,則與我們是否作了充足的準備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這些事情,我要心理有數(shù)。”——剛?cè)雸@寶寶將會遇到的“挑戰(zhàn)”
對孩子入園后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心中有數(shù),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并作好充分的準備。但同時你也要知道,適應新環(huán)境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是孩子成長的一筆可貴的“財富”。
從“小太陽”變成“小星星”。
原來寶寶在家里是“小太陽”,是全家的關(guān)注焦點?,F(xiàn)在在幼兒園里,老師也會關(guān)心他,但是變成了關(guān)注的孩子“之一”。成了“小星星”,這可能會讓他沮喪。
看不到媽媽。
分離焦慮會讓寶寶產(chǎn)生情緒波動,出現(xiàn)哭鬧、黏著媽媽、膽小、沉默、愛發(fā)脾氣等表現(xiàn)。通常容易出現(xiàn)哭鬧的環(huán)節(jié)是:送園時、吃飯時和午睡時。
在幼兒園吃飯。
寶寶要適應幼兒園的飯菜口味、開飯時間,并且要學著自己獨立吃飯。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可能會出現(xiàn)食量減少、便秘、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現(xiàn)象。
作息變化。如果家庭作息和幼兒園不一致,寶寶調(diào)整起來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經(jīng)常有寶寶在午飯時間沒有食欲,因為在家這正是睡覺的時候。
沒有好朋友。
他需要學著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學習一些社會交往的技巧,比如分享、輪流、等待。慢慢地,也要知道和小朋友爭吵或打架了怎么“善后”,怎樣繼續(xù)一同玩耍和相處。
“我發(fā)現(xiàn)你真的長大了!”——入園后,和寶寶談話的內(nèi)容很重要。
和初入園的寶寶談些什么、怎么談?這是兩種不同的做法。
做法A
“今天老師給你講什么故事了?”
“老師又唱新歌了嗎?”
“你又認識哪個新朋友了?”
“你和哪個小朋友玩玩具了?”
“我發(fā)現(xiàn)你真的長大了,都可以自己吃飯了?!?/p>
做法B
“今天哭了嗎?”
“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
“吃飽了嗎?”
“老師批評你了嗎?”
前一種做法給了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在腦海中經(jīng)常浮現(xiàn)他這一天在幼兒園愉快生活的一面。后一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一個“恐怖”的地方。明智的媽媽自然會給寶寶描繪一個“明媚”的幼兒園。
Q:早晨賴床怎么辦?
A:賴床,可并不都是寶寶為了不去幼兒園想的“招數(shù)”。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對癥下藥”:
原因一 沒睡醒
如果因為入園打亂了寶寶的作息,寶寶因此沒睡夠,就需要重新調(diào)整作息了。如果已經(jīng)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讓孩子繼續(xù)睡時,那就要采用一些“溫柔”的方法了。
方法一 給孩子一點時間?!澳悄阍偎粫喊桑取蠖亲印〞r器餓了叫喚的時候就起好嗎?”
方法二 利用音樂的魅力。給孩子放一些平時愛聽的歌曲,音量適中。讓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聲喚醒寶寶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想放假
如果寶寶想給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爸爸媽媽可以采取下面這些方法:
方法一 用寶寶的“好朋友”激勵。如:“你的小兔寶寶早早的就跟媽媽說要去幼兒園了,還說等你醒了讓你去幼兒園找它呢!我們快點去找小兔子吧。”
方法二 請寶寶幫忙。如:“媽媽想請寶寶幫媽媽找一找媽媽的牙刷和杯子,媽媽找不到了,你來幫幫媽媽好嗎?因為你的眼睛特別棒。”
方法三 禮物分享法?!皨寢尳o你買了新的小貼畫,今天你當小老師發(fā)給小朋友,他們一定很喜歡的?!?/p>
Q:入園后常尿褲子怎么辦?
A:焦慮、不會自己上廁所、不知道或不敢叫老師、玩“瘋”了忘了……都可能是寶寶發(fā)生“狀況”的原因。不妨記住下面的“兩要兩不要”:
要:用親切關(guān)愛的語氣告訴孩子,如果有大小便要告訴老師,老師會像媽媽一樣幫助他。尿濕了褲子也沒關(guān)系,老師會幫他換上的(當然,提前要和老師溝通好)。
要:給寶寶穿著有松緊帶的褲子,便于穿脫。要 告訴老師寶寶大便的大致時間和平時如廁的次數(shù),請老師隨時提醒寶寶如廁。
不要:因此訓斥寶寶。要知道,已經(jīng)很沮喪的寶寶最不需要的就是“火上澆油”。
不要:寶寶不尿濕褲子了要鼓勵,但盡量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表揚,有些敏感的寶寶會因此自尊心“受傷”。
提醒:
低齡寶寶入園5大提醒
昨天還在媽媽的懷抱里,今天就要走進幼兒園的大門了??粗磉叺男〔稽c兒,父母們心中難免有一絲絲的憂慮與不安。為了讓低齡寶寶能夠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里有幾點建議送給年輕的爸爸媽媽。
1. 多給寶寶帶幾件換洗的衣褲。寶寶的年齡較小,來到新環(huán)境很可能會因為緊張而尿褲子。多準備幾件衣服,老師會悄悄地幫助寶寶換上舒適干爽的衣服。
2. 多給寶寶喝白開水。寶寶剛?cè)雸@時情緒不穩(wěn)定,很容易上火,更應該清淡飲食,多吃水果,多喝白開水。
3. 入睡前避免寶寶進食過多或劇烈運動??梢灾v講故事,和寶寶聊聊天,以保證他能夠安靜自然入睡。另外,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能夠使寶寶在起床的時候神清氣爽,高高興興地開始新的一天。
4. 保持和老師之間密切地交流。將寶寶的興趣愛好和飲食習慣盡可能詳細地告訴老師,也要將你的擔心與憂慮告訴老師。
5. 最重要的一點是,放松心情,悄悄地把你的不安藏起來。別忘了,大人焦慮的情緒可能會傳染給孩子,不要讓寶寶以為上幼兒園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椤?/p>
育兒知識:讓寶寶初入園不哭
一、媽媽不要心太軟
平時媽媽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是不要讓寶寶對你過度依賴。比如:媽媽要上班或外時,一般都會由奶奶或姥姥來帶寶寶。媽媽走時盡量讓寶寶鍛煉到比較樂意地揮手和你再見,這樣的話,寶寶就會適應沒有媽媽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一種能夠離開媽媽的獨立性,那樣入園時,寶寶就可能不哭了。
有的寶寶用哭鬧來反抗幼兒園,以便能喚回媽媽。不忍離開的媽媽們千萬不要心軟,因為這時寶寶只是一種試探,如果你走了又回來,反反復復,那樣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很有用,變成一一種對付媽媽離開的手段。所以媽媽一定要堅決離開,那樣寶寶會覺得哭鬧沒什么意義了。
二、給寶寶一個準備的過程
關(guān)鍵是要給寶寶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在寶寶入園的兩三個月前就常帶他從幼兒園過,他看見幼兒園里的哥哥姐姐玩,一定很感興趣。要及時把握時機,跟他講幼兒園的好處,讓他對幼兒園產(chǎn)生興趣,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當然還要配合自理能力的加強。
三、多多溝通交流寶寶的情況
第一次上幼兒園,讓寶寶不哭也許是不可能的事情。哭一哭,寶寶還是能接受上幼園,你就不必太心痛和難過了,畢竟寶寶是要經(jīng)歷這個過程的。
入園初期,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多跟老師溝通聯(lián)絡,交流寶寶在家在園的表現(xiàn)。最好列個寶寶基本情況,如優(yōu)缺點,喜好物品,喜歡吃的飯,睡覺方式等等,還可以讓寶寶帶一件自己最喜愛的玩具和爸爸媽媽及家人的照片一起上幼兒園。讓老師適時表揚鼓勵寶寶,請老師每天給予小紅花或糖果之類的獎勵,讓寶寶喜歡老師和幼兒園。寶寶回家后,我們盡量跟他聊幼兒園最快樂的事情,特別是小小的細節(jié)點滴,只要是寶寶感興趣的都行,當然這些信息是要從老師那兒得來的,勤跟老師聊聊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