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告訴孩子怎樣避開危險,非常有用!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01
警惕汽車
汽車成為戕害未成年人的第一殺手。家長要告訴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車前后玩耍。告知孩子從右側門用左手開車門下車。
02
常年備哨
在孩子的枕頭旁邊常年放一個哨,遇到緊急狀況吹哨,能逢兇化吉。如地震時被壓下瓦礫下呼救;如孩子一人在家時有壞人撬門,孩子在門內(nèi)突然吹哨,壞人沒準從此就精神失常了 。
03
不踩井蓋
請告訴孩子不踩井蓋,遇到井蓋繞過去。有的井蓋不牢固,可能顛覆你??縿e人不靠譜,靠自己最靠譜。要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安全自我保護教育。
04三人行相對安全
告訴孩子不要單獨去同學家,三人行相對安全。不要在房間里和他人單獨相處半小時以上。孩子要主動將朋友信息(姓名性別、電話、住址)告訴家長。
05
回旋余地
請告訴孩子不要將身體的一部分放進狹小空間,如將手指往瓶子口里插,將頭伸進院墻鐵欄桿的縫隙,以免被卡住。身體和思想一樣需要自由。
06
生命無價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遇到危險時,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任何物品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論。曾有學校發(fā)生火災,學生為了拿書包喪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07
別把筆變成匕首
孩子在學校手里拿得最多的物件是筆。家長和老師要告誡孩子,筆能變成匕首,誤傷同學或者自己。學校時有學生被筆扎傷的事件。筆能寫出千古文章,也能傷人。
08
尿能幫你在火中逃生
教孩子遇到火災如何逃生。例如火災時很多遇難的人是被煙熏死的。孩子遇到火災,如果身邊沒有水源,可往脫下的衣物上撒尿,再將被尿液淋濕的衣物捂住口鼻逃生。
09
別把指甲和趾甲剪太短
你給孩子剪過指甲和趾甲嗎?別把孩子的趾甲和指甲剪得太短,指甲和趾甲剪得太短會成為刺向孩子的尖刀,導致甲溝炎。
10
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讓別人碰
作為家長要反復告誡孩子,校長和教師性侵學生并非個案。作為家長,孩子一旦被老師性侵,請不要找學校領導,而是直接打110報警抓老師。
11
請告訴孩子少吃或不不吃冷飲
熱衷吃冷飲,會將孩子的健康打入冷宮。冷飲在制作過程中會添加糖或甜味劑、香精、防腐劑等。
12
根深葉茂
請告訴孩子,腎是人體內(nèi)重要器官。把人體比作大樹,腎就是樹根。憋尿會增加腎臟負擔,還能導致腎盂腎炎膀胱炎。告訴孩子不要憋尿。老師拖堂傷害學生腎臟。
13
養(yǎng)精蓄銳
童年保證充足的睡眠是為人生養(yǎng)精蓄銳。作為家長,作為孩子,如何在應試教育繁重的家庭作業(yè)壓力下保證每天睡足10小時?孩子睡眠多,夢想多。
14
拒絕暴光
在陽光下長時間暴曬,特別是中午,會灼傷皮膚甚至誘發(fā)皮膚癌。請告訴孩子要規(guī)避長時間暴曬,保證皮膚安全。
15
一定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名字和電話
一定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名字、手機、家庭地址,無論發(fā)生任何事,在別人的幫助下是可以找到你的。我相信熱心的好人還是存在的!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教會孩子規(guī)避幼兒園危險
在一系列校園慘案發(fā)生后,幼兒園的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怎樣教孩子在面對傷害威脅的時候保護自己?“學會躲避和逃跑”應該成為各幼兒園教育孩子們的新方式。
幼兒園果斷教育:跑和躲
記者從北京市幾家幼兒園了解到,各幼兒園除了加強校門看守和裝備外,也在課堂上強調(diào)了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不會讓孩子學習武術來防身,也不會宣揚英雄主義,而是強調(diào)遇到壞人和危險,一定要跑開,躲避起來?!蹦秤變簣@園長說?!艾F(xiàn)在師生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以往的勇敢斗爭。要培養(yǎng)孩子遇事頭腦冷靜,讓他們明白,采取哭的方式來面對危險反而更危險?!?/p>
還有的幼兒園針對大中小班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了不同的安全教育。老師充分利用孩子喜歡的童謠、童話故事,用擬人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讓孩子扮演各種角色來發(fā)揮聰明才智。
專家說法
“跑和躲”符合幼兒教育特點
相關教育專家表示,過去那種“往前沖”、做“見義勇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較片面,沒有顧及少年兒童的特點。孩子是不能被賦予成人應承擔的責任的,孩子本身就是應該受到保護的。
跑和躲都是一種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的教育。
教孩子避開危險更實際
盡管我們害怕孩子遭遇危險,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他們關到籠子里加以保護,最積極的辦法是教給孩子掌握識別和抵御危險的本領。幼兒各方面的發(fā)育有限,認知能力較低,面對危險情況時的在我保護意識是最重要的。注重提高運動和操作技能,主動避開危險,積極尋求幫助等等。注意應該是鍛煉寶寶增長技能事先抵御危險,比如大叫、求救、跑掉、告狀等,而不是讓孩子反抗或者遭受傷害以后簡單的發(fā)泄情緒,這樣往往會帶來更大的危險。
有一個有趣的心理學試驗叫做“視崖”反應,就是在平地上畫一個懸崖,讓寶寶從一側爬過去,結果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在“懸崖”邊上停了下來,有的轉身就爬回來,有的坐在“懸崖”邊上大哭不止。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家長,其實孩子從小就有一定的認識危險和保護自己的本能,我們需要做的是發(fā)展這種能力從而讓危險遠離孩子。
家園共育:告訴孩子 “贏”不是全部
在人生的旅程中,孩子在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競爭。如何幫助孩子形成輸贏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道理也許如同,父母不能僅僅因為孩子某一次的考試排名,或考卷上的分數(shù),而確定孩子的整體學習水平。
競爭無處不在,勝敗乃常事
事實上,這就是競爭!難道不是嗎?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無非是組織一群孩子,從此處開始、到彼端結束,在這過程當中,有孩子贏、有孩子輸。獲得冠軍的孩子因為“贏”而帶來的感覺非常棒,那么別的孩子呢?
同樣的道理,失去或輸?shù)母杏X也并非糟到一塌糊涂——僅僅是這一次沒有贏而已。有時候,生活會很公平,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未嘗不是件好事。作為父母,責任之一在于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因為他最終會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面對外部的世界。
我們不得不客觀地承認,如果沒有競爭,那么會隨之失去很多偉大動人的故事。在最終的一刻,孩子們除了對勝利歡呼之外,同樣也會對自己的競爭對手給予更為熱烈的歡呼。面對失敗應多多鼓勵孩子
總是流傳一個有趣的討論——關于競爭:競爭是很消極的事件,在任何一項以學校為基礎的比賽當中,孩子們不應該相互爭斗。因為,當結束時,贏家只有一個。同樣明顯的是,有贏家,也就意味著有輸家。沒有孩子愿意成為一個失敗者。也同樣不會有家長,為自己本來該贏的孩子的失足大意而鼓掌稱好。
但有時,父母不得不做出萬全的準備,因為“下一次”總是客觀地存在著。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們誰也不知道你們班的哪個小朋友會成為未來的奧運冠軍”、或者“你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為什么不送她一雙溜冰鞋呢?看看她能不能打破上次她在體育嘉年華創(chuàng)下的記錄”。
別將“贏”的概念局限了
無論怎樣,打個比方,在奧動會馬拉松長跑比賽當中的運動選手們,即使是最后一個跑完終點的運動員,也會比中途離場的對手實現(xiàn)更大的快樂。事實上,能夠?qū)敽褪ビ心芰Τ袚嗍巧鼛Ыo我們最贊的禮物。
父母為何不讓孩子明白,參與很關鍵。在參與的過程里,以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并面對,何嘗不是一種贏。這也意味著,當孩子積極、努力地實踐他所學習到的技能和本領,正是一種無形的回報,毫無疑問,他的這份堅持已然成全他成為一名贏家。
事實上,一直以來都有一個不變的真理:往往,幸運的孩子從來不贏。
家園共育:怎樣幫孩子克服尿床的毛病
大部分孩子到兩歲半時,夜間就不尿床了,但少數(shù)孩子超過5、6歲時,卻還經(jīng)常尿床,有時甚至一夜數(shù)次,給大人增添了不少麻煩。到底有多少小孩會尿床呢?簡單地說,大概是七歲的兒童約百分之七,以后每年有十五分之一的兒童會好起來,到了成人時,大概還有百分之一的人仍會尿床。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如果一個5歲以上的孩子,每星期仍有3次以上的夜間尿床,并且持續(xù)6星期以上,就可診斷為小兒遺尿癥(俗稱尿床)。家長應該明白:尿床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孩子的故意行為,責備和羞辱非但不能解決尿床問題,反而會導致心理障礙,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出現(xiàn)自卑、膽怯、不合群等心理和行為問題。
孩子夜間尿床基本上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屬于生理上的問題:
1.潛在疾病如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
2.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夜間的排尿量多于膀胱的容量所致;
3.膀胱功能不健全如膀胱容量太小、彈性太差、肌肉力量太弱等。
另一種情況主要是屬于心理上的問題。特別是孩子曾經(jīng)學會過控制小便,而又突然出現(xiàn)尿床,那大多數(shù)是由于精神緊張,憂郁壓抑所致。假如孩子的生活出現(xiàn)較大的變動,出現(xiàn)了新的困難和情緒上的困擾,都可能破壞孩子原來已形成的控制尿的能力。一旦尿床了,孩子又會深感羞恥、害怕,這又作為一種新精神緊張的因素,加重孩子的壓抑感,從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兩種情況中,因心理因素而引起尿床的占大多數(shù)。
1.治療有關潛在的疾病。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這種情況,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抗利尿激素藥物治療。2.膀胱功能不健全者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喝水的方法,增加他們的膀胱容量,并訓練他們適當?shù)谋锬?,以訓練他們的控制力。當孩子尿尿時,可訓練他們時斷時續(xù),以體驗對膀胱括約肌的收縮。
3.適當減少飲水。在孩子睡前2個小時不要讓他喝飲料,上床前讓他排空小便。
4.定時叫醒。把孩子尿床的時間記錄下來,從中找出規(guī)律,然后定時叫醒他撒尿,以免尿床。
5.起床排便。從睡夢中喚醒孩子后,要讓他起床排便,不能讓孩子在昏睡中
6.為孩子準備一張干凈溫暖的床。要讓孩子有一個舒適的入睡環(huán)境,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的腰、腿受涼。
7.消除引起孩子緊張的因素。樹立孩子克服尿床的信心,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內(nèi)心心的緊張。
8.對孩子的遺尿千萬不要嘲笑,這樣會加重他的自卑感,打擊他的自信心;
而是應該對孩子不尿床的記錄進行表揚和獎勵,使孩子對不尿床的行為有愉快的情緒反饋,使不尿床的行為能不斷地鞏固起來。
家園共育:怎樣防止孩子脆弱的玻璃心
現(xiàn)在,好多家庭都有2胎娃娃,爸媽稍有不慎,就會引來孩子的“玻璃心”,從各方面的了解中,感覺其實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都起源于小孩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底下,一點點挫折就造成極大的損傷。那么如何教育可以使孩子心理強健,不害怕挫折和打擊呢?即便遇到問題,也可以良好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1、“透過你的世界觀的,我的眼”
比方說,倆小孩打架,A媽媽把孩子拉開,問A“你怎么能讓他欺負你?”那難以避免的,A長大了會有“受害者心態(tài)”?!八圬撐遥澜缙圬撐摇?。老這樣看問題,脆弱那是妥妥的。B媽媽把孩子拉開,對B說“你倆是好朋友,老在一起玩兒,又親密,發(fā)生點兒小摩擦正常。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兒也不會也有爭執(zhí)啊!”這何止是更淡定的視角,還是小處著眼的情商教育?。∥覀兌枷矚g成熟、樂觀、從容、堅定、心思澄明的人。
如果家長沒有這樣引導的功力,只能拼將來遇到好老師的概率了,特別聰明敏感的孩子這事兒也能想明白,不過是不是要走很多彎路、付上很多情緒代價?
2、“給壞脾氣一個容身之處”脆弱的孩子中有一撥,因為負面情緒累積的太多,太痛,所以才脆弱逃避。成人傷了心還不去談戀愛了呢,何況小孩子?孩子脆弱有這樣一個循環(huán):事情有難度——面對的時候煩躁——被大人否認、壓抑(有什么可著急的?你耐心一點兒!/你那么急躁有用嗎?)——負面情緒得不到處理——面對可能再次出現(xiàn)的情緒“痛點”,選擇逃避。
你有沒有類似的體驗?你很難過,跟某人傾訴,某人一副不以為然,你馬上就生出“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強烈感慨,發(fā)誓“以后再跟這貨說這問題我就是慫包”!
可你除了某人,還有某某人,閨蜜朋友什么的一大把,不愁沒地兒宣泄。而孩子,除了父母以外,就再少有其他的情緒支持者了。如果在父母這兒都被堵,基本上就沒戲了。按照循環(huán)走下去,脆弱逃避是遲早的。
3、“爹媽云淡風輕,孩子處變不驚”
見過不少火急火燎、凡事兒大驚小怪的家長,我媽是這樣的人,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一個人。作為一個以前也有這毛病、現(xiàn)在“預后良好”的病友,我對這個問題,簡直不僅僅能用“感同身受”來形容。我之所以以前脆弱,覺得一遇到事兒跟天塌了一樣,本能地想要躲起來,是因為我媽是這樣對事情反應的。從她驚慌的樣子我覺著事兒很嚴重——大人都處理不了的事兒,小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懼的折磨。
其實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小事兒,沒啥大不了的。但心理陰影已經(jīng)存在了,習慣性的心理反應已經(jīng)形成了。再說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心理學、完成充分地自我覺察。我的其他實踐經(jīng)驗也告訴我,孩子之所以脆弱、逃避困難,跟爹媽反應過度絕對有關系。
所以,孩子急,孩子怕,孩子慌,咱得淡定。你從來見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中層將領著急忙慌地進入帳篷“報~~~~~”,其統(tǒng)帥啥時候跟著他一起著急過?不是胸有成竹地指揮若定嗎?如果有著急,等著丟盔棄甲吧!整個部隊會變得無比脆弱。所以,以“戰(zhàn)略上藐視,戰(zhàn)術上重視”做形容最恰切不過了。方法還是要找的,但是在情緒回應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輸了氣勢。
育兒常識——25個問題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過得怎么樣
寶寶上了一天幼兒園回到家,爸爸媽媽若要只問:你今天過得怎么樣?寶寶們是難以回答的。
和成人不同,成人可以回憶自己這一天發(fā)生的事情,然后匯總一整天的信息、感覺、情緒,做出闡述和評價。但是幼兒很難說清楚自己在幼兒園一整天發(fā)生了什么,甚至可能回憶不起來。
那么,對于幼兒,我們有一些引導的問題,問一些清晰的問題,讓他們能夠順利表達和回憶一天過的怎么樣。
下面為家長們準備這25個問題,視情況而定,每天可以選幾個來問,或者當你覺察到孩子某方面有點異常的時候,可以問他們相關問題:
1.今天在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好事情呀?2.今天什么時候最開心???
3.今天在教室,你想坐在誰旁邊?(你不想坐在誰旁邊?為什么呢?)
4.今天有沒有幫助哪個小朋友啊?
5.今天你們老師說得最多的是什么事情呢?
6.你們班誰最有趣???為什么你覺得他/她最有趣?
7.如果明天你變成了老師,你會做什么呢?
8.今天有沒有哪個小朋友幫你???
9.幼兒園哪里最好玩?
10.今天在幼兒園里發(fā)生的最不好的事是什么?
11.如果你可以換座位,你想和誰換?為什么呢?
12.午餐的時候,你最喜歡什么?
13.你今天什么時候覺得最無聊???
14.你今天聽到的最奇怪的話是什么啊?
15.如果怪獸到了你們班,要帶走一個人,你希望它把誰帶走?
16.課間的時候,你想要和誰玩呢?
17.在幼兒園里,你不想學什么?
18.玩的時候你玩得最多的是什么?
19.在幼兒園里,你還想學點什么?
20.你們班有誰要罰站嗎?
21.告訴我你今天在幼兒園什么時候用過筆?
22.如果我今晚給你老師打電話,你猜她會給我說你的什么事情?
23.給我講一個你今天學到的東西。
24.你覺得自己對班上哪個小朋友可以更好一點?
25.告訴我今天什么事讓你笑了?
當你問孩子這些問題時,可能會得到讓你驚訝的答案。也可能,這些問題會引導他們告訴你更多發(fā)生在幼兒園的事情。
家園共育:家長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呢?
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長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廢的行為習慣。
在開始一種新的活動之前,必須讓他把正在進行的活動有個了結。如讓孩子去洗澡,應在開始燒水時就告訴孩子畫好這張畫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別忘了認真檢查畫到底畫完了沒有,這本身就是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給孩子設置點障礙。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志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要鼓勵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做好一件事要經(jīng)過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經(jīng)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時孩子餓了馬上要吃,想要什么玩具當時就要買,家長可有意延緩一段時間,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要想改變孩子的壞脾氣,還應注意以下問題:一、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本身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shù)男枨髴M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二、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要統(tǒng)一,當孩子沒有道理地發(fā)脾氣時,不能因孩子哭鬧而妥協(xié)。
三、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因為那樣會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fā)脾氣。
家長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細心呢?
不要急于批評。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錯了事情,就大吼大吵,這樣并不能產(chǎn)生好的效果,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和老師總以為孩子粗心都是因為他滿不在乎,其實不完全如此。許多孩子很在乎分數(shù),他們面對分數(shù)不理想的試卷,往往會說:“都是因為粗心!”好像這樣說,本身就可以逃避考試失敗這個責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諒本身了。
事實上,考試失敗不是由于粗心,更多是由于知識掌握不細致造成的。這時父母要教孩子認真地正視這一問題,讓他們在平時做作業(yè)時就對本身提出“一次對”的要求,考試完后善于總結經(jīng)驗,這樣堅持下去,下次考試因“粗心”而丟分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
在生活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孩子細致的習慣。
讓孩子養(yǎng)成細致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從細節(jié)著眼??梢詫W習富蘭克林,反復訓練,一段時間內(nèi)只重點糾正一種壞習慣,等相應的好習慣養(yǎng)成之后,再開始下一個壞習慣的糾正訓練。漸漸地,讓細心成為孩子的思維習慣。
讓孩子養(yǎng)成本身檢查作業(yè)的習慣。
孩子做完作業(yè)后,父母不要幫著檢查,而且不要一發(fā)現(xiàn)錯誤馬上指出并讓其改正。否則,孩子會更加粗心,其作業(yè)的錯誤也會越來越多。
父母應該讓孩子本身去檢查本身的作業(yè),讓他本身去發(fā)現(xiàn)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誤。等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后,父母要及時夸張地表揚:“我們小×真厲害?!?/p>
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錯誤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為中,故意出點兒差錯,舉個實例故意說錯一些常識或者詩句之類的,考驗一下孩子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錯誤。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了父母或老師的錯誤,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會在本身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自覺地去發(fā)現(xiàn)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