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孩子的告狀,給老師、家長的七個建議!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幼兒老師的教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1、在傾聽“告狀”時要認真,不要打斷或者斥責孩子,也不要偏聽偏信,先要弄清事實真相;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大人們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fā)生的事情,同時成人可以適當?shù)匕参亢⒆印?/p>
2、在了解事實后,大人們應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狀”,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是非判斷力;若是其他類型告狀,則通過耐心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
3、當孩子與別的孩子發(fā)生矛盾時,成人的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并借此機會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梢詥枂柛鏍畹暮⒆樱骸澳阌X得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養(yǎng)成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4、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告狀時,應盡量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否則會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助長孩子只看別人缺點、不看別人優(yōu)點、搬弄是非等壞習慣。孩子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后,就不會動不動告狀了,而且對他將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有幫助。5、敷衍甚至不管的態(tài)度,可能會導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更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挫傷孩子的正義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勵”孩子的告狀,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總是得不到發(fā)展,還會影響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相信只要父母、老師能耐心、細心地對待,孩子會很快變得不愛告狀了。
6、兒童教育心理學或者發(fā)展心理學認為,成長是一個過程,因為幾件小事就把孩子判斷為好孩子和壞孩子,是不對的。行為有好壞之分,但是,孩子沒有好壞之分,絕對不能因為孩子做得不夠好,就把他劃進壞孩子之列,那樣做等于給他戴上了標簽,一個不好的標簽,等于宣判了他無法改造。事實上,如果想讓一個人往更好的方面發(fā)展,最簡單最好的辦法是贊美他已經(jīng)具備了這個特征,就是欣賞他、鼓勵他和贊美他,這就是賞識教育。
7、家長和老師要積極引導孩子,鼓勵他們交流和表達,盡管他們有時候告狀的行為不符合大人的價值觀念。鼓勵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而不是生硬地評價是非,無論如何,讓孩子感到被重視、體驗到快樂很重要,這樣他們會更樂于交流,在交流中,經(jīng)過合適的疏導,他們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模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給“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咬人不對”的建議
給“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咬人不對”的建議
小明咬人事件發(fā)生后的幾天里,首先真誠成功地安撫了受傷孩子的家長,但我對怎樣正確教育引導和和一直在尋尋覓覓,一直不敢開始談心、教育、批評這件事,因為面對現(xiàn)容易逆反、順境中長大的孩子,我怕自己不正確的方法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因為腦海里還是有一點科學育兒的想法的。
首先我倒是自發(fā)地打算以后多叫小明與王達、張恩佳一起玩耍,讓他們成為比較熟悉的好朋友。然后在網(wǎng)上開始發(fā)帖,熱心的網(wǎng)友紛紛給出建議,但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想咨詢專家李躍兒,但遲遲沒能實現(xiàn)。今天在辦公室和老前輩談了“咬人事件”,有多年豐富經(jīng)驗的黃園長一番話正說到我的心坎上,她的擔心及小心觸犯的地方正是我所擔心、猶豫之處談話中心里就默默認可,現(xiàn)內(nèi)容灑在這里,以便約束我以后的育兒行為。
首先編個小狗小貓交往的故事:小貓被小狗咬了小手,小手上留一個大大的紅印子好疼好疼,他疼地不停滴掉淚,都不想吃草莓點心,不想作迷藏了。小狗知道后很后悔,快點去找小貓道歉:我錯了,以后再也不咬別人了,來,我給你吹吹。。。。小貓伸出手來,小狗慢慢地吹吹,又用手摸摸,小貓笑了,說:不疼了。小狗也笑了,他們又開始手牽手作迷藏了。
黃園長強調(diào)一定不要直接向孩子說:咬人不對。尤其不能說咬人后就沒有好朋友了。不要讓孩子因為這件事在心里留下陰影,要讓他因為處理的好而慢慢忘記這件事并改正這個不好的咬人習慣。
接著又問:小明特別犟,非得按照自己的主意做,否則就要哭鬧反抗,例如鞋上滴了一丁點水,就要換掉。黃園長說這是完美敏感期,尤其對2-4歲的孩子明顯,一定要正確引導。我對敏感期還是略知一二,但還真沒想到小明這一貫表現(xiàn)是這個。學習……
后又問:小明上了兩個月幼兒園了,每天放學回家,都要急匆匆要回家,從家里帶他出去玩也說要回家,但同班的灝灝放學后就不想回家。黃園長解釋:男孩注定地面對幼兒園的規(guī)矩要摸摸遵守,不想女孩苦苦就沒事了,所以男孩應該多叫他放松,盡量少帶他出去玩。奧,細想中……
關于家長教育孩子的4個建議
作為家長,你怎樣看待孩子的幸福、夢想與成功?你是否在讓孩子更有出息還是更幸福中,變得糾結呢?你是否愿意讓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呢?
成功是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將如何?
人們對于成功的理解越來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標準最終都可以簡化成掙錢的多少。這是社會出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發(fā)展上來,就變得非?;瘟恕?/p>
現(xiàn)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一路拼殺而上,在一個大的社會范圍內(nèi)經(jīng)歷著嚴酷的競爭,好像只有最優(yōu)秀的人才能被整個社會承認,才是成功者,而絕大多數(shù)人都成為失敗者,這樣的評判標準是錯誤的。
成功是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將如何?其實這個問題經(jīng)不住幾次追問,事實上,每個人盡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發(fā)揮出來就是成功。
在中國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這樣一種觀念: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為外界的評價所困擾,產(chǎn)生自給自足的幸福感。
要讓孩子從小懂得
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會更幸福
人活著總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給自足的幸福感從何而來?有錢就是幸福嗎?女孩兒一定要長得漂亮才能幸福嗎?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嗎?
這些都是不能畫等號的,但是人們一窩蜂地把這個問題簡化成為“永遠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沒有窮盡的,真正的幸福應該是有意義加上長久的快樂。因為快樂是一種停在表層、比較短暫的人生體驗,吃喝是快樂的,但還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義。
怎樣讓孩子體驗到幸福?一定要讓孩子在特別小的時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標準,讓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類拔萃就沒有資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優(yōu)秀的人才能被社會認可,并不是只有比別人更好才會更幸福。
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和電視媒體不加區(qū)分、一股腦兒地將各種成人的問題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對“幸福”產(chǎn)生了諸多困惑,十一二歲的孩子甚至也會問“人活著是為什么”。
我覺得,類似問題不是孩子思考得來的,而是現(xiàn)代媒體立體化地灌輸給孩子的,他們的心智還不足以思考這些問題,不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尋找,人生是一個過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課,撒下一粒種子,不懂得等待,是不會看到它開花結果的那一天的。
愛孩子 請給他更多可能性
中國的作文從來不是一個讓人說真話的地方,它只是應試教育下的一個技術。中國不乏對應試教育中技術化、程式化的東西掌握得很好的學生,但是大學生開始找不到工作是一個轉折的信號,它讓人們逐漸領悟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實的本領,而真實的本領不是來源于技術,而是熱愛,一個人不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興趣所在。真正愛自己的孩子、與孩子朝夕相處、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做到這一點并不是那么難,很多家長為此焦慮是因為他們封死了很多可能性、過于急功近利,當一個孩子說他想當救護車司機時,往往被家長斷然否定了。
我覺得一些家長為孩子設計人生之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孩子有權利選擇其他道路,當孩子與父母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讓家庭環(huán)境惡化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來什么,孩子有時候會不惜自毀來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些精英階層的想法非常微妙,他們本身是高學歷的受益者,有些人來自農(nóng)村,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簡化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我學習好”,因此他們竭力為子女選擇最優(yōu)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藐視自己出身的過程,是自己人生經(jīng)驗的一種投射,孩子可能從小就在他們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如果是我有一個這樣的孩子,我會讓他就近上學。之后盡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時間去玩,去看博物館、去接觸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諧相處。
孩子的生命 自有他該有的軌跡
一天,我和兒子面對面坐著剝豆。當翠綠的豆快將白瓷盆的底鋪滿時,兒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個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將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問:“想比賽?”
“對?!眱鹤友蹌邮謩?,利索地回答。
“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幾粒?!蔽艺f著,順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這樣,才能試出我的速度。”
一絲喜悅悄悄涌上心頭,我欣賞兒子這種自信和大氣。
一時,原本很隨意的家務勞動有了節(jié)奏,只見手起豆落,母子都斂聲息語。
“讓兒子贏吧,以后他會對自己多一些自信?!边@樣想著,我的手不知不覺地慢了下來。
“在外面競爭靠的是實力,誰會讓你?要讓他知道,失敗、成功皆是常事?!眲兌沟乃俣扔挚炝似饋?。
兒子手不停歇,目光卻時不時地落在兩個容器里。見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憐愛,剝豆的動作不覺又緩了下來。
“不要給孩子虛假的勝利?!毕氲竭@些,我的節(jié)奏又緊了許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剝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難以比較,但憑常識,我知道兒子輸定了。我正想淡化結果,他卻極認真地拿來一個碗,先將他的豆倒進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樣的碗來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來了,像一個隆起的土丘。
“你贏了。”他朝我笑笑,很輕松,全然沒有剝豆時的認真和執(zhí)著。
“是平局,我本來有底子。”我糾正他。
“我少,是我輸了?!睕]有賭氣,沒有沮喪,兒子的臉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這樣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覺得自己瞻前顧后,實在是小心得過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跡,該承受的,該經(jīng)歷的,他都應有完整的體驗。
失望、失誤、失敗,傷痛、傷感、傷痕,自有他的價值,不必人為地營造一片虛假的生存空間,因為生活是實在的,生命也要經(jīng)過磨難才真實。
美國教師給家長的十條建議
美國州一級評出來的優(yōu)秀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長提出以下十條建議:
1.盡量表揚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會肯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內(nèi)容和實際進步程度。家長要多問孩子最近學習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3.經(jīng)常給孩子制定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感到能夠做到。孩子有自信心,從而有利于孩子發(fā)揮潛能。
4.刺激孩子的學習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練習。
5.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6.在孩子面前作表率。
7.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
8.定下家庭學習規(guī)矩,并且自始至終執(zhí)行,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9.引導孩子善于提出問題。要培養(yǎng)孩子多問為什么。
10.要使孩子重視上學,盡量避免孩子缺課的情況發(fā)生。
教育專家給家長的100條建議
教育篇:
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3.讓孩子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
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xiàn)。
10.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shù)膽土P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采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合孩子的表現(xiàn),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于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yǎng)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于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愿,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xiàn)。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jīng)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xiàn)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2.絕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養(yǎng)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夸獎孩子。以免孩子養(yǎng)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來、自己的東西不給別的吃、乘車不購票等。
29.讓孩子正確樹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長篇:
1.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3.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6.為孩子準備一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jīng)問題和看法。
8.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9.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0.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
11.記得經(jīng)常的親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頭,讓他(她)知道你的愛!
12.隨時關注他(她)的進步,并也讓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進步!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3.多與孩子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14.不要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
15.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16.要學會真誠地贊美孩子,而不是像對寵物一樣說句“你真聰明”。
17.讓孩子經(jīng)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你的孩子會說謊嗎,給家長們一點兒建議
說謊在孩子成長中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從兒童心理的角度來分析,有一部分孩子說謊是因為患有品行障礙、多動癥等疾病,這些孩子的家長要盡早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說謊是有意識的,或為了逃避家長與老師的批評與責罰,或為了虛榮心等,這種性質(zhì)的說謊,必須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孩子說謊的現(xiàn)象是多種多樣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首先是家庭的影響。有些父母為使孩子有出息,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要求,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處罰或為爭取父母的表揚,不得不弄虛作假。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強,父母的不誠實行為或承諾沒有兌現(xiàn)時,也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人的不誠實做法比比皆是,這些也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如學校為了應付上頭的檢查或為了通過某次評估,一反常態(tài)地作秀;有些大人出于虛榮心,經(jīng)常向別人吹噓莫須有的事物;或者大人在孩子面前,談論考試作弊等。第三,跟孩子心理階段性發(fā)展有關。在幼兒時期,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尚未健全,有時,他們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jīng)得到的,產(chǎn)生了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是說謊。最后是孩子通過說謊可以得到利益,逃避責任,或引起注意等,這就誘使了孩子說謊。
當孩子說謊時,家長要正確分析其說謊的心理原因,采取相應可行的政策,這樣才能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第一、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家長或老師不可當眾羞辱孩子,不可懲罰,不可過度重視和夸張,更不要“逼”孩子承認自己在說謊,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或給他們造成“負強化”。相反,家長更應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娓娓談心,注重孩子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找出謊言背后的含義,找出孩子說謊的動機。同時,家長要曉之以理,向孩子說明道理,使孩子懂得為什么不可以說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次說謊,孩子越小越容易矯正。
第二、家長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了解了孩子的心理與能力,然后因人而異地讓他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去發(fā)現(xiàn)問題,克服困難。要消除他說謊的動機,鼓勵他誠實地去做。
第三、獎勵誠實的行為。對于孩子品德的教育,家長要制定一個準則來要求孩子:實話實說,知錯就改。家長要獎勵孩子說實話,并讓孩子明白,盡管有時實話會馬上招致責罵或處罰,但謊言的危害會更大,紙是包不住火的。家長可以利用《狼來了》等故事來教育孩子。
第四、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父母親和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家長要想培養(yǎng)孩子誠實的品德,一定要身體力行。一旦家長說了謊,應對孩子做出解釋,并進行自我批評,使孩子認識到說謊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第五,與老師實行互動。家長應該與老師取得聯(lián)系,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關心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可以有效減少孩子的說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