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在更進一步的探究中豁然開朗(科學篇)
發(fā)布時間:2020-04-16 幼兒園科學探究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探究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說課稿 這次為期兩天的觀摩中,科學活動共有六個,分別是大班“有用的地圖”、“好玩的動畫”、“超級擂臺賽”;小班“圖形一家人”;中班“怪汽車”和“比較前后”。這些活動,有的選材新穎、有的設計巧妙,下面和大家分享兩個活動“有用的地圖”和“好玩的動畫”。“有用的地圖”活動簡錄:
1.觀察大地圖,說說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了解地圖上提供的信息,把握好讓幼兒了解地圖上標記的目標;2)用地圖找動物,把握好讓幼兒感受地圖提供了方便的目標;3)設計線路圖,把握好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地圖的目標。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如果能對活動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加以明確,應該會更成功。
“好玩的動畫”活動簡錄:
1.玩扇子,發(fā)現(xiàn)神奇的疊合現(xiàn)象。
2.出示畫有鳥籠和小鳥的扇子,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畫面位置與疊合的關系。n4507.cn
3.玩小書,發(fā)現(xiàn)畫面由靜到動的現(xiàn)象。(逐頁看——快速看)
4.欣賞動畫“太陽升起”、“花朵開放”,進一步感知動畫制作的方法。
5.嘗試制作動畫玩具(小書或扇子),然后分享交流。
我的思考:
動畫是怎么做的?對于這個問題,每個喜歡看動畫片的孩子一定都會問,老師很好地選取了這個興趣點組織活動,使活動充滿了吸引力,也激發(fā)起了幼兒探究動畫成因的興趣?;顒臃譃槿蟓h(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以操作探究的形式展開,不僅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欲望,也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它的快樂?;顒痈鱾€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很強,而且注重層層遞進,讓幼兒在不斷的“更進一步”的探究中豁然開朗。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打開孩子探究的一扇窗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打開孩子探究的一扇窗”,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
一天下午放學后,大部分幼兒被家長接走了,只剩下韓小濤、李知言和楊碩三位小朋友的家長沒來接孩子,我把他們安排在活動室自由活動。
只見他們興高采烈地擺弄著積木,把幾塊圓形積木隨意地擺來擺去,好像沒有任何目的的樣子。
他們?nèi)齻€什么話也不說,只是各自玩各自的,好像互相不認識似的,“你們胡亂擺弄什么呢?”我心想,輕輕地問身邊的李知言:“你在擺什么呀?”她好象被我嚇了一跳,抬起頭來,看看我小聲地說:“不知道。
”“怎么會不知道呢?”我正想繼續(xù)問,她好像想起了什么,手舞足蹈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插的荷花好看嗎?”還沒等我回答,一旁的韓小濤說道:“這是什么荷花呀?荷花有花瓣的,這好像是向日葵,圓圓的。
”在旁邊擺弄的楊碩也走過來,說:“不對不對,這個像蘑菇房子。
”李知言聽了很不服氣,撅著嘴連聲說:“我看到的荷花就是這個樣子的,很好看!”說著說著,他們爭執(zhí)了起來,各有各的想法,各抒己見。
過后,我一想,他們說得還真“各有各的理”。
幸虧當時我沒有打斷他們的想法,否則怎么能聽到這么精彩的爭論呢?或許他們的想法不是很準確,但可能打開了他們探究的一扇窗。
給孩子思考發(fā)言的時間,就是給他們提供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有時候我們的一些教育行為,不能過于“專斷”,孩子自我探究的機會,不能剝奪。
不知道本文“打開孩子探究的一扇窗”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進一步挖掘紙箱的更多玩法
曄曄跪在紙箱的內(nèi)側(cè)向前爬,玩起了坦克步履帶的游戲,后來他找了幾個朋友一起玩,比賽看誰的坦克開得最快。完了一會兒,曄曄把紙箱豎起來跟小朋友說:“你看,我把紙箱豎起來玩。”萌萌說:“你的紙箱這么大,我們可以一起開汽車嗎?”于是他們一起站在紙箱內(nèi),手扶著紙箱,向前開車,一邊開,一邊說:“我們的公交車出發(fā)啦!”
萌萌說:“以前我們在大滾筒里玩打地鼠的游戲,現(xiàn)在我們用紙箱來玩打地鼠的游戲吧!”
于是,孩子們都找了一個紙箱的家躲了進去,萌萌是打地鼠的人,每當萌萌看不見的時候,小地鼠們就從紙箱的家里鉆出來,一看到萌萌來,小地鼠們又機智地躲進紙箱里。
曄曄和萌萌一起站在紙箱上
,他們手掌放在一起,然后用力地推,比一比誰的力氣大,最終曄曄獲勝了。
曄曄玩著玩著,把紙箱舉了起來玩,他一個人舉得時候,紙箱的后面一直往下拖,不是很穩(wěn),于是他找來幾個小伙伴,一起雙手握著紙箱,向前走,走的熟練之后,他們還嘗試了小跑進行游戲。
曄曄和萌萌在晨檢體鍛的時候,能夠積極動腦,“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自己的游戲,不斷挖掘“一物多玩”。在后續(xù)的指導中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輔助的材料,進一步挖掘紙箱的更多玩法;另外現(xiàn)在提供的紙箱都是一整個的,還可以提供不同的紙箱,如進行投擲游戲。
孩子們在一點點的進步
自從冬季以來孩子們穿的衣服多了,一層又一層。為了讓孩子的小床看上去更有序,從兩周之前午休時都要求孩子們自己盡量在老師的指導下去疊自己的衣服。那時老師一說咱們自己疊衣服吧,孩子們說了我媽媽不讓我疊,我奶奶不讓我自己做.......說實話孩子的確有些小能自己去疊好衣服是不可能的,但有幾個孩子還是自理能力很強的在沒有老師要求之前就會自己去有意識地整理衣服,像是丹寧、佳瑞、雪潔、熙雨、靜儀、焜焜、朵朵、銘澤。這說明在家一定是大人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自己來做過的。但也有幾個孩子自理能力不是不好是懶于去做像是然然、毛毛、清楊、姍姍、歡歡喜喜、格格等。記得第一天教孩子疊褲子時我都說:“兩條腿變一條腿中間切一刀就好了”孩子們記得很快以后中午疊褲子時會邊說邊做??缮弦聦⒆觽儊碚f確實有難度。在這段時間自理能力進步最大的應該是天麟了,之前可是等著老師來穿脫衣服的,現(xiàn)在套頭的毛衣都能自己穿脫了。為了能讓孩子們有更大的進步還希望家長在家盡量引導孩子自己來做,也許第一次第二次做的不好但第三次也許就會給您一個驚喜的,要知道當孩子能自己把衣服整理的讓大人來說你做的真好時,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時也會激發(fā)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更加的自信。所以我們該放手的時候就放一下手,也許只是會耽誤一點時間或是多做幾次,但對孩子們來說可是一次超越。
朗讀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導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古人是重視朗讀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則是形象地說明了讀書量的積累會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朗讀又是一種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把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讀懂別人文章的最終目的是自己學會寫文章,這看法不一定全面。但對小學生而言,寫這一關是非過不可的。我以為,要完成從讀到寫的過渡,模仿不失為一條捷徑。
朗讀在整個語言活動中有著不容小視的地位,那么朗讀究竟有什么效果呢?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
一、朗讀促語感
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涉及對詞義的理解、詞語的選擇、句子的規(guī)范和變化、語言色彩、語言風格等諸多方面。但不論哪個方面都是學生在聽過、讀過之后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感覺。它既是經(jīng)驗的,又是不自覺的。從語文教學角度來說,我認為語感教學就是使學生在長期的規(guī)范語言動用和語言訓練中養(yǎng)成一種帶有濃重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反復運用語言而不自覺地養(yǎng)成一種良好習慣,又包括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自覺地運用語言知識來分析、使用語言而形成的能力。而朗讀是語感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在范讀課文時,注意把握總的情調(diào),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摯、深沉、壓抑的基調(diào),以輕而緩的語氣,將學生帶入那無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開頭兩句,我是這么處理的: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diào)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環(huán)境描寫側(cè)面烘托了人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伴L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中的“擠滿”、“長”“多”三個詞讀重音,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之中。這樣引導學生在劃線的地方作較長停頓及感情基調(diào)的適當處理,表達情深、真切之感。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豐富了語言庫存,又陶冶了情操,訓練了語感。
二、朗讀強記憶
記憶是人腦的一種特殊功能,是人類儲存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中國學生學語文,從一開始,老師就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因為朗讀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聯(lián)想記憶的作用。只有通過大聲朗讀,才能夠背誦。大量背誦范文,是中國人學習語文的一個基本方法。朗朗讀書聲,自古以來,無論是學本國語文還是外國語文,我們中國人都大量采用朗讀這個辦法。日本有一位心理學家,叫高木重朗,他曾說過:“一般來說,朗讀比較好記。尤其是頭腦不清醒的時候,更應該清楚地讀出聲來,這是因為朗讀會給大腦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點,整個身心好像進入了‘臨戰(zhàn)’狀態(tài)。”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也有這樣的感受,教材中有些文質(zhì)優(yōu)美的文章要求小學生背誦,有幾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總也背不出,放學后我就叫他們留下來背,每次到這個時候,他們當中有幾個就站在我辦公室里大聲地讀,也真奇,沒幾分鐘他們就背下來了,而另外幾個喜歡在心里讀的學生卻遲遲背不出來。假日活動課,我教三年級學生學習唐詩,一節(jié)課學習兩首,當堂背誦。有一個叫茅吉多的學生總是第一個背出,學生們也很佩服他。經(jīng)過幾次觀察,我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都是輕輕地讀,而他總是放聲誦讀。我想原因也在這兒吧。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
三、朗讀利領悟
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他說:“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誦讀教學入手”,文章要由老師、學生反復讀,“有時還得背誦”。朗讀是表層的、個別的感受,屬于感性認識,是認識的第一步;分析歸納,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深層的普遍的領悟,屬于理性認識,是第一步的深化。只有讓學生反復朗讀,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調(diào)動腦中已有的語言背景和經(jīng)驗,進入對文章的深層的整體的把握。因此,我們必須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上。學生反復朗讀,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背景經(jīng)驗,激發(fā)出思考的熱情,從而獲得深刻的語言洞察力和透視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其一定的道理。比如我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時,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想高聲對全世界說,好像全世界都能聽見我的聲音:‘看啊,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你們看見過去這樣的總理嗎?’”。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通過朗讀他們都體會到了作者的自豪和對總理的敬佩心情。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將理解到的東西體現(xiàn)于朗讀中。在請個別朗讀時,學生都能很好地體現(xiàn)作者當時的心情。有的學生把重音放在“高聲”、“全世界”、“這樣的”。有的學生把重音放在“都能聽見”、“看啊”、“每個夜晚都”上。
四、朗讀鑒賞美
像朱自清、冰心等人的作品,多讀多吟,真能陶冶人的生活情趣,提高人的修養(yǎng)品味。如“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兒,踢幾腳球,塞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俏俏的,草軟綿綿的?!痹炔灰詾橐獾囊徊菀荒?、一舉一動,全都賦予了生氣,仿佛那和諧的畫面就出現(xiàn)在眼前。這盎然的詩意怎么可能不讓人感受到美呢?我們千萬不要在朗讀上吝嗇時間。因為隨著朗讀的不斷進行,學生對美的感受會更加細膩,并不由自主地往形式美以外的范疇滲透。當感性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茅塞頓開的時候也就到了。學生會在不知不覺間獲得文學鑒賞的能力。比如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人通過精煉明白的語言,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非常優(yōu)美的意境。前兩句高度形象地概括了進入詩人視野的萬里河山,后兩句即景生情,把學生領入更廣闊的視野。但我們更深一層考慮就會領悟到它說出的另一番道理,諸如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懷,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人往高處走的人生暗示。
所以,我們要用大量時間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讀書,進行感受的量的積累,因為鑒賞力的獲得往往表現(xiàn)為一種頓悟,是量的積累的必然結果,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安排時間的。當學生對文章的意蘊有了理性的把握后,再回頭去朗讀,會對形式美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實現(xiàn)對藝術作品的全面、深刻的肩上。這就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的原因。譬如《廬山云霧》,任何講解都是蒼白乏力的,必須用心去誦讀吟味,才能領略到那如詩如畫如樂的美。
五、朗讀助寫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古人是重視朗讀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則是形象地說明了讀書量的積累會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朗讀又是一種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把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讀懂別人文章的最終目的是自己學會寫文章,這看法不一定全面。但對小學生而言,寫這一關是非過不可的。我以為,要完成從讀到寫的過渡,模仿不失為一條捷徑。而要模仿得好,翻出新意,并進而走出模仿,走出自己的寫作路子,精讀、朗讀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精讀細賞過的文章爛熟于心,會轉(zhuǎn)化成人的語言背景,一旦有相似的情景有法,她就會滲透出來,遷移到誘發(fā)物上去,利用現(xiàn)成的形式表達新的內(nèi)容。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課時,先是大量呈現(xiàn)了春景圖,有盛開的梨花、桃花、杏花,也有綠茵茵的草地、繁茂的野花等等,然后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使孩子們對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種特別深刻的感受。再讓孩子們學習課文,細細品味文中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句子,他們就能體會到春帶給作者的心靈震動,帶著這樣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能對他們并不是很熟悉的散文語言有較好的理解和感悟了。然后再出現(xiàn)聲像資料“春天的公園”、“春天的山林”、“春天的田野”、“春天的校園”,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學過的語言細細描摹,他們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朗讀還是培養(yǎng)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讀書時就把辨形釋義、正音、識字有機結合起來,便能積累詞匯,熟悉句型,洗練語言,規(guī)范口語,能培養(yǎng)正確、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說話習慣。不僅如此,還利于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因為“讀”是前提,“讀”是接受信息,而寫作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如果沒有信息,處理信息就無從談起。當背過的東西,寫文章時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來,呼之欲出。前人所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我想原因就在這里吧。
我們在進步
開學第一周,孩子們很快就適應了集體生活,雖然新來的小朋友會有些情緒,但是大家熱情地歡迎這三位新朋友,很快他們就融入了我們這個大集體。老師也在忙忙碌碌中發(fā)覺孩子們都長大了,相對小班而言,他們的進步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上課更加專心投入了。開學第一天,我們就按計劃上課了。在第一節(jié)的語言活動《有朋友真好》中,孩子們認真地傾聽著故事,積極舉手發(fā)言,還學說了故事中的對話。老師的提問,也能收到各種不同的回答,不再出現(xiàn)小班時的盲目跟從,更多地有了自己的想法?;顒酉聛恚蠹疫€互相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感受到了朋友再次見面時的開心和快樂,懂得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而我也成了他們的好朋友,一個個給了我溫暖的擁抱?;顒雍螅疫€將孩子們帶來的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照片貼到主題墻上,布置成了“朋友見面真開心”,這樣的氛圍真溫馨。
動手能力更強了。假期里,很多孩子都在家長的安排下有計劃地充電、學本領。這不,一開學他們就帶來了假期里完成的一張張繪畫和手工作品,我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布置成“秀一秀,我們的畫”。在美術課上,也發(fā)現(xiàn)孩子們畫畫進步了不少,無論是線條和用色,都更加精細、整潔了,有的還學會了添畫不同的背景。在一張張的“手拉手”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同時很明顯就能看出新來的三個小朋友在動手操作方面還需要多加練習。
吃飯更香了,午睡更安靜了。做了中班了哥哥姐姐,我們要為小班的弟弟妹妹樹立好的榜樣,于是,吃飯的時候,我們會自己拿飯菜,安靜地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飯、菜、湯,有的還會添飯,吃得多了,吃得快了,相信我們的體質(zhì)也會更棒。從本學期開始,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詞匯量,提高語言能力,同時結合親子閱讀的課題,午睡時,我規(guī)定自己每天給他們講三個睡前小故事,有的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這樣一來,午睡一開始就比較安靜,入睡動作也快了。這樣的講故事活動,我還將繼續(xù)下去,以后準備請有能力的孩子來講。這樣,可以一舉多得。
看,我們都在進步!我相信:中三班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只只會自己發(fā)光發(fā)亮的小小螢火蟲,我們的“螢火蟲家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幼教隨筆:讓科學在大自然順利體現(xiàn)
所以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的一本帶有問號的書,如果教師要想把問號變成句號,只有多觀察、多傾聽、多思考才能明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孩子們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充滿疑問的。他們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成人難以琢磨的問題。作為教師,必須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認真的釋疑者和快樂的共享者。怎么樣才能讓科學探索滲透在幼兒的生活實踐中呢?我覺得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目的性的設疑,允許幼兒有希奇古怪的想法,并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加深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如有一次在散步時,吳瑩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一大群螞蟻,其余的幼兒也“呼啦”一下全圍了上去,并紛紛開始議論,有的說螞蟻在這里找糧食呢?有的說螞蟻在游戲呢?有的說螞蟻在開會呢?聽了這些疑問,我沒有斥責他們,要求他們馬上安靜下來,只是在一旁說“是呀,小螞蟻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會聚集到這里來呢?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焙⒆觽兟犖疫@么一說,又都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這時孩子們已初步開始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并增添了對周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于是我進一步向他們解釋,螞蟻為什么會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孩子們聽后恍然大悟,佩服螞蟻還有預知天氣的本領。
二、教師要善于抓住重點、指明方向,讓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并積極進行探索。如讓幼兒區(qū)分生熟雞蛋,我在玩之前先提出要求,讓幼兒知道應該怎樣玩,指明方向,然后再讓幼兒說一說那個是生的,那個是熟的,幼兒一開始沒有付諸于操作,瞎猜。當他們了解了操作的重要性時,紛紛開始自覺地操作起來,開始動腦操作,并及時做好記錄,這樣幼兒有了明確的要求,,收獲就更多了。
三、教師要對幼兒探索的結果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fā)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每次的探索活動結束,不管幼兒探索的結果對錯與否,作為教師應及時激勵幼兒。有一次大部分幼兒發(fā)現(xiàn)樹上的黃葉掉了下來,他們就會問樹葉怎么會掉下來,而且掉下來的葉子中黃葉比較多?針對這一情況,我及時表揚了這些提問的孩子,并鼓勵他們自己回去種植小植物進行觀察,幼兒聽到老師的表揚,都表示回去仔細觀察。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都把這事淡忘了,但還有幼兒提及此事,并向我匯報觀察結果,可見幼兒對這次活動探索的興趣有增無減進一步激發(fā)了探索的欲望。
所以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的一本帶有問號的書,如果教師要想把問號變成句號,只有多觀察、多傾聽、多思考才能明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
孩子的進步就在一些鼓勵和嘗試中
午飯過后,孩子們都投入于自由活動中,有些孩子在窗口玩著益智玩具、建構玩具;有些則與好朋友一同分享自己帶來的玩具;還有些孩子正在一角“愛心書吧”里,津津有味的品讀著一本本有趣的圖書……
就在這個時候,漂亮的嘉怡手拿一本圖書著急地跑向我:“吳老師、吳老師,斌斌不要和我一起看書!”面對嘉怡的求救,我突然犯難了。假如,我以成人的權威強制要求斌斌聽從我的命令和嘉怡一同閱讀圖書的話,他們就真的能開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又假如,我對于嘉怡的求救置之不理,讓她自己看書或者玩別的,她會不會很失望?放棄今天的閱讀,失去興趣?一邊思考著,一邊我順著嘉怡的小手看去。原來斌斌也在看書,既然他也樂于參與閱讀活動,那說明他對閱讀本身還是有一定興趣的,可是為什么不愿意和嘉怡一起看書呢?是書本他不喜歡?還是就不愿意和嘉怡一同看書?
帶著疑問我拉著嘉怡的小手來到斌斌的身邊,嘉怡說:“斌斌,你能和我一起看這本書嗎?”斌斌抬頭看著嘉怡說:“我不喜歡這本書?!庇谑怯值皖^看著自己的圖書。嘉怡看看我,于是我坐到斌斌邊上說:“嘉怡想和你一起看書,如果你不喜歡她手里的這本書,那她能先和你一起看你手里的這本書,看完了,再看她那本書,好嗎?”斌斌面露難色,癟癟嘴說:“我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看書,我喜歡一個人看書?!甭犃吮蟊蟮脑挘倚睦锏囊蓡柕玫搅艘恍┙獯?。原來。斌斌并不是不滿意書本或者嘉怡,而是還不接受同伴分享閱讀的形式。“可是,兩個好朋友一起看書,可是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有趣嗎?”我繼續(xù)勸說。斌斌想了想說:“哦,那好吧?!彪S即,嘉怡興奮地坐到斌斌身邊,把書放在兩個人的中間,一同看起書來。期間,嘉怡講的內(nèi)容比較多,當遇到有意思的地方,斌斌也會說一說,兩個人都比較投入其中。
午睡前收好玩具后,我找機會問斌斌:“你覺得和好朋友看書,怎么樣?”斌斌笑瞇瞇地摸摸腦袋說:“挺好的?!币慌钥匆娢覀冋趯υ挼募吴苓^來說:“我們下次還要一起看書!”孩子的進步就在一些些鼓勵和嘗試中。
讓幼兒更愉快的學習
幼兒園的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幼兒的年齡特點。
就決定了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
1、做中學。
幼兒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材料或自制玩教具投放到區(qū)域,讓幼兒在區(qū)域中獲取知識。
例如小班的幼兒在認識顏色時有些困難,我用皺紋紙團成了各種顏色不同小球,并利用各種紙箱做成了不同顏色的小動物的家。
并搜集了許多小勺。
讓孩子把各種不同顏色的小球送給不同顏色的小動物的家,孩子們參與和操作的興趣很濃,孩子在這個活動中不僅區(qū)分了顏色,還鍛煉了孩子用勺的能力。
做中學可以讓孩子們直接獲得經(jīng)驗,幫助幼兒認識世界,通過操作讓幼兒認識了自己的力量,并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2、玩中學。
游戲是最適合幼兒天性的活動,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
幼兒在游戲?qū)W習中學到的知識與能力能夠長久的保存,,是幼兒完全自主、自發(fā)、全身心投入的活動。
例如:在中班教學影子時,幼兒很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把幼兒帶到了戶外,開展了幾個小游戲。
踩影子,讓幼兒互相踩影子玩耍。
埋影子,讓幼兒用各種方法把影子埋一埋看看自己的影子有什么變化。
藏影子讓幼兒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影子小魔術把自己的影子變成各種小動物。
孩子們在室外玩的不亦樂乎,還掌握了影子的秘密,效果非常好。
把幼兒帶到戶外去學與環(huán)境積極互動,從而學到了許多十分重要的成人難以教會的知識。
3、生活中學習。
幼兒的學習在他們的生活中展開。
例如:發(fā)給幼兒面包時可以讓幼兒說聲謝謝,讓幼兒學會感恩。
再玩玩玩具是讓幼兒自己整理玩具,讓幼兒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幼兒的學習就是在生活中在游戲中,通過親身感受、體驗、操作、探究不斷的發(fā)展。
因而我們幼兒教師應多為幼兒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幼兒得到最愉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