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同尋常的試教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0-04-16 幼兒一日活動方案 幼兒園開學一天的活動方案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今天是一次試教活動,我精心制作了課件和教具,活動開始了,先讓幼兒說說自己是否收到過禮物,是什么禮物,進而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整個活動都以“老鼠阿姨送的禮物是什么?”這樣一個線索來貫穿,讓幼兒聽著簡單的故事,理解身體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種感知覺為基礎進行猜測,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要將猜出的糖果與孩子們分享,使孩子們體驗到故事結尾的歡樂。當我說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去分享禮物吧!”。話一落,孩子們都很高興,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起來,有的說:“我最喜歡吃糖果了”有的說:“是巧克力口味的嗎?”。聽了孩子們的話
,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我一下子愣住了。由于平時上課中,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都是老師說說而已,沒有實質的獎勵。我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沒有帶糖果來,下次補給你們好嗎?”雖然孩子們表示了同意,但也看出了他們的不情愿。我心里暗暗想:下次上課,我一定要兌現承諾,不再讓孩子們失望。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一次不一樣尋常的旅行
教育隨筆:一次不一樣尋常的旅行
我們班的王瀟瀟小朋友因闌尾炎做了手術,此刻還躺在家里休息,已經好多天沒來上學了,我們決定群眾去看王瀟瀟。
周五上午,我們乘坐校車出發(fā)了,天氣雖然有點冷,可這天的太陽還是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像是歡迎我們去看王瀟瀟似的。校車穿過市里向金玉米公司駛去。大樹和美景從眼前飛過,勤勞的清潔工在忙碌地打掃著衛(wèi)生。孩子們雀躍不已,齊唱歡快的歌曲,不知不覺到了王瀟瀟小朋友家的樓下。
瀟瀟的爸爸、媽媽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小瀟瀟有些瘦了,可還是很精神。平時最頑皮的他,此時居然也有些害羞了。班里的小朋友可開心了,紛紛拿出自我的禮物。子涵小朋友拿出蘋果,期望王瀟瀟吃一個蘋果后身體更加健康;澤遠拿出小卡片,祝愿瀟瀟健康快樂,期望瀟瀟小朋友早點回幼兒園跟小朋友們玩。更有意思的是,林方舟小朋友,她是瀟瀟的好伙伴,見了瀟瀟居然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一本正經地問:"你生病了,為什么不躺在床上?"孩子們相互問候著瀟瀟,雖然話語有些拘謹,卻掩飾不住孩子們的興奮和激動。小瀟瀟漸漸放開了,拿出自我的玩具跟小伙伴們玩了起來??粗d奮的孩子和開心的瀟瀟,我們這些大人們真不忍心去打擾他們。我回過頭去,瀟瀟媽媽的眼里已浸滿了淚水。多么感人的一幕?。t瀟的爸爸舉起相機,擋住自我的臉,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
回來的路上我在想,這可真是一次不一樣尋常的旅行啊,孩子們懂得出如何愛別人,深深體會到了班群眾大家庭的溫暖。生活時時都有教育的契機,只要我們用心發(fā)現,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寶貝,你可以不走尋常路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我們進行了主題《美麗的春天》。區(qū)域活動中我準備了粉色的顏料、桃樹的枝椏輪廓圖,還準備了一幅范畫。陸陸續(xù)續(xù)有幾個孩子來到了美工區(qū),他們很喜歡玩色,所以一會功夫區(qū)域里就熱鬧非凡。
在繪畫的時候,我先是引導幼兒觀察我的范畫,Z寶就急著說:“吳老師,我喜歡藍色,我能夠用藍色畫樹枝嗎?”我心里一咯噔,“這樣畫下來的作品肯定會不符合我們平時的賞美習慣,可轉念一想,現代的教育理念不就是提倡允許孩子創(chuàng)新,允許他們“不走尋常路”嗎?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著讓孩子們按照我的想法與要求去做呢?為什么不去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呢?為什么不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做呢?于是,我決定試一試?!爱斎豢梢裕阌X得怎么樣好就可以怎么做!”得到了我的肯定,孩子們歡呼雀躍地忙乎開了,C寶她選用了粉色的枝椏,W寶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綠色。
雖然最后展示的作品不是很符合常規(guī)的,可是有了孩子的自己的喜好和個性的作品更能讓孩子們感到成就感,Z寶開心地說:“吳老師,你覺得我今天畫的桃花好看嗎,我好喜歡哦!”我也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吳老師也很喜歡呢,和別人的不一樣,和吳老師也不一樣,真有自己的想法呢!”看的出來,聽了我的話,Z寶臉上寫滿了自豪。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一直滲透著要允許幼兒不同,可是在真正地實踐中,教師往往會被一些因素所搖動,所以,要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盡量少干預,強調創(chuàng)造的過程,注意幼兒的情感體驗,不能太在意幼兒的創(chuàng)造結果,教師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幼兒個性的發(fā)展。
一次體育活動
某一次體育活動,許多幼兒都被一個走鐵鏈橋的游戲吸引了,開始他們還能按照規(guī)則排隊從橋的一頭走到橋的另一頭,隨著動作的熟練,一遍一遍的練習,他們的膽量也越來越大了;同時問題也就慢慢地產生了;由于走在鐵鏈橋上的人在踩下去時若有其他幼兒加入另外一邊就會翹起來,,,導致了后面的幼兒又迫不及待地往前擁,往上爬。
我在旁邊反復叮囑:“往后站,不要亂爬,按秩序一個個排隊走過去。
”但稍微不注意就又會有人擠隊伍,使得走鐵鏈橋存在著危險性。
一會兒桐桐走上了鐵鏈橋,豆豆也緊跟著上去了,桐桐在鐵鏈橋上蹦蹦跳跳,惹得孩子們都叫了起來,我連忙走過去,讓孩子們停止了游戲。
這時孩子們開始議論:“都怪你,桐桐!你玩得不對,就別玩了!”我問道:“她哪里做得不對?”楠楠說:“不能在鐵鏈橋上蹦蹦跳跳,會滑倒,很危險!”文文說:“別人還沒走完,就不能急著走。
”“那你們覺得應該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問道。
妮妮說:“讓值日生去辛苦一下看隊,誰沒有按秩序玩,誰就不能玩!值日生看累了就派代表接替任務。
”孩子們一致同意。
經過實驗,這個辦法果然有效孩子們遵守自己制定的規(guī)則有開始了游戲,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們遇到困難了,大人或老師大多是孩子們困難的解決者,其實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放手大膽地讓孩子們去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也讓幼兒獲取一定的成就感。
一次開心的手工活動
周一下午,原本安排戶外活動的,可午睡起床后的孩子們都嚷著“外面太冷了,不要去,我們想作手工”。面對孩子們的要求,看看窗外的天氣,我認真思量,立即答應怕以后會反復出現類似的情況打亂活動計劃,不答應孩子們會鬧情緒,認為老師不夠人情味,再加上事先沒有準備手工材料。正當孩子們在吃餐點的時候,我看到了開學前收集的各種舊廣告紙,對了何不讓孩子們自己當老師,展示寒假學會的本領。于是,等孩子們準備好后,我給每孩子一張彩色廣告紙,讓他們自己決定紙的形狀、大小,自己動手折在寒假學會的新手工,等都折好了全班評選最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師,“好”一片叫好聲讓我忍俊不禁。小組長很快就分發(fā)好了,孩子們都急不可耐地動起手來,不一會工夫,小船、小鳥、飛機、衣服、鋼琴等等展現在大家面前,于是,各個都像大師,開始評頭論足的討論著,最后選出了小高的輪船和小金的小鳥,原因很簡單,好看、沒有學過。接下來,每人發(fā)到了兩張彩色紙,兩位小老師分別到各組講解折法,而我也成了一名學生,認真學習著折紙。就這樣,我們的手工展示區(qū)掛滿了小船和小鳥,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別提有多高興,家長來接了,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在這次活動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老師教孩子學的方式,而是讓孩子教孩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讓我在活動感受到了童真,體驗到了快樂。
一次手工活動的感悟
我班齊齊小朋友的繪畫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差,因此,在每次活動中我對他的指導更多一些,可是一學期下來他的繪畫和動手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提高。在一次手工活動中發(fā)生的事情,使我對此有所感悟:那天,我們又是區(qū)域活動剪貼大青蟲,小朋友都十分感興趣,齊齊也非常投入,可是他歪著腦袋,翹著手指,剪的很累,剪出來的邊也不平整,看到這情形,我走過去,把住她的手與她一起剪起來,并強調尖刀要放正,沿著輪廓線……但是,對于我的幫助,孩子反而并不高興,一直嘟著嘴,我能感覺到被我握著的小手也不輕松,只是機械地隨著我的節(jié)奏擺動,于是,我停下來問:“怎么了?為什么不剪?不會剪不要緊,老師教了你就會了?!彼拖骂^,沉思了許久,然后輕聲地說:“老師,我自己會剪的?!边@句話提醒了我。反思:在活動中我本想幫助做一個指導者和幫助者,但卻扮演了一個干預者、破壞者。同時,我也強烈把感覺到齊齊小朋友并不需要我過多的指導和幫助,他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己操作,他需要的不是被動得接受學習,而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主動的體驗,不管結果的輕松與否,好壞與否,只要是主動的,積極的愉快的體驗,對他來說才是需要的。中班的幼兒具有獨立自己的意識,并具有初步的活動能力,他們不愿總是做一個單純的接受者,我們只要大膽放手,讓幼兒自己干,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幼兒園的活動才能成為他們真正需要的活動,才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能力。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8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從網絡上精心整理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終身的習慣,關于作者寫的作品一書,大家閱讀完后都學到了不少東西。這時就需要我們用讀后感的方式來記錄感悟和體會了。為避免遺忘,還請您收藏本頁網址!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1
作者:邵玉榮。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以為是一本理論性的書籍,后來了解到這是一本教育敘事。之前在學習教育學的時候學習過教育敘事,也知道這是一種教育研究的方法,看了王老師的教育敘事我也有一種去寫一寫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沖動。王老師的書中提到:教育里正在發(fā)生的那些或幸福或心酸的事兒,就像生命里璀璨的珍珠。如果不刻意收拾、珍藏,就會散落一地,埋入黃沙或者泥土里,直至再也尋不見。而如果,你有心把它們撿起來,珍藏著,串成一串,你擁有的將是生命中最美麗的項鏈。我也想把我經歷過的教育中的點滴小事記錄下來,或許文字沒有很優(yōu)美,故事也很平淡,但等到若干年之后當我離開講臺的時候我可以笑著翻閱回憶自己教育生涯的點滴。在平凡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美麗風景。
“教育寫作是教師成長的更大平臺。這個平臺,很開放,很包容,誰都可以進入,誰都可以擁有?!蓖趵蠋煹倪@句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教育寫作甚至教育研究其實都不是高高掛在云端的事情,我們這些在一線教師才是最有資格進行教育研究的人。教育研究的是學生,而離學生最近的是我們。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但很用心,用心研究教學用心和孩子交流,這些用心使我們有點疲憊以至于下班后沒有心思再去整理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因此也就忽略了屬于自己的美麗風景,打著累的幌子原地踏步?!耙粋€人選擇了寫作,骨子里就會有一點激揚文字的灑脫,而這恰恰是保證教育鮮活和生命豁達的精氣神?!苯逃蜕钜粯邮切枰ur的,寫一寫平凡的生活或許能幫助你找到生活中的不平凡。當然反思是寫作的前提,一個人養(yǎng)成了反思的習慣,很多方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文字。
教育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曲徑才能通幽,我們也是在教育中慢慢成長。“教育就是幫助別人慢慢獲得成長的動力,慢慢完成對生命的體恤,對尊嚴的認同和對自我的成全。簡單地說,教育就是成長,以及幫助成長。”是啊,教育是成長以及幫助成長,而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成長,逼著自己最好地完成幫助成長。當幫助成長這件事情沒有完成得很好的時候就開始折磨自己了。內疚,自責,變本加厲地要求學生?;蛟S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放一點心思在自我成長上,說不定會有新的靈感,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幫助成長。
再平凡的人,也有屬于自己的美麗風景。我們這樣,學生也是這樣。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2
暑假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本身很沒耐心看書,可是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王維審老師曲折的經歷吸引了我。他以這段不一樣的經歷開始了他不一樣的教育。書中沒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只有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發(fā)生在了我們的身上,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和思考。
在閱讀這一個個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也讓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時候的情景。也學到了老師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現在面對的是小學,或許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徑庭的。面對這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教育的好壞影響著他們的一生。作為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更應該深刻思考,用怎么樣的教育去應對他們。
我很贊同王老師最后的“發(fā)現教育意義的密碼”。王老師認為寫作才是發(fā)現教育意義的密碼,一次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膚淺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處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語,都能在寫作中得到反思。我們也能在寫作中不斷思考、不斷總結,尋找出不一樣的教育。
讀了王老師的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無論我們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下去,相信堅持就會勝利。多關注身邊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3
王維審老師的教育敘事小集子,同時也是可看做是一部教寫教育敘事的作品??赐赀@本書,我的幾點收獲。
我發(fā)現書里的很多故事都平凡而瑣碎,甚至很多事例我也經歷過。所不同的是王老師把這些小故事都記錄了下來。王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處理方法讓人佩服。比如遭遇問題學生的文章《白色的花最想》主要是寫一個愛美的女孩兒在自己的引導下由描眉畫眼變得清新純凈的教育過程;《剪發(fā)風波》《發(fā)現學生偷盜之后》等等。最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小故事都寫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教育理念。反觀我的教育簡單粗暴、過于武斷,從而導致的是學生的恨,而不是學生的敬。
王老師是一個有教育情懷的老師。每個故事都滿含王老師的細膩柔軟,甚至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改變一個學生。日常教學中,我還是有點兒急功近利。常常咆哮,常常河東獅吼,暫時的作用還是有的!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同最近一段時間,我連課間操也選擇坐在教室里面,目的是約束學生們聊天,目的是想讓他們小憩的小憩,問問題的問問題.
王老師說:只要你堅持寫教育故事,一個月的時間,你會有作品達到發(fā)表的水平;一個學期的時間,你的心態(tài)會變得平和;一年的時間,你的教育行為會有所改變。其實我寫了很長時間了。王老師是從20xx年開始寫博客的,而我開通博客時間是20xx年。大部分時間我是在記錄流水賬,缺乏思考,所以寫作水平上根本沒有提高。以后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方式方法,記錄故事加上反思很重要!有故事有思考,才是教育敘事的正確打開方式。寫故事可以邊敘邊議也可以敘完再議,但不可沒有議論,或者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做法。
這本書的文字如同一個不施粉黛的少女,干凈美好。往往在文章的最后又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甚至有很多的文章讓人感動。作文如《和孩子站得一樣高》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讀了油然而生的是對孩子的心疼。王老師的話更是振聾發(fā)聵:“對我們來說一目了然的問題,在孩子世界里,或許不亞于科德巴赫猜想。”用孩子的眼光觀察孩子,那么教育也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了。
忽然想到了將近二十年的教育我是傷害了多少懵懂的心?!或者現在不晚。寫故事、講故事……寫學生的故事、給學生講故事!蘇東坡的故事、蝴蝶的故事……王老師信手拈來,引經據典自然而然,不僅感嘆老師該是讀了多少書??!我大腦貧瘠如同鹽堿地,開墾出來需要付出很多!但是我不會放棄。一切都還不晚,如同今天,本來困得都睜不開眼了,但是一想到自己還有夢想,于是就起床坐在了電腦前面,趁著還算年輕,做一點想做的事情吧。雖然偶爾還會有一個聲音冒出來:都多大歲數了,現在再學習就太晚了!可是剛剛跟隨敘事者讀完《終身成長》。這本書的觀點馬上站出來打壓了這個固定的思維。瞧瞧最近讀的書真是使內心更堅定更有目標了!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4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仔細閱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這本書,或許沒有王老師親身體會的那樣深刻,但也讓我內心和對教育的認識有了巨大的提高。想想自己,從學生生涯的結束走到老師這個崗位,我曾迷茫過,高興過,失望過;看著每天的每一節(jié)課,每次考試的每一張卷子;我依舊沒有清楚什么才是“教育”。
王老師在這本書里面用了許多教育故事來闡述什么是“教育”,在閱讀這一個個簡單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很多次,都讓我回憶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會兒的生活,激起了學生時代的感情。在這些故事里,我一會兒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時代和學習有關的一切人或事;一會兒又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心理、老師的處理方法,雖然這一個個故事大都和中學、高中相關。但也能讓我聯想到我所接觸、面對的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然而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可能暫時不用面對孩子叛逆時的種種情況,但這時的孩子個個充滿著調皮的性格。當每次遇到孩子們出現問題時,我很多時候會不知所措,感覺頭大,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更合適。只知道對錯的一方進行批評,對另一方進行安慰,以為這樣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結局。但是在我閱讀了這本書后,才知道曾經自己做的遠遠不夠,也不是最正確的方法。
如果學著開導孩子們去面對矛盾,解決矛盾,可能到最后兩個孩子會變成好朋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去試著學習不一樣的教育,而達到不一樣的結果。再回顧王老師書中的內容,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成績或許是一把枷鎖。有的學生在上學時成績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也能做出一番事業(yè)。作文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績的枷鎖,給了他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或許在學習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當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弱項時,就一定有屬于自己的那片光明。然而在這本書中王老師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較大的孩子,而我作為一名小學老師,面對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別研究的比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時,我發(fā)現他的主角是一個學前幼兒,我便細細的研讀了起來。
的確,像王老師看到的這件小事在生活中發(fā)生的比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況下,將自己的意思強加于他們,理所當然的進行著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動的,如此一來教育的意義還有嗎?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課傳授知識時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最后再想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路程,依舊平平常常,中規(guī)中矩;如同王老師說的“教育是一個舞臺,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教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選擇放棄。”是的,無論怎么樣,我們都在堅持,既然在堅持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點?;仡^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對于孩子們來說:“教育就是成長,或者幫助成長?!睂τ谖襾碚f就是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5
讀了王維審老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們的校園里有教育故事,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fā)現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總結那些故事。
書本是一樣的,但教書育人的方法卻有很多種。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凈、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并用他那雙仿佛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里,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jié)里,發(fā)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尤其是今天讀到其中的一節(jié)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時,感觸較大。
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里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作文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yōu)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fā)芽,最終蔥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云煙。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我們除了將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什么?我們的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為善……學校一直強調,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guī)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6
初次拿到這本書時,是四五年前了。當時捧著他,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了一下,接著就束之高閣。自己慢慢地也變得懶惰起來,甚至有點不思進取?,F在學校成立了讀書團隊,我積極參與其中,我希望有團隊的監(jiān)督,每天的打卡,來督促自己多讀點書,給自己一直以來一成不變的的教學注入一些更新的思想。于是我又拿起《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細細品味。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我們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校園里,生活中都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班級里每天學生安然無恙,就算萬事大吉了。從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fā)現那些故事,思考那些故事。
文中有一小節(jié)深深觸動了我這已不再年輕的心靈。寫道當老師的,習慣了守護三尺講臺,總以為它足以演繹教育生涯全部的風風雨雨。其實我們錯了,一個邁不出講臺的老師,注定走不遠,也站不高。王老師一直不斷地尋找成長的方向,并找到了他獨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記錄教育。很多老師教育水平很高,評到各種職稱,但卻無法走得更遠,因為缺乏寫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進行反思也缺少成長的底蘊和情懷,他的發(fā)展就會欠缺支撐遠行的力量。有建樹的名師都離不開寫作的支撐,王老師就用文字將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記錄下來,在文字中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讓別人在讀這些小故事的過程中,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和交流,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多關注身邊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多寫寫自己的教育故事,幫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篇7
書本是一樣的,但教書育人的方法卻有很多種。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凈、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并用他那雙仿佛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里,敏銳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jié)里,發(fā)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尤其是今天讀到其中的一節(jié)“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時,感觸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里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yōu)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fā)芽,最終蔥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云煙。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我們除了將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什么?我們的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為善……學校一直強調,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guī)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書中王維審提到了“文字的力量”,對于教師的成長進行一個追問:什么是教師成長的常春藤?怎樣才能體現一個教師專業(yè)成長好壞呢?很多時候我們普通的教師都會認為上課得到一等獎的老師非常了不起,因為能夠被學校選出去參加比賽的教師本來就是少數,然后要在全區(qū)、全市那么多的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得到一等獎更是少之又少。作文但是真正能夠得到這個命運的橄欖枝的教師能夠有幾個呢?書中王維審老師提到了“寫作”則不同了,無數個雜志無數個平臺等著你的文字。寫作,其實就是最自己教育行為不斷進行的追問、審視、推敲、質疑、批判……相對于一個教師完整的教育生活來說,文字才是教師成長最后中的底氣。這,就是文字力量。所以我們普通的教師不如靜下心來,多寫寫自己的教育故事,多寫寫論文,積累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幫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調整心態(tài),放下身段,管理好學生,處理好處理好種種問題。同樣出現的問題,我們把自己解決的辦法、過程寫下來,反思一下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就能為以后的文章積累經驗和總結;甚至還能給其他教師們分享教育經驗,做一個有用的參考。
一次有意義的觀察活動
今天劉魁志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一個塑料瓶,里面裝著許多蟲子,我們俗稱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里黑乎乎的,臟臟的,真想讓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寶貝似的,就隨他去吧。
可沒想到的是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抓起來。我看孩子們這么有興趣,就走過來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長得什么樣?”
家成說:“有翅膀呢!
”
赫羽說:“有腿!”
梅永旭說:“有兩只眼睛呢!”
這時,我拿起一只蟲子,告訴大家,這是一種昆蟲,有兩只觸角,六條腿,兩對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樣的。
聽了我的話,孩子們似乎更大膽了,更仔細地觀察起來,這時琦琦小朋友突然說:“啊,老師,這只蟲子剛才還爬,怎么現在死了?”小朋友們聽她這么一喊,都跑過來了,我拿起來一看,啊,觸角輕輕動了一下,呀,裝死,我高興地告訴大家,“它是害怕了,以為我們不喜歡它,會傷害它,它就裝死!我們把它放在一邊,別打擾它,看看會怎樣?!焙⒆觽兂銎娴匕察o,終于奇跡出現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動不動到飛快地爬起來了。孩子們著下更興奮了大聲地喊起來:“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們的樣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夠多,我下決心,去搜集資料,和孩子們一起科學地認識昆蟲。
一次數學活動后的反思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前幾天的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因為它給了我不少的啟發(fā)。
活動開始時,我由圖形引入。因為常見圖形對于大班小朋友來說已經很簡單了,作為已有經驗,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我著重請小朋友說一說正方形的特點,他們很積極,回答的小朋友很多。出示正方體時,有的小朋友能說出正方體;有的小朋友則說是“正方形的盒子”,也對。緊接著開始分組討論,數一數正方形的面與邊,測量一下正方形的邊得到什么結論。孩子們拿著發(fā)給他們的材料,有的在操作,有的則“跑題”了,于是我參與其中。
操作結束后,我采用分組記錄在黑板上。小朋友似乎很明白我的做法,我沒有過多的提醒,他們就很自然很主動的告訴我他們組的結果。之后,我想請小朋友總結一下正方體的特點。本以為我又要一段話的引導,但事實卻不是:劉嘉明首先舉手告訴我:黑板上有一個正方形,而這個(正方體)有好多個正方形。我問他有多少個正方形?他想了一會兒后告訴我說:有六個;孫好好緊接著舉手,我什么也沒有說讓好好說:黑板上的正方形拿不出來,是畫在黑板上的,但你手里這個(正方體)卻可以托在手里,是可以拿出來的。我告訴了他們正方形是平面的正方體是立體的。我又問小朋友:“正方體還有什么特點?”這是我第一次提問??匆姺轿孟褚e手但卻沒有舉起來。我拿起正方體,用手故意摸著邊兒。趙方晰舉手了:正方體有好多條邊,正方形只有……四條。我問小朋友“還有嗎?”本以為沒有了就想進行總結。但張笑舉手了。她說“正方體有好多個角,正方形只有四個?!蔽液荏@訝她能想到角的問題。然后我鼓勵小朋友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了。之后我進行總結。
開始說正方體的特征開始,我就沒有說很多的話,大部分時間都是小朋友在說。通過實踐操作,他們找到了相應的話題。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的交流也引起了他們內心的活動,他們真的在思考,并不斷的把他們思考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沒有老師的介入或者說老師只是一個維持秩序者。他們像是一個發(fā)布會,他們是主體,他們引導著這一話題的繼續(xù)。所以我得到一個啟發(fā):讓小朋友融入這個主題,融入這個環(huán)境,讓他們感興趣從而他們會主動的去做、去思考這個活動。變主題為他們,或者直白一點說:在活動中,讓小朋友多說、多做、多發(fā)表意見。
小朋友在動手操作中,既鍛煉了手眼協(xié)調能力,更鍛煉了其思維。他們會在有意間進行思考,面對眼前的各種材料,他們會想這些材料有什么用處,然后會試探性的拿起尺子或木棍或紙條,對正方形進行測量。無論他們怎么量都必須先經過大腦思考,或者應該說是邊操作邊思考,進行探索研究。思維有了一定的順序,對自己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發(fā)現,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會慢慢進入老師預設的領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總結,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小朋友的語言不會很邏輯,他們想到什么就會說什么。他們語言表現的差別其實就是他們思維不同的結果。所以先思維后語言。在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是,我常提醒他們先用小腦袋想好了,在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一提醒,小朋友都能先認真思考,語言確定后他們就會比以前更有信心的舉手。通常此時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滿意的笑容和自信。通過探索,使他們有了思考的對象,語言的載體;通過探索,實際操作,使他們發(fā)現問題從而去解決問題,然后進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