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意識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自我意識說課稿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9點10分到9點13分喝完豆?jié){,你搬起小椅子來到學習區(qū),放下椅子后,拿出七巧板在椅凳上拼了起來。你不停的翻轉著七巧板,嘴里說著:“這個辮子是怎么拼出來的呢?”。你把半圓形的七巧板翻轉了一下“哈哈,跳舞的小女孩終于拼好了!”

10點40分到10點45分

今天你是值日生,餐前活動時,你看到阿姨消毒完桌子,你就走向餐桶旁,數(shù)了六個盤子,擺到了桌子上,接著你又數(shù)了6個碗,每個盤里擺了1個碗,檢查了一下后,又去拿了毛巾,把毛巾疊整齊放在了盤子的右邊,“好,任務完成!”你笑著會倒了自己的位置上。

14點30分到14點33分n4507.cn

下午的繪畫活動要開始了。你從大象建構區(qū)抱起桌布往你們的桌子走去。你把桌布豎著放在桌子的一頭

,然后把桌布往另一頭鋪了過去??吹街虚g凸起了,用雙手往兩邊抹平。你又來看看桌布,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我的思考:

LL最近的進步還是比較大的,寶貝是一個愛勞動,好學習的孩子。早點后你能主動地進行七巧板的練習,相信你在七巧板比賽中會有收獲的。作為值日生,你的責任感意識還是比較強的!希望寶貝在其他各方面也能如此!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霸鯓优囵B(yǎng)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父母的指導,孩子是很難懂得這點的,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他們習慣于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

一、簽訂責任合同

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的,要讓孩子對某件事負責到底,必須清楚告訴他做事的要求,即讓孩子明白該做什么、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

二、對有責任心,引以為榮

有位小女孩,她負責倒家中的垃圾已經(jīng)5年了。

在她5歲那年,她突然對倒垃圾產(chǎn)生了興趣,一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

父母為了支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對她進行表揚,還經(jīng)常在外人面前稱贊她。

這樣就激發(fā)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一種責任。

三、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讓大人經(jīng)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地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也只有當孩子明白了這點,才能逐步地發(fā)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四、補救自己犯得錯

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或許對方會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而無需賠償,但此時父母仍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能讓孩子懂得,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就該由自己負責。

同時,父母也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他們負責任,并讓他們有效仿的對象。

不知道本文“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孩子應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家長的過度保護,是孩子越來越缺少責任感的主因?,F(xiàn)在兒童不能自立的現(xiàn)象愈來愈多,當中大部分是個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歲的孩子只吃喜歡的面包款式,否則寧愿挨餓;8歲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歲的孩子不愿背書包,不會收拾書包;10歲的孩子不懂系鞋帶;12歲的孩子不敢單獨過馬路……乍聽起來令人吃驚,其實環(huán)顧周邊,這種現(xiàn)象并不少見。不少人、特別是當父母的,會認為是生活小問題,不必大驚小怪。但是,這反映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萬別當小問題,嚴重的會影響子女的發(fā)展,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有七成的家長過分保護子女,事事為子女代勞,令子女無從或不需要學習種種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學會生活技能,是將來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礎,家長若事事代勞,他們樣樣都做不來,將來何以謀生呢。

有個寓言講的就是一個慈祥的媽媽,養(yǎng)了個除了會吃、什么都不會做的兒子。一天,媽媽要外出幾天,做了個夠吃幾天的大餅,套在兒子的脖子上,但是幾天后回家,發(fā)現(xiàn)兒子已經(jīng)餓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大餅,僅吃了嘴邊的一小部分,就是因為兒子除了會吃嘴邊的食物,連移動脖子上的大餅都不會!事事代勞,是剝奪了孩子今天學習的權利,削弱了他們明天長大后謀生的技能。

有家長認為,生活上事事代勞,是要讓孩子多點時間學鋼琴小提琴、學繪畫英語,怎能說是過分溺愛。學習藝術掌握外語,僅是幼兒教育的一方面,但從小教導“自己事情自己做”,則是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及良好的性格極有幫助。因此,家長必須按照孩子的年齡,安排合適的職責,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家長不但重視教授子女生活技能,還將孩子送到青年會的小廚師班,當孩子向父母捧上自己親手做的食品時,一份孝心盡在不言中。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就是從學做點滴事情中培養(yǎng)出來的。

孩子學習生活技能,更可從中學到做事的毅力和不折不撓的精神。教授孩子生活技能,還要堅持天天做,養(yǎng)成習慣,毅力便培養(yǎng)出來了;孩子學做每件事都會遇到困難,要教會他們如何克服;遇到問題,要教會他們學會溝通,請教大人,請教同學;當他們能成功做好一件事,還要鼓勵他們幫助他人。這是教授生活技能更深層的意義,忽略這方面的培養(yǎng),意志會較脆弱,遇到困擾往往容易做出傻事。倘若從小學習生活技能,并培養(yǎng)堅強毅力和無畏達觀的性格,定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踏上成功路。

溫室的花朵固然美麗,但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從小讓孩子得到鍛煉,正是為他們長大后能經(jīng)得起社會的風浪,不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難,譜出美滿人生。

培養(yǎng)孩子團隊意識


團隊精神是指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毅奮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著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xiàn)象。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兒教育中缺乏對孩子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首先,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精神。游戲可以說是孩子的重要課目,它是一種對社會活動的模仿,深受孩子喜愛,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戲中教師有意識培養(yǎng)孩子團結協(xié)作,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將孩子分成幾個小組,選擇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戲讓孩子比賽,賽完后分析獲勝和失敗的原因,讓孩子知道只有服從集體利益。即使自己吃虧也是光榮的。其次,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責任心,消除孩子孤僻的心理障礙。要想具有團隊精神,愛心、責任心以及合群意識是必備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這些素質的綜合培養(yǎng)。比如,在吃飯、睡覺時要讓孩子互相幫助,值日生要負責任,對有困難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給予幫助。對于孤僻的兒童,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遠感,使之真正參加到孩子們中間去,然后才有可能進一步培養(yǎng)其團隊精神。再次,樹立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對孩子教育中適當讓之樹立爭第一的意識,使每個小朋友用較高標準要求自己。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在爭第一中要用正當?shù)氖侄?,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各種教育活動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相信,未來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團隊精神的時代,因此,我們從小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yǎng)環(huán)保的意識


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孩子是未來的主人,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從小做起。而我園著重對孩子開展了環(huán)保教育。前段時間南方地區(qū)的干旱,深深牽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而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他們不能理解沒有水的痛苦,打開水龍頭,干凈的水就會流淌出來。孩子就認為水管只要打開,就會有水且源源不斷。孩子的記憶中水是永遠用不完的。我想通過環(huán)?;顒印蹲龉?jié)約用水的好孩子》讓孩子來理解感受水的有限。

我先通過一些問題引出水,暢談水的用途,再讓孩子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水會怎么樣?然后我出示了一些旱區(qū)的圖片和視頻,當孩子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頓時鴉雀無聲,都驚呆了。也許僅僅憑借老師的嘴巴說沒有水會怎么怎么樣,而我們生活的地區(qū)不缺水,所以孩子們無法切身的體會沒有水的日子。而看到這些圖片,當看到那些孩子手捧著碗,碗里是又臟又少的泥水時,孩子都驚呆了。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小朋友沒有水喝。原來還有奶奶在水塘里挖水,等等孩子們沒見過的場面。通過這些照片孩子們知道了水會變少甚至沒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注意觀察了孩子,洗手的時候浪費水的現(xiàn)象減少了,就算是有孩子做的不夠好,也會有旁邊的小朋友提醒。接著我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在家怎樣節(jié)約用水??吹竭@些我暗暗高興上次的活動影響了孩子,孩子們已經(jīng)被那些圖片中顯示的艱辛深深地折服了。可見身邊的時事也會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習慣。

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有限,而那些很深奧的道理未必就能理解,更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出發(fā),找到一個恰當?shù)狞c,簡單的語言或圖片有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注地球、熱愛地球這是每個地球人共同承擔的責任。對于這些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們來說,一切從簡單、粗淺開始,就如從珍惜自己身邊的一滴水做起。我們要捕捉身邊的每一個環(huán)保教育的契機,讓孩子真正做到從小環(huán)保,從身邊環(huán)保,培養(yǎng)環(huán)保的意識。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責任心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責任心

剛升入中班不久的一天,濤濤小朋友將教室里的地面打掃得干干凈凈,我發(fā)現(xiàn)張宇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塊廢紙,應該是剛剛在畫畫的時候他不要的那張廢紙。我覺得有點生氣,中班的小朋友了,自覺性應該是有所提高的,但是轉念一想我訓他一頓效果會好嗎?我應對全班孩子說:“濤濤剛才掃的這么干凈,看誰的桌子底下又有了廢紙”。我話音未落,張宇急忙彎下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了。于是,我就想利用值日生活動對幼兒進行責任心的鍛煉和培養(yǎng),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首先讓幼兒明確值日生工作的作用和好處。我讓孩子們群眾討論,為什么要做值日生值日生就應做哪些工作,通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每一個小朋友都是班里的一員,是我們班的小主人,理應為班群眾服務,為小朋友們服務。

我對班里的值日生工作進行分工,將孩子們分為五個小組,班上29個孩子,每組六個人,最后一組為五人。他們分別負責餐后收拾桌面、掃地、拖地的工作,收、放杯子和收、掛毛巾的工作。經(jīng)過努力,孩子們已經(jīng)順利的適應了值日生的工作,每一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們中B班的小朋友們都能認真地做值日呢。

透過做值日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親自勞動并參與管理的機會。并且改掉了許多的壞習慣,對于自己和同伴的勞動成果能夠做到珍惜,也慢慢懂得了合作力量大的意義??粗麄冊谧鲋等盏倪^程中得到了鍛煉,我很高興。

利用音樂來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意識


大班的孩子話語真多,小腦袋里有想不完的“事情”,小嘴巴有說不完的“交流”作為老師的我能理解他們這一年齡特點的表現(xiàn),盡量的在這方面我會稍稍的對他們“放縱”一些,只希望他們能有自制力,能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可是,我錯了,不錯在我對孩子的管理而錯在我太相信孩子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強的孩子能不讓我費心,可是自制力不強的孩子會因為我的管理適得其反,習慣了,他們便約束不了、“駕馭”不了自己。

今天我想利用音樂來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意識。早操過后回到班里,我像往常一樣搬椅子坐下來準備進行接下來的晨間談話,在我坐下的時間段我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會很快的坐下,并等待我的“下文”,可還有些孩子不知道,還在習以為常的談論著話題。清晨我并不想對他們進行言語教育。于是想了很多天的方法終于落實在今天的晨談上,(晨間談話開始:—小朋友,以后老師會播放音樂,聽到音樂了,你們便可以講話,我的音樂停了,也就意味著?幼:不可以說話了。)于是我順手拿起身邊的擴音器播放出了輕音樂,孩子聽出了音樂的高低,我也發(fā)現(xiàn)了,那為何不更完善呢?這樣子,小朋友音樂有高低,那以后老師播放的音樂高一些,你們的聲音也就可以高一些,但是聲音再高也不能高出我的音樂,聽到我的音樂停了,你們也就該停下來。這個辦法好不好?能不能通過?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小朋友舉手表示通過。班里的孩子都一致舉手。只有果果表示:“老師,那上美術課你播放音樂我們是不是能說話?”果果提的問題確實讓我忽略了,“孩子,美術課上的音樂是想讓你們沉浸在音樂里把畫畫得更好,不是讓你們說話的明白嗎?

孩子明白了,這個辦法開始實行,期待它的效果。

愛護公物意識的培養(yǎng)


愛護公物是每個公民最起碼的素質,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從小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顯得尢為重要。

因幼兒對公物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這要從他們身邊的公共物品著手進行教育。

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明白公物的重要性,從而產(chǎn)生愛護的情感,養(yǎng)成愛護公物的習慣,要通過對孩子愛護公物的行為的及時肯定,強化幼兒愛護公物的意識。

向家長宣傳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引起家長的重視,實現(xiàn)家園協(xié)同對孩子進行愛護公物的教育。

關鍵詞:幼兒公物意識愛護公物是每個公民最起碼的素質,也體現(xiàn)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文明。

愛護公物的習慣培養(yǎng)需要從娃娃抓起而且要常抓不懈。

綱要指出“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這說明愛護公物是我們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幼教工作者在幼兒的生活中、活動中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幼兒樹立愛護公物的意識、培養(yǎng)幼兒愛護公物的習慣。

一、賦予公物以生命,讓幼兒產(chǎn)生同情心。

“泛靈”是幼兒的一心理特點,在孩子們的眼里世間萬物都是有生命的,而孩子們對周圍事物天生富有同情心,我們如果用恰當?shù)姆椒ぐl(fā)孩子們的同情心,就會起到特別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孩子愛護桌椅時,對孩子這樣說:“小桌子、小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不然會弄疼他們的。

”還可以通過情景對話形式展開教育。

讓小朋友來示范如何輕輕的擺放椅子,然后模仿小椅子說:“謝謝你小朋友,你這樣輕輕拿、輕輕放一點沒弄疼我。

”讓孩子感受物品的生命性。

在平時如有人不小心把小椅子弄倒了,我就指著那把椅子說:“哎呀小椅哭了,他說:‘小朋友不小心把我推倒了,我摔的好疼啊,誰來扶起我?’”再激發(fā)小朋友去幫助小桌椅,把它扶起來。

讓孩子在具體情境中感受與小桌椅的朋友關系、伙伴關系,從而讓孩子與周圍物品建立情感。

玩玩具時,有的小朋友會使勁的敲玩具,我就提醒他,輕輕的玩,你不要把玩具弄疼了。

還可以讓孩子們找一找,幼兒園還有哪些東西也怕疼,平時應該怎么樣做才能不傷害他們,讓孩子知道怎么去愛護他們。

孩子們在課后喝水時,我會提醒他們:“小朋友們口渴了,我們班的小花、小草也渴了,我們喝完水能不能接點自來水給小花小草喝呢?誰愿意去幫幫它們?”這樣很多小朋友會主動去給花草澆水。

如果有孩子在畫畫時會用油畫棒在墻上,桌子上亂畫畫。

我們可以模仿桌子說:“不要在我臉上亂畫畫,難看死了!”時間長了,孩子會形成習慣,他們會主動把歪了的小椅子擺正,拿玩具時也輕輕的拿,花盆里的小花小草也不顯得渴了,身邊也干凈美麗了。

二、明白公共物品的作用,形成愛護公物意識。

孩子們愛自己的東西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愛護公物的意識就比較差,要孩子具有愛護公物的意識,首先讓孩子明確公共財物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不能獨自占有,也不能隨意損壞。

具體來說,幼兒園的玩具不能亂扔亂摔,更不能私自拿回家。

玩的時候要愛惜,玩過之后要收好。

不在墻上,桌椅上亂畫畫。

同樣道理,愛護公物就像愛護自己喜愛的玩具一樣,這是一種可以慢慢培養(yǎng)的好習慣。

孩子們也是最能明白道理的,我們引導孩子們明白公共物品是我們每個人的好朋友,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與樂趣,是不能私自拿回家的,也不能隨意破壞的。

比如:玩玩具之前我會問孩子們:你們想玩玩具嗎?玩具有什么用?從而讓孩子們明白:玩具是給我們玩的,玩玩具的時候我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我們要愛護玩具。

如是不愛護它們,把它們弄壞了,會怎么樣?出示壞了玩具讓孩子們來玩,看看好不好玩?通過實踐讓幼兒明白玩具弄壞了,就不好玩了,壞玩具有可能弄傷我們的小手,我們在玩玩具時要輕輕玩。

剛開學那會兒,有個孩子特喜歡幼兒園的積塑,玩的時候會悄悄的放幾個在自己的口袋里。

開始我只對該孩子單獨教育,可效果不太好,后來在集體里討論:有個好玩的玩具被一個小朋友拿回家去玩了,這個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通過討論讓孩子們明白,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可以拿回家的。

又與該孩子家長聯(lián)系配合教育,效果挺好。

又如前一段時間中午來幼兒園時,幼兒園的大門還沒開,有的孩子就搖晃大門,有的攀爬大門,這樣不僅大門容易壞,而且也危險。

我跟他們討論:大門是干什么用的?能不能搖?能不能爬?為什么?最后得出結論:“大門擋住壞人的,是不能搖的,搖呀搖的,大門就容易壞,大門如果壞了,就擋不住壞人,小朋友在幼兒園就不安全了。

大門也不能爬,會把手給夾了,也容易摔下來。

”如果看到別人搖還要怎么做?“告訴他不能搖!。

”“給他告訴老師!”……孩子們紛紛回答。

我們還結合一些愛護公物的故事來讓孩子們明白愛護公物的道理,從而產(chǎn)生愛護公物的意識。

三、物品用完放回原處,養(yǎng)成良好的存放習慣。

把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這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一生。

有些人亂放東西,一生大部分時間用來找東西。

這樣的人很少有什么成就。

有些孩子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也不收拾就跑到別的地方去玩了。

我們可以通過故事《迷路的玩具寶寶》等讓孩子們明白,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玩具寶寶也有自己的家,玩完了別忘了把他們送回家,不能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亂扔玩具。

通過游戲《找家》來明白活動室里的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用完后要及時把它們送回原位,如果擺亂了下次用時就難找了。

如拿一支油畫棒、一塊油泥、一本活動手冊、一張廢紙等讓幼兒來找到它們的家并把們送回去。

孩子們最喜歡玩體育游戲了,玩完后可以請孩子們自己收拾場地上的小體育器械,把它們送回家,下次再玩時我們到玩具的家里就能找到了。

在平時的活動中,如孩子們用過的剪刀、油畫棒、書本都要求用完后放回原處,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存放習慣。

四、及時表揚愛護公物的行為,時時強化愛護公物的意識。

愛護公物的習慣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對于幼兒在園有愛護公物的行為我們要及時表揚,如有個小朋友走過毛巾架時看見一條小毛巾掉到地上,她小心地拾起來并把小毛巾掛上去。

我見到了在全班面前進行表揚,并給她貼上五角星。

孩子形成了愛護公物的觀念后,還要注意對其進行不間斷的隨機教育。

孩子因為年齡的緣故,常常有行為上的反復,如果發(fā)生了不愛惜公物的行為,老師和家長別忽視、放任,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一次也不放過。

對孩子愛護公物的教育很可能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尤其是對于意志力不強、貪玩的孩子來講,持續(xù)、耐心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同時,老師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對孩子愛惜公物的行為要及時表揚,使其感到愛護公物的責任感、成就感。

但如果看到孩子亂扔、摔打玩具,要及時跟他請講道理,可以讓全班小朋友說一說這樣做有什么不對,帶著孩子一起把玩具重新放好。

五、家園互動,共同教育,培養(yǎng)幼兒愛護公物的習慣。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孩子在學校里受的教育是一樣的,但孩子]們表現(xiàn)出來的習慣卻千差萬別。

除去遺傳因素外,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

有沒有進行家庭教育,孩子是最好的證明。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傳。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要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使孩子具備愛護公物的美德,有一段時間,個別家長放學后沒有回家,把孩子帶到滑梯跟前玩,有的孩子把滑梯旁花園里的黃芽葉子摘的滿地都是,有的家長卻無動于衷。

我們通過開家長會,網(wǎng)上公告、溫馨提示、個別寫字條的方法,讓家長明白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的重要性,告訴家長可以從孩子愛護玩具和物品上看出孩子有沒有愛心,孩子對玩具有愛心長大后才會對家人有愛心,才會孝順長輩。

我們培養(yǎng)孩子不能光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愛護公物等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

比如看到孩子主動把物品擺放好,家長可以說一兩句夸獎的話。

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里有愛護玩具、物品,用完收拾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但如果看到孩子亂扔、摔打玩具,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溫和地跟孩子講道理,帶著孩子一起把玩具重新放好。

我還請家長把孩子在家中愛護物品的行為具體的告訴我們,讓我們在班里表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

好的行為讓其他孩子向他學習,不好的行為批評指出并督促其改正。

使家園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

培養(yǎng)幼兒愛護公物意識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我們幼教工作者要做有心人,從細處著眼,從幼兒心靈感觸入手,做到堅持不懈,用愛心換愛心,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做好領路人。

幼兒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這個知識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創(chuàng)新能力變得尤為重要,然而“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只一問”,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有問題意識將對以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幼師是幼兒發(fā)展的領路人,我認為一個具有問題意識的領路人才能培養(yǎng)出敢問、擅問、會問的幼兒。

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比如在區(qū)域活動中,在水池的海洋球竟然漂著,我就裝作不知道的說:“快來看,寶貝們,這些球,怎么漂著?”小朋友們就會好奇的過來看,并用他們幼稚的想法解說,“怕淹死”“它有翅膀”等等,回到教室后,我一本正經(jīng)的拿了本說:“告訴大家海洋球真正漂浮的原因吧……..”

因此在日?;顒又?,教師要常常發(fā)現(xiàn)問題,并向幼兒提出問題,最后還要告訴幼兒正確的答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慢慢的,你的幼兒也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老師們也應該積極的解答問題。

相關推薦

  •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霸鯓优囵B(yǎng)孩子的責任感”!責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父母的指導,孩子是很難懂得這點的,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他們習慣于對自己的行為結...
    2020-05-20 閱讀全文
  • 孩子應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家長的過度保護,是孩子越來越缺少責任感的主因?,F(xiàn)在兒童不能自立的現(xiàn)象愈來愈多,當中大部分是個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歲的孩子只吃喜歡的面包款式,否則寧愿挨餓;8歲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歲的孩子不愿背...
    2021-07-24 閱讀全文
  • 孩子責任感從小事中培養(yǎng) 有七成的家長過分保護子女,事事為子女代勞,令子女無從或不需要學習種種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學會生活技能,是將來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礎,家長若事事代勞,他們樣樣都做不來,將來何以謀生呢。 現(xiàn)在兒童不能自立的現(xiàn)象...
    2021-09-07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孩子團隊意識 團隊精神是指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毅奮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著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xiàn)象。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兒教育中缺乏對孩子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首先...
    2021-12-10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需要注意兩點 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是不負責任的,以自我為中心。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生來是負責任的,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傾向于逃避責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負責任,大了也同樣不會負責任。有家長誤以為孩...
    2020-09-23 閱讀全文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霸鯓优囵B(yǎng)孩子的責任感”!責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父母的指導,孩子是很難懂得這點的,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他們習慣于對自己的行為結...

2020-05-20 閱讀全文

家長的過度保護,是孩子越來越缺少責任感的主因。現(xiàn)在兒童不能自立的現(xiàn)象愈來愈多,當中大部分是個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歲的孩子只吃喜歡的面包款式,否則寧愿挨餓;8歲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歲的孩子不愿背...

2021-07-24 閱讀全文

有七成的家長過分保護子女,事事為子女代勞,令子女無從或不需要學習種種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學會生活技能,是將來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礎,家長若事事代勞,他們樣樣都做不來,將來何以謀生呢。 現(xiàn)在兒童不能自立的現(xiàn)象...

2021-09-07 閱讀全文

團隊精神是指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毅奮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著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xiàn)象。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兒教育中缺乏對孩子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首先...

2021-12-10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是不負責任的,以自我為中心。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生來是負責任的,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傾向于逃避責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負責任,大了也同樣不會負責任。有家長誤以為孩...

2020-09-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