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孩子開學焦慮癥
發(fā)布時間:2020-01-11 小班教育筆記開學 幼兒園教育筆記開學 幼兒園開學活動方案孩子開學焦慮癥怎么辦
孩子在暑假里瘋玩瘋鬧;日夜顛倒,晚上不肯睡,早晨不肯起;眼看就要開學了,完全靜不下心來,一提開學就"蔫"了,嘟囔不想去。
專家提醒,這種現(xiàn)象一般會持續(xù)一周左右,家長應幫助孩子熱身、調(diào)整,讓孩子及早進入"角色"。
開學焦慮癥很常見
暑假是孩子們的歡樂時光??裳劭粗詈笫滋炀鸵_學了,一些小學生出現(xiàn)了提到開學就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fā)脾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現(xiàn)象。
專家提醒,暑假時間比較長,孩子們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而對學校的學習生活變得陌生,于是就會產(chǎn)生緊張感,這種感覺一般會持續(xù)一周到半個月時間。所謂的"開學焦慮癥"多集中于年齡13歲至14歲的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而且女生多于男生;成績優(yōu)異、追求完美的學生和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較差的學生是"開學焦慮癥"的常見易發(fā)群體。
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要消除開學焦慮癥,最關鍵的自然是找到深層次的原因,"對癥下藥"。
楊女士的兒子貝貝上三年級,雖然在楊女士的嚴格督促下,貝貝的暑假作業(yè)快寫完了,但一提到開學,貝貝還是會緊張。楊女士通過和孩子談心,了解到孩子是因為怕上學完不成作業(yè),老師批評,還怕鄰桌的小孩欺負自己。n4507.cn
專家介紹,小孩兒提到開學就焦慮,肯定有原因。有的是因為寒假作業(yè)沒做完,害怕開學老師批評;有的是假期作息生活極不規(guī)律,每天看電視、上網(wǎng)、晚睡晚起,不想開學那么辛苦;還有的學生擔心新學期功課太重,課程太難學不會,害怕老師批評或同學欺負,想逃避;還有的學生是壓力太大,怕自己不夠優(yōu)秀,不能當班干部,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談心,找出孩子一提開學就焦慮的真正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調(diào)整"時差",營造環(huán)境
在開學焦慮的孩子中,很多是假期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經(jīng)常晚睡晚起。有些孩子一玩游戲,晚上一兩點才睡覺,到中午才起。如今快開學了,孩子的作息時間還是顛倒的。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積極督促孩子調(diào)整生物鐘。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開學后孩子學習起來會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專家提醒。
首先,家長要檢查孩子的暑假作業(yè)是否做完,如果沒有做完,更要督促孩子逐步調(diào)整作息,盡量按照上學的作息時間,每天定量完成暑假作業(yè)。
其次,節(jié)后家里要營造平靜的學習氣氛,家里的環(huán)境要盡量從嘈雜恢復安靜,確保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和秩序。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調(diào)整好生活作息,并盡量創(chuàng)造樂于學習的家庭氛圍,千萬不能自己一邊在家打麻將,一邊要求孩子按時睡覺。
聊點趣事、買點文具,激發(fā)積極性
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害怕開學后學習壓力大,產(chǎn)生焦慮。專家建議,家長要多和這類孩子談心、聊天,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要多鼓勵孩子,去緩解壓力。
家長首先可以從生活方面緩解孩子壓力。比如開學前幾天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整理書包,買一些孩子喜歡的新鮮好玩的學習用具。家長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學校里的趣事兒,讓孩子對學校生活產(chǎn)生向往。
同時,家長要多和孩子聊天,告訴孩子只要用心、用功了,成績高低不是最重要的。即使孩子去年期末考試考得不好,也要鼓勵孩子。
如果有些孩子害怕學習,怕新學期課程太難,學不會會挨批,家長可以幫孩子預習有趣簡單的科目,或者讓孩子向高一級的學生或者是老師了解該科目具體情況,了解一些有趣的地方、掌握學習的竅門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開學了如何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暑假結束了,幼兒園和學校又開始了新學期,孩子們也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不過,有些孩子的焦慮心理又出現(xiàn)了,甚至有了“開學焦慮癥”,這可讓爸爸媽媽們擔心了,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這種心理呢?
其實,開學時有焦慮的心理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其主要癥狀就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fā)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癥狀。如果出現(xiàn)持續(xù)的焦慮,可能會讓孩子們無法進入到正常狀態(tài),給生活和學習都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
一、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
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huán)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1)生活規(guī)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幼兒園有相對固定的一日生活時間表,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盥洗,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起床,而幼兒在家中的生活規(guī)律并不一定與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較隨意,一切以幼兒的意愿為中心;有的幼兒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規(guī)律和習慣,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懶覺等;有的幼兒則精力旺盛,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據(jù)調(diào)查一些幼兒就是因為怕在幼兒園睡中午覺而不愿意來園。因此在入園之初,幼兒不習慣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兒園的飲食和飲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兒在家中養(yǎng)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到幼兒園后不愿意進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兒則在家中從來不喝白開水,而在幼兒園提供的飲水都是白開水等。
2)成人與幼兒的關系。
幼兒入園之初,見到的教師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兒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兒園是集體教育,師生比例為1:15或者1:20。也就是說一位成人負責照顧l5—20名、幼兒,這和幼兒在家中的環(huán)境有著天壤之別。幼兒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樣得到一對一甚至是幾對一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如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則需獨自入睡,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此外幼兒在幼兒園不可避免地會處于一種競爭的環(huán)境之中,如如何獲得教師對自己的注意和關懷,如何占據(jù)自己喜歡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兒在入園之初會感到不知所措。
開學了,寶寶結束自己的假期重回幼兒園,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出現(xiàn)焦慮的心理,這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們不要太擔心,但是要仔細了解寶寶焦慮心理的原因。
3)陌生的活動室環(huán)境。
當幼兒初次踏入活動室時,活動室的環(huán)境對他來講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鮮的。無論是桌椅的擺放還是盟洗室的設備等都與家中不同。這在使幼兒感到好奇和新鮮的同時,也會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兒在家中大便時是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馬桶,而幼兒園則是蹲式的,幼兒就感到不適應而引起心理上的壓力。
4)要求的提高。
在幼兒園中教師要求幼兒具備一定的獨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上床睡覺、能控制大小便、自己游戲、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等等。這些要求都有可使幼兒感到是一種挑戰(zhàn)和壓力。
二、家庭的因素
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是幼兒入園適應快慢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在平時不嬌慣孩子,注重幼兒獨立能力培養(yǎng),鼓勵孩子探索新環(huán)境和與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兒入園的適應期就較短,幼兒的情緒問題也較少。而那些嬌寵溺愛、一切包辦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則需要較長的適應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和轉折而出現(xiàn)情緒和生理上的問題。如有的孩子因過分哭鬧和情緒的不安,而出現(xiàn)夜驚、夢魘或者腹瀉、生病等問題。
三、自身個性與經(jīng)驗
研究證明在入園之前有與家長分離經(jīng)驗的幼兒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則要比那些性格內(nèi)向、安靜膽小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如果寶寶有分離焦慮的心理,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太擔心,只要能夠采取一些措施,還是可以很好地幫助寶寶緩解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該怎么做。
1)提前使寶寶有心理準備。
寶寶對爸媽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離開爸媽,會使其依戀感受阻,產(chǎn)生分離焦慮癥,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里面轉一轉,看看幼兒園里的玩具,幼兒園桌椅的精美,幼兒園床的別致等等,讓寶寶熟悉一下環(huán)境并為之新鮮感所吸引。
2)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柜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里游戲、看圖書等,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3)讓寶寶對幼兒園產(chǎn)生期待感。
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
4)爸媽還可以培養(yǎng)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后的心理自信。
5)爸媽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
當寶寶對爸媽產(chǎn)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時,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tài)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tài)時,會強化他不愿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把握好心態(tài),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送寶寶進幼兒園,并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
6)引導寶寶和老師交往。
由于是很多寶寶圍繞幾個幼兒園的老師,有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教育寶寶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寶寶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并與老師及時溝通,盡快消除寶寶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寶寶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
7)多與寶寶交流。
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里都學了些什么,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新學期開始,寶寶回到了幼兒園生活中去,由于假期時整天與家人待在一起,現(xiàn)在一分開,難免會有些焦慮的心理。爸爸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寶寶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緩解其焦慮的心理,好好地開始自己的新學期。
如何減輕孩子的焦慮癥狀
6歲的小雨被媽媽帶來看心理醫(yī)生,原因是她經(jīng)常咬指甲。
媽媽說,小雨是個乖孩子,聰明伶俐,惹人喜愛。一年前開始有了一個毛病:喜歡咬指甲,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家里人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她改掉這個“壞毛病”,小雨卻依然如故。等到有一天,媽媽發(fā)現(xiàn)她10個手指頭的指甲斑斑駁駁,參差不齊,而且一個大拇指的指甲已經(jīng)被咬沒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咬指甲、抓撓皮膚或頭,揪頭發(fā)、磨牙;
愛哭鬧、亂發(fā)脾氣;
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噩夢;
肚子痛、頭痛、惡心、拉肚子、尿頻;
……
別以為這是孩子不聽話、有“壞毛病”的表現(xiàn),或者是病了。其實,有可能他正被焦慮侵襲!
都是焦慮惹的禍
談到焦慮,我們往往容易想到成人世界里由于競爭和壓力而產(chǎn)生的焦慮,殊不知,焦慮也在悄悄侵襲著孩子的世界。父母及家人通常把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異常行為看成是不聽話的表現(xiàn),卻很少把孩子的緊張、哭鬧、發(fā)脾氣、“壞毛病”與焦慮聯(lián)系起來。
像小雨的這個“小嗜好”就是典型的焦慮狀態(tài)的顯現(xiàn),還有一些孩子老說肚子痛、胸悶,到各大醫(yī)院進行檢查,結果卻完全正常,最后發(fā)現(xiàn)這些身體癥狀都是緊張焦慮的外在表現(xiàn)。
和成人一樣,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狀態(tài)都是潛在的,他自己并不了解,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他們會下意識地通過其他的途徑,比如哭鬧、身體不舒服、舉動異常等,來釋放和“報告”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什么。
誰家的孩子更容易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復雜,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環(huán)境引起的。
先天氣質(zhì)起一定作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極度的害羞,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后,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xiàn)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孩子這么“磨人”?在這里,先天氣質(zhì)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父母要求過高。有研究表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zhì)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jīng)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wěn)、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xiàn)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nèi)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過度保護和溺愛。過度地保護和溺愛孩子,使他缺乏獨立性發(fā)展,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就拿小雨來說,她從小就是家人寵愛下的“小公主”,幾乎沒有受到過什么委屈,就連上幼兒園,也是姑姑工作的地方。1年前,姑姑隨丈夫出國定居,小雨有一陣子不想去幼兒園,后來勉強去了,就開始咬起指甲來。家人的過度包辦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適應社會能力的鍛煉機會,當他們獨自置身于新環(huán)境、新情景中或與陌生人接觸,會產(chǎn)生不知如何應對的困惑,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
父母關系不和諧。也有很多孩子的焦慮影射了父母關系的不和諧。比如父母在婚姻關系上有裂痕,他們自己不愿意面對,而通過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配合父母,表現(xiàn)出一些焦慮的癥狀,使家里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從而避免父母關系的破裂。
減緩焦慮4招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有焦慮的癥狀,父母要及時行動起來,主動改變教養(yǎng)方式或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盡量避免他們把這些模糊的擔心和緊張帶入成年期。
父母保持平和沉著的心態(tài)。要知道,父母的一點點驚惶和不安,在幼小的孩子眼中都像是一個程度嚴重的信號。所以,那些有敏感、多慮等焦慮人格特點的父母,首先要學會冷靜、遇事沉著,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于天生有焦慮氣質(zhì)的孩子,父母更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做出榜樣,逐漸淡化孩子對焦慮的感受。很多幼年出現(xiàn)的焦慮狀態(tài)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
減少過度的刺激和壓力,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在幼兒階段,孩子主要通過做游戲來拓展認知空間,發(fā)展其社會性。因此給孩子制定發(fā)展計劃時,要量力而行,不能過多超出他的成熟水平,以免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結果。現(xiàn)在有些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時間時,甚至精確到分鐘,唯恐有一點點的浪費,殊不知,大量的刺激信息不僅是焦慮產(chǎn)生的根源,孩子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被一點點地侵蝕掉了。
適度的挫折可以增強孩子的適應能力。不摔跟頭就學不會走路,同樣的道理,延遲滿足孩子的愿望或讓他適度受挫,能夠鍛煉孩子處理挫折的彈性和耐受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jīng)的一部分。很多長輩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其實如果是真的愛孩子,就要讓他學會面對挫折,使他們不至于在離開父母的時候,只會用軀體化癥狀去應對焦慮。
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的安全所在。父母的關愛和悉心指引有利于降低孩子面對困難時的焦慮程度。父母不僅要鼓勵孩子建立自信,學會應對困難,形成樂觀開朗的個性,還要仔細傾聽孩子心中的煩惱,同情他的感受,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有利于孩子緊張情緒的釋放。同時,父母之間要減少對立情緒,遇事采取建設性的爭論態(tài)度,讓孩子學會怎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處理不同意見。這對于他長大后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同樣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孩子焦慮的典型表現(xiàn)
◇和同齡孩子比起來明顯膽小,粘人,視線離不開爸爸媽媽,這樣的孩子經(jīng)常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心里不踏實。
◇愛做一些以前不做的小動作,比如咬指甲、抓撓皮膚或頭,揪頭發(fā)、磨牙,還有的孩子喜歡摳身邊物品的凸起部位。
◇情緒容易煩躁,愛哭鬧,愛發(fā)脾氣,而且難以安撫和照料。
◇不愿意離開父母,糾纏母親。一旦要離開父母時會出現(xiàn)恐懼和緊張。
◇不愿意上幼兒園或上學,經(jīng)常在走出家門前或在路上說肚子痛、頭痛。
◇出現(xiàn)身體化癥狀,嚴重的甚至出現(xiàn)心悸、呼吸困難或呼吸加速、出汗、手抖、肌肉緊繃、惡心、拉肚子、尿頻、昏倒,胸悶、胸痛。
◇行為上出現(xiàn)過度反應或拒絕反應,注意力分散。
◇處事上會出現(xiàn)在勉強的狀況下完成一件事或干脆草草了事。
◇晚上入睡困難,睡覺不踏實,經(jīng)常做噩夢。
開學季,如何讓孩子面對“分離焦慮”
開學季,如何讓孩子面對“分離焦慮”
我兒子軒軒現(xiàn)在3歲3個月,這是他第二個學期上幼兒園了。
因為年齡問題,上學期是在小小班讀(整個學期都融合得不錯),而這學期剛被調(diào)到另一個新班(混齡班),對他來說雖然學校沒變,但班級,老師,伙伴,工作內(nèi)容全部都改變了,他必需第二次適應幼兒園。
上周剛開學的第一和第二天他非常配合地自己走進新教室,然后和我揮手再見。到了第三天,他開始哭鬧著不肯入園了,我知道,他終于用情緒來抵制對新環(huán)境、新班級的排斥了。這時爺爺奶奶為了讓軒軒不哭,立刻開始對他說上幼兒園的各種好處,希望能激起軒軒愿意去幼兒園的興趣??吹綘敔斈棠倘绱司o張的一幕,我立刻上前將他們制止,我說“開學這段時間,軒軒上學的事情交給我,我送就行了?!?/p>
奶奶知道我一大早要送軒軒哥哥去上小學,又要再返回家送軒軒上幼兒園,擔心我上班時間會遲到,所以一直說她會送軒軒去,不用我送。我還是堅決地說“我會處理好我的時間的,媽,讓我送吧。”奶奶也只好由我了。當所有人都讓開,只有我和軒軒單獨在一起時,他哭了,我傾聽著、陪伴著他的哭泣,沒去制止他。他說了N次不想上學,我只是聽著(不去勸說),因為我明白所有情緒都是他的,我無權越界去讓他推開自己的所有感受,更不應像爺爺奶奶那樣故意說幼兒園有多么好去誘導他、說服他。
因為他已經(jīng)上了兩天學,幼兒園到底好與不好,在此刻只有孩子當事人自己最清楚,并不是旁人的一大堆廢話就能代替他的思想和判斷,更不能忽悠他乖乖上學。過了好久他情緒傾瀉得差不多了,不哭了。接著我在路邊摘了三片葉子,講起了葉子的故事,最后軒軒抱住葉子,帶著故事幻想走進課室了。第二天早上軒軒仍哭著表示不想上學,這時爺爺奶奶又忍不住要上前哄他說“如果你上學了我就買部汽車給你呀?!蔽衣犃肆⒓磳⒑⒆颖ч_,并向奶奶表示我一個人會處理好孩子,你們放心吧(因為我要杜絕這種物質(zhì)誘惑)。奶奶在我的一再推脫下,只好不放心地走開了。這時,軒軒開始和我玩心理戰(zhàn)術,一會在哭,一會說要去玩,一會又說不舒服,他在用盡一切拖延的辦法想讓我改變主意。而此刻我仍愿意用時間陪他消耗,并接受他故意對我使用的各種拖延方法。
我沒有想方設法去哄他,也沒有像奶奶那樣承諾給他任何物質(zhì)獎勵,但我給了他克服不想去幼兒園的時間(一直陪伴他)。最后我們來到幼兒園門口,老師將他抱了起來,他一邊哭,我一邊微笑著和他說再見。第三天爺爺奶奶沒有再介入孩子上學的事了,而軒軒也不哭了,我們手牽著手唱著歌曲去幼兒園??斓叫iT口時,他停了停腳步有點不想進,我沒有和他說任何話,只是蹲下身體向他微笑著,他便又跟著我走進學校了,我便再次微笑著和他說再見。
今天,我倆依然手牽著手走去上學,在路上軒軒問我“媽媽,我們要去哪?”我說“你知道的?!避庈幱终f“我是每天都要去幼兒園是嗎?”我微笑著說“嗯,是的。”孩子聽了,想了想便平靜地走進幼兒園了。從那之后,軒軒幾乎每天都能平靜地去上幼兒園了。看著兒子終于坦然面對及接受幼兒園,媽媽真的很開心。
當然,這肯定離不開各位幼兒園老師給予軒軒的幫助和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淡定,就是給了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勇氣和信任。雖然我這幾天很累,早上送了大寶上學,又回家送小寶上學,接著怕遲到又急急忙忙追著公車趕去上班,但看到軒軒現(xiàn)在的情況,我知道一切是值得的。
我堅決不讓老人家參與,為的就是要向孩子傳達媽媽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的焦慮時媽媽不焦慮,面對孩子的哭鬧時媽媽不生氣,面對孩子不愿去幼兒園的任何情緒時,我不去對他進行物質(zhì)及語言的誘惑,不去欺騙他,更不去威脅他。我只是溫柔地堅持,微笑地向他說再見,因為我一直相信讓我的母愛去影響他,去傳達我對他的信任,我的孩子感受到了,自然會勇敢面對。
軒軒,棒棒的!
必看:開學在即,如何幫助新入園孩子擺脫“戀母癥”
開學在即,很多孩子都要離開家庭、離開媽媽走入幼兒園,這對于孩子們來說相當于“第二次斷奶”。在家的時候,孩子都像小尾巴似地跟著媽媽,現(xiàn)在要上幼兒園了,一定會非常不適應,該如何讓孩子擺脫戀母的情節(jié)呢?
什么是“戀母情結”?
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每個孩子在3-4歲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俄狄浦斯的情結,也就是戀母情結?!皯倌盖榻Y”指兒童在某一時期,會對母親產(chǎn)生過多的依戀行為。
孩子幼兒時期戀母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在學齡前心理上會變得上進、 勤勉、與他人交往合作,開始產(chǎn)生獨立意識,這時如果孩子還未能從戀母情結中順利過渡,孩子容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到了求偶階段還深受母親的影響,就會導致他們出現(xiàn)婚戀心理不正常。因此,家長對于孩子的戀母心理應該重視。
想讓孩子擺脫戀母情結,可以這樣做1、分床睡,減少親昵行為
當寶寶年紀稍大時,爸媽就應該要考慮與孩子分床睡了。媽媽不要經(jīng)常對孩子再做一些對待嬰兒般的親昵動作,比如過多地親吻、擁抱或者撫摸身體等等。讓孩子漸漸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慢慢長大了,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即便如此,媽媽還是愛著自己的,這樣也能很好地淡化對媽媽的依戀。
2、縮短相處時間
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讓寶寶用更多的時間與爸爸、爺爺奶奶等人接觸,比如,以前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多達90%的時間,現(xiàn)在你可以抽出30%的時間給爸爸、30%的時間給其他的人,讓寶寶逐漸適應與其他人相處。
3、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
要克服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要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和自理的能力,對于生活中的小事,要放手讓孩子學著做,寶寶3歲左右便開始進入幼兒園,這是讓寶寶與媽媽分離并且培養(yǎng)獨立性的最好時機。
4、避免當孩子面正吵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盡量避免在寶寶面前和爸爸爭吵,不要在孩子面前對爸爸作出諸如“你做得真差”、“你不能這樣對寶寶”這些話,像這樣負面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寶寶對爸爸的印象,會讓爸爸在寶貝面前喪失威嚴。
除此之外,想讓孩子降低對幼兒園“恐懼”,還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1、提前適應離開家人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逐漸拉長家長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有意識讓孩子獨立地玩、看書、看電視等,或多讓家里其他人幫助照看孩子。讓孩子知道,家人只是短時間離開他,一定會回來的。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家人的信任感。
2、認識小伙伴
入園代表著集體生活的開始,和小朋友的交往關系會幫助孩子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fā)展起較良性的關系,在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一些。
3、學會表達需求
讓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耐心傾聽。在孩子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家長及時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在一個集體環(huán)境中,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有時候,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兒園感覺不好的原因,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訓練,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時有沒有老師幫忙?幫他進行一些生活訓練。
5、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
家長應有意識地帶孩子在幼兒園附近玩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如果幼兒園有開辦親子班,家長最好帶孩子參加親子班。讓孩子在有家人的陪伴下,認識新環(huán)境、新伙伴,以此減少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