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身體部位的親子小游戲:認五官
發(fā)布時間:2020-01-11 幼兒園認識五官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五官 幼兒園五官教案認識身體部位的親子小游戲:認五官
1、知道五官的名稱和功能。
2.提高反應速度。
3.共同體驗游戲的快樂,增進親子感情。
玩法:
家長和寶寶面對面,家長用動作比劃,并且用語言描述一種五官的功能,例如,用什么聞味道?用什么看東西?用什么吃東西?等等,引導寶寶快速用手指出它的位置,并說出它的名稱。如果指錯了或說錯了,就會被輕刮一下鼻子。
建議:
1.家長可以根據(jù)寶寶的能力適當增加身體其他部位的名稱(如脖子、胳膊等),如果寶寶指對或說對了,家長可以親親他或抱抱他,以示鼓勵;如果寶寶指不出或說不出,家長要適時幫助寶寶。
2.可以變換游戲形式或交換游戲角色,以增加趣味性。例如,可以讓寶寶說出五官名稱,家長快速指出來。有時家長可以故意指錯,以讓寶寶仔細觀察并作出判斷,借此提高寶寶的反應能力。
3.可以適當增加游戲難度。例如,家長不出聲,通過夸張的口形或動作讓寶寶猜測所表征的相應身體部位。
4.可邀請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游戲活動,感受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編輯推薦
認識身體部位的親子小游戲:小手拍拍
游戲:小手拍拍
目標:
1.學習按節(jié)奏拍手,模仿簡單的動作。
2.認識五官。
3.體驗和家長一起做游戲的樂趣。
玩法:
家長和寶寶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在寶寶熟練后,可以適當加快念兒歌的速度。兒歌與動作如下: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來(寶寶一邊和家長念兒歌,一邊和家長對拍雙手兩次);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摸摸頭(引導寶寶摸自己的頭);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摸眉毛(引導寶寶摸自己的眉毛);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摸眼睛(引導寶寶摸自己的眼睛)……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拍大手(寶寶與家長對拍雙手);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藏起來(引導寶寶迅速把手藏在身體背后)。
建議:
1.為了提高寶寶的游戲興趣,家長和寶寶可以相互觸摸各自的五官。當摸到某一部位時,還可以加入相應的動作,比如說完“摸摸頭”后,家長和寶寶一起搖搖頭或點點頭;說完“摸眼睛”后,一起眨眨眼睛;說完“摸鼻子”后,一起做聞的動作;說完“摸嘴巴”后,來個吻的動作;說完“摸耳朵”后,一起輕輕地拉一拉耳垂等。
2.家長可以根據(jù)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情況,適當加快或放慢念兒歌的節(jié)奏,使寶寶有新鮮感。
3.在寶寶能準確熟練地找到五官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延伸到肩膀、腰部等身體其他部位。
認識身體部位的親子小游戲:拍拍踏踏
目標:
1.能邊聽音樂邊模仿做動作,加深對身體各部位的認識。
2.喜歡音樂游戲,逐步增強音樂節(jié)奏感。
玩法:
家長和孩子隨音樂邊拍手邊唱“拍拍手”,再隨音樂邊踏雙腳邊唱“踏踏腳”。還可以替換身體部位的名稱并做動作,如拍肩摸耳,拍腿叉腰等。
建議:
1.活動前,家長可帶領寶寶復習身體各部位名稱:“寶寶,拍拍小手,踏踏小腳……”以調(diào)動寶寶游戲的積極性。
2.本游戲的難點在歌曲第五和第六小節(jié),寶寶可能對拍手和踏腳兩個動作的轉換存在一定困難,家長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并可通過放慢歌曲速度的方式,給寶寶思考的時間。開始階段,寶寶可模仿家長做動作;待寶寶熟練后,家長可鼓勵寶寶獨立游戲。
3.家長可以經(jīng)常陪寶寶一起聽節(jié)奏感較強的兒童歌曲,如《幸福拍手歌》等,并引導寶寶隨音樂節(jié)拍做動作,以增強寶寶的樂感。
4.如果寶寶對歌曲的節(jié)奏和身體部位的認識已非常熟悉,家長可以嘗試讓寶寶把自己最感興趣的身體部位編入歌曲,以進一步發(fā)展寶寶的語言能力,并且引導寶寶感知節(jié)奏。
通過身體游戲認識自己
寶寶到了2歲左右,你是否發(fā)現(xiàn),搖搖學步的他(她)們,越來越喜歡洗澡,喜歡在浴缸里和塑膠玩具一起玩,偶爾拍打,看水花四濺,然后哈哈大笑。你會注意到,孩子漸漸地對他身體的每一部分感興趣,他喜歡拿自己的身體和你做比較:“我的腳丫小小”或“媽媽的腳丫大大”。早教專業(yè)人士解釋,這些行為是孩子開始探索自己身體的表現(xiàn)。
玩身體游戲助寶寶自我認知
探索身體可建立自我認同
有時,他會把身體某個部位蓋起來讓你找,有時又要你猜猜他蓋起來的是哪個部位??傊?,他樂此不疲地玩著有關身體的游戲,而你卻漸漸不耐煩。
其實,寶寶的這些表現(xiàn)表明他已經(jīng)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了。愛爾貝早教中心于春林告訴記者,孩子的這種舉動說明他已到培養(yǎng)自我認同的探索階段。所以,他開始對自己身體各個部位感興趣。當他躺在嬰兒車里時,他已認識了自己的手和腳,他知道手可以幫他拿東西,可以放進嘴巴里吸,也可以推開自己不想要的東西。18個月大后,孩子的重心開始放在認識自己身體的其他部位,了解它們的名稱和作用并且開始知道區(qū)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在這個時期,孩子需要通過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而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認同。
應陪孩子玩身體游戲
金寶貝早教顧問林曉娜表示,在這時,家長們應學著教孩子說出每個部位的名稱“這是鼻子”、“這是耳朵”、“這是嘴巴”,讓孩子與其他人比較身體“這是寶寶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個人都有一個鼻子,但每個人的鼻子都長得不一樣。”
當孩子將身體某個部位藏起來時,家長應該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個部位。又或者,家長應該經(jīng)常帶孩子照鏡子,告訴他,他的身體各部位是怎么樣的;也可以將孩子的手放在白紙上,幫他畫一個手的形狀讓他看,可以讓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孩子探索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階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橫加干涉,他很快就會經(jīng)歷這個時期,繼續(xù)成長。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探索自我時,隨意地干涉或責備,將會使孩子的成長停滯,反而延長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時間。
親子游戲之認識交通指示牌
順利過關的指示牌
前方易滑,請注意
道路障礙:點點媽以為親子游戲就一定要與孩子一起玩,當她參與到孩子的游戲活動之中時,孩子卻不甚配合。
交通解說員:有些孩子不喜歡成人隨便打斷他們的游戲,他們不愿意讓大人教他們怎么玩兒,而愿意自己嘗試著做。當孩子在做游戲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在旁邊仔仔細細地觀察孩子,看看孩子他到底在做什么,他在用什么方式做,然后再想想如何加入孩子的游戲當中,讓孩子愉悅地接受你的指導和你的建設性意見。
減速慢行
道路障礙:我問點點媽:“當時你給他換了一個多大的口袋?”點點媽給我比劃,差不多跟一個CD盒一樣大。哇!這個口袋跟剛才能裝進一張A4紙的袋子比起來比例就太懸殊了,游戲的難易程度也就差多了。對于孩子來說,他經(jīng)歷了從一個非常簡單的游戲突然上升到一個非常難的游戲的過程。
進入游戲場
交通解說員:當點點媽在一旁觀察到,孩子的游戲已經(jīng)做得相當順利了,試圖給他一個新的、在已有基礎上提升一步的工作時,她就可以加入到孩子的游戲當中,和他處于“平行游戲”的狀態(tài),一種“他玩他的,你玩你的”,沒有過多語言指導的狀態(tài)。
點點媽可以拿一個相同或者稍稍小一點的口袋和孩子一起玩兒,當然卡片還要拿那么大的卡片。這個時候,她只要注意采用正確的游戲方法進行游戲就可以了,不用說很多的話去指導孩子。只要在他旁邊玩兒了,孩子就會注意到,他們天生具有專注地模仿別人或者學習別人的能力。
媽媽在孩子旁邊玩類似的或者同樣的游戲,對他進行這個游戲操作在態(tài)度上給予了支持。這樣,一方面能夠延長他的游戲時間,只有反復練習的時間長了,孩子才能提升游戲的能力;同時點點媽的示范,孩子會看在眼里,當時或者過一段時間可能就會模仿她。
如果點點不想玩兒也沒有關系,只要他想收手了,媽媽就可以把游戲結束。下一次他玩的時候,同樣可以做這樣的平行游戲。
一路直行
交通解說員:當點點認為媽媽很支持他的游戲,而且沒有過多打擾時,他可能就會主動過來尋求幫助:“媽媽你幫我撐著點袋子,我來裝這個吧,我怎么都裝不進去。”或者:“我撐著袋子,你幫我把卡片放進去。”這個時候,就到了孩子主動要求跟媽媽合作進行游戲的階段了。這時游戲的主導者依然是孩子,由他來引領游戲的方向,由他來決定游戲的內(nèi)容,媽媽只是協(xié)助他,甚至由孩子來教媽媽,都沒有關系。
當孩子通過觀察、學習、模仿,再裝袋子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從媽媽、爸爸身上模仿的動作很好,可以讓他很順利或者很愉快地完成游戲內(nèi)容。進而,他就會開始喜歡向父母詢問一些問題,這就達到了提升游戲質量的目的,這時父母就可以進行一些游戲的指導活動了。
3-6歲孩子認識數(shù)字的小游戲
3-6歲孩子認識數(shù)字的小游戲
我們先了解一下3~6歲孩子認識數(shù)的規(guī)律:孩子總是先從口頭數(shù)數(shù)開始,然后再點著實物數(shù),接著才能根據(jù)數(shù)的結果說出總數(shù),再按著實物數(shù)拿出同樣多的實物。這一全過程的特點,是由掌握無意義的數(shù)字聲音到掌握數(shù)的實際意義,由學會認數(shù)到會運用數(shù),由形成數(shù)的觀念到形成數(shù)的概念。當孩子成功地從1數(shù)到20 時,父母會覺得教孩子數(shù)數(shù)也很簡單。其實并非如此,如果把20個小石頭放在一堆,再讓他數(shù),往往就數(shù)不清了。這說明從會“說數(shù)”到真正會數(shù)數(shù)還有很大差異。那么,怎樣教會孩子數(shù)數(shù)呢?
由此規(guī)律出發(fā),當孩子開始學習時,首先讓孩子像背歌謠一樣地從1數(shù)到10、20等。當孩子掌握了這一點,才能開始讓孩子手腦并用,點一個實物,數(shù)一個數(shù)字,這一點需要慢慢掌握。如:家里的水果、積木等不同種類的東西都可以讓他學著數(shù)。每次練習的時間,以不超過5分鐘為宜,否則孩子就煩了。在教孩子數(shù)數(shù)時,先少數(shù)幾個,然后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例如:家里吃點心,每人拿1塊,拿到最后沒有了,這有助于孩子認識1和許多的概念。對于 3~4歲的孩子,可以學會5以內(nèi)的數(shù)字概念。從2歲半起,孩子就可以開始認識數(shù)字的概念,3歲左右可以懂得2,到3歲半應該能懂得5。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在家里,或者在幼兒園內(nèi)是可以學到很多有關數(shù)的本領,但都是以實物為基礎的,他們還沒有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有些父母急于求成,或者不了解幼兒學數(shù)數(shù)的規(guī)律,總渴望教他從抽象的數(shù)字到抽象的數(shù)學,結果只能使孩子頭疼,而且覺得學習數(shù)學是困難而無趣味的東西,以致影響了一生職業(yè)的選擇。寓教育于游戲吧!不使孩子感到這是在教育他、培養(yǎng)他,使他覺得數(shù)數(shù)游戲,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
下面是一些時候三至五歲小孩認識數(shù)字的小游戲。
1、分配樹葉認識數(shù)字
帶寶寶去公園玩,讓他收集一些喜歡的樹葉,然后媽媽在地上寫下1—10這10個數(shù)字,并讓寶寶把揀來的樹葉按照數(shù)字1放1片,數(shù)字2放2片的規(guī)律一直放到數(shù)字10。這樣寶寶就在樹葉的幫助下,直觀地學會了1—10這10個數(shù)字,并了解了數(shù)名、數(shù)字、數(shù)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2、打電話
電話是寶寶非常喜歡的玩具,用它來玩游戲可以幫助寶寶學習語言。告訴寶寶每只動物的電話號碼,叫他打電話過去,媽媽可以假扮各種動物,跟寶寶在電話上聊天。剛開始先給他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的電話號碼。
3、舉一反三
對孩子而言,要告訴他們“同樣的數(shù)目”這個概念是非常困難的,三歲的孩子雖然已有數(shù)的概念,但是還是別勉強他們學習。當孩子對數(shù)的理解能力增強時,媽媽可以示范地說:“這是3,那也是3,兩個是相同的?!辈痪弥?,孩子就能夠自己去數(shù)了。
4、超級市場購物員
用具:給寶寶的小錢包、零錢
玩法:去超級市場購物前,先擬定購物的東西,記下來。買好東西以后讓寶寶去付錢。
寶寶學會——簡單的計算
小貼士:每次金額不要太大,不要超出寶寶的能力范圍。
5、歡天喜地跳飛機
用具:一套大數(shù)字板(1—10)各10張
玩法:媽媽協(xié)助孩子把大數(shù)字板鋪在地/草坪上,然后媽媽發(fā)出指令讓寶寶跳到相應的數(shù)字上,比如媽媽說“1”,寶寶就跳到寫有數(shù)字“1”的數(shù)字板上。
寶寶學會——跳躍和認識數(shù)字
小貼士:不要讓寶寶跳相隔太遠的數(shù)字以免摔傷。
當然了,除了以上游戲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游戲是可以幫助3到6歲的小孩認識數(shù)字的,各位家長不妨自己用心去發(fā)現(xiàn)。畢竟別人的經(jīng)驗永遠只是個參考而已,只有通常自己的實踐,才能找出屬于自己小孩的獨一無二的最適合的方法。
四個象限認識孩子的游戲
在通過幼兒園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我深刻了解到,美國的教育非常鼓勵個性差異。你可以學習不好,但是你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自己的專長。教育希望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有意思、有價值的人,而不是按同樣的模板做出來的“餅干”。
說到孩子的游戲,家長怎樣才能根據(jù)孩子的性格、喜好和發(fā)展?jié)撃軄砗秃⒆右黄疬x擇適合他們的游戲呢?
這里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孩子的興趣;一個是發(fā)展價值,比如對幼兒認知、情感或者社會功能有幫助。我們把這兩個維度做成一個2x2的象限列表。
很明顯,如果是孩子喜歡玩的游戲,同時又對他們有很多發(fā)展價值(A區(qū)域),那毫無疑問,應該讓孩子去玩這些游戲。但很多有意思的游戲,比如說簡單暴力的游戲,孩子也喜歡玩,但是對孩子沒有任何發(fā)展價值(C區(qū)域),那么到底能不能去玩呢?同時,又有一些游戲本身很無聊,但是在某些方面對孩子卻有發(fā)展價值(B區(qū)域),要不要強迫他們?nèi)ネ婺?
1.如何衡量發(fā)展價值?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先討論一下“發(fā)展價值”的內(nèi)涵。有發(fā)展價值的游戲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學到一些知識、技能,比如說以拼寫、數(shù)學加減法訓練為主要內(nèi)容和形式的游戲;另外一種是可以促進人的基本認知、情感或社會功能的提高,比如說對工作記憶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對注意力的提高等等。
基于第一種功能的游戲和玩具較為常見,如果家長想教會孩子書寫26個字母,那可以去買一些幫助孩子認識字母或練習書寫的玩具。如帶磁鐵小球的板子,孩子可以沿著路徑滾動小球從而學會如何寫字母;如可以發(fā)聲的屏幕,用手觸摸某個字母,該字母就會發(fā)出正確的讀音,并提供一個形象的圖像輔助記憶。如果一些游戲只是簡單地讓孩子記住10個數(shù)字,那么這樣的游戲就不會對兒童的基本認知能力有很大提高。
那么基于第二種功能的游戲呢?家長怎么才能知道哪些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工作記憶,同時加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信息,促進注意力和認知靈活性,而不是簡單地訓練普通記憶力呢?
工作記憶的重要性在于同時對兩種信息進行加工,如果游戲可以讓孩子記住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然后在記住這些規(guī)律的同時,又必須運用它們?nèi)ネ瓿梢恍┤蝿眨敲?,這樣的游戲就可以起到對工作記憶鍛煉的效果。
比如說之前介紹過的N-back電子游戲:一個晴朗的夜晚,荒無人煙的田野上有座房子,這座房子有5個窗戶,每過2秒鐘就有一只貓在其中某一個窗戶上出現(xiàn),然后消失。小孩需要記住這只貓在每一關哪一個窗戶出現(xiàn)。在第二關,孩子需要記住這只貓在2秒之前是在哪個窗戶出現(xiàn)的(而不是當前這一秒,所以不僅需要記住2秒之前之后出現(xiàn)的位置,還要對他們進行區(qū)分)。以此類推,越來越復雜。這個游戲不僅要求孩子記住游戲規(guī)則(是在哪幾秒出現(xiàn)的),而且要記住正確的有貓的窗戶。
那么促進孩子對他人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的游戲又是什么樣的呢?比如躲貓貓。爸爸和孩子在屋子里的時候把小熊藏在柜子里(媽媽不在場),然后媽媽進來的時候,爸爸問孩子:媽媽知道小熊藏在哪兒嗎?如果孩子直接指出小熊藏的地點,爸爸就要給孩子解釋媽媽的信息和想法和自己的信息和想法為什么會不同。然后反復玩一些這類的游戲練習。
2.發(fā)展價值和興趣的博弈:“補短”還是“增長”?
一般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也都是他們比較在行的,不在行的,通常興趣也不大。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讓他們?nèi)ネ嫠麄冊谛械?增長),還是不在行的呢(補短)?
補短:通常是給孩子他們“最需要的”和“不太擅長”方面來進行訓練。將這個發(fā)展價值與趣味性完美結合從而起到“補短”作用。比如提高孩子拼寫能力的游戲,一般來說,單純的書寫訓練(B象限)是比較枯燥的,也不太適合幼兒,但是如果把這種練習變成好玩的游戲,孩子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A象限)。
增長: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發(fā)展較好,比如工作記憶能力非常強,那么更豐富的挑戰(zhàn)和練習會滿足孩子的強烈興趣,同時也能給他帶來更大的發(fā)展。
象限中的C象限代表了孩子很喜歡玩但對他們沒什么發(fā)展價值的玩具和游戲,大都屬于“暴力無腦型”——游戲簡單,情節(jié)暴力,刺激感官,不用怎么動腦。如果用玩這些游戲的時間去玩別的更有發(fā)展價值的游戲,孩子所獲得的發(fā)展會更有意義。
了解孩子的能力和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了解,通過和老師的交流,發(fā)現(xiàn)并結合孩子的“興趣”,給A、B、C、D四個象限進行更詳細的區(qū)分,從而匹配最適合他們的玩具和游戲。本專欄下幾期將會陸續(xù)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的測驗來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的興趣以推薦更合適的游戲。
語言游戲:認識春天
9. 春 天
目 的
讓寶寶體會春天的景物特征,認識花、樹、燕子。
準 備
音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景色圖片,字卡“春天”。
智慧媽媽教你玩
(1) 媽媽抱著寶寶,在院子里、花園里觀察春天的景色。
(2) 媽媽拿出春天的圖片,讓寶寶指認花、樹、燕子。
(3) 媽媽念兒歌,寶寶靜靜地欣賞。
(4) 媽媽邊念兒歌邊做“笑”的動作,以幫助寶寶理解兒歌。
建 議
(1) 寶寶看圖時,媽媽可出示字卡“春天”,讓寶寶識字。
(2) 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讓寶寶找到字卡“春天”,并交給媽媽。
兒 歌
春天到,桃花笑,
小草綠,燕子來。
10. 夏 天
目 的
讓寶寶了解夏天的特征,聽知了的叫聲,培養(yǎng)寶寶的觀察力。
準 備
(1) 預先熟悉兒歌。
(2) 字卡“夏天”。
智慧媽媽教你玩
(1) 媽媽帶寶寶到花園里的大樹下,聽知了的叫聲,并告訴寶寶,只有在夏天才能聽到知了叫。
(2) 帶寶寶觀察夏天的景色,如荷花開了、綠樹成蔭等。
(3) 媽媽邊念兒歌,邊指導寶寶觀察。
(4) 給寶寶吃西瓜,告訴寶寶夏天有西瓜等水果。
(5) 識字:夏天。
建 議
媽媽把字卡分散在草地上、綠樹下,請寶寶撿起來。
兒 歌
夏天到,荷花笑,
蜻蜓飛,知了叫。
游戲活動教案:認識球體教案
游戲活動認識球體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知道球體的名稱及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球體教案吧。設計背景
球體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常用的、常玩的實物,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 知道球體的名稱及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2.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 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4. 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5.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球體的特征,能向任何方向滾動。
難點: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 每個幼兒一個小塑料筐,筐內(nèi)有乒乓球、硬幣、操作材料各一。
2. 地球儀、活動室內(nèi)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和各種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奇妙的口袋》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口袋,我們用這個口袋來玩一個游戲《奇妙的口袋》。玩法:請第一名幼兒上臺摸口袋里的一件物品出示給全體幼兒看看并說說是什么,在用同樣的方法請第二、第三名幼兒摸出另外的物品。咦,那么多的東西,你們要不要玩一玩。(幼兒回答)那我們就一起來玩玩吧。
二、玩硬幣。
1.(出示硬幣)這是什么?(硬幣)是什么形狀的?我們先來玩玩硬,玩好后請幼兒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總結:吧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后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會滾。
3.我們再一起玩把硬幣立起來在桌子上轉的方法,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像什么一樣?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問:這是什么?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我們現(xiàn)在來玩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請幼兒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玩的?
2.誰愿意告訴劉老師剛才你是怎樣玩乒乓球的?(個別幼兒說)教師小結:乒乓球能向任何方向滾動。
四、摸摸、看看。
1.請幼兒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后告訴劉老師這兩樣東西摸上去是不是一樣(請幼兒觸摸后回答)。
2.教師小結: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要抓起來才能抓得住的。
3.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評判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4.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教師展示請幼兒觀察)。
5.教師小結:原來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出示詞語“球體”并認讀)。
五、找找、做做、說說。
1.好,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很多東西,請你們找找哪些是圓形,哪些是球體,找到后吧它放在不同的籃子里。
2.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及時給予評價。
3.剛才小朋友在這么多玩具中找出了球體,看看我們活動室內(nèi)還有什么東西是球體的,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還看到過那些東西是球體呢?
4.既然我們小朋友都是火眼金睛,那劉老師現(xiàn)在就想看看我們班的小朋友是不是小小魔術師,能不能把老師給的橡皮泥變成(球體)“湯圓”。
六、帶領幼兒把做好的“湯圓”送到廚房,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在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qū)別二者,在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fā)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qū)別時,教師的啟發(fā)不到位,造成幼兒不能非常準確的說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
3.為了能給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qū)別圓與球體的區(qū)別,尤其是我準備乒乓球,用拳頭抓一抓,讓幼兒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征。
4.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培養(yǎng)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5.總之,整個活動還是比較完整的。幼兒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情緒高漲,能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小班游戲認識紅綠黃三色
小班游戲認識紅綠黃三色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幼兒認識紅黃綠三色,會看交通燈,懂得紅燈停,綠燈行,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紅綠黃三色教案吧。
設計背景
讓幼兒學會看交通燈,注意交通安全,因此讓幼兒認識紅黃綠三色。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紅黃綠三色,會看交通燈,懂得紅燈停,綠燈行。
2、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重點難點
認識紅黃綠三色,會看交通燈。
活動準備
紅黃綠圓形卡片各一張,乒乓球各一個,盒子一個,交通燈頭飾。
活動過程
1、看一看:讓幼兒看一看老師手里的卡片。
2、認一認:認識紅黃綠三色。老師分別舉起三張卡片,告訴幼兒分別是什么顏色。
3、摸一摸,說一說:把乒乓球放進盒子里讓幼兒摸,并說說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
4、找一找:班里誰穿有這些顏色的衣服。
5、演一演:用交通燈頭飾演一演,學會過馬路。
教學反思
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幼兒很感興趣,并且學會了看交通燈。只是卡片過少,沒能讓全班幼兒都參與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