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規(guī)律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8-20 探索規(guī)律教案 探索教案探索規(guī)律教案九篇。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東西,這就要老師好好去自己教案課件了。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根據您的要求,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您搜集了一些有用的內容“探索規(guī)律教案”,煩請您認真研究下面的內容!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1
教學內容:P57-P58例1、例2,課堂活動1、2、3。
教學目標:1、能發(fā)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guī)律,并作出適當的說明。
2、結合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及與同伴積極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1。
教具準備:多媒體演示,實物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你看見過飛行表演嗎?屏幕出現國慶50周年閱兵式的飛行圖,看見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生:飛機飛得好整齊呀!
生:飛機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飛機的排列真有規(guī)律。
......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好,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guī)律。(板書課題:探索規(guī)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學習例1
1、完成表格
⑴出示例1(把例1改為學生熟悉的蝸?;丶覉D),填出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
已行路程(千米)304580
剩下路程(千米)30
⑵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讓學生展示交流填好的表格,并說一說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觀察表格,發(fā)現規(guī)律
師:根據表中反映的已行路程與未行路程的變化,你發(fā)現了什么?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上面一排的數越來越大,下面一排數越來越小。
生:上下兩個數相加都是90。
生:已行路程依次增加,剩下的路程依次減少。
......
3、在生活中你遇見過像這種規(guī)律的問題嗎?指名說一說。
4、對手指游戲。(P58第1題的第⑴道)
①師出數,生對;②生出數,師對;③一生當小老師出數,其他學生對數。
㈡學習例2
1、填表格
⑴認識表格,師指導學生理解相差是什么意思。
⑵分組討論:怎樣填?說說這樣填的道理。
⑶展示交流。
2、觀察表,從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父親年齡越來越大,小明年齡也越來越大。
父親總是比小明大26歲。
小明總是比父親小26歲。
......
3、小朋友猜一猜老師有多少歲?老師比你們大多少歲?xx年以后,你們在干什么?老師又在干什么?
4、說數游戲。(P58第1題⑵小道)
三、課堂活動:P59第2題(看一看,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后記: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2
《探索規(guī)律》政治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guī)律、通過運算驗證規(guī)律的過程。擁有一定的問題解決、課題研究、社會調查的經驗。2、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用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guī)律。3、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挑戰(zhàn)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設計理念教法:本節(jié)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模式展開。以問題引導思維,內容的呈現突出以下幾個特點:1、把知識的學習置于具體情景之中,通過豐富的例子使學生經歷從自然語言到符號語言和圖表語言的雙向交流過程。關注學生能否用不同的語言(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2、通過豐富而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動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建模的思想。激發(fā)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3、根據“回想——聯想——猜想”的思維過程,對難點進行層層鋪墊,使學生親自經歷探索過程與思維升華的過程,感受自我奮斗后成功的喜悅。教學過程一、問題情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兒歌,你能用字母表示這首兒歌嗎?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璑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二、建立模型。聯體長方形的擺法:(填空)1、如圖,擺N個這樣的聯體圖形需____根火柴棒。2、如圖,擺N個這樣的聯體圖形需____根火柴棒。3、如圖,擺N個這樣的聯體圖形需____根火柴棒。三、應用解釋。1、標準問題。餐桌的擺法:(填表)若按照上圖的擺法擺放餐桌和椅子 ?桌子張數 1 2 3 … N 可坐人數若按照上圖的擺法擺放餐桌和椅子 桌子張數 1 2 3 … N 可坐人數2、變式問題。在桌數相同時哪一種擺法容納的人更多?3、探索問題。若你是一家餐廳的大堂經理,由你負責在一個寬敞明亮的大廳里組織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西式冷餐會,你會選擇哪種餐桌的擺法呢?(新穎的問題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每一名學生都躍躍欲試,熱烈的討論后學生的答案很完美。)4、輔助練習。按規(guī)律填空,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規(guī)律:①2,4,6,8,____,12,14,…____②2,4,8,____,32,64,…____③1,3,7,____,31,…____注釋:用N表示數的序號。四、拓展。折紙問題:(填表)①對折次數與所得單層面積的變化關系表:對折次數 0 1 2 3 4 … N單層面積②對折次數與所得層數的變化關系表:對折次數 0 1 2 3 4 … N所得層數③平行對折次數與所得折痕數的變化關系表:對折次數 0 1 2 3 4 … N折痕條數五、小結。由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總結:1、在探索規(guī)律中遇到挫折,你會怎么辦?2、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包括所學習到的探索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探索規(guī)律過程中哪些量是重要的;探索規(guī)律的一般過程等。)檢測題:A組:(填空)1,4,9,16,____,36,49……B組:用火柴按下圖方式搭圖形,按規(guī)律填寫下表:梯形個數 1 2 3 4 … N 火柴根數作業(yè):A組:課本作業(yè)B組:(開放性作業(yè))有人說一張普通的報紙連續(xù)對折最多不會超過8次。利用今天在折紙問題中對折次數與單層面積以及所折層數的關系的探索,對這一論點進行論證或反駁。課后反思一、教學中的成功體驗。1、通過情感活動把學生與教師緊緊聯系在一起,并且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教師努力把握情感誘導的契機,積極參加學生的各項活動,努力使自己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并認真精細地觀察學生的情感行為和性格特點,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針對學生不同情況,提出不同要求,并善于進行情感誘導,竭盡全力幫助學生獲得成功,使學生自覺地產生奮發(fā)上進的內在動力,推動他們不斷進步。2、根據接受美學的觀點,把教學內容的新穎度定在“似曾相識又陌生”的感覺尺度上。用信息優(yōu)化的觀點,對教育內容進行篩選,去掉易使學生厭煩的信息,留下學生感興趣的新穎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3、減少教師的活動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發(fā)展。教師做好學法指導,做到少講,少問,少板書,力求做到精而美,使學生有時間和空間進行自我調控,自主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評價,促使學生學會學習。二、需進一步探索的教學方法。怎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是我在教學中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我發(fā)現不僅應當經常地問學生“為什么”,而且更應努力促進學生由“被動狀態(tài)”向相應的“自覺狀態(tài)”轉變,也即由被動地去回答老師關于“為什么”的問題而發(fā)展成為經常地向自己提出“為什么”。而這一轉化過程的引導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三、需進一步提高的能力。學生方面:在課堂生生交往中,所有學生都應學會如何與同學合作,為趣味和快樂而競爭,自主地進行獨立學習。教師方面:進一步豐富社科知識,提高教育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水平。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3
師:我想繼續(xù)和大家玩一個游戲,愿意嗎?這個游戲叫“我的特異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學生上臺,教師出示下表)
師:(對一生)這是一張表格,你的任務就是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填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幫忙看,注意看、注意聽。
師:(背朝學生)小助手,請在表格第一行任寫一個乘法算式,如果因數比較大,可以用計算器計算積。小助手,請告訴我,積是多少?
師:小助手,第二行的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任意乘一個數,告訴我,第二個因數乘了幾?
師:同學們,雖然我不知道原來的兩個因數是多少,但我知道現在的積是多少,是××。不相信,你們算算看。
師:相信老師有特異功能嗎?(不相信)那你們猜猜老師是怎么算出現在的積的?
師:我想采訪一下這位同學,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積乘這個數的?(指第二個因數乘的數
)生:因為這個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6,所以積也同時乘6。
師:這個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認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板書)。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同意)我可有點半信半疑。這個說法我們可以稱之為猜想,究竟對不對需要進一步來驗證。思考一下,如何驗證?
(學生舉例。一組學生用因數乘因數算出積是多少,另一組學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積,并比較結果)
師:同學們,咱們任意舉了幾個例子,請大家仔細觀察整張表格,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剛才那位同學說的猜想是正確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同樣乘幾。
師:看來在29×46=1334這個乘法算式中,這個猜想是成立的,那么在其他乘法算式中,這個猜想是否還成立呢?
師:有沒有哪位同學舉的例子不符合猜想的,請舉手?。o人舉手)看來,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這個猜想都是成立的。其實老師在
開始的游戲中說有特異功能,只不過想考考大家。你們真不簡單,我提議大家為自己的表現鼓鼓掌。
師: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其實都存在這樣一個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是什么?
[反思]
教材在引導學生探索“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主要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具體豐富的實例,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的規(guī)律。雖然教材在此前的教學內容中為“積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大量的鋪墊和準備,但學生對規(guī)律的感知和認識仍然要經歷逐步清晰的過程。為此,教師設計了教師有“特異功能”的.游戲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情境中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從而作出猜想。在此基礎上的驗證環(huán)節(jié),努力體現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教師先引導學生重點研究在29×46=1334這道乘法算式中猜想成立,再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進行驗證,這樣的設計凸顯了不完全歸納法的要求。另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發(fā)揮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對日歷的探究的活動中,學習如何用字母代替數,學習如何用代數式表示規(guī)律,反映日歷中數與數之間變化的奧秘,增強學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豎列的三個數以及探究、驗證。在這一實踐活動中,經歷學會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新的數學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培養(yǎng)“學新知識”,而是“生長新知識”。
3.探索日歷中數學規(guī)律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小組共同探索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 教學難點:探索日歷中的數學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1。
引導學生觀察日歷,啟發(fā)他們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日歷中三個相鄰日期數的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
展示豎列、對角線上三個相鄰日期數。最后總結出結論。
1.橫列三個相鄰的日期數。
規(guī)律一:后者比前者多1。
【不急于將規(guī)律告訴學生,讓學生親自進行這一探索,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去發(fā)現、認識、歸納出這一規(guī)律?!?/p>
2.豎列三個相鄰的.日期數。
規(guī)律二:下者比上者多7。
3.右對角線上相鄰的日期數。
規(guī)律三:下一個比上一個多8。
4.左對角線上相鄰的日期數。
規(guī)律四:下一個比上一個多6。 提出問題:
(1)一個數列上三個數之間有什么相等關系。(用多媒體再次顯示這樣的三個數。) (2)能用數學符號表示出這個規(guī)律嗎?(探索出規(guī)律五。)
規(guī)律五:無論位置怎樣的相鄰三個數,中間的數是其余兩個數的平均數。 應用規(guī)律填空:當知道方框中的一個a時,請?zhí)钌掀溆嗫崭裰械娜掌跀怠?/p>
(電腦依次閃爍一個a。)
【字母所在位置不同,其余兩數列式也不同。從中讓學生學會文字語言與數學語言的互化?!?二、創(chuàng)設情境2。
電腦顯示日歷,組織學生四人小組做猜日期游戲。
教師給出四個方框,每個方框共有九個日期,請組長在方框中任意填出一個日期數,叫其余同伴猜出另外的幾個日期數,并說明理由。最后一個方框中每一個日期都猜出了嗎?為什么?
【通過游戲鼓勵學生應用前面五個規(guī)律的知識解決日歷中如何求某一日期的問題。最后一個方框至少剩下一個空格無法猜出日期,因為它已是下一個月的日期數,說明考慮問題一定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p>
三、創(chuàng)設情境3。
電腦顯示日歷3×3方框里九個數。教師給出一系列問題激勵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新的規(guī)律。
1.日歷圖彩色方框中九個數之和與方框正中間的數有什么關系?使用計算器通過計算找出這個關系。這個關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嗎?
2.這個關系在任何一個月的日歷中也成立嗎?
3.如果用a表示中間數請學生按前面找出的關系填出框中另外8個數。
(學生觀察日歷方框中九個數,四人小組討論并用計算器計算驗證自己的結論,四人小組再任選一方框用計算器驗證結論是否成立。)
讓學生想一想,
并引導學生用代數式填寫,如下:
提出問題:
用式子表示九個數的關系:
(a-8)+(a-7)+(a-6)+(a-1)十a+(a+1)+(a+6)+(a+7)+(a+8)=9a 【使學生體會符號運算可以用來驗證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規(guī)律六:方框中九個數的和是正中間這個數的九倍。 提出問題:
(1)從日歷中任意框出3×3九個數之和為153,請問這九個日期分別是幾號?
(2)現有一張空白日歷,已知其中3×3方框中兩直角邊所在位置的五個日期與正中間日期共六個數之和與斜邊所在日期和的差是78,請將這個日歷重現出來。
四、課外作業(yè)。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5
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借助計算器計算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時積的變化規(guī)律,掌握這一規(guī)律,初步了解這一規(guī)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掌握積的變化規(guī)律,初步了解這一規(guī)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學過了用計算器計算。知道用計算器計算既快捷又準確。這節(jié)課我們借助計算器探索一條很重要的數學規(guī)律,那就是積的變化規(guī)律。(板書課題)這條規(guī)律對于我們以后的學習十分有用,在探索過程中我們還能學到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我想你們一定會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出示下表。
┏━━━━━━┳━━━━━━━┳━━━━━┳━━━━━━━┓
┃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積┃積的變化┃
┣━━━━━━╋━━━━━━━╋━━━━━╋━━━━━━━┫
┃36┃30┃1080┃┃
┣━━━━━━╋━━━━━━━╋━━━━━╋━━━━━━━┫
┃36┃302┃┃1080--┃
┣━━━━━━╋━━━━━━━╋━━━━━╋━━━━━━━┫
┃36┃3010┃┃┃
┣━━━━━━╋━━━━━━━╋━━━━━╋━━━━━━━┫
(1)指導填表。
談話:請大家先看表的第一行,明白這四項內容的意思嗎?第三欄積和第四欄積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第三欄積要求填上計算所得的數,第四欄積的變化填寫原來的積1080乘幾)大家再看第二行,用計算器算一下3630是不是得1080。再看第三行,先用計算器算出第二個因數,再計算出積。(指名報得數,教師填表)提問:積的變化一欄要求填1080,橫線上的數應該怎樣計算出來?(指名回答)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因為已知兩個因數的積是2160,一個因數是1080,求另一個因數,所以用除法計算)請算出結果填在橫線上。再看第四行,請你們自己算出積,積的變化應該如何計算?如何填寫?(108010)第五行、第六行自己計算、填寫。
(2)觀察表格,初步發(fā)現規(guī)律。談話:仔細觀察表格的第一、二兩欄,誰能說一下因數的變化情況?再把第四欄與第二欄或第一欄對照,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小組里討論后,指名發(fā)言。
2.舉例驗證。
(1)談話:剛才大家發(fā)現的規(guī)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匆忙下結論,要再舉一例子,看看會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如果有一個例子出現了不同的情況,就不能把這種發(fā)現當作規(guī)律,這就是研究數學問題應該持有的嚴謹的態(tài)度。下面每人也像例題這樣畫個表,自己寫出因數,設計因數的變化,用計算器算出積,算出積的變化。把表填寫完成后,再看看是否具有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2)學生各自制表、填寫、探究,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3)在小組里交流,說一說自己的制表情況及從表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特別注意有沒有出現與規(guī)律不同的情況。如果有,在小組里重新計算核實。(4)談話:有沒有發(fā)現與例題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不同的情況?
3.總結規(guī)律。
談話:剛才大家共同做了例題,又各自找出了例子,都出現了相同的情況,這樣,我們就可總結積的變化規(guī)律了。你認為可以怎樣總結?先在小組里討論,再指名匯報。談話:你們表達的意思都是對的,我們看看書上小蘑菇是怎樣總結的?指名讀小蘑菇的話。
三、組織學習
1.做想想做做第l題。
(1)讓學生先填表格第三排的空格。提問:這里的60你是怎樣得到的?如果學生說是先計算43-12,再算5x12-60,可提問:還有別的辦法得到嗎?(2)讓學生自己填寫其余的空格。(3)指名報得數,共同校對。提問:最后一欄的400你是怎樣得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各自在書上做題。(2)指名報得數,共同訂正。(3)提問:第一組題做題時你是怎樣想的?(指名回答)第三組題做題時你是怎樣想的?(指名回答)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默讀題目,各自填表(2)提問:第二次購買的數量與第一次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總價呢?(指名回答)第三次購買的數量與第一次相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總價呢?(指名回答)第三次購買的數量除了可以與第一次相比,還可以與哪一次相比?你能說說變化情況嗎?(指名回答)(3)同桌互相說說第四次、第五次的變化情況。
4.做想想做做第4題。各自列式并用計算器計算,指名報答案,全班共同訂正。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們用計算器探索出了一條什么規(guī)律?是用什么方法探索的?你對哪些過程最感興趣?你還想知道什么?
1.讓學生經歷用計算器計算探索商不變的規(guī)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這條規(guī)律。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觀察、比較、綜合和歸納的能力,進一步體驗探索數學規(guī)律、發(fā)現數學結論的方法。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內在的規(guī)律與聯系,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結論的嚴謹性,感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商的變化規(guī)律,初步了解這一規(guī)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入新課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借助計算器研究了積的變化規(guī)律,誰還記得是什么規(guī)律嗎?(指名口答)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商的變化規(guī)律,不過研究的具體方法與研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有所不同。研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我們只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個因數乘一個數的情況,而研究商的變化規(guī)律則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一個數,或同時除以一個數。你知道同時乘或同時除--
以-個數是什么意思嗎?弄懂了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就可以研究了。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板書:840040,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出結果,并補充板書成:840040一210。
出示例題。(暫不出示0除外)指名讀題。談話:明白題目的要求嗎?題目要求你們做什么?(指名回答)
先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一下怎樣做,然后分好工。兩人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一個數,至于乘幾各人自己定;兩人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一個數,除以幾也自己定,寫出新的被除數和除數,再用計算器算出商。算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算式。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指定兩個小組匯報本組的所有算式,并說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哪個數,教師把這些算式按乘或除分類各板書成一列。談話:有沒有同學把8400和40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后商不再是210的?如果有,讓其說出算式,共同分析、糾正。提問:根據左邊的一列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根據右邊的一列算式呢?(多指定幾人回答)
2.讓學生再舉例驗證。
談話:剛才大家利用840040這道題得出了結論。在其他除法題中是否也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呢?你能夠再找一些例子,通過用計算器計算再次進行研究嗎?這次每人寫出一道除法算式算出得數后,再寫兩道算式,一道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一個數的,另一道是同時除以一個數的,也都要用計算器算出得數,再與原來的除法算式進行比較。學生獨立寫算式、計算、比較。在小組內交流,要特別注意有沒有例外的情況,如果有在小組內共同檢查訂正。
3.總結規(guī)律。
談話:在做例題時,你們有所發(fā)現,后來又找到很多例子證明了自己的發(fā)現。能把你們的發(fā)現概括成一條規(guī)律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并相互補充,引導學生得到結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板書這一結論)讓學生把書翻到第84頁,讀茄子卡通的話。提問:茄子卡通的結論與你們總結出的結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回答)這里注明的0除外是說哪個數不能是O?談話:那么為什么要注明0除外呢?這里我們要先學習一點知識,那就是0不能作除數。O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呢?我先問你們在做63時你們是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的?可見我們做63就是要找到一個與3相乘得6的數。除法計算就是想找到一個與除數相乘得被除數的數。我們再看一看讓0作除數會出現什么問題。我們分兩種情況來討論:一種是被除數也是O,另一種是被除數不是0。被除數也是O,題目成了0O,就是找到一個與O相乘得0的數,即0()一0,你們說括號里可以填什么數?括號里可以任意填-一個數,也就是說o0商可以足任何一個數,這樣的除法還有意義嗎?再看被除數不是0的情況,例如30,也就是想找到一個與O相乘得3的數,即0()一3,括號里能填哪個數?填哪個數都不行,也就是說30找不到商。這樣看來,O作除數要么隨便哪個數都能當商,要么找不到商,所以數學上規(guī)定O不能作除數。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就知道了被除數和除數不能同時除以O,那么同時乘O會出現什么問題,誰來說一說?(指名回答)現在我們再一起把這節(jié)課發(fā)現的規(guī)律讀一遍,讀后問: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各自在書上填表。(2)指名報各題的得數。(3)提問:你是怎樣得到每欄的商的?(對于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直接作出判斷的學生予以表揚)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在書上做題。(2)在小組內每人就一組題說說是怎樣觀察和思考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讀題。(2)學生自己觀察表中的總價和數量,然后向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3)指名在班內說出自己的判斷和理由。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各自列算式,用計算器計算解答。(2)指名報答案,共同評議。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通過用計算器計算找到了一條什么規(guī)律?是用什么辦法找到的?這條規(guī)律與上節(jié)課找到的積的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這節(jié)課還有什么收獲?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數與數之間的規(guī)律
2、探索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guī)律
3、探求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規(guī)律或變化趨勢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索數與數之間、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的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2、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會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探索數與數之間的規(guī)律。
2、探索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guī)律。
3、能用語言和其它方式把事物中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
1、探索、猜想、歸納、驗證等能力的培養(yǎng)。
2、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一年之內1對家鴿可以繁殖成多少對?
二、新課探索:
1、填表
師:(投影展示未完成的乘法表)這張乘法表中有好多的空白,你們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生親自填乘法表,為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做準備)
2、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
1)師:現在我們已經填好了一張完整的乘法表,我們一起對照表,找一找數字之間有哪些規(guī)律?(展示完整的表)你們可以小組之間互相交流。
(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2)交流發(fā)現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我們發(fā)現的規(guī)律,告訴教師你們都發(fā)現了哪些規(guī)律?
生:從1這個表格出發(fā),得到的數字都是一樣的。
師:這是什么規(guī)律呢?
生:1和任何相乘都等于它本身。[優(yōu)美句子網 111642.COM]
師:還有什么規(guī)律呢?
(生各抒已見)
3、找規(guī)律,填一填。
1)811 14 17 ( ) 23 ( )
2) 4 9 16 25 ( ) 49 64
3) 1 8 27 ( ) 125 ( ),
4) 3 6 9 15 24 ( ) 63 ( )
(學生思考其中的規(guī)律,抽生回答,并說明原因)
4、學校計劃按圖擺放桌子椅子,照這樣的方式繼續(xù)擺放,第5張桌子、第20張桌子分別可以坐多少人呢?
學生認真思考,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并嘗試用字母表示出來。
5、為了迎接“六一”的到來,我班準備按如下的方式為教室掛上氣球
紅 黃 紅 紅 黃 紅 黃 紅 紅 黃 那么第2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的,第27個呢?
(抽生回答問題,并說明理由)
6、 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你知道第5 堆有多少個?第8堆有多少個,其中的規(guī)律是什么?
(抽生回答問題,并說明理由)
7、學生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規(guī)律的事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的美)
8、解決引題問題
三、本節(jié)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許多有趣的規(guī)律,同時也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我們的樂園里還有許多更有趣的知識等待我們大家去繼續(xù)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進一步的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并掌握規(guī)律。
2、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規(guī)律。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并板書,今天我們要復習探索規(guī)律。
二、我們已經探索和發(fā)現了生活中的很多規(guī)律,現在老師想請小幫助我找出最大的一位數、兩位數和三位數以及最小的一位數、兩位數和三位數。
1、學生先獨立想一想,再寫一寫。
2、師指名說一說。
板書:最大的一位數最大的兩位數最大的三位數
999999
最小的一位數最小的兩位數最小的三位數
110100
3、從上面這些數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和同桌的說一說。
4、師指名說一說。
三、練習
1、P72第5題,生先在書上直接判斷,再集體訂正,之擰說出你是怎樣想的?
2、在橫線上填出合適的數、算式或圖形,并說明理由。(P72第6題)
3、完成書上第4題。生獨立看懂圖意,再做在作業(yè)本上。
四、課堂小結: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發(fā)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guī)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列表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yǎng)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努力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流程:
一、初步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感知規(guī)律。
談話:下表的紅框中兩個數的和是3。在表中移動這個紅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兩個數的和各不相同。提問:一共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請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數表想一想,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框試著框一框。
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個不同的和。
相機引導:這樣列表排一排,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復、不遺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個不同的和。
引導: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數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嗎?結合學生的演示,強調:從哪里開始框起?方框依次向哪個方向平移?一共平移多少次?得到幾個不同的和?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更簡便?
(第一種要算出每個具體的和,第2種方法只要考慮把長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二、再次經歷探索的過程,發(fā)現規(guī)律
如果每次框出三個數,一共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嗎?拿出能框3個數的長方形框自己試一試。
學生操作后組織交流:你是怎樣框的?(強調按順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幾次?(7次)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8個)
提問:如果每次框出4個數、5個數呢?再試著框一框,看看分別能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組織學生交流結果。
要求:剛才我們用方框在數表里每次框出了2個數、3個數、4個數和5個數。你能聯系每次平移的過程和得到的結果,把下表填寫完整嗎?
每次框幾個數平移的次數得到幾個不同的和
引導:觀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數與每次框幾個數有什么關系?得到幾個不同的和與平移的次數有什么關系?把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數與每次框出的數的個數相加正好是10;得到不同和的個數比平移的次數多1;每次框出的數越多,平移的次數與得到不同和的個數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數的個數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個數就減少1**...
追問:利用大家發(fā)現的規(guī)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6個數,平移的次數是幾?能得到幾個不同的和?
三、嘗試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加深對規(guī)律的認識
1.教學試一試。提問:(出示題目)如果把表中的數增加到15,你能用剛才發(fā)現的規(guī)律說說每次框出2個數能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嗎?每次框出3個數或4個數呢?
2.做練一練。提問:(出示花邊)這是小紅設計的一條花邊。每次給相鄰的兩個方格蓋上紅色的透明紙,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蓋法?
四、課堂小結,聯系實際應用規(guī)律
1.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什么規(guī)律?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規(guī)律的?
2.做練習十的第1題。今天我們探索的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一些應用。(出示練習十的第1題)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嗎?
3.做練習十的第2題。(出示練習十的第2題)提示:可以根據題意先畫圖,再思考。學生解答后,再組織交流思考的過程。
探索規(guī)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復雜的小數乘除法,并有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意識。
2、在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能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算式中的規(guī)律,并能按規(guī)律直接填得數。]
3、在引導發(fā)現規(guī)律、描述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中的美以及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guī)律,并能應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有沒有帶計算器。
2、師:昨天我們學習了循環(huán)小數,知道兩個數的商有些是有限小數,有些是循環(huán)小數。
比一比,看誰能很快知道下面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不是循環(huán)小數。
課件出示:1.59÷17=19.89÷5.2=
學生反饋。
3、教師小結:當我們遇到較麻煩的數學計算的時候,可以使用計算器。
導入課題,揭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10。
(1)師:請同學們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2)學生用計算器獨立計算。
(3)學生反饋,校對答案。
(3)學生獨立觀察、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發(fā)現規(guī)律的時間。)
(4)小組交流同伴之間的發(fā)現結果。
(鼓勵學生把發(fā)現的規(guī)律都說出來,使學生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5)集體交流。誰愿意來說說你的發(fā)現?(注意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
2、師:同學們通過用計算器計算,觀察計算結果,集體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那大家能不能不計算,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
6÷11=7÷11=8÷11=9÷11=
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寫這些商的?(使學生說出應用規(guī)律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規(guī)律的理解。)
用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3、師生共同小結。
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的?
用計算器計算——觀察、探索規(guī)律——用規(guī)律直接填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上“做一做”。
用計算器計算前4題,試著寫出后2題的積。
問:通過計算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怎么找到后兩題的積?
2、出示練習五第7題。]
(1)獨立完成。
(2)反饋計算結果:誰來說說你的計算結果?
(因為中間7與9中間少了一個8,估計學生會計算錯誤,提醒學生要看清題目后再計算。)
(3)拓展:誰還能寫出其他有關的算式?是否還符合這個規(guī)律?怎么寫?怎么填?為什么?
3、進一步拓展。
老師也找了幾個與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1234.5679×126=
1234.5679×135=
1234.5679×144
1234.5679×153=
4、算一算,找規(guī)律:
46×96=69×64=
14×82=28×41=
26×93=39×62=
5、練習五第八題。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jié)課上,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還有什么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嗎?
五、作業(yè)
1、先用計算器計算前面4題,仔細觀察,再試著寫出后面的得數。(保留6位小數)
1÷7=2÷7=3÷7=
4÷7=5÷7=6÷7=
2、根據規(guī)律不計算直接填得數。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3、找規(guī)律填數。
14916()()
214283()()
4、到網上或其他參考書中找一找這樣的神奇而有趣的數學算式。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九篇
根據您的要求小編為您量身定制了一份專業(yè)的“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的內容請不要錯過我們的網站。每個老師在上課前會帶上自己教案課件,因此每天老師都會按質按時去寫好教案課件。?精心準備的教學教案能夠指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按規(guī)律排序,感知物體之間的空間關系。
2、提高觀察能力和排序能力。
二、教學重點:
1.能夠找出規(guī)律并進行排序。
2. 掌握ABAB的排列規(guī)律,了解ABBABB這樣的排列規(guī)律。
教師示范動作,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教師兩種動作交替。比如拍手兩次、拍肩兩次。
(二)集體活動:
師: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開運動會,哎呀,那一定非常有趣,我們一起去瞧瞧,好不好? 哦,咱們的小動物還沒有來呢。在小動物出場前,我們來先看一下咱們的運動會會場吧。我們的會場周圍布置了很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然后找一找會場里都布置了哪些東西?
請幼兒回答。
師: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它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序的? 幼:按照一個小一個大一個小一個大的規(guī)律排序的。
師:除了球之外,還布置了哪些東西?它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排列的?誰來說。
(引導幼兒說出旗子和彩帶的排列規(guī)律。讓孩子初步感知ABAB,ABCABC這樣的排列規(guī)律。) 師:哦,(旗子)它們是按照紅黃藍紅黃藍的規(guī)律排列的。好,再請小朋友找一找看還有什么東西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
師:咱們的旗子是按一條長一條短的規(guī)律排的。那么除了按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排。
師:咱們的小朋友都很棒,找到了很多按規(guī)律排序的東西。
現在,小動物們很快就要入場了,有一個小動物呢在會場邊上擺了一排凳子。誒,這些凳子是按規(guī)律排序的嗎? 幼:不是。
師:哦,咱們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些凳子沒有按規(guī)律排序,那么誰上來把這些凳子按規(guī)律重新排列一下?
幼兒上來擺,擺好后,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規(guī)律。 師:好,現在凳子擺好了,請大家坐好啦,小動物們要排隊入場了。(教師依次拿出動物磁鐵排隊)。誒隊伍排到這,后面的該怎么排呢?請小朋友上來排排看。 (幼兒按規(guī)律排列)
這時,小動物們想換個位置,小狗呢想排在前面?,F在變成了小狗小貓小兔,那么這個隊伍接下來又該怎么排?誰來排一排?(幼兒排序)
師:好,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排的對不對?(若有錯誤,請其他幼兒上前幫忙改正)
引導幼兒掌握ABCABC的排序規(guī)律。
三、小組操作活動:
1、幼兒自編規(guī)律排序。 師:現在小動物們排好隊就開始比賽了。咱們都知道運動會結束的時候,要給運動員發(fā)獎品。但是獎品還沒制作出來,所以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給小動物們做獎品,好不好? 咱們的獎品呢是用雪花片按規(guī)律一片一片的插起來制成彩棒?,F在請小朋友到制作車間制作獎品。
2、教師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排列規(guī)律。
師:好,現在好多小朋友已經把獎品做好了,那請我們做好的小朋友把你們的獎品舉起來。誰愿意到前面來給大家看一下你做的獎品。
四、結束活動,給小動物送獎品。
小朋友們做的都很棒,現在帶上我們做的獎品去送給小動物們,好不好? (教師帶領幼兒排隊離開教室)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fā)現物體的不同排列規(guī)律,并嘗試用abab、aabb、abb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2、在夾夾、串串的游戲中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顒訙蕚洌骸疤枪?、小魚、香腸、肉丁”(木珠、衣夾、吸管、文件夾),竹簽等若干;四個籮筐;場景布置(彩旗、串烤、花束等)?;顒舆^程:一、參觀美食城:1、小朋友們,美食節(jié)開始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參觀美食城,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等會兒把你的發(fā)現來告訴我?,F在準備好了嗎,跟著我出發(fā)嘍?。ㄓ變郝犚魳愤M活動室)2、瞧,香香美食城到了(幼兒自由參觀場景)快看,美食城里有什么?(帶孩子認識各種“美食”)二、感知abab排列1、誰來說一說你在美食城里發(fā)現了什么,它是怎么樣的?2、美食城里的東西真多呀,這里的串烤串的不僅好看,而且也很有規(guī)律的,誰已經發(fā)現它是按什么規(guī)律串的?3、你們會用這些方法做串烤嗎?(幼兒操作)4、交流操作:你串的是什么,是怎么串的?(交流完展示) 3、師:我這串是怎么串的呢,誰愿意幫忙往下串?(個別操作交流)三、學習aabb、abb規(guī)律排序1、觀察發(fā)現不同排序規(guī)律:在你們做串烤的時候,我發(fā)現有些串烤客人特別喜歡買,它是怎么串的呢?(,引導幼兒發(fā)現aabb、abb的排序規(guī)律)2、出示圖示一,提問:它是怎么串的?(教師小結abb規(guī)律)如果接著往下串應該怎么串呢?誰想來試試?3、出示圖示二,提問:這串和前面一串有什么不一樣,它是怎么排的?(教師小結aabb規(guī)律)如果接著往下串應該怎么串呢?誰想來試試?4、小結:原來美食除了可以按一個*一個*的規(guī)律串以外,還可以一個*兩個*或者兩個*兩個*的規(guī)律串,用這些方法串的美食真好看,難怪買的客人這么多,我們也用這些方法來串一串,送給后面客人來品嘗,并向客人介紹你是怎么串的?(幼兒二次操作)四、延伸活動教師小結:原來“美食”除了一個*一個*、一個*兩個*、兩個*兩個*的規(guī)律串外,還有很多種串法,我們拿著這些“美食”回教室再去串一串新的方法吧?。梢杂^察個別幼兒不同的排列進行展示)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進行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過程:
1、老師:“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送來的禮物,你們想看嗎?”(想)
“好,我么一起來看,是什么禮物?”
①出示一個自制頭飾,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fā)他們自制頭飾的興趣。
②老師打開第一個禮物盒:“哇!是一個漂亮的頭飾?!保ɡ蠋煷髟陬^上)
“好看嗎?這漂亮的頭飾是用什么顏色的圖形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p>
③小結:圖形王國送來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guī)律的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列規(guī)律接著排圖形。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盒子里的禮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頭飾。但是它還沒做完,圖形國王請你們來幫忙呢!你們愿意嗎?”
②小紅旗: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
小結:原來圖形王國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guī)律排隊的,所以很漂亮。
“上面寫得是什么?我來讀一下。”老師讀請柬,“小朋友今天圖形國王邀請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你們要打扮一下自己。每個小朋友要按照圖形有規(guī)律的裝飾自己的頭飾。戴上頭飾才能進去參加舞會?!?/p>
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操作材料,有頭帶、各種圖形,請幼兒按照圖形規(guī)律依樣接著有規(guī)律的排序。
老師:“好,我們開始做好,做好了,請雙面膠幫忙?!?/p>
4、幼兒操作活動。
5、活動評價。
①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②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③帶領幼兒一起去參加舞會。
教學反思:這個活動《按規(guī)律排序》,目的在于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fā)現圖形排隊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征。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啟發(fā)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并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征。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guī)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在活動中還設置一些分難易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進行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以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圖形若干、固體膠
2、幼兒操作紙、雙面膠
活動過程:
“小朋友們!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送來的禮物,你們想看嗎?”
“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禮物呢?”
1、出示自制頭飾,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頭飾上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他們自制頭飾的興趣。
(1)、老師打開第一個禮物盒:“哇!是一個漂亮的頭飾?!?老師戴在頭上)
“好看嗎?小朋友用你智慧的眼睛觀察一下,這個漂亮的頭飾是用什么圖形做得呢?”
小朋友:紅色正方形黃色圓形紅色正方形黃色圓形……
(2)、小結:圖形王國送來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guī)律的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隊的規(guī)律接著排圖形。
“奧!小朋友看看,這個大盒子里面么還有一個小盒子呢,我們要不要看看第二個盒子里的禮物呢?”
“呀!有一封信呢!寫什么了呢?我給小朋友先讀一下: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圖形國王知道大家的本領很大,而且還很樂意幫助別人,現在我們這里有兩個頭飾沒有裝飾完,我們圖形國王想請你們幫忙把他們裝飾完!你們愿意嗎?”
(1)、出示第一個頭飾:藍花紅花黃花藍花紅花黃花……
讓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再補充后面的規(guī)律,小朋友邊說教師邊操作。操作完之后,讓幼兒說說這一規(guī)律。
(2)、出示第二個頭飾: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
請幼兒觀察,然后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操作,并說說這一規(guī)律。
(3)、教師小結:原來圖形王國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guī)律的排隊來裝飾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動:(裝飾頭飾)幼兒按照規(guī)律,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給圖形排序。
“我們看看還有沒有盒子了,呀!還有一個呢!我們來看看第三個盒子里面的禮物是什么?(一張請柬)上面寫得什么呢?我來讀一下。小朋友們,你們太聰明了,為了獎賞你們,我們圖形國王邀請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你們要打扮一下自己奧,每個小朋友要戴上一個漂亮的頭飾,而且頭飾上面的圖形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戴上頭飾的小朋友才能進去參加舞會?!?/p>
4、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5、操作評價
(1)、老師展示個別幼兒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么做得。
(2)、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6、帶幼兒一起去參加舞會,放音樂,師幼舞蹈。(也可讓幼兒邀請下面的老師)
活動延伸:
帶孩子進教室,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孩子運用多種材料,用多種方法進行排序。如:按照長短、大小、高矮、形狀、用途等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有難易程度不一的排序活動。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發(fā)現物體簡單的排序規(guī)律,樂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2.積極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用動作表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一男一女間隔排隊的圖片,蘑菇房(小兔的家),大樹、小樹、紅花、黃花小圖片若干,魔術棒一根(里面藏著三條蠟光紙做的彩練,一條是紅、黃間隔排列,一條是紅、藍間隔排列,一條是紅、黃、藍間隔排列),《開汽車》音樂。
2.幼兒操作材料:珠子、雪花片各若干,畫有12支小蠟燭的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規(guī)律
師:今天是小兔的生日,我們坐汽車去慶祝小兔的生日,好嗎?司機叔叔說“小朋友按要求排好隊才能上車”,怎么排隊呢?
教師出示“一男一女間隔排隊”的圖片,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隊的?
師:小朋友也按這樣的規(guī)律排隊,好嗎?
幼兒一男一女排好隊,聽《開汽車》的音樂去小兔家。
二、觀察發(fā)現,探索規(guī)律
1.出示小兔的家。
師:小兔家到了,瞧,這兒長了一排樹呢!仔細看看,這排樹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栽的?(一棵大樹兩棵小樹間隔)
師:再看看花園里有什么。這么多花呀,這些花有什么規(guī)律?(兩朵紅的兩朵黃的間隔),接下去是什么顏色的花?為什么?(請幼兒先說,然后請一名幼兒上來接著往下排)
2.變魔術。
師:小兔家周圍的環(huán)境好美啊,今天老師也帶來了禮物要送給小兔,是什么禮物呢?請看魔術棒變變變。
(1)教師拉出第一條彩練的一部分,讓幼兒猜一猜后面拉出來的會是什么顏色,說一說為什么。教師驗證幼兒的猜測,慢慢拉出彩練,將它掛在小兔家門的左邊。
教師小結: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黃圈一個紅圈一個黃圈的規(guī)律連起來的。
(2)教師拉出第二條彩練的一部分,讓幼兒猜一猜后面拉出來的會是什么顏色,說一說為什么。教師驗證幼兒的猜測后,將彩練掛在小兔家門的右邊。
教師小結:這條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藍圈一個紅圈一個藍圈的規(guī)律連起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條彩練,討論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請幼兒猜一猜第三條彩練可能是怎樣排列的,然后再驗證,將彩練橫著掛在門的上方,請幼兒先說說彩練排列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小結:這條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黃圈一個藍圈間隔排列起來的。
三、分組操作,學習運用
師:小朋友們想送禮物給小兔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動手做一做。材料可以自己選擇,但一定要有規(guī)律地排列。
1.分組操作。
(1)涂生日蠟燭(作業(yè)紙上有涂色標記,幼兒按照標記涂蠟燭)。(2)串珠子(提供幾種串珠的圖樣,幼兒選擇圖樣串珠)。(3)擺花兒(提供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有規(guī)律地排序)。
2.展示評價。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小兔家門前,請幼兒看看都有哪些規(guī)律,及時糾正不按規(guī)律排列的作品。
四、肢體動作,表現規(guī)律
師:小兔收到大家的禮物非常開心,我們來慶祝小兔的生日吧!請小朋友用動作表演我們剛才做的禮物,看誰表演得精彩。(如看作業(yè)紙,看到紅蠟燭拍手、看到黃蠟燭點頭)
師:生日會結束了,我們排隊乘車回家嘍,司機叔叔又提出要求,我們排的隊伍要和來的時候不一樣,怎么排呢?(根據幼兒的回答,選中一種規(guī)律,如按照兩男兩女排隊,聽音樂邊做動作邊離開活動室)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復習ABAB排列順序。
2、通過情景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操作過程中初步掌握AABB、ABB排列順序。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粉色、紫色氣球、藍色、粉色旗子、紅色、黃色花、木頭、塑料凳子、紅色、黃色杯子、桃子、香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熊貓貝貝:小動物們好,我是這次新年聯歡會的設計人熊貓貝貝,想請你們去幫我一起布置會場好嗎?我們一起去會場看看我是怎么擺放的呢?請小動物們按照我的規(guī)律去擺放。
二、觀察物體的規(guī)律
1、觀察氣球的規(guī)律
2、觀察花的擺放規(guī)律
3、觀察凳子的擺放規(guī)律
4、觀察旗子的規(guī)律
5、觀察水杯的擺放規(guī)律
6、觀察水果的擺放規(guī)律
三、按照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進行排序
熊貝貝:小動物們你們都觀察了我的擺放規(guī)律,那現在我們一起動手吧?請小動物們擺放好以后仔細檢查互相幫忙哦!
四、美麗的會場
1、熊貝貝:小動物們,你們辛苦了,都幫我把會場布置的這么漂亮,為了會場不出現差錯,我們一起來檢查一次哦!
2、按照會場的擺放和小動物們一起來說說規(guī)律。
小動物們你們很棒哦!會場這么美麗都是大家的功勞,現在呀我請你們去我家做客。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育目標基本完成,課堂氣氛活躍,幼兒能積極參與。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把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運用到實際活動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7
1、初步掌握并運用事物排列規(guī)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guī)律,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布置活動室,在室內掛有各種規(guī)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fā)現有什么?”
(幼兒找出①按顏色排列的規(guī)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②按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guī)律)
1、師:“我這里有三個魔術盒,看看他們有什么規(guī)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打開其中一個魔術盒,看看里面會變成什么?”從第一個魔術盒里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guī)律。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一:四個盤子,盤子里裝著糖果分別是2個、3個、4個、5個。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一個盤子里的糖果比另一個盤子里的糖果多一個。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二:四個魚缸,魚缸里游的金魚分別是2條、4條、6條、8條。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比另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多兩條。
送給每個幼兒一盒幾何圖形。幼兒自由擺一擺,要求有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訴老師和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按什么樣的規(guī)律排列的。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等,要求操作中體現一定的規(guī)律特點。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8
教案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guī)律地間隔排列規(guī)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guī)律排序。
3、培養(yǎng)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排列規(guī)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戲:“尋寶”引入活動。
讓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開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
二、發(fā)現規(guī)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guī)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guī)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guī)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么?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guī)律補完整,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補。
三、嘗試自由排列。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guī)律排列。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
課后反思:
我對幼兒園上了公開課《找規(guī)律》,這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學習內容,活動的設計我以游戲、操作貫穿于整一節(jié)課,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以“聽詞做動作”的游戲導入,讓幼兒聽我說兩組詞(①小鳥啄蟲、小鳥啄蟲、拍手、拍手。②小鳥飛、跺腳、跺腳)做動作,然后讓他們思考每一組動作繼續(xù)做下去該怎樣做,許多小朋友都做對了,我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
莫爵彪小朋友說:“我照著前面做的就往后做了?!?/p>
周雅菲小朋友說:“小鳥啄兩次,拍兩次手是按順序做的?!?/p>
王金威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說:“這些動作是固定重復的,所以后面的動作也是這樣做。”多么好的回答!我請全體小朋友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接下來我讓小朋友聽音樂來做上面的動作,小朋友們把自己當成了小鳥,開心極了。最后我引導小朋友用圖把上面的動作表示出來,讓他們知道這樣有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分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首先讓幼兒觀察物體的排列找出排列的規(guī)律,然后繼續(xù)排下去。接著讓幼兒來玩“有規(guī)律排隊”的游戲。最后讓幼兒在教室里找一找有規(guī)律的東西,這個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們非常的活躍,都要搶著回答。
陳華周小朋友說:“墻上的米老鼠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p>
陳龍小朋友說:“鋼琴的琴鍵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p>
蔡明真小朋友說:“墻上的KT板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p>
莫湛威小朋友說:“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guī)律的。”
丁啟洋小朋友說:“頭頂上的臉譜和鏈子排列有規(guī)律。”……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提供了許多材料讓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規(guī)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對“規(guī)律”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小朋友們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規(guī)律,他們學得積極、投入,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較認真、積極參與和守紀律,但是還有四個孩子不夠理想,按要求進行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強,不過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已進步了許多,要他們達到我的要求,這是我以后要面對的一個工作重點,因為我的目標是要讓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現得令我滿意!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規(guī)律排序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增添的規(guī)律美。
2、通過探索、操作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學習有規(guī)律的進行圖案裝飾。
3、能有規(guī)律的排序,并能用語言表述自己排序的規(guī)律。
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教具:老師裝飾好的衣服、褲子、裙子大卡片、規(guī)律板:○□
學具各種衣服、裙子、褲子圖案紙人手一份、水彩筆、○□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們,今天魔法森林里的小魔仙搬了新家,?請我們小朋友去魔法森林里做客。你們想去嗎?
二、基本部分:
1、進入魔法森林,引導有注意觀察魔法森林的東西的擺放有什么特點?
小朋友,我們到了?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嗎?(顏色、花紋、圖案很有規(guī)律)什么是有規(guī)律呢?(教師小結:按照一種方法,重復排列的方法就叫按規(guī)律排序)
原來魔法森林里的東西都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的,有了這些圖案,讓這里更美麗了!
4、魔法森林里的所有的東西必須按規(guī)律的裝飾,可是小魔仙剛搬來,所以很多的東西還沒有來得及裝飾上有規(guī)律的裝飾呢,你們愿意幫忙嗎?
7、將幼兒的作品貼到白板上,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按照那種規(guī)律裝飾的?
8、教師小結:這些圖案裝飾的實在是太美了,有規(guī)律的裝飾真漂亮。
9、出示一件沒有裝飾完的'衣服,按照1―2―1―2、2―2―2―2結構裝飾的半成品,引導幼兒發(fā)現裝飾規(guī)律。
還有最后一件小魔仙的衣服還沒有做完呢。誰能幫幫忙呀。
我們的小朋友真聰明,原來這樣重復也是有規(guī)律的裝飾。這真有趣啊。下一次我們也可以試試這樣的裝飾方法。
三、結束部分
在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裝飾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美,出示:ppt。
今天回家也找一找,你還發(fā)現什么是有規(guī)律裝飾的?看誰找到的多。
今天我們幫助小魔仙這么多的忙,所以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枚魔仙獎章。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發(fā)現物品間隔排序的規(guī)律,學習用喜歡的排序方法制作飾品.
2.感受物體排序的規(guī)律美。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我的好朋友。他是誰?(出示米奇)
2.師:今天米奇想請我們去他家參加生日舞會,去它的城堡有一條很長的路,我們出發(fā)吧。
二、認識不同排序方法。
1.唐老鴨擺放花盆。
(1)師:看,他是誰?唐老鴨在干什么?(擺花盆)
老師:“對,擺上花盆迎接我們,那它是怎么擺放的?(一個紅一個黃再一個紅一個黃)
(2)師:你覺得接下去應該放什么顏色的花盆?這樣放,看上去怎么樣?(看上去很整齊,看上去有規(guī)律)
(3)小結:說得沒錯,這樣擺放花盆看上去很美,很整齊,很漂亮,那“一個紅色一個黃色,再一個紅色一個黃色”就是擺放花盆的規(guī)律,堅持按這種方法間隔排列下去就是按規(guī)律排序”。
2.米妮掛彩旗。
(1)師:米妮來了,她用什么方式怎么迎接我們?(掛彩旗)
(2)師:你能看出米妮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掛彩旗的?(幼兒回答)
(3)師:你覺得接下來會掛什么顏色的旗?(請2-3位幼兒回答)
(4)師:彩旗的規(guī)律是什么?
(5)剛才擺花盆的規(guī)律(出示第一條規(guī)律)和米妮掛彩旗的規(guī)律一樣嗎?教師小結:沒錯,規(guī)律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按照不同間隔的規(guī)律來排序。
3.一起去城堡。
(1)師:看,誰來迎接我們了?(布魯托)
(2)師:奇怪,布魯托怎么不走了???(小路壞了)
(3)師:那讓我們來幫幫他,把路修好吧!
(4)師:你能看出石子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鋪成的?(幼兒回答)你來接著鋪下去吧.
(5)師:那這條小路的排序規(guī)律是什么?
三、了解參加舞會的要求。
1.老師:“哈哈,總算到米奇的城堡啦。米奇讓我告訴大家,每人要做一件帶有規(guī)律的飾品才能參加舞會哦,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材料?
2.教師點擊ppt介紹材料。老師點擊白色:“從這邊有規(guī)律的往后貼??”
3.提出要求:
(1)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材料制作飾品。
(2)制作之前先要想好飾品的排序規(guī)律,可以按照花盆的規(guī)律,也可以按照小路的規(guī)律,也可以設計不一樣的規(guī)律。
(3)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戴一戴,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的飾品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序的?
四、分組操作,制作飾品
1.自由分組操作,制作飾品。
師: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飾品開始制作吧!
2.教師巡回指導。
五、分享環(huán)節(jié)。
1.個別幼兒說說:今天你制作的是什么飾品?是按怎樣的規(guī)律來制作的?(1-2個特別的)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用體態(tài)動作進行律動,自然結束。師:舞會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中班數學規(guī)律教案 篇11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設計:有趣的規(guī)律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物體簡單的排序規(guī)律,樂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2.積極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用動作表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一男一女間隔排隊的圖片,蘑菇房(小兔的家),大樹、小樹、紅花、黃花小圖片若干,魔術棒一根(里面藏著三條蠟光紙做的彩練,一條是紅、黃間隔排列,一條是紅、藍間隔排列,一條是紅、黃、藍間隔排列),《開汽車》音樂。
2.幼兒操作材料:珠子、雪花片各若干,畫有12支小蠟燭的作業(yè)紙。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規(guī)律
師:今天是小兔的生日,我們坐汽車去慶祝小兔的生日,好嗎?司機叔叔說小朋友按要求排好隊才能上車,怎么排隊呢?
教師出示一男一女間隔排隊的圖片,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隊的?
師:小朋友也按這樣的規(guī)律排隊,好嗎?
幼兒一男一女排好隊,聽《開汽車》的音樂去小兔家。
二、觀察發(fā)現,探索規(guī)律
1.出示小兔的家。
師:小兔家到了,瞧,這兒長了一排樹呢!仔細看看,這排樹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栽的?(一棵大樹兩棵小樹間隔)
師:再看看花園里有什么。這么多花呀,這些花有什么規(guī)律?(兩朵紅的兩朵黃的間隔),接下去是什么顏色的花?為什么?(請幼兒先說,然后請一名幼兒上來接著往下排)
2.變魔術。
師:小兔家周圍的環(huán)境好美啊,今天老師也帶來了禮物要送給小兔,是什么禮物呢?請看魔術棒變變變。
(1)教師拉出第一條彩練的一部分,讓幼兒猜一猜后面拉出來的會是什么顏色,說一說為什么。教師驗證幼兒的猜測,慢慢拉出彩練,將它掛在小兔家門的左邊。
教師小結: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黃圈一個紅圈一個黃圈的規(guī)律連起來的。
(2)教師拉出第二條彩練的一部分,讓幼兒猜一猜后面拉出來的會是什么顏色,說一說為什么。教師驗證幼兒的猜測后,將彩練掛在小兔家門的右邊。
教師小結:這條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藍圈一個紅圈一個藍圈的規(guī)律連起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條彩練,討論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請幼兒猜一猜第三條彩練可能是怎樣排列的,然后再驗證,將彩練橫著掛在門的上方,請幼兒先說說彩練排列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小結:這條彩練是按一個紅圈一個黃圈一個藍圈間隔排列起來的。
三、分組操作,學習運用
師:小朋友們想送禮物給小兔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動手做一做。材料可以自己選擇,但一定要有規(guī)律地排列。
1.分組操作。
(1)涂生日蠟燭(作業(yè)紙上有涂色標記,幼兒按照標記涂蠟燭)。(2)串珠子(提供幾種串珠的圖樣,幼兒選擇圖樣串珠)。(3)擺花兒(提供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有規(guī)律地排序)。
2.展示評價。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小兔家門前,請幼兒看看都有哪些規(guī)律,及時糾正不按規(guī)律排列的作品。
四、肢體動作,表現規(guī)律
師:小兔收到大家的禮物非常開心,我們來慶祝小兔的生日吧!請小朋友用動作表演我們剛才做的禮物,看誰表演得精彩。(如看作業(yè)紙,看到紅蠟燭拍手、看到黃蠟燭點頭)
師:生日會結束了,我們排隊乘車回家嘍,司機叔叔又提出要求,我們排的隊伍要和來的時候不一樣,怎么排呢?(根據幼兒的回答,選中一種規(guī)律,如按照兩男兩女排隊,聽音樂邊做動作邊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能力也是在做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提高的。本次活動以小兔過生日為線索,將規(guī)律滲透在生活情境之中,設計的排隊上車、欣賞美景、猜禮物、做禮物、表演等活動,為幼兒搭建了直接感知、實際操作、主動學習的平臺,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感知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主動建構相關的數學經驗。排隊上車、欣賞美景是前奏,激活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猜禮物、做禮物是活動的主體部分,禮物中隱藏的秘密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動手做加深了幼兒對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動作表現是升華,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形式(有規(guī)律地動作)。
小班探索教案1000字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也是離不開老師提前備好教案課件,需要老師把每份課件都要設計更完善。要知道學生課堂反應也會在老師教案課件里體現出來,你是否在尋找合適的教案課件呢?有關“小班探索教案”的內容是欄目小編為您帶來的,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小班探索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皮球的特征,并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2、樂意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皮球、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顏色、花紋不同的、有氣、氣不足的)人手一個,打氣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玩一玩提供各種不同的皮球,讓幼兒運用感官發(fā)現皮球的外形特征。
師:今天有許多漂亮的皮球寶寶來和我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嗎?請你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的皮球寶寶長的怎么樣?
2、探索皮球的彈性,師生共同解決皮球滾、拍的原因。
師:皮球寶寶還有許多本領,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一看它究竟有什么本領。
幼兒自由探索提問:你是怎么玩的?你發(fā)現了什么?
幼兒:我發(fā)現皮球會滾。
師:我們一起滾一滾(引導幼兒朝不同方向滾)皮球寶寶為什么會朝不同方向滾。
幼兒:因為皮球是圓圓的師:誰還有不同的玩法?
幼兒:我是拍的皮球跳的很高。
師:因為皮球有彈性,所以我們拍的時候會跳起來。
幼兒一起拍皮球,看一看皮球跳得高不高。
師:你還喜歡什么樣的皮球寶寶?
幼兒:喜歡花皮球、足球、籃球、乒乓球......
延伸活動:幼兒到操場自由進行拍球比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體現了幼兒嘗試教育中應當培養(yǎng)“嘗試”精神的要求,它基本遵循了“問題---嘗試(實踐)---發(fā)現,提出新的問題---再嘗試---再發(fā)現……”這一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fā)現,使認識不斷深化的對科學現象的認識規(guī)律。
本次活動涉及到的是發(fā)現各種各樣的玩球方法,雖然老師沒說什么,但幼兒通過嘗試,終于玩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達到了嘗試教學的目的。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積極嘗試,只是跟著別人發(fā)現的方法來玩,自己并沒有發(fā)現什么新的玩球方法。建議以后給予孩子更多的嘗試活動,能促使孩子的創(chuàng)新欲望。
小班探索教案 篇2
活動要求:
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過程中增進孩子對腳的認識,發(fā)展腳的觸覺功能。
活動準備:
1、用不同材料鋪成的小路(黃沙、鵝卵石、木板、地磚)
2、不同質感材料若干(紙、草坪、海綿、泡沫、黃豆、彈珠、地磚、米)
3、頭飾若干,五角星若干
活動重難點:能用腳感知出不同質感的材料
活動環(huán)節(jié):
一、環(huán)節(jié)任務——操作要點
1、音游:滑稽的腳先生
2、猜猜他在哪里。(師說名稱幼兒快速指出:腳尖、腳跟、腳底、腳背、大腳趾、小腳趾)。
3、小腳有什么用?(小腳本領真大)
二、走小路,體驗不同感覺。
1、瞧,今天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四條小路,看看是哪四條小路;(黃沙路、鵝卵石路、木板路、地磚路)
2、你們用小腳去走走有什么感覺?
3、幼兒交流:把你的感覺來告訴大家。
4、小結:木板路走上去感覺硬硬的,有點暖暖的;地磚路是冰涼的,很光滑的;黃沙路是麻麻的,腳還會陷下去的,鵝卵石路是不平的,有點疼疼的。
三、幼兒探索感知不同質感的材料。
1、說說有些什么東西?
2、幼兒自由探索感知,老師指導;
3、小結交流:小腳發(fā)現了什么?
游戲:幼兒兩兩結隊相互檢查感知不同材料。(找一個朋友,兩人商量好誰先遮起眼睛來猜另一個人來幫他檢查,猜的人全說對了給他一顆五角星,再換過來。)
活動反思:
整節(jié)課孩子的興趣很高,也比較溫馨,配上順口的兒歌,孩子們穿脫鞋襪更容易了,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保護小腳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該引導幼兒自己說出怎樣保護小腳會更好。
小班探索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選擇這一內容,是因為今年我?guī)У男滦“?,小班孩子剛剛入園,焦慮情緒嚴重,不易于午睡,為了能讓孩子更好的舒緩情緒,有效入眠保障身體健康,所以我設計了《動物怎樣睡覺》這節(jié)活動?;谡n題中一再強調進行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教學,更應尋找教材內容與生活的接觸點。喜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針對小班幼兒年 齡特點,再以幼兒猜猜、學學、講講等方式,形成讓幼兒主動參與嘗試的愿望,用動物有趣的睡覺姿勢吸引幼兒聽、學、玩,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鞏固自己的理解,延 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睡眠姿勢的培養(yǎng)。這節(jié)活動既能激發(fā)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又能初步培養(yǎng)良好的午睡習慣。為此制訂了以下目標:
1、通過找找、看看、說說,啟發(fā)幼兒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感知表征動物的不同睡眠姿勢。
2、引導幼兒模仿體驗,掌握正確睡姿和午睡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感知表征幾種小動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活動難點:掌握正確睡眠姿勢和午睡的規(guī)則。
根據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經驗準備:提前請家長協助搜集有關動物睡眠的資料。
物質準備:《動物怎樣睡覺》的課件、音樂磁帶《動物狂歡曲》、《搖籃曲》和各種動物頭飾。
二、為了完成活動目標,采用了觀察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
1、觀察討論法
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以及課程需要關注幼兒生活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分別呈現動物睡覺圖片和幼兒自己睡覺時的圖片,運用觀察討論法,激起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從同伴交流中,引發(fā)幼兒對睡姿的興趣。
2、情境教學法
借助幼兒熟悉的《搖籃曲》,讓幼兒邊聽邊表演,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營造了寧靜氛圍,使幼兒仿佛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說學法:
1、角色表演法:
小班幼兒愛模仿,于是我提供各種頭飾支持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給幼兒搭建藝術表征科學經驗的平臺,利用藝術形式帶領幼兒更好的融入到科學教育活動中。
2、兒歌輔助法:
提煉孩子的語言,創(chuàng)編兒歌《睡午覺》,運用兒歌輔助法,請幼兒說說做做,幫助幼兒熟悉睡覺的正確姿勢。
四、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聽呼嚕聲,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什么時候才打呼嚕?”在猜想中激發(fā)幼兒想積極探索的愿望。
通過層層遞進提問,引發(fā)幼兒對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聯想。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幼兒觀察,使他們學習欲望和探究心理被再次激發(fā)。然后再遵照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運用觀察討論法,創(chuàng)設循序漸進的探究活動,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大膽提出問題,最后互相交流,解決問題。
在播放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小動物是怎么睡覺的?“這是誰,它是怎么睡覺的?這又是誰,它怎么站著睡的?”引導幼兒說出什么動物站著睡、什么動物趴著睡、什么動物睜著眼睛睡……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角色游戲扮演:看誰學得像(模仿小動物的睡姿)啟發(fā)幼兒表征動物睡覺的姿勢。
1、聽見歡快的音樂,小朋友就模仿動物出來游戲;聽到輕柔的搖籃曲,就模仿動物睡覺,睡覺時須安靜,不要大聲喧嘩。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頭飾,模仿它睡覺的樣子。
根據小班幼兒的模仿性,通過角色體驗,讓幼兒感受搖籃曲的舒緩意境并迅速融入其中。
第四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拓展孩子經驗,呈現幼兒睡眠圖片,引發(fā)幼兒探索討論正確的睡姿和午睡的規(guī)則。
“你們還知道其它小動物的睡覺姿勢嗎?”
“小動物有很多種睡覺的姿勢,那你看到圖片上的小朋友們是怎么睡覺的???你們覺得怎樣睡覺又安全又舒服?”課題研究中特別強調精講,就是教師用兒童化的語言概括教學中所蘊含的知識要點,討論后總結孩子的說法編成兒歌《睡午覺》,“脫下鞋子靜悄悄,蓋好被子朝右躺。閉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鬧睡午覺。”說一說,做一做,在兒歌指導下更易于讓孩子掌握和鞏固午睡的要領。
在引導幼兒掌握午睡要領的同時,再運用提示性的語言、音樂和同伴間的模仿、示范,鼓勵每個孩子自主探索最安全最舒服的睡姿?!毒V要》中指出:“教師是孩子 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時作為孩子的游戲伙伴,我和孩子們一起模仿午睡的場景,進一步融入到設置的情境中來?;顒又校以O計的步驟層層推進,及時 的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動作表現小動物們的睡姿,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并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讓幼兒喜歡午睡的氛圍。
本節(jié)活動是讓幼兒在科學和藝術的氛圍里感受生活,這是本節(jié)活動的閃光之處。
1、角色化的游戲形式――讓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讓幼兒在新鮮、有趣的氛圍里表演,孩子們很感興趣,喜歡午睡的氛圍。
2、考慮到幼兒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感興趣,能夠很容易理解內容,我自編兒歌輔助幼兒記憶鞏固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
本節(jié)活動在真實情景的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達到了師生互動的效果。
小班探索教案 篇4
教案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初步聽辨及感知物體發(fā)出的聲音的不同。
2、愿意大膽表達,有進一步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案準備:
各種瓶罐、各種物品。
一、辨別聲音:
1、我們已經知道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呢,現在請你們用小耳朵聽一聽,猜猜是什么聲音?
2、幼兒猜聲音
二、初步感知聲音
1、這么多好聽的聲音,施老師帶來的好多瓶寶寶,他們有的能發(fā)出聲音有的不能發(fā)出聲音,你們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聲音的瓶寶寶找出來嗎?
2、幼兒操作
3、找到了嗎?請把有聲音的瓶子舉起來,搖一搖。你們聽見了什么?
4、為什么會有聲音?
5、你們怎么知道這些瓶寶寶是有聲音的?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
6、讓我們再來聽一聽,來輕輕地搖3下,搖得快,搖得慢。
7、師小結:原來瓶子里有東西大多就能發(fā)出聲音來。
三、讓空瓶寶寶發(fā)聲音
1、有聲音的瓶寶寶被我們找到了,還有一些沒有聲音的瓶寶寶也想發(fā)出聲音來?想請你們幫忙。
*幼兒操作*交流:
1)我們來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發(fā)出什么聲音?
2)搖一搖,聽一聽,驗證
3)你們的瓶寶寶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2、小結:原來不一樣的材料放在瓶中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東西放得多、少發(fā)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3、施老師也放了一樣東西在瓶子里,你們猜瓶子會發(fā)出聲音來嗎?
4、打開驗證并追問:明明里面是放東西的,怎么會沒有聲音的呢?"
5、總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里都有聲音的,有些軟軟的、輕輕的東西會發(fā)出很輕很輕的聲音,所以我們聽不見。
四、延伸活動:
老師把瓶寶寶和材料放在區(qū)角里,寶寶在游戲的時候去玩,看看你還會發(fā)現什么秘密。
反思:
活動一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兒各種感官調動了起來,激發(fā)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fā)展。
環(huán)節(jié)二中是給幼兒初步感知聲音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搖一搖、聽一聽,尋找有聲音的瓶子的舉動和我預料中的一樣,幼兒非常積極主動,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戲中也得出了結論,瓶子里有東西才會有聲音;沒有東西就不會有聲音。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兒接受。
環(huán)節(jié)三中是幼兒再次感知聲音的環(huán)節(jié),幼兒想辦法"給空瓶子發(fā)出聲音"。然而幼兒在完成后,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來搖一搖,因此在介紹自己"想了什么方法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的時候,比較混淆。如果采用試教時候"給有聲音及沒有聲音的瓶子貼上不同顏色標簽"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的話,在交流過程中,幼兒會清楚的知道哪個是自己制作的有聲音的瓶寶寶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東西放在瓶子中,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在提升的環(huán)節(jié)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聲音"再次讓幼兒興奮不已,達到了活動的效果。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fā)現并得出結論。
小班探索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生活經驗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物的判斷有所偏差。如:拿著一只封閉的內有東西的盒子,他會說里面沒有東西。因此,我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讓幼兒運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搖一搖等方法去感知、判斷“有”和“沒有”,初步理解“空集”的概念。為幫助幼兒理解“空集”這一比較特殊的概念,我設計了“開超市”的情節(jié)。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力求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并注意在難度上分層次,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在過程設計上,我讓幼兒通過直接的探索、體驗來積累經驗,并用比較簡單的語句,講述操作的過程,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2.嘗試用各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愿意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3、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透明類、不透明類的各種食品包裝若干、有的裝東西,有的不裝東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激趣:
觀察空貨架,激發(fā)幼兒做理貨員的欲望
二、嘗試操作
1、介紹操作要求:旁邊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東西,有的里面是空的。每人進一樣東西,空的東西不要的。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斷“有”和“沒有”。
3、交流小結你進的是什么?里面有東西嗎?你怎么知道的?
三、再次操作
1、鼓勵幼兒去試試看,用和剛才不一樣的辦法再進許多貨。指導:能力弱的幼兒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強的幼兒各種方法判斷。詢問個別幼兒:里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
2、相互介紹。
四、開超市。
小班探索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復習大、小,認識紅色、黃色、綠色并進行分類。
2.通過活動,學習按指令向一個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確、快速、不擁擠。
3.通過對唱游戲,感知歌曲的對答情趣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準備:
1.紅、黃、綠小貓圖貼,每個幼兒一個。
2.紅、黃、綠小魚許多。
3.幼兒作業(yè)紙:每個幼兒一大一小的裙子和一大一小的帽子,
4.磁帶
活動過程:
―、問候時光:
(1)聽音樂開火車進教室,走線。
(2)師生問候:挨個抱著每個寶寶親吻表示問候
(3)出示大貓圖貼和小貓圖貼:請小朋友跟貓瞇打招呼(喵喵喵?。┱堄變簠^(qū)分大、小。
(4)我們來和小貓做游戲:“寶貝們閉上眼睛,把你們變成小貓寶寶吧!我來做你們的媽媽吧!”(喵?。?/p>
媽媽和寶寶一起看這里有一些禮物,我們來把這些禮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給誰?小帽子、小裙子給誰?請幼兒動手進行操作。
二、運動時光:音樂游戲:《好看的顏色在這里》(由《小貓小貓在這里改變》)
今天的小貓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幾種顏色?――認識紅、黃-綠
(1)我們共同用好聽的聲音來問候吧!《好看的顏色在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顏色進行回答。
(2)教師帶幼兒復習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唱歌)
三、快樂時光:游戲:《小貓捉魚》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請小貓們把取回來的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進一步鞏固認識紅、黃、綠三種色彩請小貓根據自己身上的顏色去捉魚。
四、溫馨時光:小貓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請小貓按照身上的顏色乘坐火車回家。
小班探索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币虼?,我選擇了以孩子們生活中經??吹降奶葑幼鳛橛螒騼热?,讓幼兒在和梯子玩游戲的過程中體驗一物多玩的趣味性,從中發(fā)展走、爬、跳等動作技能,以及合作能力的發(fā)展。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和社會性發(fā)展所需,并結合他們愛運動的特點,我有目的、精心的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豐富對梯子的認識,激發(fā)孩子們探索梯子多種玩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梯子的多種玩法,能動作協調的玩游戲。
3、喜歡玩竹梯活動,不怕困難、敢于嘗試,體驗創(chuàng)造性玩梯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四個竹梯子;輪胎12個;《模仿操》音樂及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竹梯導入,激發(fā)幼兒玩竹梯的興趣。
1、教師導入:瞧!老師這兒準備什么玩具呢?(竹梯)今天我們一起來玩竹梯游戲,小朋友都來挑戰(zhàn)比比誰玩梯子的方法跟大家都不一樣?
2、幼兒隨著《模仿操》音樂做熱身運動。
教師:我們一起來做運動準備開始玩竹梯吧!
二、幼兒嘗試探索竹梯的多種玩法,能動作協調的玩游戲。
1、引導幼兒探索梯子的多種玩法,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梯子的多種玩法,體驗玩梯子的快樂。
3、集中幼兒一起說說玩梯子的感受,相互交流分享,請個別走得穩(wěn)的幼兒示范,引導幼兒發(fā)現動作要領。
三、出示輪胎,繼續(xù)探索梯子的多種玩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玩梯子的樂趣,進一步促進身體動作的協調發(fā)展。
1、借助輔助材料——輪胎,繼續(xù)嘗試探索竹梯的新玩法。
2、集中分享交流,表楊不怕困難敢于嘗試游戲的幼兒。
四、放松活動: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活動活動四肢,使身體完全放松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梯子在孩子們生活中經??吹剑谑菑挠變旱纳钪?,以及孩子的興趣上選擇內容,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興趣,又能讓孩子在玩梯子的多種方法中掌握了動作技能,讓孩子在愉快的游戲中,使他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情緒得到了放松?!吨改稀诽岢觯骸皯獮橛變禾峁┮粋€溫暖、輕松、支持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庇谑窃诮酉聛淼沫h(huán)節(jié)當中播放背景音樂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探索梯子的玩法,在活動中幼兒開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過梯子,有的的走,有的爬,有的鉆,有的扶著梯子的兩側跳,慢慢的膽子大了些,能自如地在上面玩。
《指南》指出:“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睘榱藵M足不同孩子的發(fā)展需求,繼續(xù)調動幼兒的創(chuàng)新游戲意識,接著投放輪胎,進一步引發(fā)孩子探索梯子的創(chuàng)新玩法。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有足夠的游戲時間,我采取了小組指導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讓孩子在小組中探索梯子的不同玩法,發(fā)現同伴之間的創(chuàng)新玩法,鼓勵孩子共同學習,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在體驗到了玩梯子快樂同時,爬、跑、跳、平衡等動作方面都得到練習獲得了發(fā)展,同時發(fā)展了幼兒間合作,勇敢、沉著、膽大心細的品質。整節(jié)活動,幼兒情緒很高,梯子玩法很多,滿足了孩子們,好玩、好動、好奇的想法。
存在不足:
對于孩子出現的難題,總是忍不住直接幫助他們,作為老師應該多關注幼兒的活動情況,遇到問題鼓勵孩子。比如:鉆不過去怎么辦?誰能想到鉆過去的方法。等孩子實在想不出的時候,再給予幫助。
在第二次集中交流時,我只是簡單評價孩子的活動合作行為,沒有讓孩子來交流自己的游戲過程,應該先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共同分享玩梯子的過程。
小班探索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
2、產生喜歡兔子、關心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可愛的兔子》PPT;
2、音樂《兔子舞》。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謎面:眼睛紅,毛衣白,長長的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點擊“小兔謎語”按鈕進入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點擊“?”按鈕驗證是否正確,還可以邊看圖片邊學說謎語。(按“小喇叭”按鈕可以反復播放謎語)
二、觀察兔子,大膽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提問:你們喜歡小兔嗎?
2、請幼兒看圖片。點擊“小兔模樣”按鈕進入圖片區(qū),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特征。
3、提問:你看到了什么顏色的兔子?(白的、灰的、黑的……)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么樣?(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體看上去有什么感覺?(毛茸茸的、軟軟的)
4、小結。點擊“下一頁”按鈕進入“兔子什么樣?”表格進行小結。
三、游戲《找小兔》。
師播放游戲課件《找小兔》,講解游戲玩法并操作:小兔藏在樹林里,露出一部分特征,幼兒點擊找出,鞏固對小兔外形特征的認識。
四、游戲《喂小兔》。
1、提問:小兔喜歡吃什么?
2、師播放游戲課件《喂小兔》,講解游戲玩法并操作:點擊鼠標將食物送給小兔吃,并用完整的語言表述,食物送對了小兔就高興,送錯了小兔就生氣。
(在操作活動中了解小兔喜歡吃哪些食物,通過喂小兔表達對小兔的喜愛。)
3、小結:小兔喜歡吃白菜、青菜、胡蘿卜等。
五、聽音樂跳兔子舞,結束活動。
小班探索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2、通過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教學準備:回形針、黃豆、白沙、硬幣、串珠、海棉球每組各一盤、各種容器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
1、導入:
新年就要到了!我們要演節(jié)目,想請小朋友來制作樂器
2、展開: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你們看我都準備了什么?(快速展示一遍)
怎樣才能讓這些東西發(fā)出聲音呢?(幼兒回答,教師示范)
要求:a、每次只能放一種東西。
b、注意安全
c、仔細聽聽放不同的東西聲音是否一樣
(2)請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盒子,試試什么東西放進去聲音聽?
你放了什么東西?
你們兩個的聲音一樣嗎?為什么?
(3)探索比較不同的聲音:
a、用同樣的兩個紙盒分別裝豆和沙,比較:
總結:同樣的盒子,裝的東西不一樣,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b、用塑料瓶和紙盒同時裝黃豆,比較:
總結:不同的盒子,裝同樣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c、用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裝同樣多的回形針,比較:
總結:同樣的盒子,大小不一樣,裝同樣的東西,聲音不一樣
d、用同樣的紙盒,分別裝一勺沙、裝滿沙,比較:
總結:同樣的盒子,裝同樣的東西,裝得多少不同,聲音也不同
e、同樣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搖和輕輕搖,聲音也不同。力氣不大也不小的時候,聲音聽
(請兩個幼兒上來搖,大家比較不同)
(4)請幼兒用自制樂器為兒歌《哈巴狗》伴奏:
請你選一種你認為聽的材料放進去,準備好樂器:
a、按節(jié)奏伴奏
b、互換樂器,伴奏
3、延伸:
我們下次創(chuàng)造出更好聽的聲音好嗎?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分享十篇
下面是編輯為您精心準備的“發(fā)現與探索教案”完整介紹。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引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工具。這篇文章僅供參考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習了除法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和驗證,最后到應用,完成對商不變規(guī)律的探究學習。既是對除法學習的深入,也是經歷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并且初步滲透著函數的思想,也對以后學習分數、比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尤其欠缺獨立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因此本課是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等數學能力的很好的機會。所以應以形象直觀的算式入手,注重生成,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guī)律的表象和本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與發(fā)現商不變的規(guī)律,其次是理解并掌握商不變的規(guī)律,而且能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便運算。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數學來自于生活實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喚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與發(fā)現商不變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猴王》故事,學生思考:每個猴子分到的桃子多了嗎?你能列出算式嗎?誰的笑才是聰明的笑?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通過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為后面的探究做好鋪墊。
二、探究學習
1、觀察這四組算式后回答:后面的3個算式相對于第一個算式,什么發(fā)生了變化,而什么沒有變?然后全班討論,被除數和除數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商不變?
大多數學生首先會從直觀上發(fā)現下面的算式的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同時多或少了1個0、2個0和3個0。
2、引導學學生分小組探究討論:這四個算式中,后面的三個算式相對于第一個算式,從上往下觀察,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100、1000),商不變。
強調回答更確切的學生的發(fā)言后,讓小組再次討論,將學生引導到更直接的表述。
3、當學生小組討論后以同桌為單位相互交流從下往上看,后面的三個算式的被除數和除數怎樣變化的,商不變。
學生同桌交流。
4、組織學生自己獨立看下一組算式用規(guī)律推出結果,然后老師和學生一起用乘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學生通過運用規(guī)律直接說出結果,63=2
2412=
4824=
12060=
5、歸納板書并質疑和完成0除外的的范圍界限。
學生自己的的語言描述發(fā)現的規(guī)律。
6、再次理解規(guī)律:你認為這段話那些詞是重點?
同時相同的0除外
三、深化規(guī)律,小結。
1、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的結果,直接寫出第二、第三個算式的結果。
2、我是小法官。
(485)(125)=4()
(483)(124)=4()
(486)(126)=4()
(48-6)(12-6)=4()
(48+6)(12+6)=4()
3、教師小結。
對規(guī)律的順向思維的理解,可以很好的讓學讓學生直接運用。
通過判斷,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的意義,從反面認識商不變的規(guī)律,使認識更透徹,為以后的運用做好鋪墊。
四、運用與提高
1、試一試中的計算題:95050
2、練一練第三題。鐵絲有多長?
3、觀察與思考。
五、課堂總結、歸納梳理和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你表現得怎么樣?誰表現得最棒?老師呢?
學習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并且會運用規(guī)律解答問題等。
對知識,學法的概括與總結,評價使學生更受鼓舞,達到情感價值目標。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fā)現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fā)現乘法的分配律。
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發(fā)現問題: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估計墻面上貼了多少塊瓷磚。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guī)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guī)律提出假設
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觀察上題算式的特點,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運用乘法分配律的簡算。
1、試一試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練一練:
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板書設計]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的探索與發(fā)現(三)《乘法分配律》
教學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具體問題的思考、試探觀察、理解發(fā)現、概括規(guī)律的全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與歸納的能力,以及靈活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初步簡算的能力與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含義與變式。
教學關鍵:
觀察、比較具體問題不同解法的算式特征,從而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502=245=322=363=504=6254=31258=2、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跟乘法有關的規(guī)律。
生匯報師板書:ab=ba(ab)c=a(bc)
3、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去探索和發(fā)現跟乘法有關的其他規(guī)律。(板書:探索與發(fā)現三: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老師這有一張方格紙,現在老師可以把它變成一堵鑲滿瓷磚的墻。(師演示將方格紙貼到教室墻角)估計一下這兩面墻大約有多少塊正方形的瓷磚?(生估計)
2、那到底有多少塊瓷磚呢?現在打開練習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塊瓷磚?
3、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
4、匯報,師點撥板書。
(1)6+4=10(塊)109=90(塊)(3)(6+4)9=109=90(塊)(2)69=54(塊)49=36(塊)54+36=90(塊)(4)69+49=54+36=90(塊)5、同學們的方法真不少,這節(jié)課咱們重點完成這兩個綜合算式。(師擦去前兩個算式)
既然這兩個綜合算式的結果相等,那誰能把它們變成一個橫等式。(生匯報師板書:=同時擦掉其余部分,黑板上板書變?yōu)椋海?+4)9=69+49)
6、仔細觀察等式中的前后兩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生)
小結:也就是說兩個數的和乘以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乘數相乘。
師:誰能用語言再描述一下剛才的發(fā)現。
7、有了剛才的發(fā)現,誰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生匯報師板書)
8、是不是等式兩邊的算式一定相等呢?下面咱們就親自動手驗證一下。(生分組驗證)
9、如果用字母a、b、c分別來表示這三個數,可以怎樣來表示這些算式。
(生匯報師板書:(ɑ+b)c=ɑc+bc)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的又一個規(guī)律乘法分配率(補充板書:分配律)
10、其實我們早已經開始使用乘法分配律了,只不過你們沒有發(fā)現而以,還記得課前口算的363嗎?誰能再說說你是怎樣口算的?(生匯報師板書
363
=(30+6)3
=303+63
=90+18
=108)
11、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是為了讓我們的有些計算更加地簡便,那乘法分配律能否幫我們進行簡算呢?
(引導完成第49頁練一練第1題)
(10+7)6=_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這說明乘法分配律中等式兩邊的算式是可以互逆的。(補充板書)
師:誰能口算出這幾道題的結果。(生)只要我們能夠細心的觀察,巧妙地去運用乘法分配律,相信我們的計算會更簡便。
12、及時練習。(引導完成第49頁試一試第1題)
(80+4)253472+3428
三、鞏固練習。
(一)基本練習
1、判斷并說明錯的原因。
(1)(4+7)5=45+7
(2)115+519=(11+19)(55)
(3)4599+45=45100+45
(4)(15+3)2=15232
(5)814+68=8(146)
(6)(14+25)43=144+253
2、第49頁練一練第2題。
(20+4)253537+653732(200+3)
(二)專項練習
1、簡算:254139101(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829+38(29+1中的1是從哪來的?)
2、第49頁練一練第3題(實踐應用)。
(三)拓展練習。
1、填一填。a99+a=□(99+□)
2、簡算。
31697+2316+31645625-5025-625
四、全課總結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4
教學背景:
“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打下基礎,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探索獲得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增強信心。
教學課題: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探索與發(fā)現(一)三角形內角和》。
教材分析:
教材的小標題為“探索與發(fā)現”,說明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并發(fā)現有關三角形內角和性質。
本節(jié)課首先讓學生對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隨后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動態(tài)情境,導入了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明確“內角和”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學中安排了3個活動,通過這3個活動體驗“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和性質的探索過程。 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可能從各種渠道已經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數學活動體驗,理解為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使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掌握更深刻。經過不斷的課改實驗,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們喜歡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直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
2.能力方面: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
1、知識目標:通過測量、撕拼、折疊等方法,探索和發(fā)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已知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會求第三個角的度數。
2、能力目標:通過滲透猜想--驗證--結論--運用—拓展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探究意識。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探索與發(fā)現(一)。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的特點。哪位同學能說說三角形有哪些特點呢?
師:老師這里有個三角形,誰愿意上來指出三角形的三個角?(課件出示)
師:這三個角,是三角形的內角,三個內角的和,就是三角形內角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有關的一些知識。
師:下來同學們看一下對這三個不同三角形內角和的一些說法。(課件演示)我想問問同學們,他們的說法對嗎?
學生各抒己見。
同學們,下來我們來研究、驗證他們各自的說法。
(1)測量,小組合作。(共同觀察:一個學生測量,一個檢驗,一個記錄,另一個學生報告結果。)
學生開始進行測量,教師巡視。教師選取其中幾組記錄單進行講評。
(2)匯報結果(這些測量結果都在180度左右,但不是精確的180度)。 原因:①有可能是我們在量三角形里有一些誤差。
②我認為也可能是量角器出現誤差了。
差。
師:你們說的都有可能,但是,不管怎樣,從我們的測量結果,是否能很好的說明上面3個三角形說法對與錯呢?
(1)同學們取出三角形學具,把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學生動手操作。(注意把三個角的頂點對在一起)
(2)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發(fā)現:三個角拼成一個平角。平角是多少度?說明了什么?
同學們,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驗證方法呢?
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折疊在一起,如果能在一條線上,就可以說明它們的和是180度。
學生動手折疊,教師巡視,指名幾個同學上來說一說折疊的結果。(課件展示)
師:折疊好的同學說一說。這樣,是不是就能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了?
生:是。(如果還有其他方法,希望同學們互相討論,進行再一次驗證)(課件展示)
師:現在,通過3種方法驗證,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一樣是180度,這樣他們3個三角形也就沒有可爭執(zhí)的了。那么,我們也該放松一下做些練習了。
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數。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5
1、學生動手操作,通過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發(fā)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的規(guī)律。
2、在探究過程中,經歷知識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通過交流、比較,培養(yǎng)策略意識和初步的空間思維能力。
3、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思維提升的過程,激發(fā)求知欲和探索興趣。
探究發(fā)現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的規(guī)律。
PPT課件、三角尺、各類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各類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量角器、剪刀等。
請畫出你猜到的圖形。誰來公布謎底?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們畫出的三角形一樣嗎?
看來,在一個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直角或一個鈍角,為什么不能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呢?三角形的三個角究竟存在什么奧秘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保ò鍟n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1)什么是內角?有沒有同學知道?
三角形有幾個內角呢?請指出你畫的三角形的內角,并分別標上∠1、∠2、∠3。
(2)誰還有疑問?什么是內角和?誰來解釋?(三個內角度數的和)。
(3)大膽猜測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數學化的情境。學生用已經學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釋“不能是這樣”,而不能解釋“為什么不能是這樣”。這樣引入問題恰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猜想就要有驗證,我們一起來探究用什么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呢?
先請大家想一想,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應該包括所用的三角形?
只研究你畫出的那一個三角形,行嗎?
怎么辦?請你想個辦法吧。
小組合作:從你的學具袋中,任選一個三角形,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直接測量的方法挺好,雖然測量有誤差,但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呢?哪個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
(2)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拼成了一個平角。
能想到這種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真不簡單。三個角拼在一起,看起來像個平角,究竟是不是平角呢?誰還有別的方法?
這種方法真了不起,能借助平角的度數來推想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總結:同學們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運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三種方法都很好,但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有誤差,不太有說服力。我們能不能借助學過的圖形,更科學更準確的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
3、演繹推理的方法。
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內角和是多少度?
把正方形分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360°÷2=180°
再來看看長方形:沿對角線折一折,分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內角和:360°÷2=180°
這種方法避免了在剪拼過程中操作出現的誤差,
舉例驗證,你發(fā)現了什么?
通過驗證,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你能把銳角三角形變成直角三角形嗎?
把銳角三角形沿高對折,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
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這個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2=360°了,對嗎?(360—180=180°)
通過計算,我們知道了這個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所有的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你們會驗證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180×2—90—90=180°
通過分類驗證,我們發(fā)現:直角180,銳角180,鈍角180,也就是說: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也驗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板書)
【設計意圖】為了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獨立探究和組內交流,實現對多種方法的體驗和感悟。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到方法,分享經驗,更重要的是領悟到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就學生的發(fā)展而言,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獲得的結論更有價值。
1、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想求一個角的度數,至少得知道幾個角的度數呢?(2個)那我們就試一試,挑戰(zhàn)第一關。(兩道題)
2、算得真快!如果只知道一個角的度數,還能求出未知角的度數嗎?挑戰(zhàn)第二關。(三道題)
3、說得真清楚,如果一個角的度數也不知道,你還能求出未知角的度數嗎?挑戰(zhàn)第三關。(一道題)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知道兩個角的度數,到知道一個角的度數,再到一個角的度數也不知道,都能正確求出未知角的度數。
4、學無止境,課下,請你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探究一下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設計意圖】練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知道兩個角的度數,到知道一個角的度數,再到一個角的度數也不知道,要求學生求出未知角的的度數,梯度訓練,拓展思維。
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真了不起,同學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霸跀祵W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我們怎么知道的”,在這節(jié)課上,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是我們通過猜測,一步一步驗證,得到這個規(guī)律的過程。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五四制青島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信息窗二,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與三角形有關的概念、邊、角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系列活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本著“學貴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這節(jié)課我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猜想、去探究、去發(fā)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皢栴}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松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此,我設計了大量的操作活動: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我沒有限定了具體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在操作活動中,老師有“扶”有“放”。做到了“扶”而不死,“伴”而有度,“放”而不亂。利用課件演示,更直觀的展示了活動過程,生動又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到每種活動的特點,這對他認識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
最后通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為了強化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掌握,從知道兩個角的度數,到知道一個角的度數,再到一個角的度數也不知道,要求學生求出未知角的的度數,層級練習,步步加深,梯度訓練。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當然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存在許多不盡如意之處:
1、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具運用習慣,特別是小組學生在合作操作時,應有效指導,對學生及時評價,激勵表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學生在介紹剪拼的方法時,可以讓介紹的學生先上臺演示是如何把內角拼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
3、在做練習時,為了趕時間,題出現的頻率較快,留給學生計算思考的時間不足,可能只照顧到好學生的進程,沒有關注全體學生,今后應注意這一點。
教學是一門藝術,上一節(jié)課容易,上好一節(jié)課談何容易,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只有勤學、多練,才能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讓自己的人生舞臺綻放光彩。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75一76頁。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具體的探索活動,理解商不變規(guī)律的特征。能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便計算。
2.過程與方法: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發(fā)現商不變的規(guī)律。學會并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索新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以及發(fā)現規(guī)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探索勝,體驗發(fā)現樂趣,增強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歸納商不變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商不變規(guī)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地位:
商不變的規(guī)律是在學生掌握了乘法交換率、結合率、分配率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是通過學生的探索與發(fā)現的過程中學習并鞏固商不變規(guī)律。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清晰準確地理解商不變定律,也為今后運用多種定律更簡便地運算打下基礎。同時,商不變定律在實際應用中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立足于為學生搭建探索和交流的廣闊空間,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注重盤活經驗,大膽用活教材,努力激活課堂。教學預設主要體現為情境為媒活動搭臺應用唱戲總結延伸的過程,立足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建構、主動反思學習方式的滲透,并由此達成三維目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盤活已有經驗巧引入
1.找規(guī)律,填一填。
2、4、8、16、()、()
10000,1000,100()、()
師:這些數都是怎么樣變化的?
2.快速算,猜一猜。
93=(9999)(3999)=
師:被除數與除數都變了,商會有什么變化嗎?我相信學完這節(jié)課后,你們就能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找規(guī)律填數情境,營造輕松活躍的氣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關注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和心理需求,使學習活動具有清晰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二、組織活動引導合作探究促建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假想,感知規(guī)律。
師:同學們玩過溜溜球嗎?最近甲天下廣場正在進行展銷會,張老師進行了一個市場調查:某一個品牌的溜溜球,1號攤位:8元可以買2個;2號攤位:80元可以買20個;3號攤位:800元可以買200個;4號攤位:8000元可以買2000個。你認為在哪一個攤位賣最便宜?
你能列出算式嗎?
板書: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師:請你觀察這幾個算式,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自己思考,四人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引導小結:能用一句話概括你剛才的發(fā)現嗎?
2.驗證猜想,總結規(guī)律,驗證結果。
師: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任何一個數,商都不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
(驗證方法:同桌合作,其中一個人選一個除法算式,另外一個人選擇一個數,用這個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這個數,觀察商是否發(fā)生變化。)
匯報驗證結果。(驗證發(fā)現:0除外)
3.利用規(guī)律,簡便計算,嘗試應用。
出示95050=
師:可以怎樣做?讓學生獨立計算后,組織全班交流。
教師滲透講解豎式應用的規(guī)范寫法,并提供拓展應用。
24030=35090=4800400=
(設計意圖:注重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通過交流、反債,使他們的自主建構在活動中不斷得到自我修正。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開放性、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提出猜想進行驗證應用規(guī)律的科學歷程,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讓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激發(fā)他們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從而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三、指導應用強化實踐練習求拓展
1.知識空白,快速填空。
師:運用這個規(guī)律,你能很快地填空嗎?
9018=(905)(18口)
72036=(7204)(36__4)
(1500__口)(3005)=5
2.是非正誤,準確判斷。
3612=(362)(122)()
(36+12)(12+12)=3()
32800400=3284()
304=(302)(42)()
3.運用規(guī)律,簡便計算。
40025=
4.強化練習,拓展應用。
15025=2000125=
(設計意圖:以多樣的形式設計層層遞進的練習,既能滿足基本的要求,又讓學有余力的同學有展示創(chuàng)造力的舞臺,使其成為知識拓展的有效載體,實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四、引導總結激活主體意識促提升
1.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誰來說一說,讓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學生暢所欲言積極交流)
同學們真了不起!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留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相信你會發(fā)現更多有趣的規(guī)律。
2.延伸。
今天同學們通過猜測、觀察、分析和驗證發(fā)現并總結出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并運用這個規(guī)律在除法計算中進行簡便運算。那么,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xù)使用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思考:如果只有被除數變化或只有除數變化,商會怎樣變呢?這些留給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發(fā)現。
設計意圖:體會規(guī)律的應用,感受數學的簡潔性。培養(yǎng)學生學好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良好情感,進一步讓學生產生對數學探索應用的濃厚興趣;滲透自主梳理、善于反思的優(yōu)秀品質教育,強化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yǎng)。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24-25頁紅點內容信息窗2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步驟的觀察、猜測、比較、概括,引導學生自己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
2.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掌握其數的特點和結構形式,并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課前發(fā)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擬定自學提綱自主預習
1.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出示24頁情境圖)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教師把這兩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研究一輛大巴車和一輛中巴車在濟青高速上相遇的問題繼續(xù)探索乘法運算的規(guī)律。
2.出示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多媒體出示)
(1)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方法,通過自主解決上述問題,探索發(fā)現乘法分配律,會用自己的話表述,會用字母表示。
(2)樂于把自己學習的收獲、困惑、體會與大家分享,樂于與同學合作。
教師引導:有信心達到這兩個目標嗎?(有?。?/p>
老師的指導會對你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請看自學指導
3.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第24頁到25頁第二個紅點前的內容,重點看圖上同學的對話。思考
(1)如何求濟青公路的全長,有幾種解法,如何列式計算。
(2)比較兩種解法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猜想?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鐘后匯報自學成果,看誰能獨立用多種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個問題,并能發(fā)現乘法運算的規(guī)律。)
4.學生按自學指導自學,教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調查學情:看完的同學請舉手!看會的請放下。
1.小組交流: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困惑和體會,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班內匯報:師指小組選代表按順序匯報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其余同學隨機質疑、補充。
課堂生成預設
(1)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教師追問:第一種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種算法呢?
預設一:先算兩輛車1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預設二:先算大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2)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202=40(千米)1102-902=220-180=40(千米)教師追問:你能說說兩種算式的意思么?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求大巴車1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2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求出大巴車和中巴車2小時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3)觀察、比較兩種算法的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加(或減)再乘;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相乘再加(或減),但計算結果相同。
(4)據此,你有什么猜想?
預設: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5)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
(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生觀察、匯報。重點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比較。
通過觀察,有何發(fā)現?引導學生回答
舉例驗證:(125+12)8=1258+128
(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
(80-8)125=80125-8125
(6)通過驗證,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你會用字母表示這個規(guī)律嗎?
(用字母表示:(ab)c=acbc)
三、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通過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課堂預設
預設一: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預設二:兩個數的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減,結果不變。
預設三: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預設四:這個規(guī)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為
(ab)c=acbc
2.如果是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這個規(guī)律還存在嗎?你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課堂預設
舉例驗證:(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教師總結: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設計意圖:將乘法分配律適當拓展
3.在記憶這個規(guī)律時,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錯誤。
課堂預設
預設一:括號里的每一個數都要乘括號外的數。
預設二:括號里的數必須是相加或相減,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三:這個規(guī)律還可以倒過來看。
教師追問:怎樣倒過來看?
預設:幾個數都乘同一個數,再相加或相減,可以先把它們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或差再乘這個數,結果不變。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怎么樣?學會了嗎?想不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1.考一考(課件出示第26頁第2題)
(1)指4名學困生板演,其余同做在練習本上。
(2)展示不同答案:誰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請到黑板前展示出來。
課堂預設:(以第一題為例)
(80+70)5(80+70)5
=8070+705=805+705
2.議一議
(1)你認為誰的答案對,為什么?誰的答案不對,為什么?
(2)第一種答案是把括號里的兩個加數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錯了;第二種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確的。
(3)用同樣的方法評議其余3題。
(4)同桌互改
(5)統計錯題情況,讓小組代表說說錯誤原因。
(6)學生各自訂正錯題。
3.全課小結:你在本節(jié)課中有什么收獲?
課堂預設
預設一: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二:我又體驗了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預設三:我感受到我們山東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為山東人我感到自豪!
五、當堂訓練
1.出示課本第26頁第3題
2.《新課堂》第17到第19頁信息窗2第1課時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還滿意嗎?談一談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110-90)2=1102-902
驗證
(125+12)8=1258+128(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80-8)125=80125-8125
結論:用字母表示:(ab)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48~4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過程,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技能目標:能運用乘法分配律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運算。
3.情感目標: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使學生愿學、樂學。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過程,發(fā)現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法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的生活與老師小時候相比,變化真大??!那時候,許許多多的家庭住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而現在,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人們經過辛勤勞動,勤勞致富,很多家庭都建起了新房。我們班的小明同學家不久前就購置了一套新房,現正在搞裝修呢!咱們快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第48頁的主題情景圖。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愛生活、愛家庭、愛國家的思想教育。)
二、探索新知
(一)估一估
1.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交流獲得的信息。
2.估一估這兩面墻大約貼了多少塊瓷磚?
3.學生思考后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估算意識?!?/p>
(二)算一算
1.師:這兩面墻到底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呢?
2.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3.組織交流:請匯報員說說你們小組的想法。(估計有下列兩種算法)
(1)先分別把兩面墻的瓷磚算出來,再合起來就是兩面墻共貼了多少塊瓷磚。﹝板書:49+69=90(塊)﹞
(2)因為兩面墻寬的磚是同樣多的,都是9塊,所以可以把兩面墻的瓷磚合成一面墻來計算,它的長是6+4(塊),因此一共有(6+4)9=90(塊)。﹝板書:(6+4)9=90(塊)﹞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經歷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通過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習慣和表達能力?!?/p>
(三)比一比
1.對比兩種解法的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生:結果相同,都是90塊。)
2.師:結果相同,那么可以把兩個算式用等號連接。﹝板書:69+49=(6+4)9﹞
仔細觀察算式的兩邊,它有什么特點?
3.學生思考后交流:(生:左邊的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9,右邊把不同的乘數6和4相加后再乘9,得數不變。)
4.師引導理解。也可以這樣想:把不同的乘數理解為個數,即6個9加4個9,一共是10個9,所以兩種解法的結果是相同的,都是90。
【設計意圖: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初步體驗乘法分配律。】
(四)議一議
1.師:你們所看到的會不會是一種偶然現象呢?請你們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驗證一下。
2.學生思考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師隨著學生回答板書算式:如37+77=(3+7)7;4264+4236=(64+36)42等)。
4.師:從這些算式中你能發(fā)現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導觀察、理解:這些算式可以統一用符號△●+□●=(△+□)●來表示,這里●表示相同的乘數,△和□表示不同的乘數(也可以理解為個數)。
6.師:從同學們剛才舉的大量例子中,可以確定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是普遍存在的一種規(guī)律,在數學上我們把這種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嗎?
7.師: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8.組織交流后板書:ac+bc=(a+b)c
【設計意圖: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體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簡潔美?!?/p>
三、鞏固新知
1.填一填。課件出示
(1)6012+4012=(60+40)()
(2)288+728=(+)8
(3)(40+4)25=()25+()25
(4)(100+3)15=()()+()()
【設計意圖:使學生熟悉乘法分配律的結構特點,為運用乘法分配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2.辯一辯:下面的算式對嗎?為什么?
(1)3648+3652=(48+52)36
(2)1638+1562=(38+62)16
(3)(25+30)40=2540+3040
(4)(125+80)8=1258+80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明確只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特點才能進行簡便運算,突破難點。】
3.試一試:簡算下列各題。
(1)(80+4)25(2)3472+3428
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演板,集體評析計算要點。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夯實基礎?!?/p>
4.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第49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p>
四、拓展應用。
1.想一想:怎樣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
(1)363(2)10235
學生思考后組織交流。
2.簡算下列各題:(1)2541(2)9945+45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解題能力】
五、總結全課
今天你有什么新收獲?請你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9
背景導讀:
《乘法分配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36頁的教學內容,它是小學階段學到的第三個運算定律,是學生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打基礎,也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乘法分配律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很多老師的眼中,要上好這堂課感覺好難,好難,難因有二:一是怕學生不會歸納;二是學生較難理解將兩個算式相等作為表征出現。因此我將把關注點放在難點二上,并結合乘法分配律的后續(xù)作用,選擇從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這個角度來解釋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或許這樣的學習能在學生的后續(xù)學習中發(fā)揮很好的作用。即:先從大量的生活情境(買衣服)入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結構,用生活情境解釋算式的生存與由來,再從算式回歸到情境,以此深化乘法分配律與實際情境相結合的意義,為后續(xù)解決問題打好鋪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案例。下面的案例或許能給大家?guī)硪稽c啟示,同時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上作進一步深入地探討。
課堂過程:
一、復習導入,利用舊知引領自主學習的開始
1、寫出學過的運算定律的字母式。
2、口算:635
【設計意圖】:預設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與探究新知
師:大家生活中一定參與過買衣服吧,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出示第一組買衣服的問題)指明匯報自己的算式
生:503+403或者(50+40)3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求的什么問題?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等式:503+403=(50+40)3
【設計意圖】:合理利用并依據現實生活實際改造現有的主題圖情境,將植樹改為買衣服,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更易在具體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計算結果相等的情況下組成等式,這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現實背景,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師:出示第二組買衣服圖:現在又買了一些衣服,你會計算它的總價嗎?(出示)學生列式并匯報。605+305或者(60+30)5
師:這兩個算式之間又有什么關系?(板書:605+305=(60+30)5)
師:對比這兩組算式。
503+403=(50+40)3605+305=(60+30)5等號的左邊我們是怎樣求出衣服的總價的?右邊呢?(課件顯示計算的思路);
生:因為在計算衣服的總價時,上衣和褲子的數量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以用著兩種方法來求買衣服的總價。
師:接著計算買衣服的總價:①不知道數量,怎樣求總價?(課件出示)。
生:50a+40a=(50+40)a;
師:既不知道單價,又不知道數量。(課件出示)
生:學生思考后匯報。(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達,也可以用字母式表示,師板書)
師小結:看來,這樣的兩種不同的解決思路,與買衣服的單價和數量沒有關系,只要是一套一套的買衣服,即買的上衣和褲子的數量相同,我們都可以這樣計算。
師:生活中,還有像買衣服這樣計算的問題嗎?
生:有,比如:植樹:楊樹植5行,每行12棵,柳樹植5行,每行21棵,一共植樹多少棵?
生:商店有蘋果和桃各8箱,每箱蘋果重25千克,每箱桃重30千克,一共多重?
師:為什么這些式子會相等呢?
師:(出示正方體圖)你會寫算式嗎?分析這兩種算式,我們可以看出:都是在求8個4是多少,所以,它們是相等的。所以,這些算式中,只要有一個相同的因數,我們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著兩種計算方法。即:用兩個數的和去乘以這個數,也可以用這兩數分別去乘這個數,然后將和相加。
師:(出示我們研究過的式子)再來看我們寫過的這些算式,是這樣的規(guī)律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規(guī)律嗎?
生: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師:如果我用字母表示這些數,你能寫出乘法的分配律嗎?(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從問題的實際意義〈都買5件,也就是買5套〉和數學運算的意義〈(60+30)個5也就是60個5加30個5〉兩個層面來體會與認識;從比較類推、數形等活動探索與理解,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同時,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透徹感悟。
三、快樂練習
1、判斷。
2、填一填。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20
3、變一變。想一想:是用乘法分配律變一變再計算,
還是直接按照運算順序計算好?(課件出示,鞏固分配律的認識)
(25+125)837201
13624+741369913+13
四、分配律的應用。
課件出示:這些題目怎樣計算更好。
569-691569-569
【減法也適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以前口算:635時,想:605+35=315就是應用了什么定律?
五、小結: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六、拓展。這些計算可以用分配律嗎?
(25+50+125)8
1456+756-2065(9030)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時,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fā)展性。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層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其在減法中的應用等,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發(fā)現與探索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第7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生活中的簡便計算。
(2)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上不變的規(guī)律的應用過程,體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廣泛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把學生分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教師:在什么情況下除法的商不變?
(2)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的結果,直接寫出第二、第三個算式的得數。
二、習題講解
(1)第76頁練一練第二題。
(2)第76頁練一練第三題。
三、應用提高
(1)仔細觀察下列計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40025=(4004)(254)=1600100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在相互交流。
(2)計算下面各題。
1502580025
20001259000125
你能用上面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嗎?
四、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79頁的第7題。
板書設計:
探索與發(fā)現(四)商不變的規(guī)律
商不變的規(guī)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
273=971010=71
(272)(32)=9
(7102)(102)=71
(273)(33)=9
(7105)(105)=71
探索《恐龍》
一、活動背景: 暑假里,我給教室的墻面裝飾了一番,主題是“恐龍”,形形色色的各種恐龍讓開學來的孩子們大開眼界,平時在他們的視野中很少有這些龐大的動物,對孩子們來說恐龍是“丑陋”、“恐怖”又是那么的神秘,它們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這也使得孩子們更想深入了解它,為此,我設計了以“恐龍”為主題的活動。 二、活動實錄: (一) 活動目標: 1、 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內容或自己了解的恐龍知識通過語言大膽表達出來。 2、 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他人講話的習慣。 (二) 活動準備: 1、 墻面原有的各種恐龍。 2、 圖片、恐龍玩具、有關恐龍的碟片。 (三) 活動過程: 1、 利用談話引入主題。 師:“小朋友們,我們教室里來了許多恐龍寶寶,這學期它們將和我們一起生活學習,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師出示恐龍圖,讓幼兒說說:你認識哪種恐龍?它叫什么名字?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所認識的恐龍模樣,按從頭到腳的順序。(對幼兒進行鼓勵性評價) (評析:我們在教室里設立了語言環(huán)境――恐龍樂園,并利用有關恐龍的圖片、碟片、玩具等激發(fā)幼兒興趣,在語言環(huán)境中積極地用自己的話去描述事物,從而達到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引導幼兒用以前在圖書里、活動中吸取到的詞語、句型來描述有關恐龍的各種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 2、深入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 師提問:"恐龍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沒有人類的時候,它們就生活在地球上了,那你們知道它們在哪里生活?" 引導幼兒了解每種恐龍生活地. 師提問:"那現在還有恐龍嗎?它們都到哪兒去了呢?藏起來了嗎?" 引導幼兒了解恐龍滅絕的相關知識.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科學家研究認為是由于宇宙中的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引起了火山爆發(fā),地殼變化,沒有了植物,恐龍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它們無法再生存下去,所以恐龍滅絕了. (評析:有的幼兒說:"恐龍老了"也有的幼兒說"肉食恐龍把其它恐龍吃光了,沒有吃的了,也就餓死了"還有的說:"火山爆發(fā),恐龍被巖漿淹沒了"對于幼兒各種各樣的設想,我沒有一棍子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公布答案,而是讓幼兒更大膽的去想象恐龍滅絕的原因.在他們暢所欲言后,揭曉謎底,在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教授了幼兒恐龍的相關知識。) 3、鞏固所探討的知識,讓幼兒相互交流. 上一堂,我們學會了畫恐龍,每個小朋友都畫了一幅自己喜歡的恐龍圖畫,那你能編一個故事,把它請到你的故事里,講給大家聽一聽嗎?看一看誰編得最精彩. 幼兒自由編故事,教師巡回指導. 指名幼兒當眾講故事,教師點評. 剛才老師聽到有許多小朋友都編得非常精彩,請你們回家以后把自己編的恐龍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評析:充分體現學科間的互溶性,讓幼兒用自己畫的恐龍作故事主角,既創(chuàng)設了又一個語言環(huán)境,又激發(fā)了幼兒創(chuàng)作的激情。幼兒興致勃勃的編故事,大膽想象,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想象力。) 三、活動分析: 這個關于恐龍的活動,讓教師了解到孩子們的興趣,在談話活動中,是為了讓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建構了下一步活動系列開了好頭,這也讓那些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也能大膽的講述,我們老師應從旁指導幼兒應該怎么樣思想。自己思想,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時,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當老師提到: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孩子們能積極大膽的表達出內心的想法,這也激發(fā)起了他們主動探索周圍的世界,了解大自然奧妙的欲望。并增強幼兒表達的信心和勇氣,使得孩子們興趣更濃厚,生成的思維空間更廣泛。我們不能讓孩子們失去一個發(fā)展的機會和一個進行探索學習的機會,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鼓勵他們去大膽的探索。 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使我們的教育觀念得以轉變,教育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在這份開放、愉悅、自主的氛圍中,孩子們的靈感在這里碰撞,孩子們的想象在這里升華,孩子們的智慧在這里凝聚,讓我們創(chuàng)設兒童成長的環(huán)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發(fā)展兒童只有適合兒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