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蘆花蕩的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3-07 蘆花蕩教案

蘆花蕩的教案。

編輯為您收集了一些與“蘆花蕩的教案”相關(guān)的重要信息。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師個性化服務的有效保障。煩請您仔細閱讀下文內(nèi)容!

蘆花蕩的教案 篇1

一、故事復述,再現(xiàn)蘆花蕩

復述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老頭子的英雄事跡。

(主要復述故事表現(xiàn)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的?)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二、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1、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自讀品析,想像體驗,揣摩體會。例: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chǎn)生了怎樣的心理。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

2、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三、景物描寫,揣摩作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lǐng)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或家鄉(xiāng)的景物。

四、語言品味,升華情感

感受、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學生若能談到其中的二、三個方面即可)。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語言美。

例:

1、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nèi)在氣質(zhì)。

2、“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北扔魇址ǎw現(xiàn)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3、“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闭Z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4、“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睌M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討論交流,明確:

1、輕緩節(jié)奏: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是力圖以情節(jié)取勝?!短J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zhàn)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jié)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地進行著,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2、白描的手法:

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具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畫主人公──協(xié)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xiàn)出了這一點。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nèi)在氣質(zhì)。在戰(zhàn)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xiàn)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3、詩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diào)、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zhàn)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xiàn)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xiàn)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yōu)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4、清新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練、含蓄、優(yōu)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坝朴啤薄皬潖潯薄帮S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jié)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總結(jié)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jié)存儲: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shù)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2、課外延伸:

⑴完成課后研讀與練習。

⑵課外閱讀《荷花淀》,更多地了解孫犁,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蘆花蕩的教案 篇2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葦塘(wěi)竹篙(gāo)瘧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躥(cuān)仄歪(zè)颯颯(sà)泅著(qiú)穿梭(suō)

2、解釋詞語:

尖利:尖銳,銳利。

能耐:技能,本領(lǐng)。

悠閑:閑適自得。

央告:央求。

轉(zhuǎn)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也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吆喝:大聲喊叫。

二、導入

電影《黃河絕戀》、《紫日》、《敵后武工隊》等都是反映抗日斗爭的,最近又在重拍《小兵張嘎》,在這些反映人民抗日斗爭的故事中,讓我們感受到群眾的力量,團結(jié)的力量,更讓我們認識到群眾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它讓我們至今難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歲月里的一個故事。

1、作者孫犁:

孫犁,現(xiàn)代作家,原名孫樹勛,1913年生,河北安平縣人。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從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生活的,贊頌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蘆花淀》、《囑咐》等,后來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蘆花蕩》等集子中。建國后還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村歌》等。

2、請學生介紹有關(guān)抗日戰(zhàn)爭的知識以及河北白洋淀的情況。

三、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記敘要素,復述故事情節(jié),把握課文內(nèi)容:

時間:一天夜里

地點:蘆葦塘

人物:老頭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頭子送大菱、二菱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xiàn),大菱負傷流血,老頭子發(fā)恨要討還血債。

學生互相點評,注意復述中的問題。

2、分角色朗讀課文,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老頭子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段落和句子。

明確:事情有:他運輸糧草,護送干部;送兩個十幾歲的女孩進葦塘;設計圈套鉤住鬼子,痛砸鬼子等。

句子如:“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我沒臉見人。”、“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時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等。

3、“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是文章的文眼,是關(guān)鍵,最能體現(xiàn)老頭子的性格。

4、敘事作品中刻畫人物的方法有哪些?本文在刻畫主人公時主要用了哪些描寫?

作品中刻畫人物的方法一般有:外貌、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本文寫老頭子主要用了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描寫。

四、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

2、劃出刻畫老頭子的描寫方法并進行分析。

3、找出文章中的寫景部分。

蘆花蕩的教案 篇3

一、導入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張嘎、在長長的鐵道線上英勇殺敵的鐵道游擊隊員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來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⑴ 作者介紹:

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箲?zhàn)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短J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⑵ 生字生詞:

瘧子(yào) 提防(dī fáng) 吆喝(yāo hē) 躥(cuān) 仄(è)歪 颯颯(sà sà) 寒噤(jìn) 張皇失措 央告

2、聽課文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用“這是一片______的蘆花蕩”陳述。

3、再讀課文,劃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三、品讀研討

1、美麗的蘆花蕩里有著哪些人?

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

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課文記敘了哪些事情?

⑴ 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夜送兩個小女孩進蘆花蕩);

⑵ 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老頭子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

3、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愛國熱情。

四、復述課文

1、小組合作,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_____”和“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________”復述故事情節(jié)。

預設: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表現(xiàn)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表現(xiàn)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表現(xiàn)在老頭痛打敵人的腦袋上。

2、學生評價。

3、拓展延伸。

請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xiàn)在______”的句式說話。

蘆花蕩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學重點】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2、學習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

【教學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核心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全面的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為了保衛(wèi)祖國,優(yōu)秀的華夏兒女奮起抵抗,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黨領(lǐng)導下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的對敵斗爭的生活,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xiàn)了根據(jù)地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全篇洋溢著戰(zhàn)斗的樂觀主義的革命激,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真摯的熱愛。

二、分析課文

1、整體把握:

⑴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頭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⑵環(huán)境:

抗日戰(zhàn)爭中我軍抗日根據(jù)地的蘆花蕩。

⑶情節(jié):

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

⑷主旨:

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xiàn)了根據(jù)地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2、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

主人公是一位擔負著重要交通任務的老艄公,他活動的背景是蘆花蕩。根據(jù)文章安排,可以把文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敵人發(fā)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及人物介紹。(1~8段)

這是在敵人炮樓監(jiān)視下的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只有到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環(huán)境寫到社會背景。敵人嚴密地監(jiān)視著葦塘,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抗日隊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出來。然后介紹了主人公──負責“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的年近六十歲的老艄公。在簡潔地描寫他的衣著、外貌時,著重點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這是他完成任務特別重要的條件之一;介紹他的任務和工作范圍時,特別強調(diào)他“不帶一支槍”就能“一切保險”地完成任務。這給故事的曲折發(fā)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畫埋下了伏筆。

第二部分從“一天夜里”至結(jié)尾,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從“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這是故事的開端──護送。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眱蓚€孩子睡不著,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里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第二層是從“遠遠有一片陰慘的黃色的光”到“有熱鬧哩”,這是故事的發(fā)展──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著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后“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xiàn)了他的內(nèi)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第三層是從“第二天”至文章結(jié)尾,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jié)局──復仇。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讓一只只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他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zhàn)斗,充分表現(xiàn)了老艄公巧妙的戰(zhàn)術(shù)、高超的本領(lǐng)和機智勇敢、自尊自信、樂觀豪邁的性格。

3、小結(jié)課文:

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分析第一段:

⑴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人對我軍根據(jù)地的嚴密封鎖。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殘酷性。

⑵分析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薄按敉蹦懿荒芨某伞斑h望”,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現(xiàn)了敵人拿游擊隊沒有辦法的怯懦心理。反襯了我軍的神勇,同時也表達了對敵人藐視的態(tài)度。

②“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作者抓住“水鳥飛動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義?“才”字有什么表現(xiàn)力?

答:這是自由的生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③“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p>

答:表現(xiàn)了葦子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2、分析老頭子形象:

⑴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之下,我們的軍隊是否被困死了?從文章里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

答:沒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飄了回來。”(“飄”字的運用有何巧妙之處,請你簡單的加以分析。(飄這個字眼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小船的輕快,表現(xiàn)老頭子在敵人嚴密的封鎖下神出鬼沒的特點。)

⑵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頭子,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大家一起來加以分析:

①肖像描寫: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一方面表現(xiàn)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蕩里,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老人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鑠。

②為什么要交代老頭子的年紀?

答:一方面更能夠表現(xiàn)老頭子的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據(jù)地,從老到小廣大人民都被發(fā)動起來,投入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中。(60歲的年紀在今天應該是要安度晚年,但他卻像青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成為一名出色的交通員。)

③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

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④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⑤“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币痪渲校^于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這一性格特點?

答:“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guān)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表現(xiàn)。“過于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fā)。

⑥“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边@句話說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二、分析文章的主體部分

1、分析第一部分──“護送”:

⑴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兩個孩子睡不著,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里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環(huán)境描寫:小女孩趴在船邊戲水,使情節(jié)有張有弛,時見波瀾。

⑵大些的輕聲吆喝她:“看你,這時洗臉干什么?什么時候啊,還這么愛干凈!”大女孩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臉?

現(xiàn)在正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應該提高警惕,避免驚動敵人。

⑶你是如何認識大菱和二菱這兩個女兵的?

年紀小,天真活潑,又相互關(guān)愛,而且還很勇敢。

⑷老頭子對小孩子的態(tài)度:喜愛。

2、分析第二層──“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著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后“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xiàn)了他的內(nèi)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⑴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老頭子過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p>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⑵找出老頭子的動作描寫:

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懷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蓋了她。

“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動作描寫,真實的表現(xiàn)了老頭子內(nèi)疚的心情。

⑶大女孩子負了傷,雖說她沒有叫一聲也沒有哼一聲,可是胳膊沒有了力量,再也摟不住那個小的,她翻了下去。

大女孩子微微睜了一下眼,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里去吧!”

表現(xiàn)出女孩的勇敢。

⑷在大女孩受傷之后,作者是如何來刻畫老頭子的形象的?

①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p>

寫月落之后葦塘的颯颯風響,襯托了老艄公沮喪的心情,語言描寫表現(xiàn)老人極度沮喪的心情。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老人的自尊的性格。

②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

“我沒臉見人。”

過于自尊的特點。

③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心理描寫,形象地表現(xiàn)了老頭子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

④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xiàn)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老頭子狠狠地說:

“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過于自信的特點)

神態(tài)、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老人對敵人充滿了仇恨;也表現(xiàn)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點。

對于老頭子的刻畫,無論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還是心理,都充分的體現(xiàn)了老頭子自尊自信的這一核心性格特點。

⑸為什么要寫“女孩的懷疑”?

反襯老頭子的英雄行為之奇。

3、小結(jié)課文:布置作業(yè):

思考:如果在護送的過程中,兩個小女孩沒有受傷,第二天老頭子還會不會像文中那樣智斗日本鬼子?

也可能要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這時還會像文中寫的那樣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暫時沒有激起對日本鬼子的痛恨,不會像文中寫的那樣智斗日本鬼子。

蘆花蕩的教案 篇5

教學設計A]步步感受

創(chuàng)意說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北驹O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jié)到藝術(shù)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zhì)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觀看《鐵道游擊隊》導入??:

在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

一、走進蘆花蕩

1.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將感受用“這是一片 ? ? ? ? ? ? ?”的蘆花蕩說出來。

2.將《蘆花蕩》中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 ? 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 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 ?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2.重點探究

①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 ? ? ? ? ? ”說話,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

可以有如下結(jié)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過于自信自尊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②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 ? ? ? ? ?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 ? ? ? ? ? ”的句式說話,重點探究事件發(fā)生的過程與意義。

可以有如下結(jié)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③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xiàn)在 ? ? ? ? ? ”“屈辱的亡國痛表現(xiàn)在 ? ? ? ? ? ”的句式發(fā)現(xiàn)說話。

三.探究詩性美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詩性美”。

討論交流,明確:

①輕緩的節(jié)奏。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圖以情節(jié)取勝?!短J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zhàn)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jié)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的進行,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②白描的手法。

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畫主人公——協(xié)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xiàn)出了這點。他“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nèi)在氣質(zhì)。在戰(zhàn)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xiàn)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③詩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diào),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

“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zhàn)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xiàn)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xiàn)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yōu)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 ?

④清新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煉、含蓄、優(yōu)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jié)奏美感?!帮L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蘆花蕩的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重點詞語;

2、速讀全文,復述全文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重點詞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感受品味孫犁作品的明麗清新的筆調(diào),秀麗雋永的風格。

德育目標:

通過本文學習,讓學生對戰(zhàn)爭與英雄有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樹立我們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二、重點難點

領(lǐng)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三、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可讓學生講抗日戰(zhàn)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zhàn)”的故事)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更有一些群眾英雄,智斗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斗敵人的故事。

(二)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作者介紹: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視其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志,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識記重點字詞:

提防dī  竹篙gāo  葦塘wěi瘧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ān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轉(zhuǎn)彎抹角mò

(四)整體感知:

1、放錄音,學生跟讀全文,復述故事內(nèi)容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抗日戰(zhàn)爭時期;

地點:白洋淀地區(qū);

故事的主人公:老頭兒——交通員 性格:過于自信與自尊

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與結(jié)果

2、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

(五)思考品味,具體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1、愛國。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澳菚竦酶珊诘哪?,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說“你什么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為民族抗戰(zhàn)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

C、 “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勇敢悠閑,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為他具有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2、愛憎分明。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xiàn)在他具有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對鄉(xiāng)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如此深情,對敵人則滿懷仇恨。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償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對鄉(xiāng)土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3、討論: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2、體會老頭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戰(zhàn)爭的人民性問題)

老頭子實際上成千上萬的抗日軍民的一個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義在于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六)教師小結(jié)

(七)作業(yè)練習

1、鞏固字詞

2、閱讀課文,進一步體會

3、課后練習預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字詞

2、文中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

明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二、賞析課文中的景物描寫,進一步體會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

分組討論討論: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說創(chuàng)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編織故事情節(jié)、渲染環(huán)境描寫的目的則是為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形象而服務的。那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有哪些呢?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請舉例。

明確:(1)小說一開頭一段的景物描寫:“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第1段)

【分析】A、“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是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

B、可是,敵人侵占著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jiān)視著這片革命根據(jù)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多么鮮明的愛憎感情!

C、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這段景物描寫得很富于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邊故事的鋪墊,藝術(shù)上融情人景,寄寓著作者沉沉的情懷。

(2)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里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這是冀中區(qū)的女孩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xiāng)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第13段)

【分析】把女孩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詩意盎然地暗喻著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著天邊的北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氨倍贰?,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為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3)月明風輕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4)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6)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7)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8)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9)在那里,鮮嫩地蘆花,一片展開地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總之:從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以看出,孫犁筆下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點綴,而是蘊涵了深遠的寄寓在內(nèi)的。在他的小說里,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因而,它們決不是即可游離的珍珠,而是作品內(nèi)在氣質(zhì)的結(jié)晶。(《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zhàn)爭環(huán)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zhàn)斗的詩情畫意,構(gòu)成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寫藝術(shù)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2、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第48—50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B、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

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zhuǎn)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shù)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zhuǎn),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zhuǎn),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2、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第8段寫道:“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四、作業(yè)練習

1、本文在結(jié)尾處寫道:“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

為?!蹦隳芟胂蟪霎敃r二菱目睹老頭兒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嗎?補寫出來。

2、閱讀課外閱讀上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分析兩文的異同。

3、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xiāng)的景物。

【附教學后記】本課的重點在于體味老頭子鮮明的性格特征和如畫的語言,要通過朗讀、品味、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儲備,達到陶冶學生性情,提高人生品味的教學效果。

蘆花蕩的教案 篇7

本課教學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緊扣小說特點,從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教會學生分析小說的基本方法。同時通過佳作欣賞和延伸拓展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引導學生從故事情節(jié)到景物描寫再到人物形象藝術(shù)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zhì)在探究中提升。

了解有關(guān)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

了解小說的特征。

學習抓住人物性格特征進行描寫的`寫法。

緊扣小說特點,從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教會學生分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通過佳作欣賞和延伸拓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開展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領(lǐng)略冀中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學會分析一般小說的方法。

1、快速閱讀法。讓學生以較快速度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地語句梳理概括內(nèi)容要點。

2、討論點撥法。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討論,探究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思維來突破教學重難點。少數(shù)地方,教師做必要的引導、講解。

3、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guān)于戰(zhàn)爭類的文章進行聯(lián)系閱讀,充實有關(guān)細節(jié),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第一課時講授:欣賞微型小說《退刀記》,復述課文,熟悉小說情節(jié),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第二課時講授: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補充網(wǎng)上短文一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并照應開頭。

師:同學們,你們讀過并看過不少描寫戰(zhàn)爭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對戰(zhàn)爭有哪些看法呢?

指定2-4名學生回答(用時間4分鐘)。預計學生回答內(nèi)容:

1、贊成戰(zhàn)爭。能夠獲得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和在血與火的考驗中鍛煉自己,成就自己。

2、反對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殘酷與無情,造成巨大的物質(zhì)損失和人員傷亡。

3、既反對又支持。戰(zhàn)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我們反對非正義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因為,只有消滅了一切侵略者,我們才能贏得真正的和平與自由。

教師小結(jié):

我們熱愛和平,但我們決不乞求和平;我們反對戰(zhàn)爭,但我們決不害怕戰(zhàn)爭。必要時,我們會勇敢地迎擊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

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篇微型小說,看看作者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指定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聽并思考)(用時5分鐘)

蘆花蕩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重點詞語;

2.了解小說這一文學體裁相關(guān)知識,體會人物及環(huán)境描寫妙處;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學會復述故事情節(jié);

2.通過人物及環(huán)境描寫的分析,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味這個老頭子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情節(jié)。

難點

注意揣摩景物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央視曾經(jīng)有一個調(diào)查:你幸福嗎?今天我也想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你幸福嗎?請大家說說心里話。

有的人認為很幸福,有的人覺得不夠幸福??墒?,在八十多年前我們的同胞卻經(jīng)歷著不幸。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的生命被任意踐踏。然而英勇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他們奮起反抗。在這一反抗日寇的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我們就走進《蘆花蕩》,來結(jié)識一位老英雄。

二、出示目標

1.積累重點詞語;

2.了解小說這一文學體裁相關(guān)知識,體會人物及環(huán)境描寫妙處;

3.默讀課文,學會復述故事情節(jié);

4.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作家作品

1.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從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生活的,贊頌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蘆花淀》、《囑咐》等,后來都收在《白洋淀往事》。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diào),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些作品,被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寫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達四十多萬畝,淀中水道縱橫,共三千余道。孫犁長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孫犁以白洋淀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的優(yōu)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如果給這個小說換個題目你想換什么題目?說說依據(jù),講講你所了解的故事。

說明:通過此活動考查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2.了解小說:

明確: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

人物塑造的方法:正面描寫: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

側(cè)面描寫。

內(nèi)容探究

通過剛才的活動大家了解了小說內(nèi)容,現(xiàn)在大家再次閱讀課文,看看按照小說的結(jié)構(gòu),本文如何分層?

明確: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54)敘述老頭子護送兩女孩回葦塘途中的事。(開端、發(fā)展)

第三部分:(55-末尾)敘述老頭子智斗爭日本鬼子的經(jīng)過。(高潮結(jié)局)

課后小結(jié)

1.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說的內(nèi)容,認識了一位抗日老英雄,他的英雄事跡深深感染著我們。這就是小說為我們塑造的典型形象。小說中的人物不是真實的人物,但他卻來源于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的代表。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如何賞析環(huán)境描寫。

蘆花蕩的教案 篇9

目的要求:

1.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教學重點: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2、學習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

教學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材分析: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教具準備:U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

方法:講述。

過程:

一.導入

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但在這個世界上,戰(zhàn)爭卻時有發(fā)生。于是,熱愛和平的人民積極投身戰(zhàn)斗,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樂章。電視劇《小兵張嘎》就是一例。在嘎子的故鄉(xiāng)——白洋淀,這樣的人物更是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神奇的老英雄。(幻燈①顯示課題、作者)

二、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作者介紹: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栋籽蟮砑o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視其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志,視為“荷花

三、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1、讀準字音

提防dī、竹篙gāo、葦塘wěi、瘧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he

一梭機槍suō、躥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颯sà、轉(zhuǎn)彎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防提()綱

(2)瘧:瘧()子瘧()疾

(3)喝:吆喝()喝()水

3、詞語積累:

(1)詩情畫意:富有詩和畫的意境。

(2)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

(3)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4)膽寒:害怕。

(5)陰森:陰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備。

(7)尖利:尖銳;銳利。

(8)能耐:技能,本領(lǐng)。

(9)悠閑:閑適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陰慘:陰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體上水往下滴的樣子。

(13)轉(zhuǎn)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14)抱怨:心中不滿,數(shù)說別人不對;埋怨。

(15)歇涼:乘涼。

(16)吆喝:大聲喊叫。

(17)遮掩:遮蔽,遮蓋。

(18)現(xiàn)眼:方言,出丑丟臉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的意思。

四、整體感知:

1、放錄音,學生跟讀全文,復述故事內(nèi)容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抗日戰(zhàn)爭時期;

地點:白洋淀地區(qū);

故事的主人公:老頭兒——交通員性格:過于自信與自尊

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與結(jié)果

2、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

五、教師小結(jié):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自信,業(yè)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六、作業(yè)練習

1、鞏固字詞

2、閱讀課文,進一步體會

3、課后練習{基礎訓練}

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

方法:講述。

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思考品味,具體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1、愛國。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澳菚竦酶珊诘哪?,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說“你什么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為民族抗戰(zhàn)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

C、“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勇敢悠閑,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為他具有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2、愛憎分明。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xiàn)在他具有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對鄉(xiāng)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如此深情,對敵人則滿懷仇恨。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睈鄣蒙钋袩崃?,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償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對鄉(xiāng)土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3、討論: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三、小說的三要素:

(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gòu)的,是作者把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xiàn)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tài)度進行側(cè)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cè)面,還要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和變化。

(二)情節(jié)要素:

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fā)展過程。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xiàn)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三)環(huán)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兩類。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xiàn)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四.把握文章主題

本文寫的是殘酷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卻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的描繪。作者仍以沉靜從容的姿態(tài)書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鐫刻白洋淀的英雄代表老頭子。設想你就是孫犁,能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嗎?幻燈⑩表現(xiàn)家鄉(xiāng)祖國的美以及人們?yōu)榇俗鞒龅呐?,老頭子身上所展現(xiàn)的是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

五.延伸:愛國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以熱愛祖國為榮,以背離祖國為恥”。愛我們美麗的祖國,你有哪些具體的行動。

自由作答示例:珍惜在校的每一刻,努力學習,為將來能報效祖國奠定基礎;與一切不法分子做斗爭,維護祖國的利益…

六、小結(jié):真正的愛國情感,是從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從你接觸的每一位憑著誠實勞動養(yǎng)活全家的人開始,從平凡的生活中解讀人的情感開始,從逐步了解用血汗寫就的幾千年文明開始,而不是空喊。

七、布置作業(yè)。

八、板書

蘆花蕩

孫犁

人物——真實

環(huán)境——詩情畫意

情節(jié)——傳奇色彩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刻畫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動、語言、心理描寫;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小說的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序幕、尾聲。

小說的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渲染氣氛。)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1、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慨。

2、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3、過于自信與自尊。

4、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

教后記:

蘆花蕩的教案 篇10

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位傳奇人物吧,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斗敵人的故事。

板書:蘆花蕩(小說)孫犁

(學生讀課題,注意“犁”與“梨”的區(qū)別)

(學生讀課文提示;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蘆花蕩里,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歲月里。一個干瘦的老頭子,整天自如地穿梭著,他讓抗日將士感到快樂,讓日本鬼子感到膽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熱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魚鷹?。?/p>

二、作者介紹:孫犁,(1913-xxxx)河北人?,F(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fā)表《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新中國成立后,他寫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chuàng)作結(jié)集為《白洋淀記紀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夠代表其風格的一部作品。

三、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擺頭),邊讀邊劃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標上段號。

四、知識回顧及遷移:

小說三要素及在本文的體現(xiàn)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蘆花蕩課件教案(合集5篇)


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把教案課件準備好,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是老師自己去完善的。?學生反應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了一些有關(guān)《蘆花蕩課件教案》的信息,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

蘆花蕩課件教案 篇1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繼續(xù)學習,研討

1、交流學生找出的刻畫老頭子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活動。

2、歸納人物性格:

愛憎分明,智勇雙全,過于自信自尊的特點。

3、課后練習二,進行小練筆,相互交流。

4、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形成的客觀因素,環(huán)境描寫往往離不開景物。景物描寫可以是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所,又可以是起到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交流各自找出的景物描寫,體會它們的作用。注意文中的景物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及對色彩的描寫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增添了小說的傳奇色彩。

5、對周圍熟悉的環(huán)境進行描寫,適當?shù)倪\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注意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三、討論

敵人嚴密監(jiān)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你還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嗎?

讓學生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

明確:即使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人們?nèi)允悄敲礃酚^,對勝利充滿信心。

可以聯(lián)系其他的文藝作品中的歌聲,如:《青春之歌》、《紅巖》等小說,《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讓學生學習革命歌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四、小結(jié)

這是一篇以抗日為題材的小說,情節(jié)的構(gòu)思、人物的描寫充滿了神奇色彩。老頭子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小說謳歌了白洋淀地區(qū)軍民的抗日斗爭的激情。

五、作業(yè)

1、仿寫一段有關(guān)于“被老師誤解”的心理描寫。

2、課外閱讀《荷花淀》。

3、預習第三課。

蘆花蕩課件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nèi)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說。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梢娋幷呤怯脩?zhàn)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我所說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zhàn)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xiàn)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fā)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fā)奮學習的強烈欲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

《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tǒng)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淀》),此篇小說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⑴。小說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于他過于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fā)現(xiàn),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fā)了老人在水中用鉤子鉤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泄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guān)系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關(guān)系,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zhàn)),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nèi)容。⑵如果我們?yōu)槊褡逵腥绱说挠⑿蹞艄?jié)而歌的話,那蘆花蕩里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置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一個在反侵略戰(zhàn)爭的偉大背景里涌現(xiàn)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淀地區(qū)軍民抗日斗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扎在葦塘內(nèi),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系整個葦塘內(nèi)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范圍廣的很:里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征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zhí)著表現(xiàn),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著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說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⑴ 認知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

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

啟發(fā)與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⑵ 動作技能目標:

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并把它寫下來,字數(shù)300左右。

⑶ 情感取向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說學情及學法

1、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鑒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⑶。坐在課堂里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xiàn)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說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jù)與出發(fā)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zhì)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jié)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說學法:

⑴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本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文本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并收集有關(guān)抗日戰(zhàn)爭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⑵ 探究學習法:

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jié),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于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chǎn)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著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最易出彩的環(huán)節(jié)。

⑶ 合作學習法:

由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fā)現(xiàn)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fā)并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nèi)的合作學習。

三、說教法

1、學生中心法:

此課文由于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后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后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xiàn)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銳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么一個人能承擔內(nèi)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⑷這種對話并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悅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xiàn)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么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么會藏在葦塘里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xiàn)有的任何參考書里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說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zhàn)爭中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斗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說教學程序

1、第一步:導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shù)慕庹f,讓學生感知故事發(fā)生的地點、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借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并口述故事情節(jié)。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征:老頭子過于自信與自尊。

(約3分鐘,3~4個學生。)

2、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里要說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并用從這一句看出了或這一句表現(xiàn)的句式獨自舉手發(fā)言。例如,從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后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后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里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本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lǐng)學生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

(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3、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nèi)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說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⑸。這篇小說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并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于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guān)語段:

(注:由于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本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后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diào)整。)

⑴ 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chuàng)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閱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chǎn)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后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征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說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說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tài)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

(約5分鐘,8~10個學生。)

⑵ 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么張嘴說話?我這老臉呀!

問題:此段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表現(xiàn)力?

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了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天賦,為課后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jù);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

(約3分鐘,3~4個學生。)

⑶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說明原因:

本題將采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nèi)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和組內(nèi)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nèi)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并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閱讀問題進行評價并作適當?shù)恼{(diào)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于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采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xiàn):

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閱讀的時間。

② 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③ 啟發(fā)與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

(約8分鐘,6~8個學生。)

⑷ 讀語段練筆: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里會產(chǎn)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并寫出來,字數(shù)300左右。

(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

設置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nèi)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與練筆中發(fā)現(xiàn)自己,融入作品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4、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chuàng)設對話環(huán)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么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么會藏在葦塘里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里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

(約2分鐘,3~4個學生。)

5、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guān)材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guān)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里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閱讀輻射,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信息的鑒賞與內(nèi)隱素養(yǎng)的結(jié)合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

(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6、第六步:小結(jié),教師適時煽情,引發(fā)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zhàn)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襯托小結(jié),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xiàn)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⑺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jié)稿約300字左右。)

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說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guān)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后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guān)的研讀內(nèi)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nèi)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斗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頻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打印成課件隨時調(diào)用。

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huán)節(jié),勾連課內(nèi)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jié)構(gòu)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后進程的流暢。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xiàn)(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于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又全

【注釋】

⑴⑵⑺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16

⑶⑸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本)語文第四冊《現(xiàn)當代小說鑒賞》P45

⑷⑹ 《國家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閱讀》

蘆花蕩課件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材分析】

1、重點:

⑴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⑵ 學習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

2、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張嘎、在長長的鐵道線上英勇殺敵的鐵道游擊隊員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來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⑴ 作者介紹:

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箲?zhàn)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栋籽蟮砑o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短J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⑵ 生字生詞:

瘧子(yào) 提防(dī fáng) 吆喝(yāo hē) 躥(cuān) 仄(è)歪 颯颯(sà sà) 寒噤(jìn) 張皇失措 央告

2、聽課文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用“這是一片______的蘆花蕩”陳述。

3、再讀課文,劃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三、品讀研討

1、美麗的蘆花蕩里有著哪些人?

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

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課文記敘了哪些事情?

⑴ 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夜送兩個小女孩進蘆花蕩);

⑵ 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老頭子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

3、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愛國熱情。

四、復述課文

1、小組合作,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_____”和“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________”復述故事情節(jié)。

預設: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xiàn)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表現(xiàn)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xiàn)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表現(xiàn)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表現(xiàn)在老頭痛打敵人的腦袋上。

2、學生評價。

3、拓展延伸。

請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xiàn)在______”的句式說話。

五、課堂小結(jié)

燕趙多慷慨之士。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蘆花蕩》故事,讓我們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屬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質(zhì)。小說寫的是殘酷戰(zhàn)爭里的人和事,但決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的描繪,其高昂濃重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zhàn)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

六、本節(jié)課配套習題設計

1、抄寫生詞。

2、通讀課文,感受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課外閱讀短篇小說《荷花淀》。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二、朗讀課文

三、品讀研討

1、小說的主角是誰? 老頭子。

2、請用“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表現(xiàn)在______”說話,探究人物性格。

(學生小組討論、補充完善。)

預設:

⑴ 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外貌:“撐船的是一個……除非在白洋淀上?!?/p>

語言:“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p>

心情:“悠閑”“編算”。

⑵ 表現(xiàn)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對女孩:喜愛;

對鬼子:滿懷仇恨。

⑶ 表現(xiàn)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勇:不帶一枝槍;

智:設下計謀。

⑷ 表現(xiàn)在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課堂練習: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想些什么呢?請你以二菱的身份,設身處地,把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四、品味語言

1、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請找出來,細心加以體會。

(詳見課文。)

2、請你任選一句,談談你的審美感受:

預設:

⑴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p>

比喻手法,體現(xiàn)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⑶ “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p>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五、課堂小結(jié)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yǎng)養(yǎng)老了,我們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特別是他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本節(jié)課配套習題設計

1、完成《學案》練習;

2、課外閱讀《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蘇聯(lián)·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蘆花蕩課件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通過閱讀、思考、研討,能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習過程:

課前交流(投影一:課題)

開場白:進教室前,我就聽說我們初二( )班同學非常優(yōu)秀,據(jù)說有以下的光榮傳統(tǒng):一是坐得直,二是笑得美,最突出的就是上課發(fā)言積極、響亮了??吹酱蠹疫@么好的精神狀態(tài)我也很興奮,對我們一起上好這節(jié)課充滿期待和信心。先請同學們在美妙的輕音樂中,欣賞一下美麗的蘆花蕩風光,開啟今天美妙的學習之旅。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看著這樣的圖片,聽著這樣的音樂,展開你豐富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注意點評,如你的描述讓我也不禁神往了;真美)

師:真不錯,同學們的想象使美麗的蘆花蕩更添魅力。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走進孫犁筆下抗戰(zhàn)時期的這一片蘆花蕩,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老人。

二、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學習目標:

通過閱讀、思考、研討,能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三、概括故事,整體感知

(投影:讀一讀)

生自由朗讀課文,師巡視,板書學生不會讀的字。

可能有:竹篙 瘧子 颯颯

師:這位平凡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老人,文中稱他為“老頭子”。那好,看誰能用最簡潔的語言來復述故事情節(jié),告訴同學們?nèi)闹v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注意引導學生點評。

師:同學們都能積極思考,非常好。復述故事情節(jié)時,就應該講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

四、賞析人物,深入研讀

師:講完老人的故事,你覺得這位老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請結(jié)合相關(guān)句子說說你的理由

投影:議一議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學生一般只分析到老人的機智、勇敢、有勇有謀、愛國等,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老人性格的另一面。

師:老人身上就沒有讓大家不喜歡的地方?

(學生思考、分析、交流)

師: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①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②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jié)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④老頭子發(fā)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師小結(jié):課文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xiāng)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作家寫出了這個人物的各個方面,使他身上具有一種立體美(板書)

同時,這個人物想象并不是完美無缺、高大全;他也有疏忽、也會犯錯誤,犯了錯誤也會自責、懊悔、內(nèi)疚……他就是我們身邊一個真實、可愛的人,具有一種真實美。(板書)

五:角色體驗,說出所想

師:這樣一位率真而又個性鮮明的老人,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呢?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二菱,你親眼目睹了老人的英雄行為,你會怎么想呢?把你心中所想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投影:說一說

(教師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贊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引導兩生交流、點評

六、品味景物,適當延伸

師:老人的形象無處不折射出可貴的人性之美,但我要說:蘆花蕩美麗景色的映襯使老人的形象更美。你們同意老師的這個觀點嗎?

投影:品一品

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并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明確: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景的作用。

(1)教師示范分析第(1)、第(8)句。

明確:“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zhàn)斗的詩情畫意,構(gòu)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chǎn)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2)學生品味其他寫景句,分析其作用??蓮狞c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等角度入手。

此時投影介紹作者孫犁及其作品風格

七、課堂小結(jié),拓展熏陶

孫犁的《蘆花蕩》寫得異常優(yōu)美,那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實、可愛,那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讓我們流連駐足,不忍離去;特別是文中那位智勇雙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更讓我們贊嘆不已。其實,在那個年代,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幸福生活,像這樣的英雄又何止一位?

投影:結(jié)束語。

從這些英雄的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同學們,老師們,我提議: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些英雄吧!

蘆花蕩課件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第四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單元要求學生閱讀了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后,能了解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看到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兩個極端,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蘆花蕩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shù)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lǐng),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少數(shù)生詞學生自學即可解決,不過篇幅較長,可能閱讀速度方面會受到影響,好在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感悟,相信學生可以了解到“老頭子”智勇雙全,痛打鬼子,討還血債的民族英雄的性格,可以通過詩化的語言感受到蘆花蕩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看到在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中,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表現(xiàn),從而區(qū)分戰(zhàn)爭的正義與非正義。,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情節(jié),體味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3、學習本文的描寫,從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領(lǐng)會文章謳歌抗日軍民的戰(zhàn)斗精神的主題。

【教學理念】

遵循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情境,把課堂還給學生;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課程文本互動,讓學生、老師、文本三者進行多重對話,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鼓勵他們發(fā)表不同的意見。與此同時,語文教學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融為一體,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zhì)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學會復述課文情節(ji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

2、難點: 體會英故事的傳奇色彩。

【教學過程】

一、品讀全文:體味故事的傳奇色彩

1、你認為文中有哪些內(nèi)容富有傳奇色彩?

2、小說是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

提問,教師學生共同探討如下:

1、內(nèi)容: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yǎng)老了,我們的老英雄卻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老英雄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了兩個方法加以渲染。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是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

二、品味語言,欣賞詩情畫意的美景

1、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2、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四人小組討論。

3、請你任選一句,談談你的審美感受。

教師示例:欣賞第一處景物描寫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氣氛?!疤炜盏?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寫出了淀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墒?,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jiān)視著這片革命根據(jù)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叭斪舆€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的生存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示例,小組討論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

⑴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p>

比喻手法,體現(xiàn)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4、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三、研讀重點:感悟老英雄的愛國主義精神

精讀文章的55~63段,問題如下: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高潮和結(jié)局的內(nèi)容。

2、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老英雄的智勇雙全?

3、第55段、第63段的景物描寫各有什么妙處?

學生討論要點如下:

1、老頭子智斗敵人,討揮血債,為大菱報了仇,找回了自尊。

2、這一問題主要抓住老頭子的行動回答。

(見文中,要求學生朗讀有關(guān)語句。)

3、第55段渲染一種神秘氣氛。第62段用美景來渲染老頭子內(nèi)心的快慰。

四、小結(jié)

孫犁在文中運用詩化的語言,描寫了蘆葦蕩美麗的景色,創(chuàng)造了美的意境,讓我們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不得不痛恨破壞美的日本鬼子,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老英雄的壯舉,不得不相信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作業(yè)

1、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2、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3、學習本文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寫自己身邊的一個人,字數(shù)200字左右。

大班美術(shù)教案《好玩的蘆葦花》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陳鶴琴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而我園地處農(nóng)村,與城市相比,無論在文化背景、經(jīng)濟條件還是生活環(huán)境都有著天壤之別,但我們農(nóng)村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時下正是蘆葦花盛開的時節(jié),小河邊、池塘里等淺水處,到處都有蘆葦花的蹤影。因此,我結(jié)合大班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個美術(shù)活動:《好玩的蘆葦花》,讓孩子在欣賞、操作中體驗和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蘆葦花,探索其多種玩法。

2、能根據(jù)蘆葦花的形狀用添畫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造型。

3、在活動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5、培養(yǎng)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相關(guān)課件。

2、蘆葦花、白紙、各色卡紙、雙面膠、剪刀、黑筆、水彩筆等輔助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蘆葦花

1、出示PPT,引導幼兒了解蘆葦?shù)纳L環(huán)境。

師:你們認識圖中的植物嗎?(蘆葦)你們知道蘆葦長在什么地方嗎?(幼兒講述后,教師播放課件)師:蘆葦在水里長呀長呀,到了秋天你們發(fā)現(xiàn)蘆葦怎么啦?(蘆葦開花啦)

2、出示蘆葦花,引導幼兒通過看、摸等多種感官認識蘆葦花

(1)師:你看到的蘆葦花像什么呢?誰有不同發(fā)現(xiàn)?

(2)師:請你用手摸一摸,用小臉親一親蘆葦花,有什么感覺呢?

二、玩一玩蘆葦花

1、今天,我們來和蘆葦花玩一玩,你可以把它變成什么?怎么玩呢?快來試一試吧!

2、幼兒自由玩耍。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做一做,自己是怎么玩蘆葦花的?

三、教師示范創(chuàng)作,幼兒了解操作步驟。

1、蘆葦花不僅可以玩,還能變魔術(shù)呢。看看老師會把蘆葦花變成什么呢?

2、教師與幼兒一邊互動一邊示范創(chuàng)作。

3、請幼兒說一說:怎樣做成這幅美麗的圖畫呢?

4、請你們也來做一位魔術(shù)師,看誰能把蘆葦花變得最有趣,最漂亮。

四、幼兒嘗試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蘆葦花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造型。

五、欣賞評價魔術(shù)師們,變好了嗎?誰先來向大家介紹你把蘆葦花變成了什么?

活動反思:

1、從選擇的內(nèi)容上看,比較貼近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蘆葦花”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他們具有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因此,做到了活動內(nèi)容源自于“生活”。

2、多媒體的使用使活動內(nèi)容更加直觀,便于幼兒理解,使幼兒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到蘆葦花的生長環(huán)境,符合幼兒的理解特點。

3、以多種感官來刺激幼兒,讓幼兒大膽地觸摸、觀賞、感受蘆葦花的特性,讓幼兒喜愛上蘆葦花,喜歡和蘆葦花游戲,從而為制作掃把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4、作為綜合活動,在設計過程中我注重了各領(lǐng)域的整合滲透,在制作環(huán)節(jié)中我不僅強調(diào)了藝術(shù)方面的美感,還注重了幼兒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幼兒百科:蘆葦花是蘆葦所開的花。蘆葦,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長,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藥。生命之花。

葫蘆教案實用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做的提前準備,因此想要隨便寫的話老師們就要注意了。讓優(yōu)秀的教案為教師的授課注入新的靈感和力量,寫好教案課件的重點在哪里?為您提供欄目小編整理的以下最新有關(guān)“葫蘆教案”的范文,更深入地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請您繼續(xù)閱讀下文!

葫蘆教案(篇1)

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復習舊知,質(zhì)疑激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兩個內(nèi)容,首先在開課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練習,通過這道填空練習,回顧了葫蘆的可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準備,同時又進行了說話練習,起到了內(nèi)化語言,積累語言的作用。然后再通過課后第一題“這么可愛的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落了”這一問題的拋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興趣。

(二) 探究原因,對話文本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了兩步展開教學。

第一步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弊尯⒆觽儗Ρ茸x,體會感嘆句、陳述句、反問句的不同語氣;通過“盯”和“自言自語”兩個詞語去品悟種葫蘆人對葉子上的蟲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蘆”,不聽別人勸告的'固執(zhí)。同時利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等指導學生書寫。

第二步在孩子們了解了種葫蘆人的心理活動后,相機補充葫蘆的生長過程的資料,讓孩子們懂得葉和果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三) 發(fā)展思維,內(nèi)化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兩個語言訓練:

1、說一說:如果你是那個人的鄰居,你看見葉子上有小蚜蟲,你會怎么勸呢?

2、寫一寫:第二年春天,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會怎么做呢?

這樣內(nèi)化了課文語言,對孩子進行人文教育,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為此。

葫蘆教案(篇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jié)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二.教法與學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情境創(chuàng)設法、采用變序閱讀法等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培養(yǎng)。又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讀讀、找找、畫畫、想想、說說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去領(lǐng)會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出來。

三、教學預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

1、卡片讀生字。

2、復習:第1段,第4段。

二、讀中探究葫蘆掉落的原因。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質(zhì)疑——探究原因——悟出原因。

(一)質(zhì)疑。從第一課時的問題:這葫蘆長得那么可愛,后來為什么一個一個地落了呢?入手,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探究原因。對新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地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我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有幾只蟲子怕什么?”“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安排了讀一讀,比一比,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讓學生從反復地讀中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通過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不同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三)悟出原因.在前面讀的基礎之上,學生就能很輕松地悟出葫蘆掉落的原因,懂得了課文所蘊涵的事理。

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想象能力

語文課程要求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于是我設計口頭作文: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葫蘆,葉子還是長滿了蚜蟲,他會怎么想?怎樣做呢?讓孩子進行想象續(xù)編故事。

葫蘆教案(篇3)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想、言、鄰”4個字。

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三自然段,對比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

1.創(chuàng)設情境,玩葫蘆游戲。

(1)填上合適的詞語。

(2)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幾句話。

四自然段。思考課后題: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為什么最后卻一個也沒得到?

設計意圖:

在教學中,不能孤立地教學生字,讓學生機械識記生字是很吃力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既可以穿插在讀詞語和說短語的過程中,還可以拓展到具體語境中去,這樣既能理解,又幫助學生運用。

二、著眼“葫蘆”,探究聯(lián)系。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學生思考:那個人看到葉子上的蚜蟲,心里怎么想?

指導朗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感嘆句可以反映出他對蚜蟲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

(動作。思考:“盯”能不能換成“看”?體會種葫蘆人眼里只有小葫蘆。

(3)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

(4)抓住反復的語言“快長啊,快長?。 ?,指導學生讀出種葫蘆人自言自語的語氣和熱切期待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過渡語:鄰居看到了葫蘆葉子上的蚜蟲時是怎么說的?用橫線畫出鄰居說的話。

(快治一治吧”,從中體會鄰居急切的態(tài)度。

(3)思考:種葫蘆的人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線畫出那個人說的話。

(4)朗讀一組句子: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出示課后第二題,比較兩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討論交流。

相同之處:這兩組句子,上下兩句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不同之處:第一組第一句是感嘆句,第二組第一句是反問句;每組中上一句所表達的語氣比下一句更強烈些。

三、比較變化,發(fā)現(xiàn)寓意

1.兩幅插圖做比較,進行發(fā)現(xiàn)學習。

(動作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葉子是綠綠的,一是葉子是枯黃的,有的葉子有小孔。

(3)葫蘆所在位置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發(fā)現(xiàn)不同點的過程,幫助梳理蚜蟲、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

(教師隨機板書:蚜蟲—葉子—小葫蘆。)

2.總結(jié)寓意。

3.拓展續(xù)寫練習。

設計意圖:

讀圖也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學生精讀的方法,可以圖文結(jié)合地研讀,從而更加有理有據(jù)地進行表達。

四、書寫指導

1.出示:“謝”,引導學生觀察,教師范寫,點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畫之間的穿插。評價反饋。

2.出示:“言”和“鄰”,提醒“言”第一個長橫與中間兩個短橫是等距的;注意“鄰”右耳旁適當寫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勻稱,學生自行練習并組詞。

五、板書設計

葫蘆教案(篇4)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含的哲理淺顯?;谝陨纤伎迹覍虒W作了如下設計:

(一)1、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zhì)疑的問題 ,因此教學時我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力求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我上的這節(jié)課來談一談。

1、環(huán)節(jié)一: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點擊葫蘆圖片課件)然后讓學生跟葫蘆打招呼。

這一設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叫葫蘆名字的過程中指導他們讀準葫蘆的音,引導他們知道葫蘆的“蘆”是讀輕聲的,這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接著老師告訴學生“葫”“ 蘆”這兩個字是今天要學習的生字,讓學生識記字形,知道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上面表義,下面表聲。

在學習完“葫”“ 蘆”這兩個生字后,揭示課題。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一篇有關(guān)葫蘆的的課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學得興趣盎然,有實效。

2、環(huán)節(jié)二: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流利,把生字讀準。在學生自學課文后,老師檢查讀的情況,指名讀、男生女生讀、全班齊讀。

3、環(huán)節(jié)三:學習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我是以一副葫蘆圖片來引入課文第一段的學習的,讓學生通過讀,勾畫小葫蘆是怎么樣子的,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這么可愛的小葫蘆書長的是什么樣?請你默讀課文,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并把它畫下來。于是學生在課文中找找畫畫句子,在學生找完句子后,我讓學生匯報學習結(jié)果,指名讓學生讀出關(guān)于小葫蘆可愛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后,我課件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再回到以上的句子中進行朗讀指導。由于這些句子中的詞語都是學生較好理解的詞句,于是我沒有抓住“細長” 、“長滿”、“雪白”等詞語來一一講解,我通過讓學生反復地來體會出小葫蘆的可愛,有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直到讀出小葫蘆的可愛為止。

在引導朗讀時,我設計了許多的激勵語,如:誰愿意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讀出小葫蘆的可愛,讀出你喜愛;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覺得小葫蘆的.確很可愛,咱們再來讀讀,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通過激勵性的話語,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在反復的練讀過程中讀出了小葫蘆的可愛。接著巧妙地拋出問題。

(2)結(jié)合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質(zhì)疑。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是呀!這么可愛的小葫蘆怎能不讓人喜愛呢?可是就是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卻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觀察圖說說看到變黃、落地的小葫蘆心里的感受,然后讓學生帶著難受、惋惜的感受朗讀句子: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4、環(huán)節(jié)四:學習第一段知道小葫蘆的可愛,再來學習最后一段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會落了。然后讓學生帶著“為什么小葫蘆會落”的問題來學習中間兩個自然段,找出小葫蘆落的原因。

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長得這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慢慢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第二、三段,找小葫蘆落的原因。

接著老師指名學生匯報小葫蘆落下的原因,學生找出句子后,老師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讓學生觀察這兩句話,把它們變成陳述句。接著讓學生通過讀來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有分組讀、男生女生讀、齊讀。通過一讀再讀,使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想法,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lǐng)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jié)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解決水到渠成。

葫蘆教案(篇5)

首先說說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jié)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葫蘆是一種非??蓯鄣闹参?。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jīng)歷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懂得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后一環(huán)節(jié),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jié)果。該寓言故事就是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之所以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喜歡讀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理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級是二年級的孩子,他們聰明活潑,領(lǐng)悟能力強,善于表現(xiàn)自己,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很好的理解課文。

根據(jù)以上教材分析確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懂得與課文有關(guān)的事理。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

1、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2、教學難點是讓孩子們自己領(lǐng)悟到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葫蘆教案(篇6)

一、知識與技能

蘆、藤、哇、盯、鄰”。會寫“言、每、治”等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題,采用多種方式認識生字,認真書寫生字。

2、采用變序閱讀法,由事情的結(jié)果激發(fā)學生去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看問題要全面,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1)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們齊讀課題,大家都已經(jīng)讀過課文了,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呢?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學活動(2)

二、看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看63頁插圖,學習第一段。

(1)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圖上這個人在干什么?他的樣子是怎樣的?(看葫蘆,很高興、很得意)

(2)讀第一段,這個人種的葫蘆怎么樣?

“細長”說出了葫蘆的形狀,“長滿”說明什么?(長得好,枝葉茂盛)說說小葫蘆長成的過程。(長葉、開花、結(jié)葫蘆)這個人對小葫蘆的態(tài)度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喜愛,每天看好幾次)這個人當時想什么?(快長大)

2、看64頁課本插圖,學習第四段。

3、那么這個人的葫蘆為什么都落了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從課文里面來找找答案吧,好嗎?

教學活動(3)

1、自學第二段。

(1)指明學生讀第二段,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師解釋:蚜蟲:植物上的害蟲?!耙恍闭f明蚜蟲還不多。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

(3)“快長呀,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說明他的心情急切。

2、小組討論第三段。

教學活動(4)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1)植物的葉子直接影響果實的生長,葉子掉了,就不能結(jié)葫蘆了。

(2)要聽別人勸告。這個人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早點治蚜蟲,葫蘆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聽人的勸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教學活動(5)

生活中或是學習中有沒有不聽別人勸告的事情,請你們說一說,把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蚜蟲→及時治→教師小結(jié):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來學習,我主要是圍繞:

(1)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我再順延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

葫蘆教案(篇7)

教學目標:

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guān)系等課外知識。

態(tài)度、價值觀: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正確處理識字與學文的關(guān)系。

本課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學習“葫、蘆”。

1、出示葫蘆圖片:誰能叫出它的名字?(“蘆“讀輕聲)

顏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藤”字。

1、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葫蘆長在哪里?(葫蘆藤圖片)

2、出示“藤”卡片:請仔細觀察,想想怎樣記住它?

字形、組詞)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范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蘆、藤、哇)

字形、組詞)

小練習:給“哇”換偏旁再組詞。(掛、洼、娃)

掛”(觀察——說注意的地方——范寫——練寫)

8、生字認識了,我們到文段中再讀讀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9、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寫葫蘆長得很好)

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觀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小練習:給“盯“換偏旁,再組詞。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組詞)

3、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語氣)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形、觀察范寫)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肮帧钡挠疑鲜恰坝帧弊帧!奥钡挠疫呏虚g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四、練習鞏固

1、認讀詞語

2、完成“我會讀”

五、作業(yè)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葫蘆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第14課的生字,我現(xiàn)在來考考你們,看看這一課里的生字,你們是否都會讀了。

cai出示詞語,開火車認讀。

,指名讀課題。老師評價:這位小朋友讀得真不錯,在讀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了“葫蘆”兩個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蘆的心愿讀了出來。來,大家一起讀一遍。

二、看圖說話

,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指名說)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cai),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比較一下它與前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讀讀這個故事。

三、朗讀感悟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63頁,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分段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學生評價,正音。

4、反饋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老師相機把學生已經(jīng)弄懂的內(nèi)容簡要板書在黑板上。重點詞預設:葫蘆可愛 喜歡葫蘆 葫蘆黃了落了 不聽勸告)

師:你們能讀懂這么多內(nèi)容,真是了不起!

讀了課文,你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老師相機板書。重點詞預設:為什么黃了?為什么不聽勸告?蚜蟲是什么樣子的?)簡單的問題當時解決,復雜的問題在閱讀時解決,解決一個把一個問號改為“!”。

5、深層次學習:

(1)引導學習寫葫蘆可愛的部分:

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出了葫蘆的可愛啊?(第

師:找得非常準確,老師給你們加一顆星,畫星。

我們來看看這么葫蘆的模樣(cai示圖)。老師也寫了一段話來描寫這些葫蘆,(cai示)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老師寫得好,還是書上寫得好???為什么呢?我們比比看就知道了(示書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等好詞。

師:大家都很會讀書,能從課文中找出這么多優(yōu)美的詞語,你們很會學習,老師又給你們加一顆星。誰能根據(jù)課文做出這些填空題呢?(cai示填空題)

這些詞語非常重要,它們寫出了葫蘆藤、葫蘆葉和小葫蘆的顏色和樣子,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可愛。同學們在寫話的時候也要多用一些這樣的好詞。

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可愛的樣子讀出來啊?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師:你們不但能學習句子中用的好的詞語,還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讀出來,老師又給你們加一顆星。)

(2)學習寫喜歡葫蘆的句子: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你們喜歡嗎?小葫蘆的主人喜不喜歡它們呢?(喜歡)你怎么知道的???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并用鉛筆畫出來。學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誰來讀?(指名讀)老師評價。第二句,誰來讀?指名讀。“盯”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眼睛盯著黑板,請同學們眼睛盯著屏幕?!白匝宰哉Z”又是什么意思呢?學生齊讀第二句。

(3)學習葫蘆黃了的部分:

可愛的小葫蘆最后卻變成了什么樣子呢?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了?

齊讀最后一段。(cai)出示圖:多可惜呀!

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與學習伙伴說一說。

全班交流(答案預設及引導):

答案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種葫蘆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聽鄰居的勸說,不去治蚜蟲。

老師追問:他看見了為什么不治???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示改寫句子的練習)

所以他滿不在乎。我們一起用滿不在乎的語氣來讀一讀。齊讀。

他自己看見蚜蟲滿不在乎,當鄰居好心勸說他時,他又怎么說呢?(示句)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葉子上的蚜蟲到底要不要治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葫蘆葉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師:你們聽了“葫蘆葉子的自述”后,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要不要治???(要治)是的,葉子為葫蘆的成長提供了營養(yǎng),如果葉子被蚜蟲吃光了,葫蘆自然長不好。這個道理種葫蘆的人明白嗎?。(不明白)所以,他聽鄰居說蚜蟲要治,還感到很——?(奇怪)誰能讀出這種奇怪的語氣?(指名讀)學生評價。

師:大家都想讀嗎?

老師和學生合作讀,cai示句子,老師讀黑色的字,學生讀紅色的字。

四、課堂擴展

師:正是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明白葫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示句,師讀。)

1、大家想象一下,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心里會想些什么?會做些什么或說些什么呢?

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作業(yè)超市:

3、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可能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其實這個故事還沒寫完,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會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蘆》作題目把這個故事繼續(xù)編下去,把自己編的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請求爸爸媽媽幫你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葫蘆教案(篇9)

葉圣陶 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把課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么不同,課題是我要的是葫蘆,從圖中可以看出并沒有得到葫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這就對文本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質(zhì)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葫蘆開始長得怎樣?那個人的表現(xiàn)如何?后來葫蘆有什么變化?他有什么反映?鄰居怎么勸說?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結(jié)果怎樣?這些問題并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得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葫蘆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蘆、藤、哇、盯、鄰”6個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領(lǐng)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guān)“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觀察,比較:

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兩幅圖,比較,學生說話。

三、設疑、朗讀感悟: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

學生讀書,指名說出自己找到的。

1、學習第1段。

(1)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蘆、藤”。

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誰愿意來讀一讀?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jié)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怎樣了呢?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三段。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領(lǐng)悟寓意。

(三段。

(2)指名說說“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么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說。

師范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四、課堂小結(jié):

師: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為什么?

葫蘆教案四篇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需要大家認真編寫每份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料,老師怎樣做好優(yōu)秀教案課件呢?想對“葫蘆教案”有深入的了解嗎請看下面的資料,相信這會對你有所益處!

葫蘆教案【篇1】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南昌市金盤路小學宗莎

課前交流

同學們,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宗,大家可以叫我宗老師。在上課前老師為大家?guī)硪恍┬《Y物,看,這是什么?(蘋果貼紙),猜猜有多少個?14個。希望這節(jié)課你們好好表現(xiàn),把貼紙都贏回去,獲得貼紙最多的同學,將獲得水彩筆大獎哦。可以開始上課了嗎?上課。

|NO.1|一、圖片導入,葫蘆為先

1.出示葫蘆圖片。同學們,有一種植物長得很可愛,瞧,它是什么?學生:葫蘆。提示:蘆字單獨念時讀第二聲,(點擊課件蘆lú),和"葫"字組成詞語時念輕聲,跟我讀兩遍。葫蘆。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guān)"葫蘆"的課文,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齊寫課題,補板書:我要的是葫蘆húlu.

2.齊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NO.2|二、初探葫蘆園,集中識字

1.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63面,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劃出生字詞,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開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評價: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讀書姿勢特別好,坐得很端正;還有的同學讀書速度很快,把課文讀了兩遍。)

2.聽了你們美美的讀書聲,生字寶寶也跑出來跟你們見面了,讓我們一起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吧!

A認識生字詞

ppt紅字帶拼音出示:húluténgwā

葫蘆藤哇

dīnglín

盯著鄰居

(1)指名帶讀。我請小老師來帶讀。老師給你們做個示范,拼讀"葫蘆".小老師要像我這樣先拼讀拼音再讀詞語,明白了嗎?請一學生起立,如果他讀對了,我們就跟讀,讀錯了,我們大聲糾正他,好嗎?

帶讀——跟讀。

(2)鄰居的居讀輕聲。誰來說說你還想提醒同學哪個生字的讀音呢?

生自由發(fā)言:藤和盯是后鼻音,鄰居的鄰是前鼻音。

你們提醒得真好,有了你們的提醒,相信第二位小老師能帶讀得更好,再請同學來帶讀。(老師果然沒有看錯你!獎勵貼紙)

(3)生字寶寶單獨跟你們見面你們還認識嗎?(從你自信的眼神中,我知道你一定能讀好)老師想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出示第二版,指名讀。

húlúténg

葫蘆藤

wādīnglín

哇盯鄰

B你真棒,字音會讀了,誰來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呢?加一加、熟字換偏旁、圖片。

(1)指名:"葫"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的。艸加胡字就是葫蘆的葫。師補充:草字頭說明和植物有關(guān),胡表示它的讀音,像這樣一部分表示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讀音的字,我們叫(形聲字)。聰明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其實這篇課文的生字都是形聲字。我們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住它。

(2)(老師眼睛擦一擦,發(fā)現(xiàn)識字小行家)指名: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住"哇".娃娃的娃,女字旁換成口旁就是"哇".這是識字的好方法!(獎勵貼紙)

過渡:加一加和熟字換偏旁的方法都是識字的常用方法,我們二年級學生就應該學會運用這樣的方法。

(3)有一個字筆畫特別多,PPT出示"藤".

"藤"也是個形聲字,出示書上的第一幅插圖,我請一位學生上臺來為大家指一指:葫蘆的藤在哪?學生上臺指出。對了,這就是葫蘆的藤。

出示ppt,藤的示意圖。

葫蘆的`藤叫葫蘆藤。葡萄的藤叫葡萄藤,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植物的藤呢?(絲瓜藤、南瓜藤、牽牛花藤),他們的藤又細又長,還喜歡沿著棚架攀沿,爬山虎的藤又叫爬山虎的莖,所以植物細長的莖就叫藤。

(4)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我們一起來開火車讀,豎著開,橫著開。

C整體感知。

字詞寶寶要剛才已經(jīng)搭乘你們的火車回家了,他們回到課文中了,你們還認識嗎?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誰是咱們班的朗讀小能手呢?正音。

請四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

過度:剛才我們讀了課文,知道了

引導:葫蘆先掛在藤上,最后一個一個都(落了)

板書:葫蘆都落了?

|NO.3|三、初探葫蘆的樣子,知喜愛。

葫蘆樣子:

1.為什么葫蘆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難道是這棵小葫蘆長得不好嗎?不是的,讓我們學習第一自然段,請你為大家讀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劃出這棵葫蘆長在藤上樣子的句子。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誰有信心能把第一自然段讀好?我為你的自信感到驕傲。生讀。

3出示第一自然段。匯報。Ppt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A同意他的意見嗎?請生再讀。

B生讀,師評: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了這棵葫蘆有細長的藤,長得可有生機了,你聽出來了嗎?你來讀一讀。生讀。師評價:這次,我不僅看到了長的藤還看到了雪白的花呢,出示ppt葫蘆花,多美的一顆小葫蘆呀!你再來美美地讀一讀。生讀。

C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了,我可以讀嗎?師讀,重讀"長滿".問:這顆葫蘆的葉子長的怎么樣了嗎?(葉子很多,長得茂盛)怎么讀?請你來讀!

D生讀,師評:呀,這棵小葫蘆有長的藤,白的花還有茂盛的葉,長得可真好呀!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E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這樣的一顆葫蘆你們喜歡嗎?(喜歡)那種葫蘆的人呢?引讀:所以,那個人每天都去干嗎?——生接讀: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知喜愛:

1.ppt出示: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A指導朗讀"每天".師詢問:今天去了,明天還去嗎?請生讀,重讀每天。

師評價:明天還去嗎?(去)怎么讀?我聽出了他天天都會去。你再讀,指名讀。

B指導讀"幾次".

(1)每天去看一次嗎?不,好幾次。指導讀。怎么讀?我聽出了他早上去了一次。你再讀,早上去了一次還不夠中午得去一次,下午還得去一次,我聽出了他去了很多次!

(2)齊讀。

(3)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他對葫蘆有怎樣的感情。

匯報:喜愛葫蘆。Ppt出示。

|NO.4|四、第二段學表達

過度:既然他這么愛葫蘆,沒幾天這棵葫蘆上長了蚜蟲,他是怎么想怎么說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劃出他看見蚜蟲后心里想的句子,用"﹏﹏"劃出他怎么說的句子。

2.檢查匯報:

(1)師:他看到葉子上爬著蚜蟲,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pt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p>

A什么是蚜蟲?它是一種害蟲,專門吃葉子的莖和葉,阻礙植物生長。葉子上長了蚜蟲他怕不怕?不怕,ppt出示:不怕。應該怎么來讀?請你讀一讀這句話。評價:到底怕不怕?不怕就大膽讀出來。生讀。

B你能給這句話換種說法嗎?ppt出示: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出示: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觀察提示:這兩句話它們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一句句末是(感嘆號)一句句末是(句號),我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這兩句話。讀完后,覺得哪句語氣更強呢?第一句給人感覺很強烈。第二句感情比較平淡。

是呀,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運用這樣感情強烈的句子來加強語氣。

出示拓展練習:

出示ppt:一次失敗不可怕。

讓語氣更強烈,可以怎么說:一次失敗怕什么!

評價:孩子記住,以后即使我們失敗了一次,也要用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

(2)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那他是怎么說的呢?請生匯報。

ppt出示: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a能給"盯"找個近義詞嗎?看。是眼珠不轉(zhuǎn),注視一個地方久久地看,ppt出示:注視。(老師盯著學生)。

b"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出示詞條自言自語。(自己對自己說。)你來扮演種葫蘆的人,讀讀這句話。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學生接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預設1.(孩子,這可不是自言自語,小點聲,你再來讀)

預設2.賽過就是超過的意思,他希望小葫蘆長得超過大南瓜呢!(小、大加強語氣)出示小葫蘆和大南瓜的圖片,你體會到了他怎樣的心情?真是急切地想讓葫蘆長大呀,讀的時候要讀得稍快一點兒!讓我們再小點聲齊讀這句話,可別把小葫蘆們嚇得掉下來了。

|NO.5|五、讀貼比照,正確書寫

生字認識了,句子理解了,現(xiàn)在我們來學寫兩個字。

1.出示"掛哇"田字格的字。

A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b生匯報相同: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寬;右邊的部件相同,由兩個土組成。不同:偏旁不同,一個口字旁,一個提手旁。

C先看老師寫"掛",拿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書空。生念筆順。

d師提示:哇字右邊四橫第二橫最長,在橫中線上,四橫分布要均勻。掛字要注意提手旁要寫得窄一點,書空,念筆順。

e生練寫,師巡視指導。請同學們在書上先描紅再練寫。注意寫字姿勢,一寸一尺一拳頭。提醒:寫"哇"字注意口字寫小點,殷桃小嘴才漂亮。

f檢查反饋,左窄右寬,右邊第二橫最長,很美觀。

|NO.6|六、激發(fā)興趣鋪墊后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指板書)我們都知道葫蘆起初掛在葫蘆藤上,長滿了葉子,過幾天長了蚜蟲,最后卻一個一個都落了,為什么好好的葫蘆會落下來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我們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獎勵孩子。

|NO.7|七、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

葉子

長蟲

都落了?

掛哇

葫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會認生字“葫、蘆、藤、哇、盯、鄰”;會寫“掛、哇、棵”。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四自然段。體會感嘆句的語氣。通過情境中朗讀、說話練習,體會主人公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小謎語,看看誰能最先猜出來。

青青蛇兒滿地爬,

“蘆”這個字本來讀第二聲,但在這里念輕聲更好聽“葫蘆”。誰再來讀?一起讀。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 “葫蘆”這種植物。(PPT播放葫蘆的基本介紹和用途)。葫蘆的用處可大了,剛成熟的時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等葫蘆長老了可以盛水、裝酒,它還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呢!

師:這是長在地里的葫蘆,哪個小朋友給我們指一指葫蘆藤?你讀一讀,藤是后鼻音。全班一起讀。

1、師:你們喜歡葫蘆嗎?古時候也有一個人和你們一樣喜歡葫蘆,天天念著“我要的是葫蘆”(板書)。那么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趕快走進故事去讀一讀吧!

夏天到,葫蘆香,

師:摘掉生字寶寶的拼音帽子,你們還會讀嗎?(抽讀,開火車讀,同桌一人讀一人組詞) 仔細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讀錯,請能干的小老師提個醒。

觀察一下這些生字寶寶,你是用啥方法記住它們的?

學情預設:盯:左右結(jié)構(gòu),部首是目字旁,表示目不轉(zhuǎn)睛地看。(師:給它組個詞。生:盯著。師:你們做個盯著老師的動作。你們都用眼睛盯著老師,難怪它是“目”字旁。一起讀,注意,是后鼻音,再試次。)

怪:怪的右邊是“圣”齊天大圣的“圣”齊天大圣最愛打妖怪。 治:治、抬、臺進行區(qū)別,用“臺”進行熟字加偏旁

師:真棒,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些生字寶寶。認識了生字寶寶,這些詞語娃娃你們會讀嗎?

先自己讀一讀,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3、師:小朋友們都看過連環(huán)畫吧,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編成一本“連環(huán)畫”!老師先開個頭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保ǖ谝环鶊D空白)

(第二幅圖)“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誰來說?”

生: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生: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多熱心的鄰居呀! 可是,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

(1)為什么那個人不去治蚜蟲呢?

(2)小葫蘆為什么會落?

師:同學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學習了整片課文,相信你們能明白了。

師:我們一起來把它補畫上,“要想畫好這幅畫,先要讀好這段話!”自由朗讀第一段。 (男女生讀)這段話里有兩個長得很像的生字寶寶,你們能找出來嗎?(“哇”和“掛”) 師:他們長得那么像,你有什么方法區(qū)別它們嗎?

師:老師把這些字編成了一首兒歌,一起來讀一讀,我們在配上節(jié)奏讀讀。

張口一聲“哇”

用手往上“掛”

有水是水“洼”

女孩愛“娃娃”

2、師:“掛和哇”是我們要學的生字(PPT上出示田字格)觀察一下,我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學情預設: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窄右邊寬,兩個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橫中線下面。 師:小朋友們都提醒的很好,下面老師請兩個小朋友上講臺來寫一寫這個“掛”字,其他的同學描紅一個寫一個。來夸夸他們寫的`字,老師覺得寫得不錯,你也可以給他指出不足。好,大家把剩下的一個字也寫了。

3、 師:小朋友們大概都等不及畫插畫了,我們一起來看要在上面畫些什么,再次讀第一段。

讀好了嗎?誰來說我們要在上面畫些什么?

師:老師把“葫蘆藤”圈出來了,你們能不能也像老師一樣在自己的課本里圈出來,開始。

4、 師:全找對的小朋友笑著和老師點點頭。看了這些,老師知道怎么畫了。你覺得我的葉

師:你們把這句話讀好了,老師就能把葉子畫多了畫美了,先自己練一練。

師:看,綠葉越來越多了!小朋友們一起讀。讀得真不錯,我們再多些葉子,這才是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里用“掛”你能換個詞嗎?為什么文章用“掛”? 喜歡小葫蘆嗎?(PPT做動畫)誰來夸一夸!

師:看得出來你很喜歡,誰再來試試,可以加上動作。恩,你讀得真可愛,我們大家一起來!你們能不能像夸小葫蘆這樣夸夸綠葉,小白花,葫蘆藤呢?(多么-------的---------哇) 生:??

師:這棵這么美麗的小葫蘆,你們能讀得美嗎?一起來讀一讀。

5、師:但是呀,沒過幾天??(出示圖片P64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師:那你要用什么語氣來讀呢?誰來試一試“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剛才還這么美麗的小葫蘆怎么就落了呢?我下節(jié)課再來繼續(xù)找。

葫蘆教案【篇3】

一、教材簡介:

課文講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jié)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本文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jié)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滿臉歡喜;第二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種葫蘆的人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兩幅插圖對比鮮明,教學時若充分利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品悟課文內(nèi)容。該文有幾處反問句和感嘆句,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領(lǐng)悟這一語言現(xiàn)象,并在讀悟課文中嘗試將反問句轉(zhuǎn)換為陳述句。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都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技巧。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背誦能力,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課文的內(nèi)容去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認字技巧和寫字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朗讀和發(fā)散性思維。本篇課文生動,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一定很喜歡閱讀??墒菍τ谒麄儊碚f,也有一點難點,為什么可愛的小葫會落呢?因此,我以此問題為突破口,讓孩子自主發(fā)現(xiàn),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

三、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作適當?shù)慕M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目標:

1.會認讀“葫、蘆、藤、哇、盯、鄰”等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言、每、治、棵、掛、哇、怪、慢”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從感悟作者筆下種葫蘆的人要的是葫蘆卻得不到葫蘆的過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五、教學重難點:

知道葉子與葫蘆之間的關(guān)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道理。并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1、認讀文中“字寶寶”,學會“字娃娃”,讀準帶有生字的新詞。

2、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你看到的是什么樣子的?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一篇關(guān)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

指名讀課題。相機簡介“葫蘆”:“葫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心臟形,花是白色的,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嫩時可做蔬菜,長成后硬殼可做器皿。

請同學們再讀課題。我們看看課文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1的設計是有的孩子沒見過葫蘆,讓這樣的孩子對葫蘆有個直觀的認識,并通過別的孩子的描述了解一下葫蘆生長的特點;2的設計是自然而然且新穎有趣的引入課題,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1、標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讀準字音,牢記字形。

3、讀通課文。

(預設:初讀課文的三步:一輕生或不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同時標上自然段;二圈出生字,用巧方法識記;三再讀課文,讀通順句子,把讀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讀準讀音。

(1)指名拼讀,全班跟讀。(2)全班拼讀。(3)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課件上的無音節(jié)生字。如有讀不出來的,請其他同學給推薦一個記憶方法。

2、記憶字形。

葫::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湖”字去掉三點水。組成“葫蘆”。

些:橫部,左上容易錯,不能丟掉豎。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數(shù)量。

盯:左邊是眼目旁,右邊是“丁”,指不錯眼珠地看。

居:上邊是尸字頭,下邊是“古”,組成“鄰居、居住”。

(預設:“葫蘆”是一種植物,所以是草字頭,“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讀音;謝謝別人要說話,所以“謝”是言字旁;蚜蟲是一種小蟲子,所以蚜蟲的'“蚜”是蟲字旁、、、、、、)

四、游戲鞏固識字效果;“識字小擂臺”

(設計意圖:1是強化學生對初讀方法的掌握;2教給學生歸類識字,或其它識字的巧方法,提高識字效率;3提高課堂效率;4激發(fā)識字興趣。)

五、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讀。以小組匯報的方式讀,互聽互評,師隨機指導朗讀。

六、作業(yè):

畫一畫這些可愛的小葫蘆,注意“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教學重點: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4課——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想考考大家,你們還認識這些詞語寶寶嗎?

(課件出示詞語:葫蘆、瓜藤、好哇、盯著、鄰居、治蟲、奇怪、蚜蟲、每天、自言自語)

來,一起和他們打打招呼吧!(齊讀)還有更難的喲,也認識嗎?

(出示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抽讀,齊讀)

小朋友們真能干,我還想考考大家,這里的“我”指的是誰呢?

(設計意圖:復習檢查旨在從整體入手,概括課文內(nèi)容,利用視頻素材,以豐富多彩和生動活潑的文字、聲音、色彩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那他種的那棵葫蘆長得怎么樣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63頁認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用浪線勾出寫葫蘆長得怎么樣的句子,明白了嗎?開始。

2、生讀、勾。

3、你找到了嗎?抽讀。

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請小朋友看屏幕,自由讀這兩句話,再閉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在層層疊疊的綠葉叢中開著幾朵雪白的小花,藤上還掛著一些小葫蘆,多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5、貼圖,瞧,這就是可愛的小葫蘆,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它嗎?

6、從你們的贊揚聲中,我感受到你們真的很喜歡這葫蘆,課文中還有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看一次?看幾次,而且是每天都要看幾次,我們在讀時要重讀每天、幾次。來,試一試吧!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圖,這些葫蘆是多么可愛,種葫蘆的人又是那樣的喜歡,他最后得到葫蘆了嗎?出示第二幅圖,請仔細觀察這兩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原先碧綠的葉子變,上面還有很多();可愛的小葫蘆也變(),一個一個都();再看那個種葫蘆的人臉上的表情,原來是(),這里卻是()。

2.請讀讀課文最后一段,看看是怎么寫的。生讀。

②是呀,看著小葫蘆一天天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難過呢?來,讓我們帶著惋惜,帶著傷心,帶著失望讀讀這一段。

3、學到這兒,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問號,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去探究原因,從而自然過渡到二、三段的學習中。)

過渡:是啊,這么好的一棵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請趕快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

1.有答案了嗎?抽生說。

2、那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葫蘆葉上有蚜蟲嗎?

師引讀: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

問:有幾個蟲子怕嗎?你能把這句話換種說法嗎?出示句子。

4、這個種葫蘆的人心里還會想什么呢?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5、哦!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分析得這么有道理。那他是怎么說的呢?出示句子。

6、盯著小葫蘆,怎么盯?做做盯的動作,盯就是看,是怎樣地看?你能把盯換個詞嗎?從盯著你體會到什么?

7、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自己對自己說話要怎樣地說?

(1)你就小聲地對自己說————————。

(2)現(xiàn)在你正看著心愛的小葫蘆,充滿愛意地說——————。

(3)你多么盼望心愛的小葫蘆快快長大啊,你急切地說———。

8、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可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這時他的鄰居看到了,鄰居看見什么了?于是對他說:————————。

9、你就是他的鄰居,看到蚜蟲越來越多,你的心情怎樣?來,你來著急地勸一勸。除了著急,我們勸告別人時態(tài)度要真誠,來,男同學來勸————,女同學來勸——————,大家一起勸————。

10、你們這么著急,可是那個種葫蘆的人著急嗎?他是怎么說的呢?指名學生說。

(1)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你能讀懂些什么?

(2)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的意思是——,在他看來,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嗎?生:不用。能換種說法嗎?

(3)男女生對比讀。

(4)我們來分角色朗讀這兩個人的對話,看誰能讀出他們各自的語氣。同桌合作讀、抽生讀。

11、你覺得葉子上的蚜蟲真的不用治嗎?為什么?講述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

(設計意圖:課文第2、3段是課文的重難點。通過問題的設置導出課文,凸現(xiàn)重點。通過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課文的難點,情感的體驗。)

1.小朋友們,當這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有了蚜蟲,他說————生齊:我要的是葫蘆。

2.就這樣,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你們說,是誰害了這可愛的小葫蘆?

3、哦?為什么說是年輕人害了小葫蘆?

生:因為這個年輕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guān)系。

4.當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這時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心情會怎樣,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小朋友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說。)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后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p>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涂,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xiàn)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6、小朋友真會想,假如明年你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樣做呢?

生:我會捉些七星瓢蟲來放在葉子上,讓它們把蚜蟲吃掉。

7、分角色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是告訴學生有錯就該,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蒙受損失。)

四.續(xù)編故事,拓展語言思維。

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后他會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借以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葫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反復朗讀和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學習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課件,一個葫蘆

學生:課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收集有關(guān)葉子作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看圖質(zhì)疑,提示課題

1、課件出示畫面:“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蓖ㄟ^觀察讓學生知道綠葉蔥蘢,小葫蘆可愛;再出示畫面:“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通過兩幅圖對比,引導質(zhì)疑: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都變黃了,落了呢?

2、提示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

2、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一讀。

3、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自主識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1、再讀課文,聯(lián)系生字前后的詞語或句子讀誰字音。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卡片。

(2)開火車讀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輪讀生字詞語卡片。

3、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頭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組得正確。

5、指導書寫: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爬”、“謝”、“慢”等字。

四、熟讀課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

2、出示課件插圖,學習第一自然段。

(1)開始小葫蘆長得怎么樣?(很好、很茂盛)

(2)你從哪兒看出這棵葫蘆長得好。

(藤長;葉綠多;花是雪白的,葫蘆可愛)

(3)出示詞組讀一讀

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葫蘆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2、3句話,讀出喜愛之情。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逗人喜歡嗎?從哪句可以看出來?

4、分小組比賽朗讀第1自然段。

5、最后,種葫蘆的人收到葫蘆了嗎?請看最后一自然段。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

2、說說讀后有什么感想?

3、指導朗讀,讀出惋惜的語氣。

4、過渡:為什么小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可愛?后來卻落了呢?請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插圖二)觀察后問:葉子有什么變化?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2)讀句子,注意讀出反問的語氣。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陳述句。

(4)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怕。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再讀句子,注意加強肯定。

(6)開火車比賽讀。

3、找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鄰居的話。

4、分小組討論,如何才能讀好他們的話。

5、匯報。師相機指導,重點指導以下內(nèi)容:

(1)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詞語:盯著、自言自語,加上動作幫助理解。

②葫蘆并不可能賽過大南瓜,由此說明那個人十分喜歡葫蘆,希望葫蘆快些長大。

③兩個“快長啊,快長啊”讀出迫切之情。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蘆。

讀好問句,體會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蘆。

(3)一個鄰居看見了……快治一治吧!

勸告的語氣,體會鄰居著急的心情。

6、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7、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yǎng)料,葉子再將養(yǎng)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yǎng)料。小葫蘆因沒有養(yǎng)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8、說說你對種葫蘆人的看法。你想對他說點什么?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五、啟發(fā)想像,拓展學習

1、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3、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那個人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比一比,誰的故事編得好。

六、作業(yè)

1、朗讀全文。

2、寫一寫你想寫的詞、句。

葫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要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要只顧“結(jié)果”而忽略了“過程”。教學時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采用變序教學,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學習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

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做適當?shù)慕M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教學目的:

1、 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guān)系等課外知識。

4、 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一)學習“

葫、蘆”。

3.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7.寫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9.理解“

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 ,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p>

怪”的右上是“又”字?!?/p>

(四)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反思:

1. 時間不夠,臨時去掉了一些環(huán)節(jié),如:水葫蘆、西葫蘆,朗讀語氣的指導等。這應該是教學設計不夠完善的原因,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應該作進一步的修改,或者重新設計。

2. 識字教學模式這個概念不夠清晰(備課以來),本節(jié)課力圖把識字教學融入學文中去,使識字與學文緊密結(jié)合。也許是識字與學文的關(guān)系處理不當,導致時間分配緊張。

3. 在課堂上未能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擴詞,用詞以及相關(guān)練習鞏固。

葫蘆教案【篇6】

一、活動背景

每天放學后,總會聽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買糖葫蘆吃。孩子喜歡吃糖葫蘆?捕捉到孩子的這個興趣點以后,我準備許多糖葫蘆的圖片,雖然,孩子們對于糖葫蘆的做法和使用的材料都比較局限,但興趣依舊濃厚。在活動中,孩子們又談到了糖葫蘆,我隨口問到“喜歡什么水果做的糖葫蘆呀?”他們七嘴八舌地講了很多,有的說橘子的做;有的說蘋果做的;有的說大棗和葡萄的,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用各種水果可一制作許多不同口味的糖葫蘆。于是,這一活動內(nèi)容便產(chǎn)生了。我制作了許多水果小貼紙讓幼兒自己粘貼喜歡吃的水果糖葫蘆。

二、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幼兒欣賞糖葫蘆的圖片,探討制作材料和方法,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大膽嘗試、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活動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注重能力培養(yǎng),通過自主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fā)展。)服務的。而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其中,目標從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即目標注重全面性。

三、活動準備

1.水果貼紙、小棒若干。

2.冰糖葫蘆、糖葫蘆圖片。

3.課件

四、重點和難點

由于小班幼兒動手能力比較差,因此,探索制作糖葫蘆的方法就成了此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是根據(jù)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yǎng)他們探索和嘗試以粘貼糖葫蘆

五、活動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份小禮物,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呀?(通過禮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看是什么?你們喜歡吃冰糖葫蘆嗎?看看有沒有你喜歡吃的水果做的冰糖葫蘆?(幼兒看見了自己喜歡的糖葫蘆,都爭先恐后的要把自己喜歡的糖葫蘆介紹給小朋友)

葫蘆教案【篇7】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

本課有四幅圖,分別有四段話與之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jié)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看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眼睛只盯著葫蘆。第三幅圖畫的是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了解植物的葉子與它的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

1、生字卡片、葫蘆或葫蘆的圖片、投影片。

2、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或圖片。

1、識字教學。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中,蘆、鄰的聲母是邊音,蘆在這里應讀輕聲,治的聲母是翹舌音,鄰的韻母是前鼻音,盯的韻母是后鼻音,要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會認的字也要能讀準字音。

隨生字居的學習,認識偏旁尸。

掛,可用熟字蛙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2、寫字教學。

讓學生注意觀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幫助寫好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掛:左窄右寬,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右上邊土字的第二橫要長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兩部分寬窄要相等。

第一段,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講什么內(nèi)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圖畫或投影片,指導學生觀察圖中葫蘆的藤、葉、果實的樣子。對照課文理解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使學生知道,葫蘆藤上能結(jié)出小葫蘆,跟長滿了綠葉有關(guān)系。因為葉子能制造充分的養(yǎng)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jié)果。理解掛可用換詞比較法,把掛與長、結(jié)比較,體會用掛很形象: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

第二段,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領(lǐng)會種葫蘆的人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語的話。重點體會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話的意思:種葫蘆的人只看到小葫蘆,一心只想小葫蘆快長,至于葉子上的蟲子他毫不在意。

第三段,可以抓住奇怪一詞進行討論:那個人為什么會對治葉子上的蟲子感到奇怪、因為他一心想著的是葫蘆,因為他不懂葉子與葫蘆的關(guān)系,因為他覺得鄰居對他的勸告是不必要的擔憂我要的是葫蘆,你怎么勸我治葉子上的蟲、再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到鄰居與種葫蘆的人,他們在對待葫蘆葉子長了蟲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一個說要治,一個說不用治。

第四段,采用看圖或多媒體演示,結(jié)合課文朗讀體會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思考,由于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又不聽別人勸告,結(jié)果他一心想要的葫蘆終究沒有得到。因為葉子被蟲子吃光后,不能給葫蘆輸送營養(yǎng),葫蘆只能慢慢地變黃,落掉。這都是沒有及時治蟲造成的。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既有描述,又有對話,是一篇朗讀的好材料。可用自讀、對讀、輪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并讀好以下幾個地方:種葫蘆的人看見小葫蘆掛在藤上的高興心情;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他卻只盯著小葫蘆時心里所想的話以及他自言自語所說的話;鄰居勸他治蟲時的對話。

課后練習第三題是讓學生給詞語加上修飾成分。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也可以填不是本課所學的詞語。填好后讀一讀,學生之間可以交流。

課后練習第四題可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朗讀和體會。通過讀句子,讓學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語氣(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讓學生通過對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不同語氣的朗讀,自己體會到:雖然每組句子表達的意思相同,但表達的情感卻不一樣。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1、如果課文有第五幅圖、第五自然段,該怎么畫、怎么寫、

2、續(xù)編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編好故事以后,說給同桌聽一聽。

(一)出示實物,引出課題。

出示葫蘆,問:誰知道這是什么、我們今天要學的新課,就是與葫蘆有關(guān)的故事。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看圖,學文。

學第一段從整體入手,看圖讀課文后,讓學生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小葫蘆這么可愛和長滿了綠葉有關(guān)系沒有、讓學生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內(nèi)在關(guān)系。學了第一段,可以直接學習第四段。通過看圖學文,思考:那么可愛的小葫蘆怎么會變黃、都落了、以此激勵學生去探究原因,自然進入第二、三段的學習??梢圆捎眯〗M合作學習,共同討論的方式,探究出那個人錯在哪里。最后可以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些什么體會。

(三)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利用已有的識字知識分析記憶字形,有重點地指導生字的讀音和書寫。

(四)完成課后練習。

(五)進行擴展活動。

讓學生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他會想些什么、想好之后可以同桌或分組交流。也可以假設種葫蘆的人第二年又種了一棵葫蘆,讓學生編一個故事講給同學聽。

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開白色花。果實因品種不同而多樣,大致中間細,上、下部膨大,像大小兩只連在一起的球。嫩時可食用,干老后可做容器或供觀賞。葫蘆,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葫蘆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guān)系等課外知識。

(一)學習“葫、蘆”。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藤”字。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邊中間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葫蘆教案【篇9】

一、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zhì)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恍屡笥选K恰『J。(課件:葫蘆動畫跳出)咦,小葫蘆怎么不高興啦?(課件:葫蘆不高興)原來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錯了。它叫——葫蘆hú lu ,“蘆”單獨讀的時候讀lú,在“葫蘆”這個詞語中讀輕聲。(課件顯示微笑的葫蘆和加上拼音的葫蘆二字。)齊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把它大聲的叫出來吧。(師板書葫蘆圖)

3、小朋友喜歡它嗎?想不想得到它?有個人也想得到它,并且還特意種了一顆葫蘆,那最后他得到?jīng)]有呢?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我們趕快打開書,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兩遍。

2、“秋天到,葫蘆香,摘個葫蘆大家嘗”,我們來摘葫蘆吧。

(課件出示詞語)葫蘆 藤上 細長 鄰居

蚜蟲 盯著 奇怪 自言自語

開火車讀詞語。

三、圖文結(jié)合,自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孩子們,讓我們帶著生字詞,走進課文,走進葫蘆園?。ㄕn件播放葫蘆生長過程的動畫。)

2、美嗎?說說你覺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喜歡嗎?你特別喜歡哪一句?(課件出示葫蘆圖和第一段)

4、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哪些詞語你特別喜愛?“滿”是什么意思?用“滿”字說一句話。如池塘里長滿了荷葉。老師還欣賞一個詞“掛”。每次讀到“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我仿佛看見掛在藤上的小葫蘆隨風擺動,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6、齊讀,把我們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配樂朗讀)

7、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

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個別讀。

8、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著小葫蘆會說什么?

9、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讓葫蘆在我們腦海里生根、開花、結(jié)果。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出來了同學們太喜歡小葫蘆了。可是……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那些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課件:小葫蘆變黃,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3、男生女生比賽讀。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我們學到這兒,你的腦海里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問號,葫蘆為什么會掉呢?我們一起去讀讀第二三段。(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小提示:

1)我會讀:用“——”勾出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說的話。勾出鄰居所說的話。好好讀一讀。

2)我會說:同桌分角色練習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2、用句話說說葫蘆會掉落的原因。(生答師板書葫蘆葉子圖。)

3、出示課件勾畫的句子,學生對照是否勾畫正確。

4、看到葉子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怎么想的?請生個別讀“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5、在句子前面加上語氣詞“哼------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再讀。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著)怎樣看才是“盯”?請生做個盯的動作。

7、他又是怎樣說的?(自言自語)“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請生自言自語的說說這句話。

8、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

9、在他的熱切盼望中,小葫蘆慢慢變黃了,掉落了,鄰居看在眼淚,急在心里,誰讀讀鄰居的話。用焦急的語氣讀。用誠懇的語氣讀。

10、聽到鄰居的話,種葫蘆的人納悶了,說了一句什么話?個別讀。分組讀。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認真練習“小糊涂”和“小機靈”的對話。一邊讀一邊想象和體會。

“小糊涂”——種葫蘆的人;“小機靈”——鄰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時注意人物的動作、表情、注意說話的語氣。

小機靈:哎呀,不好,你的葫蘆葉子長蟲啦!

小糊涂: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小機靈: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3、抽同學上臺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機靈”的頭飾。

4、采訪活動:老師戴葫蘆葉的頭飾采訪“小糊涂”。

唉,“小糊涂”別走,我是你種的葫蘆葉,我對你有意見!你每天都來看小葫蘆,可我們?nèi)~子呢,你從來沒正眼瞧過。我身上長了那么多的蚜蟲,你也不管管!為什么?

你只要果實,不管葉子,你會后悔的。不信聽聽小葫蘆怎么說。(課件:小葫蘆與葉子的對話)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錯了嗎?“小糊涂”到底錯在哪兒呢,同學們幫幫他。

5、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②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板書:聯(lián)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沒有看起來很小的不相關(guān)的的事物,他們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事情?

2、“小糊涂”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jīng)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五、作業(yè):

畫一畫

小畫家,拿起筆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有趣的故事畫下來吧!

寫一寫

看著種葫蘆的人做了傻事,我們趕快來幫幫他,勸勸他。同學們,把你真誠的勸告寫下來吧,寄給今天還在做傻事的“種葫蘆人”。

葫蘆教案【篇10】

素質(zhì)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葫、蘆、掛、些、盯、鄰、居、奇、怪、怕、治,這十一個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生詞,會認讀藤、哇、蚜,這三個二類字。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從而受到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這一科學思想的教育。

3、練習用每天、可愛,造句。

能力訓練點

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洞察事物變化的能力。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學習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重點詞句。

難點:通過理解課文,明白那個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疑點:葉子和葫蘆的關(guān)系。

解決辦法提前讓學生查找葉子的作用的資料,在理解課文時,著重讓學生觀察葉子的變化,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學習聽課之前查找有關(guān)葉子的作用的資料。

2、通過各種讀書形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進行小組討論,解決本課重、難點。

4、學生自學字,對識記有困難的生字討論交流。

教學步驟

相關(guān)推薦

  • 蘆花蕩課件教案(合集5篇) 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把教案課件準備好,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是老師自己去完善的。?學生反應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了一些有關(guān)《蘆花蕩課件教案》的信息,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05-08 閱讀全文
  • 蘆花蕩說課稿精選 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包含哪些方面呢?對學生而言,教師是一位像路標般的朋友,因此教師在工作中必須善于撰寫各種教案。教案的編寫不僅有助于教師提升書面表達能力,而且能夠增強教學效果。在本文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將為您介紹與“蘆花蕩說課稿”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主題,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
    2023-06-09 閱讀全文
  • 最新蘆花蕩讀后感 這篇可稱之為“蘆花蕩讀后感”的研究實在是具有非常高的深度和保障,對于我們來說真是非常有價值。感謝您認真閱讀此文并作為參考。多讀書可以讓人的眼界開闊,閱讀作者的作品后也常常會引起我們內(nèi)心的一些共鳴。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最深刻感受的情節(jié)來撰寫。...
    2023-09-07 閱讀全文
  • 蘆花蕩課件十三篇 若想對“蘆花蕩課件”有更加深入的認知,不妨從閱讀這份詳細的介紹開始。每位教師必須在授課前精心準備教案課件,現(xiàn)在又到了教師開始編寫教案課件的時刻了。學生的反饋能夠體現(xiàn)出教師對課程的組織有條有理和設計合理性。感謝你的閱讀,我會繼續(xù)努力,為你展現(xiàn)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
    2023-10-13 閱讀全文
  • 蘆花蕩讀后感(錦集十篇) 作文與我們?nèi)粘5膶W習密不可分,語文成績的好壞主要一部分取決于作文的好壞。一篇好的作文文字要簡練,語言要豐富。那什么樣的作文值得參考?請閱讀由小編為你編輯的蘆花蕩讀后感,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的歲月里,在充滿著詩情畫意的蘆花蕩里。有一個干瘦的老頭子,整天來去自如地穿梭在其中...
    2024-01-16 閱讀全文

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把教案課件準備好,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是老師自己去完善的。?學生反應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了一些有關(guān)《蘆花蕩課件教案》的信息,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05-08 閱讀全文

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包含哪些方面呢?對學生而言,教師是一位像路標般的朋友,因此教師在工作中必須善于撰寫各種教案。教案的編寫不僅有助于教師提升書面表達能力,而且能夠增強教學效果。在本文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將為您介紹與“蘆花蕩說課稿”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主題,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

2023-06-09 閱讀全文

這篇可稱之為“蘆花蕩讀后感”的研究實在是具有非常高的深度和保障,對于我們來說真是非常有價值。感謝您認真閱讀此文并作為參考。多讀書可以讓人的眼界開闊,閱讀作者的作品后也常常會引起我們內(nèi)心的一些共鳴。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最深刻感受的情節(jié)來撰寫。...

2023-09-07 閱讀全文

若想對“蘆花蕩課件”有更加深入的認知,不妨從閱讀這份詳細的介紹開始。每位教師必須在授課前精心準備教案課件,現(xiàn)在又到了教師開始編寫教案課件的時刻了。學生的反饋能夠體現(xiàn)出教師對課程的組織有條有理和設計合理性。感謝你的閱讀,我會繼續(xù)努力,為你展現(xiàn)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

2023-10-13 閱讀全文

作文與我們?nèi)粘5膶W習密不可分,語文成績的好壞主要一部分取決于作文的好壞。一篇好的作文文字要簡練,語言要豐富。那什么樣的作文值得參考?請閱讀由小編為你編輯的蘆花蕩讀后感,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的歲月里,在充滿著詩情畫意的蘆花蕩里。有一個干瘦的老頭子,整天來去自如地穿梭在其中...

2024-01-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