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心聲說課稿

發(fā)布時間:2023-09-30 心聲說課稿

心聲說課稿精選5篇。

教案要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案是一種教學的方案,教案的寫作格式是怎么樣的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您準備的“心聲說課稿”或許能夠滿足您的閱讀需求,敬請您務必認真閱讀此文!

心聲說課稿 篇1

心 聲 【教材分析】:

黃蓓佳的小說《心聲》發(fā)表于 80 年代初期,是反映中小學基礎教育問題的一篇小說。小說通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了眾多受教育者的心聲——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

【學生分析】:

學生剛學完小說《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孤獨之旅》,對小說相關常識已有初步了解;本課反映的是當代的基礎教育問題,學生們身處其中,對故事中的情節(jié)喲一定的生活感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簡要復述小說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

理解“心聲”的含義,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

情感目標:

學會成長,學會堅強,學會爭取平等 【教學重點】:

弄清“心聲”含義,熟悉小說情節(jié),分析小說人物形象進行歸納。

【教學難點】:

理解有關人物的心理描寫。

【過程設計】:

(1)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整體感知; (2)課上速讀課文,掌握故事情節(jié);課中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3)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理解文章主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 (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經歷,明白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與點撥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大家在生活或學習中碰到的苦惱大都是什么?這是你最想的是怎么做?(由學生自己回答) 【板書課題】:

心聲 黃蓓佳 二、檢查預習,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及相關人物。

三、整體感知(學生快速回答):

1、小說場景變化:

明確:教室——樹林里——教室——公開課上。

2、一句話概述每個場景所發(fā)生的事情:

明確:

⑴ 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zhí)意不讓他讀。

⑵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里讀起課文,并深情回憶起鄉(xiāng)下的爺爺和妮兒。

⑶ 第二天放學后,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⑷ 公開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并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3、請你根據(jù)這四個場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確:

情節(jié)結構:公開課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學→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四、分析人物形象:

1、談談對故事中的程老師和李京京的形象的看法,并說出理由。

2、人物形象歸納:

程老師: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對工作認真負責;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zhí)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并渴望表達。

2、研討刻畫李京京形象的描寫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時,作者運用了多種人物描寫方法,請大家舉例說說。(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舉例略) 教師點撥:這些描寫刻畫細膩、真實,讓人感到親切自然。特別是文中的心理描寫,更讓人覺得真切,請同學們找出認真體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 京京垂下頭。他多么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 ⑵ 他真想站起來??墒牵绻e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后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 ⑶ 他想跟程老師道個歉,請老師原諒,可是心理難受得要命,什么話也說不出來。這個小小的可憐的“凡卡”,不知不覺中把他的魂兒都抓走了。老天爺,寫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動著身子,眼巴巴地望著老師,仿佛想說什么。

⑸ 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 ⑹ 他咬緊了嘴唇,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程老師。

教師點撥: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如上面 1-3 句及“樹林里對爺爺,對妮兒的思念”;有間接的心理描寫,如 4-6 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讀機會。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理歷程,使人物形象刻畫得真實、豐滿。

五、理解主旨:

1、討論: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 明確:李京京渴望得到鍛煉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這些愿望都建構在“想朗讀課文”這一表白上而動人心魄。總而言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xiàn)了他作為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2、你對程老師公開課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確:程老師“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區(qū)教育局公開課交給她完成,說明他水平不低,特別是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她絞盡腦汁。她不讓李京京朗讀課文,是因為李京京的嗓子沙啞,怕影響了學校榮譽。這種對工作負責的精神應當肯定。但程老師為求得領導好評,采取急功近利的辦法,把公開課上成表演課,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虛作假的做法應當摒棄。

3、李京京和程老師,一個想讀課文,一個不讓讀。是不是小說就是為了給我們講一個簡單的故事呢?李京京的心聲就只是想讀讀課文嗎?本文以心聲為題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1、 品味下列段落,看看分別表達了李京京哪些心聲? (1)范讀片斷一。討論:表現(xiàn)了什么心聲?(渴望親情) (2)齊讀片斷二。討論:表現(xiàn)了什么心聲?(友情) (3)分角色朗誦片斷三。討論:表現(xiàn)了哪些心聲?(渴望鍛煉、表達自己,渴望尊重、信任與平等的對待!) 2、程老師不讓李京京讀課文,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他嗓子沙啞嗎?如果平時他成績、表現(xiàn)都特別的好,故事會是怎樣的呢?其深層的原因是什么呢?選讀對程老師的描寫,抓住關鍵詞句分析程老師平時是怎樣對待像李京京這樣的同學的? (對李京京另眼相看不信任、不尊重他。只關心個人的表現(xiàn)和學校的榮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在學生的心目中她便是絕對的權威。) 3、師生一起總結小說的主題思想。

(小說通過寫李京京的心聲來呼吁社會、家庭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關愛,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關心每個學生,使他們能夠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引申(板書):

教育關心 家庭 心聲 學校 青少年 社會 【作業(yè)布置】:

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也以《心聲》為題寫寫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人物:李京京(沉郁、執(zhí)著、倔強) 朗讀要求被拒絕(開端) 情節(jié) 用真情和體驗練習朗讀(發(fā)展) 朗讀聲情并茂 (高潮、結局) 【教學反思】:

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學生走進了京京的心里,與京京產生了感情共鳴,利用課堂上的讀、研,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也能夠借鑒一些寫作技巧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了。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評價和判斷能力。

心聲說課稿 篇2

《心聲》這篇小說通過刻畫一個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的形象告訴孩子們執(zhí)著追求,不輕言放棄真誠呼喚教師對普通學生的尊重與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教讀此文應根據(jù)文章課型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自讀中了解小說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在把握小說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小說的藝術特色和主題課堂上充分調動、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營造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培養(yǎng)良好品質.

教師激趣,學生探津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

(1) 尊重學生個體,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李京京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促進健康師生關系的形成

同學們,先請你們欣賞一段歌曲《爸爸媽媽聽我說》,歌中唱道“你對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能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訴說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成長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說給爸爸媽媽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顧慮,把心里的話說出來呢?

可能有以下幾種感慨:

生l:我想對媽媽說:媽媽,女兒已經長大,請您松開您的手,讓她自由地飛翔吧!

生2:我想對爸爸說:爸爸,我的成績總是沒有達到您希望的目標,請您不要傷心,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生3: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們很久都沒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們能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輕輕松松地陪我吃頓飯嗎?

師:(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看來,面對人生,面對爸爸媽媽,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靜靜地聆聽黃蓓佳阿姨筆下的小學生李京京的“心聲”吧

學生可能這樣歸納:

開端(117):李京京要求在公開課前朗讀課文,被老師以“嗓子沙啞”為理由拒絕;

發(fā)展(1844):李京京在林中練習朗讀,想起自己與萬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難過悲傷;李京京糾正同學朗讀的錯誤,被同學嘲笑,他倍感委屈

高潮和結局(4559):李京京在公開課上終于得到了機會,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課文

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

在一次語文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程老師設計了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李京京)有著和課文《萬卡》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所以我很想?yún)⑴c課文的表情朗讀我的這一愿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嘲笑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按部就班被學生的怯場打亂時,我舉起了手,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精讀文中,描繪李京京的文字(如: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里活動),劃出令人感觸最深的語言,有感情地誦讀,并將他的心里話說出來.

①李京京想讀課文.

京京垂下頭他多么喜歡這個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要唱歌的嗓子嗎?

③李京京想念爺爺,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

京京嘆了一口氣,走起神來講義從他的手指間滑落,飄在地上,他沒有發(fā)覺,一動不動他也有一個鄉(xiāng)下的爺爺小時候,他是在爺爺那兒長大的……

④李京京思念妮兒,渴望得到友誼.

這么說,這個叫“奧爾迦”的女孩子一定跟萬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個好朋友,叫妮兒,就住在爺爺家對門……

⑤李京京渴望渲泄內心情感: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動著身子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后趙小禎會不會嘲笑他呢?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

……

學生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李京京的“心聲”(心里話)是:執(zhí)著的要求在公開課上朗讀小說;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認可、尊重;渴望親情、友情,家庭能和睦,想念爺爺和兒時的伙伴;渴望感情的傾訴、宣泄總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語言訓練:

用動情、細膩的筆觸將自己曾經歷的某種“渴望”時的心理活動表達出來(學生預習本文時已醞釀)

我到底犯了什么錯?為什么,為什么當班長這么難?我像徘徊在兩片森林之間的小鳥,不知該向哪兒飛我該怎么辦?幾顆晶瑩的淚珠從臉頰上緩緩滑下來,落到唇邊,苦澀的!我覺得自己就向馬克?吐溫筆下的那個競選州長時被加上了種種罪名的人“馬屁精”、“發(fā)報機”……都成了我的代名詞

結合下列討論題,快速探討小說主題:

1. 你認為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點什么?

2. 談談你對程老師安排公開課的看法?

學生小組探討,積極發(fā)言,教師小結:

通過寫李京京渴望朗讀課文、傾訴思念之情,卻遭拒絕,最后勇于爭取、表達心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絕或嘲諷時,不要灰心沮喪,更不要輕言放棄,而是要執(zhí)著追求,用努力為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并真誠呼喚教師對普通學生的尊重與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關注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師導言:同學們,成長的路上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關愛,就會有孤獨生活中,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曾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給了我們人生的啟示,他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美麗此時我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讓我們再次向生活敞開自己的心聲吧!(學生訴說心聲,師生隨機點評)

教師訴說心聲,并作總結:

溝通從“心”開始,傾聽了同學們的心聲,我深受感動和激勵作為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與每位同學平等交流,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為教育最亮麗的風景

教學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重要內容解讀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復述內容;精讀課文,理解李京京的心路歷程,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我,與文本對話,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題

李京京現(xiàn)象在學校里是司空見慣的,如何善待這樣的學生,不僅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每個教師可以通過認真的反思,想想自己是否配做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

通過分析、揣摩李京京的心理描寫和程老師的做法,領悟作者表達的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教師、評價教育,才能促進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的形成。

心聲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12課《心聲》。

這是課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課文,但它卻傳達著一個信號:教師在傳統(tǒng)意義上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重大職責的“絕對權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對象面前悄悄動搖著。文中作者通過一節(jié)不同尋常的公開課向我們發(fā)出了沉重的質疑:“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公開課教學難道是上臺表演嗎?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樹林子里讀他喜歡的課文嗎?”作者黃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細致的心理描寫表達著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聲,表達著她對教育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而這一觀點不正是作者力圖通過她的作品告訴我們的嗎?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過對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題含義,進而結合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師生觀。

二、說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學習本文,首先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理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并在此基礎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沖突,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矛盾沖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以“心聲”為標題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促進健康師生關系的形成。

三、說教法、學法

1、嘗試多種閱讀方式:

A、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B、能按每分鐘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

C、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情節(jié),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進而達到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目的。

2、培養(yǎng)表達的勇氣和習慣:能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疑問,能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適當?shù)剡\用聯(lián)想和想像表達豐富的內容。

3、發(fā)揮主體作用,引導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觀念和方法。

四、說教學構思

1、導入新課,激發(fā)閱讀表達的興趣。

2、速讀課文,感知情節(jié),梳理結構。

3、小組討論,由表及里:討論題是,主要的矛盾沖突是什么?小說為什么命名為“心聲”?

4、師生交流,閱讀延伸:探究題是,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學生?

5、講述故事,傾訴心聲。

心聲說課稿 篇4

1.品析小說題目“心聲”的內涵,能正確理解、評價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3.通過學習本文,掌握文學作品欣賞的基本方法。

1.理解題目的深刻涵義,把握小說主題。

2.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過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置學生于現(xiàn)實的閱讀情境中,教會學生質疑、解疑、探究“心聲”的內涵。

2.教師設計對課文閱讀過程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所感悟,受到熏陶,獲得啟迪。

3.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種想說、敢說、樂說的情境中訴說自我“心聲”,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要求:

轉換敘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復述情節(jié)。鼓勵學生加上自我生活體驗,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1)抓住情節(jié)開端及結局的強烈反差,誘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示:程老師先前拒絕李京京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的請求,在公開課上程老師卻聲音發(fā)顫地要求李京京把課文讀完。面對這一強烈的反差,同學們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2)引導學生將發(fā)散的問題進行整合,提出能關涉全篇的干問題。

他為什么能讀好這篇文章?

(提示:人物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請同學們結合李京京所處的學校、家庭環(huán)境進行探究)

明確:在學校里,老師的忽視、同學的嘲笑,讓李京京倍感孤獨;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讓他壓抑、苦悶?,F(xiàn)實生活的不如意,使他總沉湎于對鄉(xiāng)下爺爺及兒時玩伴的懷念之中。小說中的萬卡與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閱讀萬卡時,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靈碰撞交匯、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萬卡,喜歡《萬卡》,想讀《萬卡》,借以表達自我內心的渴望!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結“心聲”的內涵:

1.你認為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點什么?

2.談談你對程老師安排公開課的看法?

(提示:可以客觀評價這一現(xiàn)象,也可以與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師進行換位思考,談看法。)

3.從普通學生李京京聲情并茂的朗讀中,你得到了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要求:師生討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自身閱讀經驗談啟示。

學生總結歸納,教師點評,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思想。

本文作者通過區(qū)公開課上李京京執(zhí)意要朗讀課文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天真、純樸,特別是銘記親情和渴望表達親情的學生形象。啟事教育工作者應當尊重、關愛每一個個體,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同時也從一個側面批評了我們教育上嚴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教師導言:同學們,成長的路上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關愛,就會有孤獨。生活中,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這樣的事每天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困惑中我們滿含期待;苦悶中,我們充滿渴望。今天,我們傾聽了李京京的心聲,那么讓我們也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的心聲吧!

溝通從“心”開始,傾聽了同學們的心聲,我深受感動和激勵。作為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與每位同學平等交流;也希望我們大家能用“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

心聲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簡要復述小說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理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品味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文,整體感知:課上速讀課文,掌握故事情節(jié);課中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通過矛盾沖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題。

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⑴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⑵讓學生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促進健康師生關系的形成。

二、教學方式:

讀、說、辯

⒈課前速讀,整體感知,能概述小說內容

⒉課上默讀,理解人物形象刻畫

⒊課中朗讀,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⒋課內合作探究,通過生本、生生、師生交流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勇氣和習慣,學會自信負責任地表述

5.課末爭鳴,暢談自己對小說主要人物的看法

三、課文重難點理解:

本文重點是弄清心聲含義,在熟悉小說情節(jié)的基礎上,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由于這是初中生初次系統(tǒng)接觸小說,本課只側重引導學生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四、課前準備:

教師: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能夠概述小說主要內容、主要情節(jié);制作完成課件。

學生:找出最打動自己的語段,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熟悉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2、整體感悟課文,領會主人公的心聲。

3、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脈絡。

教學設計

一、導入(展示課件封面:優(yōu)美畫面配以《爸爸媽媽聽我說》,讓學生在課前休息時間得以放松身心。)

同學們,先請你們欣賞一段歌曲《爸爸媽媽聽我說》,歌中唱道你對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能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訴說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成長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說給爸爸媽媽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顧慮,把心里的話說出來呢?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隨機抽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屏幕展示)

棱lng角 斬釘截ji鐵 恍惚huanghū 楨zhēn 過癮yin 攬lan 蜷qun

狡猾hu 咽yn 唾tu沫 瑯lng 癢y?ng 發(fā)窘jiong 嘟囔dunang

撇pie 抽噎yē 抽泣q 呵hē斥 圣誕dn

2.各學習小組準備好發(fā)言人,根據(jù)屏幕提示,隨機抽查,復述課文。(屏幕展示)

情節(jié)結構

公開課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學 公開課上

開端 發(fā)展 發(fā)展 高潮結局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動情想讀沙啞拒讀(矛盾)

三、速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或認同的人物,并簡要說明理由。

1、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2、大膽闡述,組內交流;

3、張揚個性,課堂爭鳴。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提示,見大屏幕)

李京京:

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zhí)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并渴望表達。

程老師:

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對工作認真負責;也存在不足.

四、試解心聲

1、跳讀課文,找出可以表達李京京心聲的語句自我朗讀;

2、按學號隨機抽讀,試替京京表心聲。

(教師明確,屏幕小結)

第一層含義是:李京京深埋心底地親情、友情。

第二層含義是:李京京非常想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和愿望。

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作者想借主人公呼吁老師(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愿望和感情的心聲。

五、布置作業(yè)(屏幕展示)

1、課文的生字詞每個抄寫三遍;

2、你的心聲是什么?可以寫在日記本上,以后有時間再交流?;蛘吣阏J為不想讓人知道,鎖在抽屜里,那也沒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體會親情,感悟親情,吐露心曲;

2、了解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設計

一、自愿吐露心聲兼檢查上節(jié)課作業(yè)。

二、復習鞏固心理描寫相關知識。

1、隨機指名回答;

2、教師總結明確;(見屏幕)

3、出示問題。

找出文中有關心理描寫的語句,體會其作用.

提示:

心理描寫方式有: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

具體方法:

1:內心獨白;(我想自言自語等)

2:夢境;

3:肢體,神態(tài)等.間接描寫

(學生獨立思考后舉手朗讀相關語段,師生共議共評,見屏幕總結)

⑴京京垂下頭。他多么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來??墒?,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后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師道個歉,請老師原諒,可是心理難受得要命,什么話也說不出來。這個小小的可憐的凡卡,不知不覺中把他的魂兒都抓走了。老天爺,寫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動著身子,眼巴巴地望著老師,仿佛想說什么。

⑸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

⑹他咬緊了嘴唇,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程老師。

(屏幕小結心理描寫的作用)

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如上面1-3句及樹林里對爺爺,對妮兒的思念有間接的心理描寫,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讀機會。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理歷程,使人物形象刻畫得真實、豐滿。

三、再議心聲,互吐心曲。

學生思考:李京京和程老師你們最喜歡哪個?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心曲。屏幕配樂展示課文背景材料。

《萬卡》主要敘述了九歲小男孩萬卡茹科夫在靴匠家當學徒的悲慘生活。小說通過萬卡給鄉(xiāng)下爺爺寫信的情節(jié)串聯(lián)起萬卡在靴匠家和鄉(xiāng)下爺爺家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前后對比,既描述了萬卡在鄉(xiāng)下度過的充滿親情和溫暖的生活,又描述了靴匠家凄慘難熬的.生活,突出了萬卡現(xiàn)在所處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與冷酷。萬卡信中充滿對以往生活的追憶與向往,從而更突出了現(xiàn)實生活的無情。同時,這種種境遇發(fā)生在一個九歲的小男孩身上,更令人扼腕深思。

四、課堂小辯論

鄰近學習小組抓鬮決定正反方,就程老師(不)是個好老師展開小組間辯論。

五、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課文中聽到的是一個少年質樸的發(fā)自內心的呼聲,他有著多么美好的心靈啊!作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勵。我們沒有理由去歧視任何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沒有理由不捧著一顆赤誠的心來,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為教育最亮麗的風景。作為受教育者,我們也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體驗,探求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為著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讓我們攜手前行吧!

六、布置作業(yè)(屏幕展示)

⒈寫一段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

⒉以李京京的身份結他鄉(xiāng)下的爺爺寫一封長長的、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

(任選一題完成)

教學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重要內容。解讀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能復述內容;然后精讀課文,通過分析、揣摩李京京的心理描寫和程老師的做法,領悟作者表達的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教師、理解李京京的心路歷程;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我,與文本對話,從而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題。

由于本課是初中學生初次系統(tǒng)接觸小說,放在全學段和單元教學中考量,教學的重點僅僅選取了對小說情節(jié)的了解以及對心理描寫的解讀。

李京京現(xiàn)象在學校里是司空見慣的,如何善待這樣的學生,不僅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每個教師可以通過認真的反思,想想自己是否配做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

yjs21.cOm更多幼兒園說課稿編輯推薦

實心球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是我們老師必須會做的,為了讓孩子們都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樂趣,一般我們都會在授課前準備說課稿,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怎么才能將幼兒園說課稿寫得全面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心球說課稿精選5篇”,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實心球說課稿【篇1】

一、課題:單手側向推實心球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徒手做出單手側向投擲實心球的動作。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思維理解性的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團結合作意識,面對困難百曲不撓,勇往直前的心理,勇于向新的目標發(fā)出挑戰(zhàn)的決心。

三、重點:完整連貫的做出投擲動作。

四、難點:投擲過程中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力。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guī):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2.師生問好;3.教師宣布本節(jié)課的內容,同時說明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課堂的紀律問題;4.檢查著裝;5.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單手橘子接龍游戲,游戲規(guī)則:

2.熱身操:

(1)窗前明月光(頭部運動);

(2)兔子擺尾(全身運動);

(3)老鷹翱翔(肩繞環(huán));

(4)魔幻呼啦圈(腰繞環(huán)和膝繞環(huán));

(5)活動手腕腳踝

(三)基本部分

1.導入:剛剛橘子搬運游戲,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不服氣,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值得老師向大家學習,老師剛剛看了大家的比賽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大家不能將橘子投到標志線,導致延誤了時間,那么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老師相信大家都可以投得很遠了。

2.新課講授

(1)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田徑場上來了一群要備戰(zhàn)奧運會的奧運健兒們,明天就要參加比賽了,老師很著急,現(xiàn)在教練想問一下運動員們如何能將鉛球投得更遠?引發(fā)同學們思考。預設:學生會回答,加上助跑可以投擲的更遠、力量越大會投的越遠,投得高一點會更遠、方向要準等。

(2)教師因勢利導,引出側向滑步推鉛球的練習方法

①向上推拋鉛球練習,提高控球能力。(控制方向,和提高投擲高度)

②向下推球練習,體會手指手腕用力。(提高出手力量的訓練)

用制作好的沙包指導學生練習,并進行巡回糾錯,練習5-8分鐘,練習前教師注意強調安全問題。

(3)實踐

剛剛老師在觀察到我們每一位運動健兒都在非常認真的做練習動作,每一位運動健兒都是力大無窮的,那現(xiàn)在我教給大家正確的投擲方法。

教師做出示范側向投擲鉛球的動作,并進行講解,說明動作原理,以及需要注意的要點,(以右手為例,準備:身體左側對投擲方向,兩腳左右開立,右手持球緊靠鎖骨窩,重心下沉。移動:左腿向投擲方向擺出,右腿快速有力蹬地右腳沿地面滑至投擲圈中心位置,左腳迅速著地。轉體送髖,抬高上體,以胸帶臂將球推出。身體重心移動快,起伏小。出手:兩腿交換位置,維持身體平衡。)

(4)學生根據(jù)教師教授的動作,進行徒手模仿,兩名運動員一組,相互指正糾錯。

(5)找到優(yōu)秀的同學做示范,激勵其他同學的競爭意識,同時找兩位典型的、能代表所有同學所共性的一個問題,警示學生。

(6)游戲競爭。游戲規(guī)則:共分為四組,男生兩組,女生兩組,經過五局的持球投擲,各自選出一名投擲距離之和最突出的選手進行班級大比拼,班級大比拼規(guī)則同組內評選。未被評選的同學給組內的同學加油鼓勁!

(7)素質練習:俯臥撐練習,以競賽的規(guī)則來激發(fā)學生做手臂的力量素質練習。

(四)結束部分

1.教師組織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放松練習。主要活動手臂的肌肉。

2.教師集合學生,回收器材。進行總結以鼓勵為主,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實心球說課稿【篇2】

教學內容

投擲實心球、跳蹦蹦球

課型

探究性

課次

十四課次

教學目標

1、 知道投擲的用力順序,探究投擲動作的最佳效果,學會鍛煉方法。

2、 運用投擲技能、跳蹦蹦球游戲,提高協(xié)調性與快速用力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健康與安全意識。

教學內容

一、教學情景導入。游戲性活動。

1、優(yōu)化教學常規(guī)、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調動學生的情緒。

2、設疑問題,揭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3、創(chuàng)造活動的空間,指導學生做拋接沙袋與投擊目標游戲。

4、適時參與學生活動、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5、教學活動方式:以趣促動,以動促練,以練促效。

1、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走進課堂,盡快地進入角色。

2、以疑促思,勇于實踐。進行嘗試性的參與游戲活動。

3、領悟拋接、投準游戲的安全規(guī)則,適時能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4、游戲活動方式:自由組合,以需自選,互動練習,引伸出投擲的雛形。

1、情景輻射效果好,師生進入角色

2、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習的興趣。

4、達到熱身目的,引伸出投擲的雛形。

二、多種形式的投擲教學。

教與學的要點:用力順序與出手速度。

1、精心設計,合理布置投擲活動區(qū)域,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2、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投擲練習。

采用四種不同的投擲動作練習,探究“投擲用力順序”和“最佳效果的投擲方法”。

3、全方位觀察,重視安全教育,點拔講解,示范準確,及時指導。

4、設置不同的投擲目標,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需要,培養(yǎng)投擲興趣。

5、組織學生相互觀摩,相互討論與評價,激勵學生努力實現(xiàn)目標。

1、明確投擲練習的安全要求,有序的進入指定投擲活動區(qū)域。

2、學會四種形式的“拋、投、推”實心球的動作。探究投擲的共性問題?運用哪種投擲動作,能將實心球投的最遠?

3、進行互動式的練習,領悟動作要領,合理運用技術,提高投擲能力。

4、根據(jù)不同的需求,選擇投擲的動作,進行自主性練習,努力達標。

5、適時的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活動,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

1、進入最佳的教與學狀態(tài),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探究性的學習,獲取新的知識,掌握練習的方法。

3、領悟要領,掌握技能,合理運用,科學鍛煉。

4、展示自我,發(fā)展個性,體驗成功的樂趣。

5、學會評價,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體育精神。

6、采用自主練習、統(tǒng)一指導與目標激勵的教學方式:以疑導入,先練后教,以思促教,以練促趣。

6、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自我體驗、互動探究、以思促練、以練促會、以會促用。

三、跳蹦蹦球體育游戲。

學與練的重點:

用力方法與身體平衡能力。

1、指導學生自主性的跳蹦蹦球游戲,讓學生自我體驗,感悟要領。

2、組織學生講解與示范,

教師引導與點評,教會學生掌握練習方法。

3、采用單人、多人、接力、繞障礙的活動形式,指導學生自由組合,跳蹦蹦球。

4、隨著音樂的快樂節(jié)奏,師生共同參與跳蹦蹦球活動。

5、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激勵。

1、學生自主性的活動,體會跳蹦蹦球的方法,感悟要領,產生興趣。

2、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活動,理解與運用技能,學會練習方法。

3、自找伙伴,根據(jù)各自需要,選擇多種形式的活動,跳蹦蹦球游戲。

4、傾聽音樂,在快樂中跳蹦蹦球游戲,提高動作的節(jié)奏感。

5、學習方式:有趣、生動、活潑、創(chuàng)意。

1.啟發(fā)引導自主練習,激發(fā)興趣,發(fā)展跳躍活動。

2、注重師生交流。共同探究,掌握練習方法。

3、發(fā)展個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欲望。

4、學習互動氣氛活躍,培養(yǎng)節(jié)奏感與協(xié)調性。

5、體會、學習、掌握運用。

四、快樂放松活動。

1、采用“大海啊故鄉(xiāng)”名曲,誘導學生做小舞步放松活動。

2、教師的姿態(tài)優(yōu)美,韻律感強,具有感染力。

1、隨著教師的優(yōu)美示范,大家做小舞步放松活動。

2、動作舒暢,姿態(tài)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具有強烈的表演力。

1、欣賞名曲,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五、教與學評價活動。

1、啟發(fā)學生進行相互間的評價活動。

2、教師進行歸納性的評價,注重明確改進與努力方向。

1、學生之間的互動評價,促進語言的交流。

2、明確改進與努力方向,激發(fā)自我鍛煉的動力。

4、學會評價與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

實心球說課稿【篇3】

各位老師:我說課的課題是《雙手前拋實心球》為水平三投擲單元第2學時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認真貫徹課改的精神,積極打造高效體育課堂新模式,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為目標;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鍛煉習慣為目的。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讓學生在參與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投擲是田徑教學基本內容之一,而實心球是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中基礎內容。它是發(fā)展身體各部分肌肉力量的主要練習內容,對鍛煉和發(fā)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腰腹肌、背肌力量和爆發(fā)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三、學情分析 :

五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關鍵期,他們愛玩、愛動,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模仿能力強,對于直觀性強、易于模仿的體育課興趣較高。因此,在教學中采用趣味性、目標強等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學習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接受教師指令,活動中敢于張揚自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運動技能目標:通過練習90%的學生能夠掌握持球的動作,80%的學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

身體健康目標:發(fā)展學生投擲的能力,提高學生上下肢的力量和腰腹肌、背肌力量,以及全身協(xié)調性身體素質。

心理健康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體驗成功,培養(yǎng)自信,獲得心理上的愉悅。

社會適應目標: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互幫互學團結有愛,并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缺點。

五、學習模式及教學特色:

學習模式:引知激趣——自主探究——反復體驗——合作交流——鞏固提高

(知) —— (探) —— (習) —— (釋) —— (拓)

教法:教師開出活動菜單主要采用激勵性教學法、探究法、評價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講解示范、預防和糾正錯誤、積極性評價等方法使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愉快的學習基本技能。

學法:學生依照活動菜單主要采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小組合作法、目標練習定位法等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六、教學流程:

活動一:內 容:1、集隊與常規(guī) 2、專項準備操: 跑操;關節(jié)韌帶

(導入3’)方 法:1、教師引導:你想加星嗎?

2、體委和小組長領做

組 織:六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

活動二:內 容:分組小游戲練習 1、《誰高誰遠》 2、《你拋我接》

(激趣6’)方 法:2人一球,雙手拋接

組 織:六小組由組長帶領到指定活動區(qū)域,散點游戲

活動三:內 容:引知設問,熟悉要領

(設疑3’)方 法:同學們剛才在游戲的時候,知道球出手方向和速度對成績有影響嗎?想不想提高呀?下面和老師一起熟悉體驗雙手前拋實心球的動作要領:

雙手持球于頭上

前后分腿體后仰

蹬地換步加揮臂

腰腹上肢需用力

挺胸抬頭前上方

組 織:兩大排迎面沿安全線站立,徒手、持球各體驗一次

活動四:內 容:自主探練 按成績定位編組

(自探5’)方 法:場地上設置優(yōu)、良、中三組目標(定拋距、拋高)請大家自主選擇嘗試練習后確定自己的站位。提醒:務必到拋擲線完成動作,然后迅速返回安全線站立。

老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提示及時解決

組 織:定位后各小組分兩路縱隊安全線排列(組長安排)

活動五:內 容:對照要領 反復體驗 強化深入

(深入6’)方 法:讓水平接近的同學2人一組對練

組 織:站好位有序練習,提醒:切記盲目,光靠力量不行,還須掌握一定技巧才行!

活動六:內 容:合作交流 互助共學

(互動5’)方 法:師教兵,兵教兵

組 織:2人一對一比較競爭和改進提高,看誰最規(guī)范且成績好?

活動七:內 容:鞏固提高,實心球實際應用展示

(達成8’)方 法:同學們還想挑戰(zhàn)嗎?好!讓我們持實物實際展練,努力加油吧!看看自己最終能否達到優(yōu)秀目標?

組 織:分組取球,擇優(yōu)展示,集體展練

活動八:內 容:放松整理 集中評學

(恢復4’)方 法:音樂伴奏 師生同做

組 織:1、停止練習, 退至安全線做放松練習

2、還原至上課隊形,集中評學

3、收還器材,師生呼別,排隊下課

附:場地練習設置圖

安全線

投擲線

中、良、優(yōu)

器 材:

小籃球、實心球若干、跳高架及橡皮筋各2

以上是我說課內容,不足之處請多賜教!謝謝大家!

實心球說課稿【篇4】

學習目標:

與同伴一起發(fā)展投擲能力

學習內容:

雙手向前、向后拋實心球

學習步驟:

一、 情景導入

教師活動:

1.教師組織游戲貼大餅。講解方法并組織同學們進行游戲。

2.教師參與到游戲中去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

3.同時教師要進行巡回指導,隨時糾正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活動:

1.理解和掌握游戲的方法。

2.積極的投入到游戲中去和同學一起快樂的完成游戲。

二、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點:學會兩腳用力蹬地、動作連貫

難 點:出手速度快的拋球動作

教師活動:

1.教師組織進行肩部的活動。通過兩人一組的壓肩和肩部的繞環(huán)來活動。

2.進行動作的講解并示范方法。

3.提示實心球練習時紀律的重要性和安全的重要。

4.整排的原地投擲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對技術的掌握。

5.一個接一個的的.順序進行練習。通過此方法提高學生的成績。

學生活動:

1.認真的作好肩部的熱身。以避免肩部的受傷。

2.積極的投入到集體的練習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技術。并在練習中注意紀律的重要性和注意安全。

3.在做個體的練習時盡全力的練習,提高自己的實心球的成績。

三、放松練習

教師活動:教師組織放松練習。

學生活動:跟著教師進行放松練習。

組 織:四列橫隊

場地器材:實心球

實心球說課稿【篇5】

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指導思想

首先來談一談我的指導思想,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自創(chuàng)、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tài)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正面雙手墊球是排球基本技術之一,排球運動是在被網隔開的兩個均等場區(qū)內,根據(jù)規(guī)則,以身體任何部位將球從網上擊入對方場區(qū),而不使其在本方落地的、集體的、攻防對抗的體育項目,通過練習可以發(fā)展學生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掌握好正面雙手墊球動作為繼續(xù)學習正面屈體扣球技術奠定基礎,通過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堅韌不拔的心理品質。

三、學情分析

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清楚的了解學情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我所教授的學生是水平三的的學生,自我意識有所發(fā)展,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開始有獨立見解,但缺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產生動搖。思維過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分析與綜合,比較能力也隨之提高。

四、教學目標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和展開的,對此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要點,80%的學生能做出該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教與學的方式,學會排球的基本技術,發(fā)展協(xié)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負責、合作的精神,體驗運動同伴之間的交往與友誼、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已經確立,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因此我將重點確定為夾臂、提肩、壓腕,墊球的部位準確,難點確定為全身的協(xié)調用力。

六、教學方法

根據(jù)人體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直觀性、自覺性、積極性和循序漸進原則,我主要采用教法是:啟發(fā)式教學法、講解示范法、糾正錯誤法:通過語言、動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糾正獲得正確動作的,提高學習的信心。

七、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jù)“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guī):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然后我會播放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的比賽視頻視頻,然后提問:同學們想不想像這些姐姐們學習為國爭光呢?進而引出課題,之所以這樣設計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求知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為新課教學做準備。

2.隊列隊形練習:進行原地轉法練習,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習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身體形態(tài)、認真練習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二)準備部分

為了降低肌肉粘滯性,防止運動中損傷,我將帶領學生進行以下熱身活動:

1.傳球接力游戲熱身

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成四路縱隊站好,排頭將排球從頭上傳給下一位,下一位從胯下傳給再下一位,以此類推,先傳到排尾的為獲勝隊。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促進體溫升高,提高機體興奮性與靈活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徒手操配上音樂,樂與律的結合,造成藝術的氛圍,給學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首先,我會組織學生呈四列橫隊站好,我在隊伍的前方做側面示范和正面示范。示范結束后并針對進行提問:剛剛老師在墊球時手臂姿勢是怎樣的?墊球的部位在哪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要領以及明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2.學生前后兩人為以小組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符合新課標新型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講解動作要點:準確判斷后,迅速移動取位,墊球時雙臂插入球后下方,夾臂、提肩、壓腕,擊球部位準確,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

4.練習

為了將動作表象回歸到實際的動作技術上我設置了以下的練習環(huán)節(jié):

(1)原地做墊球的徒手模仿練習,體會動作方法以及用力順序。

(2)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墊球動作或墊吊球,體會擊球點和擊球部位。

(3)自拋一次、自墊一次的方法進行練習,動作熟練后逐步過渡到連續(xù)向上墊球。

糾錯:在剛剛的練習過程中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大家在墊球的時候,會有屈臂的現(xiàn)象,這樣會導致墊球方向和力度都不夠準確,大家可以來進行徒手模仿練習,或者用“信號法”來提示對方。

(4)個人技術熟練后,可進行兩人對墊或者三人墊球。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練習中逐漸的掌握該動作要領,通過教師鼓勵性的話語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5.檢驗—優(yōu)生展示

組織教學:以體育小組為單位,自由選舉兩名代表進行展示,每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進行評價,讓學生自由推選代表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意識,同時更加突出我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該環(huán)節(jié)也能夠檢驗我的教學成果。

6.為了達到鞏固以及學以致用的目的,我將安排教學比賽—墊球接力游戲,具體方法:將參加游戲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人數(shù)不一定相等),每組選出一名技術掌握最好的隊員,站在與本組隊員面對面約3米左右遠的地方,本組其他隊員成縱隊站立。游戲開始,這名技術好的隊員把球拋向對面隊員,對面隊員用雙手墊球方法墊給技術好的隊員后,自己跑回縱隊最后,技術好的隊員和本組其他隊員繼續(xù)對墊,并計算連續(xù)對墊的次數(shù)。當教師發(fā)出停止墊球號令時,以連續(xù)墊球次數(shù)多的隊為勝。

(四)結束部分

為了幫助學生恢復疲勞,為下節(jié)做好身心準備,我將帶領學生進行,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之后回引導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教師的針對學練情況給予鼓勵、肯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提出的希望為學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最后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八、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九、場地器材

排球20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排球場。

銀屏之聲說課稿精選(3篇)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好的教案是教師的好幫手。教案可以增強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我們特地為你收集整理“銀屏之聲說課稿”,希望本頁面內容能幫助到您!

銀屏之聲說課稿 篇1

一、說大綱

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的第三部分“內容標準”,其中領域之四“音樂與相關文化”要求“初一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表述對音樂背景或主題音樂的認識”,“能夠運用綜合藝術表現(xiàn)手段,進行班級文藝活動的創(chuàng)意與設計”。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寬廣的領域中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

二、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根據(jù)第六單元“銀屏之聲”為教學內容。

本單元賞析的音樂作品為依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改編的電視劇主題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尤其在中央電視臺將其拍攝成電視劇后,其主題旋律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廣大群眾非常喜愛的電視歌曲。主題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題,起到了歌頌主題思想,幫助觀眾明確理解作品思想內涵的作用。

與其它類型的音樂相比,影視音樂與影視劇情密切聯(lián)系,易于理解,傳播途徑也比其他僅通過現(xiàn)場演出或錄音的音樂更為順暢。把“銀屏之聲”納入初一學生的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電視劇,做到自主分析其中音樂的作用,從中感受音樂魅力,并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了解什么是主題音樂,主題音樂的作用。知道四大名著及電視劇主題音樂的相關常識知識。

b、能力目標:能夠對《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樂曲風格、演唱方式等做表格對比分析,從而總結出影視主題音樂的作用,并能由此引伸到音樂與姊妹藝術的關系。

c、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視覺影象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

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主題音樂的功能及對主題歌曲內涵的理解。

難點:音樂與其它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演唱方式。通過列出表格,直觀地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后通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

四、說教法

四首歌曲的風格各不相同。為了能幫助學生在對比中尋找共性,使他們更好地掌握音樂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

一般學生對《四大名著》的梗概都了解,但對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主題曲。

2、對比欣賞法:

對于四首主題歌曲風格之間的區(qū)別以及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lián),我運用表格的形式將四首歌曲的作品風格、主人公性格、主題歌曲風格、演唱方式作對比,從而使學生較直觀地理解主題

音樂的作用。

3、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還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shù)囊魳穼Ρ硌莸淖饔谩?/p>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四大名著”的主題歌曲,了解主題歌曲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提問導入

這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提問法直接導入新課。

⑴、課前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⑵、首先簡單了解學生對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西游記》知道多少。如:主人公、作者、故事梗概等。然后提問了解學生對主題歌曲的感受。(認知目標)

⑶、用簡練語言介紹《西游記》的文學地位與影響(德育目標),引出其他三部名著。

2、認定目標

列出表格,將學生的回答歸納到《敢問路在何方》的表格中。(能力目標)并口述3個目標。

(略)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學法。

⑴、與學生交流《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劇情、主人公、作者、主題曲等常識和文學地位與影響。(德育目標)(認知目標)

⑵、聆聽、跟唱《好漢歌》和《滾滾長江東逝水》體會兩首主題歌曲的樂曲風格和情緒,思考為何同為贊頌英雄的影視作品,主題曲風格和曲調會相差那么大。

⑶、將學生的回答歸納到《好漢歌》和《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表格中。(能力目標)

⑷、情景體驗。播放《三顧茅廬》片段,先請學生配以《滾滾長江東逝水》模仿創(chuàng)編表演,

后請學生配以《枉凝眉》表演同樣的劇情。最后請表演的學生談談自己在兩次使用不同音樂表演中的體會。(體驗與感受)

⑸、將學生的回答歸納到《枉凝眉》的.表格中。(能力目標)

⑹、探討研究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表格和其他學生喜歡的主題歌曲以及影片討論“主題音樂的作用”,而后各小組將討論結果進行交流。從而總結出影視作品主題歌曲可以起到豐富銀幕形象,加強影視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作用的結論。(完成能力目標和教學重點)

⑺、內容引伸

音樂是我們大家非常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那么除了這種形式之外還有哪些形式?(文學、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音樂與這些藝術之間有沒有聯(lián)系?

引導學生理解音樂與其它藝術和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音樂還可將繪畫、雕塑和建筑的藝術美轉化為聽覺的藝術美,總之音樂與其它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完成能力目標和教學難點)

4、達標測評

這環(huán)節(jié)我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設計了2個練習,為檢測學生對本課內容是否掌握達標。

⑴、給影視片段,選擇恰當?shù)囊魳?/p>

⑵、將文學、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配合恰當音樂,進行綜合藝術表演。

5、最后教師總結本堂課,出示本節(jié)學習目標,加深印象。

六、自評

本課優(yōu)勢:

1、教學內容均為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

2、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角色的轉換。

3、運用綜合藝術手段,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感受、模仿、探究,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

銀屏之聲說課稿 篇2

本課優(yōu)勢:

1、教學內容均為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

2、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角色的轉換;

3、運用綜合藝術手段,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感受、模仿、探究,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

課時:

第一課時

授課年級:

初一年級一(11)班

授課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教具:

多媒體設備、鋼琴、練習紙等。

教學內容:

第六單元《銀屏之歌》

1、欣賞電影《泰坦尼克號》主題音樂《我心依舊》。

2、欣賞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

3、欣賞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

4、欣賞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

5、欣賞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主題歌《枉凝眉》。

6、動畫片《貓和老鼠》片斷。

7、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音樂《送別》。

教材分析:

影視音樂是指為影視而作的音樂,影視歌曲是通過畫面的視覺形象使歌曲內容更具體明確,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于影視藝術的魅力得以廣為傳播,長期流傳,而主題歌直接闡述主題?!陡覇柭吩诤畏健肥请娨曔B續(xù)劇《西游記》的主題歌曲,音樂昂揚向上,主要表現(xiàn)了唐僧師徒四人赴西天取經,不畏艱險,踏平坎坷,戰(zhàn)勝妖魔,最終修成正果?!稘L滾長江東逝水》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三國演義》是一部浩瀚的歷史長劇,音樂表達的是一種厚實凝重的風格。再加上獨唱演員渾厚的嗓音,給聽眾一種蕩氣回腸、回味無窮的感覺?!逗脻h歌》是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的主題歌,音樂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音調與民間曲調《鋸大缸》動機的融會創(chuàng)造??芍^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同時運用了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生動地塑造了梁山108將好漢的形象。此歌一經播出,立即風靡了全國。

本節(jié)課著重欣賞四首中國作品,采用聽、看、議、創(chuàng)、唱等多種方式,結合音樂的各種要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融入音樂里,在課堂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強調和突出“學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地感受體驗這些銀屏之歌。

教學重、難點:

對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的欣賞。通過討論、分析、比較等方法,學生能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和特點。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我心依舊》,學生說出其出處及音樂的情緒。

2、連續(xù)欣賞四首作品,通過討論,學生說出各首歌曲的情緒、音樂風格及與各劇內在的關系。

3、《紅樓夢》和《水滸傳》主題歌曲的討論分析,學生能說出影視主題音樂的作用。

4、欣賞《貓和老鼠》的畫面片斷,學生為畫面設計音樂的風格、速度和力度等。

5、為了更好地領會影視歌曲,學生演唱《城南舊事》中的主題歌《送別》,感受體驗該歌曲創(chuàng)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歌《我心依舊》。

2、問題:電影名稱、歌曲名,歌曲的情緒。

3、師小結,并出示課題《銀屏之歌》

二、聽賞

1、學生介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并分別講出這四部電視連續(xù)劇的主題歌曲。

2、課件出示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這四首歌曲。

3、連續(xù)播放四首主題歌曲,鼓勵學生能輕聲哼唱,體會每首歌曲的情緒及音樂風格。

三、討論

1、每組學生各選擇一首歌曲,分別進行分析討論。要求從歌曲的歌詞、情緒、音色、音樂風格和特點,及與各自的影視作品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入手,分析歌曲。討論時記錄,以便各組交流。

2、各組代表發(fā)言,其他組員補充。

師:小結。

3、問:如果把《枉凝眉》和《好漢歌》的曲調對換,會有怎樣的效果?這樣合適嗎?為什么?

4、師:大多數(shù)的影視主題音樂都是展現(xiàn)本劇主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動形象地塑造出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個性,同時它也能讓觀眾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聯(lián)想到劇情的內容。

四、活動

1、學生談談自己所熟悉的一些影視歌曲,并能哼唱或講出喜歡的理由。

2、欣賞《貓和老鼠》中的一個片斷,學生對其進行音樂風格、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編創(chuàng),并作現(xiàn)場配音的嘗試。

3、師:小結,對有突出表現(xiàn)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播放原聲音樂,進一步感受主題音樂與劇中人物形象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五、演唱(機動)

1、演唱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主題歌《送別》,能用優(yōu)美的聲音進行演唱。

2、談談該歌曲的風格特點。

六、師生小結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不僅包括主題曲,還有插曲、情節(jié)音樂、背景音樂、過渡音樂等。同學們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你就會擁有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你的生活也會變得非常豐富和美好。

七、結束曲《送別》

銀屏之聲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根據(jù)第六單元“銀屏之聲”為教學內容。本單元賞析的音樂作品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改編的電視劇主題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動畫片《貓和老鼠》片斷、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音樂《送別》。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尤其是將其拍攝成電視劇后,其主題旋律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廣大群眾非常喜愛的電視歌曲。主題歌曲很好的突出作品的主題,起到了歌頌主題思想,幫助觀眾明確理解作品思想內涵的作用,《貓和老鼠》更是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的動畫片。

B、與其它類型的音樂相比,影視音樂與影視劇情密切聯(lián)系,易于理解,傳播途徑也比其他僅通過現(xiàn)場演出或錄音的音樂更為順暢。把“銀屏之聲”納入初一學生的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電視劇,從中體會到影視音樂的作用,并感受音樂的魅力,更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了解什么是主題音樂,主題音樂的作用。知道四大名著及電視劇主題音樂的相關常識知識。

b、能力目標:能夠對《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樂曲風格、演唱方式等做對比分析,從而總結出影視主題音樂的作用。

c、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視覺影象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

重點:主題音樂的功能及對主題歌曲內涵的理解。

二、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著重欣賞四首中國作品,采用聽、看、議、創(chuàng)、唱等多種方式,結合音樂的各種要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融入音樂里,在課堂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強調和突出“學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地感受體驗這些銀屏之歌。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1、對比欣賞法:

對于四首名著的主題歌曲風格之間的區(qū)別以及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lián),我運用對比方式將四首歌曲的作品風格、主人公性格、主題歌曲風格、演唱方式作對比,讓學生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2、體驗法:

在教學中我還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欣賞動畫片《貓和老鼠》片斷,并為畫面設計音樂的風格、速度和力度等。

四、教學程序

1、導入

⑴、課前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影視音樂《大長今》,

問題:電影名稱、歌曲名,歌曲的情緒? 師小結,并出示課題《銀屏之歌》

2、聽賞。

(1)、學生介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并分別講出這四部電視連續(xù)劇的主題歌曲。

(2)、課件出示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這四首歌曲。

(3)、播放四首主題歌曲,鼓勵學生能輕聲哼唱,體會每首歌曲的情緒及音樂風格。

3、討論。

(1)、每組學生各選擇一首歌曲,分別進行分析討論。要求從四首歌曲的作品風格、主人公性格、主題歌曲風格、演唱方式,及與各自的影視作品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入手,分析歌曲。討論時記錄,以便各組交流。

(2)、各組代表發(fā)言,其他組員補充。 師:小結。

(3)、問:如果把《枉凝眉》和《好漢歌》的曲調對換,會有怎樣的效果?這樣合適嗎?為什么?

(4)、師:大多數(shù)的影視主題音樂都是展現(xiàn)本劇主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動形象地塑造出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個性,同時它也能讓觀眾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聯(lián)想到劇情的內容。

4、活動。

(1)、學生談談自己所熟悉的一些影視歌曲,并能哼唱或講出喜歡的理由。

(2)、欣賞《貓和老鼠》中的一個片斷,學生對其進行音樂風格、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編創(chuàng),并作現(xiàn)場配音的嘗試。

(3)、師:小結,對有突出表現(xiàn)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播放原聲音樂,進一步感受主題音樂與劇中人物形象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5、演唱。

1、演唱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主題歌《送別》,能用優(yōu)美的聲音進行演唱。

2、談談該歌曲的風格特點。

6、師生小結。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不僅包括主題曲,還有插曲、情節(jié)音樂、背景音樂、過渡音樂等。同學們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你就會擁有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你的生活也會變得非常豐富和美好。

7、 結束曲《送別》

五、自評

1、教學內容均為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

2、教師的講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角色的轉換。

3、運用綜合藝術手段,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感受、模仿、探究,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

聲聲慢說課稿12篇


小編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聲聲慢說課稿。如果以老師為蚌,那么學生就像蚌里的砂粒,而寫好教案就像能讓老師渡過難關的工具。一個好的教案不僅可以幫助老師順利授課,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希望我們都能認真準備教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聲聲慢說課稿 篇1

【學情分析】

初中時學生已經學過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夢令》等,但這些詞作大多抒寫的是一些閑情,對于她的后期詞可說是初次接觸,因而要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進行比較,更好地體會李清照詞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詞被后人譽為“千古絕唱”,是李清照后期詞作的代表作。相對于前期作品,本作中作者的情緒比較低沉,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卻顯示了她過人的藝術才華。本詞圍繞“愁”展開,運用形象豐富的意象以及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加強愁緒的宣泄。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學會抓住疊詞、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感知詞中凄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聲聲慢》,理解此詞的思想內容,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生活對她的創(chuàng)作的影響。

2.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3.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方法】

誦讀品悟法、自主鑒賞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

熟讀《聲聲慢》這首詞,力求能背誦,回顧李清照的生平事跡和所學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課文導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

(配樂引領學生回憶朗讀)

從《如夢令》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什么樣的清照呢?

明確:開朗活潑快樂

少女時代的清照是快樂幸福的,因而她能寫出了清新明快的詞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滄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卻寫出了與《如夢令》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下面,我們先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三、朗讀《聲聲慢》(學生集體配樂朗讀)

四、整體感知

讀罷此詞,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五、詩歌賞析——如何寫愁

(一)直接寫愁

李清照起筆就哭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p>

尋尋覓覓,清照在尋覓什么呢? 動作若有所失 尋覓無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環(huán)境處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慘慘戚戚,又寫出了清照什么樣的心理呢?沉痛凄厲

總結疊詞作用:1.形式上:音樂美、音韻美,增強感情。

2.內容上:奠定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

(二)賞意象品愁情

中國古典詩詞主要是通過意象來傳情達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寫愁情的時候,不僅直接抒愁,同樣還借助一些意象來抒寫。所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意象,品愁情。

1.李清照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

(學生:淡酒晚風 孤雁 黃花 梧桐 細雨)

2.這些意象是如何表現(xiàn)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①小組交流探討

②集體探討

探討明確: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

風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 渲染愁情

雁 離愁,懷鄉(xiāng)之思,音信之盼

黃花 喻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 一葉知秋 牽愁惹恨

細雨 雨滴梧桐卻敲碎人心哀傷﹑愁絲的象征

3.總結本詞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秋風

過雁黃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傳遞出孤寂愁苦

梧桐細雨

拓展:古典詩詞中傳統(tǒng)的意象有著特定的內涵。

酒:愁文化 例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風:渲染愁情 例句:秋風秋雨愁煞人

雁:懷鄉(xiāng)之思音信之盼例句:“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p>

黃花:憔悴的容顏 例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梧桐:牽愁惹恨例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春秋。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

雨:哀傷愁絲 例句:無邊絲雨細如愁。

(三)因何生愁

當李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fā)出了絕望地呼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什么樣的經歷讓作者發(fā)出如此凄慘的悲鳴?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讓我們走進作者的人生隧道,進入到作者苦悶,復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為何而生愁?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zhàn)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禍不單行孤苦飄零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可謂禍不單行、孤苦飄零呀。晚景凄涼,沒有子嗣的清照就這么去了,帶著一腔悲憤,悄無聲息的去了,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連最公正的時間老人也沒有記錄。

了解這些史實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聲聲慢》中的愁是一種什么樣的愁呢?

明確:情愁--獨居之寂寞

家愁--喪夫之哀

國愁--亡國之恨

比起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中的少女閑愁,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呀。

六、課堂總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詞人李清照又何其耀眼!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然而它們沒有打垮壓迫的了她,反而讓她的藝術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撼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聲聲慢說課稿 篇2

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學會有感情的誦讀詞作。方法和過程目標

尋找詩眼,解讀意象,把握情景關系,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知人論世,探尋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教學重點

知人論世結合此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分析詞人如何以意象傳愁

教學難點

體會詞人“一般愁字別樣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 導入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的一位奇女子,她憑一份清高、一份脫俗,獨步詞壇,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卻心細如塵;她一生坎坷,卻經意執(zhí)著。她用七十年短暫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千萬代流傳的嫵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讀她的名篇《聲聲慢》。

二、 初讀、初味詞情

1、 指名學生朗讀

2、 同學點評

3、 教師點評,指導誦讀

4、 學生有情感的誦讀

三、研讀、品味詞語

(方法一):尋找“詩眼”

思考:詞中彌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明確:“愁”——“詞眼”

(方法二):解讀意象

思考:作者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這些意象分別有何特殊意義?提示:可以通過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問題:

我選賞的是“ ”(詞句)中的“ ”(意象),它在古典詩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內涵),如在《 》(作品名稱)中的“ ”(含有選賞意象的詩句)。該意象在本詞中的作用是 。

請先獨立思考,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五分鐘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用已知接通未知。通過明確的學習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展示階段,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

意象探究

a、淡酒

b、秋風

c、過雁

d、黃花

e、梧桐細雨

(方法三):情景關系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方法四)知人論世

出示幻燈片: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思考:結合作者經歷分析愁之內涵

明確:亡國之恨,孀居之悲,淪落之苦

四、美讀,融入情感

五、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和語言特色

六、師生共同歸結鑒賞詩詞的方法

1、知人論世

2、找詞眼、悟主旨

3、賞析意象

4、聯(lián)想想象

5、緣景明情

七、小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后,讓我們齊聲背誦《聲聲慢》,在誦讀聲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聲聲慢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xiàn)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該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以說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已經說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意蘊,和鋪墊的感情基調: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huán)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凄涼、愁苦

(3)追問: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師總結: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合詩作背景,說一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p>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p>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詞句,聯(lián)系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借助意象來抒發(fā)心中的哀愁的?

(三)結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補充并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師總結: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倍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總結: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狈吨傺汀稘O家傲》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崩钋逭铡兑患裘贰?/p>

師總結:過雁象征離愁。

延伸: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4)“黃花”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細雨”的象征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四)再讀全詞,把握情思

小結:體會“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與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五)作業(yè)

1.依據(jù)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延伸)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

聲聲慢說課稿 篇4

《聲聲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李清照及婉約派 2、朗讀 3、理解該詞,體驗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本詞 體驗情感 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預設:

導入: 人字是一個象形字,演變到今天,你們猜想為什么會上尖下大?(學生言說 )

其實對人的認識,古人達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過“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認識;《易經》把“三才”作為其結構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人處于天地之間,與天地息息相關。現(xiàn)在我們要從課文讀一個活在北宋南宋之間的李清照,該如何解讀? (學生言說 ) (教師總結)我們就圍繞“天、地、人 ”三個字學習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慢詞《聲聲慢》。

感受 思悟 體驗:

一、讀“天”

1、 朗讀詞

2、 尋找與“天”有關的內容。

乍暖還寒時候 黃昏 秋天(黃花)晚 || 風 細雨

3、 學生活動,交流

4、 教師指導,共同明確

二、讀“地”

風急 滿地黃花堆積 梧桐更兼細雨 雁 || 窗兒

三、讀“人”

1、人的活動 尋尋覓覓 三杯兩盞淡酒 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2、人的所感 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最難將息 怎敵 正傷心 獨 怎一個愁字了得

3、人的性別、身份、經歷?

聯(lián)系背景資料

四:想象體驗情境

五、把握主旨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和著血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六、品味語言:

1、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觸景生情)

2、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移情入景)

3、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寓情于景)

參考:用酒消愁是不頂事的,只能更增愁苦。“雁過也三句,是說南來秋雁飛過的時候,正好托它帶信,可是丈夫已死,這信寄給誰?想想只有傷心”。再一看,這只雁原來是曾經替她給丈夫帶過信的舊時相識,這就叫她更難過了。

“憔悴損”是指黃花而言,還是指人而言?正確的解釋是指人?!包S花堆積”即菊花盛開,自己由于憂傷愁苦而憔悴瘦損,無心摘花。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極,比“尋尋覓覓”三句更深一層?!蔼氉栽跎煤凇?,弦外之音好象老天有意不肯黑下來,使人更為熬煎、難過。特別是聽到“點點滴滴”的梧桐雨,“這次第”即這一連串的情景(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只用一個“愁”字怎能概括得盡。

附板書:

天:秋 黃昏 風急 細雨

國 家 自己 尋尋覓覓 亡國之恨

聲聲慢 李清照 淡酒 怎敵 喪夫之哀

過去 現(xiàn)在 守著 獨自 孀居之苦

地:家 窗兒 黃花 梧桐 雁

背景資料:

1、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女詞人。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十八歲時,與宰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婚,生活安適美滿。他們以詩詞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書畫、金石。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誠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補充資料 :

寫完(金石錄(三十卷)宋秘閣修撰,知湖州事,東武趙明誠撰)后,叫丫環(huán)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寶預備好,擺到院子里菊花畦邊。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箋用鎮(zhèn)紙壓著,端起酒杯,前塵往事,驀地升上心頭,她接過把三杯酒傾在地上,說道:“明誠,我們夫妻慘淡經營幾十年的金石書畫,一毀于戰(zhàn)火,再毀于盜寇,如今已所剩無幾了。今后,我活一日,便與這些書畫廝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許,那些被毀的書畫,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愛惜,不肯讓它留在人間吧!如果是那樣,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寫起金石錄后序來,在金石錄后序中她最后寫道:

“嗚呼!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寫完這篇后記,已是黃昏時分,她獨自倚著窗兒,恰見一群歸雁,掠過長空:一只孤雁,遠遠尾隨在后。不多時,淅淅瀝瀝,又下起小雨來,無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從心頭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奮筆疾書,寫下《聲聲慢(尋尋覓覓)》。

2、迭字運用,創(chuàng)意出奇

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曾申說其婉妙:「中心無定,如有所失,故曰『尋尋覓覓』。房櫳寂靜,空床無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六字,更深一層,寫孤獨之苦況,愈難為懷?!?/p>

下半闋又用「點點滴滴」兩組迭字,贏得歷代讀者無比贊嘆。有認為創(chuàng)意出奇者,有認為情景婉絕者?;蛞詾楣び阱憻挘銎鎰俑?;或以為造句新警,絕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或以為公孫大娘舞劍器手,或以為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的論說,最能傳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zhèn)€去矣,閨闥之內,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繼而『清清』,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凄凄』,冷清漸蹙而凝于心。又繼之以『慘慘』,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戚戚』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不然,將求迭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兒能有之,此等筆墨,惟女兒能出之。」

聲聲慢說課稿 篇5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體會詞人的愁情,不是閑愁,那又來自何處?(了解作者了解歷史)

能力目標:如何營造的這種愁情,也就是說我們是如何感知到詞人的憂愁的。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感情傳達出去。(意象的運用,意境的表現(xiàn))

情感目標:品讀作品,品味別人的情感,愁的豐富內涵(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并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學方法:賞析誦讀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凄,美打動了無數(shù)后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杰作《聲聲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簡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出身于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知書達理、溫婉賢惠。18歲嫁與金石考據(jù)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和諧。前期以抒發(fā)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如>二首,活潑秀麗,語句清新別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則通過對相思之情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遷,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后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fā)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聲聲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釋疑

1、齊讀全詩,思考,這首詞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一種深深的愁思

2、詞人通過什么樣的手法抒發(fā)出這種感情的?

明確: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3、能不能從詞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雁過也,正傷心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探討研究這些句子

(1)朗讀第一句詞,回答,凄凄慘慘戚戚這種感覺是如何產生的?

——詞人早起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東張西望,想要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虛,找的也許是丈夫,也許是以前美好生活的點滴,可是四周卻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單的身影。

補充: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如今淪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其凄慘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傷之心情,在疊詞的回環(huán)往復中傳到讀者心中。讓我們再齊讀這句來感受一下吧。(語速緩慢低沉)

(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該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氣冷暖不定,令人身體不適,實際上實在說生活的變故際遇令人沉沉浮浮,憂喜不定。想想夫唱婦隨、共賞拓片的歡樂時光猶在眼前,頃刻之間卻剩自己一個承受生活的風風雨雨。

(3)為什么大雁飛過會讓詞人感覺是舊時相識,又為什么會勾起詞人的傷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詞: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雁,也許就是當年為他們傳信的使者。甜言蜜語猶在耳邊,斯人卻已逝,千山暮雪,萬里層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飛,春暖北歸,詞人自北方逃難至南方,早已國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舊恨。

舊時相識異鄉(xiāng)相逢,更增添詞人天涯淪落之感。

大雁是古詩中常用來表現(xiàn)離愁別恨的意象。(板書意象雁)

(4)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讓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分析意象

剛才講到,“雁”是作者用來表情達意的一個意象,在此詞中,你還能找到類似的意象嗎?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淡酒:

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詞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風,卻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歡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飲,兩相對照,愁情更重了。

黃花:

指菊花,黃花堆積指菊花繁盛,千朵萬朵壓枝低,大好景象,本該夫婦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為妻子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此刻的作者卻已是形容枯槁,無心賞花,也無人再會憐惜她。這種感情與劉夷?!洞最^翁》中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

梧桐:

梧桐這個意象在古詩中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呢?來看這句詩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它傳遞出的是一種離愁別緒,一種強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這一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寫出了楊貴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涼以及對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詞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達內心的哀怨和凄涼,更何況,外面淅淅瀝瀝的纏綿細雨不時敲打這她的耳膜,擾亂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細雨的點染,使詞人的愁情濃得怎么也化不開。

小結:詞人是詞壇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選擇的是慘淡的黃昏,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點滴的細雨,這樣一些飽含愁情的事物,將它們別具匠心地組合在一起,反復地渲染,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意境。

四、用詩化的語言,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就讓我們閉上雙眼,隨著音樂把自己化身為李清照,走進她為我們營造的凄美畫境,身臨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后,請你用詩化的語言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告訴我們。

學生發(fā)言,教師評價總結。要點:抓住詞的語言,可作適當聯(lián)想。

確實,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卻比一愁深的效果,我們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的詞人內心深處的痛。

五、分析完了這首詞,體會了詞人的情感,讓我們帶著感情再讀此詞。

生讀

范讀

六、拓展練習。

南鄉(xiāng)子[唐·李王旬]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這首詞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作簡要回答。(2分)

答案:①離愁別恨(或思鄉(xiāng)之愁,或離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xiāng)之情(2分,“ 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鄉(xiāng)而不得歸鄉(xiāng),更突出強化了思鄉(xiāng)之情(2分,含義與作用各1分)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下練習題。

板書設計:

聲 聲 慢

國愁 家愁 情愁

亡國之恨 喪夫之哀 孀居之苦

教學反思:

聲聲慢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誦讀品味,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3、抓住意象,體驗意境,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4、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2、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來表現(xiàn)心境方法。

3、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讀一讀,議一議,品一品。教師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一定的指導,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好點撥、補充和總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毖蹨I和愁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輕拂歷史的塵煙,漫步文學的殿堂,無數(shù)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shù)的悲懷愁情的詩詞。(讓學生回憶有關“愁”的詩詞名句)。教師總結:真是愁有景,愁有聲,愁有淚;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被詞評家譽為“寫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靈來聆聽、來感受濃縮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絕唱《聲聲慢》吧!

二、作者簡介,學會“知人論世”

1、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做最后總結,強調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出示幻燈片李清照簡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吟詩來我作對。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風格清新婉麗;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2、讓學生分別猜出《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屬前期還是后期作品,以加強學生對作者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鑒賞詞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時代背景,要知人論世,不能孤立地解讀文本。

(出示幻燈片,顯示前兩首詞)

三、整體感知

1、學習詩歌,很講究誦讀。況且《聲聲慢》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極具音樂性。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詞,邊讀邊揣摩,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詞人的感情。

2、提問:朗讀《聲聲慢》時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學生發(fā)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

明確:愁苦。

3、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歸納出本詞的朗誦方法并作示范朗讀。

4、全班同學按以上幾位同學總結的方法齊讀全詞。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特點。

聲聲慢說課稿 篇7

【學習目標】

1.誦讀全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讀賞析,學習本詞寓情于景,層層渲染的寫作手法。

【資料鏈接】

走進作者,背景介紹: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朗讀全詞,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二.賞析全詞1.齊讀上闕。

2.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復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B級(點撥:結合寫作背景、作者當時的處境進行理解)

3.“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C級(點撥:可聯(lián)系我國古典詩歌中“酒”的象征意義來體會)

4.“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薄芭f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思?C級(點撥:聯(lián)系詞人前期詞作《一剪梅》中的句子來理解,“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保?/p>

(二)賞析下闕

1.齊讀下闕

2.“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C級(點撥:黃花即菊花,詞人在《醉花陰》中曾用“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描寫思念丈夫的閑愁,注意對比兩首詞的不同。)

3.“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贝竽懻归_聯(lián)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梧桐材質清脆,古時常用來制作古琴,葉子碩大茂盛,落葉較早,有“一葉落而天下知秋”之說,因此雨打梧桐容易引起人的愁思。當作者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一直到黃昏都沒有停止。一滴滴、一聲聲,滴進她的心坎,敲擊震撼著她的心扉,不得安寧,無法解脫。秋風帶來寒意,秋雨帶來惆悵,落葉讓人更感失落。風聲,雨聲,落葉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傷心。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作者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嘆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有時放,自然而別致,可謂言盡而意無窮,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只能是卻道天涼好個秋了。

[研讀探究]:有人認為,李清照后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為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學習總結】

鑒賞詩詞要注意到幾個問題:

1、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時代,結合身世背景解讀。

2、研讀關鍵詞句,如詩眼、抒情句、意象。

3、發(fā)揮聯(lián)想,還原畫面,揣摩作者意圖。

【當堂檢測】

背誦并默寫全詞。

聲聲慢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7課的《聲聲慢》。下面我將從教情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作業(yè)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說教材:

(一)單元教學分析

《聲聲慢》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李清照的一首詞。

詞是一種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的文體,鑒賞時往往是通過反復吟詠,體會其聲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

縱觀整套高中語文教材,在人教版五個必修模塊中,必修四第二單元是唯一的宋詞單元。該單元編選的是宋代柳永、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這四位詞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們的創(chuàng)作跨度約有二百年,詞作既充分體現(xiàn)了宋詞的藝術價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詞的發(fā)展脈絡。按照傳統(tǒng)的提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典范,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

此外,必修五的教學模塊中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也是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的時候,可以為學生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鑒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分析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chuàng)作的一個傳統(tǒng)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xiàn)婦女生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復雜、內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堵暵暵芳词谴祟愖髌返拇碜鳌?/p>

《聲聲慢》作為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抒寫了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其藝術表現(xiàn)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于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huán)境、行動、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從橫向比較來看,柳永和李清照都屬于婉約派詞風,但二者同中有異;從縱向比較來看,《醉花陰》和《聲聲慢》標識了李清照的詞風在南渡前后發(fā)生的變化,雖都在寫“愁”,但風格殊異,值得鑒賞玩味;從深度分析來看,李清照不同于前后其他任何婉約派詞人,她的“愁”詞具有獨特的抒情藝術,她的生命折射了中國古代女性生命與歷史生命的沖撞與交融。

因而本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后,教給其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詩詞的能力。

二、說學生: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宋詞,但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fā)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

這首詞之前,學生已經學過柳永和蘇軾等人的作品,對詞的文體常識和基本鑒賞方法已有所了解,對豪放和婉約的詞風也有所認識。并且剛剛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對作者的身世經歷也有了大體了解,這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高一的學生在鑒賞詩歌的'學習中往往存在兩種極端心理:一是渴望擺脫教師程式化的說教,表現(xiàn)出追求獨立的傾向;一是“緊跟”老師的“步伐”,一味被動接受,缺少獨立思考和領悟。因而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必要的知識補充之外,盡量對學生的鑒賞加以引導、提示,并構建一個合理的平臺,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如果在課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深刻領悟“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曠世悲愁情懷。

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學習詞作的鑒賞方法,豐富鑒賞體驗。

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詩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

為了體現(xiàn)宋詞的文體特征,同時也為其他宋詞的鑒賞起到示范作用,我將本次教學的重點設計為鑒賞詞作品的意境美,豐富情感體驗;而教學的難點則設計為對李清照作品內涵的深度解讀。

四、說教法學法: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币虼耍诒竟?jié)課的教學上,我采用對話式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感悟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對比閱讀法、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課文。

首先是誦讀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痹娫~教學貴在多讀,充分的誦讀是深入鑒賞的前提。反復誦讀,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yōu)橐锥?,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詩詞中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鑒賞。在誦讀中體驗出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說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閑視之。

情境創(chuàng)設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對比閱讀法。通過與《夏日絕句》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lián)系比較中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深刻領悟“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曠世悲愁情懷。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設計有深度的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突破中學教學傳統(tǒng)模式,提升理論教學層次。凸顯方法的運用和教育,點燃學生學習宋詞的熊熊之火,使學生感悟審美意象,領略古雅意蘊。

五、說教學過程:

本次教學從“愁”入手,以“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始終圍繞“愁”展開教學。通過分析景物特點、作者人生經歷和作者人生體悟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完成對詞人“愁”的內涵的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分析詞中意象為基礎,逐步領悟“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曠世悲愁情懷。最后通過討論李清照“直面人生之愁,思辨人生之愁”“知難而進,破愁而出”的精神,延伸出對李清照作為女性對內心的關照和對生命意識的覺醒的獨特藝術魅力的贊嘆。

具體過程如下:

1、新課導入:

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恐怕當數(shù)女詞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她有“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還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說不盡的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用帶有詩味的開場白和李清照帶有“愁”的詞句導入,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2、朗讀訓練,整體感知。

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錄音朗讀、學生齊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凄涼。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jié)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第一個層面的解讀“愁”

請問作者在詞中重點描寫了哪些景色?這些景色具有怎樣的感情色彩?(淡酒——酒力壓不住心愁,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秋風——讓人身體感覺寒冷;過雁——物是人非之感;黃花——或指喻女子憔悴的容顏,或摹菊花凋謝之狀;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細雨——最契合文人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深秋時節(jié)景物自身的悲涼,體會作者“愁”因傷秋而生。

4、第二個層面的解讀“愁”:

展示李清照《金石錄后續(xù)》《金石錄后序》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等文獻中的文字記載,聯(lián)系背景知識,回答李清照的生活境況怎么樣?她遭遇了什么樣的家庭變故?作品中描寫了其怎樣的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北宋滅亡后,顛沛流離的生活讓李清照的晚年十分凄苦,體會作者“愁”因傷時離散而生。

5、第三個層面的解讀“愁”:

展示李清照另一首作品《夏日絕句》,思考李清照為什么寫出如此豪邁的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兩句中蘊含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和晚年時期《夏日絕句》的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愁”因國破家亡而生。感悟作者柔弱的外表下,跳動著一顆豪邁的心。

6、情感升華:

討論:李清照的詞如生命

李清照用文字生動地表現(xiàn)了她的一生,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民族之悲、身世之感于一體,意境深遠。但李清照的偉大之處并不僅僅在于其“愁”之苦,更主要的是她看似“愁若煙海”實則豪情萬丈,她不但有金剛怒目的勇氣,更有非凡的歷史洞察力,《夏日絕句》里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觀,讓人心生敬佩。

設計意圖:這是對以上分析的延伸,希望通過對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明白李清照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通過對不同作品的解讀,使學生明白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通過“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鑒賞詩歌。

7、總結:

講離愁,講孤寂,講悲秋,李清照的聲聲慢當推榜首。一杯殘酒,一片落葉,一聲雁叫,一滴秋雨,一盞孤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讀著《聲聲慢》,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無疑這是一種凄厲的美。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明白詞人晚期詞作中“愁”的豐富內涵。

8、板書:

悲秋之愁 傷懷之愁 亡國之愁

9、作業(yè):

搜集李清照詩詞中表現(xiàn)愁緒的作品加以賞析,以《簡說李清照的愁怨》為題,寫一篇探究性小論文

設計意圖: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yè)設計可以呈現(xiàn)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yè)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各位評委、老師們,以上就是我對《聲聲慢》的教學設計的闡述,設計不妥之處還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聲聲慢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誦讀品味,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3、抓住意象,體驗意境,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4、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2、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來表現(xiàn)心境方法。

3、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讀一讀,議一議,品一品。教師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一定的指導,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好點撥、補充和總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毖蹨I和愁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輕拂歷史的塵煙,漫步文學的殿堂,無數(shù)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shù)的悲懷愁情的詩詞。(讓學生回憶有關“愁”的詩詞名句)。教師總結:真是愁有景,愁有聲,愁有淚;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被詞評家譽為“寫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靈來聆聽、來感受濃縮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絕唱《聲聲慢》吧!

二、作者簡介,學會“知人論世”

1、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做最后總結,強調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出示幻燈片李清照簡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吟詩來我作對。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風格清新婉麗;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2、讓學生分別猜出《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屬前期還是后期作品,以加強學生對作者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鑒賞詞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時代背景,要知人論世,不能孤立地解讀文本。

(出示幻燈片,顯示前兩首詞)

三、整體感知

1、學習詩歌,很講究誦讀。況且《聲聲慢》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極具音樂性。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詞,邊讀邊揣摩,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詞人的感情。

2、提問:朗讀《聲聲慢》時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學生發(fā)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

明確:愁苦。

3、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歸納出本詞的朗誦方法并作示范朗讀。

4、全班同學按以上幾位同學總結的方法齊讀全詞。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特點。

聲聲慢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理解詩文內容

2、反復誦讀,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特色

3、培養(yǎng)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重點及難點:

分析《聲聲慢》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yè)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這段文字寫的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一起走進這位“亂世中的美神”。

對于作者,梁衡用“亂世中的美神”來界定,那么何謂“亂世”?又何謂“美神”呢?“亂世”是指金兵入侵、國土淪喪、家破夫亡、人民流離失所、朝廷腐敗無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詩詞、詞論、史學、金石學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郭沫若在濟南趵突泉公園中的李清照紀念堂中題有對聯(lián),可以顯示其藝術女神的風采:“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薄昂笾鳌敝傅氖悄咸坪笾骼铎?,詞風婉約,有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的《聲聲慢》,也是寫“愁”的經典作品,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二、閱讀詩文,把握感情基調

1、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要求揣摩語調,讀準字音。老師最后明確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悲苦愁絕的,朗讀時應用舒緩、低沉的語調。

2、聽課文朗讀,并在心中默讀,把握節(jié)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3、部分學生朗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

三、研讀詩文,探究問題

首先進行學情調查:同學們對本詞有哪些閱讀期待,想要學習哪些內容,掌握哪些知識。隨后出示問題,讓學生采用研讀的方式分組合作學習,探究以下問題。

1、本詞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詞中是通過哪些方面表現(xiàn)的?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本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詩中有如下表現(xiàn):

①用“尋尋覓覓”這一動作行為表現(xiàn)愁情。這三句共十四個疊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等打擊后,詩人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只有在漫無目的的尋覓中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內心則充滿慘戚。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

②“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天氣的忽暖忽冷,變化多端,亦暗示時局的紛亂,讓人難以適應,更讓詩人有說不出的苦悶和憂愁,進而抒發(fā)自己內心難以平靜的心情。

③用一些物象來表現(xiàn)“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風”:并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涼,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xiāng)。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xiàn)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從而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黃花”: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凄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細雨”: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2、概括本詞在表情達意時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

①運用疊詞,開頭連用了十四個疊字,用法大膽新奇,工整得體,寫出了由于尋而未得所引起的無限的凄苦憂傷之情。

②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p>

③借景抒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薄拔嗤└婕氂辏近S昏,點點滴滴?!薄暗啤薄凹憋L”“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像來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愁情。

3、結合詞句內容,鑒賞詞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一位孤獨、寂寞而又愁緒滿懷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閱讀,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

根據(jù)學生學情的不同,讓學生再回讀詩文,鼓勵他們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提出后由大家分析、探究、解決。

五、強化練習

法國詩人克洛岱將李清照的《聲聲慢》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絕望》,閱讀這首詩,比較兩首詩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呼喚!呼喚!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夢!夢!夢!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滿痛苦!

仍然!仍然!

永遠!永遠!永遠!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絕望》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

《絕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選取任何意象。

《聲聲慢》較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蘊藉。

六、小結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fā)現(xiàn)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偉大的卻又讓人述說不盡的藝術女神,我們在對《聲聲慢》這首詩的學習中了解了她的痛苦和悲傷,也懂得了她的美麗與愁情!

七、布置作業(yè),拓展練習

收集有關寫“愁”的詩句,并體會這些詩句的不同之處。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醉花陰》)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ɡ钋逭铡堵暵暵罚?/p>

6、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7、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8、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毛澤東《虞美人》)

聲聲慢說課稿 篇11

一、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二、學習重難點:

1、理解詞中表達出的“愁”。

2、背誦全詩。

三、讀書指導: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寫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學習任務: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背誦全詩。

3、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明確:(投影)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賞析上闋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復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薄芭f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思?

(二)賞析下闕

1、“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贝竽懻归_聯(lián)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

3、有人認為,李清照后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為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聲聲慢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鑒賞李清照婉約派詞作的風格

領略李清照“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背誦

體味詞的聲律之美,

品味李清照的語言風格,理解詞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結合詞人的生平經歷,在詞作中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體會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1. 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2. 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

三、教學方法:朗讀、對比閱讀、探究學習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問: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樂。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xiāng)溪亭游玩時的情景。通過這首詞,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閑適的心情。然而,這樣的心情是否貫穿她生命的終始呢?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問:此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愁

什么樣的“愁”——離愁

插入李清照生平簡介(先讓生回答師做最后總結)

[明確]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耕田來我織布,對不對?NO,應該是你吟詩來我作對。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我們來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聲聲慢〉

(二)朗誦,初步感知詞人別樣愁情。

1、 全班齊讀

正音:覓(mi) 凄(qi) 戚(qi) 還(huan) 盞(zhan) 乍(zha)

2、 范讀

問:讀了這首詞你讀出了什么?在感情上,與〈醉〉的共同點是什么?——“愁”

問:整體感知——詞人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了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huán)境氣氛及其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3、 生個人自由朗讀,給出自讀提示

(品讀提示:)

1、聯(lián)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略)

2、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

3、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三)鑒賞

1.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起句形象用了七組疊詞,直接抒情,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重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 | |

人的動作、神態(tài) 環(huán)境的悲涼 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

問:運用疊詞的作用?(——音樂美、增強感情)

“尋尋覓覓” 表現(xiàn)作者由于遠離故鄉(xiāng),漂泊異鄉(xiāng)而產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無援的失落感?!袄淅淝迩濉?描寫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單,清苦的聲活狀況?!捌嗥鄳K慘戚戚”則是自己內心情感的直接抒發(fā)。晚年時,身體衰弱,情緒低落,飲酒也不能退寒解憂,只有苦挨著殘年。七組疊詞,從精神狀態(tài)到生活處境,再到內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經歷和生活狀況,及身心和心靈上受到的摧殘。

起句不尋常,連用七組疊詞,這是李的大膽創(chuàng)新,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是詩賦曲中也絕無僅有的。真可謂“前無古人”,當然“后有來者”。李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在齒舌音間來回反復吟唱,讀起來朗朗上叩又別有一番愁情。

2、 這首詞如何讓讀者領略其“愁”?(抓住意象分析愁情)

王國維〈人間詞話〉 “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出意象概念

(1)詳析“酒”意象的特定屬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先讓生思考回答一些關于酒表示愁情的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2)“秋風”意象略講

得出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意象分析。“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雁足傳書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得出結論:過雁象征離愁。

下闋:由遠及近,轉入對自己庭院內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4)略析“黃花”意象?!皾M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菸蛄愕木栈ǘ嘞笞约恒俱驳娜蓊?、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得出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5)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

——溫庭筠《更漏子》

這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涼之感。

7)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shù)卣f“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為李后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四)找出意向并完成表格

分析〈醉花陰〉與〈聲聲慢〉兩種不同的愁情

提示:1、意象。2、人生經歷。

五、小結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后,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歷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狠之后的“于說換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愁。

六、練習

武陵春

風往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淚先留。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似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 解釋詞語并注音

(1) 塵香:

(2) 梳頭:

(3)舴艋:

2. 李清照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愁”字,她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p>

真是不落俗套,別開生面。試從古典詩詞中找出兩三例喻愁的詩句。

七探究性作業(yè)

根據(jù)所學知識,搜集相關作品,比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詩人表現(xiàn)其“愁緒”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義。

《測量》說課稿(精選5篇)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教育和教書的人,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是我們整理的“《測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測量》說課稿【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初三物理復習專題《物質密度的測量》,這節(jié)內容我是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講述的。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初三物理復習專題《物質密度的測量》。

2、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jié)專題復習課,是對天平和量筒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對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完成實驗。

3、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測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設計出測量的步驟;

(3)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探究方法、經歷探究過程,并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兩物理量的科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量筒或者結合其他物理知識來測量物體的密度;

難點:利用公式ρ=m/V進行有關實驗去解決密度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為了讓學生能掌握并應用密度公式來解決物質密度測量的問題,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設計合理的實驗步驟,并簡要評價此實驗步驟。

因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

三、說學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質量的測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質密度與物質質量和體積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密度的知識是在初二上冊學習的,時隔一年,有所遺忘是難免的,作為復習專題,密度概念的再回顧必要的,然后才能從常規(guī)到特殊方法的測量逐步過渡,

四、說過程

1、引入新課

從學生剛發(fā)的20xx年中考說明中的一道密度測量的預測題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規(guī)法測量物體密度的問題。

2、進行新課

常規(guī)法測物體密度

即先用天平測出物體質量,然后用量筒測出物體體積,最后根據(jù)公式ρ=m/V,測出物質的的密度。

對于溶于水的固體密度的測量方法,小組討論,得出自己的實驗步驟,其余小組討論該實驗步驟的優(yōu)缺性,并分析其對實驗結果會產生怎樣的誤差。(z制成飽和溶液后放入物體,或者用粉末法進行測量)。20xx年中考真題講解,引出吸水性物質密度測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體密度的測量。優(yōu)化指導相關習題講解,引出對于這種物質的兩種測量方法——針壓法和助沉法。

3、每一種物質測量方法的講解后都有對應得習題練習鞏固。

4、課堂小結:常規(guī)法和對于特殊物體的密度測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來測量物體的密度。

4、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在設計時預想的學生反映應該不錯,因這是一堂復習課,即便是對學過知識有所遺忘,但是基礎在,稍加提醒應該就會喚醒,可是第一道題學生困難的反應,就在開始埋下了選題較難的印象,這是我上課之前沒有想到的。

學生在討論方案時,各抒己見十分活躍,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討論之中,對學生這種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動,同時也給了他們展示的機會。但是因為題目的難度系數(shù)較大,密度測量方法之多,導致本節(jié)課沒有按計劃完成,學生的反應也差強人意。

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構建知識應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要真正的鐵盒學生的學情和知識掌握程度,不能想當然的`自我設計。只有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設計才能真正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五、板書設計

1、常規(guī)法側物體密度

2、特殊物體的密度測量

3、物體密度的特殊測量方法(結合浮力、壓強等相關知識進行設計和測量)

六、布置作業(yè)

優(yōu)化指導上目睹測量的相關習題。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內容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測量》說課稿【篇2】

《測量呼吸和心跳》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的第一課時。圍繞定量觀察、統(tǒng)計分析來展開,以測量運動前后每分鐘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來組織、引導學生認識運動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變化。

一分鐘內呼吸多少次、心跳多少次?呼吸和心跳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的認識是模糊的。本課就是在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運動后身體的變化,談論自己運動后的感受的基礎上,親自動手測量,從而發(fā)現(xiàn):運動后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會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會增加;休息后又可以使心跳和呼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說明呼吸、心跳是與運動緊密聯(lián)系的。

本課的教學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通過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運動前后身體的變化,談感受,激發(fā)學生關注運動對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響,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呼吸心跳聯(lián)系的興趣。

第二,組織學生搜集靜止、運動后、休息3分鐘后下每分鐘呼吸和心跳的數(shù)據(jù)。這一內容是本課的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側重測量前的方法指導,指導學生準確測量,盡量減小數(shù)據(jù)的差異,準確收集數(shù)據(jù)。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初步了解三種狀態(tài)下,心跳呼吸的次數(shù)都是變化的。

第三,組織學生對搜集的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作為本課的重點,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呼吸和心跳的規(guī)律,以及運動對呼吸和心跳的影響。

根據(jù)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正確測量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

2、能運用學習過的數(shù)學方法對搜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3、能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況下和運動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

2、認識到運動會影響到我們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運動是有聯(lián)系的。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認識到搜集科學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的意義;

2、關注身體健康;

為配合本課教學,我準備了以下教材:秒表、聽診器、記錄卡,每小組一份,通過利用這些材料,記錄靜止、運動后、休息3分鐘后每分鐘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選用秒表聽診器,使得收集的數(shù)據(jù)更為準確。同時,還準備電子表格一份,便于分析數(shù)據(jù)時更為快捷的制作統(tǒng)計圖,讓數(shù)據(jù)變化的呈現(xiàn)更為直觀。

課標強調,科學學習是以探究活動為載體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程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機會,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走出教室,讓學生動一動,跑一跑,說一說,運動之后,身體有哪些變化?通過親身參加運動,學生說出嗓子干,腿軟,臉紅,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一系列的反映,交流小結,看來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在運動前后的變化是最明顯的。那你有沒有親自測量過你在運動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測量我們運動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找出它們和運動的關系。(板書課題)

通過引導學生描述自己參加運動后身體的.變化,談論自己運動后感受,引出心跳與呼吸的次數(shù)在運動前后是有變化的,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同時也激發(fā)起學生對運動對呼吸和心跳的影響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測量三種狀態(tài)下每分鐘呼吸和心跳次數(shù)

1、交流談話:既然說到測量,那么測量的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怎樣才能準確的測量出我們一分鐘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用3分鐘的時間一起來研究研究。

給于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充分的思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初步了解測量的一般步驟。在進行實際測量前,對測量方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這樣來做,邊講解、邊示范操作步驟,強調: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統(tǒng)一測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脈搏。通過讓學生復述操作過程這一活動,讓學生更加明確實驗操作過程。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匯報的形式選擇出一種合適的測量方法,并提出測量的要求,講明測量時的注意事項。如:怎樣才算一次呼吸?明確什么是一次心跳,如何正確測量等。目的就是保證測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2、有了測量的方法和標準了,接下來我們就要實際測量了。首先我們來測心跳,測量前,你先估計一下我們一分鐘的心跳會是多少下?學生一時間沒有次數(shù)的概念,這時我就給定20秒,讓學生來測量20秒心跳的次數(shù),然后再推測一分鐘的心跳次數(shù)。讓學生進行預測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更加關注實驗數(shù)據(jù)

3、采用同樣的方法測呼吸。(提醒學生注意:不要刻意改變呼吸的頻率)并且記錄靜止、運動后、休息3分鐘后每分鐘呼吸和心跳的數(shù)據(jù)。測量結束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匯報,把自己測量的心跳、呼吸的次數(shù)與別人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對小組測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使他們意識到異中有同,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三、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形成解釋

采取談話的形式,剛才我們通過測量收集到了“安靜狀態(tài)下”“運動結束時”和“休息一會兒后”的每分鐘心跳和呼吸的次數(shù)的數(shù)據(jù)。對于科學家來說,僅僅觀察統(tǒng)計表中收集數(shù)據(jù)是不夠的,更需要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它們變化的規(guī)律,這就需要借助我們數(shù)學課上學過的更加直觀的條形統(tǒng)計圖或折線統(tǒng)計圖的幫助了(出示統(tǒng)計圖,初步講一下統(tǒng)計圖的構成),你能像科學家們那樣選擇用其中一種統(tǒng)計圖的形式,將你測量到的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三組不同情況下的數(shù)據(jù)制成統(tǒng)計圖嗎?

統(tǒng)計圖的介入,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將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制成條形或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更直觀、形象地說明問題,知道制作統(tǒng)計圖也是整理數(shù)據(jù)的一種好方法。

學生通過制圖,討論,小組內交流認識到運動會影響到我們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運動是有聯(lián)系的

在整理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對收集到的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而對看到的現(xiàn)象做出解釋,即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呼吸與心跳的次數(shù)與運動是有關系的。這是科學探究的根本目的

四、延伸

通過本課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運動會影響我們的呼吸和心跳,研究到這里你還有哪些問題要問嗎?

激起學生繼續(xù)研究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興趣,為后續(xù)研究做好鋪墊。

在本課中引導學生經歷對呼吸和心跳問題的關注、搜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到最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解釋的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測量》說課稿【篇3】

課題:1.1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能力目標: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討論法: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學生的積極討論,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提高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實踐法:通過學生的親自實踐,學會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

教學準備:計時工具:電子表、石英表、機械表等。

測長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標卡尺、千分尺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中,同學們一起討論了運動的快慢,如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生]通過比較運動物體的速度的大小,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師]如何知道物體速度的大小呢?

[生]通過測量運動物體運動的時間和經過的路程來測量速度。

[師]時間和路程用什么測量,如何測量呢?

二、新課教學

[生]用表來測時間,用尺子來測長度。

1、時間的測量

[想想議議]

[師]同學們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認為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方法一樣嗎?

[生]現(xiàn)在的表的種類很多,如鐘表、手表、懷表、小鬧鐘等。

[生]也可將表分為石英表、機械表、電子表等。

[師]大家都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他們的分類標準不一樣,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鐘表、鬧鐘都是平時生活中計時用的。還有一種表是在運動會上跑步計時時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師]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將表分成兒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種表:按照安裝位置的不同,還能將表分成吊鐘、座鐘、落地鐘等等。同學們說可以嗎?

[師]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表實在是太多了,不論將它們分成多少種、劃為多少類,它們都是現(xiàn)代人的計時工具。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還沒有表的時候,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呢?

[生]我認為是用太陽或影子計時的.。因為我見過老家農村的老奶奶決定干活或做飯都不看表,而是看“日頭”或看院子里墻的影子。古代人沒有表,可能和她們一樣。

[生]古代人用“燃香”來計時,我聽老人們說過“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燒完一根香的時間。在古裝電視劇里也看見過用“火”計時間。

[生]我認為古代人是用時辰來計時的。

[生]我在書上看到過古代有水鐘。可以用流水來計時。

[生]網上說最早的計時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師]同學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說出了這么多種古代人可能的計時方法。不論對不對,你們都是最棒的。請同學們看下面的資料片。

[投影]

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

[師]看了上面的內容,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

[生]計時器的發(fā)展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經過了許多人的努力。

[生]我們今天用的表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今天的計時器..“表”.大家都會用嗎?想不想試一試呢?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鬧鐘、停表等發(fā)給同學,也可以讓同學們使用自己的手表)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上的表測量自己寫10個字用多少時間,然后介紹你的測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測量的。在寫字前看看是幾點了,寫完后再看是幾點幾分,前后兩次時間的差,就是我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

[生]我用小鬧鐘測量時間,方法和前一位同學相同。

[師]哪些同學是用停表測量的,會用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兩種,和書上圖11.3-2中的一樣,一種是機械停表,一種是電子停表。機械停表上有兩個按鈕,按下中間較大的按鈕,表開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針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邊的小按鈕,指針就會回到零;大表盤上還有一個小表盤,大表盤上指針轉一圈,小表盤上的指針就轉過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應讓兩個表針都指零。開始寫字的同時按一下中間按鈕,寫完字的同時再按一下,從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讀出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了。

[生]電子停表的使用和機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認為電子停表讀數(shù)更簡單。使用機械停表時,如果測量的時間超過1min,則需要從小表盤上讀出多少分鐘,再從大表盤上讀出多少秒。而使用電子停表時,直接讀出顯示的時間即可。

[師]大家認為他們講得清楚嗎?老師認為他們非常棒?,F(xiàn)在請拿著停表的同學和拿著手表及鬧鐘的同學互相交換,將剛才寫過的10個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寫一次,測量經過的時間,和第一次測量的時間比較。

[生]我發(fā)現(xiàn)按相同的速度寫同樣的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比用手表測出的時間短。

[生]我覺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較準。用停表測量時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寫字同時開始,同時結束。而用手表測時要先看了表再寫字,寫完后再看表,所以測出的時間長,并且手表不停走動,也不容易記準時間。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比較,一定已經明白了為什么徑賽場上和實驗中測時間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測一段時間間隔操作方便也更準確。

[師]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手中拿著的表再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課后放學或上學的路上用脈搏估算需要的時間并和用表測量出來的時間進行比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學們認真測自己的脈搏,教室內非常安靜)

[師]同學們剛才在測脈搏的時候,拿著鐘表或機械停表的同學,一定聽到了表的“滴答”聲,是什么東西使鐘表滴答響呢?請看下面內容。

[投影]

滴答響的時鐘

[師]看了上面的內容,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也一定會做一個擺,怎么做呢?

[生]用一根細線,下端拴一個小重物就能做成一個擺。

(教師利用長約1米的塑料捆扎繩,下端系一把小鎖頭向同學們展示。教師將細線和另一端系在鐵架上,拉開一個小角度,鐵鎖便擺動起來)

[師]類似這樣的裝置叫單擺。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表測量這個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看怎樣才能測得更準確。

(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

[生]如果單測一個來回,有時很大,有時很小,肯定不準確。可以多測幾個來回然后求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時間就能更準確。

[生]我覺得可以幾個人同時測一個來回,將幾個人測出的結果平均,也能使測量結果更準確些。

[師]同學們能認真思考是非常好的習慣。課后大家還可以繼續(xù)測量、討論,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小學學過的時間的單位,是什么呢?

[生]小時(h)、分(min)、秒(s)。

[師]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是s。秒是怎么規(guī)定的呢?請同學們閱讀。

《測量》說課稿【篇4】

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54—55頁《有趣的測量》。

二、教材解讀

新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數(shù)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fā)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通過數(shù)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具有較大的自主發(fā)展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地提出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yǎng)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四、教學重、難點

活動重點: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活動難點:測量較大和較小物體的體積。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同學們,本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并且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現(xiàn)在,老師手里有一塊橡皮泥,它的體積怎樣求?

生1:可以捏成規(guī)則的物體,在測量它的長、寬、高,算出體積。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沒在水里,用水的體積表示它的體積。

2、提出問題: [出示鋼筆水瓶]它(鋼筆水瓶)的體積也能用剛才的方法求出來嗎?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只能放入水中來解決了。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這樣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板書課題)

這個墨水瓶的體積我們又該怎樣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學生思考、交流。)

[點評:一上課就拿出橡皮泥,在之前已經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橡皮泥即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怎樣來計算。孩子有的說可以捏成各種形狀,然后老師說那墨水瓶怎樣來計算,得想辦法。這樣用數(shù)學自身的思考力度來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3、學生匯報。動腦思考是好習慣,認真傾聽同樣也是好習慣。在同學匯報時,請你思考,他們的方案對于你有什么提示?你還有什么要補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師:能不能用一個等式把你們組的方案表示出來?(V物體=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V物體=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V物體=V水下降)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 二)、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明確活動要求

下面我們就根據(jù)大家想到的這幾種方案,來設計測量一下這個墨水瓶的體積究竟是多少。測量時需要注意什么?

生1:物體要完全浸沒。

生2:注意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水面最低處平行。

生3 :測量時要注入整數(shù)體積的水,既方便讀數(shù),又能減少誤差。

同學們想的真周到,老師也有幾點下提示與大家分享,請看屏幕。

1、實驗前:制定測量方案,明確分工;

2、實驗中:輕聲交流,注意安全,保持衛(wèi)生;

3、實驗后:整理結論,回顧反思。

2、 學生小組合作:請小組內同學首先討論并制定測量方案,并填寫報告單,然后開始測量。(教師發(fā)現(xiàn)不同情況及時引導學生解決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3、小組匯報。(一個同學匯報,組內同伴演示實驗過程。)

測得墨水瓶的體積是多少?板書三種方案測得的數(shù)據(jù)。

4、同樣的墨水瓶測得的結果不相同,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的產生:1、不同方法誤差的產生;2、同一種方法為什么結果也不相同?)三種方案比較中擇優(yōu),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論上誤差最小。想更精確,我們可以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老師在課前運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測量后得到墨水瓶的體積大約為115立方厘米。

[點評:在自主探究的過程當中,袁老師讓學生提出問題來測量。如果我們可以測量,你想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墨水瓶?學生有的用水,用沙子,到底用什么方法?老師引領學生明晰了探究的思路,和學生共同的制定出了方案,有了方案之后再共同探究來解決問題,避免了學生盲目的操作和試驗。]

5、請大家注意觀察,這幾種方案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1:都用到了水來測量;

生2:都是將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轉化成可測量的水的體積。

師: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這叫“等積變形”,這也是數(shù)學中轉化思想的應用。

6、請選擇桌面上1—2個喜歡的物體,就運用這種轉化的思想來進行測量。(引導學生將上浮物體的情況提出來。)

遇到什么困難了嗎?如何解決的。

生:將上浮物體系上一個重物來測量;

生:將上浮物體埋入沙子中,運用沙測法。(板書)

7、我們還有哪些知識運用到了這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呢?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老師這有一粒黃豆,怎樣知道它的體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測量;

師演示。行嗎?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多放?為什么用整百粒?)

(四)回顧整理 評價完善小結

1、水是液體,當物體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排開一部分水的體積,而排開的這部分水的體積恰好就是放入物體(物體占據(jù)一定的空間)的體積。我們只要計算出這部分水的體積,就可以間接地計算出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了。一般我們稱這種方法為“間接法”。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這種方法為自己解決了一個難題,讓我們一起走進數(shù)學萬花筒,領略阿基米德的風采。

2、在我國的古代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如“曹沖稱象”、“撈鐵?!钡墓适峦瑢W們早已熟知。你能否利用知識來測量一下老師的體積呢?

小組展開討論:交流。

如果我們面對的不規(guī)則物是個能吸水的物體或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又該怎樣去計算它們的體積呢?課后我們還可以展開討論,把你的設想告訴老師。

《測量》說課稿【篇5】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如水)體積和測小塊不規(guī)則固體(如塑料塊)的體積,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

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的科學方法,體會占據(jù)空間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練地使用天平、量筒測算物質密度,認真按規(guī)則做好實驗,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學情分析

學生對質量和體積有一定的認識,而且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3、重點難點

重點:用量筒測量物質的體積。

難點: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4、教學過程

(一)量筒的使用

1、學生觀察量筒并結合教材思考想想做做的問題:

⑴這個量筒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是ml還是cm3?

⑵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多少?

⑶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⑷圖11.4-2中畫出了使用量筒時的兩種錯誤,它們分別錯在哪里?

學生觀察后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指導。學生練習使用量筒測量一下燒杯里水的體積。

2、如何用量筒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的體積呢?

教師啟發(fā)學生

⑴把不溶于水的,并能夠沉入水底的物體(密度大于水),用“排水法”測量其體積,即利用量筒中前后兩次液體的體積差測出物體體積。

⑵對于不沉入水底的物體,可以用“針壓法”測量其體積,即用針把物體壓到水中,求出兩次液體的體積差就是物體的體積。

⑶不沉入水底的物體也可用“懸垂法”(或叫墜物法):將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用細線將石塊和物體一起拴好(石塊在下,物體在上),先將石塊浸沒量筒水中,讀出體積V1,再將石塊和物體一起浸沒,讀出體積V2,則物體體積V= V2-V1

⑷當物體體積較大量筒裝不下又是不規(guī)則物體時,用“溢杯法”:用細線拴住物體,將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則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⑸溶于水或吸水的物體用“埋沙法”,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細紗,搖勻搖平,讀出細紗體積V1,將物體放入量筒細紗中浸沒,再次搖勻搖平,讀出體積V2,則物體體積V= V2-V1

(二)實驗測鹽水的密度

事先配制好一些鹽水,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小組間進行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法,達成共識,確定正確的實驗方法。教師指導。

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燒杯和鹽水總質量m1

2、把燒杯中的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讀出這部分鹽水體積V

3、再用天平測量出剩余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

4、利用公式計算ρ=m1-m2/V

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燒杯和鹽水總質量m1(g)剩余鹽水和燒杯總質量m2(g)倒出鹽水的質量m(g)倒出鹽水的體積V(cm3)倒出鹽水的密度ρ(g/cm3)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算出鹽水密度。最后討論實驗結果,總結經驗。

(三)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石塊的密度

從測鹽水密度得到啟發(fā),學生設計此實驗。

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小石塊的質量m

2、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1

3、把用細線吊著的小石塊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讀出水的體積V2

4、利用公式計算ρ= m/ V2-V1

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石塊質量m(g)量筒中水的體積V1(cm3)放入石塊后量筒中水體積V2(cm3)石塊體積V(cm3)石塊密度ρ(g/cm3)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算出石塊密度。最后討論實驗結果,總結經驗。

春筍說課稿精選(5篇)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斷感到自己是多余的,認真?zhèn)浜谜n,才能有長足的進步。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完成科學化的教學,你是不是在找與教案有關的資料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您搜集了一些主題相關內容:春筍說課稿,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筍說課稿 篇1

⒈教師直接揭示課題。

⒉搭設一個學生顯示自己豐富知識的舞臺,學生介紹自己了解到的春筍知識。

采用激勵機制隨機表揚,教師或學生之間相互糾正有關發(fā)言中的錯誤。

過渡: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的竹林,去尋找春筍。

⒈引入情境:

春天來啦,竹林里的竹子媽媽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她們的孩子——春筍娃娃快要長出來啦!咦,春筍娃娃呢,請小朋友們幫忙找一找。

⒉暢游情境:

(2)春筍娃娃睡得多香呀,連春天來了都不知道,春天可是春筍娃娃生長的好季節(jié),誰來把春筍娃娃喊起來?(指名喊)

⑶春筍娃娃怎么還沒醒來呢?看來,我們的聲音太小了。不過,別著急,春天中嗓門最大的“春雷爺爺”趕來幫忙了。(放動畫)

⑷春筍娃娃們醒來了嗎?是誰叫醒了他們?

⑹。春筍娃娃好不容易被叫醒了,小朋友們高興嗎?誰能有感情地讀讀,我們一起評評,誰讀得好,我們評他做朗讀小能手,好不好?指名讀,學生評讀(帶著高興的心情讀)齊讀。

⑺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表演,春筍娃娃醒來時的樣子、動作。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⑻春筍娃娃們睜開雙眼,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周圍是黑乎乎的,他們會怎么樣呢?

⑼別急!小春筍們,春雷爺爺?shù)脑S多好朋友都來了,你知道它們是誰嗎?(燕子、蜜蜂、青蛙、春雨、春風、小溪流、桃花…… )

⑽他們都是“春雷爺爺”的好朋友,他們呼喚著小春筍們,你想學學誰,呼喚春筍娃娃趕快長出來?

⑾春筍娃娃們聽到了親切的呼喚,多想去看看泥土外面的世界呀!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朗讀第二句: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⑿動畫演示,以讀代講,還有誰想當朗讀小能手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評讀、齊讀。

⒀春筍冒出了泥土,覺得眼前一亮,它們看到了什么?會怎么說呢?想像說話

⒁春雷爺爺?shù)暮门笥褌冇謺趺促澝佬〈汗S呢?

⒃小結:小春筍們要沖破蓋在它們身上那厚厚的泥土,掀翻壓在它們身上的石塊,那是多么不容易呀!

過渡: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春筍娃娃,想看看嗎?

說說春筍娃娃長得什么樣?理解“裹著”、“淺褐色”、“外衣”。

2、剝開外衣后,讓學生摸摸、捏捏春筍的肉,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剝去殼后的春筍娃娃嗎?(嫩生生)

3、為什么說春筍娃娃像“嫩生生的娃娃”?這樣的娃娃你喜歡嗎?你能讀好這一句嗎?(出示第二小節(jié))指名讀,學生評讀(帶著高興的心情讀)齊讀。

4、這么嬌嫩的娃娃,會長成竹子嗎?它們是怎樣生長的?

齊讀第2、3、4句, 理解:迎著(用動作演示)、笑、長所蘊涵的深意。(動畫演示幫助理解)

5、誰愿意和老師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幾句話朗讀好。教師讀,學生評讀,學生讀,互評。

6、當春雷爺爺和朋友們看到這樣頑強的春筍娃娃時,又會怎樣夸獎它們呢?

7、指導背誦。教師引背前半句,學生跟背后半句 學生背誦(邊想象邊背誦)

8、小結:嫩生生的春筍在春天里頑強地向上生長,終于長成了一棵棵高大粗壯的竹子。(欣賞竹子圖)

春筍說課稿 篇2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了解春筍能沖破重重阻礙,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重、難點:

1、 能通過朗讀來體會春筍頑強生長的品質。

2、 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第二段),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目的: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3、 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

1、同學們,現(xiàn)在已經是春天了,萬物復蘇,大地更新。小春筍也悄悄地生長出來,我們就來看看它們是怎么生長的,好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看圖認識“春筍”。

1、(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卡通式的春筍娃娃。

這就是春筍,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

2、知道春筍的一些小知識嗎?教師作適當些補充。

3、(播放竹子的圖片)這是春筍的爸爸媽媽,春筍是它們的娃娃。春筍慢慢地就會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上長,長成竹子。

4、喜歡春筍娃娃嗎?打開書,去讀一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

(2)標上小節(jié)號。

(3)根據(jù)課后生字表畫出生字詞。

2、學生按要求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認讀后提醒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長”:是個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是“zhǎng”、既是翹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長”的兩個讀音分別來組詞嗎?

(2)出示詞語。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1、 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

3、 指導讀長句子。

(3)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4)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再讀讀課文。

5、老師看同學們讀得那么好也想讀一讀,可以嗎?師范讀課文。

6、師生比賽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鞏固讀音。

3、 教學偏聽偏旁。

聲:上面是“士字頭,士兵的聲音真響亮,所以是“士字頭”。

4、 看課后筆順表,記憶這3個字的筆順。

5、 師查、反饋。

6、 給這3個生字找朋友。

五、指導書寫。

1、 觀察一下生字表中的這3個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美觀?

2、 生自由說,師作適當補充。

聲:上面的“士”字頭約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寬些。

笑、節(jié):同樣的,偏旁部首都是約占田字格的1/3,“節(jié)”下半部的“”要寫在橫中線上。

3、 師范寫生字,生描紅。

4、 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教學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 細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3、 了解春筍那不斷生長的頑強生命力。

4、 學會剩余的生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錄音機。

1、抽讀生字卡片。

2、開火車認讀。

二、新授。

(一)教學第1自然段。

1、細讀第一自然段。

(2)春筍的力量大不大?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

(3)“冒”的動作誰會做?為什么用“冒”,而不用“長”呢?

(4)“一個一個”說明了什么?

(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春筍破土而出的畫面,師配解說詞:瞧,春筍在雷爺爺?shù)暮魡鞠滦褋?,沖破了覆蓋在它們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塊,一個接一個往上長,冒出地面。

2、指導朗讀。

(1)看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2)能把春筍這強大的生命力讀出來嗎?自讀,同座位互讀。

(3)指名朗讀,評議。師相機指導。

“一聲春雷 ”要讀得稍慢,清晰有力。

“喚醒”要重讀,突出“沖破、掀翻、一個一個、冒”這幾個描寫春筍頑強生長的動作。

(5)全班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3、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內容。

(1)現(xiàn)在,我們就是春筍娃娃,來,跟音樂做動作。

教師帶領學生做春筍的動作。

(2)春天來了,可有的春筍娃娃還沒睡醒,我們一起作春雷爺爺把它喚醒,好嗎?

(3)我們看,還有誰會喚醒春筍呢?(多媒體課件顯示春風、春雨…)你們想請誰跟你們一塊去喚醒小春筍呢?

(4)呀,小春筍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會說什么呢?

4、指導背誦。

(1)同學們想象力可真豐富,愿不愿意把這段背下來?

(2)老師會給你們一些幫助:

(出示)一聲春雷,( )了春筍。它們( )泥土,( )石塊,( )從地里( )出來。

(3)自背,同座位互背。

2.哪句話寫了春筍的樣子?

(1)齊讀第一句話。

(2)看圖理解“淺褐色”,動作常演示“裹”。

(3)指導朗讀。

a.小朋友看,這些嫩生生的春筍娃娃向你格格格地笑呢!你喜歡它們嗎?你通能讀一讀嗎?

b.指名讀,評儀。

d.師生賽讀,全班齊讀。

3、指導背誦。

(1)春筍是什么樣兒的?

春筍是怎樣生長的?

它們長成什么樣兒了?師采用放多媒體課件的方法引導背誦,讓學生邊看邊背。

(2)自由練背,同座互背、指名試背、全班背。

1、讀一讀生字卡片。

2、教學新偏旁。

沖:是兩點水旁,注意與“氵”的區(qū)別。跟讀兩遍。

3、看課后筆順表,記憶生字的筆順。

4、這些生字,你們是怎么記住的?

提醒學生“迎”里面部分沒有一點。

5、你能為哪個生字交朋友?

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在”與“再”的不同用法。

四、指導寫字。

1、“沖”、“破”、“塊”左窄右寬。“塊”的“土”寫小點,并略微偏上一點,“一長橫”變?yōu)樘帷?/p>

2、教師范寫“迎”、“再”、“破”,學生描紅。

3、學生描紅,臨寫其余生字,師巡視指導。

1、指名讀。學習第一句。

春天到了,還有誰也在喚醒春筍呢?

我們再來讀讀第一句話。指導讀。

師:小春筍憑著堅持不懈,憑著堅忍不拔,終于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從地里冒出來。

只有這一個小春筍是這樣勇敢頑強嗎?

指導讀第二句。

1、學習第一句話。

而且還說春筍是娃娃。

指名讀第一句。

師:圖中的小春筍一個個這么可愛,大家都咧開嘴笑了,它們?yōu)槭裁催@么開心?它們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會說什么?

2、學習第二句話。

師:外面的世界真美呀,它們迎著。。。。。。引讀第二句話。

a、輕柔的春風吹在身上覺得怎樣?

b、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覺得怎樣?

c、綿綿的細雨飄落在身上覺得怎樣?

指名讀第三四句。

師邊讀邊實物演示。

指導讀。

4、朗讀全文。

師指導看圖:春筍憑著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地冒出來。在陽光下繼續(xù)堅強而雙健康地成長,長成高大的竹子,供人們使用。

1、識記好詞好句。

師: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好聽的詞,好聽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同桌聽。

學生(互)讀好詞好句。

春筍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3、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生字。

1.談話;小朋友,你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來了,大地媽媽的孩子都被喚醒了,開始生長.經他們裝扮,大地媽媽可漂亮了。(師版畫春筍,導人課題)(看課文動畫片)

謎語導入:頭戴尖尖帽,身穿節(jié)節(jié)衣,年年二三月,腦袋鉆出地。這是什么呀?

2.揭題:這堂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課《春筍》。(注意“筍”是平舌音)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讀.

3.交流學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筍”、“再”是平舌音;“迎”是后鼻音;“聲”、“沖”是后鼻音,也是翹舌音;注意“塊”、“外”聲母之間的區(qū)別。)

(2)指名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聽.(師生共同評價、正音)(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再自由練讀;接著,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評價。)

(3)指導讀長句。

a、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b、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老師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

2、觀察“聲、節(jié)、笑”.說說注意點。

3、你覺得哪兩個字比較難寫,需要老師幫忙嗎?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5、學生描紅仿寫。

6、師生共寫習字冊上的生字,注意筆順和間架結構。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細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讀懂課文的內容。

3、春筍那不斷生長的頑強生命力。

3.我們來做雷公公喚醒小春筍。

4.帶表情讀第一句.

5.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個冬天。今天小草青了,小雨沙沙,青蛙呱呱,小鳥喳喳,花草樹木都醒來了。你有什么好詞來形容這美好的春光.

6.多么熱鬧的春日呀!可是有一只小春筍還沒睡醒呢!你準備請誰來喚醒它?

7.再讀第一句.

8.(師板畫)它們沖破——“它們”是指誰?

9.指導讀:春筍一個一個,你追我趕,冒出地面,這種生長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呀?。_破、掀翻、冒要有力)(抓住“沖破”、“掀翻”、“一個一個”、“冒出來”等詞語體會春筍生命力的頑強)

10、課件展示,教師指導朗讀。

春筍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春筍那不斷生長的頑強生命力。

3、指導書寫剩下的4個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一聲 春雷 喚醒 沖破 石塊 冒著 淺色 一節(jié) 向上 嫩生生 陽光 春雨)分組、開火車認讀。

2、選擇正確的讀音。

雷(léi néi) 沖(chōng cōng) 著(ze zhe)。

醒(xǐng xǐn) 塊(kài kuài) 節(jié)(jié jéi)。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談話引入情境。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的竹林,找找春筍娃娃。

(2)、出示課件畫面,春天的竹林,破土而出或即將破土而出的竹筍。

師:看,春筍娃娃睡得多香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我們快來喚醒春筍吧。師生一起喚春筍,春筍,春筍醒醒吧!可它還是在睡覺,讓我們請來春雷爺爺來幫忙。

(4)、播放打雷的場景。之后是鉆出地面的春筍。

(5)、當我們的春筍娃娃在雷爺爺?shù)暮魡局滦褋碇?,發(fā)現(xiàn)周圍是黑漆漆的一片時他們怎么做呢?

教師朗讀第二句: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還有誰愿意當朗讀小能手,生評議。師再讀。從老師和同學的讀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沖破 掀翻 一個一個 冒”這些詞讀的較重可看出春筍的力量大。

(6)、理解詞語 沖破 掀翻 一個一個 冒 可用語言說也可用動作表示。

(7)、課件出示春筍破土而出的畫面師課解說:瞧,春筍在雷爺爺?shù)暮魡鞠滦褋?,沖破了蓋在它們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塊,一個接一個往上長,冒出地面。

2、指導朗讀。

(2)能把春筍這強大的生命力讀出來嗎?自讀,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評議。師相機指導。

“一聲春雷”要讀得稍慢,清晰有力。

“喚醒”要重讀,突出“沖破、掀翻、一個一個、冒”這幾個詞語是描寫春筍頑強生長的動作。

(5)全班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3、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內容。

(1)現(xiàn)在呢,我們就是春筍娃娃,來,聽課文朗誦跟著音樂做動作。教師帶領學生做春筍睡醒后冒出地面的動作。

(2)小春筍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會說什么呢?(小組交流、討論,指名回答)適時地表揚表現(xiàn)好的同學。

4、指導背誦。

(1)同學們想象力可真豐富,愿不愿意把這段背下來?

(2)課件出示句子 一聲春雷,了春筍。它們()泥土,()石塊,()從地里()出來。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全班背。

春筍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觀察每幅圖畫中人物的神態(tài)變化和人物周圍事物的細微的變化,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借助工具書了解每個詞語的含義,思考各個畫面同這些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欣賞漫畫的興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過讀圖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4、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字。積累成語,在會讀會寫的基礎上,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并學習用這些成語說話。

重點: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字。積累成語,在會讀會寫的基礎上,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并學習用這些成語說話。

難點:借助工具書了解每個詞語的含義,思考各個畫面同這些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欣賞漫畫的興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1、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誰來了?(三毛)對,這就是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主人公的形象,你們了解三毛嗎?誰能說一說。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張樂平筆下的幽默《雨后春筍》。

2、理解圖意:

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上都畫了誰,在干什么?理解:“悠然自得”并用“悠然自得”造句。

看第二——六幅圖,分別說說圖上都畫了誰,在干什么?理解:“隨心所欲”“酣然入夢”“大吃一驚”“疑惑不解”,并分別造句。

3、學習生字:

打開書,畫出本課的生字。拿出自己準備的和生字卡片,分組自學。

檢查預習情況。開火車讀。

(1)先開單軌火車讀。

(2)再開雙軌火車讀。

本課“筍”和“解”書寫易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注意每一筆的位置,強調“筍”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頭;“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方是“?!?,不是“午”,因此豎要出頭。

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筍一起長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前三幅圖中沒有下雨,后三幅圖中下了一場雨,竹筍就是因為這場雨長高的。

課題“雨后春筍”的意思原來就是下雨后,竹筍生長的非常快,三毛僅睡了一覺,帽子就摘不到了,誰能具體地說說“雨后春筍”的意思。

雨后春筍: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快很快,現(xiàn)在比喻新鮮事物的大量出現(xiàn)。

使學生懂得漫畫能帶給我們快樂,能讓我們在歡笑中學到知識,能讓我們更喜歡學習。

面具說課稿(精選5篇)


名副其實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品格教育,教案有利于推進教師們教學成果的應用,你有了解過教案嗎?經過多方考證《面具說課稿》被編輯評為精品文章,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面具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面具幼兒是非常喜愛和感興趣的。大班幼兒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好玩的面具》。

2.目標定位

根據(jù)《指南》中藝術領域目標指出:5——6歲幼兒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定位一下3點:

(1).能夠自主并大膽的使用材料進行裝飾。

(2).能夠用鮮艷的色彩大膽繪制面具。

(3).體驗制作面具的樂趣。

3.活動重難點

大膽用色,用夸張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想象。

4.活動準備

為了能夠更加充分有效地開展本次活動,完成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教學輔助材料:面具圖片、白面具。水粉、水彩筆、雙面膠、毛根、吸管、松緊帶等。一段歡快的音樂。

二、說教法

根據(jù)單板幼兒年齡特點,我才用了一下教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自制面具導入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2、觀察法: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圖片欣賞”引導幼兒對面具的造型、色彩、表現(xiàn)手法進行觀察,讓幼兒有母的、有序全面的觀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幼兒設計面具做好準備。

三、說學法

1、談話法:在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我采用談話法,加深幼兒對面具的特征認識,并在設計前,讓幼兒說說自己準備怎么設計面具。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作靈感。

2、操作法:在活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用夸張的手法設計面具,并大膽用色,讓幼兒的想象賦予行動。

3、體驗法:為了讓幼兒對面具有更深的印象,我采用了游戲體驗法,讓幼兒在歡樂中感受面具帶來的快樂。

四、說活動流程

遵循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我將本次活動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談話淡入——圖片欣賞——設計面具——分享交流——體驗游戲

1、談話導入:我?guī)显O計好的面具與幼兒談話,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圖片欣賞:幼兒發(fā)現(xiàn)面具的造型夸張、顏色艷麗的特征,激發(fā)幼兒想自己動手設計的興趣。

3、設計面具:為了能夠使幼兒更好的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討論“你想怎樣設計你的面具”幼兒通過想象,能夠大膽用色,設計出圖特的面具,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4、分享交流

師生共同欣賞面具,讓幼兒說說自己的面具是怎樣設計的。最后進行總結性評價,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對優(yōu)秀作品給予表揚,不理想的加以鼓勵。

5、快樂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帶上自制面具,隨音樂起舞,體驗戴上面具舞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將毛線、報紙等廢舊材料投入美工區(qū),鼓勵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作。

今天我所說的大班美術活動《好玩的面具》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懇請評委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面具說課稿【篇2】

教材分析

1.節(jié)是設計*應用 本節(jié)課不僅重視面具的設計制作技術,更引導學生關注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面具的由來,演變和不斷變化的過程及各個國家、名族、地地域對面具的理解,并運用不同質地的材料,造型創(chuàng)作面具。

2.本節(jié)核心是選擇不同材料,設計制作立體面具,學生可結合校園活動不同主題頭戴面具進行表演。

學情分析

1、學生學習美術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較好,對于面具設計*應用的設計制作知識掌握不夠。作品立體感不強。

2.概念化美術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比較多重束縛了學生的美術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造能力和實踐操作培養(yǎng)和鍛煉。

3.應抓住學生個性特點和趣點傳授本課知識是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要解決好的難點。

教學目標

1. 欣賞面具藝術,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

2.通過欣賞,了解米啊局在表現(xiàn)人物外形特佂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3.選用恰當?shù)牟牧希\用剪、刻、粘貼、彩繪等技法,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完成立體或平面的面具設計制作,培養(yǎng)合作互助精神。

4.舉辦面具表演活動,體驗面具的獨特魅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對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等)和對材料的綜合利用。

2. 設計制作出有新意的藝術效果獨特的面具。

面具說課稿【篇3】

美術活動:

有趣的面具

活動目標:

1、知道表情的含義,嘗試表現(xiàn)滑稽的表情。

2、有嘗試獨立設計并拼擺面具圖樣的愿望,體驗并欣賞自己活動的表現(xiàn)。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誰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介紹操作材料及活動規(guī)則。

(1)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

你們覺得他們長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滑稽、有趣等詞。

那你們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小東西,我們來一起做一個面具娃娃好嗎?

(3)逐一出示各種配件,與幼兒討論各自的用途,可以擺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與幼兒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變配件。讓幼兒體驗只要改變一種配件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表情。

(5)請個別幼兒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們覺得這幾個面具娃娃有趣嗎?那誰能把這個有趣的表情表演出來?

2、幼兒拼擺各種面具。

(1)請幼兒自己操作。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設計、拼擺出各種各樣的滑稽人。對有困難的孩子可適當提供面具范例讓他們模仿拼擺。

(3)幼兒拼擺后,可讓他們邀請同伴欣賞自己擺出的滑稽人。

3、集體展示面具。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說說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教學反思:

1、教學思想觀念新教學模式的改變:我打破了原來單一的課程模式,以幼兒為中心,師生共同建構課程,五大領域互相滲透,各科教學互相融合的課程模式,在活動中滲透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學科知識,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

2、教學方法活本次活動教師靈活的運用了游戲法、談話法、情景表演法、探索發(fā)現(xiàn)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情景中大膽地探索與表現(xiàn),使其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教學效果好。

(1)教學重、難點突出,幼兒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yǎng)。

(2)幫助幼兒獲得關鍵經驗。

面具說課稿【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制作面具并參與表演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剪、貼、畫、折等方法制作各種動物面具。

3、啟發(fā)幼兒認真細致、有創(chuàng)造性地操作。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紙盤、毛線、彩紙、貝殼等各種廢舊材料;

2、范例面具;

3、泡沫膠、乳膠、訂書機、水彩筆;

4、“動物狂歡節(jié)”音樂磁帶;

5、動物圖片若干。

重點難點

重點是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動物面具。

難點是引導幼兒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

活動過程

1、激趣法導入活動。

教師頭戴面具,并巧妙地利用面具由“小豬”變成“大象”,激發(fā)幼兒對動物面具的興趣。

2、觀察法引導幼兒觀察范例面具(特征、材料)。

啟發(fā)性提問:

(1)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以游戲口吻切入“狂歡會”主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你知道這個面具是用什么做成的嗎?引導幼兒經觀察后發(fā)現(xiàn)面具是用紙盤、掛歷紙等材料做成的。

3、觀察材料,引導發(fā)散思維。

(1)今天我們就用紙盤和各種廢舊物品來做動物面具。別小看這些廢舊物品,它們經過消毒、加工都可以成為有用的材料。

(2)我這兒有個百寶箱,里面都是大家平時收集的寶貝,看看都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材料,開放性提問“這是什么?做動物面具時能作什么呢?”

4、啟發(fā)、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創(chuàng)造性制作動物面具。

(1)在我們的超市里還有許多有用的材料,我相信,經過小朋友靈巧的小手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就能做出更有趣的動物面具。

(2)你喜歡什么動物就做什么動物面具。(你喜歡什么動物?想一想,它的耳朵、鼻子、嘴巴、眼睛有什么特點,再去選擇合適的材料。)

5、幼兒探索、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

(1)啟發(fā)幼兒根據(jù)動物特征選材、制作。

(2)制作方法的交流、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和行為習慣。

(3)在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shù)膯l(fā)性建議。

(4)鼓勵幼兒互相交流、幫助。

6、引導幼兒互相講述、欣賞、評價。

(1)鼓勵幼兒向老師及同伴展示、講述自己的作品,豐富詞匯,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啟發(fā)鼓勵性引導語:你是一只什么樣的……呀?請你去給老師們講一講,你這個面具是怎么做的?

(2)鼓勵同伴間互相幫助,介紹交流成功經驗,并樂于表現(xiàn)動作,表達自己的快樂。

7、作品展示,獲得成就感及快樂體驗。

啟發(fā)引導

(1)幼兒根據(jù)不同音樂風格分組展示、表演。

(2)教師簡單小結,肯定每個幼兒的表現(xiàn),重點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意及互助等突出表現(xiàn)。

(3)在歡快的音樂氛圍中師幼共同狂歡。

活動延伸

將材料投放于活動區(qū),鼓勵幼兒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題材可由動物擴展到其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jù)孩子的認知基礎和興趣指向,精心設計了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本次活動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寬松、自主的空間;二是豐富、開放性的材料;三是積極、有效地探索和互動。首先,我巧妙地利用一個能變化的動物面具,由小豬突然變成長鼻子大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既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索欲望。緊接著,我又展示了一部分材料,都是成人眼里的垃圾卻是孩子們心中的寶貝,我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輕輕一點,孩子們就展開了各種奇思妙想,由此,就點燃了他們動手創(chuàng)造的欲望。于是,我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孩子們,引導他們進入一種有目的的探索過程。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整個過程中,我一切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給他們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操作的平臺、一個創(chuàng)造的契機。我為孩子們準備的所有材料都是適合多樣性選擇和探索的,豐富多樣的材料給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活動帶來無限的想象與樂趣,孩子們也極富創(chuàng)意,比如一個孩子用化妝品瓶子做小豬拱起的鼻子,既稚拙可愛又生動形象。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享受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快樂。

本次活動,孩子們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較高,都想親手制作動物面具,只是個別孩子的操作能力較差,在同伴和老師的幫助下方才制作好面具。

面具說課稿【篇5】

設計理念:本課是“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一個內容。面具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從小孩子們就戴著面具嬉戲、玩耍。因此,本課的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教材中學生作品的多種表現(xiàn)手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夸張地表現(xiàn),開闊學生創(chuàng)作思路,引發(fā)多樣的設計制作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大膽質疑、大膽想象、大膽表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想象與創(chuàng)作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

2、掌握繪畫面具的基本方法,學習表現(xiàn)特點突出的面具,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種面具風格的欣賞,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xiàn)面具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面具的特點。

教學用具:課件、面具示范作品、墨汁、油畫棒等。

學生用具:墨汁、油畫棒、鉤線筆、白紙等。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師戴著面具進教室。

提問:老師今天有什么特別?(板書課題)

學生發(fā)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式學習活動

活動一:

提問: 大家想了解關于面具的哪些知識?

小結:今天,我們就來

了解面具的來歷、特點以及繪制的方法。(板書)

學生思考回答。

了解面具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活動二:

播放課件,引導分析討論。

提問:面具有什么共同點?

小結: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面具也在不斷地演變著。它內容豐富,造型夸張,各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學生觀看課件,研討面具特點,感受不同地域面具的不同特點,體驗其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及多種表現(xiàn)的形式。

談怎樣運用夸張的手法。

活動三:

引導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業(yè),回顧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

示范油水分離畫法。

學生觀察、比較。

學習面具的表現(xiàn)方法,并討論作畫步驟。

第一步:油畫棒著色,留白邊。

第二步:把紙輕輕團起來,再展開。

第三步:用墨或水粉把畫面涂滿。

第四步:用清水沖一遍。

解決教學難點,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

學生美術實踐活動布置作業(yè):自選作畫方式,確定面具的表現(xiàn)內容,完成作品。教師巡視輔導。

小結

學生作畫。

每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的特色作品,其他同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課后拓展

展示多種材料制作的面具作品,提問:這些面具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樣制作的?喜歡的話可以回家試一試。

學生欣賞、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長城說課稿(精選5篇)


老師以其優(yōu)良的品德,教育著每一位孩子,教案可以把學生從廣泛的教材中解放出來。教案可以指導教師教學行動,《長城說課稿》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內容,也許本文能為您提供一定幫助!

長城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

課件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單元主題: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圖片展示遺產風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明確單元的學習目標: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揭題:據(jù)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多媒體演示,激發(fā)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三、初識長城

1.有些同學曾經登過長城,有些同學在課前查了資料。那么關于長城,你了解多少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

(生可以交流長城的地理位置、長城的自然風光、長城的歷史價值、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說,還可以是自己親臨長城的切身體驗。)

2.讓我們打開課本,深入地走進長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要求: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聲音響亮。

3.交流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自由談)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長城,我們先要過字詞關。

學習生字詞

①生字:崇旋嘉磚隔屯堡壘仗扶智慧魄

②新詞: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

5.指名接讀課文,隨機正音。

6.全班齊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

四、整體把握

1.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么?兩幅圖的觀察點在哪?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么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么特點?(高大、堅固)

2.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3.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后兩節(jié)分別寫了什么?(作者的聯(lián)想和長城的地位。)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長城》。指名自豪、深情地讀課題,全班讀。

2.出示長城彩圖,復習課文主要內容。

3.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二、精讀課文

(一)遠看長城

過渡:好,現(xiàn)在我們就先站得遠一點,高一點,看看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的?

再看第一幅圖。

1.觀察圖畫,先用自己的話講。再指名讀課文的相關句子。(像一條長龍)

2.出示文字: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有六千多千米。

3.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蜿蜒盤旋”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第一幅遠看長城圖,用手勢表示出來。

補充資料:出示地圖,長城經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體會到長城的長。

4.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打比方、列數(shù)字)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長、大、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tài)的長城寫活了)

列出數(shù)字“六千多千米”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5.指導朗讀:請同學們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讀出長城的雄偉氣勢?(指名讀、男生讀、齊讀,給予學生鼓勵。)

(二)近看長城

從北京出發(fā),不過幾十千米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瞭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1.明確觀察點:

這是在哪里看長城?(近看長城)

你從哪兒知道的?(從北京出發(fā),不過幾十公里就來到長城腳下。)對應著課本上哪一幅插圖?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高大堅固)出示資料:八達嶺長城建于海拔約六百米高度之處。城墻的平均高度為約為八米,上寬約六米,下寬近七米,其墻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崗條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磚砌筑,內填泥土和石塊,因此墻身高大堅固。

3.長城的結構(設計)到底如何?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給我們介紹一下。(瞭望口、射口、齒形墻總稱“垛口”。)

4.老師找個同學當小導游,邊看長城近景圖邊給大家介紹。聽了他的講述,我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5.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力: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北方匈奴慢慢地靠近了我們的長城,企圖入侵,請你說說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和生活想像展開。)

小結:可見長城的設計十分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你覺得設計和建造長城的這些古代勞動人民怎么樣?(聰明、聰慧等)

6.指導朗讀。

(三)由長城想到

過渡: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lián)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勞動人民)

2.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指導朗讀。)

(1)“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同學們算算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么?

(2)你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讀著這樣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師引導: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們的外貌穿著……,他們的神情動作……

(3)師:在同學們的敘述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回到了古時候。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資料吧:

出示資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煬帝楊廣發(fā)動人民修筑長城,死亡人數(shù)多達六七十萬人。當時隋朝總人口約4000萬,筑長城的死亡人數(shù)占總人口的1.7%,也就是說,平均每百人死一個半。但楊廣不管百姓死活,又在公元608年春天,“出塞巡長城”,并于當年七月再“發(fā)男丁二十余萬筑長城,自榆谷而東”。

據(jù)統(tǒng)計,我國歷史上有二十多個朝代修筑過長城,累計總長度在十萬里以上,僅以明朝所筑的長城粗略估計,將“長城的磚石、土方來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墻,則可環(huán)地球一周有余。如用來鋪筑一條五米寬,厚三十五厘米的馬路,則可繞地球三、四周”。

看完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發(fā)言)

師: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讀:

課件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么?

3.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第三自然段。(配樂)

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四)贊美長城

1.教師小結:

在崇山峻嶺之間修筑長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勞動人民巧妙設計長城,不正體現(xiàn)勞動人民的智慧嗎?

2.假如這時你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呢?

3.正是這雄偉的長城,正是這偉大的勞動人民,讓作者激動、感慨,發(fā)出這樣的贊嘆:

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課文學到這里,你明白作者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绷藛幔?聯(lián)系前文,從長城的長、高大堅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來談。)

4.配樂,把最后兩段連起來讀,讀出自己心中的贊嘆。

三、寫話寄情

正是這樣的雄偉氣魄,正是這世界歷史上不容忽視的奇跡,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這些名人在登完長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題詞。

1.出示領導人的題詞

2.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學生寫,匯報)

師總結:長城,已被寫進了國歌之中,更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根,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吸引了千千萬萬的中外游人,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完成練習冊。

長城說課稿 篇2

《長城》是教科版語文四年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長城》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登長城,一起去看長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贊美長城!

(二)、初讀課文

1、檢查預習,讀準詞語

出示: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屯兵、堡壘、凝結、氣魄雄偉、瞭望、血汗等。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內容的段落。

3.提問: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課文

1、學生交流體現(xiàn)“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边@句體現(xiàn)了長城的長。學生通過朗讀反復體會長城的長。

“二十多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曾徒步走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用以激發(fā)學生朗讀激情。

從遠處看長城,除了感覺長之外,長城還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到?理解體會長城的“蜿蜒盤旋”。

理解“蜿蜒盤旋”的詞意“彎彎曲曲的延伸”。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感受“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p>

3、分析第二段。

“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從這一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長城的高大堅固。

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長城的結構,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從長城巧妙的設計,以及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構造,進而體會“這樣氣魄雄偉的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4、分析第三段。

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城墻上的條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呢?了解修筑長城所處的年代。

體會“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边@句話。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難。

找出體會勞動人民修筑長城艱難的詞語:數(shù)不清、兩三千斤重、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嶺等。

通過指導朗讀體會勞動人民修筑長城困難重重。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創(chuàng)設意境來幫助學生走進那個年代,理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是多么地不容易。反復地朗讀中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在學生情感步步提升地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p>

(四)、欣賞長城,贊美長城

1、欣賞長城的視頻,直觀形象地感受到長城的氣魄雄偉,拉進長城與學生的距離。

2、用一句話來抒發(fā)自己對長城的贊美之情。

3、拓展名人對長城的贊美。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以色列前總統(tǒng):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4、全文情感的升華

與作者一起贊美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反復朗讀中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自豪之感!

長城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 導入新課

1、大屏幕展示長城遠景圖,配上音樂《長城長》。

2、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3、師談話導課:大屏幕上展示的是——?歌曲中唱的是哪里?通過課前交流資料,同學們對長城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近——長城,了解——長城(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情況(課件出示生字)①指名讀 ②開火車讀。 ③齊讀。

2、檢查詞語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①開火車讀。 ②小組讀。 ③齊讀。

3、檢查通讀課文情況

①同桌互讀課文。②指名四人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③指名評議誰讀得最好。

三、初讀感知 了解內容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說通過朗讀和傾聽,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長;高大堅固。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2、如果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一下長城,你覺得應該選哪一句?

3、課件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齊讀)。

師: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快速在文中畫出相關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注。

三、細讀品味道,積累語言。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誰先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獲?

1、交流第一段。理解長城的“長”和“蜿蜒盤旋”的特點。

師:這樣美而又有氣勢的長城,讓我們情不自禁的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

2、交流第二段。

① 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② 說說長城的構造。

③ (課件出示長城近景圖)老師這里有一幅長城的近照,這就是高大堅固的長城。誰能看著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

④ 那么怎樣做才能減少傷亡呢?

生1:在上面的瞭望口進行觀察可以隨時發(fā)現(xiàn)敵情,當敵人進攻時,躲在城

⑤ 師小結:說的太好了,同學們,長城就是這樣用他那高大的身軀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衛(wèi)了祖國的領土,像長城這樣巧妙的設計,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當你知道這些得時候,你想說點什么?師:是啊,像長城這樣“長”而“高大堅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在以此由衷地贊嘆:這樣……(最后一句)

3、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師導:千年的歲月,千年的滄桑,長城以它無言的雄姿伴著青山依舊,成千上萬的人,登上了長城,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他們想到了什么?我們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可以一邊讀一邊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

師: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誰起來交流一下?

②體會修筑長城的艱難。

③配樂范讀本段。

④生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師:是的非常感人,這種勞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日復一日,長年累月,這樣的故事也不止一個兩個,而是當時千千萬萬家庭的縮影。當時修筑長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與父母妻兒生離死別,身心的痛苦不是我們能夠體會的。讓我們懷著對他們的崇敬再來讀讀這兩句,

(齊讀最后兩句)。

師:這樣的城墻舉世無雙,這樣的雄偉工程世界少有,這樣的艱巨工程靠人力完成,歷史罕見,這樣的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絕無僅有。這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齊)結晶。這就是我們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的長城,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

四、總結升華

(配樂播放長城各方位資料圖)

1、師導: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為我們留下了這筆光輝燦爛的遺產。萬里長城萬里遙,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萬語千言。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交流一下!

2、長城不僅震撼著我們,也震撼著全世界(出示課件)。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登上了長城,他情不自禁的贊嘆道——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偉大的工程;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這樣說過:沒到過金字塔就等于沒到過埃及,沒到過長城等于沒到過中國;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這樣說: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奇跡。

(此處借鑒優(yōu)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對長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夠感悟出長城的偉大、民族的偉大)

3、師:讓我們和作者、和世界偉人一起贊嘆:

(齊讀最后一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同學們全體起立,讓我們懷著對長城的敬仰之情,一起為我們的長城,為我們的民族驕傲、自豪:

(齊)我愛長城!我愛中華!

長城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駕、駛、壯、譜、創(chuàng)、華、絲、首、京、堂”十個生字,積累“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等詞語,正確書寫“壯、創(chuàng)、華、京、堂”五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能帶著自豪的情感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3、能根據(jù)提示填空。

4、了解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按詩歌的節(jié)奏,帶著自豪的感情朗讀詩歌。

2、了解課文內容,找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特點的相關詞語。

教學準備:

1、教師方面的準備: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長城和運河的圖片、錄象資料。

2、學生方面的準備:收集有關介紹我國古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觀看長城圖、運河圖,認識長城和運河。

(1)說出畫面上所畫的地方。

(2)板書:長城 運河

(3)運河:運河就是人工開鑿的河道。

2、揭示課題:15 長城和運河。

二、初步感知,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幅壯麗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1)學習生字:駕駛、壯

(2)讀句子。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容,指導朗讀。

1、讀課文,說說:詩中寫到的長城和運河是怎樣的?并完成課文填空。

填空內容:萬里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運河像絲帶飄落在大地, , 。

2、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1) 觀看介紹長城的錄像片。

(2) 聽錄音,展開想象,模仿讀。 (看圖,做動作理解:連綿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學習生字:譜、創(chuàng)、華。

(4) 自由練讀。

(5) 指名或分組賽讀。

3、展開想象,自主學習,朗讀第二節(jié)。

學習生字:絲、首、京、堂。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全文。

2、總結:長城和運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地記住它們。

3、指導背誦。

4、拓展練習: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說說其他一些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想象說話: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復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壯”。

3、自行練習,書寫其他生字。

板書設計:

15、長城 和 運河

像巨龍 像絲帶

中華民族的祖先譜寫了不朽、動人的詩篇。

長城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這篇看圖學文按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介紹了長城氣勢雄偉的遠景和高大堅固的近景,使學生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智能目標: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主題學習的探究任務

1、遠看長城是什么樣的?

2、長城的構造是什么樣的?

3、為什么說“長城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4、長城到底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

學習方式指導

1、自己和幾個興趣相同的同學一起,組成一個研究小組來共同來開展研究。由組長給小組成員明確分工,有的負責圖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負責歷史記載資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負責音像資料的收集等。

2、選定一個研究方面,收集學習資料??刹殚啎?,也可通過老師提供的鏈接,查閱關于長城的網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資料,進行收集、整理。

3、分析、篩選資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報、演示文稿或網頁)設計完成小組的匯報講稿。

探究1

遠看長城是什么樣的?

探究2

長城的構造是什么樣的?

探究3

為什么說“長城是人類歷史上的

一個偉大奇跡?

探究4

長城到底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

東南亞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說課稿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會準備一份生動有趣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作為新手老師,我們該怎么寫幼兒園說課稿嗎?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東南亞說課稿精選5篇,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

東南亞說課稿 篇1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圖了解東南亞地區(qū)主要的農產品、礦產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2、能力目標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經濟形式上的差異。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教學難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內容。

請學生說說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泰國的香米嗎?他與我們我家產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國就在東南亞,那么東南亞還有哪些物產呢?

板書:㈣富饒的物產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的方法必須先看圖例。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8頁圖2-6東南亞的物產分布。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總結:

1.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簡單介紹。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總結南亞的物產,完成書上練習題。

鍛煉學生讀圖解題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讀圖解題的習慣。

四、小結與練習:

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最后綜述東南亞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目標檢測和填充圖冊上的練習題練習。

五、作業(yè):

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后,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課程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亞洲遷移到非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fā)、引導、鼓勵。

東南亞說課稿 篇2

一、課時:

第1課時(共2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識記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聯(lián)系兩大洋和兩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

3、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比較。

4、熱帶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5、會讀東南亞政區(qū)圖、地形圖、馬六甲海峽圖。

6、會利用東南亞地圖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判斷的能力。

7、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熱帶氣候的比較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四、教具:

東南亞政地形圖、亞洲氣候圖、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分布圖和投影儀、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 復習日本知識

1、 在日本地圖上指出四大島

2、 說出日本的特點

(1) 多火山、地震。――為什么?(提問學生)

(2) 發(fā)達的經濟――為什么?(提問學生)

(3) 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問學生)

(4) 日本的文化特點―――東西方兼容。

3、 引入新課:日本工業(yè)現(xiàn)在很多都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去,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到,家里用的日本電器,特別是松下電視,它主要來自哪里?――馬來西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東南亞

(二) 十字路口的位置

1、 讀圖7.17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和圖7.18東南亞的地形

(1) 完成P28活動1

(2)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

(3) 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兩洲和哪兩洋。

(4) 引入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完成活動2

2、 同學們交流各自對東南亞的情況了解

通過網上收集的資料,每組叫一位同學讀出自己收集的資料。

(三) 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

從與我國南方有很多相似,引入農業(yè)生產。

(1) 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說明原因。

(2) 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讀圖7.22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分布。

說出有哪些農作物與其分布。

(3) /Article/Index.html>總結出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

(4) 分析產生的原因―――濕熱的氣候,引入熱帶氣候

(5) 完成P30活動1,2(教師逐步指導)

(6)課件演示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天的天氣過程。

(四)小結。

東南亞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①通過填圖,明確東南亞的位置、范圍。

②通過圖表資料,了解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過圖表資料,分析東南亞人口、城市、經濟活動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運用相關資料,探索東南亞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圖表資料,分析東南亞人口、城市、經濟活動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分析區(qū)域的一般方法與步驟。

三、教學活動

1.教學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與組織設計依據(jù)與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1分鐘)放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使東南亞的水果更多的出口到中國的視頻,便宜的視頻東南亞與中國聯(lián)系更密切。學生觀看,感受身邊的變化。就發(fā)生在身邊的感受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探究埋下伏筆,導入新課。自主學習展示

(約8分鐘) 【自主學習展示】

位置和范圍

方法點撥:

一般來說,描述地理位置主要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個方面來回答。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方法點撥:

描述區(qū)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地勢,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

氣候

方法點撥:

注意區(qū)域的氣候類型分布;

描述氣候特征的一般方法:氣溫(最高溫、最低溫和氣溫年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

河流

自然資源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和城市

小結:人口、城市分布的區(qū)位因素

農業(yè)

工業(yè)

完成學案中的填圖,根據(jù)填圖總結描述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參考東南亞地形圖總結東南亞(可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分別描述)地形特征并注意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參照東南亞氣候類型圖,讀出東南亞的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特點、分布及成因。

完成學案,了解東南亞河流特點和主要資源。

了解東南亞人口分布特點,分析東南亞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

通過閱讀完成學案初步了解東南亞工農業(yè)主要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讀圖、析圖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探究活動(約25分鐘)

出示泰國香稻種植相關資料。

點撥提示:

分析農業(yè)區(qū)位的方法思路(除題目中提到的有利條件外還要注意不利條件)

總結點撥:

農業(yè)區(qū)位因素:

東南亞說課稿 篇4

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東南亞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2.描述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3.列舉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種類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讀圖,得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2.培養(yǎng)收集、整理資料及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因地制宜的人地關系思想,學習從國家利益角度認識世界地緣關系。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東南亞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2.描述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3.列舉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種類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東南亞(屏幕展示課題東南亞),東南亞是個好地方,我告訴同學們東南亞有一種美食──東南亞香米(展示東南亞香米),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屏幕中的內容。同學們想,當你特別餓的時候,端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帶著茉莉花香的米飯,那多幸福啊!同學們嘴饞了,下面我們去東南亞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東南亞會遇到很多問題,誰來說說會遇到哪些問題?學生回答,如要有足夠的錢、要知道東南亞在哪等?

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幾個問題。[展示:1.東南亞生產稻米嗎?有適宜生長的條件嗎?(氣候)2.東南亞在哪里?(緯度和海陸位置)3.東南亞地理情況怎樣?(島嶼組成、國家組成)4.怎樣去?(路線、交通方式)]教師解說。

下面我們一起解決上述問題。

(二)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東南亞生產稻米嗎?老師說的是真的嗎?我們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分析分析,東南亞適合水稻生長嗎?打開課本28~30頁,學生從中找出答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看30頁圖7.25和7.26,請學生分別介紹兩種氣候(氣溫和降水)。我們具體來了解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播放flash具體展示)教師適時解說。

這時同學們放心了,東南亞真生產稻米。東南亞不只生產稻米,那里還有更多的熱帶作物,(放作物幻燈片)介紹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引導看圖7.22作物分布,然后完成下面的連線題(放幻燈片展示問題)。

把下列物產的生產和出口狀況與相應的國家用線連接起來。

①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A.印度尼西亞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產國B.菲律賓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C.泰國

④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D.馬來西亞

(三)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東南亞在哪里?同學們打開課本26頁(圖7.17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在中國的什么方向?(提示山水相連)赤道從中穿過(南緯10度~北緯25度),是什么溫度帶?海陸位置怎樣?(說明“十字路口”的位置,強調“十字”)學會了地理知識我們就要用一用,20xx年12月26日下午,中國海軍艦隊從海南三亞起航遠征索馬里打擊海盜。請你指出他們行走的路線。(展示海盜、中國海軍圖,)請學生上臺指出。如果不走這條路線行不行,為什么?這條航線對日本重要嗎?我們可以看到馬六甲海峽非常重要。

(四)到了之后為了不迷路,我們要了解一下東南亞的基本情況。

[幻燈片展示,討論要求:一、就近自由分組,至少3人1組。二、每組推薦一名組長,組長分配任務、做總結。三、時間5分鐘。四、獎勵:討論問題積極,完成任務快并且準確的,得到同學們的掌聲。討論問題:1.東南亞由()半島和()群島兩大部分組成。2.在圖7.18中找出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在圖7.22中找出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3.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它們。]

學生討論后教師出題測試:1.東南亞由()半島和()群島兩大部分組成。2.哪些國家與中國接壤?3.哪個國家是內陸國?教師重點引導說明記憶方法(展示岳飛圖)“岳(越南)飛(菲律賓)去二丫(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寨(柬埔寨)子里吃老(老撾)面(緬甸)、看新(新加坡)聞(文萊)?!币龑W生說出文字所代表的國家,學生齊讀加深記憶。

(五)我們怎樣去東南亞呢?(看中國-東南亞圖)請學生指出路線、乘坐的交通工具。(海、陸、空)

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去東南亞了。到東南亞,我們可以吃香米,還可以吃新鮮的椰子、香蕉。同學們想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幻燈片展示:風景圖片、水上市場、泰國象、工廠)覺得東南亞好的同學請舉手。

提問:你去東南亞還為了什么?學生回答:旅游、投資建廠、做漢語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去東南亞既給我們帶來好處,也給東南亞帶來好處。

總結:東南亞地區(qū)是我國的鄰居,我們就應該友好相處,共同發(fā)展。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兩個地方之間的友好事業(yè)做出貢獻。

同學們,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我們要到東南亞去,那里的人們正歡迎我們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東南亞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東南亞地區(qū)氣候的分布與特點。

運用地圖與資料,掌握該地區(qū)氣候給當?shù)剞r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探究和自主學習,學習東南亞地區(qū)熱帶氣候對農業(yè)生產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深自然界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認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東南亞地區(qū)氣候特點,分析氣候特點對農業(yè)生產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難點:初步認識自然地理要素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與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過東南亞的概況、地形特點等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東南亞。首先有請大家看一張圖片,課件展示圖片,提問:這是誰?——孟非,《非誠勿擾》節(jié)目主持人,節(jié)目中的獎勵規(guī)定是有機會去愛琴海旅游,但是現(xiàn)在去愛琴海旅游不合適,似乎去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合適一些,因為這里長夏無冬,適合度假,那是為什么呢?這就與東南亞的氣候有關系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影響。

活動2【活動】自主學習

課件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請全體同學大聲朗讀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目標朗讀完成后,再請大家完成學案中【知識鋪墊】與【自主梳理】部分

活動3【講授】東南亞的氣候

影響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緯度因素。課件展示:東南亞政區(qū)圖,在圖中突出赤道和北回歸線的位置,設問:從緯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五帶中的哪個帶?

課件展示:①亞洲氣候圖、東南亞氣候圖,在圖中展示氣候類型。

②兩種氣候的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

③講解分析兩種氣候特點,突出兩種氣候的降水區(qū)別。

活動4【導入】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

那么這種氣候特點對農業(yè)生產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活動5【講授】農作物

課件展示:當?shù)刂饕霓r作物圖片。

活動6【活動】探究中南半島、馬來群島上的氣候特點對農業(yè)生產活動的影響。

提出探究問題:結合學案以及之前所學的內容,小組討論中南半島、馬來群島上的氣候特點對農業(yè)生產活動的影響。

小組討論完畢后,對于學生的意見進行點評、歸納總結。

熱烈積極討論,(5分鐘),選取代表回答:中南半島上: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馬來群島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均有收獲。

活動7【導入】氣候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上面我們了解了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那么當?shù)貧夂蛴謱用裆顜砹嗽鯓拥挠绊懩?

在小組討論探究之前,展示圖片給予提示。

活動8【活動】探究中南半島、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提出探究問題:結合學案以及之前學習的內容,小組討論中南半島、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熱烈積極討論,(7分鐘),選取代表回答:衣:此時氣溫高

食:大米產量高

住:下層架空、墻薄、尖頂。

活動9【活動】探究農業(yè)生產與自然環(huán)境產生矛盾

剛才我們了解了當?shù)貧夂蛱攸c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那么當農業(yè)生產與自然環(huán)境產生矛盾該如何解決呢?下面再閱讀課本上“方便面與紅猩猩的故事”談談你對于方便面生產與紅猩猩生存矛盾的看法以及解決辦法。

活動10【練習】完成學案

剩余時間,請大家完成學案后當堂訓練題

相關推薦

  • 實心球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是我們老師必須會做的,為了讓孩子們都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樂趣,一般我們都會在授課前準備說課稿,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怎么才能將幼兒園說課稿寫得全面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心球說課稿精選5篇”,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
    2023-04-26 閱讀全文
  • 銀屏之聲說課稿精選(3篇)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好的教案是教師的好幫手。教案可以增強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我們特地為你收集整理“銀屏之聲說課稿”,希望本頁面內容能幫助到您!...
    2023-04-29 閱讀全文
  • 聲聲慢說課稿12篇 小編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聲聲慢說課稿。如果以老師為蚌,那么學生就像蚌里的砂粒,而寫好教案就像能讓老師渡過難關的工具。一個好的教案不僅可以幫助老師順利授課,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希望我們都能認真準備教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023-05-25 閱讀全文
  • 《測量》說課稿(精選5篇)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教育和教書的人,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是我們整理的“《測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4-05 閱讀全文
  • 春筍說課稿精選(5篇)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斷感到自己是多余的,認真?zhèn)浜谜n,才能有長足的進步。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完成科學化的教學,你是不是在找與教案有關的資料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您搜集了一些主題相關內容:春筍說課稿,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04-22 閱讀全文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是我們老師必須會做的,為了讓孩子們都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樂趣,一般我們都會在授課前準備說課稿,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怎么才能將幼兒園說課稿寫得全面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心球說課稿精選5篇”,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

2023-04-26 閱讀全文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好的教案是教師的好幫手。教案可以增強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我們特地為你收集整理“銀屏之聲說課稿”,希望本頁面內容能幫助到您!...

2023-04-29 閱讀全文

小編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聲聲慢說課稿。如果以老師為蚌,那么學生就像蚌里的砂粒,而寫好教案就像能讓老師渡過難關的工具。一個好的教案不僅可以幫助老師順利授課,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希望我們都能認真準備教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023-05-25 閱讀全文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教育和教書的人,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是我們整理的“《測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4-05 閱讀全文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斷感到自己是多余的,認真?zhèn)浜谜n,才能有長足的進步。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完成科學化的教學,你是不是在找與教案有關的資料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您搜集了一些主題相關內容:春筍說課稿,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04-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