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發(fā)布時間:2023-07-22 蘇東坡心得體會關于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把握好修飾的程度,過多的修飾反而會使表達失去效果,心得體會的寫法由幾個部分構成呢?一篇值得一讀的“蘇東坡傳心得體會”文章編輯在這里推薦給您,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您帶來許多有意義的收獲!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1
捧讀《蘇東坡傳》對于我一個文學造詣不深的人來說,確實有點難度。讀,消化,再讀,消化……即便如此,也是不敢說讀懂了他。對于這樣的奇才,且是我等粗鄙之人所能懂的。他雖譽滿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其性情樂觀不改。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樣樣精通,也難怪現(xiàn)代的才女都感嘆要嫁就嫁蘇東坡。他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讓人折服折服再折服。他的人格精神更是讓他在歷史的名人冊里熠熠生輝。
感謝林語堂先生,讓如我這般的粗人離這顆星近了一步,這也是一種滿足。
杭州,對于蘇東坡是不能離的。蘇東坡的博才,跟許多文人一樣,使他與名妓高僧往來是頻道的,但確實他又與其他的文人不同的。在其他的詞人沉浸在傷心斷腸的愛與思念里,在唱著閨中的少婦怨女,悵然懷念難得一見的情郎時,蘇東坡卻脫離柔糜傷感的濫調兒。
再沒讀《蘇傳》之前,一直喜歡佛印與東坡的故事,也一直秉承心中所想,目之所見的哲理,只是一直不信奇才東坡悟道卻輸于和尚的道理。讀罷《蘇傳》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佛印這個頎長英俊,面容不俗的被出家的和尚,每次與東坡對話都妙語連珠,語代雙關,譬如‘求人難,求人不如求己’‘僧與鳥’的典故,林先生如此分析,我甚是同意。大約總是佛印自己編撰出來的吧!
但深記的心中所想,目之所見的哲理,我是深深信的,而且以東坡的人格,十分確信他心中一定時時記的想的都是美好和天下蒼生,所以才會仕途坎坷,屢遭迫害的道理。這樣的正義和俠骨,所以做出后人時時記得的好的事兒來,賑災,勸妓從良出家,歸耕田園,殿試暢寫《日喻》,建蘇堤構三潭映月……如此種種,是難以讓人相信‘眼前一坨屎’的,倒是那個以風流瀟灑被出家了的佛印讓人懷疑。
心中所想,目之所見。這也是我一直生活和工作秉持的觀念。對生活,對那些喜歡八卦喜歡背后亂哄哄的人總是嗤之以鼻,不以在乎。于是超然灑脫,自在自樂,問心無愧。生活是自己的,不能因為別人心中的屎而壞了自己的快樂吧!
對工作對學生,總是心懷美好,故所見美好!靜等花開!做這樣的教育其自身本也是美好的啊!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2
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不僅在詩文、書法、繪畫上造詣很深,而且對醫(yī)學、考古、水利等多方面都有獨到見解。
他的大名,如雷貫耳,讓我萬分佩服,尤其是他那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還有:《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等等,皆令我贊不絕口。
這里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碧K東坡捧腹大笑,連連稱是。
人們都稱蘇東坡乃三百年一見之天才。雖然他離我們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卻依然為人們所稱頌。我想這與他那心靈的喜悅和他那思想的快樂是分不開的,這才是他萬古不朽的根源,也正是我們后人值得細細體味的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贊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xiàn)。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鷳n。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余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保瑢ζ渫銎藜囊郧樗?,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后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愿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老師的講述了吧。老師非常喜歡蘇軾,仔細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后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沒有什么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嘆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為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所有這些都可以和東坡一生的軌跡吻合。在這所有中,我覺得真性情的樂天派最能形容東坡。他是那種心中有感觸不得不吐之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無數(shù)的好詩詞,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誹謗,但也不知“悔改”情動嘴開,自己也說“我真是不可救藥”;他是那種游離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的人,從年輕時的積極入世為官,到幾經(jīng)升遷貶職最后只想卸甲歸田,他執(zhí)行著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職的一方為百姓造福也為自己修煉;他是那個一生都不缺乏聲譽的人,既以此享過好處同時也牽累過不少人,然而卻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里同農(nóng)人談天說地縱使農(nóng)人并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是那個縱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縱情山水的同時也裝點山水,這便有了蘇堤,品酒之時也嘗試釀酒,雖然只是在釀酒過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個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淚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悅,每到一處地方,他都與自然融合與當?shù)氐陌傩杖诤?他是那個然落拓的浪漫主義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飲酒賦詩;他是那個深得幾代皇后喜愛的詩人,讓我對這幾位女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一個胸懷寬廣如海的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觸,其實都能是一個真性情的表現(xiàn)吧--只有最純真、最率性、最真實的人才能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瀟灑、如此的熱愛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動。從東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種愛、喜悅、快樂、平和的力量,從他的詩中,從他的經(jīng)歷中散發(fā)出來。我彷佛可以看到他舉著酒杯漫步在月下、拿著鋤頭快樂的耕耘并自比陶潛。在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幾個精神偶像的,蘇東坡就應該是其中一個。在面對人生的坎坷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很重要,是笑對苦難呢?還是一蹶不振?有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開,不能釋懷,不能真真實實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難,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天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wěn)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zhí),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tài)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xiàn)從現(xiàn)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并體現(xiàn)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贊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贊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歡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nèi)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于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
現(xiàn)在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不過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異??部赖囊簧彩腔磉_樂觀的一生。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余情!經(jīng)萬古流不盡!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庇梦易约旱脑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3
在林語堂眼里,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莊,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蘇軾的文才更博,詞、文、詩、畫、書法都是第一流,就連烹飪也很有一套。蘇軾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風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約哀傷的詞里,使得詞的地位能跟詩相比肩,在詩被唐人寫盡后,開辟了文學的一片新天地。而蘇軾自己的詞剛柔兼濟,氣象萬千,境界高遠,單拿詞的成就來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蘇軾的文字,無論是史論,還是奏折,都寫得縱橫恣肆、雄壯宏遠;小散文則如孤云出岫、清靜淡泊。
他認為蘇東坡是中國歷當之無愧的、極令大眾傾心仰慕的偉大文人,這不僅是基于他的詩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總是勇敢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的滿腔正氣,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蘇軾的身上,體現(xiàn)出了讀書人的天性。學而優(yōu)則仕,又因為書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貶謫。值得慶幸的是,對讀書人最寬容的年代讓蘇東坡趕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沒有因為文字的緣故殺過一個讀書人。幾千年的中國,還沒有哪個政府心胸有這么博大。雖然蘇東坡命運坎坷,幾次被貶至荒域,他自己也曾發(fā)牢騷:“人生糊涂識字始”。但總的說來,北宋的讀書人還是幸運的,也是敢說話的,人文之盛,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是這個年代。
蘇軾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渦中,卻又始終超脫于政治之上。無論是反對派當權派,還是自己的黨人得勢,他過得都很“失敗”。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歡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為他的朋友,可是他卻遭到貶官、逮捕,一輩子幾乎沒能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風中飛蓬,東飄西蕩。然而,他以天真無邪的心靈到處捕捉這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詩意的片刻,化為永恒,使我們大家都充實不少。蘇東坡的文章都是在被貶謫時寫就的,卻絲毫沒有怨氣,相反卻表現(xiàn)出極其超遠的視野和極其闊大的心胸。
蘇東坡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他的詩詞書畫,還有名動天下的蘇堤,甚至人人喜歡的東坡肉。蘇東坡是個幽默的人,他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我不想討論這里面的哲學意味,因為我相信,蘇軾是出自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學,否則他就不會得罪理學家程頤。蘇東坡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道德的線,并始終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赤子之心。
整個蘇東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個心靈故事。他從不收斂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滿機智的談話讓禪宗大師也難以應對;他從不掩飾他對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與魔鬼爭辯,偶爾還占取上風;他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知道在任何情況下,幸福都是一種秘密;他追求長生不老,幾乎到死還興致勃勃地尋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敗,卻含著笑死去?!裉煳覀冏x蘇東坡的傳記時,就是在追隨這樣一顆純正無邪、真實不欺的偉大心靈。
林語堂是這樣結尾的:“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p>
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東坡的一生。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4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嘗,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蘇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于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殺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剛因詩文而遭逢牢獄之災,詩人的身份已融于蘇東坡的血液深處,釋放的當天,他又寫了兩首詩,詩里說:“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而另一首詩里嵌有“竊祿”,意為自己無才為官,但“竊祿”一詞卻源于一份寫給曹操的信件,寫完這首詩,蘇軾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但正像林語堂稱其為樂天派一樣,似乎是沒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蘇東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懼的,在他的一生里,蘇軾永遠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擊,在他眼中似乎就從未發(fā)生過,他所關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貶謫之地,他的政績依然出類拔萃。
孟子曾經(jīng)說過,人要有“浩然之氣”,如果你是正確的,那么,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而蘇東坡一生都追求著這樣的浩然正氣,他不偏執(zhí),不狹隘,在王安石一黨掌權時,在各地都積極推行新法時,蘇東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來指責新政,結果被貶謫;而在新法被全面廢除時,他依舊沒有嚴格執(zhí)行,他留下了他認為對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貴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舊黨和新黨之間,因而再度自求外調,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過得依然很愜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這樣的知己。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5
蘇東坡的讀書筆記摘錄和閱讀體會,歡迎閱讀評論!在大多數(shù)眼里,蘇東坡只是個有著出眾才華的詩人,然而,在林語堂筆下,蘇東坡不僅是個大文豪、書法家,更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與讀后感
我讀了《蘇東坡傳》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蘇東坡的童年到流放歲月的事。我給你們說說我最喜歡的一章吧!我最喜歡《蘇東坡傳》第一卷第三章《童年與青年》。
《童年與青年》大體內(nèi)容是以前的學生要把整本書背下來,背書時不僅要背書的內(nèi)容、知識,連措辭也不可忽略。勤工儉學的蘇東坡把整本書不加標點,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意思加標點。我覺的如果想學的知識有用,把它學透就可以了,沒必要把整本書背下來,那個時代的教育方法有點不對,不過接下來幾條我很贊同,學東西就要學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學過去。
最后一個我非常同意:讓學生自己添加標點符號,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本書,通讀這本書,更好地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
我還喜歡《王安石變法》這一章,這一章講到王安石定了一條“青苗法”,對窮人不利,而對朝廷很有利。蘇東坡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和司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變法,更讓皇帝禁用了這一法,蘇東坡讓老百姓受了益。我覺得蘇東坡很體貼大局,不僅為自己,也為人民。我支持蘇東坡顧全大局的品質。
同時我對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贊同,為了讓朝廷受益而不顧老百姓的安危。
蘇東坡這個大江東去,浪濤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會永遠流傳在人們中間。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與讀后感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作家、書法家和畫家。他的醫(yī)生五顏六色。他既聰明又天真。它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多面手。讀著蘇東坡的聲音,他常常被自己的浩然所吸引。
蘇東坡自有其及其迷人的魅力。就如同魅力之在女人,美麗之在花朵,是宜于察覺而難于說明的。
蘇東坡的這種高深莫測,令人不知應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敬愛他,抑或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勸阻他、保護他。
他身上有一種道德力量,這是人的力量所不能遏制的。這種力量是從他的出生開始的,也就是說,力量在他身上運行。他揮動巨筆,肆無忌憚的潑墨,如同兒戲一般。
至于蘇東坡的個性和素質,我只能說我可能連仰慕的資格都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迎來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而蘇東坡是一個渺小而又龐大的人,讀書筆記.為何說蘇東坡偉大,因為,蘇東坡像一面鏡子,從他的一生中可一折射出中國文人的精神與思想。
正是這些精神和思想,流淌了五千年,永不枯竭。
我對蘇東坡的了解甚至連表皮都沒達到,認為自己真的幼稚,但還是要寫下來,這既是我的讀后感,也是我向一個偉大的文學領袖致敬,因為,我堅信,精神不會僅為生命的流逝而散去,而蘇東坡的精神定會屹立在文化的長河中。
蘇東坡傳好句好段摘抄:
1、所謂華美靡麗的風格,可是說就是堆砌艱深難解之辭藻與晦澀罕見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2、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三。它深深地印在他的每一行詩上,就像我看到他那兩根墨竹的黑光一樣。
4、蘇東坡今生的浩然之氣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的事業(yè)人品,與生命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tài)。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p>
5、談論到蘇東坡,我們就不能避免“氣”這個字。因為每個文學批評家綜括蘇東坡的個性,必用孟子所說的這個“氣”字?!皻狻北臼瞧胀ㄗ?,是空氣,是氣體,是大氣,是精神,是力量,是運動,是悶在心里的惱怒。
在《孟子》里,“氣”是哲學的概念,類似柏格森所說的“生氣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氣”。使偉人不同于普通人的往往是精力的不同。在孟子的哲學上,“氣”是偉大的道德動力,更簡單說,就是人求善、求正義的高貴精神,這種精神,人人皆有,是與生俱來的。
人在世上生活下去,這個“氣”可因得其陶冶營養(yǎng)而增長強大,亦可因消減而衰弱。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6
望著夜幕中的那輪月,深邃的黑幕將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彰鞯脑鹿馊绶e水滿溢整個庭院,影影綽綽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錯雜的竹與柏的影。似乎才情總與美酒為伴,他在月下舉杯邀飲,衣角被清風帶起,空氣中久久回響那空靈的詩。
最先知曉蘇東坡,是從他的詩、他的詞開始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簡簡單單的幾處景物便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詩詞始終大氣磅礴,一如他的人。蘇軾的一生,交織著才情與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一首帶著畫,隱著情,有時天真,有時老練的史詩。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的筆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的蘇東坡。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剛正不阿,一心為民的品性。他在面對邪惡,面對錯誤,勇于提出,敢于批評。在他看來,榮華富貴,安寵榮辱不過是一己私欲,過眼云煙。他雖身在官場,心卻在田野。他的雙眼,關注的是百姓的愉悅與疾苦;他的目標,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帶領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也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闭媸呛靡粋€“無一個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大-大惡之人,也會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現(xiàn)在,誰能說自己相信“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最多也不過是認為天下并非全都是惡人罷了。不過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現(xiàn)如今,我們無法辨認他人臉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們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邊的親近之人。說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說出這樣的話,那份淳樸、摯誠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為人父母,蘇軾卻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他兒子“愚且魯”,這是為何?細細一想,卻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災多難,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人向來就多了一份責任,那兼濟天下,關護黎民的責任。是了,或許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艱辛,這也是一個父親最真切的祝福吧。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7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嘗,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中國人對蘇東坡的喜愛程度,林語堂概括的最為精準,“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蘇東坡傳》,是一個才子為另一個才子所作的傳記??梢哉f,蘇東坡是林語堂的偶像,是林語堂的隔代知音,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喜愛、欣賞、仰慕,最終凝結成了這部傳記名著?!短K東坡傳》以蘇東坡成長軌跡為線索,分為童年與青年、壯年、老練、流放歲月四卷,考據(jù)嚴謹,事例翔實,語言生動幽默,仿若林語堂穿越了時空,隱身于蘇東坡身側,一一記錄著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樂而成文。同時,這部中國古代名人傳記的寫法有別于他,林語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國門,作品以英文寫就,目標受眾是西方讀者,后由臺灣學者張振玉譯為中文,堪屬名著名譯,讀時別有一番趣味。林語堂是了解蘇東坡的,旅居海外之時,身邊相伴的是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靈對話,神交已久,經(jīng)典傳記順理成章一氣呵成。蘇東坡曠達、豪邁、灑脫,林語堂的筆調也是輕快的,即便是蘇東坡跌至仕途低谷,傳記的筆觸也不曾灰暗。
蘇東坡天賦才氣?!皷|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薄笆看蠓虿荒苷b東坡詩,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贝苏Z為當時雜記記述,由此可見東坡才氣地位。蘇東坡說,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狈Q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林語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為杰作,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自肺腑的“真純”,還在于文學所給予讀者的快樂上,能使讀者快樂,的確是蘇東坡作品的一個特點。東坡創(chuàng)作時自得其樂,其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也帶給我們太多的愉悅和歡樂。
蘇東坡處世曠達。東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幾遭貶謫,飽經(jīng)憂患拂逆,均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與其相似之人可以說再難找到第二個。在貶謫期間,東坡仍開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關心千里荒旱、流離餓殍。在政治上,他從不站隊,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壇坎坷不達也就不足詫異了。蘇東坡處世“對事不對人”,他會因事發(fā)怒,卻不會恨人,聽聞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貶謫的消息時,他寫信對雙方的親戚黃實說:“子厚得雷,為之驚嘆彌日。??档仉m遠,無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穩(wěn)。望以此開譬太夫人也?!贝朔N襟懷,正如他對子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蘇東坡情深義重。東坡對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戀系其堂妹,慈孝溫文,因二人同姓聯(lián)姻無望,至晚年流放在外,聽聞堂妹逝世,東坡“心如刀割”;流放歸來途經(jīng)堂妹墳塋所在,雖身染重病仍掙扎到墳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臥抽搐哭泣。發(fā)妻王弗聰明能干,務實際、明利害,有知人之明,東坡事事多聽從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歲病逝,妻死后十周年,東坡作詞《江城子》悼念,其詞凄艷感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妻亡三年多后,東坡續(xù)弦王閏之,閏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順隨,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東坡誓言生則同室,死則同穴,閏之死,東坡親寫祭文,十年后,子由將她與東坡合葬。東坡貶謫黃州期間,收朝云為妾,朝云聰明活潑有生氣,是東坡的紅顏知己,據(jù)傳,東坡曾問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說“一肚子墨水”,有說“一肚子漂亮詩文”,東坡都搖頭說“不是”,最后朝云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大呼曰“對!遂大笑。東坡對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尋常,在宦海浮沉的順逆榮枯過程中兄弟手足情深,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助,彼此相會于夢寐之間,寫詩互相寄贈以通音信,因為子由,蘇東坡寫出了那首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
蘇東坡幽默達觀。東坡一生窮達多變,卻容易接受哲學達觀思想的安慰,自謂陶潛是其前身,與自然渾融一體,寧靜滿足。被貶黃州期間,曾于雪堂墻上門上寫下“警言”:出輿入輦,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皓齒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濃,腐腸之藥。后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卻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弊钅荏w現(xiàn)其達觀人生哲學的,應是他貶謫到海南的日記: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天水無際,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蟻抱草葉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蟻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見爾!”小蟻豈知瞬間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與諸友人小飲后記之。
人生的況味,總能在某篇東坡詩文中尋就。傳言蘇東坡是文曲星轉世,每當仰望星空,我都愿意相信星宿也有輪回,譬如東坡愛好陶潛詩,林語堂直言偏愛蘇東坡,他們所偏愛的都是他們隔代的知己,是文曲星一次次的轉世為人,如今離世經(jīng)年的大文豪們已化身天幕上的星辰,調皮的注視著一代一代的后人,在他們作品的營養(yǎng)下,走出迷茫,走過彷徨,成就最好的自己。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8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對蘇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從小,“蘇軾”這一名字就在教材中徘徊,隨著年齡的增長,蘇軾不再只是詩詞題目下面的兩個字,而是一種節(jié)氣、一種文體,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一次奇跡。
《蘇東坡傳》極為詳細地描寫了蘇東坡的一生,從他出生到參加科舉考試,從王安石變法到被貶受挫,直到他的生命結束,這本書也就完結。但蘇東坡的杰作與他的精神并未從此就畫上句號,反之,為世人代代傳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薄笆晟纼擅C2凰剂浚噪y忘?!边@些詩詞乃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都十分熟悉的絕世佳作。這些出詩詞都出自一人之手——蘇東坡,而這又是何等的壯舉。他的詩詞或樂觀,或悲壯,或豪放,或愉悅。字里行間無不讓人感受到他的狂放不羈。他,他是一位文人。是一位能擺脫時空限制,在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記憶中打下獨有印記的人。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這是蘇軾當年諷刺王安石變法寫的一首詩。王安石變法是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王安石出臺的一系列“理想主義”的政策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總有些懦夫大臣為保全自己,去幫助王安石,謊報實情,蒙蔽天子的雙眼。這當這群庸臣在夢中囈語時,蘇東坡卻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將實情向天子上報,動搖了他們的地位。
這一舉動的后果會是如何,蘇東坡心里一清二楚,可他就是不硬咽下這一到嘴邊的話。他直率的性格,使得他被一貶再貶,但樂天派的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反而苦中作樂。發(fā)明美食,月下漫步,鉆研書法,談笑風生。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試圖將他的意志挫敗的人:你能奈我何!
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一個自由灑脫的人,一個頑強而富有活力的人,一個曠古奇才樂天派。他正直,絕不做任何欺騙他人的事;他率真,想到的事情都會直接說;他勇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正是因為他不畏坎坷,才能做到我行我素,才能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而在當代,能做到向他一樣的,又有幾人?縱使不被別人迎合,縱使被人針對,但蘇軾的一生是無悔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前方,蘇軾正穿著蓑衣,歡快地吟詩漫步。此時,我已披上了那件蓑衣,向前邁步……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9
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歡上了蘇東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弊屛矣赂颐鎸Α敖處熧Y格考試的失利”,最后卷土重來,再次大膽追求夢想。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開始只是因為喜歡蘇東坡,想通過此書欣賞到蘇子更多的精彩詩篇。對作者林語堂卻是一無所知。沒想到,大師林語堂+大師蘇東坡,這一結合,簡直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傳世佳作《蘇東坡傳》便誕生了。
《蘇東坡傳》被譽為二十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完成了這部著作。正本書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東坡的生平點滴,盡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蘇子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偉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蘇東坡的無比的仰慕與敬仰。
我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向著明亮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極高的王國維,可是這幾位作家終因只向往美好,而無法承受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自絕于塵世。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放地度過,但是,蘇東坡依然樂天、活得瀟灑自在。林語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與蘇東坡極其相似。而且林語堂與蘇東坡就連“個人情感”都極其相似。在書中得知蘇東坡一直暗戀他的堂妹,卻由于是同屬一個姓,有悖常倫,而無法大膽追求自己的所愛,這位大才子,敢于對皇帝說不的蘇東坡,在倫理面前低了頭,把那一腔的戀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還傾心為之寫詩悼念,痛心不已。林語堂也有一位思戀一輩子的女人,八十歲那年,他在《八十歲自述》里寫道:“我從圣約翰回廈門時,我總在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蔽液芟脒@樣來理解這兩位才子的“私情”:凡是大文豪,文藝家,他們都對美尤其懷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他們愛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頭。徐志摩在對林徽因的極致愛慕下寫出了《再別康橋》,林徽因為徐志摩寫出了《你是人間四月天》,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語堂,蘇東坡,他們雖放蕩不羈,追求超脫,自由,但是他們更是對“愛”負責人的人!林語堂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p>
蘇東坡的奇才并不是單單指他寫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風流人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千古名句。蘇東坡年少中第,揚名天下,仕途之路卻走得非常艱辛。他的清醒與堅持,導致他被困于黨爭,頻遭貶黜。然而他卻在寫給弟弟子由的信里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用貶官的經(jīng)歷來總結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超然的自嘲,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蘇東坡跟大多數(shù)被貶的詩人不一樣,他每次遭貶,總能在被貶地活得有滋有味,被當?shù)氐睦杳癜傩諓鄞魃踔潦浅绨?,因為他始終沒有唉聲嘆氣,沒有抱怨懷才不遇,而是積極投入生活,為百姓排憂解難。在杭州任太守時,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統(tǒng)、醫(yī)院等公共健康和衛(wèi)生方案,疏浚鹽道,修整西湖,熱心賑災,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蘇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總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北绕鹄畎椎摹盎ㄩg一壺酒,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不得志是不是更快樂,更有成就感呢?
蘇東坡絕對還是一個時尚達人!別以為現(xiàn)在練瑜伽,跳廣場舞就很時尚,人家蘇老早在九百年前就開始琢磨瑜伽術與養(yǎng)生術了。他在被貶地勤練瑜伽。他說他控制呼吸,大約脈搏跳五次算一循環(huán),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煉者,計算自己的呼吸圈,還說自己的有一段時間呼吸控制吸氣吐氣的比率規(guī)則完全自動化了。這該是一位多么前衛(wèi)可愛的讀書人呢!
林語堂說:“讀蘇東坡的生平,我們一直在追察一個偉大思想和性靈的人生足跡,而他只是在塵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暫的印記。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憶,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快樂,這些都是萬古不朽的寶藏?!?/p>
我想說:“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來讀讀蘇東坡吧,一定會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寶藏的!”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10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盞。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的一生,浮浮沉沉,生如浮萍,只能隨風不定,可是他憑借著得天獨厚的達觀心態(tài)依舊把每一天都當作是命運的福祚,不辜負任何一次的朝暉。如他所言,“人生有味是清歡“,清者自清,哪怕舉世皆濁,他依舊自在如風,因為風清月朗,他已然了解生命真諦;歡愉可享,不畏世道艱險,他仍舊能夠恣意歡歌,因為歷盡千帆,他早就明白及時行樂的道理。
蘇軾作為天生奇才,感受細膩,思想盈透,詩文俱佳,赤子秉性,絕不為自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不精于自謀,卻愿意為百姓分憂解乏;他雖不存一文,但卻覺得自己富比王侯;他性格倔強卻富有捷才,多才多藝、好奇深思。他處世接物不落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里則是一純?nèi)坏兰摇?/p>
論文采學識,東坡遠超同道,因此他反而比某些沽名釣譽之輩更溫和友善。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者。
然而,或許是才學過富,蘇軾有時未免太心直口快,這也許就已經(jīng)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時人都稱蘇學士滿腹學識,唯有其侍妾朝云一語道破,“學士滿肚子的不合時宜“。這話聽來即是好笑可愛卻又讓人心酸感傷。性格耿直如他,自然不屑表里不一,可是在言論遠不算自由的北宋,禍從口出實在平常。更何況他一直站在世人關注的頂峰之上,高處不勝寒,暗地里不知有多少雙嫉妒的陰爪只等著他一個不防備,便要將他拽入萬劫不復之境。
“成也其詩,敗也其詩”,說的便是東坡了。
“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向來易被妒,鋒芒畢露泄天機。曾經(jīng)同道狼子心,子瞻禍從口中出。但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也像是被瓢潑春雨侵襲之下的嫩筍,反而瘋狂滋長。在那遠離京都的密州,他只是抬頭遐思,而后沉吟之間,便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即使千年之后,我們不見斯人,卻仍然可以在這皎皎月光下想見其時其景。后來晚年的他身處嶺南蠻荒之地,卻依舊可以寫詩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人之大觀讓現(xiàn)時多少妄自菲薄之人自愧不如。
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卻讓他的人性更趨溫和敦厚,而非尖酸刻薄。今天的我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人生之苦而不尖刻的緣故。
起起伏伏的人生也造就了東坡身份的多元性,難怪林語堂先生說:“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彼潜噪y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友人,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實踐的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他還是詩人,是生性詼諧卻又會在月下漫步遐思萬千的性情中人。
然而才學也好,樂觀也罷,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淳樸自然。他人生的第一次失意來自于王安石,結果人人皆知,這位曠世奇才要從光輝萬丈的神壇上被驅至偏遠鄉(xiāng)壤,他被流放道了惠州。東坡完全可以從朝廷大員變?yōu)槠胀ㄞr(nóng)夫,說一點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可他又是那樣地泰然自若,“他脫去衣袍、帽子、靴子,頭發(fā)用最廉價的發(fā)帶束起,躺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澤?!弊诱爱斦娉嘧右病?/p>
“他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暢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給他些酒”。讀到這一段我?guī)缀蹩梢韵胂蟪鎏K夫人搖著頭微微發(fā)笑的模樣,她那才冠古今的丈夫現(xiàn)在就像是個小丈夫在向她撒嬌。“他會努力地學習種糧食、向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討教,認真地種地。”他就是以為名副其實的農(nóng)夫。東坡更愛研究東西,他研制過墨,后來聽大兒子邁說,他差點把房子點著了。最讓蘇東坡著迷的還是煉丹術。在流放的閑云野鶴的生活中,蘇東坡還結識了很多道士和尚,這讓他產(chǎn)生了歸隱之思。但一切在皇帝駕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權后又有了變化。他脫去農(nóng)夫的外衣,繼續(xù)他的使命。
他就這樣一直在路上,歸京又被貶,大起再大落,其中坎坷,不由分說。顛沛流離,親友漸散,可東坡還是東坡,依舊是那個從四川眉山走出來豐神俊逸的少年,永遠年輕,永遠熱情澎湃。在臨死之前,他自題畫像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彼阉目嚯y作為一種歷練,他永遠是笑著的蘇子瞻。
林語堂先生做結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p>
于是千秋萬代,蘇東坡這個名字,注定要被永遠銘記了。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11
縱覽古今幾多光陰,明明滅滅,沉沉浮浮,流俗終至于湮沒,故今之觀者,非賢即能者是也。然品蘇于是也,尤感其奇?zhèn)シ潜瘸H?,堪稱翹楚,瀆至情深,心生共鳴,不禁落淚。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詞數(shù)不勝數(shù),今亦心動,跋《蘇東坡傳》謹寄敬愛之情,望錦書以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字子瞻,謚文忠。蓋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險以微表。文,則經(jīng)緯天地曰文,愍民惠禮曰文,圣漠丕顯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則事君盡節(jié)曰忠,盛衰純固曰忠。蘇之于當時,居廟堂之高則爭諫,不顧己利一心為國,處江湖之遠則懷民鞠躬盡瘁兩袖清風,實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當世,雖不可見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書典窺知一二,悟之于心則若脫胎換骨,影響之深遠,弗能盡述,今之國人,概有東坡,雖陌生之人而可以談笑風生,狀如親友,當為極譽!
東坡前時少年,聰穎好學,胸懷壯志,始欲擬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歡于老母。及至科舉,作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間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膽創(chuàng)新,不禁驚異間有古之身而載今之神韻,更有歐陽修嘆為弗如。后始仕,不圖功業(yè)立就,無念衣錦還鄉(xiāng),但求順己之心。隨己之意,激濁揚清,宦海沉浮而獨行其是,諸惡付之悠悠。其后調為湖州而復為知州也,書有《湖州謝表》,徒有滿篇真情暢快,元氣淋漓,盡付與牢獄之災,是曰“烏臺詩案”。知其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黨之冤詞“愚弄朝,妄自尊大”,憤哉!亦喟嘆其浩然之氣、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钡琅c義,盡融于真性情,快哉!
東坡仕途,盛衰雖曰命,豈非其心性也哉!蘇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暫,失者永恒,來時如露,去時如電,無所物以憑借終生,故無所畏,似風隨性,暢言無忌,信人無疑,心胸寬廣則眼無狹隘之人,觀其人為佛則自為佛。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游走于萬千深沉而獨自清明,行云于幾多羈絆而全生養(yǎng)性,純?nèi)淮緲?,不染污穢,不拘于詆盡流俗,不止于私心讎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故廟堂之濁難染其光風霽月,狗茍蠅營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謂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于陶潛之屬,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棄世,自然之本性可見一斑而從人之所無以望其項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長也,或短也,或順也,或險也,或樂業(yè),或戚也,無有定法,然持命則在于心也。命雖有定,而性豁達,而心清明,而情淳樸,豈非人事哉?讀蘇子如椽之筆,無加矯飾,淡如兒戲,縱有萬丈豪情,業(yè)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與狂相隨,靜而冷不與凝相依,悟而魂不與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覺“如蠅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觀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無有超脫之意,或囿于功名祿餌,或羈于業(yè)次世俗。純?nèi)灰滓詷O端,廣博易以狹隘,雖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輕輕。濃處味短,淡中趣長。靜則神藏,躁則神天,以身外之物奪至珍之德,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氣”。是人也,大氣者,方不累于輕浮俗套。氣著,可增而強,可消而衰。強,則至大至剛,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則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棄自然之道而復之所棄矣。曷以習“氣”,盡言以效蘇子之狀也。
成語身外之物:指財物等身體以外的東西,表示無足輕重的意思。如: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生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又如: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成語無足輕重:足:足以。沒有它并不輕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無關緊要。如: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京考官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揚廉亦至南禮部尚書,謚文恪,則言官白簡,亦未足輕重也。”又如:這次清算對蔣殿人來說真可謂牛身失毛,無足輕重?!T德英《迎春花》第四章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 篇12
閱讀這本書,對于宋朝那個歷史時期的那場戰(zhàn)爭,終于有所明白。而對于王安石的變法,也知道了大概。是的,不是所有的變法都能夠如計劃那樣都是朝著好的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方向走的。而王安石變法,大概就是如此。青苗法,兵役等,也許這樣的改變的確能夠使國家國庫充裕起來。可是,破壞的卻是廣大老百姓的利益。于是,蘇東坡的一生,就永遠地被卷入了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建議皇帝破除新法,讓老百姓過上原本的應有的還算有家的生活……
因為變法,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蘇子由……那么多的志士仁人,被王安石所領導的變法派而打擊。而兩派的斗爭,真的是六十年風水輪流轉,不是這方人士遭貶,就是那方的人員被流放……這樣的斗爭,何時是休?好在那個朝代的皇太后都是一些有惠眼的女性,雖然他已經(jīng)看破一切,希望自己如陶潛一樣寄情于田園,讓蘇東坡終于在人生過程中有一段那么輝煌的時光。為朝代,為百姓,為朝庭做了有益的事,進有益言。
蘇東坡的一生,其實到過許多地方做官呢:徐州、杭州,密州,黃州……甚至,他把他年老后安居的地方選擇在宜興,由這些地理位置來看,蘇東坡還真與大家很近呢。說不定在宜興的某一處游玩時,也是近千年前蘇東坡看中的歸隱的地方呢!
而西湖之有蘇堤,原來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中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飲水。于是帶領大家清除水草。清除的水草無處放,就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然而這樣的好事,在一些奸臣的眼中卻成了蘇東坡醉心風景的證據(jù)……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蘇東坡傳的心得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一次工作學習即將開始時,我們通常會提前查閱一些資料。資料是時代的記錄,它是產(chǎn)生于人類實踐活動。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那么,你知道優(yōu)秀的幼師資料是怎樣的呢?相信你應該喜歡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的心得,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東坡傳的心得 篇1
讀《蘇東坡傳》有感
最近在給學生們講蘇東坡的詩歌呢,突然對這位宋代大文豪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聽同事說起了這本《蘇東坡傳》,于是就找了聽了聽。書中講述了蘇東坡的一生,讓我不僅僅看到了文采斐然的他,更了解到,原來這位大文豪還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更重要的是他灑脫的性情,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讀蘇東坡腦子里只有老師讓背誦的詩句,也總是覺得都是些文人的牢騷風雅?,F(xiàn)在看來,蘇東坡是那樣的瀟灑自如,樂觀暢達。他的一生起起伏伏,漂泊不定,同樣她也有著傳奇的一生。他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哪一項單獨拿出都可以是眾人膜拜的對象。他愛吃好吃會吃,創(chuàng)造了東坡肉。這樣子一個沒有抱怨,沒有憤恨,沒有傷感的人,生活怎能不逍遙自在。在他第一任妻子去世十年之后,他還為之寫下了那首有名的《江城子》。每每我們讀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都能感受到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我個人也比較喜歡他的這么妻子,妻子的賢惠,對蘇東坡無微不至的照顧,這種只愿相伴的感情,讓人羨慕不已。
他的豁達更是讓我震驚。一個人怎能忍受一貶再貶,怎么能忍受背井離鄉(xiāng),甚至隔海遙望。但是蘇東坡做到了,他來到儋州以后,和當?shù)氐耐寥岁P系融洽,在當時看來遙遠蠻荒無比之地竟然也能獲得灑脫。我不得不為他折服!
只有真正的做到心無雜物,只愿心安。或許我才能像他一樣超然!
蘇東坡傳的心得 篇2
讀罷林語堂先生所書全卷,腦海中似乎只殘留這一句話,和那個似清風恬淡飄逸的東坡,那個似清泉平淡無波的東坡。
舉杯邀月,踏雪尋梅,如此與詩意棲居的生活很清瘦,如一泓碧波,柔弱中卻猶見風骨。東坡一生卷在北宋的政治漩渦之中,無論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都不與他為友。烏臺詩案,元佑黨人案,被貶海南、黃州……時代的洪流把太多的沉重折疊成薄薄的一枚底片,以眼淚濕影,以痛苦定格。但是他卻光風霽月依舊,高高凌駕于狗茍蠅營的政治斗爭之上,那么自我,那么灑脫。
眼前仿佛正是這白衣男子,瘦削,眼神憂郁,蘊藏著透析人生苦短的滄桑,深埋著關懷天下蒼生的執(zhí)念。清晨的寒風舞弄著他的飄飄衣帶,絢麗的朝霞燒了天際,與銀袍互相輝映,讓人滿眼都是光色流蕩。“浩浩乎如馮虛御風,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如此凌風出塵的仙意,遠離宦海沉浮,把世間的紛擾和喧囂隔絕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興許是那一次次貶謫,一次次難以言喻的孤獨,東坡褪去了一身浮華,去尋無言的山水,去尋遠逝的古人。
“物與我皆無盡也”,天地歲大,惟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你我共適之物了。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河流匯成了湖,成熟了的東坡于一場場災難之后重生。少了少年時的不羈與張狂,沉淀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與豁達。處逆境而不沉淪,才藝不展而不怨天尤人,為多少歷代文人所稱道。
貶謫蠻夷之地,東坡自嘲“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空留明月高懸,東吟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黃州懷才不遇,東坡慨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固是有太多心酸過后的無奈,對黑暗官場的抵觸,東坡依舊選擇“兼濟天下”。那一種“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圖景固然很美,可縱然逃離了現(xiàn)實,又如何避得開命運的桎梏?與其逃離,不如歸來。歸來在密州建超然臺,歸來在西湖修蘇堤,歸來為大宋百姓謀萬千福祉。如此“海納百川”的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氣魄讓人如何不為之嘆服?
自古英雄多風流,東坡的愛情亦如一首跌宕起伏的樂曲。一生三位女子相隨,無不死心塌地、死而后已。王弗逝后,絕貫古今的《江城子》令后世嘆惋,情切切,意深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他與王弗的點點滴滴,在“相顧無言”的氛圍中,思念化作無言在痛苦的夢中醞釀著。第二任妻子王閏之伴隨東坡走過了命途多舛的二十五年歲月。在春月滿空的夜里,回廊后梅花的婉娩香,輕云薄霧。無比美妙玄幻的意境,最后“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而侍妾朝云則是東坡的紅顏知己: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最后能夠陪蘇東坡終了的也只是心甘情愿陪伴他、愛他的王朝云?!叭松形妒乔鍤g”,抓不住明月的影,但求留一顆琥珀的心,飲一泓泉水,掬一捧清澈,與蘇東坡的天地浩然之氣同在。
蘇東坡傳的心得 篇3
暑假里讀完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感觸頗深。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把人物、個性、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我讀起來輕松愉快,越看越想看,讓我對東坡先生有了全新的認識,讓我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態(tài)度。
在這里,我主要講人不講詩,因為東坡先生的詩書數(shù)不勝數(shù),并有他的詩具有當年赴考過長江三峽水流的氣勢。蘇東坡的真名叫蘇軾,雖文章聞名天下,可仕途卻歷盡艱辛,多次遭人迫害,可他依舊保持著樂觀的天性。就像在“烏臺詩案”中被冤枉、貶職,他仍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樂觀向上的精神。這不正是“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最完美的詮釋嗎?
在書中,作者林語堂更是巧妙地寫出了東坡先生識大體、顧大局的長遠胸懷。當蘇東坡悠閑地游完變幻莫測的廬山后,由衷感慨地寫下了《題西林壁》這首詩。其中詩里有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更寫出了一個哲理。由于人們身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面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嘛!”
書中最讓我感觸的,還有他那一顆純潔明澈的心。他的好朋友劉景文剛有成就,卻在兩年后一命嗚呼。蘇軾覺得他命運坎坷,遭遇不公,便為他寫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首名句。蘇軾不僅自己樂觀,還勉勵他人也要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有一次,林語堂的一個作家朋友在寫作中遇到了低谷,缺失了靈感。他就寫了信給他。信中寫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肯放棄才是你的姿態(tài),別忘了你還有個朋友。信中還運用了東坡先生給他的朋友寫的名句。林語堂朋友看完信,深受啟發(fā),完成了第一個報刊文章。
書中說到他任徐州太守(杭州知州),被貶惠州之時,興修水利工程,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著名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他所修建,“蘇堤春曉”已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為此今年暑假爸爸媽媽還特地帶我去杭州西湖看一看。“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讓我近距離領略了西湖的神韻之美。這讓我更覺得東坡先生真是偉大,一生漂泊還到處都留下他創(chuàng)作的詩文名句,令人佩服。
是啊,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假道學的反對派,一個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千古傳誦的詩人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東坡先生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今后我在生活、學習、為人處世中也要向東坡先生那樣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用寬廣的胸懷去對待他人。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塑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蘇軾,值得我們?nèi)W習,值得我們?nèi)ラ喿x!
蘇東坡傳的心得 篇4
讀《蘇東坡傳》有感800字:
上星期,爸爸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蘇東坡傳》,作者是林語堂。他是民國時候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英文非常好,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用英文寫的,包括《蘇東坡傳》。所以,《蘇東坡傳》是一本中國人用英文寫的、由中國人翻譯成中文的書。爸爸讀的是中文,家里也有英文版。你以后學好英文了就可以直接讀英文版的《蘇東坡傳》。
爸爸想跟你講講蘇東坡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蘇東坡的名字叫蘇軾,東坡是他的號,字子瞻,他是北宋時期一位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過的“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褪翘K東坡寫的一首關于廬山的很有名的詩。爸爸最喜歡的是他的詞,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莫聽竹林打葉聲”??戳恕短K東坡傳》,爸爸決定接下來去讀讀《蘇東坡選集》。
蘇東坡是一位有良知的清官、好官。他曾經(jīng)在北宋的中央政府工作,也到杭州等地方做過地方官。杭州西湖有個蘇堤,就是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為治理西湖而修建的。蘇東坡時時為百姓著想,見過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所以他強烈反對當時的王安石變法。
因為他認為王安石變法是變相剝削百姓,加重百姓負擔,讓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也正因為如此,他被王安石他們迫害,被貶謫荒涼偏遠之地做小官,讀后感.很長時間都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不幸中的萬幸是,蘇東坡生活在北宋,因為北宋的開國皇帝有遺訓“不殺文人”,否則蘇東坡的仗義執(zhí)言肯定會給他帶來殺生之禍。
蘇東坡是一位懂生活、自信而不自傲、逆境中仍能保持樂觀心態(tài)的樂天派,雖然他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持信念,在落魄時與藝術為伍,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與家人在一起,在清貧困苦的生活中享受精神的快樂。
等你讀四五年級了,爸爸覺得你也可以讀一讀《蘇東坡傳》,看看爸爸上面寫的蘇東坡。
蘇東坡傳的心得 篇5
在20xx年寒假到來之前,我拿到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細細讀來,甚為林語堂先生的才氣所嘆服,對蘇東坡這個大文豪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認識。蘇東坡為人豪放,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樂天知命。蘇東坡的詩文更是冠絕天下,流傳至今。對蘇東坡的稱頌,已經(jīng)有很多的文章。再美的華麗辭藻,也無法表達出我對蘇東坡的崇拜,當然亦因我沒有出眾文采,優(yōu)美的文筆,所以不再狗尾續(xù)貂。今天,我想說些其他的想法。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從《蘇東坡傳》中我看到了更多在我們歷史教材上所看不到的東西——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高中對王安石變法的介紹,是在歷史教材選修①《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教材主要講述了王安石變法的積極意義。也正是因為王安石變法所發(fā)揮的積極意義,王安石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面臨嚴重社會危機、財政危機和邊疆危機的背景下實施的,從理財、軍事、文教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積極的影響: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收復了一些失地;促進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了扭轉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是在變法中,由于用人不當出現(xiàn)了危害百姓利益的情況,加上嚴重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更主要是變法的堅強后盾-------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去皇帝支持,最終變法失敗。
在《蘇東坡傳》中,我沒有想到王安石變法的另一面-----消極影響會這么嚴重,林語堂先生在這本書中通篇講述的都是這次歷史上著名改革的很多弊端。
書中說:“宋朝國力之消弱,始之實行新法以防“私人資本之剝削”,借此以謀“人民”之利益,而有一個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對國運為害之烈,再沒有如庸妄之輩大權在握、獨斷獨行時之甚了?!边@樣的描述,好像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當權把宋朝給葬送了一樣。當然書中還說到:“王安石在熱衷于自己的那套社會改革新法之下,自然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自然會將倡議之人不惜全予罷黜,一項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張,永遠是危害甚大的?!蓖醢彩行愿裆系奶攸c或者說缺陷,他變法不為個人私利,只想要讓國家富強,想把北宋朝發(fā)展成漢唐盛世一樣。夢想很美好,現(xiàn)實也很骨感。王安石變法中,聽不進任何一點的反對意見,把反對改革的官員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全部或罷免,或降職。只任用支持變法的人,甚至用謊言糊弄皇帝,粉飾太平,任用的這些官員并不是真正的支持變法,只是為了謀取私利,中飽私囊,變法造成了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最后新法被廢除,變法失敗。
我們評價變法,不應該從一時的得失,變法者的命運如何,也不應該用我們今人的價值觀來評價。而應該用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把改革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用一分為二的唯物史觀來評價,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我認為這場變法有功有過,整體上講,變法是積極意義大些。但只是評價為功大于過或者過大于功,都太過于簡單了。
研究歷史,研究變法,更主要是的是要從吸取經(jīng)驗,吸取智慧,為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提供借鑒。王安石變法中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中,值得借鑒。但王安石在變法中所表現(xiàn)出的剛愎自用,不肯聽一點反對意見和任人唯從的性格,對改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王安石變法搞的民怨沸騰,民不聊生,這也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變法需要從實際出發(fā),量才使用,用人得當。綜上所述,一次變法,需要改革的領導者既要有大局意識,超前意識、全盤意識,又需要在改革中要注意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真正的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循序漸進,才能取得變法的勝利。
以上僅是我對王安石變法的一點看法,和書中所述有著不同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行斧正。
蘇東坡傳的心得 篇6
對于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修為方面的貢獻,說得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談個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了解僅限于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養(yǎng)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是大學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煉,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不占上風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xiàn)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但缺乏政治斗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tài)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yōu)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國法于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后者,雖然他曾經(jīng)身居高位(當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xiàn),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命運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后的成就不會這么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tài)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結、帶動一大批人?!拔嵘峡梢耘阌窕蚀蟮?,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兩任抗州,為當?shù)貎尚蕖傲保肺烈?、擴西湖,修蘇堤,筑河壩,任密州時帶領百姓抗蝗災大生產(chǎn),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qū)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yǎng),他不會被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chǎn)、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或許"《蘇東坡傳》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是你正在尋找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1】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照古時人
望著夜幕中的那輪月,深邃的黑幕將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彰鞯脑鹿馊绶e水滿溢整個庭院,影影綽綽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錯雜的竹與柏的影。似乎才情總與美酒為伴,他在月下舉杯邀飲,衣角被清風帶起,空氣中久久回響那空靈的詩。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蘇東坡。
最先知曉蘇東坡,是從他的詩、他的詞開始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簡簡單單的幾處景物便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詩詞始終大氣磅礴,一如他的人。蘇軾的一生,交織著才情與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一首帶著畫,隱著情,有時天真,有時老練的史詩。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的筆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的`蘇東坡。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剛正不阿,一心為民的品性。他在面對邪惡,面對錯誤,勇于提出,敢于批評。在他看來,榮華富貴,安寵榮辱不過是一己私欲,過眼云煙。他雖身在官場,心卻在田野。他的雙眼,關注的是百姓的愉悅與疾苦;他的目標,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帶領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也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闭媸呛靡粋€“無一個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現(xiàn)在,誰能說自己相信“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最多也不過是認為天下并非全都是惡人罷了。不過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現(xiàn)如今,我們無法辨認他人臉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們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邊的親近之人。說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說出這樣的話,那份淳樸、摯誠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為人父母,蘇軾卻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他兒子“愚且魯”,這是為何?細細一想,卻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災多難,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人向來就多了一份責任,那兼濟天下,關護黎民的責任。是了,或許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艱辛,這也是一個父親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處于政治漩渦之中,卻并不精于自謀,應該說他是放任不羈、風光霽月的?!疤煜掠写笥抡?,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边@句蘇軾的《留侯論》中的話,不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嗎?這樣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傾倒而又望塵莫及。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蘇軾的絕命詩,寫盡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般大起大落,雖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卻更趨溫厚,而無尖酸刻薄。我想,我無法走近這位偉人,卻也愿在這千年之后探尋他的足跡。
春去秋來,朝午暮夜時,彈指間,流年暗換,物轉星移,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滄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談笑風生間,淡看宦海沉浮。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2】
縱覽古今幾多光陰,明明滅滅,沉沉浮浮,流俗終至于湮沒,故今之觀者,非賢即能者是也。然品蘇于是也,尤感其奇?zhèn)シ潜瘸H?,堪稱翹楚,瀆至情深,心生共鳴,不禁落淚。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詞數(shù)不勝數(shù),今亦心動,跋《蘇東坡傳》謹寄敬愛之情,望錦書以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字子瞻,謚文忠。蓋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險以微表。文,則經(jīng)緯天地曰文,愍民惠禮曰文,圣漠丕顯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則事君盡節(jié)曰忠,盛衰純固曰忠。蘇之于當時,居廟堂之高則爭諫,不顧己利一心為國,處江湖之遠則懷民鞠躬盡瘁兩袖清風,實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當世,雖不可見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書典窺知一二,悟之于心則若脫胎換骨,影響之深遠,弗能盡述,今之國人,概有東坡,雖陌生之人而可以談笑風生,狀如親友,當為極譽!
東坡前時少年,聰穎好學,胸懷壯志,始欲擬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歡于老母。及至科舉,作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間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膽創(chuàng)新,不禁驚異間有古之身而載今之神韻,更有歐陽修嘆為弗如。后始仕,不圖功業(yè)立就,無念衣錦還鄉(xiāng),但求順己之心。隨己之意,激濁揚清,宦海沉浮而獨行其是,諸惡付之悠悠。其后調為湖州而復為知州也,書有《湖州謝表》,徒有滿篇真情暢快,元氣淋漓,盡付與牢獄之災,是曰“烏臺詩案”。知其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黨之冤詞“愚弄朝,妄自尊大”,憤哉!亦喟嘆其浩然之氣、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钡琅c義,盡融于真性情,快哉!
東坡仕途,盛衰雖曰命,豈非其心性也哉!蘇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暫,失者永恒,來時如露,去時如電,無所物以憑借終生,故無所畏,似風隨性,暢言無忌,信人無疑,心胸寬廣則眼無狹隘之人,觀其人為佛則自為佛。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游走于萬千深沉而獨自清明,行云于幾多羈絆而全生養(yǎng)性,純?nèi)淮緲悖蝗疚鄯x,不拘于詆盡流俗,不止于私心讎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笔枪蕪R堂之濁難染其光風霽月,狗茍蠅營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謂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于陶潛之屬,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棄世,自然之本性可見一斑而從人之所無以望其項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長也,或短也,或順也,或險也,或樂業(yè),或戚也,無有定法,然持命則在于心也。命雖有定,而性豁達,而心清明,而情淳樸,豈非人事哉?讀蘇子如椽之筆,無加矯飾,淡如兒戲,縱有萬丈豪情,業(yè)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與狂相隨,靜而冷不與凝相依,悟而魂不與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覺“如蠅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觀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無有超脫之意,或囿于功名祿餌,或羈于業(yè)次世俗。純?nèi)灰滓詷O端,廣博易以狹隘,雖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輕輕。濃處味短,淡中趣長。靜則神藏,躁則神天,以身外之物奪至珍之德,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氣”。是人也,大氣者,方不累于輕浮俗套。氣著,可增而強,可消而衰。強,則至大至剛,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則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棄自然之道而復之所棄矣。曷以習“氣”,盡言以效蘇子之狀也。
成語身外之物:指財物等身體以外的東西,表示無足輕重的意思。如: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生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又如: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濉蔷磋鳌度辶滞馐贰返谑呋?/p>
成語無足輕重:足:足以。沒有它并不輕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無關緊要。如: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京考官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揚廉亦至南禮部尚書,謚文恪,則言官白簡,亦未足輕重也。”又如:這次清算對蔣殿人來說真可謂牛身失毛,無足輕重?!T德英《迎春花》第四章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3】
記得林語堂對蘇軾的作品有一句評價:“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fā)乎內(nèi)心。”大異其趣指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備受喜歡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誠懇,對待自己很誠懇,所以作品寫得也很真實,盡管受了“烏臺詩案”的影響,避諱一些,不過他還是很能直接面對自己,所以遒健樸茂。
讀完這本書,對于蘇東坡的人生并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時間軸,感覺只是一堆耳熟能詳?shù)氖录谝黄穑雌饋頍狒[,所組成的。雖然陳詞泛濫,也有幾句話能夠牽住我的心,在“瑜伽與煉丹”這一章的最后一句,說到:“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wěn)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焙芮擅畹谋硎隽嗣\對蘇軾的嘲弄,好不容易歸到紅塵世俗快要修煉成仙,又被卷進命運的漩渦。還是不得不稱贊林老的智慧與才氣。
蘇軾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蘇軾這個人不復雜,單槍匹馬走在自己的獨木橋上,有著遠大報復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會更加有意味,作者賦予它們的意義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內(nèi)心,文人寫東西說是給自己看,那是日記,可文章就是給外人看,要證明自己,自己的報復也好,還是清白。所以就會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過,江海寄余生”的灑脫超凡,有“腐鼠何勞嚇,高鴻本自冥。
顛狂不用喚,酒盡漸須醒。”的自持己見,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悲涼,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可棲,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絕……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4】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樂觀豁達的性格?!俺梢财湓?,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shù)橇?。“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得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耙稽c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5】
在林語堂眼里,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莊,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蘇軾的文才更博,詞、文、詩、畫、書法都是第一流,就連烹飪也很有一套。蘇軾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風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約哀傷的詞里,使得詞的地位能跟詩相比肩,在詩被唐人寫盡后,開辟了文學的一片新天地。而蘇軾自己的詞剛柔兼濟,氣象萬千,境界高遠,單拿詞的成就來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蘇軾的文字,無論是史論,還是奏折,都寫得縱橫恣肆、雄壯宏遠;小散文則如孤云出岫、清靜淡泊。
他認為蘇東坡是中國歷當之無愧的、極令大眾傾心仰慕的偉大文人,這不僅是基于他的詩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總是勇敢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的滿腔正氣,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蘇軾的身上,體現(xiàn)出了讀書人的天性。學而優(yōu)則仕,又因為書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貶謫。值得慶幸的是,對讀書人最寬容的年代讓蘇東坡趕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沒有因為文字的緣故殺過一個讀書人。幾千年的中國,還沒有哪個政府心胸有這么博大。雖然蘇東坡命運坎坷,幾次被貶至荒域,他自己也曾發(fā)牢騷:“人生糊涂識字始”。但總的說來,北宋的讀書人還是幸運的,也是敢說話的,人文之盛,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是這個年代。
蘇軾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渦中,卻又始終超脫于政治之上。無論是反對派當權派,還是自己的黨人得勢,他過得都很“失敗”。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歡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為他的朋友,可是他卻遭到貶官、逮捕,一輩子幾乎沒能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風中飛蓬,東飄西蕩。然而,他以天真無邪的心靈到處捕捉這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詩意的片刻,化為永恒,使我們大家都充實不少。蘇東坡的文章都是在被貶謫時寫就的,卻絲毫沒有怨氣,相反卻表現(xiàn)出極其超遠的視野和極其闊大的心胸。
蘇東坡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他的詩詞書畫,還有名動天下的蘇堤,甚至人人喜歡的東坡肉。蘇東坡是個幽默的人,他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我不想討論這里面的哲學意味,因為我相信,蘇軾是出自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學,否則他就不會得罪理學家程頤。蘇東坡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道德的線,并始終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赤子之心。
整個蘇東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個心靈故事。他從不收斂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滿機智的談話讓禪宗大師也難以應對;他從不掩飾他對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與魔鬼爭辯,偶爾還占取上風;他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知道在任何情況下,幸福都是一種秘密;他追求長生不老,幾乎到死還興致勃勃地尋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敗,卻含著笑死去?!裉煳覀冏x蘇東坡的傳記時,就是在追隨這樣一顆純正無邪、真實不欺的偉大心靈。
林語堂是這樣結尾的:“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東坡的一生。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6】
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yōu)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并不精于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于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里則是一純?nèi)坏兰?,但憤世嫉俗,是非過于分明。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之上,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nèi)灰桓贝緲阕匀幌?,故無需乎尊貴的虛飾。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而歷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摯友人,蘇東坡竟屢遭貶降,曾受逮捕,忍辱茍活。
在北宋那個言論并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憑借著冷靜、沉著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災難。而我們的主人公蘇東坡先生,卻大擺言論自由,殊不知別有心思的人,早己視他如肉中刺,拔而后快。第一次得意過后的失意來了。第一次的失意主要與王安石集團的碰撞中產(chǎn)生的。結果很明確:蘇東坡要被流放至惠州。這一部分讓我最為感動。這位舉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從朝廷大員變身成普通農(nóng)夫。“他脫去衣袍、帽子、靴子,頭發(fā)用最廉價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澤?!蹦且豢涛艺J為他是個孩子。“他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暢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給他些酒”。那時我能想像到他妻子微笑搖頭的模樣,這個小丈夫?!八麜Φ貙W習種糧食、向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討教,認真地種地。”讓我覺得他就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農(nóng)夫。集各種情境與一身的蘇東坡,更愛研究東西,他研制過墨,后來聽大兒子邁說,他差點把房子點著了。最讓蘇東坡著迷的還是煉丹術。在流放的這段日子,蘇東坡還結識了很多道士和和尚,這段廣納友誼、閑云野鶴的日子讓蘇東坡產(chǎn)生了放棄官場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權后又有了變化。他脫去農(nóng)夫的外衣,繼續(xù)他的使命。
王安石的倒臺為蘇東坡贏得了歸京的機會。據(jù)皇太后說“皇帝是悔恨中駕崩的”。深諳蘇東坡治國之才的皇太后,一紙圣旨將蘇東坡召回京都,并升至翰林學士。這讓另一拔,對蘇東坡有莫大敵意的幫派深感不安。新一輪陰暗的較量出現(xiàn)了。
章淳,一個曾被蘇東坡稱為“以后將殺人不眨眼的人”,就是這個人使蘇東坡體會到了身心疲憊。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你每天要提防小人為自己備下的陷阱,真要不小心掉入其中,還要無止盡的解釋,還自己清白,這本來就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如果這事每天都會依據(jù)不同程度出現(xiàn),還有一個智囊團為了扳倒你而絞盡腦汁,你會做何感想。沒錯,逃離。一代文豪也是人,雖然他不忍心辜負皇太后對于他的信任,同時不舍子由,在猶猶豫豫之中回想第一次失意時生活的愜意簡單與舒心,讓蘇東坡下定決心,離開是非之地,回歸自然。與他的偶像陶潛一樣,做一介普通的農(nóng)夫。然而命運弄人。護身符的皇太后死了,小皇帝當政了。這個脾氣暴燥、急功近利的小皇帝不可避免的被懷有居心的人利用,頒布了一系列的罷黜流放圣旨。一批三十多個朝廷曾經(jīng)的重臣無一幸免,全被流放到海南蠻荒之地。
這次的流放條件非常艱苦,蘇東坡當起了蠻荒之地的閑云野鶴。心靈得以寬慰的他并不埋怨國家。據(jù)說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幾首千古經(jīng)典就是出自這個時期。讓人心寒的是此次流放,也成為殺害蘇東坡的罪魁禍首。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7】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對蘇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從小,“蘇軾”這一名字就在教材中徘徊,隨著年齡的增長,蘇軾不再只是詩詞題目下面的兩個字,而是一種節(jié)氣、一種文體,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一次奇跡。
《蘇東坡傳》極為詳細地描寫了蘇東坡的一生,從他出生到參加科舉考試,從王安石變法到被貶受挫,直到他的生命結束,這本書也就完結。但蘇東坡的杰作與他的精神并未從此就畫上句號,反之,為世人代代傳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薄笆晟纼擅C2凰剂?,自難忘?!边@些詩詞乃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都十分熟悉的絕世佳作。這些出詩詞都出自一人之手——蘇東坡,而這又是何等的壯舉。他的詩詞或樂觀,或悲壯,或豪放,或愉悅。字里行間無不讓人感受到他的狂放不羈。他,他是一位文人。是一位能擺脫時空限制,在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記憶中打下獨有印記的人。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边@是蘇軾當年諷刺王安石變法寫的一首詩。王安石變法是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王安石出臺的一系列“理想主義”的政策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總有些懦夫大臣為保全自己,去幫助王安石,謊報實情,蒙蔽天子的雙眼。這當這群庸臣在夢中囈語時,蘇東坡卻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將實情向天子上報,動搖了他們的地位。
這一舉動的后果會是如何,蘇東坡心里一清二楚,可他就是不硬咽下這一到嘴邊的話。他直率的性格,使得他被一貶再貶,但樂天派的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反而苦中作樂。發(fā)明美食,月下漫步,鉆研書法,談笑風生。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試圖將他的意志挫敗的人:你能奈我何!
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一個自由灑脫的人,一個頑強而富有活力的人,一個曠古奇才樂天派。他正直,絕不做任何欺騙他人的事;他率真,想到的事情都會直接說;他勇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正是因為他不畏坎坷,才能做到我行我素,才能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而在當代,能做到向他一樣的,又有幾人?縱使不被別人迎合,縱使被人針對,但蘇軾的一生是無悔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前方,蘇軾正穿著蓑衣,歡快地吟詩漫步。此時,我已披上了那件蓑衣,向前邁步……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8】
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歡上了蘇東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讓我勇敢面對“教師資格考試的失利”,最后卷土重來,再次大膽追求夢想。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開始只是因為喜歡蘇東坡,想通過此書欣賞到蘇子更多的精彩詩篇。對作者林語堂卻是一無所知。沒想到,大師林語堂+大師蘇東坡,這一結合,簡直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傳世佳作《蘇東坡傳》便誕生了。
《蘇東坡傳》被譽為二十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完成了這部著作。正本書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東坡的生平點滴,盡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蘇子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偉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蘇東坡的無比的仰慕與敬仰。
我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向著明亮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極高的王國維,可是這幾位作家終因只向往美好,而無法承受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自絕于塵世。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放地度過,但是,蘇東坡依然樂天、活得瀟灑自在。林語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與蘇東坡極其相似。而且林語堂與蘇東坡就連“個人情感”都極其相似。在書中得知蘇東坡一直暗戀他的堂妹,卻由于是同屬一個姓,有悖常倫,而無法大膽追求自己的所愛,這位大才子,敢于對皇帝說不的蘇東坡,在倫理面前低了頭,把那一腔的戀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還傾心為之寫詩悼念,痛心不已。林語堂也有一位思戀一輩子的女人,八十歲那年,他在《八十歲自述》里寫道:“我從圣約翰回廈門時,我總在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蔽液芟脒@樣來理解這兩位才子的“私情”:凡是大文豪,文藝家,他們都對美尤其懷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他們愛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頭。徐志摩在對林徽因的極致愛慕下寫出了《再別康橋》,林徽因為徐志摩寫出了《你是人間四月天》,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語堂,蘇東坡,他們雖放蕩不羈,追求超脫,自由,但是他們更是對“愛”負責人的人!林語堂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蘇東坡的奇才并不是單單指他寫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風流人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ⅰ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钡惹Ч琶?。蘇東坡年少中第,揚名天下,仕途之路卻走得非常艱辛。他的清醒與堅持,導致他被困于黨爭,頻遭貶黜。然而他卻在寫給弟弟子由的信里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用貶官的經(jīng)歷來總結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超然的自嘲,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蘇東坡跟大多數(shù)被貶的詩人不一樣,他每次遭貶,總能在被貶地活得有滋有味,被當?shù)氐睦杳癜傩諓鄞魃踔潦浅绨?,因為他始終沒有唉聲嘆氣,沒有抱怨懷才不遇,而是積極投入生活,為百姓排憂解難。在杭州任太守時,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統(tǒng)、醫(yī)院等公共健康和衛(wèi)生方案,疏浚鹽道,修整西湖,熱心賑災,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蘇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偘盐骱任髯?,濃妝淡抹總相宜?!北绕鹄畎椎摹盎ㄩg一壺酒,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钡牟坏弥臼遣皇歉鞓?,更有成就感呢?
蘇東坡絕對還是一個時尚達人!別以為現(xiàn)在練瑜伽,跳廣場舞就很時尚,人家蘇老早在九百年前就開始琢磨瑜伽術與養(yǎng)生術了。他在被貶地勤練瑜伽。他說他控制呼吸,大約脈搏跳五次算一循環(huán),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煉者,計算自己的呼吸圈,還說自己的有一段時間呼吸控制吸氣吐氣的比率規(guī)則完全自動化了。這該是一位多么前衛(wèi)可愛的讀書人呢!
林語堂說:“讀蘇東坡的生平,我們一直在追察一個偉大思想和性靈的人生足跡,而他只是在塵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暫的印記。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憶,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快樂,這些都是萬古不朽的寶藏?!?/p>
我想說:“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來讀讀蘇東坡吧,一定會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寶藏的!”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精選8篇
本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推薦專題“蘇東坡心得體會”相關內(nèi)容。
在平日里難免會因為某些事產(chǎn)生一些新的想法,此時寫下一篇心得體會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經(jīng)常編寫心得體會,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文字組織能力。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寫心得體會呢?經(jīng)過收集,欄目小編整理了蘇東坡傳心得體會,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1】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樂觀豁達的性格?!俺梢财湓?,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shù)橇??!盀跖_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得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耙稽c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2】
記得林語堂對蘇軾的作品有一句評價:“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雖需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fā)乎內(nèi)心。”大異其趣指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備受喜歡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誠懇,對待自己很誠懇,所以作品寫得也很真實,盡管受了“烏臺詩案”的影響,避諱一些,不過他還是很能直接面對自己,所以遒健樸茂。
讀完這本書,對于蘇東坡的人生并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時間軸,感覺只是一堆耳熟能詳?shù)氖录谝黄?,看起來熱鬧,所組成的。雖然陳詞泛濫,也有幾句話能夠牽住我的心,在“瑜伽與煉丹”這一章的最后一句,說到:“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wěn)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焙芮擅畹谋硎隽嗣\對蘇軾的嘲弄,好不容易歸到紅塵世俗快要修煉成仙,又被卷進命運的漩渦。還是不得不稱贊林老的智慧與才氣。
蘇軾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蘇軾這個人不復雜,單槍匹馬走在自己的獨木橋上,有著遠大報復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會更加有意味,作者賦予它們的意義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內(nèi)心,文人寫東西說是給自己看,那是日記,可文章就是給外人看,要證明自己,自己的報復也好,還是清白。所以就會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過,江海寄余生”的灑脫超凡,有“腐鼠何勞嚇,高鴻本自冥。
顛狂不用喚,酒盡漸須醒?!钡淖猿旨阂?,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悲涼,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可棲,寂寞沙洲冷?!钡那甯咦拷^……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3】
又是農(nóng)歷十五日,我抬頭望向夜空中溫潤的圓月,不禁想起那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想起這樣一位翩翩立于世間的曠達才子——蘇東坡。從小我便喜愛讀蘇軾的詩詞,若是能有一本書帶我穿越時空,真正領略他的作品與人生,那便是這本蕩氣回腸的《蘇東坡傳》。
何人坎坷能比蘇東坡的一生呢?烏臺詩案,《湖州謝表》才情難抑,險些喪命于新黨之手;朝政動蕩,針砭時弊忠心進諫,卻屢屢遭到放逐。不斷在重用與貶謫的蘇東坡,甚至生命將逝之時也是在回京的路途中奔波著。
文人墨客的作品,總是與他們的經(jīng)歷與心境有關。經(jīng)歷過如此坎坷的他又寫出了怎樣的文字?充滿坎坷的生活,本應該對應著悲傷凄涼的作品,可蘇軾呢?政績斐然、才情過盛,招來多少人的妒忌與陷害;耿直純良,卻成為他人利用的把柄。即使屢遭迫害,蘇東坡仍選擇不茍同,依然高聲吟誦著:“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樣的勇敢與正直,本就已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品格。他可以去抱怨遭受貶謫之苦,但卻選擇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竟能將貶謫稱為“此生最為奇絕的遠游”,竟能將九死不悔書寫而出。他可以去暢談懷才不遇之情,但卻選擇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竟能勸服自己不要過多沉浸在悲傷之中,反而要及時享樂,與長江共飲。這又是怎樣的樂觀與曠達!生于人間而又高于人間,不可不謂之超凡!
蘇軾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边@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孩子“愚且魯”,為何如此?細細一想,卻也了然。這不僅僅是父親對孩子真切的祝福、希望孩子一生順遂,更是一種超脫的思想與觀念。蘇東坡嘗盡了人生的艱辛,在這樣動蕩的背景下,才智為自己帶來了多少的波折與苦痛。位高權重也好,才情過人也罷,“老來事業(yè)轉荒唐”又怎比得上“詩酒趁年華”!
東坡之詞,壯者闊如海,恬者淡如茶,燦爛地屹立于文學之巔。東坡其人也正如其文,豪氣而曠達。合上這本《蘇東坡傳》,他那回蕩的正氣與豁達的吟唱,依然縈繞在當今的人世間。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4】
在林語堂眼里,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莊,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蘇軾的文才更博,詞、文、詩、畫、書法都是第一流,就連烹飪也很有一套。蘇軾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風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約哀傷的詞里,使得詞的地位能跟詩相比肩,在詩被唐人寫盡后,開辟了文學的一片新天地。而蘇軾自己的詞剛柔兼濟,氣象萬千,境界高遠,單拿詞的成就來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蘇軾的文字,無論是史論,還是奏折,都寫得縱橫恣肆、雄壯宏遠;小散文則如孤云出岫、清靜淡泊。
他認為蘇東坡是中國歷當之無愧的、極令大眾傾心仰慕的偉大文人,這不僅是基于他的詩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總是勇敢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的滿腔正氣,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蘇軾的身上,體現(xiàn)出了讀書人的天性。學而優(yōu)則仕,又因為書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貶謫。值得慶幸的是,對讀書人最寬容的年代讓蘇東坡趕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沒有因為文字的緣故殺過一個讀書人。幾千年的中國,還沒有哪個政府心胸有這么博大。雖然蘇東坡命運坎坷,幾次被貶至荒域,他自己也曾發(fā)牢騷:“人生糊涂識字始”。但總的說來,北宋的讀書人還是幸運的,也是敢說話的,人文之盛,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是這個年代。
蘇軾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渦中,卻又始終超脫于政治之上。無論是反對派當權派,還是自己的黨人得勢,他過得都很“失敗”。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歡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為他的朋友,可是他卻遭到貶官、逮捕,一輩子幾乎沒能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風中飛蓬,東飄西蕩。然而,他以天真無邪的心靈到處捕捉這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詩意的片刻,化為永恒,使我們大家都充實不少。蘇東坡的文章都是在被貶謫時寫就的,卻絲毫沒有怨氣,相反卻表現(xiàn)出極其超遠的視野和極其闊大的心胸。
蘇東坡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他的詩詞書畫,還有名動天下的蘇堤,甚至人人喜歡的東坡肉。蘇東坡是個幽默的人,他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我不想討論這里面的哲學意味,因為我相信,蘇軾是出自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學,否則他就不會得罪理學家程頤。蘇東坡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道德的線,并始終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赤子之心。
整個蘇東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個心靈故事。他從不收斂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滿機智的談話讓禪宗大師也難以應對;他從不掩飾他對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與魔鬼爭辯,偶爾還占取上風;他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知道在任何情況下,幸福都是一種秘密;他追求長生不老,幾乎到死還興致勃勃地尋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敗,卻含著笑死去。……今天我們讀蘇東坡的傳記時,就是在追隨這樣一顆純正無邪、真實不欺的偉大心靈。
林語堂是這樣結尾的:“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東坡的一生。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5】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照古時人
望著夜幕中的那輪月,深邃的黑幕將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彰鞯脑鹿馊绶e水滿溢整個庭院,影影綽綽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錯雜的竹與柏的影。似乎才情總與美酒為伴,他在月下舉杯邀飲,衣角被清風帶起,空氣中久久回響那空靈的詩。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蘇東坡。
最先知曉蘇東坡,是從他的詩、他的詞開始的?!爸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簡簡單單的幾處景物便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詩詞始終大氣磅礴,一如他的人。蘇軾的一生,交織著才情與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一首帶著畫,隱著情,有時天真,有時老練的史詩。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的筆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的`蘇東坡。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剛正不阿,一心為民的品性。他在面對邪惡,面對錯誤,勇于提出,敢于批評。在他看來,榮華富貴,安寵榮辱不過是一己私欲,過眼云煙。他雖身在官場,心卻在田野。他的雙眼,關注的是百姓的愉悅與疾苦;他的目標,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帶領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也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闭媸呛靡粋€“無一個不好人”??!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現(xiàn)在,誰能說自己相信“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最多也不過是認為天下并非全都是惡人罷了。不過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現(xiàn)如今,我們無法辨認他人臉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們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邊的親近之人。說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說出這樣的話,那份淳樸、摯誠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為人父母,蘇軾卻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边@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他兒子“愚且魯”,這是為何?細細一想,卻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災多難,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人向來就多了一份責任,那兼濟天下,關護黎民的責任。是了,或許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艱辛,這也是一個父親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處于政治漩渦之中,卻并不精于自謀,應該說他是放任不羈、風光霽月的?!疤煜掠写笥抡撸慌R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句蘇軾的《留侯論》中的話,不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嗎?這樣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傾倒而又望塵莫及。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蘇軾的絕命詩,寫盡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般大起大落,雖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卻更趨溫厚,而無尖酸刻薄。我想,我無法走近這位偉人,卻也愿在這千年之后探尋他的足跡。
春去秋來,朝午暮夜時,彈指間,流年暗換,物轉星移,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滄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談笑風生間,淡看宦海沉浮。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6】
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歡上了蘇東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讓我勇敢面對“教師資格考試的失利”,最后卷土重來,再次大膽追求夢想。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開始只是因為喜歡蘇東坡,想通過此書欣賞到蘇子更多的精彩詩篇。對作者林語堂卻是一無所知。沒想到,大師林語堂+大師蘇東坡,這一結合,簡直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傳世佳作《蘇東坡傳》便誕生了。
《蘇東坡傳》被譽為二十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完成了這部著作。正本書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東坡的生平點滴,盡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蘇子的形象顯得更真實,更偉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蘇東坡的無比的仰慕與敬仰。
我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向著明亮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極高的王國維,可是這幾位作家終因只向往美好,而無法承受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自絕于塵世。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放地度過,但是,蘇東坡依然樂天、活得瀟灑自在。林語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與蘇東坡極其相似。而且林語堂與蘇東坡就連“個人情感”都極其相似。在書中得知蘇東坡一直暗戀他的堂妹,卻由于是同屬一個姓,有悖常倫,而無法大膽追求自己的所愛,這位大才子,敢于對皇帝說不的蘇東坡,在倫理面前低了頭,把那一腔的戀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還傾心為之寫詩悼念,痛心不已。林語堂也有一位思戀一輩子的女人,八十歲那年,他在《八十歲自述》里寫道:“我從圣約翰回廈門時,我總在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蔽液芟脒@樣來理解這兩位才子的“私情”:凡是大文豪,文藝家,他們都對美尤其懷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他們愛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頭。徐志摩在對林徽因的極致愛慕下寫出了《再別康橋》,林徽因為徐志摩寫出了《你是人間四月天》,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語堂,蘇東坡,他們雖放蕩不羈,追求超脫,自由,但是他們更是對“愛”負責人的人!林語堂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p>
蘇東坡的奇才并不是單單指他寫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風流人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ⅰ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钡惹Ч琶洹LK東坡年少中第,揚名天下,仕途之路卻走得非常艱辛。他的清醒與堅持,導致他被困于黨爭,頻遭貶黜。然而他卻在寫給弟弟子由的信里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用貶官的經(jīng)歷來總結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超然的自嘲,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蘇東坡跟大多數(shù)被貶的詩人不一樣,他每次遭貶,總能在被貶地活得有滋有味,被當?shù)氐睦杳癜傩諓鄞魃踔潦浅绨?,因為他始終沒有唉聲嘆氣,沒有抱怨懷才不遇,而是積極投入生活,為百姓排憂解難。在杭州任太守時,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統(tǒng)、醫(yī)院等公共健康和衛(wèi)生方案,疏浚鹽道,修整西湖,熱心賑災,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蘇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偘盐骱任髯?,濃妝淡抹總相宜。”比起李白的“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钡牟坏弥臼遣皇歉鞓?,更有成就感呢?
蘇東坡絕對還是一個時尚達人!別以為現(xiàn)在練瑜伽,跳廣場舞就很時尚,人家蘇老早在九百年前就開始琢磨瑜伽術與養(yǎng)生術了。他在被貶地勤練瑜伽。他說他控制呼吸,大約脈搏跳五次算一循環(huán),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煉者,計算自己的呼吸圈,還說自己的有一段時間呼吸控制吸氣吐氣的比率規(guī)則完全自動化了。這該是一位多么前衛(wèi)可愛的讀書人呢!
林語堂說:“讀蘇東坡的生平,我們一直在追察一個偉大思想和性靈的人生足跡,而他只是在塵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暫的印記。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憶,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快樂,這些都是萬古不朽的寶藏?!?/p>
我想說:“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來讀讀蘇東坡吧,一定會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寶藏的!”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7】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術,讀起來如同應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于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境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齊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nóng)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職責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nóng)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應對他自我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云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篇8】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對蘇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從小,“蘇軾”這一名字就在教材中徘徊,隨著年齡的增長,蘇軾不再只是詩詞題目下面的兩個字,而是一種節(jié)氣、一種文體,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的一次奇跡。
《蘇東坡傳》極為詳細地描寫了蘇東坡的一生,從他出生到參加科舉考試,從王安石變法到被貶受挫,直到他的生命結束,這本書也就完結。但蘇東坡的杰作與他的精神并未從此就畫上句號,反之,為世人代代傳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薄笆晟纼擅C2凰剂?,自難忘?!边@些詩詞乃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都十分熟悉的絕世佳作。這些出詩詞都出自一人之手——蘇東坡,而這又是何等的壯舉。他的詩詞或樂觀,或悲壯,或豪放,或愉悅。字里行間無不讓人感受到他的狂放不羈。他,他是一位文人。是一位能擺脫時空限制,在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記憶中打下獨有印記的人。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边@是蘇軾當年諷刺王安石變法寫的一首詩。王安石變法是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王安石出臺的一系列“理想主義”的政策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總有些懦夫大臣為保全自己,去幫助王安石,謊報實情,蒙蔽天子的雙眼。這當這群庸臣在夢中囈語時,蘇東坡卻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將實情向天子上報,動搖了他們的地位。
這一舉動的后果會是如何,蘇東坡心里一清二楚,可他就是不硬咽下這一到嘴邊的話。他直率的性格,使得他被一貶再貶,但樂天派的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反而苦中作樂。發(fā)明美食,月下漫步,鉆研書法,談笑風生。他用行動告訴了所有試圖將他的意志挫敗的人:你能奈我何!
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一個自由灑脫的人,一個頑強而富有活力的人,一個曠古奇才樂天派。他正直,絕不做任何欺騙他人的事;他率真,想到的事情都會直接說;他勇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正是因為他不畏坎坷,才能做到我行我素,才能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而在當代,能做到向他一樣的,又有幾人?縱使不被別人迎合,縱使被人針對,但蘇軾的一生是無悔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前方,蘇軾正穿著蓑衣,歡快地吟詩漫步。此時,我已披上了那件蓑衣,向前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