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數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7-17 實數教案實數教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關注學生的反應情況。以下內容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實數教案”,我相信這篇文章會對您有所幫助!
實數教案【篇1】
師:本章的主要內容是開方運算。下面,我們以組為單位小結一下本章的知識點。
生:我們認為這一章主要學習了一種新的運算——開方,開方與乘方是互為逆運算的關系。
開方包括開平方與開立方。通過開平方可求一個非負實數的平方根;通過開立方可求一個實數的立方根。依據這一思路,我們畫出的知識結構圖是:
師:好!他們組是以運算為線索總結的,側重總結了開方運算,還有補充嗎?
生:我們認為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性質也都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是這樣總結的`:
師:同樣是開方運算,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有哪些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
生:比較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質,我們總結出了如下表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師:同學們總結的非常好!不僅全面而且重點突出。下面我們針對剛才總結的內容做幾道練習。
二、強化基礎,鞏固拓展。(也可以由學生提出典型薄弱題型進行講解)
1.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1) ;(2) ;(3) .
師:本題要審清是求哪個實數的平方根,只有非負實數才有平方根。
(2)是求16的平方根;
(3)是求 的平方根。
由學生獨立完成。
2.x取何值時,下列各式有意義。
生:對于 ,必須滿足a≥0,它才有意義,所以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
(1)4+x≥0;
(2)4+x ≥0;
(3)2x-1取任意實數。
(1)x≥4;
(2)不論x取什么實數,x ≥0,4+x ≥0,即x的取值范圍是:x為全體實數。
(3)2x-1取任意實數,即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師:認真審題,考慮一下所給的這些數有什么特點。
生:只有當兩個非負數都取0時,其和才為0,其他情況下,都大于0.
生:實數a的絕對值,表示為|a|,|a|是非負數;實數a的平方,表示為a2,a2是非負數;非負實數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為 , 是非負數。
(2)若幾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每一個非負數都必須為0.
那么:0.17201的平方根是多少呢?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道題,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如果是立方根呢?
由學生自己觀察歸納。
三、查缺補漏,歸納提升。
1.通過今天的探究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2.非負數的和等于零的條件是:當且僅當每個非負數的值都等于零。此性質在解題時經常會被用到。
3.對于本章的內容你還有那些疑問?
實數教案【篇2】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拼圖活動,讓學生感受無理數產生的必要性。
2、借助計算器探索無理數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3、會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拼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辨別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訓練大家的思維判斷能力。
【情感態(tài)度】
1、了解有關無理數發(fā)現的知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yōu)檎胬矶鴬^斗的獻身精神。
2、讓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掌握估算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無理數的探索過程。
2、了解無理數與有理數的區(qū)別,并能正確判斷。
【教學難點】
把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動手操作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上了好多年的學,學過不計其數的數,概括起來我們都學過哪些數呢?
在小學我們學過自然數、小數、分數。在初一我們還學過負數。對,我們在小學學了非負數,在初一發(fā)現數不夠用了,引入了負數,即把從小學學過的正數、零擴充到有理數范圍,有理數包括整數和分數,那么有理數范圍是否能滿足我們實際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教學說明】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層次的提高,有理數的范圍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這就要對數進行擴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無理數的概念 拼一拼:
請大家四個人為一組,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和剪刀,認真討論之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設法得到一個大的正方形,好嗎?
【教學說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得到一個大的正方形,學生非常高興地投入到活動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展示,拼圖的結果。
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個問題,假設拼成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a應滿足什么條件呢?
【教學說明】探索拼圖的過程,對于學生理解大正方形的邊長是a是不是有理數很有幫助。
【歸納結論】因為12=1,22=4,32=9,……整數的平方越來越大,所以a應在1和2之間,故a不可能是整數,又(1/2)2=1/4,
(1/3)2=1/9,(2/3)2=4/9,…兩個相同因數的乘積都為分數,所以a不可能是分數。做一做:
大家判斷一下3個正方形的邊長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說說你的理由。
【教學說明】結合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為2的正方形邊長不是有理數,而是一種新數。同學們能不能確定一下面積為2的正方形的邊長為a的大致范圍呢? 請大家用計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
還可以進行下去嗎?a是有限小數嗎?
【教學說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對這種不是有理數的新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下面引出無理數的概念打下了基礎。
【歸納結論】像這種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就叫做無理數。如:圓周率π=3…也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0?!ㄏ噜弮蓚€5之間8的個數逐次加1)也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它們都是無理數。? ,它們都能化成有限小數或循環(huán)小數,這些數都是有理數。而3,45,,
三、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判斷題
(1)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差都是有理數。
(2)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
(3)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
(4)兩個無理數的和不一定是無理數
2、下列各數中,哪些是有理數?哪些是無理數?
四、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是如何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還有哪些困難?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點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加深對易錯點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正確解題。
1、習題第1、2、3題。
2、完成本課時練習部分。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無理數的概念以及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是數的范圍的又一次擴充,是很重要的一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分類歸納的思想。但對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學還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完善。
實數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意義能用夾值法求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的近似值;.
2、體驗“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的含義,感受存在著不同于有理數的一類新數
夾值法及估計一個(無理)數的大小的思想。
學習重點:無理數及實數的概念
學習難點;實數概念、分類.
學習過程:
一、學習準備
1、寫出有理數兩種分類圖示
2、使用計算器計算,把下列有理數寫成小數的形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二、合作探究
1、閱讀課本第11頁的思考,想一想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大正方形?動手試一試,并繪出示意圖
方法1:方法2:
2、我們已經知道:正數x滿足=a,則稱x是a的算術平方根.當a恰是一個數的平方數時,我們已經能求出它的算術平方根了,例如,=4;但當a不是一個數的平方數時,它的算術平方根又該怎祥求呢?例如課本第11頁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表示2的算術平方根,它到底是個多大的數?你能求出它的值嗎?閱讀課本第11、12頁夾值法探究,嘗試探究,完成填空:
因為()2=3
所以
因為()2=3
所以
因為()2=3
所以
因為()2=3
所以
像上面這樣逐步逼近,我們可以得到:≈
3、用計算器得出,的結果,再把結果平方,你有什么發(fā)現?多試試幾個。
4、什么是無理數?例舉我們學過的一些無理數
5、無理數有幾種分類方法,寫出圖示。
三、學習體會:
本節(jié)課你學到哪些知識?哪些地方是我們要注意的?你還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測試
1、判斷:
①實數不是有理數就是無理數。()②無理數都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③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④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⑤無理數一定都帶根號。()
2、實數,,,3.1416,,,0.2020020002……(每兩個2之間多一個零)中,無理數的個數有()
A.2個B.3個C.4個D.5個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無理數是開方開不盡的數B.無限小數不能化成分數
C.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是無理數D.一個負數的立方根是無理數
4、將0,3.14,,,π,,,,,,0.7070070007…分別填入相應的集合內.
有理數集合{ …};正分數集合{ …}
無理數集合{ …};負整數集合{ …}
實數集合{ …}.
拓展訓練:
1、在實數范圍內,下列各式一定不成立的有()
(1)=0;(2)+a=0;(3)+=0;(4)=0.
A.1個B.2個C.3個D.4個
2、閱讀課本第18頁“不是有理數”的證明。
3、根據右圖拼圖的啟示:
(1)計算+=________;
(2)計算+=________;
(3)計算+=________.
數學小知識——祖沖之和π值的計算
祖沖之(429~500),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數學上的主要貢獻是:
1.推算出圓周率π在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之間、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
2.和祖暅一起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球體積公式,并提出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原理.
祖沖之還找到了兩個近似于的分數值,一個是,稱為約率,另一個是,稱為冪率,后者是祖沖之獨創(chuàng)的,因此,后人稱之為“祖率”,以紀念這位數學家.
實數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引進無理數的概念,并將數從有理數范圍擴充到實數范圍。在中學階段,大多數問題是在實數的范圍內研究的,它也是進一步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因此,讓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實數是非常重要的。
無理數的引入,數系的擴展充滿著對立和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及分類思想,所以這節(jié)課不僅僅是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還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感受數美的有效載體,也是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
2、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及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
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難點:對無理數的認識。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
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無理數的引入,經歷數系從有理數擴展到實數的過程,
培養(yǎng)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滲透數形結合及分類的思想。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無理數的產生過程,使學生感受豐富的數學文化,
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及應用于生活的意識,更好的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掌握實數要求不高,但實數的知識卻貫穿中學數學始終,所以我們只能逐步加深學生對實數的認識。
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同時也初步接觸過等具體的無理數。無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特別是無理數在數軸上的表示、實數與數軸上的一一對應關系都需要一個漸進的理解過程。要讓學生充分討論與思考,歸納與總結,歷經知識發(fā)展與運用。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為了更好的把握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連續(xù)性,本節(jié)課采用問題導入法引入新課,讓學生回顧認識數的過程;通過類比歸納法和探究分析法經歷實數的認識過程,從而較好地完成實數概念的構建和實數與數軸上的點的一一對應關系的認識,達到教學目標。
2.學法分析
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以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把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及知道實數與數軸的點的一一對應關系確定為教學重點;無理數的認識確定為教學難點。課堂上充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進行觀察、類比、分析,讓參與到概念的建立,真正的讓學生進行探究,突出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
四、教學媒體
教學形式上充分利用電腦多媒體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用數學的意識,養(yǎng)成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五、課堂結構
曾經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我設計了以下課堂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引入課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自學新知,自主探索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拓展深化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應用新知,及時反饋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反思新知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六、教學過程
1、探究新知,引入課題
問題1有理數包括整數和分數,如果將下列分數寫成小數的形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師生活動:學生完成分數到小數的換算,觀察小數的形式。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對小數點后數字的探究,讓學生發(fā)現:任意一個分數一定都能寫出有限小數或是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整數的研究,讓學生得出結論:整數可以看成小數點后是0的小數。最后總結: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是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反過來,任何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huán)小數也都是有理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探究活動開始,體會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注重新舊知識的連貫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內容是融會貫通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自學新知,自主探索
問題2你認為小數除了上述類型外,還會有什么類型?
師生活動:通過對數的歸納辨析,與有理數對照,師生共同歸納出前兩節(jié)學過的一些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他們不同于有限小數和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是一類不同于有理數的數,由此教師給出無理數的概念: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叫無理數,并指出π=3.14159265…也是無理數。像有理數一樣,無理數也有正負之分,例如、、π是正無理數,—,—,—π是負無理數,進而給出實數的概念及實數的分類。分類如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是不同于有理數的數,為教師引出無理數概念作準備。
問題3因為非零有理數和無理數都有正負之分,那么你能類比有理數的分類方法,按大小關系對實數分類嗎?
師生活動:教師在逐步引導時,啟發(fā)學生類比有理數的分類,明確分類的基本原則:按照某個標準,不重不漏。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得到如下分類: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互相的討論和交流,可以加深對無理數和實數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明確實數的分類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初步形成對實數整體性的認識。
3、探究新知,拓展深化
問題4我們知道每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那么無理數是否也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呢?你能在數軸上找到表示無理數的點嗎?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借助第6.1節(jié)的得出和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圖1)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操作,讓學生知道無理數也可以在數軸上表示。
問題5直徑為1個單位長度的圓從原點沿數軸向右滾動一周,圓上的一點由原點到達點O′,點O′對應的數是多少?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實際操作,指出無理數π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圖2)。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無理數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解決了問題4,5后,教師直接給出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結論。
實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在實數范圍內仍然適用.2.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實數的運算法則、運算律,并能用這些法則,運算律在實數范圍內正確計算.3.正確運用公式.4.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能力目標
1.讓學生根據現有的條件或式子找出它們的共性,進而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2.能用類比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找規(guī)律,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
(三)情感目標
通過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敢于探索,大膽猜想,和同學積極交流,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fā)展,只靠在學校積累的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在校學習期間應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具備某種能力之后就能應付日新月異的新問題.其中類比的學習方法就是一種學習的能力,本節(jié)課旨在讓學生通過在有理數范圍內的法則,類比地學習在實數范圍內的有關計算、,重要的是培養(yǎng)
這種類比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輕松完成任務.〖教學重點〗
1.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實數的運算法則、運算律,并能在實數范圍內正確進行運算.2.發(fā)現規(guī)律:.并能用規(guī)律進行計算.〖教學難點〗
類比的學習方法.2.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教學方法〗嘗試法〖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
自學:閱讀課本P112~P113,試著做一做本節(jié)練習,提出在自學中發(fā)現的問題(鼓勵提問).
二、師生互動
(一)二次根式的理解: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說明:1.被開方數大于0;2.()具有非負數的特性.3.性質:一般地是a的算術平方根,于是有?練習:
1.若有意義,則______2.(06瀘州中考)要使二次根式有意義,字母x的取值必須滿足的條件是()A.x≥1
B.x≤1
C.x1
D.x13.(06海淀)已知實數x,y滿足,求代數式的值。4.計算:(1);(2);?解:1.
2.A3.解:依題意
解得
當時,
4.解:(1);(2)。
(二)一起交流課本P112的“做一做”
[師生共析]在有理數范圍內,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和乘方運算,運算后所得到的數仍然是有理數。把數從有理數擴充到實數以后,在實數范圍內不僅可以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運算,而且正數和零可以進行開平方和開立方運算,負數可以進行開立方運算。即:正數和零的平方根是實數,任何一個實數的立方根是實數。
關于有理數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在進行實數運算時仍然成立。1.理解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必須注意:
(1)被開方數的每一個因子或因式必須是非負數,沒有這個條件,性質不成立.(2)這個公式的作用是化簡二次根式,如果被開方數中有的因式(或因子)能開得盡方,可以利用此公式及公式=a(a≥0),將這些因式(或因子)開出來,因此化簡二次根式時,一般先將被開方數進行因式分解或因子分解.(3)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對于當因子是三個或三個以上時仍然成立.如:=···(a≥0,b≥0,c≥0,d≥0).(4)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反過來,就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即·=(a≥0,b≥0),運用這個公式可以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乘法運算.2.二次根式的性質:=·(a≥0,b≥0),=(a≥0,b0).
(三)利用性質化簡
[師]利用你自學的知識,說一說什么樣的二次根式需要化簡
[生]被開方數中能分解因數.且有些因數能開出來.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化簡.[生]被開方數中含有分母,需要化簡,化簡后被開方數中沒有了分母.如:
[師]如果被開方數中含有分母,要把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某一個數,使得分母變成一個能開出來的數,然后把分母開出來,使被開方數中沒有了分母.(鼓勵學生講解教師提供的例題)如:
鞏固練習:
化簡:(1);(2);(3);(4);(5);(6).
(四)最簡二次根式
[師生共析]最簡二次根式所滿足的條件:
條件一,即為被開方數不含分母;條件二,即為被開方數的每一個因子或因式的指數都小于根指數.要判斷一個根式是否為最簡二次根式,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五)引導學生小結:
1.化二次根式為最簡二次根式的方法:(1)如果被開方數是分數(包括小數)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把它寫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簡.(2)如果被開方數是整數或整式,先將它分解因子或因式,然后把能開得盡方的因子或因式開出來,從而將式子化簡.2.二次根式的化簡應注意以下問題:
(1)被開方數含有帶分數,通?;杉俜謹?(2)被開方數是和、差的形式,應把它分解因式,化成積的形式.(3)根號內的分子或分母移到根號外時,應保留其對應的位置(即原來是分母的移到根號外后還是分母).
(4)在整個化簡過程中應注意符號問題,特別是注意被開方數是非負數這個隱含條件.練習: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簡二次根式?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1);(2);(3);(4);
(5);(6)(x≤0);(7)
本題考查最簡二次根式的定義,解題思路是根據二次根式的定義逐個判斷.1.解
只有(3)、(5)、(6)是最簡二次根式.理由:
(1)中的0.3不是整數,所以不是最簡二次根式;
(2)中的27x=32·3x,因數含有能開得盡方的因數,所以不是最簡二次根式.(3)的8a2b=(2a)2·2b,因式含有能開得盡方的因數,所以不是最簡二次根式;(4)中的a2+a4=a2(1+a2),因式含有能開得盡方的因數,所以不是最簡二次根式;總結
本題的易錯點是誤認為,不是最簡二次根式,誤認為是最簡二次根式.
三、補充練習作業(yè):P114習題〖鞏固練習〗
1.下列各式:,,,,,,(a),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2.x為何值時,下列各式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1);
(2);
(3).
3.計算下列各式:(1)()2;
(2);
(3)(2)2.
〖答案提示〗
1.分析:本題考查二次根式的定義,解題思路是根據二次根式的定義去判斷.解
∵
,,的根指數不是2,∴
它們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開方數-40,∴
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的被開方數2a-1有可能小于0,∴
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開方數40,∴
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開方數(a+1)2≥0,∴
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開方數a2+20,∴
是二次根式.總結
本題的易錯點是忽視二次根式中被開方數是非負數的隱含條件,注意這個隱含條件是本題的解題關鍵.2.解
(1)2x+3≥0,即x≥-.∴
當x≥-時,有意義.(2)1-3x≥0,即x≤.∴
當x≤時,有意義.(3)∵
x不論取何實數,總有(x-5)2≥0,∴
x為任意實數,有意義.3.分析:(1)由()2=a(a≥0)直接可得,(2)要注意應先計算,然后再求算術平方根,(3)根據積的乘方法則,這里2也要平方.解
(1)()2=15;(2)==;
(3)(2)2=22×()2=4x.總結
本題的易錯點是第(3)小題的2不平方,錯成(2)2=2x.
八、板書設計
課題實數的運算二次根式
利用性質化簡
例2二次根式性質
例1
最簡二次根式
課堂練習
實數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算術平方根;
2. 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3.能運用算術平方根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能運用算術平方根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區(qū)別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
掌握本章基本概念與運算,能用本章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梳理本章知識點,挖掘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并應用于實際解題中.
【情感態(tài)度】
領悟分類討論思想,學會類比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章知識梳理及掌握基本知識點.
【教學難點】
應用本章知識解決實際與綜合問題.
一、知識框圖,整體把握
【教學說明】
1.通過構建框圖,幫助學生回憶本節(jié)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幫助學生找出知識間聯(lián)系,如平方與開平方,平方根與立方根,有理數與實數等等.
二、釋疑解惑,加深理解
1.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題
在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題時,主要涉及平方根的性質:正數有兩個平方根,且它們互為相反數;以及平方根的非負性:被開方數為非負數,算術平方根也為非負數.
例1已知某數的平方根是a+3及2a-12,求這個數.
分析:由題意可知,a+3與2a-12互為相反數,則它們的和為0.解:根據題意可得,a+3+2a-12=0.
解得a=3.
∴a+3=6,2a-12=-6.
∴這個數是36.
【教學說明】
負數沒有平方根,非負數才有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而0是其中的一個特例.
2.比較實數的大小
除常用的法則比較實數大小外,有時要根據題目特點選擇特別方法.
實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意義,能對實數按要求進行分類。
2、了解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實數。
3、了解有理數范圍內的運算法則、運算律、運算公式和運算順序在實數范圍內同樣適用。
4、會進行實數的大小比較,會進行實數的簡單運算。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計算器與計算機的應用,形成自覺應用的意識,從而能應用與實數有關的運算。
2、經歷作圖和觀察的過程,掌握實數與數軸一一對應的關系。情感與態(tài)度
1、感受數系的擴充,通過自主探究,感受實數與數軸上點的一一對應的關系,體驗數形結合的優(yōu)越性,發(fā)展學生的類比與歸納能力。
2、學生經歷數系擴展的過程,體會到數系的擴展源于社會實際,又為社會實際服務的辯證關系。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
1、了解實數的意義,能對實數進行分類;
2、了解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并能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無理數。難點
1、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無理數;
2、能準確無誤地進行實數運算。教學突破
通過讓學生對比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特點,總結無理數的概念,以加深對無理數的概念的記憶。同時,讓學生動手作圖,直觀展現實數和數軸的一一對應關系。教學中通過回憶有理數的運算規(guī)則過渡到實數的運算,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學準備:直尺,圓規(guī)。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學學習階段,我們學習了整數、分數和小數,均為整數,進入初一階段,引入負數,從而把數的范圍擴充到了有理數。下面使用計算器計算,把下列有理數寫成小數的形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3、1/42/51/3學生計算后舉手回答,教師將答案書寫出來。3=3.00.250.4
2、問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者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或任何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也都是無理數)。
問題:那我們前面所學的許多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那這些小數是不是有理數?
學生很自然的回答不是,從而引入新的數——無理數,把數擴充到實數范圍也就順利成章。
二、自主探索,領悟內涵
由前面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反過來,任何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也都是有理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又叫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分類如下:整數實數
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
有理數分為正有理數和負有理數,那么無理數呢?是無理數嗎?
學生回答:可化為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所以也只能化為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可見與均是無理數??芍?,無理數也有正、負之分,因此把正有理數、正無理數和在一起形成正實數,同樣,負有理數、負無理數合在一起稱為負實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從而得到實數的另一種分類方法:正有理數負有理數0
三、拓展延伸,操作感知
探究1如圖所示,直徑為1個單位長度的圓從原點沿數軸向右滾動一周,圓上的一點由原點到達點O′,點O′的坐標是多少?O1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一段時間后請學生回答:點01的坐標是π??隙▽W生的回答,說明:無理數π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探索2你能在數軸上找到表示的點,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學生討論交流,并舉手回答。教師肯定學生的表現,并總結:
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表示出來,這就是說,數軸上的點,有些表示有理數,有些表示無理數,當從有理數擴充到實數以后,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就是一一對應的,即每一個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反過來,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是表示一個實數.與有理數一樣,對于數軸上的任意兩個點,右邊的點所表示的實數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實數大。
四、練習鞏固,應用提高
例1整數有:{}無理數有:{}有理數有:{}學生認真完成,并舉手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講解。
五、課堂總結,作業(yè)布置
1、什么叫做無理數?什么叫做有理數?
2、有理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嗎?無理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嗎?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嗎?
P86-87習題14.3第
1、
2、3題;板書設計:實數
1、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
2、實數分類結構圖(略)
3、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結合前面的有理數,能使學生在給出的一些數中判斷出哪些是有理數,哪些是無理數是本節(jié)難點,再通過多的舉例練習,讓他們找到判斷的關鍵,達到了設計的目標。
實數教案【篇8】
1教學目標
1、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掌握實數的分類,能夠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2、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初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2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智力正常,具備進一步學習實數的條件。
2、在上學期已完成有理數學的認識,為學習實數奠定了基礎。
3、通過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訓練,為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實數提供了可能。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對無理數的認識。
4教學過程
4.1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復習提問:什么叫有理數?有理數如何分類?由學生回答,教師幫助糾正。
1.整數和分數統(tǒng)稱為有理數.
2.有理數的分類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按定義分類: 第二種:按大小分類:
活動2【講授】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有理數由整數和分數組成,下面我們用小數的觀點來看。請將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的形式,你有什么發(fā)現?(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
整數可以看做是小數點后面是0的小數,如3可寫做3.0、3.00;而分數,我們可以將分數化為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有理數總是可以用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表示,反過來,任何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也都是有理數。
是不是所有的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形式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
我們會發(fā)現這些數的小數位數是無限的,而且是不循環(huán)的,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顯然它不屬于有理數的范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新的概念:無理數.
1、定義: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叫做無理數。如:π,2.1010010001……,帶根號但開不盡方的數無理數也有正負之分。
請同學們判斷以下說法是否正確?
(1)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2)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3)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答:(1)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都是無理數.(2)錯,無理數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現在我們不僅學過了有理數,而且又定義了無理數,顯然我們所學的數的范圍又擴大了,我們把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又一新的概念.
2、實數的定義: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
3、實數的分類:按定義分類如下:
由上述分類,我們發(fā)現有理數和無理數都有正負之分,所以對實數我們還可以按正負之分如下:
對于這兩種分類的方法,同學們應牢固地掌握。
例1、下列實數中,哪些是有理數,哪些是無理數?
5,3.14,0,0.57,0.1010010001……。
2、請每個同學至少填入三個適當的實數:
有理數集合( )無理數集合( )
我們知道每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那么無理數是否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呢?
活動1:在數軸上表示π和-π。
活動2:在數軸上表示 和- 。
事實上,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這就是說,數軸上的點有些表示有理數,有些表示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因此,每一個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表示,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一個實數。所以說,數軸上的點和實數是一一對應的。
活動3【練習】
4、課堂訓練:(1)、教材P57頁1、2 (2)同步練習冊P27 基礎訓練1至4題。
活動4【作業(yè)】小結
5、課堂小結:
(1)、無理數、實數的概念及分類。
(2)、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
實數教案【篇9】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得意義,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
2、 理解實數的意義,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
3、 了解平方根算數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重點:實數的分類。
難點:絕對值的意義和運用。
過程:
一、復習回顧實數的分類,方式:師生共同回顧后,師展示
二、自學:
(一)知識類:
1、相反數。a的相反數是,相反數等子本身的數量,若a、b互為相反數,則。
2、倒數。a(a≠0)的倒數是。用負指數表示為沒有倒數。倒數等子本身的數是a、b互為倒數,則
3、絕對值。絕對值等于本身的數是,即
lal=
4、數軸。數軸的三要素為一一對應。
5、實數大小的比較。
(1)在數軸上表示兩個數的點,左邊的點表示的數表示的數。
(2)正數大于零;兩個正數絕對值大的較。兩個負數絕對值小的較
(3)設a.b是任意兩實數。
若a-b>0,則b;若a-b=0,則b;若a-b<0,則b。
6、非負數的表現形式有
7、常見的幾個實數:最小的自然數是,最大
的負整數是,絕對值最小的整數是
(二)運用類:
1、某水井水位最低時低于水平面5米,記做-5米,最高時低于水平面1米,則水井位h米中h的取值范圍是
2、若x的相反數是3,lyl=5,則-l-2l的倒數是
實數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
2.會按要求進行近似數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什么叫實數?實數怎么分類?
2.在有理數范圍內學過的概念、運算法則、運算定律、性質,在實數范圍內還適應嗎?
3.做一做
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積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積為5平方厘米,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的和大約是多少厘米(精確到小數點后面第一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交流上面問題的做法
(1)估計同學們會有兩種做法:
用計算器分別求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一位,然后相加,得:(厘米)
(2)用計算器直接求出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一位,得:
如果沒有兩種做法,也要想辦法引出這兩種做法
兩種做法的答案不同,哪一種答案正確呢?
請同學們把第一種做法修改一下:將的近似值分別取到小數點后第二位,然后相加。你發(fā)現了什么?
這時兩種做法的答案就一樣了。
從這個例子看出,在進行實數的加減運算時,如果要求答案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一位,那么參與運算的每一個實數的近似值應當多一位,即取到第二位,最后結果才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一位。
2、引入有效數字的概念
在上面運算中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得到的,1、7、3叫近似數1.73的三個有效數字。什么叫近似數的有效數字呢?
先思考:0.010256精確到小數點后面第三位,等于多少呢?
0.0102560.0103
近似數0.0103有三個有效數字1、0、3
現在你能說說,什么叫近似數的有效數字嗎?
從第一個不是零點數字起到最后一個不數字止的所有數字叫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考考你:1 近似數0.03350有幾個有效數字,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5萬保留兩個有效數字等于__________
3 有_______個有效數字。
3、怎樣進行近似值的運算?
在近似數的加減法運算中,如果被減數與減數相差較大,那么參與運算的最大數多取一位有效數字,其余的數取到與最大數最低位相對應的那一位止。
例1 計算: 27.65+0.02856+-3.414(保留三個有效數字)提醒:最后一位數字為0,不能省略。
(2)在進行近似數的乘法和除法運算中,參與運算的每一個數應多取一位有效數字。
例2 在上面做一做問題中 ,如果分別以正方形ABCD、EFGH的邊長作為寬與長,做一個長方形,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三個有效數字)
考考你:1.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面第二位)(1),(2)
2.計算(保留三個有效數字)(1) (2)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3(1)一個正方形的體積變?yōu)樵瓉淼?7倍,它的棱長變?yōu)槎嗌俦?表面積變?yōu)樵瓉淼亩嗌俦?
變式:上面問題中27倍改為:8倍,其他不變
例4 已知求a+b的值。
例5 設a、b為實數,且求的值。
四、反思小結,拓展提高
這節(jié)課,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1.有效數字的概念;2.實數的近似數的計算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公倍數教案實用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優(yōu)質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所以,很多老師會準備好教案方便教學,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經過小編精心整理,推出公倍數教案實用,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公倍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書P、51-5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應用,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2、探索找公倍數的方法,會運用列舉法等方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3、在探索找公倍數的方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探索找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日歷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寫出20以內2的倍數。
2、寫出20的所有因數。
3、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什么?最大的因數是什么?
4、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什么?最大......?
師:我們已學過了因數、倍數,最大公因數等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最小公倍數。
板書課題:找最小公倍數。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一)去少年宮?!?/p>
1、創(chuàng)設去少年宮的情境。
2、請說一說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
3、引導學生探索哪幾天他們同時去少年宮的解決策略。
(1)在日歷表中用不同的符號圈出兩人去少年宮的日子。
(2)將這些數寫下來,看看這些數有什么特點:淘氣去少年宮的日子都是3的倍數,小小去少年宮的日子都是5的倍數。
(3)觀察兩個人同時去少年宮的日子有什么特點。得出這些數都是3和5的公倍數,從而提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二)填一填。
1、找4和6的倍數。
(1)學生獨立尋找,教師巡視課堂。
(2)反饋結果。
2、找4和6的公倍數。
(1)在這些數中,既標由于△又標有○的數,有哪幾個?它們是什么數?
(2)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你能給它一個名稱嗎?
3、4和6的最小公倍數
(1)在這些公倍數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給它一個名稱嗎?
(2)有最大公倍數嗎?為什么?
4、小結: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兩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三、練一練。
1、第1、2題,請學生獨立填寫,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這兩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本方法。
2、第3題,求下列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請學生現獨立練習,然后交流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3、第4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對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先理解4分鐘發(fā)一次車、6分鐘發(fā)一次車怎么理解,然后引導他們探索解決策略,并逐步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找出4和6的公倍數12,24等。
四、你知道嗎?
這是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數的小知識,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了解這種方法,但不要求人人掌握。
五、總結。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數?怎樣找最小的公倍數?
板書設計:
找最小公倍數
50以內4的倍數:4、8、12、16、20、24、28、32、36、40、44、48
50以內6的倍數:6、12、18、24、30、36、42、48
4和6的公倍數:12、24、36、48
4和6的最小公倍數:12
公倍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合理地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重點難點
用短除法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計算過程。
主要教學方法
新授課講解法討論法
操作過程
板書設計: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數。
121618
把所有的除數和商連乘起來。
〔12、16、18〕=223143=144
兩種特殊的情況:1如果三個數中較大數是另外兩個數的倍數,那么較大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2如果三個數兩兩互質,那么它們的乘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師活動:預計時間()分鐘
學生活動;預計時間()分鐘
一.復習準備
1填空。
4的倍數有:(4、8、12、16、20、24......)
6的倍數有:(6、12、18、24、30......)
8的倍數有:(8、16、24、32
......)
4、6和8的最小公倍數是24
2把4、6、8和24分解質因數。
4=22
6=23
8=2223
歸納: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三個數的公有質因數和任意兩個數的公有質因數和各自獨有質因數。
二.新課
1.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數。
(1)用3個數公有的質因數2去除。
(2)用6和8的公有質因數2去除,9移下來。
(3)用3和9的公有質因數3去除,4移下來。
(4)除到兩兩互質為止。
〔12、16、18〕=223143=144
注意:用短除法求三個數的最小
公倍數,先用三個數的公約數,
然后再用任意兩個數的公約數
去除。
2.看書第106頁例3
3.練一練第1題
學生口答
1.名板演,其余自練。
2.觀察分解質因數情況,你發(fā)現了什么?
討論:
1.為什么當商是6、8和9時,還要用兩個數的公約數2繼續(xù)除?
2.除到什么時候可以不必再除?
3.最后這個最小公倍數怎么求?為什么?
1.學生看書
2.疑問難,學生練習
說說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
三
san三
求三個數求
延伸練習
反饋
與
矯正
目標達成情況
公倍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合理地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學會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復習準備
1、回答下列每組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6和712和3656和14
4和915和457和13
提問:互質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各有是什么特點?倍數關系呢?
2、已知10=2515=35,那么10和15的最小公倍數是()
誰能說一說最小公倍數的質因數有何特點?
3、求12和18,30和45的最小公倍數。
(1)全體筆練,兩個做在投影片上。
(2)反饋(投影片)失聲共同評價。
(3)提問引入:你會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嗎?(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知
1、教學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數。
(1)學生嘗試練習(兩人板演,有困難可以看書)
(2)師生共同討論(并糾正)板演:
A、為什么當商是6,8和9時,還要用兩個數的公約數2繼續(xù)除?
(因為每個數獨有的質因數也是最小公倍數的質因數)
B、除到什么時候可以不必再除?
C、最后這個最小公倍數怎么求?為什么?
(3)小結:因為最小公倍數既含有幾個數公有的質因數,又含有每個數獨有的質因數,所以一直要除到每兩個數都互質(簡稱兩兩互質)為止,并把除數和商全部連乘起來。
(4)練習: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16、8和1215、30和408、9和12
A、學生練習。
B、投影反饋。
C、先同桌討論,然后在回答: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求三個數的最
教學過程
備注
公約數有什么不同?
明確:求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只要除到三個數的商只有公約數1為止,而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必須除到兩兩互質為止;求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只要把除數乘起來,而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必須把除數和商都連乘起來。
(5)練習: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4、12和169、18和2712、15和18
(學生練習后反饋,并互相檢查)
2、探求規(guī)律
出示:(1)15、30和60(2)3、4和7
8、10和402、5和9
9、7和631、和15
(1)學生練習:求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2)反饋練習結果(生報教師板書)
[15、30、60]=60[3、4、7]=84
[8、10、40]=40[2、5、9]=90
[9、7、63]=63[1、8、15]=20
(3)第(1)組中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有什么特點?每組中的三個數又有什么關系?第(2)組呢?
誰能用自己的話把你的發(fā)現說一說?
(4)討論后小結:
若三個數中較大數上另外兩個數的倍數,則較大數既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若三個數兩兩互質,則它們的乘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注意加.內容的強調)
(5)練習:課本P62練一練2(先略做思考,再口答,并說出為什么。)
(6)綜合練習課本P62練一練3(當堂反饋,矯正錯誤)
三、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怎樣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并還知道了什么?
3、在練習時要注意分析清楚每組數中各數之間的關系,再解答。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
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本小節(jié)教學的難點,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短除法式子中最后的結果(商)必須要兩兩互質。
公倍數教案【篇4】
教學內容:完成練習四的第5~8題。
教學要求:
1、通過練習,使學生發(fā)現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一些簡捷的方法,并能根據兩個數的關系選擇用合理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在用不同方法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教學流程:
一、基礎練習找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4和63和75和910和6
二、完成第25頁的5~8題。
1、第5題
⑴①讓學生觀察左邊4題,說說這幾組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②找出每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③比較和交流:有什么發(fā)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
⑵獨立完成右邊4題,再比較交流發(fā)現了什么?
2、第6題
3、第7題先讓學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過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列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數。
4、第8題先讓學生說說求幾月幾日小林和小軍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三、小結:通過今天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思考題
提示:先用列舉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掌握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并且能夠根據不同,靈活運用簡捷的方法。
(2)綜合運用知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能夠根據不同,靈活運用簡捷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基本練習
1、填空。(課本第67頁第7題)
(1)9和27這兩個數,()能被()整數,()是()的倍數,()是()的約數。
(2)20以內既是偶數又是素數的數是(),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數是()
(3)在4、9和16中,成互質數的兩個數有()和();()和()。
(4)三個素數的最小公倍數是42,這三個素數是()、()和()。
(5)如果甲數=235,乙數=237,那么甲數與乙數的最大公約是(),最小公倍數是()。
學生先填在書上,再集體交流討論,注意讓學生說說思考方法。
2、很快說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11和49和65、10和20
16和1580和xx年5、6和7
說的過程中注意讓學生說出思考的過程及理由。
3、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80和10015、8和30
25和330、60和75
19和388、9和10
讓學生用短除法做,選做三題,交流時注意小結用短除法要注意的地方,同時讓學生說說還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二、綜合練習
1、你能用下面的一個或幾個概念和一個或幾個數連起來說一句話嗎?
整數自然數整除約數倍數
奇數偶數合數素數質因數
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備注
例2:2和8都是自然數,8能被2整除,8是2的倍數。
2、動腦筋:下面每組數中,你能找出不同類的數嗎?
(1)1473.82345
(2)21216223647
(3)23792943
學生找出不同類的數并說明理由,教師要注意答案的開放性,學生的答案只要有理由,就應該肯定和鼓勵.
3、猜一猜老師家的電話號碼.
老師家的電話號碼是七位數,排列如下:
()最小的素數
()7的最大約數
()8的最小倍數
()最小的自然數
()最小的合數
()最小的一位奇數
()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的數
三、課堂小結
師:本單元知識概念較多,同學們要注意這些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能夠綜合練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四、作業(yè)
1、課本上第9、10題中剩余題目各選一列。
2、《作業(yè)本》
教學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簡捷的方法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探究找公倍數的方法,會利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探究找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談話:,樂樂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媽媽帶她出去玩。可樂樂的媽媽從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從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爸媽媽同時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西湖公園玩。(出示:七月份的日歷)那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可以選哪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請學生相互議論后,教師提示:同桌兩位同學可分工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同學找樂樂媽媽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學找小蘭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兩人找的結果合起來對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樂樂爸爸和媽媽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逐步完成以下板書
媽媽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們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嘗試探討
幾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教學
我們一起來看媽媽的休息日,把這些數讀一讀(學生讀數),你發(fā)現這些數有些什么特點?
師:對了,這些數都是4的倍數。(教師順勢把板書中媽媽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數。)
師:剛才我們是在30以內的數中,依次找出了這些4的倍數,如果繼續(xù)找下去,4的倍數還有嗎?有多少個?(學生舉例,教師在4的倍數后面添上了省略號。)
我們再來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點?6的倍數有多少個?(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數并添上省略號)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他們共同的休息日,這些數和4、6有什么關系?
師:對了,這些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你能給它一個新的名字嗎?(把板書中他們共同的休息日改為4和6的公倍數。)
師:剛才我們從30以內的數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數有12、24,如果繼續(xù)找下去,你還能找出一些來嗎?可以找多少?(學生舉例,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號。)
師: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們一起給它起個名字,叫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把板書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為4和6的最小公倍數。)
板書
4的倍數:4、8、12、16、20、24、28、
6的倍數: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數: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數:12
教師談話:4的倍數、6的倍數、4和6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我們還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
出示集合圖
4的倍數6的倍數4的倍數6的倍數
4和6的公倍數
三、深化概念
師:通過找共同的休息日,我們分別求出了這組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1頁看例子,填一填
師:什么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fā)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么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沒有最大公倍數。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公倍數?什么叫最小公倍數?
板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揭示課題:最小公倍數)
師:那么我們剛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數的呢?
生說,師寫(列舉法)
[點評: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作進一步研究,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倍數、最小公數意義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出示]找最小公倍數
2和69和186和245和353和9
3和57和54和99和11
讓學生找出每組數的公倍數。
師:有的同學找得很快,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的方法嗎?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組討論,之后匯報。
生: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么它們的乘積也是它們的公倍數。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12,并不是它們的乘積。
生:大數要是小數的倍數,大數就是它們的公倍數,而且是最小公倍數。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數都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師:你們還能發(fā)現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組都是互質數。例如3和5兩個數是互質數?;ベ|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它們的乘積。
師總結
師;你們能舉一些這類的例子嗎?
請同學們用剛才的發(fā)現做書本52頁的第3題,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3和610和83和95和4
6和59和42和76和8
[點評:教師直接把找特殊情況下兩個數最小公倍數這一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練習、讓學生不斷發(fā)現不斷改進。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教師卻從不給出結論性的評價,而是始終鼓勵他們大膽猜測驗證,互相補充說明,學生真正投入探究學習的氛圍中,體驗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利用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問題,
(1)五(1)班同學參加植樹勞動,按6人一組或8人一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參加植樹的至少有多少人?
齊讀兩次,找出題中的關鍵字,引導中理解題意后放手讓生自己完成,同桌間比對。
(2)人民公園是1路和6路汽車的起點站。1路汽車每3分鐘發(fā)車一次,6路汽車每5分鐘發(fā)車一次。這兩路汽車同時發(fā)車以后,至少再過多久又同時發(fā)車?
(設計理念:借助于生活實例進行對知識的應用,這樣不僅可以讓生對抽象概念得以理性認識,而且也能切身的體會到數學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在分析中我緊抓關鍵字突破難點,這樣可以讓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
五、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數?
我們今天學習了求最小公倍數的哪幾種情況?
怎樣才能很快地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板書設計:
找最小公倍數
一般關系列舉法
倍數關系較大數
特殊關系
互質關系兩數的乘積
公倍數教案【篇7】
1、關于公倍數、公因數概念的引入,教材改變了以往老教材毫無生機與趣味的從抽象的概念(倍數、因數)到抽象的概念(公倍數、公因數)的引入方式,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然引出兩個概念,完全遵循了新課程的有關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教學效果也很好。但我總有一個感覺,兩個鋪長(正)方形的題粗看很相似實質又不同,學生有混淆,特別反映在此類題的練習中,況且倍數與因數原本就是相互依存的,學生說理時常達不到教師的位,他不知道老師要說倍數還是因數。
2、關于最小公倍數求法,列舉法和大數翻倍法學生基本都能熟練掌握(心算能力要強);最大公因數求法,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他們自己得出了可用列舉法與小數縮倍法(名字也是他們自己取出的),我對此加以了肯定與尊重??晌荫R上就后悔了,學生作業(yè)中出現了不講所謂小數縮倍法不會出現的錯誤情況,比如12與16,有不少同學縮倍后答案不是寫商4,而寫了除數3,甚至33與11也出現了有同學寫3。細細想來,求最大公因數千篇一律用小數縮倍法是不科學的,有時可能反而用大數縮倍法簡單,關鍵是看少(因數個數)而不是看小,如12與57。所以還是用列舉法加上讓學生熟悉幾種特殊情況后判斷簡單。
3、有關起點的實際問題。教材上練習四的4、7、8及練習冊中的不少題目起點都是從零開始的,如第4題跳棋起點是在1前面而不是在1上,第8題起點是7月31日而不是8月1日,所以這類題算出的公倍數就是最后的答案,導致學生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公倍數是幾答案就是幾。我不知道教材是不是有意這樣編排的,但最后一個思考題,起點卻是8月1日,導致學生答案都是公倍數12,而正確答案卻是13。所以既然是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就要接近生活實際,題目就不能全是理想化的從零開始的。這類題應該要讓學生認識到計算出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兩次相隔的數量,這樣不管起點是幾,只要加上相隔的數量就能計算出下一次。
公倍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培養(yǎng)學生仔細、認真的做題習慣和比較的思維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異同點的比較。
教學用具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學具:判斷卡,選擇卡。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教師:
①什么叫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②怎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求下面各題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口答)
8和1613和262和97和15
教師:對上面幾道題你是怎么想的?各有什么特點?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明確:
①兩個數有倍數關系,最大公約數最較小數,最小公倍數是較大數。
②兩個數互質,最大公約數是1,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乘積。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5。
求28和42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28和42的最大公約數是:
27=14
28和42的最小公倍數是
2723=84
教師:觀察上面兩道題,誰能說出求最大公約數和求最小公倍數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討論)
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下面的結論。
教師:為什么求最大公約數只要把所有除數乘起來,而求最小公倍數就要把所有除數和商都乘起來呢?
明確:求最大公約數是兩個數公有質因數的積;求最小公倍數既要包含兩個數公有質因數,又要包括各自獨有的質因數。
教師:既然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短除過程是相同的,那么,我們就可以用一個短除式來表示。例5怎樣做簡便?(由學生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據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說出24和36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嗎?(三)鞏固反饋
1.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0和1875和3516和72
9和3120和12100和30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互質的兩個數沒有最大公約數;()
②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倍數;()
③
12和8的最大公約數:2232=24,
最小公倍數:22=4;()
④
36和24的最大公約數:22=4,
最小公倍數:2296=216;()
⑤17和51。
17和51的最大公約數是17,
最小公倍數是:1751=867。()
3.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里。
(1)已知甲、乙兩個數互質,那么甲、乙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①1②甲③乙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①23
②232
③235
④2325
4.思考題。
怎樣用一個短除式求下面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8,16和24。
(四)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1.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用一個短除式。
2.求最大公約數把所有的除數乘起來,求最小公倍數把所有的除數和商乘起來。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80頁練習十六,3,4,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分別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區(qū)分并深入理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教學中在安排學生獨立完成例題后,分組討論此題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有什么異同點,由學生列表得出結論。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求最大公約數是把所有除數相乘,而求最小公倍數是把所有除數和商相乘?使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治學、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及比較的能力。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例5,由學生獨立求出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第二部分,對比例5中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的求法,討論它們有什么異同點,從而總結出結論。共分三層。
第一層:總結相同點;
第二層:總結不同點;
第三層:結合算理找出解法不同之處的內在原因。
公倍數教案【篇9】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學會求特殊情況下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3、情感與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學會求特殊情況下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具、學具:
多媒體計算機、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你們坐過公共汽車嗎?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guī)韨€坐車的信息,請看:(電腦顯示)
人民公園是1路和3路汽車的起點站。1路汽車每4分鐘發(fā)車
一次,3路汽車每6分鐘發(fā)車一次。這兩路汽車同時發(fā)后,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又同時發(fā)車?
師:這正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二、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板書課題):最小公倍數。
2、看到這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學習,請看:
出示例1:請順次找出4的倍數和6的倍數。
師:齊讀題目。
師:好!下面先自己找,找完后小組交流,看誰找得最快、最準確、用的方法最多。請把結果寫在練習紙上。
師:誰來匯報4的倍數和6的倍數有哪些?
你是怎樣找的?
你們都同意嗎?
師:誰還有不同的找法?
(電腦同時在數軸上顯示:)
板書:
4的倍數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數有:6、12、18、24、30、36......
師:非常聰明,找倍數的方法有:
A:原數分別乘以自然數1、2、3、4、5......。
B:連續(xù)加上原數的方法。
C:在數軸上找倍數的方法。
你認為那種方法找倍數較快,就用哪種方法找。下面仔細觀察4的倍數和6的倍數(指著4和6倍數和數軸),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小組討論。
(12、24、36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電腦同時把它們變色、閃動。
師:你們同意嗎?
師:對,12、24、36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所以這些數是4和6公有的倍數。
板書:4和6公有的倍數有:12、24、36......
師:就這幾個嗎?能不能把4和6公有的倍數都說出來?為什么?同位互相說說。
(不能,因為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它們公有的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
師:個數是無限的。怎樣表示呢?(用......,在電腦加上......);
師:把這句話自由讀一遍。
師:這些公有的倍數中最小的是幾?(12)
師:說得好。請觀察(顯示)這兩組數,按這兩個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思考:①、兩組數分別是誰的倍數?
②、這兩組數有沒有公有的倍數?如果有,請找出來。
電腦顯示:3、6、9、12、15、18、21、24、27、30......
5、10、15、20、25、30、35、......
電腦顯示:3的倍數。
5的倍數。
(15、30......)變色,閃動。
板書:3和5公有的倍數有:15、30......
師:3和5公有的倍數中最小的是幾?(15)
師: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大家都會找,三個數公有的倍數你們會找嗎?
師:請看(電腦顯示):
3的倍數有:3、6、9、12、15、18、21、24、27、30、33、
36、39......。
6的倍數有:6、12、18、24、30、36......
9的倍數有:9、18、27、36、45、54......
師:請把3、6、9公有的倍數找出來,找到后請告訴同桌。
(18、36......)變色,閃動。
板書:3、6和9公有的倍數有:18、36......
師:3、6、9公有的倍數中最小的是幾?(18)
師:兩個數有公有的倍數,三個數也有公有的倍數。這些公有
的倍數叫什么?其中最小的又叫什么?
請大家打開課本71頁,帶著問題自學課本,看課本是怎樣說的?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師:齊讀一遍。
師:剛才我們找出的這些公有的倍數,其實就是它們的公倍數。(電腦顯示)
師:同桌找出這三組的最小公倍數各是幾?(12、15、18閃動、變色)
師:這些最小公倍數你是怎樣找的?
板書: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教師小結上面找倍數的方法,加深印象。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師:幾個數有最小的公倍數,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為什么?
(一個數的倍數是無限的,因此幾個數的公倍數也是無限的,所以沒有最大的公倍數)
師:我們已學過用圖表示一個數的倍數,同樣也可以用圖來表示幾個數的倍數和公倍數,請看電腦:
4的倍數6的倍數4的倍數6的倍數
4和6的公倍數
引導:(指圖)12、24、36這些數既在這圈(4的倍數),又在那圈
(6的倍數),所以這些是公倍數。
回應:剛才那道題(顯示),你有正確的答案嗎?為什么?
(因為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數)
質疑:剛才學習了找最小公倍數,其實你們提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過渡:剛才學習得很好,下面我們根據這三個思考題(顯示),四
人小組討論,完成這些題目,完成后小組交流一下,你發(fā)現
了什么?
思考:
①、找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找最小公倍數的?
③、通過找最小公倍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1、1)、2和4的最小公倍數是
2)、8和4的最小公倍數是
3)、12和36的最小倍數是
2、1)、2和3的最小公倍數是
2)、4和5的最小公倍數是
3)、3和7的最小公倍數是
師:誰來回答第一個思考題?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
板書:貼出規(guī)律。
師:齊讀一遍。
游戲:剛才我們學習了兩組特殊數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下面我們
就用這個知識來玩一個游戲。
1)、老師出一組數,你們找出他們的最小公倍數,看哪個同學反應最快?(卡片:2和5、3和6)
2)、同學們反應真快,同桌之間也來玩。一人出題,一人出答案,相互進行。
師:這個游戲下課后可以繼續(xù)玩,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玩;這個知識在生活中也應用很廣,請看:
從今天開始,小明的媽媽每工作2天休息一天,爸爸每工作3天也休息一天,爸爸、媽媽第一次同時休息要經過幾天?(12天)
師:你是怎樣想的?
師: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師:同意6的請舉手,同意12的請舉手。
師:究竟是6還是12呢?大家討論。
師:請看電腦老師。
出示輔助圖:
代表工作,代表休息。
爸爸:
媽媽:
師:那個對呢?為什么?
三、社會調查,滲透思想教育: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發(fā)現還有哪些有應用最小公倍數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到什么知識?
五、布置作業(yè):
1、預習例2。
2、第75頁第3、7題。
板書設計:
最小公倍數
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么較大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在四年級(下冊)教材里,學生已經建立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會找10以內自然數的倍數,100以內自然數的因數。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倍數和因數的知識,要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和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學會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為以后進行通分、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作準備。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三部分編排。
第22~25頁教學公倍數。主要是兩個數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第26~31頁教學公因數。包括兩個數的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在練習五里還安排了最小公倍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比較。
第32~36頁實踐與綜合應用。利用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實例,教學用數字編碼表示信息。
在你知道嗎里,介紹了我國古代曾經用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數,也介紹了現代人們經常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在閱讀這篇材料后,如果學生愿意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或最小公倍數,是允許的。但是,不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和使用短除法。編排的一道思考題,是可以用公因數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借助操作活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以往教學公倍數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倍數,然后讓學生發(fā)現有的倍數是兩個數公有的,從而揭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教學同樣如此。本單元教材注意以直觀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公倍數和公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安排有兩點好處:一是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體會公倍數和公因數的實際背景,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學習方式,便于學生通過操作和交流經歷學習過程。以公倍數為例,教學時應讓學生經歷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準備好必要的圖形。要為學生準備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邊長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也要準備邊長為12、18、24厘米等不同的正方形。第二,經歷操作活動。讓學生按要求自主操作,發(fā)現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可以正好鋪滿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正好鋪滿邊長8厘米的正方形。在發(fā)現結果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除法算式進行思考。這是對直觀操作活動的初步抽象。第三,把初步發(fā)現的結論進行類推,先自己嘗試看還能鋪滿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再在小組里交流。不難發(fā)現能正好鋪滿邊長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等的正方形;在此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思考12、18、24等這些邊長和長方形的長、寬有什么關系。第四,揭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內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第五,判斷8是不是2和3的公倍數,讓學生通過反例進一步認識公倍數。理解概念的外延。在此基礎上,教材注意借助直觀的集合圖顯示公倍數的意義。公因數的教學同樣如此。
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理解,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如第25頁第7題,先引導學生用列表的策略通過列舉找到答案,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第8題也可用最小公倍數解決問題,但也允許學生用列表的策略列舉出答案。第29頁第10題讓學生先在圖中畫一畫找到答案,也可讓學生聯(lián)系最大公因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第11題為學生提供了彩帶圖,學生可以在圖中畫一畫,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的知識思考。
2.提倡思考方法多樣化,找公倍數和公因數。
課程標準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二是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而不是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出公倍數或公因數。不教學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還有兩個原因:一是通過列舉出兩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找出公倍數或公因數。突出對公倍數和公因數意義的理解;二是學生對用短除的形式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算理理解有困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教學找公倍數或公因數時,應提倡思考方法多樣化。以求8和12的公因數為例,學生可能會分別寫出8和12的所有因數,再找一找;也可能先找出8的因數,再從8的因數中找出12的因數,或著先找出12的因數,再從中找出8的因數。
在找出公倍數或公因數之后,還應引導學生用集合圖表示出來。要讓學生經歷填集合圖的過程,明確集合圖中每一部分的數表示的意義,體會初步的集合思想。
對于兩個數有特殊關系時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在練習中安排,引導學生探索簡單的規(guī)律。由于教材不講互質數,所以兩個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它們的乘積,最大公因數是1這樣的結論不要出現,只要求學生在具體的對象中感受。
為了拓寬學生對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方法的認識,教材在你知道嗎欄目里介紹了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并介紹了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符號表示。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進行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
3.通過調查、交流和嘗試,感受數在表達信息中的作用。
教學數字與信息這一實踐與綜合應用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和交流參與活動,感受數字在表達信息中的作用。課前調查的內容有:(1)110、112、114、120等特殊電話號碼是什么號碼;(2)自己所在學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郵政編碼;(3)自己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4)生活中用常見的數字編碼表達信息的例子;(5)自己學籍卡上的學籍號。課后調查的內容有:(1)去郵局調查有關郵政編碼的其他信息;(2)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數字編碼。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充分開展交流活動:比如,為什么有些編號的開頭是0?怎樣從身份證中看出一個人出生的日期?身份證上的數字編碼有哪些用處?等等。
在此基礎上,教材在做一做中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嘗試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比如,為某賓館的兩幢客房大樓的房間編號,為一年級新生編號,還安排了與方位和距離聯(lián)系的問題,用編碼表示家大約在學校的什么位置。
初中數學教案實用
教案課件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階段,每位教師都應按要求來準備教案課件。學生的準確反饋能夠反映出教學的專業(yè)度。為了方便日后查閱,請大家保存今天的"初中數學教案",小編為此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
初中數學教案(篇1)
1.使學生正確理解的意義,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guī)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在此基礎上,給出的定義,即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進而提問學生:在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么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例1 畫一個,并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 指出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示出來.
2.說出下面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1.在下面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然后在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初中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知道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過觀察,小組合作討論,辨析,實踐活動,能說出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從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過渡到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
師:在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放松一下,請大家聽一段音樂。
師:剛才我們跳舞的時候,出現了兩個方位詞,小朋友聽出來了么?(左和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師:這個小朋友在吃飯,你們能告訴老師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調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人和你們一樣習慣用這只手拿調羹,我們就稱這只手為右手(貼上粘紙“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右邊,這只腳就是右腳。
師: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貼上粘紙“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左邊,這只腳就是左腳。
師:我們現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左與右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師:我們小朋友已經學會區(qū)分左右了,接著老師請小朋友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是:聽口令做動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雙手舉起來,耶。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老師這里有些圖片。圖片上面是我們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們是左邊還是右邊嗎?
小結:將自身的位置調整到與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斷。
2、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以自我為參照中心左與右的位置關系。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來了很多老師,他們對你們不是很熟悉,你們能幫陳老師介紹一下自己的同學嗎?不過在介紹之前老師也對小朋友們提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訴我: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學生介紹)
師:小朋友們介紹得真不錯,你們已經認識了左與右,我們現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獨立完成后核對。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左與右。比如上課時,我們舉右手;上下樓梯時要靠右走。如今世博會就要在上海舉行了,我們要遵守世博禮儀,其中有一條就規(guī)定,乘坐自動扶梯時,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禮儀,我們才是講文明的小公民。
1、說一說。
師:小丁丁跟著媽媽去超市購物,他們來到了文具柜臺。呵!那么多玩具,挑選什么呢?媽媽規(guī)定只能買一樣,并且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的左、右鄰居各是誰。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會怎么說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據他的說法,猜出他想買的是什么嗎?
2、擺一擺。
(1)師: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邊,把鉛筆擺在文具盒的右邊,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邊,把橡皮擺在學具盒的左邊。
(2)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幾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幾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過馬路,要安全,
教學目標:
1、從數鉛筆的具體情境中認識百以內的數,體驗數量與物體的對應關系。
2、會數、會讀百以內的數,還能根據一定的規(guī)律數數。
3、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1、小朋友剛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長輩那兒拜年,你在春節(jié)里有什么收獲嗎?
2、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些禮物要送給大家,看……(出示鉛筆)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呢?
1、我們來數一數,說說你是怎樣數的?
2、學生活動:
(1)一支一支地數、兩支兩支地數、五支五支地數。
(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數。
明確10個十是100。
3、圈一圈,數一數。(第2頁)并說說是怎么數的。
4、在下面各數的后面連續(xù)數出5個數來。
5、讀數、撥數。
師寫出一個數,生讀,并在計數器上撥出來,說說是怎么撥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撥4,表示4個十;各位上撥3,表示3個一。
主要讓學生明白十個十個數的方法。
數一數自己小組同學的鉛筆一共有幾支。
教學目標:
1、通過“數豆子”的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2、在“數豆子”的操作活動中體會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系,體驗數的實際意義。
3、會寫百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的活動理解位值意義。
教學難點:
1、出示一杯豆子(內裝28粒)。
2、請學生估計一下有多少粒。
3、師生共同先數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計一下。
4、誰估計得比較正確呢?為什么?我們來數一數吧。
1、指名幾生來數,其他學生跟著數。
2、學生試一試,說說怎么撥,怎么寫。(每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在紙上寫,再指名撥、寫)
4、匯報交流。
5、小結: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個位上的數表示幾個一。
6、擺一擺。擺出26根小棒,說說是怎么擺的。
5、游戲:抓小棒,先估計有多少根,再數一數,說一說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初中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2、能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都是自己去發(fā)現。學習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探索的過程。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本節(jié)課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算法的多樣化,發(fā)展其作出決策的能力。并通過小組討論,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課堂教學理念。
1.師:今天數學游樂園開張了。老師準備帶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對門口的幾道題,就可以免費進去了,你們有信心嗎?
2.課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員阿姨:“只要小朋友能準確地計算出得數,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師引導:可以口算,可以列豎式計算、還可以請教別人,等等。
4.學生計算后、匯報結果。
(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崔琦先生說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贬槍W生的喜歡和好奇心,以游樂園的情境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激活學生學習本課所需的知識,選擇不同算法,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特別給予后進生再次學習的機會。)
師:大家計算得真準確!我們可以進去數學游樂園嘍!你們瞧,游樂園里真樂鬧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給大家量體重,我們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來的體重是……(課件出示游樂園情境圖)
3、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從中選擇出本節(jié)課將解決的問題:(退位減法)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lián)。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學生列出算式:45.2-33.4=2、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把得數算出來。
2、學生獨立探究算法。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師:很好,不過這種算法的前提是小數的位數相同。
生2:我是把這道題想成錢來算的。我先從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師:你能把生活經驗用在這里解決算術問題真不錯。
師:你的算法很特別,能不能上臺來跟同學們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邊板書,一邊講)我把先45.2寫在上面,33.4寫在下面,要注意小數點對齊,然后2減4不夠減,找前一位借1,變成12-4=8,……最后算出來的得數是11.8
師:那好,我們就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
(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行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具體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參與,探究小數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算法的多樣化,并且學會優(yōu)化選擇。)
(2)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課件出示問題及智慧爺爺說的話“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2、請2位學生板演。
4、師:數學游樂園里還有個小朋友晶晶還不明白,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5、小組討論: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不夠減時怎么辦?如果碰到整數怎么辦?
6、分組討論,并做好記錄。
8、師小結:計算小數退位減法時,小數點要對齊,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通過小組討論,促進生生互動,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歸納、概括數學知識的能力。)
“有獎解答”
1、師:小朋友們都學好了本領,接來老師要帶大家去參加游樂園的“有獎解答”活動,看誰獲得的獎品最多?
-
教師著重引導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問題。
小結:計算小數進位加法時,小數點要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3、P16第二題。
新學期開學了,笑笑到商店買了1個書包和1個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在“有獎解答”的具體情境中,學生既鞏固新知,同時又引出了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問題。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第九文書網
1、師:我們今天的游園活動到這里就結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獲和大象伯伯分享嗎?
2、學生談收獲。
3、師總結:這就是我們所今天學習的——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數加減法的問題,應該難不倒你們了。
(讓學生分享收獲,體現了 “反思”的思想,使學生學會總結,深化認識,把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東西
初中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三、例題講解
四、課堂練習
五、課后作業(yè) 教學反思:
數與代數教案
第一課時
數的認識 課型 :復習課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首先復習數的的概念,首先復習自然數的意義,接著由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引出分數。然后復習小數的意義,與分數的意義對照,在此基礎上復習正、負數、小數的計算單位和數位順序,最后復習百分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百分數與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的意義的不同。教學目標:
1、學生比較系統(tǒng)的、牢固的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負數的意義,以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使學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3、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教學難點: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教具準備:整數和小數數位的順序表。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哪幾種數?(提問中等生)學生回答,教師依次板書。
今天我們復習與這些數有關的一些知識。
二、自然數、整數的意義。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
自然數可以表示什么?(物體的個數)。
最大的自然數是什么?(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自然數的單位是什么?(1)
一個物體也沒有用什么數表示?(0)
教師:我們小學學的整數包括自然數和零。到中學還要學習比0小的整數。
自然數:0、1、2、3、4、、、、、、整數 : 自然數和小于0的整數、、、、、、【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復習有關自然數和整數的知識,使學生牢固掌握整數的意義。
三、分數的意義
1、學生分小組對有關分數的意義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的好。
2、每一個小組選一個代表發(fā)言,展示整理和復習的結果。
3、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除法與分數的關系。
被除數 ÷ 除數= 被除數/除數,用字母表示:a÷b=a/b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4、課堂練習,做第73頁的做一做2— 4題。(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設計意圖】
組織學生自主復習有關分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四、小數的意義。
教師:小數的意義是什么?分數和小數有什么關系?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
我們學過的小數根據小數部分的位數來分有幾種?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
無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循環(huán)小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設計意圖】
教師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參與整理復習小數的意義。
五、整數和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1、教師讀數,學生聽寫:五千零三十五點三五
2、說一說你是按照什么記數法寫出來的?其中的三個5和兩個3各表示什么?
3、各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什么?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數位順序表,師生共同填完?!驹O計意圖】
結吅實際數據,在具體情景中復習十進制記數法和整、小數的數位順序,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建立初步的數感。
六、百分數的意義。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和分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練習:第81頁的做一做的第1、3題。填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七、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系統(tǒng)復習了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的基礎知識。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
八、作業(yè):
1、預習作業(yè):練習十五的第1題。
2、預習作業(yè):數的讀法,寫法和大小比較
板書設計:
數的意義
自然數:0、1、2、3、4、、、、、、整數 :自然數和小于0的整數
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
無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循環(huán)小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第二課時:數的讀寫、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
課型:復習課
教材分析:
關于數的讀法和寫法,由于學生都比較熟悉,教科書中的復習就比較簡略,著重突出數中間、末尾有0的讀寫方法。
第三小節(jié)復習數的改寫,包括以下四項內容:(1)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這里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把較大的多位數直接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不滿萬或億的尾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另一種是根據需要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這時需要把原來的多位數按照“四舍五入”法寫成它的近似數。教科書中對這兩種情況都分別舉了例子。
(2)求小數的近似數。主要是能根據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確定仍哪一位起按照“四舍五人”法省略尾數。
(3)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的相互改寫(互化)。
(4)分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為了便于說明互化的方法,教科書中用圖解表示,并讓學生補充完整。除了復習一般的互化方法外,教科書還介紹了某些特殊的分數的簡便化法,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計算的能力。
關于數的大小比較這一小節(jié),學生也比較熟悉,教科書中就采取提問方式由學生自己回答。先復習整、小數的大小比較,再復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在練習中注意把分數、小數和百分數混吅起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綜吅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的讀、寫數
2、使學生比較熟練的進行數的改寫。
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學重點:數的改寫及大小比較。
教學難點: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及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
一、數的讀寫。
1、整數的讀法和寫法。
(1)出示:52000803100 先讓學生讀,然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讀的。
(2)出示:四十億六千零六十萬零五十。
請全班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寫。
2、小數和分數的讀寫法。
指名說一說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3、小組討論: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與整數的讀法和寫法有時們聯(lián)系和區(qū)別。
4、課堂練習:76也做一做第1、2題?!驹O計意圖】
組織學生仍具體的讀、謝入手,整理和服稀疏的讀寫方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吅作交流,牢固掌握知識。
二、數的改寫。
1、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做單位的數。出示:1900000 235800 520008003100 80002051000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較大的多位數,為了讀寫方便常常把它進行改寫。想一想,有幾種改寫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學生明確一般有兩種方法:(1)改寫成用“億、萬”做單位的數。(2)省略這個數某一位后面的尾數,寫成近似數。學生獨立做2頁下面做一做的第1、2題。
2、求小數的近似數。
出示例題,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驹O計意圖】
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仍已有知識出發(fā),才與整理和復習,有利于激發(fā)興趣,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的相互改寫。
教師: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運算時,經常要根據需要把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大家還記得改寫的方法嗎? 出示76頁的例題。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教師再簡單的歸納假分數怎樣改寫成帶分數、整數;帶分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整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
4、分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讓學生分三種情況說(1)分數和小數的(2)小數和的互化。
(3)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逐步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互化方法
5、練習:練習十五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行間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設計意圖】
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吅作、交流的情景,整理、復習,牢固掌握分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三、數的大小比較。
先讓學生獨立做77頁做一做第1、2題,然后師生歸納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四、小結: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數的讀寫、改寫以及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和數的大小比較,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
五、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練習十五的第2、4題。
2、預習作業(yè):數的整除、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板書設計:
數的讀寫 數的改寫 數的大小比較
52000803100讀作:五百二十億零八十萬三千一百
四十億六千零六十萬零五十寫作:4060600050(1)分數和小數的互化(2)小數和的互化。
(3)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第三課時 數的運算
(一)復習內容:教科書第80頁。
復習目標:1.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整數、小數加、減、乘、除的估算,掌握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好習慣。2.溝通整數、小數、分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吅自己的方法,能用所學整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
學情分析:部分學生計算能力較差,通過復習和有針對***的練習,提高計算能力。教學過程:
一、回顧數的運算的有關知識
二、復習整數、小數的加、減、乘、除計算 1.出示下列題目:
376+275 651-275 32 ×24 768 ÷ 24
37.6+2.75 40.35-2.75 3.2 ×2.4 7.68 ÷ 2.4
學生每人計算一豎列,仍中發(fā)現什么?
(整數和小數的加減法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小數乘法是按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算出積后,再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多少位小數,就仍積的后面數出多少位小數,打上小數點;而小數除法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成整數后再除。)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2.計算并驗算 16274÷56 4.5×5.02 完成后說說驗算方法。
3.計算第80頁中間的9道題,說一說這些計算特殊在什么地方?
(一個數加減0得數仌然是這個數,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得0,仸何數和0相乘和0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都得0,兩個相同的數相除得1,一個數乘或除以1還是得這個數,1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得數是這個數的倒數等。)
三、復習分數的加、減、乘、除計算
學生說出分數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計算 下面的題,并且驗算。
5/6×4/7 5/8-1/3
師:在計算分數四則運算時哪兒最容易出錯?有什么好的方法防止錯誤的發(fā)生? 完成第80頁下面的“做一做”,四、復習估算
估算:903+784(把兩個加數看做900+800或900+780)
412-295(400-300或410-300)597 ×86(600×90)286 ÷ 7(280÷7)
師:估算可能有多種結果,這些結果有些和精確值接近一些,但計算速度要慢一些;有些結果沒有那么精確,但計算速度要快一些。這些結果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參考價值。
第四課時 復習簡便運算
復習內容:教科書第81-82頁。
復習目標:1.整理復習五條運算定律,并能運用定律熟練的計算。2.鞏固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提高計算效率。
學情分析:多數學生掌握了簡便算法,但部分學生對部分題型不熟練。復習過程:
一、復習五條運算定律
教師:想一想我們曾經學過哪些運算定律?
學生回答后出示教科書第81頁表格,按照要求填寫相關內容。
二、計算,鞏固運算定律
出示計算題:4×2/7+4×5/7
問:混吅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計算時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練習
1.教科書第81頁“做一做”
計算后說出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2.做練習十四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簡算的方法。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復習內容:書82頁例2。
復習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回憶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練的解決問題。學情分析:多數學生已能較熟練的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復習過程: 復習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生試算。最后借助線段圖總結。
引導學生明確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分成幾個步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重點引導啟發(fā)學生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搞清楚復雜的問題要分成幾步解答,每一步要解答什么問題。
解決問題時,一般主要利用兩種分析方法--分析法和綜吅法。分析法就是仍問題出發(fā)求得問題的解決,綜吅法就是仍已知信息出發(fā)求得問題的解決。
三、練習
1.做練習十四第5題
先說運算順序再計算。兩名學生板算,針對出現的錯誤分析,引以為戒。2.做練習十四6.7題。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書82頁例二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使學生更熟練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過程:
一、補充條件或問題,再列出算式,不用計算。
⑴一種產品原來每件成本是52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在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列式:
⑵紅杉小學六年級有女生64人,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二、下面各題,只列式,不用計算。
⑴一種樹苗實驗成活率是98%,照這樣計算,如果種下這種樹苗400棵,可以成活多少棵?
⑵一種樹苗實驗成活率是98%,為了保證成活400棵,至少要種多少棵樹苗?
三、解決問題。
⑴綠化隊為一個居民社區(qū)栽花。栽月季花240棵,比所栽丁香花棵數的2倍少16棵。栽了多少棵丁香花?(用方程解)
⑵一個曬鹽場用100g海水可曬出3g鹽。照這樣計算,多少噸海水可以曬出9噸鹽?(用比例方法解)
⑶學校買來一批圖書,其中文藝書占總數的_,科技書占總數的25%,文藝書比科技書多20本。這一批圖書共有多少本?
(4)小王存款1000元,按年利率1.98%計算,一年后應得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5)有460千克大米,已經吃了12天,平均每天吃30千克。剩下的大米如果每天吃25千克,還可以吃多少
第7課時 式與方程
課型:復習課
教學目標:1.使學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和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2.使學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教學重點 :會用字母表示數和常見的數量關系,會解簡易方程。教學難點:靈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
一、用字母表示數. 1.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教師:我們知道,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簡明地表達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為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我們通過下面的例子,邊回憶、邊總結以前學過的內容和方法.
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應該怎樣寫?例如,a乘4.5可以怎樣寫?S乘h可以怎樣寫?(a乘4.5可以寫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寫成a4.5.S乘h可以寫成S?h或Sh.)教師指出:除了不能寫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對的. 出示:
用a表示單價,x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寫出下面的數量關系式.(1)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的公式;(2)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的公式;(3)已知總價和單價,求數量的公式.(4)如果每支圓珠筆的價錢是3.75元,要計算買8支圓珠筆要用多少錢,應該用上面的哪個公式?
教師讓學生獨立解答.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寫法是否正確,發(fā)現遺忘的要及時輔導,并糾正錯誤.寫完后,集體訂正.
教師讓學生用宇母寫出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方體、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寫完后指名回答. 2.做教科書第8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集體訂正.
二、簡易方程
1.復習方程的概念. 教師出示復習題: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說明理由. 18+25=43 5x+4x+8=35 x-2=8 4×3-18÷3=6 3x+5=7 a+4 學生指出:3x+5=7,5x+4x+8=35,x-2=8是方程.它們都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師:我們知道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數,同時又是一個等式.
教師:大家會不會解方程?一起解答方程x-2=8.學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師:x=10是方程x-2=8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我們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要分辨清楚.
2.復習解簡易方程.
解下列方程,并寫出檢驗過程. 3x+5=7 5x+4x+8=35 學生做題時,教師巡視,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和及時糾正錯誤.集體訂正時,讓學生將“5x+4x+8=35”的解答過程寫在黑板上,說明解答過程中運用到什么運算定律和運算關系.
教師: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應用了加、減、乘、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一些運算定律.
4.做教科書第93頁下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哪一題列方程解比較容易,哪一題列算式比較容易.
三、練習
1、第85頁上的“做一做”可要求學生自己列出方程解答。核對時再交流所依據的等量關系。
2、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寫出含有字母式子所表示的量,最后代入求值??勺寣W生填寫在課本上。
3、第2題練習解方程。應當要求學生自己檢驗。
4、第3~5題可要求學生列方程解答。核對時交流各自所采用的等量關系。
四、當堂質量檢測: 課本86頁第二題。
初中數學教案(篇5)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心理特征而確定,即:七年級的學生對身邊有趣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問題有探求的欲望,有很強的表現欲,同時又具備了一定的歸納、總結表達的能力。因此,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公式并熟練應用。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學特征,獲得數學經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說理意識和簡單推理,合情推理能力。
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有自信心,激發(fā)學生樂于合作交流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得出和應用。
教學難點是探索和歸納多邊形內角和的過程。
本課選自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jié)《多邊形的內角和》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作為第七章第三節(ji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從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多邊形的內角和,層層遞進,這樣編排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本節(jié)課是以三角形的知識為基礎,仿照三角形建立多邊形的有關概念。因此
多邊形的邊、內角、內角和等等都可以同三角形類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歸納能力,體會把復雜化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從特殊到一般和轉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而多邊形在工程技術和實用圖案等方面有許多的實際應用,下一節(jié)平面鑲嵌就要用到,讓學生接觸一些多邊形的實例,可以加深對它的概念以及性質的理解。
學生對三角形的知識都已經掌握。讓學生由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是一個定值,猜想四邊形的內角和也是一個定值,這是學生很容易理解的地方。由幾個特殊的四邊形的內角和出發(fā),譬如長方形、正方形的內角和都等于360°,可知如果四邊形的內角和是一個定值,這個定值是360°。要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這個結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來度量。讓學生動手探索實踐,在探索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度量會有誤差”。發(fā)現問題后接著引導學生聯(lián)想對角線的作用,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了兩個三角形,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就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讓學生從特殊四邊形的內角和聯(lián)想一般四邊形的內角和,并在思想上引導,學習將新問題化歸為已有結論的思想方法,這里學生都容易理解。課堂教學設計中,在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和七邊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動手實踐,設置探究活動二,為了讓學生拓寬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活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稍微有些難度,但學生可根據自己本身的特點來加以補充和完善。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根據小組選擇的方法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首先,小組內各個成員對所選擇的方法要了解,能夠把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再者,小組內各個成員需要分工協(xié)作,才能夠順利的把任務完成;最后,學生還需要把自己的思維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合情推理的意識。
四、教法特點及預期效果分析本節(jié)課借鑒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的理論和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時間”的思想,我確定如下教法和學法: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疑、解疑,組織活潑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猜想,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
我利用課件輔助教學,適時呈現問題情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直觀效果,提高課堂效率。探究活動在本次教學設計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探究活動一設置目的讓學生動手實踐,并把新知識與學過的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探究活動二設置目的讓學生拓寬思路,為放開書本的束縛打下基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意識。通過師生共同活動,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懂得數學內容普遍存在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特點。練習活動的設計,目的一檢查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并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目的二凸現小組合作的特點,并促進學生情感交流。
以上是我對《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設計說明。
實數教案推薦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實數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掌握實數的分類,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2、使學生能了解實數絕對值的意義。
3、使學生能了解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關系。
4、由實數的分類,滲透數學分類的思想。
5、由實數與數軸的一一對應,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分析
重點:無理數及實數的概念。
難點: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區(qū)別,點與數的一一對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有理數?
2、有理數可以如何分類?
(按定義分與按大小分。)
二、新授
1、無理數定義: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叫做無理數。
判斷: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2、實數的定義:有理數與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
3、按課本中列表,將各數間的聯(lián)系介紹一下。
除了按定義還能按大小寫出列表。
4、實數的相反數:
5、實數的絕對值:
6、實數的運算
講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 ,那么x的值是多少?
例2,判斷題:
(1)任何實數的偶次冪是正實數。( )
(2)在實數范圍內,若| x|=|y|則x=y。( )
(3)0是最小的實數。( )
(4)0是絕對值最小的實數。( )
解:略
三、練習
P148 練習:3、4、5、6。
四、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實數,請同學們首先要清楚,實數是如何定義的,它與有理數是怎樣的關系,二是對實數兩種不同的分類要清楚。
2、要對應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定義及運算律和運算性質,來理解在實數中的運用。
五、作業(yè)
1、P150 習題A:3。
2、基礎訓練:同步練習1。
實數教案 篇2
一、內容特點
在知識與方法上類似于數系的第一次擴張。也是后繼內容學習的基礎。
內容定位:了解無理數、實數概念,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算術)平方根,會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數估計一個無理數的大致范圍,實數簡單的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設計思路
整體設計思路:
無理數的引入----無理數的表示----實數及其相關概念(包括實數運算),實數的應用貫穿于內容的始終。
學習對象----實數概念及其運算;學習過程----通過拼圖活動引進無理數,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說明如何表示無理數,進而建立實數概念;以類比,歸納探索的方式,尋求實數的運算法則;學習方式----操作、猜測、抽象、驗證、類比、推理等。
具體過程:
首先通過拼圖活動和計算器探索活動,給出無理數的概念,然后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開方運算。最后教科書總結實數的概念及其分類,并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實數的相關概念、運算律和運算性質等。
第一節(jié):數怎么又不夠用了:通過拼圖活動,讓學生感受無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計算器探索無理數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并從中體會無限逼近的思想;會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第二、三節(jié):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邊長?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開方運算。
第四節(jié):公園有多寬: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對于無理數我們常常通過估算來求它的近似值,為此這一節(jié)內容介紹估算的方法,包括通過估算比較大小,檢驗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第五節(jié):用計算器開方:會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經歷運用計算器探求數學規(guī)律的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節(jié):實數??偨Y實數的概念及其分類,并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實數的相關概念、運算律和運算性質等。
三、一些建議
1.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概念的形成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所學的概念;關注學生對無理數和實數概念的意義理解。
2.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重視學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3.注意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清楚新舊知識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實數教案 篇3
《實數》主要復習了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的概念,分類;讓學生明確了數軸,絕對值,相反數及倒數等幾個重要概念,會求一個實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難點是絕對值的有關化簡,非負數的應用。本章涉及的概念多,運算定律多,且使學生考試丟分的填空、選擇、計算多在這節(jié)內容里。
對于復習本課時我的思路是先梳理知識點,再典型例題,再訓練題的思路,但在自己上課過程中發(fā)現,許多知識點太簡單,一一梳理有點浪費時間,最好選用課前小檢查暴露知識后,再對癥下藥,復習更有針對性,效果更好一些。針對自己的`當堂實戰(zhàn),我總結了本節(jié)復習課的最好思路:
一、復習課不宜上的太大,應當小步子,密臺階。本節(jié)涉及概念多,運算種類多,應當加強練習。
二、復習課“先測后串”效果較好。測試最能說明問題,課前小小測試能暴露知識掌握中的漏洞,使教師學生復習更有針對性。
三、復習題的大小選擇很重要,對基礎知識部分應當題小而面廣,能力提升題要選代表性題目。
四、訓練主線,永遠真理。
實數教案 篇4
上周四上了第三章的最后一節(jié)《實數的運算》,本節(jié)課本著學樣的先學后教的教學改革理念,我也試用了先學而教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我還是使用了我自己的一點改革。即20+15+10模式。20學生學,是帶有任務的去學。15是老師的指點,10是學生的.當堂練習鞏固。
《實數的運算》這一節(jié)課我設計的教學任務有以下四個:
1、回顧有理數運算法則和順序。
2、初步學會用計算器的按鍵順序并進行實數的計算。
3、自己總結出實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順序。
4、自己覺得本節(jié)內容有哪些易錯點?
學生在20分鐘時間內都能夠或多或少的自學完成,特別是回顧部分每個學生都能回答出問題,達到了復習的目的。通過小組里面會做的同學來帶的方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每個學生都初步學會了電子計算器進行運算的按鍵順序,也達到了教學目的。而通過上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很自然的總結出實數的運算順序和法則。15分鐘的老師指點,多是在指導學生的解題格式和細節(jié)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也自己能發(fā)現本節(jié)的易錯點了。
整節(jié)課下來總到有以下一些困惑:
1、知識的理解上學生更多的是直接通過書本獲得,知識的一個形成過程沒辦法去解理。學生是對著問題去書找答案,缺少了一個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本節(jié)中電子計算器中第二功能鍵的使用上,學生就知道3次根號要先按第二功能鍵,但換一個關閉鍵就不知道了,缺少第二功能鍵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
2、由于沒有去印學案稿,學生在自學時很不方便,與原來老師的設想相差比較大,有些地方不能達到老師的目的。如本節(jié)課中,老師的設想是回顧后用幾個練習題來鞏固,可是沒有相應的習題用,用多媒體設備很不方便,主要是不知道什么用到下一張幻燈片,時間不確定。
3、感受這先學后教其實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很嚴,能力要求更高。像我這樣的能力真的無法用好這一模式。如老師的高度概括能力,老師的高度組織能力和個人魅力。像我這樣的人很不適應。
實數教案 篇5
知識目標:
掌握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與表示,認識開平(立)方與平(立)方的聯(lián)系,會用計算器求平方根與立方根,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實數與數軸的對應關系。
過程目標:
經歷從有理數到實數的擴展,體驗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探究用實數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運用實際例子幫助學生了解這些抽象概念的實際意義,學會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與表示,會用計算器求平方根與立方根。
教學難點:
實數與數軸的對應關系,探究用實數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通過填空,梳理知識系統(tǒng))
1、如果一個數的____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一個正數a有___個平方根,正平方根用___表示,負平方根用___表示,零的平方根是___,____沒有平方根。求一個數的平方根運算叫做____。
2、正數的___平方根和___平方根,統(tǒng)稱算術平方根。一個數a(a≥0)的算術平方根記做____。
3、一個數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___根(也叫做a的三次方根),記做____。一個正數有一個___的立方根,一個負數有一個___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___。
4、_________________叫做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_______。
5、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實數,____的數總比____的數大.
二、練一練:(學生搶答,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1、下列各數有沒有平方根?并說明理由。
2、已知某數的一個平方根為,求這個數和它的另一個平方根。
4、求圖中陰影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
5、一個立方體的體積是125,它的棱長是多少?
三、應用:(學生先小組討論,再個別發(fā)言)
1、把一個長.寬.高分別為50cm,8cm,20cm的長方體鐵塊鍛造成一個立方體鐵塊,問鍛造成的立方體鐵塊的棱長是多少?
四.想一想:(學生口答,鞏固概念)
(讓學生動手畫,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用數學思維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實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拼圖活動,讓學生感受無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斷給出的數是否為有理數;并能說出現由。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拼圖活動,感受無理數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養(yǎng)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過回顧有理數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進行推理和判斷,識別某些數是否為有理數,訓練他們的思維判斷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
1、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大家學習數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充分進行交流,討論與探索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與鉆研精神。
3、了解有關無理數發(fā)現的知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yōu)檎胬矶鴬^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經歷無理數發(fā)現的過程。感知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不同于有理數的數。
2、會判斷一個數是否為有理數。
教學難點
1、把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動手操作過程。
2、判斷一個數是否為有理數。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主要由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果。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不計其數的數,概括起來我們都學過哪些數呢?
[生]在小學我們學過自然數、小數、分數。
[生]在初一我們還學過負數。
[師]對,我們在小學學了非負數,在初一發(fā)現數不夠用了,引入了負數,即把從小學學過的正數、零擴充到有理數范圍,有理數包括整數和分數,那么有理數范圍是否就能滿足我們實際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1、問題的提出
[師]請大家四個人為一組,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和剪刀,認真討論之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設法得到一個大的正方形,好嗎?
[生]好。(學生非常高興地投入活動中)。[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每個小組都完成了任務,請各組把拼的圖展示一下。同學們非常踴躍地呈現自己的作品給老師。
[師]現在我們一齊把大家的做法總結一下:
下面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假設拼成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a應滿足什么條件呢?
[生甲]a是正方形的邊長,所以a肯定是正數。[生乙]因為兩個小正方形面積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積,所以根據正方形面積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斷a應是1點幾。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前面我們已經總結了有理數包括整數和分數,那么a是整數嗎?a是分數嗎?請大家分組討論后回答。[生甲]我們組的結論是:因為12=1,22=4,32=9,…整數的平方越來越大,所以a應在1和2之間,故a不可能是整數。[生乙]因為??,??,??,…兩個相同因數的乘積都為分數,所以a不可能是分數。[師]經過大家的討論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所以a不是有理數,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像a這樣的數,由此看來,數又不夠用了。
2、做一做 投影片
(1)在下圖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邊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設該正方形的邊長為b,則b應滿足什么條件?b是有理數嗎?
[師]請大家先回憶一下勾股定理的內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兩條直角邊長為a,b,斜邊為c,則有a2+b2=c2、
[師]在這題中,兩條直角邊分別為1和2,斜邊為b,根據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則b是有理數嗎?請舉手回答。
[生甲]因為22=4,32=9,4<5<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數。
[生乙]沒有兩個相同的分數相乘得5,故b不可能是分數。
[生丙]因為沒有一個整數或分數的平方為5,所以5不是有理數。
[師]大家分析得很準確,像上面討論的數a,b都不是有理數,而是另一類數——無理數。關于無理數的發(fā)現是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的早在公元前,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皆“數”,即“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能歸結為整數或整數之比”,也就是一切現象都可用有理數去描述。后來,這個學派中的一個叫希伯索斯的成員發(fā)現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不能用整數或整數之比來表示,這個發(fā)現動搖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據說為此希伯索斯被投進了大海,他為真理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戰(zhàn)勝的,后來古希臘人終于正視了希伯索斯的發(fā)現。也就是我們前面談過的a2=2中的a不是有理數。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都是前人給我們總結出來的,我們一方面應積極地學習這些經驗,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死搬教條,要大膽質疑,如不這樣科學就會永遠停留在某處而不前進,要向古希臘的希伯索斯學習,學習他為捍衛(wèi)真理而勇于獻身的精神。
三、課堂練習
(一)課本隨堂練習
如圖,正三角形ABC的邊長為2,高為h,h可能是整數嗎?可能是分數嗎?
解:由正三角形的性質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不可能是整數,也不可能是分數。(二)補充練習
為了加固一個高2米、寬1米的大門,需要在對角線位置加固一條木板,設木板長為a米,則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a的值大約是多少?這個值可能是分數嗎?
解:a的值大約是,這個值不可能是分數
四、課堂小結
1、通過拼圖活動,經歷無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讓學生感受有理數又不夠用了。
2、能判斷一個數是否為有理數。
五、課后作業(yè):見作業(yè)本。
實數教案 篇7
教學難點:絕對值。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實數分類:方法(1) ,方法(2)
注:有限小數、無限循環(huán)小數是有理數,可化為分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是無理數
例1判斷:
(1) 兩有理數的和、差、積、商是有理數;
(2) 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積是無理數;
(3) 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和、差是無理數;
(4) 小數都是有理數;
(5) 零是整數,是有理數,是實數,是自然數;
(6) 任何數的平方是正數;
(7) 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8) 兩無理數的和是無理數。
例2 下列各數中:
-1,0, , ,1.101001 , , ,- , ,2, .
有理數集合{ …}; 正數集合{ …};
整數集合{ …}; 自然數集合{ …};
分數集合{ …}; 無理數集合{ …};
絕對值最小的數的集合{ …};
2、絕對值: =
(1) 有條件化簡
例3、①當1
②a,b,c為三角形三邊,化簡 ;
③如圖,化簡 + 。
(2) 無條件化簡
例4、化簡
解:步驟①找零點;②分段;③討論。
例5、①已知實數abc在數軸上的位置如圖,化簡|a+b|-|c-b|的結果為
②當-3
例6、閱讀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
你能比較兩個數20042005和20052004的大小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先把問題一般化,既比較nn+1和(n+1)n的大小(的整數),然后從分析=1,=2,=3,。。。。這些簡單的情況入手,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經過規(guī)納,猜想出結論。
(1) 通過計算,比較下列①——⑦各組中兩個數的大小(在橫線上填“>、=、
①12 21 ;②23 32;③34 43;④45 54;⑤56 65;⑥67 76
⑦78 87
(2)對第(1)小題的結果進行歸納,猜想出nn+1和(n+1)n的大小關系是
(3)根據上面的歸納結果猜想得到的一般結論是: 20042005 20052004
練習:(1)若a
(3)若 ;(4)若 = ;
(5)解方程 ;(6)化簡: 。
二、 小 結:
三、作 業(yè):
四、教后感:
實數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3.2實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無理數的產生過程;了解無理數、實數的概念,了解實數的分類;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理解相反數、絕對值、數的大小比較法則同樣適用于實數。
在中學階段,大多數問題是在實數范圍內研究的。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以后,接觸過如“《3.2實數》教學設計”、“π”等具體的無理數的基礎上,引入無理數的概念,使數從有理數擴展到實數,對今后數學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進一步學習方程、復數、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自然科學等學科所不可缺少的。
二、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遵循新課程教學理念,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積極落實新課程理念。倡導“合作與探究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教學設計中,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關注學生的可挖掘潛能情況。
基于以上的認識,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非常重視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新課引入中利用正方形的邊長及面積之間的關系回顧平方根及算術平方根的知識并順勢引入面積是a時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為后面的《3.2實數》教學設計 的得出做好鋪墊,之后利用“剪一剪,拼一拼”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得出《3.2實數》教學設計 ,進而借助EXCEL工作表來探索 《3.2實數》教學設計 到底有多大?發(fā)現 《3.2實數》教學設計 原來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從而給出無理數的概念結合前面學過的有理數將數的范圍進一步擴充到了實數。這里多媒體技術的恰當運用充分擴大了課堂的容量。之后利用練習得出“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的樂趣。整堂課讓學生在認可,理解,探討中感受概念與性質的由來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問題的發(fā)現者和解決者,而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具備了如下特色:
特《3.2實數》教學設計色一:問題的設置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充分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發(fā)現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時刻感受“做中學”的樂趣。
特色二:在設計理念和思路上。本節(jié)課突出課程設計的矛盾統(tǒng)一性,內容設計層層遞進,在內容上以“溫故知新→合作探究(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探索發(fā)現(借助EXCEL工作表)→發(fā)現歸納→小試牛刀→大顯身手(練習拔高,發(fā)現性質)→實踐發(fā)現→知識拓展→小結分享”作為流程,,使整節(jié)課一氣呵成。
特色三:在教學模式和組織形式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以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為主。尤其在對《3.2實數》教學設計 的大小探索時借助EXCEL工作表使得計算時能夠隨機靈活讓無理數概念的得出更為自然,順利,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利用數學課堂對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維創(chuàng)新及良好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三、亮點與反思:
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師生互動交流探究,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切實方法,精心設問,設置懸念,適時、適度采用激勵性語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從而較好地完成實數概念的建構,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質疑,以及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
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顯示在數的發(fā)展歷史上曾作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的圖片,讓學生在數學中看到人的存在,培養(yǎng)人文主義精神,也讓學生了解數學發(fā)現的過程,同時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運用多媒體演示剪拼動態(tài)過程有利于數形結合,體現直觀性。借助EXCEL工作表來探索《3.2實數》教學設計 到底有多大?有利于激趣質疑,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利用投影進行集體交流,及時反饋信息。
實數教案 篇9
教學難點:
絕對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實數分類:方法(1) ,方法(2)
注:有限小數、無限循環(huán)小數是有理數,可化為分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是無理數
例1判斷:
(1)兩有理數的和、差、積、商是有理數;
(2)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積是無理數;
(3)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和、差是無理數;
(4)小數都是有理數;
(5)零是整數,是有理數,是實數,是自然數;
(6)任何數的`平方是正數;
(7)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8)兩無理數的和是無理數。
例2 下列各數中:
-1,0, , ,1.101001 , , ,- , ,2, .
有理數集合{ …}; 正數集合{ …};
整數集合{ …}; 自然數集合{ …};
分數集合{ …}; 無理數集合{ …};
絕對值最小的數的集合{ …};
2、絕對值: =
(1)有條件化簡
例3、①當1②a,b,c為三角形三邊,化簡 ;③如圖,化簡 + 。(2)無條件化簡例4、化簡解:步驟①找零點;②分段;③討論。例5、①已知實數abc在數軸上的位置如圖,化簡|a+b|-|c-b|的結果為②當-3<a<-1時,化簡:|a+1|-|3-2a|-|3+a|例6、閱讀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你能比較兩個數20042005和20052004的大小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先把問題一般化,既比較nn+1和(n+1)n的大?。ǖ恼麛担?,然后從分析=1,=2,=3,這些簡單的情況入手,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經過規(guī)納,猜想出結論。(1)通過計算,比較下列①——⑦各組中兩個數的大?。ㄔ跈M線上填“>、=、<”號”)①12 21 ;②23 32;③34 43;④45 54;⑤56 65;⑥67 76⑦78 87(2)對第(1)小題的結果進行歸納,猜想出nn+1和(n+1)n的大小關系是(3)根據上面的歸納結果猜想得到的一般結論是: 20042005 20052004練習:(1)若a(3)若 ;(4)若 = ;(5)解方程 ;(6)化簡:實數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1、使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意義能用夾值法求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的近似值;.2、體驗“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的含義,感受存在著不同于有理數的一類新數夾值法及估計一個(無理)數的大小的思想。學習重點:無理數及實數的概念學習難點;實數概念、分類.學習過程:一、學習準備1、寫出有理數兩種分類圖示2、使用計算器計算,把下列有理數寫成小數的形式,你有什么發(fā)現?二、合作探究1、閱讀課本第11頁的思考,想一想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大正方形?動手試一試,并繪出示意圖方法1:方法2:2、我們已經知道:正數x滿足=a,則稱x是a的算術平方根.當a恰是一個數的平方數時,我們已經能求出它的算術平方根了,例如,=4;但當a不是一個數的平方數時,它的算術平方根又該怎祥求呢?例如課本第11頁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表示2的算術平方根,它到底是個多大的數?你能求出它的值嗎?閱讀課本第11、12頁夾值法探究,嘗試探究,完成填空:因為()2=3所以因為()2=3所以因為()2=3所以因為()2=3所以像上面這樣逐步逼近,我們可以得到:≈3、用計算器得出,的結果,再把結果平方,你有什么發(fā)現?多試試幾個。4、什么是無理數?例舉我們學過的一些無理數5、無理數有幾種分類方法,寫出圖示。三、學習體會:本節(jié)課你學到哪些知識?哪些地方是我們要注意的?你還有哪些疑惑?四、自我測試1、判斷:①實數不是有理數就是無理數。()②無理數都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③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④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⑤無理數一定都帶根號。()2、實數,,,3.1416,,,0.2020020002……(每兩個2之間多一個零)中,無理數的個數有()A.2個B.3個C.4個D.5個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無理數是開方開不盡的數B.無限小數不能化成分數C.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是無理數D.一個負數的立方根是無理數4、將0,3.14,,,π,,,,,,0.7070070007…分別填入相應的集合內.有理數集合{ …};正分數集合{ …}無理數集合{ …};負整數集合{ …}實數集合{ …}.拓展訓練:1、在實數范圍內,下列各式一定不成立的有()(1)=0;(2)+a=0;(3)+=0;(4)=0.A.1個B.2個C.3個D.4個2、閱讀課本第18頁“不是有理數”的證明。3、根據右圖拼圖的啟示:(1)計算+=________;(2)計算+=________;(3)計算+=________.數學小知識——祖沖之和π值的計算祖沖之(429~500),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數學上的主要貢獻是:1.推算出圓周率π在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之間、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2.和祖暅一起解決了球體積的計算問題,得到球體積公式,并提出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原理.祖沖之還找到了兩個近似于的分數值,一個是,稱為約率,另一個是,稱為冪率,后者是祖沖之獨創(chuàng)的,因此,后人稱之為“祖率”,以紀念這位數學家.
數學加法蛇教案實用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教師通常會準備好下節(jié)課的教案,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提前準備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在這里,你不妨讀讀數學加法蛇教案實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47頁,及第48頁“試一試”。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lián)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答下面各題
① 2.5
+3.3
————
②6.8
-5.2
—————
③2.4-1.8=
④3.2+1.3=
⑤元
⑥元
第(6)小題追問結果用5.0表示還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小明說:“我買一個講義夾”,小芳說:“我買一個筆記本”
(1)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學生提問,課件出示問題。
(2)學生口頭列算式,教師板書橫式。
(3)比較,揭示課題。
2.小組合作探究。
A、明確探究內容(學生自由選擇一道加法或一道減法算式研究、小組統(tǒng)一意見)
B、探究新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2)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3)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a、請任意一組加法(或減法)組匯報組內研究情況
b、請其它小組同學補充
c、讓學生說說小數加減法怎么計算
d、再請研究減法(或加法)小組匯報
e、完成例1板書,師生交流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4.練習
(1)9.3+6.98 (2)13.52-8.3
(二)教學“試一試”:
改情景圖為“小明、小麗”的對話情境圖
①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列出算式
②兩名學生板演集體練習
③集體交流(計算結果末尾是“
(三)全課小結
讓學生說一說,計算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的眼睛亮
。
0.63+1.5= 17.5-4.5=
3.63+0.81= 5.46-0.6=
3.數學游戲。
在口里給豎式填上運算符號,然后再添上小數點,使小數加法或減法豎式成立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復數加法與減法運算法則,能熟練地進行加、減法運算;
(2)理解并掌握復數加法與減法的幾何意義,會用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能初步運用復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解決有關問題;
(4)通過學習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5)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品質(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靈活性等).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復數加法法則。難點是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復數加法法則是教材首先規(guī)定的法則,它是復數加減法運算的基礎,對于這個規(guī)定的合理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重視。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的難點在于復數加減法轉化為向量加減法,以它為根據來解決某些平面圖形的問題,學生對這一點不容易接受。
三、教學建議
(1)在中,重點是加法.教材首先規(guī)定了復數的加法法則.對于這個規(guī)定,應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使學生逐步理解這個規(guī)定的合理性:①當時,與實數加法法則一致;②驗證實數加法運算律在復數集中仍然成立;③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復數加法的向量運算講解設,畫出向量,后,提問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并讓學生自己畫出和向量(即合向量),畫出向量后,問與它對應的復數是什么,即求點Z的坐標OR與RZ(證法如教材所示).
(3)向學生介紹復數加法的三角形法則.講過復數加法可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來進行后,可以指出向量加法還可按三角形法則來進行:如教材中圖8-5(2)所示,求與的和,可以看作是求與的和.這時先畫出第一個向量,再以的終點為起點畫出第二個向量,那么,由第一個向量起點O指向第二個向量終點Z的向量,就是這兩個向量的和向量.
(4)向學生指出復數加法的三角形法則的好處.向學生介紹一下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是有好處的:例如講到當與在同一直線上時,求它們的和,用三角形法則來解釋,可能比“畫一個壓扁的平行四邊形”來解釋容易理解一些;講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時,用三角形法則也較平行四邊形法則更為方便.
(5)講解了教材例2后,應強調(注意:這里是起點,是終點)就是同復數-對應的向量.點,之間的距離就是向量的模,也就是復數-的模,即.
例如,起點對應復數-1、終點對應復數的那個向量(如圖),可用來表示.因而點與()點間的距離就是復數的模,它等于。
教學設計示例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3
一、課前訓練
1、撥珠訓練 雙手同撥19
2、聽數撥珠(訓練直加) 1+1 1+2 1+3 2+1 2+2
二、新課教學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到花園去逛一逛,小朋友們想去嗎?
1、出示課件(例2)
2、引出算式 3+2
3、通過設疑引出計算3+2的方法。
(1)用數數的方法算出得數。
(2)從第一個加數3起,接著數4,5的方法算出得數。
(3)用數的組成算出的數(3和2組成5)。
4、指導書寫:3+2=5
5、鞏固練習。
三、珠算教學
(一)學習兒歌(為珠算做準備) 1和9做朋友, 2和8手拉手, 3和7好兄弟, 4和6結友誼, 5和5不分離。
1、師教學生讀兒歌。
2、請學生說說兒歌中那些數字是朋友。
3、鞏固記憶。
(二)5以內的珠算教學
1、出示例2算式
3+2
2、師生回顧計算方法。
3、今天老師再教小朋友們一個更直觀方法,想學嗎?引出珠算。
4、出示算盤
5、引出珠算加法的寫法:3+2
6、師教授珠算方法
(1)先不入3
(2)指導加2不夠,就下2的補數8。(板書加2下8)
(3)指導學生完成2 +3
(4)引出加3不夠,就下3的補數7.(板書加3下7)
(5)鞏固練習兩個口訣。
7、完成練習題
1、口算練習。
開火車說得數。
2、珠算練習。
抽學生上臺撥珠。
3、口算與珠算比試。
一半學生口算,一半學生珠算,比誰算的又對又快。
四、畫珠訓練
學生拿出題,師說口訣,學生看算盤畫珠。
五、心算訓練
+1 +1 +2
師讀數,學生聽。并把答案寫在紙上。
六、小結
七、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學書18頁的活動1、2題。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了解“+”“=”的意義,能利用實物進行4以內的加法運算。愿意參加加法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畫有水果的卡片、“+”“=”符號、數字卡片各若干張。
活動過程
游戲“拍手",復習5以內數的分解組合。
教師請一位幼兒提問,其余幼兒拍手回答玩“拍手”游戲。問:“拍拍小手做游戲,5可以分成1和幾?”答:“5可以分成1和4,1和4來做游戲。”
不斷引導發(fā)問的幼兒選擇分解組合的數。
了解加號和等號的意義。
教師講述問題情境。
熊貓寶寶過生日,邀請自己的好朋友參加生日宴會。熊貓寶寶準備了許多水果招待朋友們,好朋友們也帶來了它們的禮物。熊貓寶寶準備了1串葡萄,小公雞又帶來了1串葡萄。一共有幾串葡萄?
引導幼兒看卡片計算。
1串葡萄+1串葡萄=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加號就是把兩個數合起來成了一個數;等號表示算式兩邊是相等的關系。
利用實物卡片進行4以內數的加法計算。
教師繼續(xù)講述問題情境,引導幼兒利用卡片進行操作。
熊貓寶寶準備了2個梨,小羊又帶來了1個梨,一共有幾個梨?
2個梨+1個梨=
熊貓寶寶準備了2個蘋果,小貓又帶來了2個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2個蘋果+2個蘋果=
熊貓寶寶準備了3個桃子,小猴又帶來了1個桃子,一共有幾個桃子?
3個桃子+1個桃子=
熊貓寶寶準備了3串香蕉,小象又帶來了1串香蕉,一共有幾串香蕉?
3串香蕉+1串香煮j=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有趣的數學符號”。
重點提示重點指導幼兒理解“+”“=”的意義,在活動過程的每一種問題情境中,都請幼兒討論,為什么要用“+”或“=”,它們代表什么意思。
日常生活滲透引導幼兒利用班級的玩具進行加法運算,如一名幼兒左手拿1塊積木,右手拿2塊積木,問:現在XX手中有幾塊積木?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5
收藏 分享 -4-2 21:09| 發(fā)布者: 劉炳霞| 查看數: 9| 評論數: 0|原作者: 劉炳霞|來自: 壽光營里鎮(zhèn)岔河幼兒園
將本文分享到: 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
活動課題:6的加法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示教具,教師與幼兒的活動,進行口頭加法練習,理解6的加法
的意義。
2、培養(yǎng)幼兒計算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
3、理解6的加法的互換、互不規(guī)律。
教學重點:讓幼兒加強練習6的加法運算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雪花片、作業(yè)紙、貼圖。
2、6以內的數字頭飾、音樂游戲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老師戴6的數字頭飾走進教室,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數字娃娃6跟我們一起學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 基本部分:
(一)????? 以對歌的形式來復習6的分成,先按互補關系,再按互換關系。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6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6可以分成1和7……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6有幾種分合法?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6有5種分合法。
(二)????? 學習6的加法
1、 老師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邊觀察邊列出加法算式:
圖上有1朵黃花5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1+5=6
圖上有2朵小花,4朵大花,一共有幾朵花?
2+4=6
圖上有3朵圓形的花,3朵橢圓形的花,一共有幾朵花?
3+3=6
2、? 實物練習
分給幼兒每人6個雪花片,讓幼兒邊數雪花片,邊填寫上作業(yè)紙上相應的數字。
3、 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對表現好的幼兒獎勵貼圖,差的幼兒加強指導。
4、 游戲:找朋友
老師分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數字頭飾,音樂想起來,小朋友們去找和自己合起來是6的數字成為好朋友。游戲可交換頭飾進行。
5、引導幼兒觀察一下自己的周圍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來是數字6,回家后也可練習運算,如:糖、蘋果、餅干、玩具等等。
三、? 結束部分:
老師講評上課情況,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差的幼兒進行指導鼓勵,結束本節(jié)課。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6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6~ 48頁例1、例2的教學內容。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義。
2.通過經歷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探究、發(fā)現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3.在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1.教師:森林小學今天要舉行智力競賽,讓我們去看看吧。
(2)大象老師出第1道題:小老鼠扛著兩個袋子,前面一個袋子裝著米,后面一個袋子裝著黃豆,小老鼠跑著跑著喊累了,怎么辦?小鳥發(fā)言說:“把黃豆放前面,米放后面,這樣就不累了?!?/p>
3.課件中大象老師出第2道題。12+2525+12500+300300+50030++301200+650650+1200這8道題小動物們要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不一會兒,小豬就寫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動物還在一道一道地算著,看到小豬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師的夸獎,小動物們傻眼了……
4.教師:小豬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奧妙嗎?請觀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
學生觀察,同桌交流。
5.學生在全班交流。
學生1:小豬算了左邊4道的結果,右邊的結果是一樣的。
學生2:實際上12+25與25+12都是求12與25的和,所以兩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
學生3:我發(fā)現左邊和右邊并排的兩個算式只是加數的位置交換了。
教師:同學們真會觀察、比較。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發(fā)現的規(guī)律?
教師:如果用兩個不同的字母表示兩個加數,用一個等式表示加法運算的這個規(guī)律,你行嗎?
學生2:我用a、b表示兩個加數,那么a+b=b+a。
教師:真了不起,你們已經歸納出了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想給這個定律起什么名?
……
1.課件播放小動物集合圖:一隊89只小狗,二隊96只小貓,三隊104只小兔,小猴說:“同學們請幫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1)學生獨立思考。
(2)分組討論。
學生1:我們先計算89+96算出小狗、小貓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種小動物一共有289只。
學生2:我們先計算96+104算出小貓、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種小動物一共有289只。
教師:同學們的方法都正確,下面請你們在書上完成“填一填”。
4.學生填空后對答案。
學生2:左邊是前兩個數先加,再加第3個數。右邊是后面兩個數先加,再加第一個數。兩個算式結果相等。
教師:那么左、右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教師:對,能寫成一個等式,89+96+104=89+(96+104)。
教師:你們的發(fā)現是不是適合其他算式,請自己舉例驗證。如果適合,請用一個等式表示。
教師:看來,你們的發(fā)現都適合三個數相加的情況。恭喜同學們又發(fā)現了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為了簡便易記我們需要幾個字母表示?
學生分組用字母表示。
教師:同學們起的名字都很好,我們就按約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稱作加法結合律吧。學生齊讀加法結合律,(a+b)+c=a+( b+c)。
課件播放小動物們鼓掌致謝的畫面。
6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教科書上第46、47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把書上的重點句勾畫出來理解并記憶。
1.第47頁,課堂練習第1題。學生獨立填空,再集體評講。
2.第48頁,課堂練習第2題。
(1)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校對。
(4)問:136+89+64與 89+(136+64)用等號相連的依據是什么?
3.練習九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評講校對答案。
它們在計算中怎樣應用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7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算法進行計算的意識與能力,提高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運用其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湊數游戲。
師:我先說一個數,你們再說一個數,你們說的數與我說的數的和或差是整百數。
師生游戲。
同學們玩得真棒!湊整是簡便計算中比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簡便計算。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4情境圖。
數學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
2、列式計算。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
3、匯報展示。
指名匯報,說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匯報預設:
方法一:先用總頁數減去昨天看的66頁,再減去今天看的34頁,最后算出還剩多少頁沒看: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然后從總頁數里減去看過的頁數,最后算出還剩多少頁沒看:
方法三:先用總頁數減去今天看的34頁,再減去昨天看的66頁,最后算出
4、拓展提高。
提出問題: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進行計算?為什么?234-66-34與234- (66+34)哪種計算方法更簡便?
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的理由。
師: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這個時候選擇哪一種方法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表各自的意見。
5、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
學生舉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總結規(guī)律。
①交流討淪:通過剛才這道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在計算連減時怎樣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②總結: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要根據數字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③用字母該如何表示呢?
6、即時練習。
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進行簡便計算的。
1、在○里和橫線上填上適當的運算符號或數字。
2、想一想,不改變運算順序,誰會計算得快一些?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學習了減法的簡便計算,知道了在減法里,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在減法里: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法算式,并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副圖的意思。
3、專心的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螃蟹
2、數字卡1、1、2,符號+、=。
3、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1、教師出示一只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
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
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2、啟發(fā)幼兒思考:
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字幾來表示?
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字幾來表示?
3、引出"+和=",初步了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又吐了1個泡泡,
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并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4、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說說三幅圖的含義,并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2、看分合式寫數字。
仔細觀察分合式,在空格處天上正確的數字。
3、看圖說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的加算式活動,說一說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要用加法。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2的加法。充分發(fā)揮幼兒能力。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9
有理數的加法
襄汾三中
伊娟麗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及
教學重點和難點 :
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有理數的一些基礎知識,從今天起開始學習有理數的運算.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兩個有理數的加法.
2.學生設疑 兩個有理數相加,有多少種不同的情形? 為此,我們來看一個大家熟悉的實際問題: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guī)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比如,贏3球記為+3,輸2球記為-2.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形: (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那么全場
共贏了5球.也就是(+3)+(+2)=+5. (2)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輸了1球,那么全場共輸了3球.也就是 (-2)+(-1)=-3. ② 現在請同學們說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輸了2球,全場贏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場輸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全場輸了1球,也就是 (-3)+(+2)=-1; ④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全場仍贏3球,也就是 (+3)+0=+3; ⑤ 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兩隊都沒有進球,全場仍輸2球,也就是 (-2)+0=-2; ⑥ 上半場贏了3場,下半場輸了3場,全場是平局,也就是 +3+ ( -3 ) =0. ⑦ 上面我們列出了兩個有理數相加的7種不同情形,并根據它們的具體意義得出了它們相加的和.但是,要計算兩個有理數相加所得的和,我們總不能一直用這種方法.現在我們大家仔細觀察比較這7個算式,看能不能從這些算式中得到啟發(fā),想辦法歸 納出進行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也就是結果的符號怎么定?絕對值怎么算? 這里,先讓學生思考2~3分鐘,再由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1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 相加,仍得這個數. 二.解疑合探例:
1、計算下列算式的結果,并說明理由:
(1)(+4)+(+7); (2)(-4)+(-7); (3)(+4)+(-7); (4)(+9)+(-4); (5)(+4)+(-4); (6)(+9)+(-2); (7)(-9)+(+2); (8)(-9)+0; (9)0+(+2); 學生逐題口答后,教師小結:
進行有理數加法,先要判斷兩個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有一個加數是否為零;再根據兩個加數符號的具體情況,選用某一條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時,通常應該先確定“和”的符 號,再計算“和”的絕對值.
解: (1) (-3)+(-9) (兩個加數同號,用加法法則的第2條計算) =-(3+9) (和取負號,把絕對值相加) =-12.
下面請同學們計算下列各題:
(1)(-)+(+); (2)(+)+(-3); (3)(-)+(-);
(2) 全班學生書面練習,四位學生板演,教師對學生板演進行講評.
三.質疑再探: 說說你還有什么疑惑或問題(由學生或老師來解答所提出的問題) 四.運用拓展: 1.引導學生自編習題。
2、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從實例出發(fā),經過比較、歸納,得出了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今后我們經常要用類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問題. 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時,要同時注意確定“和”的符號,計算“和”的絕對值兩件事.
3、作業(yè) 1.計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 . 計 算 :
(1)(-)+(-); (2)+(-); (3)(-)+3;
(4)+; (5)7+(-); (6))+(-);
(7)(-)+; (8)+(-); (9)(-)+0. 4.用“>”或“<”號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 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10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課件出示情境圖,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育學生多看書,看好書,同時說明有很多數學問題,值得研究。
(二)新課環(huán)節(jié)
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圖片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能不能用已學過的知識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又通過匯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1)呈現信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課外書的價格。
《童話故事》:6.62元 《科學家的故事》:2.75元
師問學生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問。
教師篩選(出示)問題,師:我們來解決“買這兩本書一共多少元?”
【設計意圖】教師創(chuàng)設課外書價格的情境,貼切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主提問,根據學生編出的問題,教師及時捕捉問題,引出小數的加減法。這樣靈活地使用教材、同時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數加法:
學生比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計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發(fā)現方法。
①自主嘗試。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想想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再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組內(或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這是個預設性的的問題,學生能通過以往的學習,來尋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筆算……引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匯報交流。
A、估算這兩本書總價是多少元?對有估算意識的學生及時表揚還要抓住機會是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豎式計算6.62+2.75=9.37(元)
多數學生會選擇用豎式計算,一名學生匯報,師板書。
通過學生口述計算方法,抓住時機追問,(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為什么要這樣對位?為什么把小數點對齊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從而解決課的重難點,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小數點對齊了,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了,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
口述完畢一起觀察整個豎式過程:再完整敘述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抓住三點:①小數點對齊②最低位加起③滿十向前進一
●小數減法:解決問題 “《童話故事》比《科學家的故事》貴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豎式計算?學生獨立做。師巡視、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仿照加法算理進行敘述,并加以比較總結。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知識作鋪墊,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3)引導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引導概括出: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點對齊。
(4)看書36頁 讀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三)拓展練習:
1.用豎式計算 4.37+2.93 7.54+6.84
【設計意圖】練習的目的是鞏固算法,同時暴露新的認知沖突,計算結果末尾有“0”,正確處理“0”的問題。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正確認識和掌握計算結果末尾有“0”的時候要化簡,即劃掉末尾的“0”的問題。
2.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新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解決問題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掌握新的本領。
(四)、課堂小結:
分為兩部分,先看書36頁,整理所學知識;再由學生談收獲、談體會。歸納總結是否達到知識情感的預定目標。
(五)、作業(yè)設計:37頁2題
(六)、板書設計:略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頁、33頁。
教具準備:
情景圖
教學過程:
①讓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②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學生每人一張反饋練習題。
●教學設計:
小組交流、整理知識。
①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進行整理和復習,現在給大家一段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②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小組1:我們小組整理出本單元有這些內容:筆算加法、筆算減法。
小組2:還有用數學、加減法的驗算。
小組3:我們小組還知道筆算加法又分: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xù)進位、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xù)進位,筆算減法又分連續(xù)退位減和被減數十位是0的連續(xù)退位。
小組4:我們還知道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組5:我們知道了加減法的驗算。
(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同時對學生予以肯定)
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的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用數學來進行復習。
鞏固練習、發(fā)散思維。
①嘗試編題,抽象法則。
師:誰能分別編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xù)進位加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xù)進位加連續(xù)退位?
學生針對每種類型分別編題,教師板書:
187726940708
+59+598-762-389
讓學生把編出的題目進行計算。
(訂正時提問)
師: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生1:筆算加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生2:筆算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
師: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生: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滿十進一,減法是不夠減,從前一位退一。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那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哪位同學還有特別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生1:我提醒大家計算時看清加號還是減號。
生2:我還提醒大家計算連續(xù)進位加時,不要忘記加上一,連續(xù)退位減時,不要忘記比原來少一。
生3:我覺得計算時關鍵的是要認真,仔細。
師:以上幾個同學對大家提的醒確實非常重要,大家能記清楚嗎?
生:能!
②反饋測試,靈活掌握。
師:接下來我們就做一組題目考考你,做老師發(fā)給你的練習題第一題,做對一道,就可以從最上面圈一面小紅旗。(筆算加法、減法題各4道)(學生計算、教師巡視,然后課件演示,集體訂正)
(反饋)師:得到8面小旗的請舉手,真不愧是這節(jié)課的計算小冠軍。
第二題:啄木鳥診所
423500501301
+349-453+389-84
762157880227
比一比誰的小醫(yī)生當的又快又好?集體訂正,分別說說錯在哪?
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①課件出示
書架上層有126車,中層157車,下層95車,你能提出問題嗎?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②課件出示
用900個雞蛋孵小雞,上午孵出337只小雞,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337+118=455(只)
師: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337+445=792(只)
師:誰還有其他的問題?
生:還剩下多少個雞蛋?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900-792=108(個)
●課堂小結: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請大家對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表現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教學目標:
1、通過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加強估算意識。
2、整理和復習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書寫認真,計算認真,仔細檢查,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1、正確熟練的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提,解決問提的能力。
數學加法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來理解加法的含義
2.讓幼兒掌握4的加法
3.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用題,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蘋果卡片4個、動物卡片:小鳥、小兔各4張,畫有4個圖案的圖片四張;
2、數卡若干(1-----4)
3、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碰球游戲:復習4的組成
二、出示直觀教具,學習4的加法
1、小兔去拔蘿卜,先來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圖片)問 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幾只小兔呢?
2、幼兒列算式1 3=4請幼兒說出1、3、4的含義
3、依次出示小鳥、小狗、表示加法算式2 2=4、3 1=4(方法同上)
4、引導幼兒觀察1 3=4和3 1=4兩道算式,發(fā)現他們的秘密。
三、引導幼兒看圖編4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四、玩“誰最快”游戲
教師出題,幼兒用數卡擺算式,看誰擺得又快又對
五、看圖寫算式
1、讓幼兒書寫加法算式
2、教師檢查,對書寫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幫助
六、教師進行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幼兒已有了4以內分與合的基礎上,如何讓幼兒理解加法的含義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確立以情境教學為主線,游戲活動為輔助形式,帶領幼兒在情境中結合圖意理解加法的含義,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確進行4的加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