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寶寶心中嫉妒的“刺”
發(fā)布時間:2022-04-02 蠶寶寶的作文 適合寶寶周歲的句子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嬰兒從16-18個月就開始出現(xiàn)嫉妒表情,2-3歲的寶寶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經(jīng)很明顯、很復雜了。我們每個成人都有過因嫉妒別人而使自己感覺不安的體驗,寶寶同樣會被嫉妒折騰得不高興、不愉快,甚至擔心害怕……
別不小心拔苗助長那根“刺”
“寶寶,你再不吃了這口飯,我就把它送給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寶寶把這口飯吃了。
“寶寶,你要是不跟媽媽走,媽媽就做露露的媽媽了,不做你的媽媽了!”果然,寶寶趕緊跟著媽媽的腳步。
當你在得意這一招兒很管用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并進一步料想嫉妒帶給寶寶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既然寶寶自然就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時的教養(yǎng)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這樣招惹寶寶,避免無意中拔苗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
在喂養(yǎng)中故意讓孩子“吃醋”
3歲前寶寶的飲食、營養(yǎng)和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媽媽爸爸把“吃”當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為這個服務。明明知道寶寶已經(jīng)有了“吃醋”心理,還故意利用它把東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開頭舉的第一個例子,結果寶寶吃進了食品,同時也“吃”進了嫉妒。嬰幼兒的“吃”固然重要,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因此,父母應盡量用積極的、正面的教養(yǎng)方式比較好。
有意“騷擾”寶寶,讓寶寶由自卑轉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歡逗寶寶,比如一把把寶寶手中的玩具搶過來,說“這是我的!”或者“我不給你了!”看著寶寶癟著嘴哭了,才還給寶寶。但是,寶寶也辨別不出來玩笑的真假,被這樣招惹以后,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自卑常常是轉化為嫉妒的前奏。當然,如果有朋友、鄰居或者同事這么逗你的孩子玩,你也不好意思駁回人家的面子,你可以悄悄地對著寶寶耳朵說:“別著急,別理他,一會兒他就給你了?!边@樣反而鍛煉了寶寶的耐挫心理。
反復傳說寶寶的嫉妒趣事,讓寶寶變得心安理得
皮皮說他想變成一只小蟲子,鉆進東東的嘴里,把他的牙齒都咬成小洞洞,這樣他吃飯就不快了。原來,老師總是夸東東吃飯又快又不撒飯粒,皮皮怎么努力也趕不上他,就幻想出這么一個“損招”,暫時求得心理平衡。媽媽聽了以后覺得孩子太有意思了,逢人就說這個笑話,皮皮就在一邊聽著,時間長了,他的“幻想故事”越來越多,博得媽媽的“快樂”也越來越多,后來老師提醒媽媽:“您這么做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眿寢屵@才意識到自己太疏忽對孩子的正確引導了。
修剪寶寶那根嫉妒的“刺”
寶寶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經(jīng)過父母的有意引導,可以盡量減少嫉妒那根“刺”對寶寶自己和他人的傷害,使這種消極心理向其他積極方面轉化。
正面鼓勵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孩子
嬰幼兒特別需要父母的表揚和鼓勵來建立信心,于是有的父母單一地、夸張地表揚寶寶,孩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也把責任向別人身上推。寶寶長期被這么哄著,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學習和承認別人的優(yōu)點,不接納和嫉妒別人的事情隨時可能發(fā)生。例如在一項小比賽或者小游戲中,孩子輸了以后比較傷心,有的父母就說:“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們也行!”這樣也許安慰了寶寶,但卻無形中助長了寶寶逃避現(xiàn)實的嫉妒情緒。父母可以正面鼓勵孩子:“人家寶寶學會了,那我們經(jīng)過學習也一定能行!咱們回家試試吧?”
常常念叨別人的優(yōu)點
這并不是長他人的士氣,殺自己的威風,而是認可別人、接納別人的“情商”培養(yǎng),引導寶寶走出嫉妒的狹隘天地。父母可以經(jīng)常與孩子交談:“某某小朋友有什么優(yōu)點?”“你可以從某某小朋友身上學到什么長處?”
轉化為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動力
有的寶寶會因為自己折不好一張紙,畫不好一只蘋果而嫉妒旁邊的小朋友,知識和技能上的匱乏常常是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的直接因素,也潛藏著嫉妒的危機。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識和技能,讓他產(chǎn)生成就感,蓄積自身的潛能和優(yōu)勢,建立自信心。
游戲時別總是讓著孩子,要讓寶寶輸?shù)闷?/p>
在玩下棋、撲克牌、拍球等親子游戲的時候,別給孩子總是造成他勝利的假象,因為幼兒與成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大人覺得讓讓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兒童卻把游戲當成“工作”一樣對待,要在游戲中讓孩子知道有輸有贏,并鍛煉他承受輸局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心理感受會漸漸遷移到其他情境中,使寶寶敢于承認別人比自己強,減少嫉妒情緒的產(chǎn)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我們生活中不需要嫉妒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F(xiàn)在的社會競爭非常強大,所以我們總是會有嫉妒別人的時候。嫉妒是一種很不好的心理狀態(tài),大家一定要及時調(diào)整過來,這樣才能夠健康地面對生活。
嫉妒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痛苦,一來會對別人造成攻擊和中傷,二來也會使自己的心靈受到傷害。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人如果太出色,別人就會嫉妒他。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如果應對好的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朋友、同事之間的情誼應該可以繼續(xù)保持,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的朋友。那么,嫉妒者都有哪些類型呢?
一、猜疑過度,異常嫉妒者
比他人更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的共性,身邊缺少朋友,缺少坦誠的心靈,有的人還會因為嫉妒他人而不能排遺、克制從而發(fā)生一些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異常嫉妒者主要有以下的四種,其特點為:
1.主觀、臆斷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希望自己說的話題以及自己提出的意見能夠獲得大家的喝彩和重視,最不喜歡默默無聞、無人問津;
2.表面熱情,但是內(nèi)心卻非常冷漠,會對嶄露頭角的人施加壓制,在競爭的過程中會耍小手段,對厲害的人會曲迎奉承;
3.固執(zhí)己見,執(zhí)迷不悟,遇到失敗和錯誤會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
4.缺乏自信,極度自卑,自己非常敏感,覺得別人一直在說自己不好。
二、像姑娘特有的一般性嫉妒者
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大家對于那些外表,身材、長相,特長,愛好,才干等等方面強于自己的人會有著嫉妒的感情,這類人的嫉妒心理沒有那么大,不會輕易讓他人感受到。另外,通常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交流的時候也不會影響感情。
三、對周圍環(huán)境無動于衷的遲鈍者
對他人不會有什么嫉妒的情感,不會和他人競爭,對于他人比自己厲害,也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不計較小事情,跟別人相處起來很融洽。既不在乎麻煩事,也不怨天尤人,凡事想得開。
不過這類型的人在工作中積極進取的心不是很大,無雄心壯志,他們這么淡然地面對世界,其實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四、嫉妒不外露的自制者
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zhì)。雖然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對他人會產(chǎn)生嫉妒的感情,可是并不會表現(xiàn)出來,也不會對別人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他們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并具有沖散或抵消、轉移嫉妒心理的能力和方式,會把對他人的嫉妒轉變成自己前進的動力。遇到事情會忍耐,有長遠打算,對于他人給自己提的意見,會虛心接受,任人為賢,最終會改變不利處境。
嫉妒心理的產(chǎn)生是一種正?,F(xiàn)象,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來面對他,不要選擇逃避。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著自己不足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均衡發(fā)展。如果自己產(chǎn)生了嫉妒的心理,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要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樹立起競爭意識,自己要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使自己盡早被社會所承認,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
莫讓嫉妒污染孩子的心靈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這種“負面情緒”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十幾個月大的嬰兒當看到媽給別的孩子喂奶時,就會出現(xiàn)哭鬧不安等反應。有的孩子長到五六歲時,嫉妒心更會上升,如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鮮艷,騎的童車新穎,便會感到不快。上學以后,有的孩子會因老師表揚同桌而嗤之以鼻;有的對小伙伴在表演節(jié)目得獎而悶悶不樂;有的見自己最好的朋友因考試成績名列前茅會莫名其妙地耿耿于懷……?
在男女孩中,嫉妒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有關專家指出,有嫉妒心的兒童,性格怪僻,難與小伙伴相處,若不及時進行糾正,人格會進一步扭曲,靈魂受到污染,理智被摧毀,良知泯滅,長大后很難有融洽的人際關系,給事業(yè)、社交帶來意想不到的困境。那么,如何讓孩子遠離嫉妒呢?
言教身教并重。家庭是孩子的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滿嫉妒心家庭中的孩子,因受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往往產(chǎn)生較強的嫉妒心。所以,家長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來教育孩子。
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顯露出嫉妒心的萌芽時,不要嚴加批評指責,更不能冷嘲熱諷,以免孩子喪失自尊,身陷嫉妒的痛苦之中。應面帶微笑,靜靜地傾聽孩子的訴說,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在和風細雨中化解孩子心中種種不快的陰云,消除孩子因敵對情緒產(chǎn)生的憤怒。理解和體諒,可給孩子帶來愉悅感,并將嫉妒轉化為激勵孩子前進的動力。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小孩子愛寫愛畫,遇到事兒愛問為什么。但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這些作為,不是鼓勵,而是呵斥指責。這種做法,極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學家指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有鑒于此,家長對孩子每一長處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美,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善意的指出,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對。贊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健康的心理使他們從小心胸開闊,大度樂觀,也遠離了嫉妒。
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心。如今的孩子有許多是由爺奶或外公外婆帶大的,對孩子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極易形成以“我”為中心,只有克服這種“自我中心”,才能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學會接納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寬容心,將來的人際關系就會變得融洽和諧。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嫉妒心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這種負面情緒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十幾個月大的嬰兒當看到母親給別的孩子喂奶時,就會出現(xiàn)哭鬧不安等反應。有的孩子長到五六歲時,如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漂亮,便會感到不快。在學生中,嫉妒也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會因老師表揚同桌而嗤之以鼻;有的對同學在學習上超過自己或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而悶悶不樂……
有嫉妒心的青少年性格怪僻,難與同伴相處,若不及時糾正,人格會進一步扭曲,靈魂會受到污染,甚至失去理智、泯滅良知。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后,很難有融洽的人際關系,在事業(yè)、社交、家庭等方面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嫉妒是一種人格缺陷的不健康心理行為,所產(chǎn)生的過激惱怒情緒可導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使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多種心身疾病。那么,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遠離嫉妒呢?
生活在充滿嫉妒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員的影響,也往往具有較強的嫉妒心。所以,家長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來教育孩子。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顯露出嫉妒的萌芽時,不要嚴加指責,更不能冷嘲熱諷,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態(tài)度誠懇地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在和風細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種種困惑。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長處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美,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對。贊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他們心胸變得開闊,大度樂觀,也遠離了嫉妒。
充實孩子的精神生活。學生要將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但業(yè)余閑暇時間應注意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如舞拳弄劍、吹拉彈唱、揮毫潑墨等。多引導孩子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使他們的精神生活變得充實,情緒愉悅,趕走嫉妒之心。
培養(yǎng)孩子寬容的品質(zhì)。凡是有嫉妒心理者,往往心胸狹窄,以“我”為中心,只能在他人之上,不能甘居人后,稍不如意便頓生妒意,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他人鬧得很僵,甚至做出越軌的事來。因此,要去除這一心理弊病,必須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克服狹隘偏見、傲慢自大等缺點,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不與小人為伍,學會處處接納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海納百川的胸懷,不僅會發(fā)現(xiàn)他人許多長處和優(yōu)點,而且對他人的某些不當之處也會容忍,求大同存小異。這樣,人際關系就會變得融洽和諧。
教會孩子遵循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若是在與對手進行競爭中,看到對方勝于自己,將對方所取得的成績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就會心生嫉妒,憎恨對方,引發(fā)不擇手段、不講游戲規(guī)則的行為。如果因嫉妒生出害人之心,便會走上犯罪之路。所以,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公平競爭和調(diào)整心態(tài)。當別人比自己強時,應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努力趕超,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并從中體會到競爭的樂趣。
育兒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育兒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想要立即撲滅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過,孩子的這種心理緣何而來?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
南寧市興華文化教育培訓學校首席講師李錚認為,“嫉妒”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類似這樣的行為是源于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一個很自信的人是不會嫉妒別人的。嫉妒是因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認可度不夠。“孩子年齡小,對自我的認知來自于別人對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較少,一旦肯定別的孩子,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覺得我不夠好,所以他們肯定別人,而不肯定我’?!崩铄P說。南寧東方愛嬰咨詢有限公司老師盧丹映也認為,出現(xiàn)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對他們的認可不夠,或者過度依賴父親或母親,他認為表揚自己是應該的,表揚別人是不應該的。
其次,一些父母雖然給孩子愛,但孩子卻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愛不足,那么當父母對別的孩子好時,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愛的是別的孩子,而不是愛我”。李錚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讓他獲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會想要表現(xiàn)自己,證明自己是足夠得到別人關注的,這個關注就是愛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價值感沒建立好?!案改冈诒頁P別人時,如果孩子沒有自我價值感,他就會貶低那個孩子,說他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較好的自我價值感,他就會認可這樣的評價?!崩铄P說。因此,李錚建議,父母在給別的孩子肯定時,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應怎么樣,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對別人的贊揚,說明他的自我價值感很充實;如果父母一表揚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現(xiàn)強烈的反應,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給孩子的愛沒有給到點上,沒有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給孩子穩(wěn)固的自我價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學會愛孩子,讓孩子形成穩(wěn)固的自我價值感?!耙粋€人被愛,才能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小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一定來源于父母與他的關系。如果孩子從小得到很多愛,那么當他長大自我價值感穩(wěn)固后,父母再批評他時,他也不會懷疑爸爸媽媽的愛了?!崩铄P說。
怎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李錚表示,愛是說不清楚的,但可以透過結果來看。真正的愛是會有呈現(xiàn)的,如果孩子又與父母有親密關系,又非常的獨立,那么父母給孩子的愛就是真愛。
不要老拿孩子與別人比
盧丹映表示,家長千萬不能有比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的不好,比別人的好,這會教育出自卑的孩子?!俺31荒脕肀容^的孩子一般有兩種反應:一是你一說他不好,他就說自己很好很好,表現(xiàn)為非常的驕傲;二是你說他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現(xiàn)為非常的自卑。但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說他好或不好,他都會很坦然,不會驕傲也不會自卑?!崩铄P說,父母可以說孩子做的事對或者不對,但不能說他這個人是好還是不好,父母要堅信,孩子永遠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給指導方向
如何處理“嫉妒”正在發(fā)作的孩子?盧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興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為他平時也做得一樣好卻沒有得到表揚?如果是這個原因,那么家長應該經(jīng)常評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如家長可以在人前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等。
如果孩子確實做得不夠好,家長也可以把別的孩子樹為榜樣,但要注意說話的技巧,應先肯定他目前的狀態(tài),再給他指導的方向。李錚舉例,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發(fā)現(xiàn)你在玩輪滑方面已經(jīng)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邊的大哥哥一樣,那就更好了?!崩铄P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這樣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后半句(自己與別人比),這時家長就最好暫時不說后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充實起來再說。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在與其他小伙伴的相處中表現(xiàn)出“嫉妒”的心理,專家表示,類似這樣的行為是源于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
兒童表情心理解析之嫉妒
表情四、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對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yōu)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許爸爸媽媽親近或愛別的孩子。
2、別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學習上有了進步,或受到教師的表揚時,認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氣,對別的孩子中傷、諷刺、排斥等。
3、別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比較好看新穎,心生羨慕。
4、別的孩子沒有滿足自己的欲望,就產(chǎn)生對立情緒,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補償和替代,如別的孩子不借水彩筆給他,他就向別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給那個孩子玩,以借此壓倒對方。
一般來說,對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便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激發(fā)孩子發(fā)奮上進,養(yǎng)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就會影響健康成長。
對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長應采取心理疏通并輔之以思想教育來消除:
1、對孩子嚴格要求。鼓勵孩子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樂于助人;對于浮躁、損人利己的不足的行為要予以處罰、教育,以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2、對孩子的贊許、表揚要恰當。既要實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認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圍伙伴的貢獻和幫助,而不可趾高氣揚,好圖虛榮;同時,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驕傲自滿,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的孩子。
3、激發(fā)孩子把嫉妒轉化為競爭意識。使孩子在趕、超先進中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增強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使壓力轉變?yōu)閯恿?,超越嫉妒?/p>
4、教育孩子誠實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達,不斤斤計較;學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溝通感情,增強與小伙伴團結共進的氣氛。
請給孩子安全感,嫉妒心理隨風去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
南寧市興華文化教育培訓學校首席講師李錚認為,“嫉妒”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類似這樣的行為是源于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一個很自信的人是不會嫉妒別人的。嫉妒是因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認可度不夠。“孩子年齡小,對自我的認知來自于別人對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較少,一旦肯定別的孩子,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覺得我不夠好,所以他們肯定別人,而不肯定我’?!崩铄P說。南寧東方愛嬰咨詢有限公司老師盧丹映也認為,出現(xiàn)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對他們的認可不夠,或者過度依賴父親或母親,他認為表揚自己是應該的,表揚別人是不應該的。
其次,一些父母雖然給孩子愛,但孩子卻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愛不足,那么當父母對別的孩子好時,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愛的是別的孩子,而不是愛我”。李錚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讓他獲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會想要表現(xiàn)自己,證明自己是足夠得到別人關注的,這個關注就是愛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價值感沒建立好?!案改冈诒頁P別人時,如果孩子沒有自我價值感,他就會貶低那個孩子,說他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較好的自我價值感,他就會認可這樣的評價?!崩铄P說。因此,李錚建議,父母在給別的孩子肯定時,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應怎么樣,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對別人的贊揚,說明他的自我價值感很充實;如果父母一表揚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現(xiàn)強烈的反應,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給孩子的愛沒有給到點上,沒有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給孩子穩(wěn)固的自我價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學會愛孩子,讓孩子形成穩(wěn)固的自我價值感。“一個人被愛,才能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小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一定來源于父母與他的關系。如果孩子從小得到很多愛,那么當他長大自我價值感穩(wěn)固后,父母再批評他時,他也不會懷疑爸爸媽媽的愛了。”李錚說。
怎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李錚表示,愛是說不清楚的,但可以透過結果來看。真正的愛是會有呈現(xiàn)的,如果孩子又與父母有親密關系,又非常的獨立,那么父母給孩子的愛就是真愛。
不要老拿孩子與別人比
盧丹映表示,家長千萬不能有比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的不好,比別人的好,這會教育出自卑的孩子?!俺31荒脕肀容^的孩子一般有兩種反應:一是你一說他不好,他就說自己很好很好,表現(xiàn)為非常的驕傲;二是你說他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現(xiàn)為非常的自卑。但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說他好或不好,他都會很坦然,不會驕傲也不會自卑?!崩铄P說,父母可以說孩子做的事對或者不對,但不能說他這個人是好還是不好,父母要堅信,孩子永遠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給指導方向
如何處理“嫉妒”正在發(fā)作的孩子?盧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興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為他平時也做得一樣好卻沒有得到表揚?如果是這個原因,那么家長應該經(jīng)常評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如家長可以在人前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等。
如果孩子確實做得不夠好,家長也可以把別的孩子樹為榜樣,但要注意說話的技巧,應先肯定他目前的狀態(tài),再給他指導的方向。李錚舉例,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發(fā)現(xiàn)你在玩輪滑方面已經(jīng)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邊的大哥哥一樣,那就更好了?!崩铄P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這樣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后半句(自己與別人比),這時家長就最好暫時不說后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充實起來再說。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在與其他小伙伴的相處中表現(xiàn)出“嫉妒”的心理,專家表示,類似這樣的行為是源于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嫉妒心
我們班的寶寶年齡都在2-3歲,這個時候孩子的嫉妒心理是最難處理的問題。在自我意識萌芽的同時,每個孩子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嫉妒心。那么,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1、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了解幼兒嫉妒的原因。
幼兒往往會對于擁有自己所沒有物品的同伴或者受到老師表揚的同伴表現(xiàn)出憤怒,這時教師需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大聲呵斥他。
2、盡量避免使孩子產(chǎn)生嫉妒心理的環(huán)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每個幼兒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恰當?shù)谋頁P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對于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可以肯定他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告訴他哪一方面還存在不足,使幼兒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3、轉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采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化。如核桃看到紅花欄里自己的貼紙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jīng)有三個小紅花了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貼紙就可以跟其他寶寶一樣多了,加油哦!
4、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游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提升寶寶六“覺”的必修課
所謂“閾”就是標準,而“反應閾”就是對外界反應最基本的標準,反應閾高的孩子,就是需要許多刺激才會使之有反應;而反應閾低的孩子,則是只要一點點的刺激就會有所感覺,這些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及社會覺等六種,但專家表示,其實無論孩子對反應是較遲鈍或較敏感,只要父母付出耐心與時間,都是可以藉由努力而趨于正?;?。
六種“覺”的表現(xiàn)界定
反應閾的高與低界定于對于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我們先來了解反應閾不在標準值內(nèi)的孩子,可能對于這六種“覺”的表現(xiàn):
◆觸覺
對于觸覺比較遲鈍的孩子,喜歡藉由外界尋找刺激,例如在外面喜歡用手摸尖銳、粗糙的地方以尋求更多的觸感,或者喜歡咬手指,讓他有痛的感覺,男孩子有些甚至喜歡摸自己的生殖器,只是想要有更多疼痛的感覺。
但是太敏感的孩子,可能非常不喜歡別人觸碰,也不喜歡洗澡,連蓮蓬頭噴出來的水柱打在身上都覺得痛,別的孩子讓人捏一下臉可能覺得還好,但是敏感的孩子別人輕輕摸一下就覺得不舒服。另外,觸覺敏感的孩子換季的標準也不太一樣,我們覺得還好,只需穿個薄外套的天氣,他們可能覺得很冷,比較早就要換季。
◆聽覺
敏感的孩子對于別人覺得沒什么的聲音感到很刺耳,甚至覺得很煩躁,上課只要外面有一點點的聲音,會很容易分心;比較遲鈍的孩子總是好象聽不見別人叫他,其實是早就已經(jīng)聽到了,只是要很慢才有響應。
◆視覺
敏感的孩子上課很難專心,因為常常會注意到別人沒注意的事,例如:他發(fā)現(xiàn)他旁邊的同學沒有穿襪子,這令他感覺很不舒服,就跟媽咪說不想去上課,但往往這個理由很難讓家長接受,往往會被責怪,殊不知道這真的是令他不舒服的原因;而視覺較遲鈍的孩子,就容易對于明明該注意的紅綠燈、交通號志等顯得漫不經(jīng)心,而容易造成危險。
◆嗅覺
敏感的孩子對于一點點的味道都不能忍受,總是覺得很多東西很臭、很臟,讓他們失去很多接觸新事物的機會;較遲鈍的孩子則不覺得便便呀、口水這些排泄或分泌物有什么臟的,就一直去觸碰。
◆味覺
味覺敏感的孩子對于冷熱很敏感,一點點與平時不同就感覺的出來,食物只要一點點燙就會吐出來,或者一點點的甜、咸就感覺的出來;比較遲鈍的孩子,對于味道不同的食物都沒有多大反應,讓家長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食物過咸或過甜。
◆社會覺
這是比較特別的一種“覺”,指的是人際關系。比較敏感的孩子,總是覺得某某人不喜歡他,或是自己不喜歡某某人,導致人際關系比較不好;但是比較遲鈍的孩子,也不見得就好,因為往往自己說了別人不喜歡聽的話、或不喜歡做的事都搞不清楚,因此也容易得罪人。
無論高低父母教導最重要
其實無論評估出來的數(shù)值高低,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藉由了解你們家孩子的敏感程度,才能決定教導他的方式,并且要在很小的時候就承認他較別人敏感或遲鈍的事實,再加上自己在家的引導與訓練,來幫助孩子自由自在的與他人相處,不必勉強孩子不喜觸碰或聽聞的事物,而是以順其自然的方式來一步步調(diào)整他的感覺。以下是幾點建議及做法:
1、先做心理準備。
2、運用同理心。
3、用鼓勵的語氣。
我們要告訴父母們的真正重點是,無論你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先天氣質(zhì)如何,最重要的都是后天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本性加上生長教養(yǎng)環(huán)境的配合,才能給孩子最大的發(fā)揮空間,發(fā)掘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它,找出孩子的缺點引導它,這才是父母親應該要了解的,這些與智力都無關,但是與教養(yǎng)卻息息相關,因此父母的責任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