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善于經常給孩子解壓
發(fā)布時間:2022-03-23 怎么給孩子扎頭發(fā)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經典語錄 父母怎么給寶寶取名字蘭姆教授說,托兒所老師經常無法幫助幼兒調節(jié)和轉移壓力,因為兒童護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持群體的和諧,讓不規(guī)矩行為減少到最少”,而這樣做會損害兒童的長期情感發(fā)展。
蘭姆說,家長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應當通過創(chuàng)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友好氣氛、鼓勵孩子早睡等手段為孩子解壓。蘭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兒所的幾周,家長可以爭取到托兒所與孩子共渡難關。他指出,在德國,家長會連續(xù)多天陪孩子適應托兒所的新環(huán)境;而在英國,“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要善于給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認為,社會上有輿論認為母親應當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實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途徑,父母應當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兒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為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說,托兒所老師經常無法幫助幼兒調節(jié)和轉移壓力,因為兒童護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持群體的和諧,讓不規(guī)矩行為減少到最少”,而這樣做會損害兒童的長期情感發(fā)展。
蘭姆說,家長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應當通過創(chuàng)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友好氣氛、鼓勵孩子早睡等手段為孩子解壓。蘭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兒所的幾周,家長可以爭取到托兒所與孩子共渡難關。他指出,在德國,家長會連續(xù)多天陪孩子適應托兒所的新環(huán)境;而在英國,“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們的孩子沒了真正的童年”
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許多英國家長對子女童年環(huán)境和游戲方式的改變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孩子們失去了自己小時候擁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員調查了4000名10歲以下孩子的父母,讓他們列出現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時的哪些樂趣。yJS21.com
超過一半的家長說,過去,
孩子們在課間喜歡玩?zhèn)鹘y(tǒng)的游戲如跳房子、板栗游戲等,而現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電腦游戲。接近半數的家長們說,他們記憶中的戶外游戲,如捉迷藏、壘房子都被現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戲所取代。傳統(tǒng)的床頭故事也有所變化。有一半的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國影響深遠的一些童話故事。
據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調查,英國兒童是發(fā)達國家中生活質量最低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導讀:原來我的一個小小改變,帶給女兒的卻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女兒真的是媽媽的鏡子。
“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
老師發(fā)來幾張妞兒和同學在老師帶領下滿校園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開呀!一群天真的孩子,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在花紅柳綠的掩映下,是如此嬌艷??粗哼@些照片,想想真的需要好好呵護她的成長呢。
但人又是多么的矛盾呀!面對如此競爭激烈而又復雜的社會,做父母的我們又不能不幫她進行了選擇,背上沉甸甸的書包,進入學校,結識同學、結交朋友,接受教育,嘗試著讓她獨自去面對一些問題和困難,學會承受壓力,學會適應并解決它。真的很無奈,這就是生存法則。
很多時候真的很擔心,她嬌嫩的心靈是否承擔得起?可是妞兒,媽媽唯有做的,便是經常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你“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
加油!為你,也為媽媽自己。
“能講給媽媽聽聽嗎?”
六歲小孩的世界,和我們大人是不一樣的。她有自己的觀察點,也有自己的判斷,還有自己的迷惑。這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她說出來。聽聽她的描述,聽聽她的看法,亦或是她的困惑。不要急于打斷她,只做忠實的聽眾。
妞兒上學期,可能蒙,每次我引導她說說學校里的事,她就靦腆地笑笑回答:我忘了。
這學期,經歷了半學期的幼升小的磨合,妞兒似乎董事了點。
有一天,我發(fā)現妞兒氣鼓鼓的,就輕輕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逗她說:今天好像有個小人兒不高興呢??墒遣恢獮槭裁矗?/p>
妞兒氣哼哼的說:哼,今天我被罰掃地了。
我說:哦?為什么呢?能講給媽媽聽聽嗎?
妞兒說:老師說我座位周圍有垃圾??墒悄鞘莤xx故意踢過來的。
我說:那你可以給老師說明經過呀。
妞兒說:給老師說了,xxx不承認,老師就不聽了,說垃圾在我座位上,就罰我。老師不相信我。
我說:媽媽相信你。能不能給媽媽講講,是什么垃圾呢?
妞兒說:是轉鉛筆的鉛筆屑。我又沒帶轉筆刀,根本就不是我弄的。
我沉默了一會兒,說:老師也有弄錯的時候。地也罰掃了,就當我們幫別人做了件好事。應該開心才是,對不對?
妞兒想了想,說:也只好這樣了。
晚上睡覺時,妞兒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你真好!肯聽我說這么多。
我親親她的小臉,說:記著,有什么事都要說出來,媽媽永遠是你忠實的聽眾。
“需要我?guī)兔幔俊?/p>
上學期,心想妞兒從幼兒園到小學有太多事情需要適應,很多事我就越俎代庖、全包辦了。后來發(fā)現,妞兒有好多事情因為沒有參與,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跟個沒事兒人似的。由此也助長了一些不好的毛病。
這學期,我就給她不斷灌輸:自己的事自己做!只是注意觀察,看她實在有困難,就說:需要我?guī)兔幔?/p>
妞兒有時會倔強地說:不需要!我自己能做。有時也說:媽媽你幫幫我好嗎?在我的幫助下做完,妞兒會說:謝謝媽媽!
我發(fā)現,我經常掛在嘴邊“需要我?guī)兔??”這樣一句話,其實只是給妞兒吃了一顆“定心丸”。傳遞給她的意思是,媽媽沒有不管你,看著你呢。你盡可安心做你的事。遇到困難是可以求助的,媽媽和你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妞兒的進步是如此明顯!
原來我的一個小小改變,帶給妞兒的卻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女兒真的是媽媽的鏡子。
父母的“犧牲”給孩子太多壓力
哈爾濱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但嚴重的抑郁癥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這位母親本來是一個性格開朗、工作干練的基層婦女干部。當她下決心進城陪讀的時候,剛剛40歲出頭。她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就像一場賭博。母親為兒子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使自己的生命黯淡了,沒有了光和熱。母親的“犧牲”也使孩子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沒有了自我選擇的空間。結果換來的是什么呢?不僅是考研的失敗,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僅在家中一切為了孩子,一切服從孩子,業(yè)余時間也全搭給了孩子。好像孩子培養(yǎng)好了,就是自己的工作好了;孩子進步了,也就是自己上進了;孩子將來有出息,就是自己出息了?!盃奚约?,為了孩子”是理所當然的。而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則是得過且過,不求進取,“混唄”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對自身的充實、進取毫不顧及。
事實表明,自我否定感強的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其觀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對自我的不滿意導致了渴望子女出人頭地的補償心理強烈,容易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來的消極、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為特征,會通過有意無意、長期反復的言傳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驚人相似的復制。如果當孩子將來成為人之父母之后,也來個自我否定,同樣是“為了孩子,犧牲自己”,豈不是對父輩的期望極大的諷刺么!由此看來,一些父母現在以犧牲自己來保全孩子,不僅僅是犧牲了自己,同時也是犧牲了孩子應當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因為父母的成就動機既可為子女提供樣板,又可以為子女提供一個促進其成就動機的家庭氣氛。
父母的行為勝過任何說教。那些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們,當心也“犧牲”了寄之于厚望的孩子!
比利時父母讓孩子了解生活常識
前些年去了一次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住在一位比利時朋友家。
朋友的兒子5歲,長得高高大大,看起來像個大男孩。印象中朋友針對孩子教育所做的全部事情,好像就是不停地在家里為他舉辦各種各樣的Party(聚會),而且,只要他提出建議,鄰居們都會非常高興地響應:在他們看來,這是孩子融入社會、學習同成年人及伙伴相處之道的一個必要途徑。
在這類Party上,孩子們盡情地跳舞、唱歌、做各種表演,無論演得如何,都會獲得家長們的掌聲。
有天晚上,朋友又在院子里舉行Party。朋友的兒子準備了個故事,故事很長,他精心背誦了兩天,自以為精熟。可是,登上講臺,故事講到一半,后面情節(jié)卻全忘記了。沒人起哄,大家都靜靜地看著他。我想他一定會感到緊張,可能會跑下臺去,這種尷尬情形會在他心中形成陰影,從此對這種拋頭露面的事極力拒絕……誰知,他竟神色自若地說:“對不起,我忘詞了,現在重新開始?!盤arty結束后,我以為朋友一定會找他談談,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并為孩子驅散心中的不安??墒桥笥巡]這么做,像沒發(fā)生這件事一樣,對滿院子瘋跑的孩子不理不睬……
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但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在一次郊游的路上。
那天,朋友全家陪我騎自行車去郊游。雖然孩子小,朋友還是為他準備了一輛小型自行車。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欣賞著沿途的風光,十分輕松閑適。
忽然,朋友的兒子在身后叫起來:“請等我一下!”我回頭一看,原來他的自行車鏈條掉了。我想過去幫忙。朋友拉住我,指著路邊的一株樹向我介紹起來。我急著說:“快去幫幫孩子吧。”他卻不以為然,認為他只是要求停一下,并沒有請求幫助。
我邊應付著和朋友聊天邊注意孩子的舉動。半個小時后,他滿頭大汗地將自行車鏈條歸到原位,并用力搖了一下腳踏板,確認已經修好后,輕松地跳上車,招呼我們繼續(xù)啟程。
我不禁大嘆比利時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獨立意識。在國內,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早已哭著向家長求助了。朋友笑了:“自主能力和獨立意識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彼f:“要讓孩子具備自主能力,家長就應該讓他了解常識?!迸笥训脑捪蛔哟蜷_了。他說,開Party時,孩子不但是與社會進行交流,還會學到許多常識:表演常識、準備工作中的常識、禮節(jié)常識,甚至酒瓶應該怎樣打開這類常識。
“有機會,你可以到他們幼兒園去看看,會了解得更多?!迸笥颜f。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真的去了那所幼兒園。
我這才發(fā)現,這里和國內幼兒園完全不同,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游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需要動手的手工課,手工課上累了,老師就帶他們去郊游或者去博物館參觀,老師就像個講解員,指著實物向孩子介紹那段歷史所發(fā)生的故事。孩子們平時所談論的,更讓人吃驚,他們嘴邊常掛著的是居里夫人、海灣戰(zhàn)爭……
如果在國內,也許家長們早就抗議了:孩子至少應該認點字,背點加減口訣什么的,為了入學做準備,關心那么多國際大事干什么?但比利時幼兒園和家長們恰恰就這點達成了共識,就像園長所說的那樣:文化知識,可以入學后再學,隨時隨地學,但常識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孩子的學前教育,就是讓他學會應用常識,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并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
父母要告訴孩子的生活小常識
第一:
萬一被鎖車內,門窗都開不了,車鑰匙被拔,千萬要記得方向盤上的喇叭是可以按響的,一定要想辦法不停按喇叭!
第二:
夏天來了,防雷電,一定要告訴孩子:
1.不要在樓頂或樹下避雨
不要繼續(xù)在樓頂等建筑物頂部玩耍,也不能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大樹下避雨,如萬不得已,則須與樹干保持3米距離,下蹲并雙腿靠攏;
2.不要在水面和水邊停留
在河里、湖泊、海濱游泳,在河邊洗衣服、釣魚、玩耍等都是很危險的;
3.不要快速移動
雷雨中最好不要奔跑,更不適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在雷雨中快速移動容易遭雷擊;雨中快速奔跑也是很危險的。
4.遠離金屬物質
在雨中走時,不能撐鐵柄雨傘,手拿鐵等金屬類的玩具最好收起來;避雨的時候要觀察周圍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或電力設備,不宜在鐵柵欄、金屬曬衣繩、架空金屬體以及鐵路軌道附近停留;
5.不能玩手機
雷雨天氣告誡孩子不能玩手機。盡量別撥打或接聽電話,家里的座機也避免使用,因為避雷針只能保護建筑物,但對沿架空電線、電話線侵入的雷電波卻無能為力。雨中聽歌也是不對的……
6.雷雨天氣注意穿鞋
在雷雨天氣赤腳行走或避雨,會加大了被雷擊的可能性。貪玩的孩子應該立即穿上鞋子,或者在腳底墊上塑料等絕緣體。
7.不要淋浴洗澡
行雷閃電時不宜淋浴洗澡,因水管與防雷接地相連。住高層的,還要注意關閉門窗,預防雷電直擊室內或者防止側擊雷和球雷的侵入。告誡孩子不要把頭或手伸出戶外,更不要用手觸摸窗戶的金屬架。雷雨天氣,在野外和家中洗澡都是很危險的……
如果剛好在戶外雷區(qū),請教孩子這樣做:
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在靠近雷暴的危險環(huán)境,這時應該停止一切行動,并且這樣做:
1.嚴禁奔跑,不要張嘴,應立即雙膝下蹲,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2.應迅速躲入有防雷設施保護的建筑物內,或有金屬頂的各種車輛及有金屬殼體的船倉內;
3..雷電交加時,頭、頸、手外有螞蟻爬走感,頭發(fā)豎起,說明將發(fā)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并丟棄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發(fā)卡、項鏈等,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
4.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千萬不要跑動,應雙腳并攏跳離。
如果是在屋內,關閉門窗十分關鍵,還要給家庭電器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