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快樂與教養(yǎng)方式有關
發(fā)布時間:2022-03-06 小學與感恩有關班會 有關小孩子堅強勇敢故事 有關媽媽給孩子講的睡前故事孩子的不快樂,向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教養(yǎng)方式與孩子是否匹配,決定了孩子的不快樂有多少,也決定了孩子制造快樂能力的高低。
教養(yǎng)方式:
1.學會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學會尊重孩子的需要。
當孩子發(fā)生什么事時,與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話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會這樣”等質問和埋怨的語氣,而是探索孩子發(fā)生這件事時的內在狀態(tài),如“發(fā)生這事時,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導致問題的出現(xiàn)?”
2.學會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極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認可孩子、尊重孩子。一個自信的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自然會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學會鼓勵孩子,而不只是表揚孩子。
鼓勵與表揚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更能讓孩子心里充滿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揚的話:“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媽媽真為你自豪!”表揚過多會不知不覺給孩子帶來壓力。而鼓勵的話:“沒想到我兒子這次表現(xiàn)這么棒,只能證明一點,最近我兒子掌握知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兒子自己靠自己的執(zhí)著精神換來的,非常不簡單!”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可以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優(yōu)質部分,從而從自己的行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性情不同,教養(yǎng)方式不同
據前不久,德國漢堡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扎比內·梅爾巴迪博士發(fā)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氣質的孩子,提供了啟迪。
一.活潑型的孩子,不要過分溺愛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活潑型的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喜動厭靜,生命力旺盛。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呆在父母身旁,而是喜歡自己到處亂跑,結交一些同年齡的朋友,有時,還會捅出一些紕漏,干出一些讓你想象不到的“壞事情”來。
對于特別活躍的孩子,你應該不時給他一點點小小的教訓,使他從中學到一些有益的東西。如果你過分地溺愛他,完全順著他的性子來,那么,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后,就有可能會目空一切,無所顧忌,不知天高地厚。
二.靦腆型的孩子,不要過于心急
如果你有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不要為他的不活躍過分心急。因為他需要一定的時間或適宜的氛圍,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事物。
和其他孩子們在一起,開始時候他可能有點兒不合群,而一旦與別的小朋友“混熟”了以后,他們也會“活躍“起來。原因在于這種類型的孩子性情溫順,“節(jié)奏”慢,若家長迫使他提前活躍起來,他們就會心里不踏實,感到信心不足,彷徨不前。
三.乖巧型的孩子,不要過高提要求
乖巧型的孩子整天不哭也不鬧,心情幾乎總是好的,好像是天天都生活在愉悅之中。這種類型的孩子適應性特別強,他們不怕生人,但對陌生人的熱情也不高。
因為這種孩子很少大聲表示抗議,所以不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往往對他們要求過高,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意志,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但這可能會導致一種不良的后果:這樣的孩子成人以后,對自己缺乏自信心。
四.問題型的孩子,不要過多責難
問題型的孩子,常常讓父母操透了心,這種孩子時常是睡醒后就哭鬧,一天到晚很難安靜下來。他們對新的環(huán)境總不能很快地適應,一會兒又心血來潮,過度熱情。一會兒又心煩意亂,又哭又鬧。
對于問題型的孩子,父母需要極大的耐心,不要對他給予過多的責難,更不能聽之任之,要學會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他們感覺受到大人重視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平靜下來。問題型的孩子,如果教育不當?shù)脑?,則有可能在長大以后,放任自流,自暴自棄。
不同性格孩子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父母教養(yǎng)是否得當?shù)姆凑?。要想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軟硬兼施地去改變孩子,而是更多地窺探孩子的心理,并因勢利導,讓孩子心服口服地改變自己。
故事一:小心眼的甜甜
大年初一,奶奶給甜甜和她的表哥各準備了小禮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黃色禮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禮包,突然大哭起來,把自己的禮包摔到地上,撲上去搶紫色禮包。
奶奶忙把兩個禮包當著甜甜的面拆開,原來是兩盒一模一樣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為笑,甜甜媽卻愁上心頭:這么小的孩子哪來這么強烈的妒意?
細細想來,甜甜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4歲時,鄰家孩子有一架鋼琴,而甜甜只有電子琴,甜甜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到鄰家做客時,她竟逮著鋼琴發(fā)泄般地亂彈一氣,甜甜媽當時雖然制止了她的惡劣行為,卻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緒。
到了6歲,甜甜的妒意表現(xiàn)得更強烈了。有一次,同學娜娜向她借輔導書,明明甜甜昨天剛買回家,她卻說沒有。甜甜媽問她為何要說謊,甜甜毫無愧色地說,誰讓她什么都比我強,我就是不想借給她!
面對女兒如此強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媽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xiàn),一般來說,2歲之前的孩子還不會表現(xiàn)出妒意,但隨著年齡增大,逐漸與周圍的伙伴攀比,對自己幾經努力也無法達成的目標充滿不甘,這時,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妒意就冒出來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寬容的具體表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xiàn),是成長的副產品。通常,嫉妒情緒強烈的孩子,好勝心也強,愿意為某方面超出同齡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決因此而產生的虛榮、攀比、說謊、任性等負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進取動力也一筆抹煞。
對策
·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嫉妒:
假如發(fā)現(xiàn)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為“可恥想法”予以打壓,會加深孩子內心的矛盾與扭曲;鼓勵孩子說出來,才是舒解孩子內心壓力的最佳途徑。合理地解決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勵孩子化嫉妒為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機智地誘導:
有些靦腆、內向的孩子不會當面承認自己的嫉妒,他會把不甘和不滿壓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發(fā)脾氣,借題發(fā)揮。這時父母很容易較起真來—我就不信戳不穿你這點小把戲!但專家認為,點破大可不必,不妨讓孩子與被嫉妒的對象一起生活一兩天,讓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對方也有煩惱,也有得不到的東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二:支配狂的陽陽
5歲的陽陽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媽媽索要一個“音樂坦克”媽媽說不買,陽陽沉默片刻便開始大吵大鬧起來。媽媽無奈之下只好屈服。
誰知這時陽陽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音樂坦克”上了:他一把將媽媽遞過來的“音樂坦克”扔到地上,用腳踢媽媽、踹“音樂坦克”,甚至對過來勸說的售貨員又抓又打,圍觀的人越多他越鬧得歡。這時,“音樂坦克”似乎早已在陽陽的視線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為得不到及時矯治,就會發(fā)展為心理障礙—支配狂。顯然,陽陽的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任性”的范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已經由任性發(fā)展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種由于性格過分偏激,導致情緒控制方面的障礙。具有支配狂的孩子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無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須圍著他轉,并傾向通過極端的語言、行為等來引起旁人的注意,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如上例中的陽陽,后來的目的已經不是要獲得“音樂坦克”,而是通過吵鬧、撒野的方式來引起周圍人對他的關注。
特別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身體有缺陷的孩子、被寵愛過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視的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對策
防勝于治。下面這些及時而恰當?shù)脑缙诮逃嘈趴梢杂行У胤乐购⒆印白呋鹑肽А薄?/p>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情緒變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時,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沒有得到恰當?shù)年P注,受了委屈,還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后針對具體原因及時疏解孩子的情緒,而不是一味斥責孩子。
·不要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絕不能因疼愛孩子而不斷無原則地滿足他,不管合不合理。比如,孩子挑剔食物,不妨就讓他餓一餓,絕不額外給食物,幾次之后,他就會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比如在家通過食物分享、角色游戲等各種方式,讓孩子了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而不是核心。
·樹立起父母的權威。
當發(fā)現(xiàn)孩子開始有“支配狂”的行為苗頭時,應當明確告訴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讓孩子能夠看到并領教父母的權威。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這種心理障礙,糾正起來就絕非一日之功了,建議盡早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故事三:膽小的小強
小強5歲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帶他去吃肯德基,他滿心歡喜地跟著爸爸媽媽出了門,到了肯德基店門口,卻突然說不想吃了。
“為什么?”“我不想浪費那么多的錢?!毙姷幕卮鹱尠职謰寢屖指袆?,覺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雖然爸爸媽媽一再勸說小強進去,但小強堅持己見,絲毫沒有要退讓的意思,于是爸爸媽媽也只好作罷。過了一會兒,小強發(fā)話了:“媽媽,我想買個東西。”“買什么?”“我什么都不要?!毙娊器锏匦α?。一家人在大街上溜達著,小強不時地冒出一句:“媽媽,我想買個東西?!钡看螊寢寙査胍裁矗蓟卮鹫f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媽媽終于明白,實際上,小強是真的想要買點什么?!拔抑滥闶钦娴南胭I點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說,怕你們不讓。”小強終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當爸爸媽媽向他保證為了慶祝他的生日,會滿足他的要求以后,小強才將真實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原來,他想要一個夢寐以求而價格不菲的玩具。
分析
孩子之所以不敢直截了當?shù)卣f出自己的想法,源于爸爸媽媽一向限制孩子買那些他們自己認為毫無意義的玩具。孩子害怕失敗,所以只好與爸爸媽媽玩忽悠。爸爸媽媽給了孩子一種“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實現(xiàn)”的挫折感,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爸爸媽媽,這種過分壓抑的心態(tài)對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對策
·對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媽媽就應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給予滿足。不能滿足的,要向孩子解釋清楚,讓孩子自愿放棄要求。
·如何滿足孩子的愿望有個度的問題,比如,如果周圍的孩子都擁有眾多的玩具,我們又如何限制自己的孩子期盼獲得喜愛的玩具的愿望呢?給孩子適當?shù)某删透信c挫折感都是必要的,孩子需要寬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環(huán)境來磨煉良好的心態(tài)。有著良好心態(tài)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對社會,并最終走向成功。
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不快樂(全托)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孩子送進全托班。很多孩子就是這樣被送進全托班的。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父母就是沒時間照顧孩子而將孩子送到了你最好的幼兒園全托,滿以為自己的孩子會受到最好的教育。事實上,送入幼兒園的孩子能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長們都很高興,為自己明智的選擇而高興。然而,真正的弊端出現(xiàn)在孩子上初中后,他們遇事唯唯諾諾,對父母格外的依戀,而且很多時候做的事情和學齡前兒童一樣
,似乎又回到了幼兒時期。父母很是迷忙,不知是何原因。
原因就在于,孩子們缺乏父母精心的呵護、愛撫和關心。孩子們在幼兒時期,就沒有接收到這些信息,他們就沒有安全感,也不可能有足夠的大量去交往。沒能形成一個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的能力、智力和社會性都沒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是父母漠視孩子情感需求的結果。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深愛她們的,不是用物質去刺激他們,而是用行動去關愛他們,經常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困難的時候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這樣,孩子才會因為有父母的關愛而快樂。
孩子聰明與否與生產方式無關
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在爭論是剖腹產生的孩子聰明還是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許多人認為,剖腹產的小孩比陰道分娩所生的孩子更聰明,理由是手術產的小孩不受擠壓,不會有腦部缺血、損傷等情況的發(fā)生。
其實,正常分娩時,雖然胎兒頭部會受到擠壓而變形,但一兩天后即可恢復正常。胎兒受壓的同時,也是對腦部血管循環(huán)加強刺激,為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出生后容易激發(fā)呼吸而呱呱啼哭。此外,胎頭經過子宮收縮與骨盆底的阻力,可將積存的胎兒肺內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擠出,有利于防止吸入性腦炎的發(fā)生。這些都是剖腹產所不及的。
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年輕父母自作“聰明”,憑主觀想象對待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結果耽誤了大事,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有資料證實,剖腹產與自然分娩的孩子在智力上并無差異。孩子聰明與否,取決于父母的遺傳,和孕婦的生產方式無關。認為剖腹產聰明之說是不科學的。選擇哪種分娩方式,應該本著為母子健康的原則,由醫(yī)生根據產前檢查結果而定。
放養(yǎng)孩子,收獲快樂
放養(yǎng)孩子,收獲快樂五一小長假之后,艷陽天是一天接著一天,終于可以去戶外溜達啦……
宅了一冬的xx比較認生,所以只要天晴,就多帶她到外面轉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對于小小的xx來說,只玩了一天就玩野了,晚上快7點了也不回家。
僅僅出去玩了幾天的功夫,就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xx進步了不少:
1、學會和小朋友共處
之前抱xx出去,其他小朋友主動和xx打招呼,xx不是扭頭不理,就是找媽媽抱;這幾天竟然可以跟小區(qū)里的小朋友們一起搶玩具,跟著后屁股追呀追……這也是我最開心最愿意看到的一幕,哪怕?lián)屚婢呤?,咧咧地哭著,我也高興~孩子嘛,就得和孩子在一起玩~
2、學會爬樓梯
在屋里的時候,xx爬的最高的地方就是窗臺和小板凳,面對著樓道里的臺階卻不敢邁步,雖說同樣的高度但xx也不敢邁一步,探著身子向我伸手抱。這幾天在外面玩的很HIGH,走走爬爬坐坐,我也沒去過多的干涉,漸漸發(fā)現(xiàn),小臺階直接邁步邁不上來,但是她可以兩只手先撐著地面,然后再撅起小PP把腿挪上去;同理,上樓的時候,xx不再讓我抱著,執(zhí)意要下來,自己爬樓梯,從1樓爬到5樓,哇卡卡肯定累壞了~進屋洗洗小手小臉,就坐在桌子前大口吃飯。
3、學會下臺階
下臺階這個也蠻有意思的,此前xx就會往上爬,但不敢下,這一點和之前我倆養(yǎng)的小狗狗一樣一樣的,敢上不敢下,昨天和小區(qū)里的小姐姐玩,比xx大7、8個月,比xx跑的快,xx在后面追呀追,可能是著急了,到了臺階處,沒有喊媽媽,直接就地一坐,再往臺階處蹭了蹭,慢慢把雙腿挪到臺階下,然后一起身,妥了!臺階也會下了~只是可憐了xx這身衣服哇……
4、睡眠好、吃飯香
每天早上xx醒來后,收拾收拾就帶她出門,直到中午1點左右回來睡午覺,能睡1個半小時,醒來之后再繼續(xù)出去溜溜,這次就直到晚上7點才回家。中途給xx帶的水,少許核桃仁、瓜子、面包類的零食,晚上到家后,大口吃飯,8、9點左右開始睡大覺,覺也睡得實了,飯也大口吃了,真是高興!
今明兩天還繼續(xù)艷陽高照,我們還將繼續(xù)戶外溜溜,遠離電腦的日子也是蠻不錯的,和xx一樣,我的胃口也增加啦,xx豎著長,我橫著長,咱這也算是和xx一起快樂成長哈!
如何養(yǎng)育出快樂與自信、有主見又堅強的孩子?
中國式的教育是家長處處呵護、擔心孩子受一點傷,結果使孩子弱不禁風,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育兒錯誤1:害怕孩子之間爭搶
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玩時,常常會叮囑:別和人家搶。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家長,希望孩子不去搶;另外,萬一對方個頭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虧,退一步海闊天空,家長們早已深諳此道。
實際上,孩子之間的爭搶是否真的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爭搶是人性的一種本能,關鍵在于我們怎樣去引導??梢試L試告訴孩子,屬于自己的不妨爭回來,自己喜歡的不妨去爭取,但不能不擇手段。如果孩子連爭搶的本能都不具備,連爭搶的勇氣都沒有,長大以后,面對競爭,誰又會去幫他爭取呢?
育兒錯誤2:對孩子的行為過分擔心
中國式的教育是家長處處呵護、擔心孩子受一點傷,結果使孩子弱不禁風,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如果你連爬上一張矮凳子這樣的主動權都不交給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
育兒錯誤3:自以為是善意的“謊言”
大人經常會無意中說謊,比如和同事通電話的時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卻告訴對方正在寫東西,為的是不讓對方打攪……
大人的謊言有時是善意的,卻沒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說謊的時候,大人有什么資格擺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態(tài)。
育兒錯誤4:過分強調“贏”的觀念
在每次孩子們有比賽時,最激動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會參與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比賽,例如幫他們鉆空子,幫他們出主意,提醒他們正確答案……
事實上,父母對輸贏觀念的強調,更容易讓孩子處在輸不得的處境之中,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把成功看的過重,從而讓心理變得脆弱。
育兒錯誤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會主動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種方法來獲得批準。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拒絕,或者怎樣做才能兩全其美。
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了,因此當他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和他們制定一個規(guī)劃,如條件符合,就滿足他的要求,這樣,孩子在愿望滿足時會格外珍惜。
育兒錯誤6:做家務給報酬
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主動幫你干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澆花等,你應對他的這種表現(xiàn)給予表揚,但切勿說:“你天天這樣做,媽媽每星期多給你10元零用錢?!被蛘哂梦镔|引誘的方法:“乖乖,將自己的碗筷端到廚房,我就給你吃一杯冰淇淋!”
因為說到底,物質獎勵不能幫助孩子從小樹立助人為樂、 熱愛勞動的品德。
育兒錯誤7:立即滿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過對孩子察言觀色來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給予百分之百的滿足。殊不知,這會使孩子從童年時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會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爭取到。
所以,如果對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還沒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計地予以滿足,就會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育兒錯誤8:“主動”幫他分辨是非
主動幫孩子分辨是非,聽起來是件好事。仔細想想,你這么主動地幫助孩子辨別是非,跨過一些挫折的門檻,已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了,這樣做只會束縛他自己的思維。
育兒錯誤9:隨意泄露孩子的個人隱私
如果你與鄰居私下談論你5歲的兒子夜晚睡覺還離不開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會大受傷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訴說他8歲的孩子還尿床,這種揭短行為也會使兒子對父親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個人,即使他還完全是一個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領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因此,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牽涉其個人私事或隱私,大人應予以尊重,千萬別向外人揭短。
育兒錯誤10:飯桌上的妥協(xié)者
這個菜不吃,那個菜也不合口味,孩子總對飯菜百般挑剔,可你卻百依百順:嫌魚肉腥,就改吃紅燒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漢堡包、炸薯條,就去快餐店。
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稱心如意,就飯碗一推,耍起賴來,餐桌上的鬧劇愈演愈烈。孩子正確飲食的基本法則是:給孩子吃什么,何時吃和怎樣吃,由父母決定;而孩子是否愛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決定。
四種氣質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
前不久,德國漢堡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扎比內·梅爾巴迪博士發(fā)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氣質的孩子,提供了啟迪。
(一)活潑型的孩子,不要過分溺愛。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活潑型的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喜動厭靜,生命力旺盛。
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呆在父母身旁,而是喜歡自己到處亂跑,結交一些同年齡的朋友,有時,還會捅出一些紕漏,干出一些讓你想象不到的“壞事情”來。
對于特別活躍的孩子,你應該不時給他一點點小小的教訓,使他從中學到一些有益的東西。如果你過分地溺愛他,完全順著他的性子來,那么,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后,就有可能會目空一切,無所顧忌,不知天高地厚。
(二)靦腆型的孩子,不要過于心急。
如果你有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不要為他的不活躍過分心急。因為他需要一定的時間或適宜的氛圍,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事物。
和其他孩子們在一起,開始時候他可能有點兒不合群,而一旦與別的小朋友“混熟”了以后,他們也會活躍起來。原因在于這種類型的孩子性情溫順,“節(jié)奏”慢,若家長迫使他提前活躍起來,他們就會心里不踏實,感到信心不足,彷徨不前。
(三)乖巧型的孩子,不要過高提要求。
乖巧型的孩子整天不哭也不鬧,心情幾乎總是好的,好像是天天都生活在愉悅之中。這種類型的孩子適應性特別強,他們不怕生人,但對陌生人的熱情也不高。
因為這種孩子很少大聲表示抗議,所以不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往往對他們要求過高,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意志,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但這可能會導致一種不良的后果:這樣的孩子成人以后,對自己缺乏自信心。
(四)問題型的孩子,不要過多責難。
問題型的孩子,常常讓父母操透了心,這種孩子時常是睡醒后就哭鬧,一天到晚很難安靜下來。他們對新的環(huán)境總不能很快地適應,一會兒又心血來潮,過度熱情。一會兒又心煩意亂,又哭又鬧。
對于問題型的孩子,父母需要極大的耐心,不要對他給予過多的責難,更不能聽之任之,要學會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他們感覺受到大人重視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平靜下來。問題型的孩子,如果教育不當?shù)脑?,則有可能在長大以后,放任自流,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