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音樂浴”寶寶大腦極好的營養(yǎng)品

發(fā)布時間:2022-03-05 兒童營養(yǎng)美食 寶寶聽的益智故事推薦 兒童營養(yǎng)晚餐

據(jù)專家介紹:音樂能調節(jié)大腦功能,提高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常聽音樂不僅能幫助孩子增強和恢復記憶力,還可陶冶其美好心靈,培養(yǎng)高尚情操,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日本幼兒開發(fā)協(xié)會的母親們曾做做試驗:當她們的孩子出生時,其容貌和神態(tài)與普通嬰兒無異,然而在他們聽了四個月的莫扎特小夜曲之后,其表情和動作比別的孩子顯得活潑些,眼睛特別亮,很有神,因而顯得容貌也漂亮些。

人們知道嬰幼兒必須進行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氣浴,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卻提出“四浴”,即增加一個“音樂浴”,科學實踐證明,音樂在早期教育中對嬰幼兒智力的開發(fā)有著特殊的作用,是兒童大腦極好的精神營養(yǎng)品。

專家認為,經常進行音樂熏陶的嬰幼兒會有以下特點:總是笑瞇瞇,不怕生人,提早說話,臉蛋秀麗可愛,眼神聰慧明亮,左右腦綜合發(fā)展,長大以后IQ(智商)高、EQ(情商)好,CQ(創(chuàng)造性)強。日本幼兒教育協(xié)會的追蹤調查也表明,從嬰兒起開始接受并喜歡音樂的孩子,長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跡,他們會變得更善良,道德上更純潔。

對嬰幼兒進行音樂訓練,應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喚醒小兒,可以選用較為輕快、活潑的音樂,播放時音量從小慢慢放大,待小兒醒來后,音樂可繼續(xù)一段時間再停止播放;給嬰兒乳哺時,可輔之以悠揚的音樂,這樣能激起小兒的食欲;引導小兒入睡,可選用徐緩的《搖籃曲》,音量要逐漸放小,待小兒入睡后,再徐徐消失。上述音樂的選用和編排,應當相對固定,以便讓寶寶形成有規(guī)律的條件反射,倘若嬰兒在無病痛啼哭時,不妨試著用音樂安慰他,此時可按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搖晃。

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進行“音樂浴”時,一定不可用爵士樂、流行的搖滾樂,而應該選用歐美名曲及古典音樂,并且整個音量應小于成年人適宜的音量。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孕期營養(yǎng)好,寶寶智商高


因此,在胎兒出生前的9個月里,大腦的營養(yǎng)狀況對將來的學習能力有著重大影響。當孕婦營養(yǎng)缺乏或營養(yǎng)失衡造成胎兒營養(yǎng)不良時,出生兒的腦細胞數(shù)量大大低于營養(yǎng)狀況好的出生兒,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胎兒其腦細胞不到優(yōu)秀胎兒的一半!

除此之外,腦神經細胞不是人腦中唯一的細胞,還有近9000億個腦神經膠質細胞。腦神經膠質細胞產生髓磷脂,包裹神經軸突。它們是從神經元到神經元以及到身體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通道,就像傳送信息的電線一樣。這種神經膠質細胞也是在胎盤里開始生長,在出生后持續(xù)增長,特別是在寶寶的哺乳期是生長高峰。

α-亞麻酸是胎嬰兒大腦重要物質原料

美國專家克勞福德通過對有關食物和營養(yǎng)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他說:“也許令人驚奇,孕產婦主要缺乏的營養(yǎng)之一是脂肪,當然是一種特殊的脂肪。胎嬰兒真正需要的是極為特殊的脂肪——我們稱之為必要的脂肪。這種脂肪是營造細胞,特別是大腦細胞所需的脂肪,而不是動物或人類那種堆積在腰部的脂肪?!?/p>

“這種脂肪來自于海洋生物或地上的野生植物,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此定為人體必需脂肪酸,營養(yǎng)學上稱之為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母體即α-亞麻酸。這種脂肪對人體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與人的大腦生長發(fā)育有特別的關聯(lián)?!?/p>

現(xiàn)代生命科學研究證實,α-亞麻酸是構成人體細胞的核心物質,母體和胎嬰兒在攝入α-亞麻酸之后,α-亞麻酸能在人體內多種酶的作用下,通過肝臟代謝為機體的生命活性因子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

在懷孕30周后,胎兒腦中的α-亞麻酸呈指數(shù)上升,亞油酸和油酸卻直線下降。胎兒腦中必需脂肪酸的絕對含量隨胎齡增加而增加。但按其占總脂肪酸的比例計算,α-亞麻酸的代謝物DHA的量逐漸增加,而AA的量相對地逐漸下降。

大腦的分化主要是在出生前完成的,亦即胚胎期或發(fā)育早期某階段完成,尤其在妊娠末三個月和出生后頭幾周,是腦組織快速合成期,80%~90%的認知能力取決于生前的發(fā)育。胎兒期大腦處于迅速生長發(fā)育期,此時有快速的脫飽和碳鏈延長和滲入作用,胎兒或早齡嬰兒自母體攝入α-亞麻酸可迅速轉變并滲入磷脂以供腦的正常發(fā)育需要。

因此,保證這一時期α-亞麻酸的外源性供給促進胎嬰兒腦的發(fā)育是十分重要的。

α-亞麻酸對胎嬰兒的重要作用

α-亞麻酸由于其重要作用,得到世界醫(yī)學界的公認。孕婦攝入后通過胎盤傳送給胎兒α-亞麻酸以及α-亞麻酸的代謝物DHA和EPA,產婦則通過乳汁將嬰兒所需要的物質原料α-亞麻酸或α-亞麻酸的代謝物DHA和EPA輸送給嬰兒。

α-亞麻酸是胎嬰兒腦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營養(yǎng)素,對胎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有著以下重要作用:1、α-亞麻酸能提高胎嬰兒的大腦發(fā)育和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信息功能,促進人

腦正常發(fā)育,孕婦能夠攝入足額的α-亞麻酸,胎兒的腦神經細胞發(fā)育好、功能強,嬰兒的腦神經膠質細胞就多、生長就好。

2、α-亞麻酸能增強胎嬰兒視力。α-亞麻酸還影響視覺神經,實驗表明:α-亞麻酸攝入得少,視網膜電位圖檢測會出現(xiàn)異常。孕產婦或出生后的乳兒如果缺少含α-亞麻酸,乳兒視網膜的磷脂質中DHA含量會減少一半,大腦灰白質減少1/4,使乳兒視力明顯減弱,這樣會影響以后的視力。

3、α-亞麻酸能促進胎嬰兒的機能和形體發(fā)育,特別是對發(fā)育不良的胎兒和早產兒,能促使他們的機能發(fā)育達到正常水平,同時對孕產婦的產后體形也有重要影響。

培養(yǎng)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從小開展各種訓練聽覺的游戲,能培養(yǎng)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能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美,開啟寶寶的智慧。

那么,教寶寶傾聽音樂應注意些什么呢?

1.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傾聽各種聲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樂美。各種鳥兒、蟲兒、小動物的叫聲,馬路上各種車輛的行進聲,風聲、雨聲……都能夠激發(fā)孩子傾聽、探索自然界奧秘的欲望。

2.選擇的音樂要適合寶寶的年齡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可以選擇輕柔、緩慢的音樂讓他們傾聽,讓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到一歲半至二歲時,可以選擇有象聲詞、反映各種音響的音樂讓他們傾聽,鼓勵他們模仿發(fā)音。二歲半至三歲的寶寶,可以選擇短小、具有鮮明音樂形象的音樂讓他們傾聽,發(fā)展他們的音樂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寶寶傾聽音樂,態(tài)度一定要認真,不要隨便講話,讓他們養(yǎng)成安靜聽音樂的習慣??梢赃\用形象的玩具,幫助寶寶理解音樂的性質,增添聽音樂的趣味。如聽搖籃曲時,成人可懷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4.鼓勵寶寶用簡單的動作和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如聽完一段歡快、活潑的音樂后,可以讓寶寶做小鳥飛、小免跳的動作,說一些簡短的話語:小鳥飛飛,小兔跳跳,寶寶笑笑,多么快樂!

5.寶寶的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很短,每次傾聽音樂最好控制在5~10分鐘之內,以免時間過長,使寶寶感到疲倦,失去興趣。

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


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

寶寶愿意動腦就意味著會主動的去思考,去接受知識,對他將來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家長應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呢?

1、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父母對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然后從最容易入手的問題開始,逐漸的再加大難度,讓孩子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困難。

2、融入生活中

3-6歲的孩子對于抽象的理論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光有說教是不夠的,還要開創(chuàng)動腦筋的環(huán)境,在活動中啟發(fā)孩子動腦筋,比如說家庭猜謎、數(shù)字游戲等等。

3、讓孩子多讀、多看一些兒童書籍、節(jié)目

比如說七巧板等少兒節(jié)目或者是幼兒食品的書籍,能夠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動腦。

4、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把孩子帶到社會中去感受生活,擴寬他的生活空間,然后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觀察季節(jié)的變化或者觀察動植物的特征等。

5、運用激勵的手段

哪怕是孩子取得微小的進步,父母也要及時的給予肯定,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6、力所能及的分擔

家長也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力所能及的分擔一些家務事,這對他們的心智成長是有積極作用的。孩子不僅能夠在學習中學會做事的方法和工作態(tài)度,也能夠協(xié)調的動作。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如果對某件事情特別感興趣就自然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想盡辦法克服困難以此達到自己的目的。

溫柔哼唱是寶寶最好的音樂


美好人生從音樂開始——音樂教育專家許卓婭教授談幼兒音樂啟蒙教育

為什么要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讓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用音樂來進行兒童的啟蒙教育,首先要從觀念層面來闡釋。因為父母在利用音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時,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價值期待,從而導致父母對兒童不同的音樂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評價。

對于0-3歲的兒童來說,什么是合理的價值期待呢?

父母不能完全用功利的眼光來看待音樂啟蒙。早期嬰幼兒的音樂啟蒙更多地是在生活中,由父母隨時隨地進行的,其目的不是為了讓他掌握一種技術、學問或生存本領,不是兒童或者父母以資炫耀的資本,而是通過音樂來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利用音樂進行交往的能力,是為了讓兒童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何時開始音樂啟蒙教育

從祖母的祖母開始……

這是匈牙利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先生的一句話。有一次,一位家長問他:“教授先生,您認為我何時開始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比較合適呢?”柯達伊問:“請問您的孩子現(xiàn)在多大了”,這位家長回答說:“我的孩子就快滿六個月了”??逻_伊不無遺憾地對他說:“太晚了,從孩子的祖母的祖母就應該開始音樂教育了?!?/p>

柯達伊先生的回答表明,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起點并不是兒童本身,而要追溯到其祖輩的祖輩。

從準備要寶寶開始……

寶寶的音樂啟蒙越早越好,如果祖輩沒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父母要從準備要一個寶寶的時候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尤其是胎兒時期,母親要經常保持一種快樂的心情并經常哼唱一些歌曲給寶寶聽。

用什么樣的音樂作品進行啟蒙

歡快、輕柔

適中的音量

父母的聲音

給寶寶聽的音樂要選擇一些歡快、輕柔的歌曲或樂曲。太熱烈、金碧輝煌的不行,描寫戰(zhàn)爭殺戮狂暴的也不行,迪斯科音樂、有很強烈、狂躁、尖銳聲音的音樂都不行。

歡快、輕柔的歌曲或樂曲的選擇,要從節(jié)奏、旋律、歌詞方面加以適當?shù)淖⒁狻?/p>

在播放給寶寶聽時,音量要加以控制,不能太大,否則會傷害寶寶嬌嫩的聽覺系統(tǒng)。

但我還是更推崇父母用人聲、用充滿愛與想象的聲音,通過親子的身體的有節(jié)奏拍打來哼唱給寶寶聽。

音樂啟蒙怎樣進行

哼哼唱唱

拍拍打打

搖搖晃晃

0-3歲的寶寶有很多機會呆在父母的懷抱里。當寶寶完全依賴父母的時候,父母對他哼哼唱唱,同時要顛簸、搖晃、拍打、撫摸寶寶的身體,如手心、腳心、臉蛋、屁股等。伴隨著哼唱或者念兒歌,還可講一些有趣的事情。父母溫柔的聲音,充滿了感情和愛,這是無論哪個父母都能做到的,也是寶寶最好的音樂。

寶寶小的時候以此為主,即使寶寶稍微大一點,還是應該創(chuàng)造很多機會讓孩子和父母有一種身體上的親密接觸。只要孩子有機會坐在你身上,父母便可顛簸、搖晃、拍打、撫摸其身體。這些東西都在傳達一種愛。寶寶耳朵聽到的是一種節(jié)奏,身體感覺到的是一種運動,這種節(jié)奏和運動本身也是充滿愛與想象的。而且這還不單是一種節(jié)奏,它還有強弱、起伏、音高、音調韻律的變化。這種搖晃、顛簸對于兒童的抗搖晃、抗顛簸的感覺統(tǒng)合也有很大幫助?,F(xiàn)在有的父母把寶寶局限在小床上、小童車里,缺少搖晃和顛簸的刺激,導致一部分孩子感覺統(tǒng)合失衡,這是很得不償失的事情。

而且,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是你主動,寶寶大了一點以后,可以讓他主動,讓他來拍打你,搖晃你。等到寶寶會走路了以后,可以和他做音樂游戲,邊念兒歌邊相互追逐,用身體的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高低等。Part2爸爸媽媽還應該知道的.

培養(yǎng)“快樂”寶寶的五大秘籍


下面的這些經驗適合那些寶寶在12個月以內的媽媽,看看它,或許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快樂的寶寶了!

當我懷孕的時候,我看了很多書,對于孩子出生后的生活還是有些擔憂,因為在之前看過很多脾氣比較怪、哭鬧不止的孩子,使他們的父母沒辦法休息,也沒有辦法處理這種情況。

果然,當我的女兒樂樂出生后,我擔心的情況發(fā)生了,她總是不停地哭鬧,脾氣也越來越怪異,我想這肯定有什么問題。

于是我找了相關的育兒專家進行了咨詢,專家說“孩子的氣質很重要,父母應該在孩子變得煩亂之前,能夠認識到寶寶的真實需要,就會使孩子不至于哭個沒完沒了或無故發(fā)脾氣。對于即使是脾氣比較不好的孩子,也應該慢慢培養(yǎng)你與孩子的關系,以使孩子慢慢感覺有安全感?!痹谖野凑諏<业慕ㄗh實踐了幾個月以后,我家樂樂在長到5個月的時候,她基本上可以睡整個晚上了,也不再亂發(fā)脾氣。下面我就把我的經驗告訴給那些寶寶在12個月以內的媽媽,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快樂的寶寶。

保持冷靜

有研究表明,當父母對他們的寶寶的行為變得失望的時候,嬰兒會感受到緊張并做出反應。然后,這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寶寶變得更緊張,父母更加失望,從而使這個循環(huán)加劇,寶寶的脾氣會越來越壞,父母的耐心也會越來越差。

對于寶寶的哭鬧,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被孩子的哭聲弄得失去智商,這樣可能更使你不知道寶寶需要什么。記得去年,在樂樂7個月的時候,我早上著急出門上班,她卻總是這個時候來搗亂,嘴里發(fā)出嗚嗚聲直到我抱著她才停止,直到后來我才找到解決的方法。那就是有一天我把她放入嬰兒椅中,并給她一個磨牙棒,咬著磨牙棒使她很快樂,現(xiàn)在這種方法基本上是我早上上班前與她分開的必備程序了。后來,我總結可能是樂樂這個階段開始長牙了,牙床難受,但又沒辦法表達,所以通過哭鬧來引起大人注意。找到原因對癥下藥,解決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對于第一次做母親的家長來說,喂養(yǎng)寶寶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積累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到后來的應付自如,心里上也經歷了恐慌到鎮(zhèn)定自若,但保持冷靜是做出正確判斷所必須的。育兒專家說,“我總是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的某種特定情況使你不快樂或特別難受,那么你就改變它。在此之前,父母也應該避免某種特定的情況成為生活的麻煩”。比如,有些寶寶必須家長抱著才能入睡,只要一放到床上就會醒,這非常累人,而且隨著孩子體重的增加,這無疑是一個體力活。還有就是,小孩在大人的床上睡,不在自己的小床上睡,為避免以后成為麻煩,還是要從嬰兒期就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再現(xiàn)母體環(huán)境

為什么一些嬰兒過度挑剔?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離開了他們熟悉的母體環(huán)境,來到陌生的世界后沒有安全感,畢竟那是他們生活了10個月的家。對于這些想念母體的嬰兒,可以通過人為的方法模擬一些母體的環(huán)境來使他們安靜。育兒專家推薦一些傳統(tǒng)的撫慰技術,將寶寶用柔軟舒適的毯子裹起來,使他感覺溫暖,并把他抱起來貼近母親身體的左側,有條件可以放些羊水的聲音的碟或磁帶,逐漸輕柔的搖晃,同時可以給寶寶一個安撫奶嘴,讓他從聲音到動作充分感覺母體的環(huán)境,這種方式寶寶可以聽到出生前媽媽的心跳聲和羊水的聲音,能感覺到媽媽輕微的動作,環(huán)境溫暖而安全,寶寶自然而然的就會安靜下來。

嬰兒需要安靜是一個錯誤的說法,研究表明,寶寶在子宮的時候,聽到的是一個持續(xù)的聲音,媽媽心臟跳動的聲音比吸塵器聲音還要大,這就是為什么嬰兒用規(guī)律的持續(xù)的聲音催眠比非交互的靜止和雜亂的聲音效果要好的原因。嬰兒更習慣類似心跳的有規(guī)律持續(xù)的聲音,但是現(xiàn)實世界卻有太多雜亂的聲音干擾,離開母體環(huán)境的嬰兒難免有些“水土不服”。

保持身體接觸

身體上的接觸會使媽媽與寶寶建立很強的聯(lián)系。早產兒通常對觸覺更敏感,而且無論是早產兒還是足月出生的寶寶在媽媽的臂彎中都會感到滿足,從而減少哭鬧的次數(shù)。人們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寶寶除了吃和拉基本沒什么其他的需求。但是在我女兒出生后,當我抱著她的時候,能明顯感到她對我的依賴和滿足,當我離開回來的時候,能感到她在看到我的時候的激動。所以要加強與寶寶的身體接觸,以滿足她的需要。

雖然說要加強與寶寶的接觸,并不是說媽媽需要整天都抱著他。事實上,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達到同樣的效果。比如,在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如果寶寶喜歡,可以花一些時間按摩寶寶的手、腳和身體,或者可以與寶寶一起洗澡。

把握教寶寶說話的時機

當媽媽與寶寶近距離接近時,寶寶能在近距離觀察媽媽的動作和行為,此時要滿足寶寶的求知欲是很重要的。一般大家都會認為,寶寶在很小的時候不能說,不能走,對寶寶說話可能他也聽不懂,但是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訓練寶寶觀察能力、注意力和理解力的過程。媽媽可以在日常的喂養(yǎng)過程中這樣做:看著寶寶的眼睛,對寶寶說有關你和寶寶兩人正在做的事情,一塊做藏貓貓的游戲。自從我女兒出生之后,我變得非常愛說話,我會告訴她我正在給她穿什么衣服,我們要去哪里,我們在路上看到什么花,我感覺她并不覺得我嘮叨,并很享受這種狀態(tài)。當她變得有些煩躁時,我所做的就是對她說點什么,她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當然,所有的寶寶都需要休息時間,當你注意到寶寶在和你玩耍一會兒后,把頭扭向一邊或者扭動身體的時候,可能表明寶寶累了,需要休息了。通過觀察寶寶的暗示,能夠幫助寶寶學習控制生活中的緊張度并把握快樂。

進度計劃

“進度計劃”近幾年已經成為日常用語了,但是如此流行的原因是因為工作,總是在不斷計劃、跟進、檢查,但所有這些工作中的計劃進度都是依賴于公司的制度和利益。對于成為父母的工薪一族來說,“進度計劃”同樣也可以用在孩子的撫養(yǎng)上。通常,寶寶是依賴他們的父母來了解外在世界的,當他們知道什么將要到來,對于寶寶來說可能會感到更有安全感。對于家長來說,為寶寶建立一個路標也意味著自己撫養(yǎng)工作量的減少。對于樂樂來說,自從我建立了寶寶的計劃表,就能在她哭之前知道她的需要,從而避免了哭鬧?,F(xiàn)在基本上我只能聽到她累了或餓了時候的嗚咽聲,除此之外,基本上已經避免了比較頻繁的哭鬧,但這也是經過了一定時間才得出了這個喂養(yǎng)計劃的。當然,對于喂養(yǎng)孩子不能像工作那樣丁是丁卯是卯,也有一些例外,但總體上要比沒有做計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基本上,父母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些常規(guī)事務,比如:寶寶在最后一次吃完以后,多長時間會醒;醒的時候能活動多久。很多寶寶在白天不能連續(xù)玩3個小時,當你感覺比較煩累的時候,可能也正是他想告訴你他想打個盹的時候,所有這一切都依賴于對孩子生長規(guī)律的掌握和日常有意識的訓練。

在喂養(yǎng)嬰兒的日常生活中,應盡力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做某些事,這樣有助于嬰兒的條件反射和生活的規(guī)律性。比如:白天小睡后喂食,要將孩子放在嬰兒椅中,而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喂食就放在嬰兒床上,這樣就會給他一個信息:吃完該睡覺了。對于我10個月大的孩子來說,我會在她睡覺的時候放一些有節(jié)奏的古典音樂,當她聽到這些曲子的時候就知道要睡覺了。所有這一切都是依據(jù)一些日程來安排,幾點吃飯,幾點玩耍,幾點睡覺等等。寶寶生活規(guī)律了,大人的負擔也就輕了,否則,半夜寶寶要玩,大人正犯困,白天寶寶要睡覺,大人要工作,長此以往對孩子和家長的健康都會有影響。

為寶寶創(chuàng)造良好音樂環(huán)境


從寶寶出生到2歲屬于感知運動階段。在這一階段,寶寶建立的所有認識基礎,是他日后感知發(fā)展和智慧發(fā)展的起點。開發(fā)這一階段的智慧,孩子將終身受益。而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因此適時地對寶寶進行音樂啟蒙,將對智力發(fā)展起到獨特的作用。那么,應該怎樣給寶寶進行音樂啟蒙呢?

一、對寶寶的音樂啟蒙應始于胎教。因為早在母腹中胎兒就有了聽覺,所以在母親懷孕期間應該讓胎兒多聽音樂。

二、爸爸、媽媽要讓寶寶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滿音樂的天地里,放輕音樂刺激孩子的神經發(fā)育,進行音樂的啟蒙訓練。

三、隨著寶寶的成長,爸爸、媽媽可選擇各種情緒的樂曲、歌曲和寶寶一起欣賞,并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寶寶,使寶寶會逐步感受樂曲、歌曲的性質,如活潑、歡快、抒情、柔和,并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如高興、生氣,讓寶寶分別用表情和簡單的動作表達出來。

四、爸爸、媽媽可購買一些小樂器,如鈴鼓、電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制一些沙球、響板等,讓寶寶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發(fā)出各種聲音,激發(fā)寶寶的興趣。

五、用鈴鼓、沙球等打擊樂器,讓寶寶感知節(jié)奏。爸爸、媽媽敲出什么樣的節(jié)奏,讓寶寶也敲出相同的節(jié)奏。

六、爸爸、媽媽可以選購一些旋律優(yōu)美、歌詞簡單、情趣性高、游戲性強的嬰幼兒歌曲磁帶,放給寶寶聽。在寶寶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教寶寶唱。還可以教寶寶做簡單的動作,做音樂游戲。

總之,爸爸、媽媽應因地制宜,為寶寶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音樂環(huán)境。在引導寶寶學習欣賞、打節(jié)奏、唱歌、表演、做音樂游戲的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寶寶對音樂的興趣。不失時機地進行音樂啟蒙,可以使寶寶越來越聰明。

培養(yǎng)樂觀寶寶三大關鍵


導讀:很多情況下孩子是因缺乏經驗和技能而失望、泄氣,父母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技能即可,當然這里不包括太“專業(yè)化”的專門技能訓練,例如學藝和英語的考級,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游戲和社交等普通技能,因為單項技能訓練并不能讓孩子應對復雜多變的困境。

1、培養(yǎng)樂觀的“關鍵年齡”

樂觀是指面臨困難精神愉快、充滿信心的狀態(tài)。對于孩子來說,與樂觀相關的心理素質包括:能夠依賴想象力和對未來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適應;聽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勸告,調整自己的需要;在情緒與理智的較量中,能夠較為成功地擺脫情緒的控制;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能夠預見事物的未來發(fā)展趨勢……這些心理素質在4歲左右逐漸健全,4歲是培養(yǎng)孩子樂觀品質的最佳時期。

有一個心理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實驗者告訴孩子們桌上有各種點心和玩具,想要得到喜歡的東西必須等實驗者回來,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實驗者,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歡的東西。結果,平均年齡為4歲半以上的孩子,大多能等待很長時間,而4歲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堅持到底的成功者,是因為首先他很難理解實驗者所做的承諾,其次他不能完備地想象出實驗者歸來對自己的意義,所以他們更可能身不由己地在困難面前“屈服”。其他同類的實驗都證明,正常情況下,健康成長的4歲幼兒具備了面臨困難培養(yǎng)樂觀品質的條件。

2、抓住樂觀的“關鍵能力”

雖然4歲是孩子發(fā)展樂觀品質的關鍵年齡,但這并不意味著到了4歲,孩子的樂觀就必然到來,這與他4歲左右是否具備一個關鍵能力有關——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是為了長遠利益而延緩目前需要,在困難面前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xiàn)。除了一些特殊狀況需要即時滿足以外,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采用延遲滿足培養(yǎng)孩子的樂觀品質。例如孩子大聲呼叫父母做某件事,在排除安全顧慮以后,父母可以遠遠地答應著,但并不馬上過來,等一會兒過來了,明明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還要問問什么事兒,等孩子說清楚了再與孩子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的忍耐心就是這么一分一秒在等待中增強的,而等待之后必然有結果也使孩子對克服困難有了信心和想象力。

特別提醒:使用延遲滿足策略時,要注意避免“過”和“不及”兩個極端。

◎“過分延遲滿足”:即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忽略,把孩子的等待時間拉得過長,以至挫傷了他的信心和信任。

◎“有求必應”:長期被這種策略調教出來的孩子耐心比較脆弱,一個小小的“不幸”就有可能使他情緒波動劇烈。

可見,把握好延遲滿足的時間,是培養(yǎng)孩子樂觀品質的關鍵策略。

3、造就樂觀的“關鍵方法”

★提供具有適度挑戰(zhàn)的游戲

根據(jù)孩子的發(fā)展水平選擇難易適度的游戲,注意難度不要跨度太大。例如有一種游戲是“釣魚”,是用磁鐵相吸的原理鍛煉孩子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先觀察孩子能夠釣著魚的基數(shù),然后鼓勵孩子每次多釣出一兩條魚,或者漸漸加長魚線的長度,讓孩子耐心地對付晃動搖擺的魚線,可以讓孩子對自己說:“我一定能釣好多魚?!弊孕藕蜆酚^便在與“魚”的較量中建立了。

★訓練應對挫折的技能

很多情況下孩子是因缺乏經驗和技能而失望、泄氣,父母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技能即可,當然這里不包括太“專業(yè)化”的專門技能訓練,例如學藝和英語的考級,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游戲和社交等普通技能,因為單項技能訓練并不能讓孩子應對復雜多變的困境。

★不取代和遷就,也不訓斥或體罰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難而沮喪,父母往往會要么代替孩子完成任務,要么完全遷就孩子放棄努力,有的父母則厲聲批評孩子甚至體罰,這兩種極端行為都使孩子無法形成自信和樂觀。正確的做法是提供鼓勵的話語和一點點的技術支持,鼓勵孩子堅持到底,體驗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帶來的成就感。

★不向孩子宣泄自己的“垃圾情緒”

有的父母在外面受了“窩囊氣”,回來便對孩子發(fā)“無名火”。這種情況特別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和樂觀,因為孩子會把父母的惱火歸咎為自己的錯誤,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于是只好全盤否定自己。長久下去容易讓孩子自責、退縮,并蔓延為隱約卻牢固的消極心理氛圍,淹沒孩子樂觀的笑容。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難時能否樂觀面對,對培養(yǎng)孩子的樂觀品質至關重要。

相關推薦

  • 孕期營養(yǎng)好,寶寶智商高 因此,在胎兒出生前的9個月里,大腦的營養(yǎng)狀況對將來的學習能力有著重大影響。當孕婦營養(yǎng)缺乏或營養(yǎng)失衡造成胎兒營養(yǎng)不良時,出生兒的腦細胞數(shù)量大大低于營養(yǎng)狀況好的出生兒,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胎兒其腦細胞不到優(yōu)秀胎...
    2022-02-13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從小開展各種訓練聽覺的游戲,能培養(yǎng)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能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美,開啟寶寶的智慧。 那么,教寶寶傾聽音樂應注意些什么呢? 1.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傾聽各種聲音,感受自然...
    2022-03-03 閱讀全文
  • 母愛是寶寶的第三大營養(yǎng) 第三大營養(yǎng)--母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對母愛的需要稱為“皮膚饑餓”,必須以撫摸、擁抱和親昵來滿足。孩子從初生到3歲是生命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母親的愛撫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 孩子如果從出...
    2021-12-0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好寶寶》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好寶寶》》,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
    2022-07-27 閱讀全文
  • 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 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 寶寶愿意動腦就意味著會主動的去思考,去接受知識,對他將來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家長應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呢? 1、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父母對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不要提出...
    2020-09-29 閱讀全文

因此,在胎兒出生前的9個月里,大腦的營養(yǎng)狀況對將來的學習能力有著重大影響。當孕婦營養(yǎng)缺乏或營養(yǎng)失衡造成胎兒營養(yǎng)不良時,出生兒的腦細胞數(shù)量大大低于營養(yǎng)狀況好的出生兒,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胎兒其腦細胞不到優(yōu)秀胎...

2022-02-13 閱讀全文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從小開展各種訓練聽覺的游戲,能培養(yǎng)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能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美,開啟寶寶的智慧。 那么,教寶寶傾聽音樂應注意些什么呢? 1.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傾聽各種聲音,感受自然...

2022-03-03 閱讀全文

第三大營養(yǎng)--母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對母愛的需要稱為“皮膚饑餓”,必須以撫摸、擁抱和親昵來滿足。孩子從初生到3歲是生命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母親的愛撫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 孩子如果從出...

2021-12-06 閱讀全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好寶寶》》,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

2022-07-27 閱讀全文

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 寶寶愿意動腦就意味著會主動的去思考,去接受知識,對他將來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家長應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動腦興趣呢? 1、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父母對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不要提出...

2020-09-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