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勇敢堅強品質的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2-02-07 有關小孩子堅強勇敢故事 小朋友堅強勇敢小故事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生活中很多媽媽希望寶貝從小養(yǎng)成一顆面對挫折與逆境的勇敢的心。怎樣才能讓寶貝獲得勇氣呢?首先,一個人的勇氣來源于自信,當寶貝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漸漸就能勇于承擔一些責任。當責任逐漸被寶貝視為一種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榮耀時,寶貝就能克服許多困難,形成堅毅的品格。
1.獨立活動,樹立信心
應盡可能讓寶貝獨立活動,如讓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飯等。寶貝在做這些事情時,要克服肌肉尚不成熟,讓手和眼協(xié)調(diào)一致工作,以逐漸達到熟練。在不斷嘗試過程中,寶貝的意志力就可得到鍛煉。如果寶貝做得不好,也不必急忙去幫助,應該“先等一會兒”,讓他自己克服困難去解決。當他經(jīng)過努力終于獲得勝利的滿足感時,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也就隨之增強。
2.增加交往,多見世面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當一個人見多識廣,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意識和判斷時,他面對困難,往往有常人所不具備的智慧與勇氣。小寶貝也一樣,出生之后媽咪就應常帶寶貝參加親子聚會,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事,讓寶貝懂得各種場合中應該如何禮貌應對。持之以恒,寶貝漸漸能養(yǎng)成一種不懼人、不懼事,凡事應對自如的坦然之氣。
3.多種方法,有勇有謀
面對困難,一種方法不行,鼓勵寶貝多想想,多試幾種方法,靈活解決困難。比如,讓寶貝去推一個很重的大箱子,寶貝推不動,怎么辦呢?讓寶貝試著把箱子里面的東西先拿出來,再推箱子;或者,讓小寶貝在親子小組聚會的時候,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來推這個重重的箱子。讓寶貝懂得,多種方法都能解決同一個問題。經(jīng)常受到類似情景的啟發(fā),寶貝就會養(yǎng)成遇事多動腦筋,有勇有謀的性格特點。
4.內(nèi)心有愛,個性堅強
內(nèi)心有愛的人才會是堅強的人。平日里要注意培養(yǎng)寶貝對他人、對社會的愛,只有和愛心相結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愛作支撐的堅強,才是持久的堅強。因此,愛心教育是寶貝意志品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寶貝關愛他人的能力不是自發(fā)的,而是在與環(huán)境和他人的交往中逐漸養(yǎng)成的。這種能力最初產(chǎn)生于其他人對寶貝的關愛:親人之愛、手足之愛、伙伴之愛。生活中媽咪可以引導寶貝樹立對他人友愛的態(tài)度,幫助寶貝把握恰當?shù)谋磉_愛的行為方式,這樣會使寶貝感到安全、舒適、愉快,并自然地模擬父母,去關愛別人。
5.父母當先,行為表率Yjs21.cOM
在生活中遇到寶貝摔傷、擦傷、打針、上藥等情況時,雖然父母看了心里著急,但還是要鎮(zhèn)定,對寶貝說:“一點兒小傷,沒問題?!边@樣的神情行為會給寶貝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面對。如果父母一驚一咋的話,寶貝反而會緊張地大哭起來。
父母要做寶貝的表率。如果意志堅強,做事具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那么寶貝也會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質。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寶寶勇敢的品質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勇敢的品質,但有些孩子膽子卻很小。比如有些孩子每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就往往會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長期下來,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缺乏獨立性,甚至會導致某些心理障礙及性格病態(tài)的發(fā)生。
有些父母往往會在這種情況下訓斥孩子,說孩子是“膽小鬼”,甚至給以處罰,這些都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傷害。這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膽小狀況,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懼怕心理加重。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兒童產(chǎn)生懼怕心理的原因與成年人一樣,關鍵的問題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應付恐懼,而孩子們卻還不知道。”因此,父母應細心觀察,找出孩子產(chǎn)生恐懼的原因,并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質。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不要強迫孩子否認令他們感到害怕的事物及掩蓋他們的恐懼感。
心理學家認為只有當孩子感到你承認他們害怕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時候,他才會相信你對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釋。做父母的要正確對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給孩子關于某些事物的知識。如有的孩子害怕貓、狗等小動物,父母就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關這些動物的小故事,并告訴他們這些動物一般不會傷害人,但要學會與它相處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幫孩子增強安全感。
要注重父母的榜樣力量。
孩子特別愛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極大,父母應該以自己無所畏懼的形象來影響孩子。另外,父母還應該坦率地承認自己也曾害怕過某些東西,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害怕它們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這些事物的人。從你的身上他可以知道,這些事物并不那么可怕,是可以被征服的,恐懼的心理便會得到克服。
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們的懼怕心理。
孩子們從小就從小人書和童話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懼怕鬼怪,這時給他們講唯物論是無用的。有效的辦法是對孩子說他是勇敢的孩子,當他在屋里時鬼怪是不敢跑進來的,或者說鬼怪怕好孩子等。這樣,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話,并消除懼怕心理。
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孩子們往往言行不一地掩蓋他們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當父母要外出時總是哭鬧不止,不讓父母出去,而實際上他是怕一個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對癥下藥加以解決。
要注意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要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困難,克服其依賴性,使他們感到自己的能力、有辦法應付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不要對孩子過分呵護,要相信他們自己能夠做到很多我們認為他們難以做到的事情。
總之,要培養(yǎng)出勇敢的孩子,父母們就要從自身做起,并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堅持下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正漸漸成為一個勇于面對困難的勇敢的孩子!
培養(yǎng)孩子正直品質的4個方法
正直的品質主要表現(xiàn)在:誠實,言行一致,富有同情心,待人真心真意,有正義感。那么,作為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正直的品質呢?
1、重視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靈活,將來有好的前程,因此在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方面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這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無疑是一個障礙。因此,父母要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2、做孩子的榜樣。
俗話說:“己不正,何以正人?”父母要從自己做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做一個正直的人:對同事、親友不說謊、不做假;在孩子面前信守諾言,不為了達到某個短期效果而欺騙孩子;要敢于在孩子面前作自我批評;不袒護、包庇自己的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說別人的壞話等。父母要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3、利用文藝作品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
引導孩子多接觸一些培養(yǎng)道德情操方面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購買一些這方面內(nèi)容的書籍、評論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例,讓孩子逐步懂得,誠實正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求孩子從小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4、實踐。
品德教育最關鍵的是實踐。父母應讓孩子多觀察參與周圍發(fā)生的事,然后和孩子一起評論,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
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偶然表現(xiàn)出來的“不正直”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分析原因,制定教育方案,使孩子的品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培養(yǎng)孩子堅強性格
地震貌似已經(jīng)遠去去了,其實遠遠沒有,留下的那許多急待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恐怕難以圓滿解決。
今天聽了《鏘鏘三人行》中客座心理專家的話,很受觸動。專家說他在電視上看到,很多撫慰者會對其撫慰對象說“要堅強,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敝惖墓膭钫f辭,其實這樣的說法非常不正確,不但起不到安撫作用,反而會給受難者施加很大的壓力!那怎么說才是正確的呢?專家說,其實只需要轉變一下話語方式,將“你要堅強,要勇敢,要好好活下去”說成“你已經(jīng)很堅強,很勇敢了,你是我們的驕傲?!蹦敲矗粨嵛空邚闹懈惺艿降膭t會是完全不同意味。
對這番話,我回味了很久很久。一個受到嚴重心靈創(chuàng)傷的人,最需要的是旁人的感同身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傷痛根本沒有任何話語可以安慰,那些干巴巴的“要堅強要勇敢”就像來自一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完全不起作用。
很自然的想到平日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設身處地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我們通常會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無論是用呵斥或循循善誘的語氣,都掩飾不住“你必須聽我的”意思。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不光和大人不同,不同孩子之間也是不一樣的,可由于缺乏耐心,父母通常采取比較單一和粗暴的方式,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而是最終通過施加壓力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但為什么要接受這一些,孩子往往不會明白,也很難從大人這里得到合理的解釋。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甚至連大人自己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讓孩子這么做合理性究竟有多少。
其實,互換角色教育法目前是育兒教育經(jīng)常提倡的一種方法,以游戲的方式,旨在通過和孩子的身份互換,讓孩子能夠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場,體諒父母的苦心,從而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那么反過來,難道我們自己就不應該常常在精神上主動換位嗎——多召喚自己童年時候的記憶,多理解孩子的需要,減少一味批評、指責的強硬態(tài)度,我相信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小寶貝,會懷有一顆善良健康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將來的一切,而不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對事情的恐慌。
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因此對于贊美也很慳吝,尤其對自己的孩子,非但不喜歡表揚,甚至在別人夸獎自己孩子的時候,除了說“哪里”外,還會找出另外的不足之處加以貶低,仿佛不如此孩子就會驕傲自滿得飛上天。
我非常不認可這樣的作風,我的做法是:在別人當著我和兒子的面夸獎他時,如果情況屬實,我不會表現(xiàn)出夸張的興奮,如果言過其實,我不會斷然否認,而會附和著說“嗯嗯,還行吧?!币溃瑹o論多大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對別人的贊美也非??是?,被人肯定后非但不會驕傲,反而會努力做好以名副其實。這個情況與文章之前提到的地震專家的理論相互呼應,當一個人被肯定后,他的自豪感會放大,繼而激發(fā)出更大的潛力,但如果在努力沒有得到任何肯定的情況下被要求再好點,再更好一點,恐怕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了。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長,我們對孩子的變化一定要看分明。今天兒子跟他爸爸通電話時居然主動問他:“爸爸地震時候你去哪里?”我非常吃驚,陜西今天又發(fā)生一次5。4級余震,可能我們大人在討論時他留心聽了去,并且懂得用來關心爸爸的安危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如果最終沒有放出應有的光彩,最大的責任應由家長來負。
培養(yǎng)你家孩子的勇敢精神
恐懼心理,人人都有。有些恐懼感是先天性自我保護性機制,例如,人對霹靂(響聲很大的雷)聲的感覺、對大聲呵斥者的感覺、對突然的動作、對劇烈的閃電等所產(chǎn)生的恐懼。這種恐懼感,年齡越小的人持續(xù)的時間越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xù)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引起恐懼的條件也會不斷地更換。
恐懼心理的產(chǎn)生是由某些生態(tài)因素和其他誘因決定的,性別、年齡、社會、智力等都會促成恐懼心理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的學者認為3歲和11歲是兩個高潮。嬰兒期常見的恐懼,是聽到高聲、見到動物、見到生人、變換環(huán)境、觸摸異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獨、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而幼兒期所害怕的事物不僅比嬰兒期多,而且也比少年期多!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們恐懼,但是想象卻發(fā)展了恐懼,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強盜、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孩子將上小學或已經(jīng)上小學,恐懼心理會明顯減弱。一般地,女孩容易產(chǎn)生恐懼情緒。
恐懼心理的產(chǎn)生,除先天性恐懼之外,還有體驗性恐懼、遷移性恐懼、傳染性恐懼。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周圍世界的機會增多,在接觸中難免出現(xiàn)問題,例如被開水燙了、被火灼傷、被銳器碰破、被狗咬雞啄、從高處跌傷、被門擠疼、迷路、挨打等等,這些痛苦的經(jīng)驗使他感到害怕,這便產(chǎn)生了體驗性恐懼。而被開水燙過的幼兒,一看到沸騰的開水,就躲得遠遠的;被門擠疼的幼兒,進門總是跑進來或跳進來。怕開水、怕?lián)u晃的門扇、打過針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這些就是遷移性恐懼。
傳染性恐懼又叫間接性恐懼,是由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媒介傳染給孩子的,這種恐懼并不是孩子直接體驗積累產(chǎn)生的。一種是成人感到恐懼,幼兒從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感覺到恐懼的情緒,而被傳染了,隨之也出現(xiàn)了恐懼心理;另一種是成人威嚇孩子的語言和動作而使幼兒產(chǎn)生恐懼。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要求我們培養(yǎng)富于闖勁、勇于探索的開拓性人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適應未來事業(yè)和生活的。而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幼兒恐懼心理如果超過一定的量,會使大腦中樞保持長時期的緊張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大腦的發(fā)育還會導致其他器官和系統(tǒng)發(fā)病,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齊等,甚至于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質?!澳┐实邸变邇x3歲便離開父母,拘于深宮、獨處曠屋、夜聞更漏、與鼠雀為伴,雖有太監(jiān)在旁,也僅在門外不得親近,而且動輒給皇上“撤撤火”,實在令人可怕。3歲幼童總是處于極端恐懼之中,最后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恐怕這也是不奇怪的,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因素。
恐懼對幼兒的危害極大,家長應予以重視,并及早預防,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或減弱恐懼心理。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懼心理,叫孩子“膽小鬼”,也不要力圖使孩子否認或掩蓋恐懼心理。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自信心。盡可能放手讓孩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體驗,認識不熟悉的事物,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自信心越來越強了,恐懼心理自然化為烏有。
其次,創(chuàng)造條件使幼兒接觸并了解那些本來不危險的事物,以解除其恐懼心理。例如,向幼兒解釋,使之相信周圍的人和事物無害;讓幼兒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體,或者家長親自摸一摸讓幼兒感到害怕的物體,或家長親自到幼兒認為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會兒,讓幼兒看到確實沒危險;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精神準備,克服潛在的不安情緒,上幼兒園之前,可先帶幼兒去看一看幼兒園,見一見老師和小朋友等等,這對解除遷移性恐懼和傳染性恐懼是有效的。
家長決不能以恐嚇代替教育,更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些幼兒心理承受不了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也不應該讓孩子看。
但是,這決不是說,家長要嚴密監(jiān)護孩子的生活,而是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接觸那些本來不可怕的事物,給他講道理,講科學知識,鼓勵他去觸摸、去體驗、去適應,鍛煉他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幼兒對引起恐懼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家長切不可采用強迫或壓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觸,否則,不但不會消除恐懼,反而會增強了恐懼。
家長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懼心理,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家長也要盡量鎮(zhèn)靜,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長驚慌失色,大聲叫嚷,連抱帶摸,本來還要爬起來再玩的孩子,也會大哭起來。特別要提醒做母親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懲罰不當也會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嚴厲過分的懲罰,使孩子盲目的絕對服從,它的基礎不是愛和信任,而是恐懼。這種懲罰帶來的心理打擊比肉體痛苦還嚴重,它會使孩子始終處于極端恐懼之中,乃至于承受不了,出現(xiàn)呆滯、健忘,神經(jīng)質等心理病態(tài)。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實際地任意將幼兒學習的時鐘提前,不管幼兒的興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養(yǎng),加大壓力,結果欲速而不達,家長不怪自己,反而遷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規(guī):“不打不成材”!“拳頭底下出英雄”。希望有這樣思想的家長,仔細想一想吧。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勇敢的性格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勇敢的性格
時光荏苒,轉眼間祺祺已經(jīng)6歲快要上小學了,對待孩子的培養(yǎng)方面,我和孩子的爸爸比較一致,就是不看重她現(xiàn)在能學多少文化知識,重點關注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希望她能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她的社會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的發(fā)言。我覺得現(xiàn)在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有正確的作息時間,按時吃飯睡覺,做家務時讓孩子成為其中的一員,比如吃飯的時候他可以給大家發(fā)碗筷,平時自己把地弄臟了,自己能主動掃地,玩完玩具了自己能放回原來的位置,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她幫我端只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yǎng)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二、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體魄。周末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都會帶孩子去赭山公園爬山,五一、十一等小長假期間,我們也都會約上幾個小孩年齡相近的家庭一起去外地旅游,鍛煉孩子的體魄、擴展孩子的視野,我們已經(jīng)帶孩子去過北京、上海、南京、常州和皖南等地,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鍛煉身體、增長知識。
三、培養(yǎng)孩子無私的品質。我們每次帶祺祺出門前,都會準備一些小零食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我們還把她小時候用的玩具拿出來讓她自愿的送給弟弟妹妹,在小朋友和弟弟妹妹謝謝她的時候她的心里也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四、培養(yǎng)孩子勇敢的性格。祺祺生來膽小,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我們就在經(jīng)常鼓勵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她平時在家也喜歡畫圖畫剪紙,可經(jīng)常無法完成自己設想的“作品”,于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她手上,鼓勵她說“你一定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她會很快的畫好?,F(xiàn)在她已經(jīng)能畫出花、鳥、魚、蟲、人物等很多“作品”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兒童記憶品質的方法
“記憶”是人在以往感知過的事物及經(jīng)驗在大腦中留下痕跡,在一定條件下這此感知過的事物及經(jīng)驗又重新出現(xiàn)。也就是說,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jīng)驗中發(fā)生過的事物的反映。
1.識記品質的培養(yǎng)
“識記”就是記住的意思,也是事物和經(jīng)驗在頭腦中留下痕跡的過程,也是對事物反復感知的過程,是記憶品質的第一部分內(nèi)容。兒童記憶品質尚未形成,因此,培養(yǎng)要先從這里開始。老師要求學生把課文連續(xù)讀數(shù)遍、重復地默寫單詞等,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嚴格要求兒童一一做到。
2.保存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
就是要把學過的知識記住,不要忘記的意思。這是記憶品質的關鍵所在。家長和老師要求兒童把學習過(識記過)的知識牢牢地在腦子留下痕跡(記住),最有效的辦法是反復地識記。
此外,老師所留下的課外作業(yè),也屬于培養(yǎng)兒童反復識記以達到保存記憶的重要內(nèi)容,家長要耐心輔導和督促兒童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yè)。
3.認知品質的培養(yǎng)
指的是現(xiàn)實刺激與以往頭腦中知識的痕跡之間相聯(lián)系的過程,也就是當提到以往所學知識時,能記起來的過程。比如,兒童剛入學后,老師就教會了解1+1=2的算術,以后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出現(xiàn)1+1時,兒童就應馬上回答=2的答案。認知與反復記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父母、老師要努力培養(yǎng)兒童學習的刻苦性,一定要求兒童把所學知識進行反復的復習,這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記憶品質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4.回憶品質的培養(yǎng)
指的是能把記住的東西回憶起來。也是大腦中以往知識痕跡的重新活躍進與復現(xiàn)。學生的期末考試、升學考試能取得好成績者,都是對以往所學知識和已記往的知識能較好回憶的結果。培養(yǎng)記憶的回憶品質的方法是通過反復地對以往知識的回憶,即可達到使兒童對以往知識的較多回憶與全面回憶的目的。
如何去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性格
美國心理學家威蒙曾對150名有成就的智力優(yōu)秀者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智力發(fā)展與3種性格品質有關:一是堅持力,二是善于為實現(xiàn)目標不斷積累成果,3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見,堅強的性格對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爸媽們應當如何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標:爸媽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為其制定短期和長時間兩樣目標,短期目標要具體明確,讓她懂得只要努力一定會達到。而長時間目標要定得高、遠,最好有具體榜樣,這樣對于孩子來說,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她為之努力。當孩子心中有了目標,她就會為實現(xiàn)目標去努力,表現(xiàn)得堅毅、頑強和勇敢。
給予自由空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失敗,她需要爸媽給予她不斷嘗試的機會。因此要盡可能地讓孩子獨立活動。在活動中,孩子會遇到外部艱難和障礙,讓她自己去解決。當她最終達到目標,會認為來之不易,從而獲得一分與眾不同的滿足感。她會因此而驕傲,增強克服艱難的勇氣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
設置必要障礙:堅強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艱難中磨練出來的。爸媽要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讓孩子學會憑借堅強的意志去戰(zhàn)勝它。
鼓勵自我訓練:自我禁止、自我命令、自我激勵都是鍛煉意志的好形式。您可以教給孩子在長跑的艱辛時刻自己給自己下命令:"堅持到底"、"再堅持一下"等。
適時激勵表揚:贊揚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鍛煉。特別是對幼兒,爸媽要注意她們在活動中通過努力表現(xiàn)出來的點滴進步,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和贊賞。溫存的微笑,親切的撫摸,友好的合作,對于孩子都是鼓舞。
一般來說,膽怯的孩子,意志品質大都較為脆弱,做爸媽的就更應放手讓她自己活動,積極鼓勵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克服艱難的能力。而對于天性活潑、好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也要多指點,多約束,給她創(chuàng)造"逆境",多設障礙,以磨煉孩子克服艱難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