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方法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發(fā)布時間:2021-12-21 幼兒園說課稿五大領域 幼兒園五大領域教案 幼兒園五大領域說課稿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種體驗,叫挫折感,它是指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chǎn)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人會退縮,有的人則勇往直前。這種差異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知識經(jīng)驗和心理準備有很大關系。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遠見、愛孩子的表現(xiàn)。
家長在對待幼兒挫折教育的問題上,首先要意識到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嘗一些生活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這對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意識、應付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中進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會趕緊跑上前扶起孩子,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不好,讓寶寶絆一跤,我們打地面?!?/p>
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把跌跤歸因于外因,不敢正確地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了解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和應付的對策,比如告訴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會絆到石頭?!?/p>
作為家長,應大膽地放下“保護傘”,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第三,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即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艱苦和困難中的勇氣,又要有引導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YjS21.COM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時經(jīng)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jīng)歷挫折時常會產(chǎn)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
一方面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獲得戰(zhàn)勝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強自信。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產(chǎn)生無法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擋、回避。對待它們,我們要教孩子合理運用一些心理防衛(wèi)機制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孩子長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長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膚黑更健康呀,我覺得你也很可愛?!?/p>
第五,家長對孩子應有適度的期望和正確的評價。
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預計不足或?qū)щy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制定適度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努力取得成功。
無論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給予正確的評價,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哪里,怎樣改進,使孩子逐漸明白是非標準,提高心理承受力,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最后,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要自己冷靜、客觀、積極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消極頹喪的情緒。
如有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特別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長兩短。孩子一咳嗽,就急著送醫(yī)院掛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這種情緒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使他們變得敏感,不能吃一點苦頭。這是家長暗示的結果。
在這類問題上,家長要以勇敢的姿態(tài)和積極飽滿的情緒面對挫折,展示給幼兒,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勇于面對挫折 給予孩子適當?shù)墓膭?/h2>
女兒能歌善舞,經(jīng)常代表班里參加各種演出。
有一次參加舞蹈班的考級比賽,由于一個失誤,女兒當場大哭起來,誰也勸不了。從那以后心情非常煩躁,灰心喪氣,整天覺得昏昏沉沉的。
心細的爸爸早就看出了孩子的心事。一個周末的下午,爸爸帶孩子去外面散步。爸爸指著地上綠油油的小草和花兒們說:"你看,小草們充滿生機與活力,無論怎樣的狂風暴雨,它們都不肯低頭。到了冬天,它們枯萎了,但到了春天,春風一吹,它們又朝氣蓬勃地生長起來了。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永遠的一帆豐順,風和日麗,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困難和坎坷,你覺得你因此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希望,對不對呀?"
女兒漸漸意識到了,她對爸爸說:"放心吧,我不會放棄的。"
爸爸說:"是的,我們不要放棄希望,抓住機會,努力學習。在困難和失敗的面前,我們決不低頭。我相信,在下一次考試時,你一定會過的。加油!"
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zhàn)和挫折,無論多么出色的人,絕不可能在每一次都那么幸運。不管是遇到挫折還是取得成績,我們都應該給予適當?shù)墓膭睿尯⒆佑糜谌コ袚?h2 style="color:#F7DA61">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挫折是難免的。如何正確對待挫折,關系著孩子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作為家長,能讓孩子從挫折中找回自信,無比重要。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告訴孩子一次失敗不會影響他一輩子
這聽起來好象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對孩子們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通常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當他們失敗時,例如,輸了一場重要的體育比賽,或者一次考試成績不良,或者是與最好的朋友鬧翻了臉等等,家長當然知道這些小事不是世界末日,但孩子們卻會認為他們的痛苦會永遠持續(xù)下去,一次失敗將會導致所有的事情都失敗。
如果一個孩子相信失敗是痛苦是永久的,或者他認為無論他再怎么做也無濟于事的話,就會減弱他不斷進取的信心和勇氣。這時,你可以說:“你今天輸了,但你明天還可以在努力去贏?!薄澳憬o好朋友打個電話,向他道歉,你們就可能重歸于好?!庇袝r你還需要告訴孩子某個觀點并不一定反映了事實?!澳莾H僅是某某人的看法,而我并不那么看?!边@樣你就給了孩子希望和堅持自己觀點的理由。
凱絲8歲時,她最喜歡的科目是美術。但凱絲的一位美術老師經(jīng)常表揚另一位同學,而對其他的學生幾乎視而不見。這大大地挫傷了凱絲的積極性,她幾乎決定放棄美術了。后來她媽媽向她解釋:“永遠不要因為別人不給你表揚就不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得最好?!弊罱K女兒明白了得不到表揚不會影響她的一生。現(xiàn)在凱絲12歲了,美術仍然是她最強的科目之一。
2、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孩子自我恢復的能力中,孩子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行動是醫(yī)治無助感的最好的藥方。舉一個例子,一個為沒能進入樂隊而沮喪的孩子,能使他盡快地從失望中走出來的辦法莫過于他找到了一條提高自己演奏技巧的方法。
年輕人培養(yǎng)出一種積極進取、事在人為的處世態(tài)度主要是通過“動手實踐”的鍛煉。因此,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鼓勵你的孩子自己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案。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子女免受悲傷和壓力的傷害。因此,當麻煩出現(xiàn)時,他們馬上出面解決這些麻煩,而沒有給孩子一個憑自己能力解決這些麻煩的機會,這就剝奪了孩子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解決方法的機會。
8歲的卡爾的家從北卡羅萊納搬到了俄亥俄。剛到新家的卡爾表現(xiàn)得十分壓抑,因為他失去了朋友。他媽媽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悲傷,但是你能想點什么辦法讓自己高興一些呢?”卡爾想了一會兒,然后問媽媽他是否可以給遠方的朋友打個長途電話。長途電話只花了5分鐘,但卡爾的情緒立刻變好了。在隨后的一年,他又搬家到紐約,這次在他感到孤獨之前,他就給遠方的朋友打電話。這就是卡爾從“實踐”中所學到的。
3、懂得何時干預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麻煩都會很容易地解決。在某些情況下,家長不得不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指導。就像麥姬那樣。當她的大女兒莎芮11歲時,同伴已經(jīng)開始對男孩子感興趣了。但莎芮只關心她的學習成績。她的同伴開始取笑她。她對此感到迷惑不解,并感到受到了傷害。麥姬鼓勵女兒去尋找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同學做朋友。最終,莎芮找到了新朋友。
要想與孩子建立起這種互相信任的關系,最好的辦法是:當你的孩子提問題時,你可以這樣說:“當我像你這么大時,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這種設身處地又具體可行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孩子躍躍欲試和期盼成功的心理。
4、設立合理的邊界
家長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長能制定出合理的規(guī)定,并對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規(guī)定說明理由,而且長期一貫地按這些規(guī)定嚴格要求孩子。那么,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具有較高的主觀能動性、較好的處世能力和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反之,在那些家長對于家庭規(guī)定和權威,要么過于嚴厲要么過于放松的家庭中,其子女的上述能力均較差。
專家們認為:孩子需要成人的指導。但是,如果你給孩子的指導過多,并且控制孩子們,那么孩子就學不會在遇到麻煩時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專家們認為,為孩子規(guī)定一定一些家務勞動,例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準備餐桌或者倒垃圾等等,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獨立性、競爭性以及自我恢復的能力。
5、培養(yǎng)特長
成功的孩子總會贏得許多稱贊。稱贊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恢復。他們會這樣想:“我雖然在數(shù)學測試中沒有拿到A,但我是棒球隊里最好的擊球手?!薄叭绻夷艿桥_為來賓演奏小提琴,那么我肯定對被選為班長?!彼械暮⒆又灰袡C會展示他們的特長,他們都會這樣想的。孩子的特長或愛好的培養(yǎng)過程,體育或?qū)W習成績的取得過程有助于他們建立自己的承諾觀、價值觀和理想觀。
另一個鼓勵孩子發(fā)展其特長的理由在于,讓其明白成功是與艱苦的勞動相聯(lián)系的,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不論孩子是學習打棒球還是拉小提琴,并最終掌握它們,都會使孩子有一種成就感。他們還會從中學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原來不懂的東西,只要堅持嘗試和不斷地練習,就有可能成功。
讓孩子勇敢對戲弄說“不”
讓孩子勇敢對戲弄說“不”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在逗大人高興的同時,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給孩子帶來的羞辱、擔憂和失落。所以面對各種戲弄,家長要教孩子說“不”: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岸骸焙⒆討撌且詢和目鞓窞榍疤?。經(jīng)常是成長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首先我們要了解戲弄孩子會對他們產(chǎn)生哪些負能量
1、孩子把戲話當真
你是否見過孩子在跟親戚或其他成人聊電話時,親戚說要帶孩子去游樂場或好玩的地方,當孩子興奮地要收拾東西時才聽到父母說對方是哄你開心的,孩子臉上的難以置信和失望?別隨意玷污孩子們天真的心靈,當哪天你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靈不再純真,這其中有大人很大的功勞。
2、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純真的世界里,他們把大人的話都當真,聽到不好的話會覺得很恐懼,比如“媽媽不要你了”,“爸爸不回家了”,“奶奶只愛妹妹”等話語,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恐懼、無助、憤怒,他們失去了安全感,甚至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安,比如傷害自己或別人。
3、孩子變得不信任成人
孩子出生后,他們沒有“欺騙”或“虛假”的概念,當他們聽到大人要求分享就做出慷概或不舍的舉動,他們從沒想到大人的行為是為了取樂,大人的戲弄會讓他們感覺到被欺騙、被戲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們可能會變得不敢相信別人,對周圍的人也充滿提防,不利于孩子的人際交往。
4、孩子可能會習慣取悅別人
時常見到不少家庭來客人時,就讓孩子“給叔叔阿姨唱首歌、跳個舞、背首詩”,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有些孩子不愿意大人還強迫,把孩子當馬戲團演員。這種做法還有個嚴重的后果是,孩子可能會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來取悅別人,日后如果得不到別人認可就會大受打擊。
對于戲弄,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戲弄,是父母的責任。
1、及時阻止對方的戲弄行為
無論是誰,如果他們在戲弄孩子時,父母一定要及時阻止,不要因為礙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甚至幫腔傷害,當孩子受到這類傷害時,父母一定要站出來保護孩子的安全感和對世界的信任感。
2、禮貌告訴對方孩子不喜歡這樣的行為
爸媽可以不斥責對方,而是跟孩子說“大家其實是喜歡你,不過這種方式讓你難過了是不是?”一方面讓孩子知道大家并沒有惡意,另一方面還順便告訴別人,孩子不喜歡這樣的逗弄方式,識趣的大人一定會及時轉(zhuǎn)移話題。
3、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線
當孩子表現(xiàn)出憤怒或悲傷等抗拒行為時,爸媽要成為孩子的支持者,“他們這樣做你肯定很難受!”跟孩子站在同一戰(zhàn)線,孩子會感覺到溫暖,他們會感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并且由于戲弄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因為父母的理解而減少。
4、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父母平時可以告訴孩子,當別人不恰當?shù)难孕凶屪约焊杏X到不舒服時,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要求對方停止這樣的戲弄。當孩子不配合時,大人也會自討沒趣從而不再繼續(xù)。
別讓孩子被挫折嚇倒
當名牌中學學生因為考試失利或者人際交往受挫而無法正確面對,甚至因此放棄生命時,各大論壇上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上不了好的大學也沒關系”、“考得不好也沒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孩子面對挫折時,周邊人的態(tài)度和指導卻并非如此達觀,這很可能影響孩子未來面對挫折時的心態(tài)。
“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我曾經(jīng)有過9000次投籃失誤,丟失了近300場比賽。有26場比賽,我的隊員把最后的致勝一球讓給我投,我卻錯失了良機。我的一生錯誤連連、失敗累累。但這正是我成功的訣竅?!闭l都不會猜到以上的表白,竟然出自大名鼎鼎的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
如果具有如此天賦的喬丹在自己看家的行當中還屢遭挫折和失誤,那么我們的孩子在成長和學習中遇到一些麻煩和障礙,就更不足為奇了。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包括社會,對于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和麻煩卻往往是“清除”之而后快,卻并不了解,有時候接受這些障礙和麻煩,才會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挫折,進而獲得成功。
西方教育學家以前傾向于認為每個人的智力是由先天的基因決定的,而中國的教育理念則歷來較為重視后天的努力。近來有關認知和智力方面的研究表明:雖然兒童的智力具有先天的差異,但是通過個人持續(xù)不斷的奮斗,是可以改變和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的。
上個世紀90年代,著名新西蘭學者費林教授發(fā)表了一個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智力是可以隨著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而波動的。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荷蘭、巴西,他從14個國家所收集的大量人口數(shù)據(jù)都顯示,人們的智力水平在普遍提高。對此許多學者提出了以下三個假設,來解釋智力測驗考分上升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教育的普及,其次是受試者的應試技能不斷提高;還有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營養(yǎng)在改善。
當前,世界的主流教育學者都認為:教育的關鍵是如何把握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環(huán)境之間的能動關系。兒童由于父母基因的遺傳,都會顯現(xiàn)不同的特點和喜愛,從而引起外界(父母、老師、同學等)的關注。如果一個小孩四肢發(fā)達、個子高挑,那么他周圍的人都會鼓勵他去參加體育訓練,規(guī)劃出一個“小姚明”的人生。正是由于從很早就開始配備針對孩子特點的環(huán)境和資源,同時孩子又持之以恒、奮力拼搏,那么經(jīng)過10年的積累,孩子在某個方面的知識或技能跟其同齡人相比就會有不同等級的差別了。
絕大多數(shù)智力正常的兒童,相互之間的智能水平相差無幾,因而每個孩子的潛力也不會有很大落差。然而當孩子踏入校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知識量、學習動力、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以及自我形象方面,并非每個孩子都一樣。落后的孩子在這些地方表現(xiàn)得尤其脆弱和消極。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必須相信,這些孩子在學習上一定能迎頭趕上,其先決條件是:
*承認自己的落后距離*明白追趕必須付出艱辛和痛苦
*堅信自己能提高和改進
*旁人還要不斷地鼓勵讓他看到努力是值得的
以下是提供給家長和老師們的幾點參考建議
1.表揚孩子做出的努力
必須讓孩子堅信自己的智力是自己掌控的,通過努力可以加以提高。所以成人在夸獎孩子時應該注重表揚孩子的努力,例如:“你很用功,做得不錯!”,而不是說“你真聰明”。要夸獎孩子時還應該夸獎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當然所有的表揚必須是真實的和真心的,而不是毫無原由或者是為了討好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
2.告訴孩子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給孩子找出學習的榜樣,以他人經(jīng)歷中的真實故事來啟發(fā)、激勵孩子的自信心。同時讓孩子明白,付出的努力和用功的時間長短,跟成績帶有正比關系。
3.讓孩子懂得學習中遇上失敗和挫折很正常
你要提高成績就必須挑戰(zhàn)自己,這就需要你敢于踏入你目前還不熟悉、不習慣、不了解的知識領域,去探索、去考察、去捕獲新詞匯、新概念和新的運算方程。對于失敗和失利的恐懼,會讓許多孩子生畏而止步。家長和老師需要告訴孩子的是——錯誤是學習進步中不可避免的,不必感到羞恥和難堪,錯誤可以帶來有用的信息,它告訴你:某個知識還沒掌握或某個演算還不清楚,從而給你指出了下一個學習目標。
4.補上學習方法和技巧一課
當老師在課堂上宣布:“明天考試!大家要好好復習?!彪y道每個學生都知道在家如何復習嗎?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安排時間、復習的要點在哪里、從哪里開始。這些就是“學習方法和技巧”。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補上這關鍵一課,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阻礙他們的學習進步。
5.追趕他人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我們必須讓學生面對嚴峻的現(xiàn)實:追趕他人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原因是你在追趕,別人也在往前走;而且別人的前進速度還快過你!所以落后的學生付出的努力如果僅僅跟他人相等是不夠的,他的努力還必須超出常人!
6.要對學生的成功充滿信心
如果你詢問周圍的人“你們最愛戴的老師是誰?”結果發(fā)現(xiàn)很少有人會說:“我喜歡這位英文老師因為她的發(fā)音很好聽?!被蛘摺拔业匿撉倮蠋熤阜ㄌ袅?!”我們喜歡一個老師通常都帶有感情色彩,例如:“我的老師教會了我熱愛知識?!边€有“她幫助我建立起自信心!”最成功的老師通常是對所有的學生都用高標準嚴要求,對每個學生都充滿了期待和愛心。
改變寶寶受挫折的情緒五大方法
導讀:當寶寶受到挫折時,其往往會使用消極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擊行為來對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皆無法有效解決他所面臨到的問題。這時大人可提醒寶寶,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類似的情形發(fā)生,他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其困境。
(一)明了寶寶受挫之原因
當發(fā)現(xiàn)寶寶悶悶不樂時,大人可以協(xié)助寶寶找出其不快樂的原因。對于許多較為內(nèi)向或是不善言詞表達的寶寶,大人可讓寶寶以說出、畫出或是寫出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當寶寶遇有挫折的情境時,大人不必急于立即插手協(xié)助,許多大人因為心疼孩子而過度保護孩子,卻使寶寶喪失主動學習的機會。例如:于孩子間的爭吵過程中,大人可在旁觀察而不需置身于其中排解紛爭,這樣可讓寶寶學習與友伴相處的技巧。
(三)協(xié)助寶寶分辨及思考
當寶寶受到挫折時,其往往會使用消極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擊行為來對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皆無法有效解決他所面臨到的問題。這時大人可提醒寶寶,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類似的情形發(fā)生,他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其困境。
(四)幫助寶寶發(fā)泄情緒
由于寶寶并不明了自己情緒的狀況,自然也不知怎樣才是控制及疏導情緒的好方法,所以當不滿的情緒充滿于心時,嚎啕大哭或是動手打人都是常見的情形。大人可以教導寶寶一些有效處理不滿情緒的方法,如:將所發(fā)生的事情告訴大人、把所有的不滿在紙上畫出。這種方式雖不能解決受挫問題,但卻能不讓其一直受同一種問題困擾而整天悶悶不樂。
(五)大人應以身作則
有的家庭中,夫妻一旦吵架便是碗盤滿天飛、惡言相激、拳腳相向,在如此環(huán)境中長大的寶寶要想讓其能合宜處理自己受挫的情緒,實在不易。故在教導寶寶的同時,大人應重視自己的言行,身教絕對重于言教。
(六)家中保持愉快的氣氛
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絕對是出自于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在外不遇到一番風浪,但我們可讓孩子在回家后,能將家當成一個避風港。讓寶寶感覺到被愛、關懷與溫暖,是協(xié)助孩子面對挫折的最佳法寶。
培養(yǎng)孩子勇敢堅強品質(zhì)的方法
生活中很多媽媽希望寶貝從小養(yǎng)成一顆面對挫折與逆境的勇敢的心。怎樣才能讓寶貝獲得勇氣呢?首先,一個人的勇氣來源于自信,當寶貝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漸漸就能勇于承擔一些責任。當責任逐漸被寶貝視為一種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榮耀時,寶貝就能克服許多困難,形成堅毅的品格。
1.獨立活動,樹立信心
應盡可能讓寶貝獨立活動,如讓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飯等。寶貝在做這些事情時,要克服肌肉尚不成熟,讓手和眼協(xié)調(diào)一致工作,以逐漸達到熟練。在不斷嘗試過程中,寶貝的意志力就可得到鍛煉。如果寶貝做得不好,也不必急忙去幫助,應該“先等一會兒”,讓他自己克服困難去解決。當他經(jīng)過努力終于獲得勝利的滿足感時,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也就隨之增強。
2.增加交往,多見世面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當一個人見多識廣,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意識和判斷時,他面對困難,往往有常人所不具備的智慧與勇氣。小寶貝也一樣,出生之后媽咪就應常帶寶貝參加親子聚會,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事,讓寶貝懂得各種場合中應該如何禮貌應對。持之以恒,寶貝漸漸能養(yǎng)成一種不懼人、不懼事,凡事應對自如的坦然之氣。
3.多種方法,有勇有謀
面對困難,一種方法不行,鼓勵寶貝多想想,多試幾種方法,靈活解決困難。比如,讓寶貝去推一個很重的大箱子,寶貝推不動,怎么辦呢?讓寶貝試著把箱子里面的東西先拿出來,再推箱子;或者,讓小寶貝在親子小組聚會的時候,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來推這個重重的箱子。讓寶貝懂得,多種方法都能解決同一個問題。經(jīng)常受到類似情景的啟發(fā),寶貝就會養(yǎng)成遇事多動腦筋,有勇有謀的性格特點。
4.內(nèi)心有愛,個性堅強
內(nèi)心有愛的人才會是堅強的人。平日里要注意培養(yǎng)寶貝對他人、對社會的愛,只有和愛心相結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愛作支撐的堅強,才是持久的堅強。因此,愛心教育是寶貝意志品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寶貝關愛他人的能力不是自發(fā)的,而是在與環(huán)境和他人的交往中逐漸養(yǎng)成的。這種能力最初產(chǎn)生于其他人對寶貝的關愛:親人之愛、手足之愛、伙伴之愛。生活中媽咪可以引導寶貝樹立對他人友愛的態(tài)度,幫助寶貝把握恰當?shù)谋磉_愛的行為方式,這樣會使寶貝感到安全、舒適、愉快,并自然地模擬父母,去關愛別人。
5.父母當先,行為表率
在生活中遇到寶貝摔傷、擦傷、打針、上藥等情況時,雖然父母看了心里著急,但還是要鎮(zhèn)定,對寶貝說:“一點兒小傷,沒問題?!边@樣的神情行為會給寶貝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面對。如果父母一驚一咋的話,寶貝反而會緊張地大哭起來。
父母要做寶貝的表率。如果意志堅強,做事具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那么寶貝也會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質(zhì)。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兒在朗讀結束后,孩子們又照例說妞妞這兒讀錯了,那兒表現(xiàn)得還不夠好。小女孩兒不等聽完就大聲地反駁,后來趴在課桌上哭起來。她奶奶在旁邊看了很不高興,希望老師說說班里的孩子別提意見了。這時老師沒有聽家長的意見,而是說:“妞妞,你先別哭,你在臺下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別人哭過嗎?同學們喜歡你,愿意幫助你才給你提意見??!你聽聽同學們提的意見對不對?如果再這樣老師不喜歡你了。其實你已經(jīng)非常棒了,如果再聽聽同學們的意見,提高一點點,那就更棒了?!甭牭竭@話,妞妞破涕為笑。
替孩子擺平挫折不可取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惠新說,這是一起典型的挫折教育案例。我們有太多孩子像妞妞一樣平時嬌生慣養(yǎng),享受的是“贊美教育”,聽不進批評,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難就覺得天塌下來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翘嫠龜[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時就會一蹶不振。她說,同學們的意見對妞妞而言就是一次小挫折,這位老師處理得非常好,通過一次小挫折讓妞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學們的善意,又用換位法啟迪孩子接受同學們的意見,最后又用“威脅”加表揚的方式讓妞妞走出挫折。
張惠新說,家長首先要認識到,挫折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全是壞事,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可以磨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況下,挫折處理得適當,會成為今后孩子受用不盡的財富。
按挫折強度引導孩子
遇到挫折不可怕,關鍵是孩子遇到挫折我們家長該怎么辦。
挫折的大小程度不同,孩子的性格各異,家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方式也要不同。對平時一帆風順、心高氣傲的孩子要讓孩子通過挫折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重新審視自己,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然后讓孩子嘗試獨立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通過克服挫折,幫助孩子擺脫對大人的依賴感,找到成功感。
對性格內(nèi)向自尊心強又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埋怨、批評,要以鼓勵為主。本來他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信心又受到打擊,如果這時再采取批評的方式,只會雪上加霜,將孩子逼進死胡同。家長和老師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與孩子一起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讓孩子從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中找到自信。
挫折教育是為了教孩子學會應付挫折,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提高耐挫力。但挫折強度太大或受挫的頻率太高,超過孩子的承受力,則適得其反,會造成孩子的自卑感,畏懼挫折,遇事不敢去做,變得縮手縮腳。有些孩子甚至會由此變得冷漠、憂郁、情緒過度緊張。所以,我們必須要注意孩子的可接受度。
吃苦教育不是挫折教育
張惠新說,我們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讓家長人為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挫折,不要誤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實,孩子在成長中挫折無處不在,關鍵是遇到挫折該如何處理。
有很多挫折本來是不應該有的,有時孩子會被家長“創(chuàng)造的挫折”徹底打垮。張惠新每年接觸上百起案例,有很多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只能第一不能第二,甚至將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逼孩子去實現(xiàn)。孩子因為接受能力、年齡等所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認為自己很失敗,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挫折感就越強,甚至有的孩子因為受不了而發(fā)生性格扭曲。這樣人為的挫折不會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