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自信,激勵他勇敢地面對挫折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幼兒園輕輕地說課稿 說課稿幼兒園輕輕地 幼兒園教案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某名牌高校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竟然在大學的食堂里面對一個雞蛋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吃這個蛋。”也許,這個故事有些荒誕,但它卻真的能引起我們家長的深思。孩子的成長需要全面發(fā)展,不僅要有優(yōu)秀的成績,也要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生活、學會獨立自理是我對兒子從小到大的要求。從大班時,兒子就開始獨自睡一個房間,洗臉、刷牙、洗澡等個人衛(wèi)生工作都讓他自己去完成。上小學,自己房間和學習用品的整理也都是讓兒子自己去做的,雖然有時做的不是很好,但能夠嘗試也是一種鍛煉的機會。關(guān)注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中進行教育
,養(yǎng)成了兒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習慣,同時在讓他做事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他勤勞、好學、自信、勇敢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兒子學煎荷包蛋是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清楚記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兒子看著超市里買來的漢堡,說:“媽媽,我們把這些漢堡做掉吧!明天早點我想吃雞蛋漢堡。”“好??!你來做怎么樣?行嗎?”我挑逗式問他?!拔視菚?,就是不會煎蛋呀!”兒子想要任務轉(zhuǎn)移。“不要緊,媽媽可以幫你的?!薄班?,我怕燙,煎蛋會把油濺出來的!”兒子遲疑了一會兒?!耙嘈抛约海隳敲茨芨?,勇敢一些,自信一些,沒有事情會難倒你的。媽媽先做個示范,你認真學哦!”我鼓勵著?!昂冒桑∥以囋?!”兒子有了信心。
不一會兒,我們母子倆穿好圍裙,戴好袖套,點起了油鍋。當?shù)谝粋€雞蛋我打在鍋里的時候,兒子看的很專心,還迫不及待地想搶過鍋鏟親自上陣呢!可我沒有給他,告訴他,第二個雞蛋由他來煎。當看到我的雞蛋出鍋的時候,兒子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了。立馬搶前一步,拿起雞蛋就從高處把蛋打了下去,只聽見,“唷喲”兒子大叫一聲,油濺在了兒子的一只手上。嚇得他連連縮手喊救命。兒子的第一個雞蛋煎好了,雖然被燙了一下,但他已經(jīng)明白了如何避免燙手的方法。在第二次煎蛋的時候,一手拿鍋鏟、一手拿鍋蓋,一邊煎、一邊用鍋蓋保護著自己。第二次兒子很輕松地就煎好了荷包蛋。沒燙手,蛋也煎的很漂亮。成功給了孩子自信與勇敢。在煎第三個荷包蛋的時候,兒子成了《天天廚房》的“主持廚師”,一邊煎蛋一邊用普通話介紹著做法,我連忙用手機給他進行錄影。
事后,每次當兒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用煎荷包蛋事情來鼓勵他,給他自信,激勵他勇敢地面對挫折,告訴他,只有經(jīng)歷過傷心的失敗,才會擁有快樂的成功。最近兒子學會了自己煮方便面,星期天早上給我煮了一碗帶有雞蛋和香腸的方便面。嘿!味道還不錯,真的讓我激動了好一陣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勇于面對挫折 給予孩子適當?shù)墓膭?/h2>
女兒能歌善舞,經(jīng)常代表班里參加各種演出。
有一次參加舞蹈班的考級比賽,由于一個失誤,女兒當場大哭起來,誰也勸不了。從那以后心情非常煩躁,灰心喪氣,整天覺得昏昏沉沉的。
心細的爸爸早就看出了孩子的心事。一個周末的下午,爸爸帶孩子去外面散步。爸爸指著地上綠油油的小草和花兒們說:"你看,小草們充滿生機與活力,無論怎樣的狂風暴雨,它們都不肯低頭。到了冬天,它們枯萎了,但到了春天,春風一吹,它們又朝氣蓬勃地生長起來了。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永遠的一帆豐順,風和日麗,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困難和坎坷,你覺得你因此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希望,對不對呀?"
女兒漸漸意識到了,她對爸爸說:"放心吧,我不會放棄的。"
爸爸說:"是的,我們不要放棄希望,抓住機會,努力學習。在困難和失敗的面前,我們決不低頭。我相信,在下一次考試時,你一定會過的。加油!"
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zhàn)和挫折,無論多么出色的人,絕不可能在每一次都那么幸運。不管是遇到挫折還是取得成績,我們都應該給予適當?shù)墓膭?,讓孩子用于去承擔?h2 style="color:#F7DA61">寶寶有些“怕黑”別逼他“勇敢”
幼兒的恐懼心理是在早期發(fā)展中的一個正常方面。心理學研究的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足有百分之九十的幼兒在學前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恐懼心理。這些恐懼心理也許具有其真實性,例如害怕閃電;也許完全是幻想和虛構(gòu),例如懼怕鬼魂。更多的小朋友怕黑,常?;孟牒诎抵袝泄治飺湎蜃约骸?/p>
寶寶難免心生恐懼
幼兒的恐懼心理通常在二歲左右就產(chǎn)生了,雖然他們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但仍有許多不能理解的未知事物,有時難免心存惶恐。另外,家長在寶寶面前隨便地談這談那,也會引起他的恐懼。當然,孩子有必要知道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情,諸如電爐會著火、走路不慎會跌下樓梯、盜賊會鉆進屋子、幼小的孩子會淹死在水深只有幾英寸的浴缸里面等等。但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談論著可能會發(fā)生的不測,將會使孩子遇事驚恐萬狀,而不是謹慎細心地對待一切。而最常見的是家長為了使寶寶就范,就對他加以恐嚇,比如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等等。這樣做只能增加孩子的焦慮和不安,讓他變得膽怯和意志薄弱。
家長不要嚴加指責
家長應該自始至終認真地對待幼兒的恐懼心理,絕對不要惡聲惡語地對孩子的恐懼心理加以指責,諸如“你年齡大了,做出點樣子來”,或者“你的一舉一動倒像個抱在手里的娃娃呢”,這樣的說法只能加劇孩子思想上的波動、焦慮和擔憂——
■首先,查明和確定孩子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真正原因,然后加以分析和判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予以關(guān)注和愛撫。
■其次,您應該向孩子表明,他自己完全可以正確地處理好這種恐懼心理,他也完全有能力對付這種恐懼心理。
■第三,當孩子在克服恐懼心理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以后,您必須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家長應該持續(xù)不斷地表揚孩子,并使孩子深信自己會取得更加卓著的進步。這一做法頗得成效。它有助于促進孩子樹立起堅強的自信心。
必須指出的是,孩子對于存在著潛在危險的事物和情景所滋生的畏懼感,是一種完全正常的反應。孩子為了不致傷害自己,會回避一些危險的事物,諸如道路上的洞坑、沸騰的開水和疾馳的汽車等等。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這種正常反應,我們必須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關(guān)鏈接】病態(tài)性的恐懼心理及其判斷
幼兒的病態(tài)性的恐懼同一般性的恐懼有著相似之處,但病態(tài)性的恐懼更有其彌漫性和滲透性。五歲幼兒詹尼弗怕貓,遠遠看到貓,就會匆匆逃走。六歲幼兒羅斯也怕貓。當她在電視中或者在書本里的插畫上看到貓,甚至聽到別的孩子偶爾提到貓的時候,就會害怕得號啕大哭。綜上所述,詹尼弗對貓存在著一般性的恐懼心理,而羅斯對貓則存在著病態(tài)性的恐懼心理了。
為了測定孩子屬于一般性的還是病態(tài)性的恐懼心理,您可以對下述問題作出回答:
■孩子面臨著恐怖的事情時,他的焦慮不安是否只是顯露出對事物本身的恐懼?
■孩子一旦離開了受驚物以后,他的恐懼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孩子在非直接情況下(例如在看圖畫、電視或在一般性的交談中)看到或聽到他所畏懼的事物時,是否呈現(xiàn)出高興的神情?
■孩子經(jīng)歷了恐懼以后,他的日常生活是否未受影響(這里不包括突然面臨恐懼時的具體情景)?
如果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幼兒只是存在著一般性的恐懼心理。它會隨著孩子的日漸成長和自信心的不斷增強而逐漸趨于消失。
如果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幼兒的恐懼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心理障礙,有必要進行周密的考慮。
使人感到寬慰的是,真正的病態(tài)性恐懼心理在幼兒中并非常見。隨著孩子本身的自信心和獨立性的不斷增強,他所產(chǎn)生的恐懼心理是容易得以控制的。家長應該通過撫愛、消除其疑慮和給予鼓勵等等方法,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挫折是難免的。如何正確對待挫折,關(guān)系著孩子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作為家長,能讓孩子從挫折中找回自信,無比重要。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告訴孩子一次失敗不會影響他一輩子
這聽起來好象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對孩子們來說卻是至關(guān)重要的。孩子們通常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當他們失敗時,例如,輸了一場重要的體育比賽,或者一次考試成績不良,或者是與最好的朋友鬧翻了臉等等,家長當然知道這些小事不是世界末日,但孩子們卻會認為他們的痛苦會永遠持續(xù)下去,一次失敗將會導致所有的事情都失敗。
如果一個孩子相信失敗是痛苦是永久的,或者他認為無論他再怎么做也無濟于事的話,就會減弱他不斷進取的信心和勇氣。這時,你可以說:“你今天輸了,但你明天還可以在努力去贏?!薄澳憬o好朋友打個電話,向他道歉,你們就可能重歸于好。”有時你還需要告訴孩子某個觀點并不一定反映了事實?!澳莾H僅是某某人的看法,而我并不那么看。”這樣你就給了孩子希望和堅持自己觀點的理由。
凱絲8歲時,她最喜歡的科目是美術(shù)。但凱絲的一位美術(shù)老師經(jīng)常表揚另一位同學,而對其他的學生幾乎視而不見。這大大地挫傷了凱絲的積極性,她幾乎決定放棄美術(shù)了。后來她媽媽向她解釋:“永遠不要因為別人不給你表揚就不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得最好。”最終女兒明白了得不到表揚不會影響她的一生?,F(xiàn)在凱絲12歲了,美術(shù)仍然是她最強的科目之一。
2、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孩子自我恢復的能力中,孩子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行動是醫(yī)治無助感的最好的藥方。舉一個例子,一個為沒能進入樂隊而沮喪的孩子,能使他盡快地從失望中走出來的辦法莫過于他找到了一條提高自己演奏技巧的方法。
年輕人培養(yǎng)出一種積極進取、事在人為的處世態(tài)度主要是通過“動手實踐”的鍛煉。因此,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鼓勵你的孩子自己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案。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子女免受悲傷和壓力的傷害。因此,當麻煩出現(xiàn)時,他們馬上出面解決這些麻煩,而沒有給孩子一個憑自己能力解決這些麻煩的機會,這就剝奪了孩子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解決方法的機會。
8歲的卡爾的家從北卡羅萊納搬到了俄亥俄。剛到新家的卡爾表現(xiàn)得十分壓抑,因為他失去了朋友。他媽媽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悲傷,但是你能想點什么辦法讓自己高興一些呢?”卡爾想了一會兒,然后問媽媽他是否可以給遠方的朋友打個長途電話。長途電話只花了5分鐘,但卡爾的情緒立刻變好了。在隨后的一年,他又搬家到紐約,這次在他感到孤獨之前,他就給遠方的朋友打電話。這就是卡爾從“實踐”中所學到的。
3、懂得何時干預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麻煩都會很容易地解決。在某些情況下,家長不得不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指導。就像麥姬那樣。當她的大女兒莎芮11歲時,同伴已經(jīng)開始對男孩子感興趣了。但莎芮只關(guān)心她的學習成績。她的同伴開始取笑她。她對此感到迷惑不解,并感到受到了傷害。麥姬鼓勵女兒去尋找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同學做朋友。最終,莎芮找到了新朋友。
要想與孩子建立起這種互相信任的關(guān)系,最好的辦法是:當你的孩子提問題時,你可以這樣說:“當我像你這么大時,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這種設身處地又具體可行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孩子躍躍欲試和期盼成功的心理。
4、設立合理的邊界
家長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也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長能制定出合理的規(guī)定,并對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規(guī)定說明理由,而且長期一貫地按這些規(guī)定嚴格要求孩子。那么,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就具有較高的主觀能動性、較好的處世能力和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反之,在那些家長對于家庭規(guī)定和權(quán)威,要么過于嚴厲要么過于放松的家庭中,其子女的上述能力均較差。
專家們認為:孩子需要成人的指導。但是,如果你給孩子的指導過多,并且控制孩子們,那么孩子就學不會在遇到麻煩時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專家們認為,為孩子規(guī)定一定一些家務勞動,例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準備餐桌或者倒垃圾等等,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獨立性、競爭性以及自我恢復的能力。
5、培養(yǎng)特長
成功的孩子總會贏得許多稱贊。稱贊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恢復。他們會這樣想:“我雖然在數(shù)學測試中沒有拿到A,但我是棒球隊里最好的擊球手。”“如果我能登臺為來賓演奏小提琴,那么我肯定對被選為班長?!彼械暮⒆又灰袡C會展示他們的特長,他們都會這樣想的。孩子的特長或愛好的培養(yǎng)過程,體育或?qū)W習成績的取得過程有助于他們建立自己的承諾觀、價值觀和理想觀。
另一個鼓勵孩子發(fā)展其特長的理由在于,讓其明白成功是與艱苦的勞動相聯(lián)系的,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不論孩子是學習打棒球還是拉小提琴,并最終掌握它們,都會使孩子有一種成就感。他們還會從中學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原來不懂的東西,只要堅持嘗試和不斷地練習,就有可能成功。
引導寶寶勇敢面對“變化”
寶寶的心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載體。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稍有變化,就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這一變化是令寶寶欣喜的事物,寶寶會馬上被吸引過去;同樣,一旦這些變化是令寶寶覺得難以接受的事物,寶寶就會以各種情緒變化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情緒表達,其實也反應了寶寶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厭惡、恐懼……
如何正確調(diào)整寶寶這時的心理變化,對于其日后的生活成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因為生活中始終充滿了各種變化。因此,當寶寶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可千萬別只是一味地簡單讓孩子去適應,還應適當幫助他們,慢慢適應這一變化。
環(huán)境變化1:父母出差
寶寶的癥狀: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寶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顯得非常焦慮,以至于突然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們會變得不愿離開他們、不肯獨睡、不愿上學,怕爸爸或媽媽一去不復返。
在爸爸或媽媽離開時則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悲傷、退縮等情況,有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這些都是由于兒童與親人離別而引起的嚴重焦慮反應,一般在學齡前比較明顯。
建議:首先應在出差前與孩子進行一次長談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qū)殞氄f明,爸爸或媽媽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代表不喜歡寶寶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來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應保證每天給孩子打一通電話,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來。同時也可詢問孩子今天發(fā)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
對于寶寶在爸爸或媽媽出差期間的哭鬧行為,另一位家長則要注意不要采取單一的冷處理,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一直哭鬧,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媽媽原本一直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給他聽,但現(xiàn)在媽媽出差了,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了,對此,爸爸要承擔起講故事的責任。此外,當家長出差回來后,要記得給孩子帶禮物,表示爸爸或媽媽一直都在關(guān)心著寶寶。出差后帶回的禮物,可以令孩子覺得爸爸或媽媽出差也是有驚喜的。
環(huán)境變化2:搬家、轉(zhuǎn)學遠離好友
寶寶的癥狀:情緒低落、話少不愿與人交流。寶寶對新環(huán)境或陌生人產(chǎn)生的恐懼、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有時還會達到異常程度。他們會對新的環(huán)境和陌生人產(chǎn)生持續(xù)的或反復的害怕、緊張不安、回避和退縮行為。由于搬家、轉(zhuǎn)學等原因,寶寶離開了他原本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要好的伙伴,來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里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并一起玩耍,而寶寶自己則像個局外人一樣,這在他心理上肯定會造成影響,直接反應便是不愿意上學、情緒低落,喜歡將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想出去玩。
建議:父母應及時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理變化。在孩子抵觸情緒最強烈的時候,不要勉強寶寶,讓他先盡情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以各種外界的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物來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導他參加各種戶外或集體活動。若寶寶出現(xiàn)膽怯心理,家長可陪同孩子一起參與玩耍,并將寶寶主動介紹給其他的孩子。
環(huán)境變化3:親人生病
寶寶的癥狀:焦慮不安、恐懼、無故發(fā)脾氣。當親人生病時,寶寶通常會產(chǎn)生焦慮和恐懼心理。他們一方面因為擔心親人的病情而變得憂慮;另一方面,他們害怕自己也會生病而變得恐懼。
在幼兒的心理中,生病一直都是災難的一種代名詞,生病時要打針、吃藥,不能出去玩,身體變得難受,這些都導致孩子對于生病有種潛意識里的抗拒。因此,有些家長帶孩子去探望生病中的親人時,孩子會突然哭鬧不止,想要趕快離開這里。
建議:家長首先應向孩子保證,去探望病人并不代表自己也會得病,這可以先解除孩子的心理負擔。其次,家長可以向孩子表示,如果你去看望病人,會使病人心情愉快,進而更快康復。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甚至對一些事情會發(fā)生的結(jié)果進行無限的擴大,從而變得非??謶帜懶 _@時,家長應對他授予正確的知識,消除其害怕心理。
環(huán)境變化4:親人去世
寶寶表現(xiàn):自閉、選擇性緘默癥,或攻擊他人。當親人去世時,有些寶寶在情緒方面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例如緊張、膽小、愛哭、粘人、焦慮、怕黑、不能獨處、不合群、急躁、愛發(fā)脾氣等。無疑,親人的突然去世很容易對幼兒心理產(chǎn)生影響。
建議:首先要多給孩子一些保護,比如多接近他們,多撫摸他們,最好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呆著,讓孩子有安全感。其次是盡量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使他們沒時間去琢磨那些悲傷的事。最后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提起那些事,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如果孩子總是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家長就要在適當?shù)臅r間,用通俗的話語給孩子一個適當?shù)膭窠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