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交往別怕“吃虧”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幼師給孩子們將的童話故事 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 教育孩子筆記孩子們交往別怕“吃虧”-幼兒能力培養(yǎng)
鄰居家有個小哥哥叫豆豆,比女兒婷婷大一歲半。婷婷小的時候,豆豆常把好玩具自己先玩,玩過的玩具給婷婷玩,婷婷從無怨言,所以豆豆非?!跋矚g”這個妹妹。但隨著婷婷長到三歲多大的時候,逐步有了自我意識,同時也開始霸道起來,情況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兩個孩子開始搶玩具,婷婷的占有欲更勝一籌,凡是豆豆手里拿的她都要玩,豆豆不給她,她就動手打,豆豆也不示弱,反手又打她一掌……
兩個寶貝的打鬧讓兩邊的媽媽看得很心疼,誰也不想自己家的寶貝吃虧,于是索性就不讓他倆一起玩了。
可偏偏兩個孩子玩不得也離不得,媽媽無論用什么方法哄婷婷玩,都抵不了外面豆豆的一聲叫喊,她擰著身子就要出去。媽媽只好連哄帶嚇:你忘了豆豆怎么打你了嗎?還嫌吃的虧不夠嗎?……眼看著出不去了,婷婷沒哭在豆豆哥哥手里,倒是哭在了媽媽手里。
原本,這件事對于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但由于我們做家長的愛子心切,不能容忍孩子受半點兒委屈,而且習慣地用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眼睛只盯在吃虧不吃虧上面,認為這就是保護,這就是愛。
我們的眼睛沒有看到的,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幾家人共同生活的大院里,院子里放著口大缸,缸里有半缸水。那天我和一個小伙伴在缸邊玩。他拿一個乒乓球拍子扔進去,我拿一根樹枝撈上來。如此反復幾次,意外發(fā)生了—我使勁探身撈時掉進了缸里,幸虧當時有人看到,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我被送回家后,父母在安慰我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教訓了我一頓:怎么那么傻?為什么他不撈你替他撈?我想分辯,但看到父母的臉色,最終什么也沒敢說。當時父母想到的只是我吃虧了,卻忽略了孩子在這一扔一撈中得到的快樂。
孩子的快樂就在于游戲之中。在孩子的游戲里,沒有誰更吃虧、誰占了便宜,只要他們在游戲中得到了快樂,家長就不必大驚小怪。豆豆和婷婷的推推搡搡之間,誰又能吃多大的虧?可因為怕自家孩子吃虧,就不惜扼殺兩個孩子的快樂,不覺得有點得不償失嗎?而且,在打鬧之中,他們同時還在學習妥協(xié)、談判、合作等等與人相處之道;這種學習,較之家長的百遍說教都要來得有效。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啟發(fā)孩子多交往
導讀:交往是人際之間的必須事物,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至關重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多交往,做個交往達人。
孩子一般都樂于交往,但有些孩子則表現(xiàn)得膽怯,不敢到別的小朋友家玩。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一般有這樣幾種原因:
1、孩子性格內(nèi)向,雖然想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由于膽小,所以不敢去。
2、成人的態(tài)度問題。有的爸爸媽媽怕孩子到外面去玩“野”了,既怕被別人的孩子帶壞了,又怕孩子外出受欺侮,不如關在家里保險;有的怕孩子到別人家去把別人家里搞亂了、搞臟了。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孤僻的性格,使孩子怯于交往。
3、由于成人要求孩子從小學習名目繁多的知識技能,把家庭教育學?;鲆暳撕⒆咏煌芰Φ呐囵B(yǎng)。
4、環(huán)境的影響。城市樓房住房日益增多,獨門獨戶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人際接觸減少,鄰里關系淡化,孩子被關在自家的小天地里。
5、爸爸媽媽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帶孩子串門,把孩子關在家里。
那么,怎樣讓孩子樂于到其他小朋友家玩呢?
1、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讓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可以讓孩子主動跟熟人問好,逐漸地熟悉周圍環(huán)境;也可以采取先邀請別的孩子來家玩,引導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動,幾次活動后孩子就能大大方方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
2、培養(yǎng)孩子在交往技能。家長不要過分地保護孩子,要鼓勵孩子積極地參與同伴的活動。同時,家長還要多讓孩子與生人交往。有的孩子在家里能說會道,一出門就顯得拘謹膽小,因此,家長要給孩子與生人交往的機會,在繁忙中抽出時間帶孩子去公園玩,鼓勵孩子接近其他小朋友,和他們在一起玩。帶孩子逛商店時,不妨讓孩子主動跟營業(yè)員提出購物需要。經(jīng)常帶孩子串門,到朋友家做客時可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并提一些適當?shù)囊螅热缱尯⒆优c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等。
3、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個口齒伶俐的孩子是不會沒有交往伙伴的。讓孩子把想做的事表達出來,對什么事什么人有什么不滿也要說出來,這樣當孩子獨自一人在家時,他會主動提出來到別人家去尋找伙伴的。
4、激發(fā)孩子到小朋友家玩的欲望。家長可讓樂于交往的孩子向自己的孩子介紹他家的新玩具、新鮮事,讓孩子產(chǎn)生想玩想看的欲望,使孩子主動提出到別人家玩的要求。
5、點滴誘導,及時鼓勵。對孩子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體味到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通過以上這些活動,孩子是會樂意到別的小朋友家玩的。
案例:孩子,你別怕
--充分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今天,由于大一班兩位老師有事請假,班上只剩李老師一個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師暫時到大一班幫忙。
午飯時,陸少威的飯、菜快吃完了,卻哭了起來,拉著李老師的手央求著說:“李老師,我不讓你走?!崩罾蠋熭p聲勸說著他,可是陸少威沒松手。
為了給李老師解圍,我隨口說:“李老師中午回家給小姐姐做飯,一會兒就回來?!标懮偻焕砦?,還是哭。一會兒,他手里拿著蒸餅說:“我有病,我頭疼,我爸說我有病就來接我?!蔽矣檬置嗣念^,感覺不熱,就說:“行,吃完飯老師給你試試表。如果你發(fā)燒,老師就給你爸打電話,行嗎?你先把飯吃了?!彼豢铣燥?,一個勁地坐在位子上嘮叨、掉眼淚。李老師告訴我:“別看他平時挺淘氣,但是膽子小,今天看見你們陌生的老師帶班有些害怕?!?/p>
為了盡快排除他的心理障礙,讓李老師放心地回家,我盡量接近他,增強他的安全感。我蹲在他身邊小聲問:“這塊蒸餅你是不是吃不下了?”他點點頭。我說:“今天你不舒服,這塊蒸餅可以不吃,多喝點湯?!彼€是坐在那里不吃不喝。我又問:“你為什么不喝湯呢?是不想喝嗎?”他指指頭說:“我頭疼?!蔽矣置念^,不發(fā)燒。
這時,他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中午睡無著覺?!蔽铱粗蔷o張的表情,笑著對他說:“沒關系,如果你睡不著覺,老師就坐在你身邊陪著你?!彼α耍謱ξ艺f:“老師,我一會兒就會睡著的?!蔽倚α诵?,又摸了摸他的頭。他不再哭了,轉(zhuǎn)眼間把碗了的湯全喝完了。放好碗筷,他拿著衛(wèi)生紙上廁所,看見我進廁所,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擦屁股。”我奇怪地問:“平時是誰幫你擦屁股。你拉完就叫我,好嗎?”他笑著點點頭。這時,李老師走過來告訴我:“中班時他就會擦屁股了,但現(xiàn)在因為他長得太胖了,手伸不過去,所以每次都是我?guī)退痢!?/p>
上完廁所,洗完手,陸少威一點都不緊張了。準備上床睡覺時,他又小聲對我說:“我愿意睡在小屋里,小屋暖和?!保ㄔ摪嗍褂没顒哟?,分兩間屋午睡)我說:“行,吳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但是你一定得好好睡覺?!彼c點頭,我?guī)退藕么?,他上了床蓋好被子,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這件事讓我感到,當班里突然換了陌生的老師時,幼兒,特別是個別膽小的孩子,總會產(chǎn)生一些不安全感。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正常生活和情緒。老師要多觀察、了解、關心幼兒,盡可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nèi)排除恐懼感,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保持愉快心情。
評析
《孩子,你別怕》這篇文章生動地反映了陸少威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多么強烈而與眾不同。為了證實吳老師是否和李老師一樣愛和接納自己,陸少威在吃飯、上廁所、睡覺等多種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試探吳老師。當他每次都從吳老師那里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后,緊張的情緒放松了,安全感滿足了。
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這種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系到幼兒是否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幼兒將來對自己和他人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對他的態(tài)度,以及教師能否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每一個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但自己能不能做一個好孩子,孩子心里常常沒底。在為這個愿望付出努力之前,孩子可能會先試探老師是不是愛他、接納他。若經(jīng)過試探證明老師不關注、不接納、不愛他,他會覺得沒有希望做好孩子了,因此也就不會積極去做拉市引導下的活動了,甚至可能故意淘氣。
由此可見,愛和安全感這個前提非常關鍵,可以說,不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于不給幼兒做好孩子的機會。對于像陸少威這樣的孩子,教師不應認為孩子事多,而應意識到他是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較強烈,應像吳老師那樣以極大的耐心,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證實自己對他的關注愛和接納。
放手讓孩子去交往
導讀:家長過分保護會使寶寶交往方式不自然;社交技能要從寶寶抓起。
專家認為,獨二代的圈子未必比獨一代小
獨生代寶寶存在社交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對寶寶的成長又有什么影響?眼下越來越多的獨生代當上爸爸媽媽,他們在獨二代寶寶的養(yǎng)育中又有什么招?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的業(yè)內(nèi)人士和專家。
8421倒金字塔結(jié)構
獨生代寶寶受重視未必全是好事
省立同德醫(yī)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方忠告訴記者,獨生代家庭都是8421倒金字塔結(jié)構,獨生代寶寶兄弟姐妹少,鄰居少,人際交往方面少,但是社會生活能力不一定下降?!蔼毶纳瞽h(huán)境好的方面是,父母圍繞,是家庭中心,孩子更容易增加自信,愛表達自己;關注培養(yǎng)一個孩子,這樣他(她)智能發(fā)育會更好?!碑斎?,壞的方面也不可忽視,過分自私,以自我為中心,行為規(guī)范不好。這些也是他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案例。
“長期處在社交缺乏的環(huán)境下,除了膽小、行為規(guī)范差,語言發(fā)展障礙外,嚴重可能導致社交障礙。當遇到新的、陌生的環(huán)境時,很警惕,焦慮。不過現(xiàn)在真正患有社交障礙的孩子真的比較少?!毙熘魅握f。
寶寶出生之后就存在人際交往。與父母有交往,與外界有交往。徐主任建議,首先孩子跟父母等家庭成員之間要有良好互動,當然父母要提供更多的與外界的交往機會。
獨二代2歲進入社交圈
家長過分保護會使寶寶交往方式不自然
“現(xiàn)在的家長對寶寶社交越來越重視了。”浙大西溪園何曉勤老師說,獨一代對于獨二代寶寶的社交很重視。因為信息溝通快,社區(qū)配套完善,到了周末,幾戶家庭相約活動的情況在增多?!蔼氁淮1魂P在家里,獨二代2歲就已經(jīng)進入社交圈了。”何曉勤說,獨一代為獨二代營造的機會很多??墒?,為什么獨二代比獨一代的圈子更大,獨二代的人際交往能力卻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呢?
“跟家長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有關?!闭愦笪飨獔@何曉勤老師說。很多家長本身也是獨生子女?!艾F(xiàn)在的家長存在過分保護的心理,導致寶寶交往的方式不自然?!焙螘郧谡f,家長主導得太多,導致寶寶或者不堅強,或者存在過度侵略性。有的父母因自己工作忙,將孩子托付給老人。相對來說,老人對于寶寶的關注度更高。這樣,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得不到鍛煉。
“所有的能力都應該多多鍛煉,這就是所謂的‘用進廢退’。”何曉勤的說法也在徐方忠這里得到印證。“成年人改變自己的行為,小孩的行為就會變。家長正確的育兒方法往往比教育孩子本身更關鍵。我有一個想法,在結(jié)婚之前年輕夫婦都應該學習正確養(yǎng)育觀念?!?/p>
父母提供機會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零點咨詢公司董事長袁岳前不久在本報針對“獨生代管理”開了一次講座。在他看來,目前長大成人的“80后”、“90后”的獨生代想象力豐富,但也存在動手能力不足、決斷能力欠缺等問題。獨一代究竟該如何培養(yǎng)?他建議家長們培養(yǎng)獨生子女時要讓他們更多地與其他小孩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角色,不能光依賴于親子互動。另外,父母不能過多地替代小孩做決策,而是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分析,讓孩子自己拍板,這樣這些獨生子女長大后才不會成為沒有主意的一代。
社交技能從寶寶抓起
老外正在復興彈珠、跳房子、兒童足球等傳統(tǒng)游戲
交往是發(fā)展兒童社會性一個重要途徑。兒童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協(xié)調(diào)各種關系,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的情感,為將來正常地進入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因此,讓兒童學會交往是獨生子女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據(jù)報道,英國一家智囊機構發(fā)布研究報告稱,社交技能應從娃娃抓起,應當針對5歲~8歲的孩子設立社交技能課程,讓他們學會憤怒管理、壓力處理,教他們解決交朋友中遇到的問題,否則錯過這個關鍵期,從小就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長大后會出現(xiàn)行為不良、學習困難、社交恐懼等問題。
在國外,父母常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們配合孩子演戲,讓孩子體驗不同角色的所思所想,從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取得主動的地位。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相處、一起交流、一起玩,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被認可,這是孩子與同伴、朋友交往時自信心的來源。父母的愛是孩子向外發(fā)展、探索外部復雜的人際關系時的指路明燈。
父母們還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玩藝術,一家人一起玩拼圖,烤餅干,畫畫;和孩子一起聽音樂,一起唱歌,一起彈奏樂器;和孩子一起讀書,向孩子問問題,讓孩子改編故事或自編故事。
而最近,美國一些教育人士、父母和兒童發(fā)展專家正努力復興一些傳統(tǒng)玩具,包括彈珠游戲、“跳房子”以及兒童足球游戲等。通過舉辦各種游戲會議,開課講授這些玩具的玩法,以及成立與這些玩具有關的俱樂部等。
他們表示,除了懷舊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擔心,那就是隨著傳統(tǒng)玩具的日漸衰落,孩子們的想象力受到限制,與其他孩子的接觸和互動也受到限制。此外,他們還希望能通過傳統(tǒng)玩具,在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之間架起一座新的溝通橋梁。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組織和研究機構為倡導這些傳統(tǒng)玩具而努力。這些機構指出,大量研究表明,這些玩具對孩子有許多益處:它們不僅能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