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孩子的“自作主張”?
發(fā)布時間:2021-12-15 怎樣教育孩子 平等對待學生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導讀:在某件事上,父母批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千萬不要拉過來護著,或馬上去批評父母。這樣易造成孩于無所適從,甚至產(chǎn)生陽奉陰違的不良效果。
有的家長感到孩子到3歲時,就不那么聽話了。你讓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你不讓他干的,他又按著自己的“主意”去干。這時他常表規(guī)為任性、頂嘴、反抗,甚至出走,這是兒童心理迅速成長的表現(xiàn)。
這個過程要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還要反反復復,交替出現(xiàn)。這時兒童往往處在不平衡狀態(tài)中,行為表現(xiàn)也較混亂。他有獨立的想法,但畢竟沒有經(jīng)驗,又不愿附和客觀環(huán)境,因此,往往違抗大人的命令,去干他們實際上不會做的事情。對于這樣的孩于,父母既要管,又不能管得太多。對待“反抗期”的兒童,下面提出幾點建議,供做父母的參考:
1.愛干活是好現(xiàn)象。家長應幫助他們?nèi)プ鏊麄兿敫傻氖?,千萬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不要罵他們“逞能”。
2.用轉(zhuǎn)移法引導他們?nèi)ジ闪λ芗暗氖虑椤?-4歲小兒喜歡模仿大人去干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這時應引導他干自己能干的事情,同時還應對他講清他干不了的道理。[范文資源網(wǎng) Zy185.coM]
3.父母、爺爺、奶奶教育的態(tài)度要一致。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前后要一致,不要一會兒愛個不夠,一會兒又打又罵,這樣會使反抗期表現(xiàn)加重、延長。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要一致,在某件事上,父母批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千萬不要拉過來護著,或馬上去批評父母。這樣易造成孩于無所適從,甚至產(chǎn)生陽奉陰違的不良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應怎樣對待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
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愛發(fā)脾氣,對此,家長不應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積極的心理影響,對孩子進行心理矯正,幫助孩子盡快改掉這些毛病,否則,一旦養(yǎng)成習慣,進入學齡期,就會與學習產(chǎn)生矛盾,加重學業(yè)負擔。
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種游戲,常是家長隨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而遷就的結(jié)果。如果他不能對某一件事持續(xù)注意一段時間,半途而廢,家長就堅決地孤立他,則會使他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受歡迎的,從心理會慢慢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正確的指向。比如,家長正陪孩子搭積木,剛玩一會兒,孩子又要去騎車子。此時家長千萬不可答應他,為他搬車,如果這樣,他騎不了幾圈,一定又要干別的去了。家長應表現(xiàn)出對玩積木仍有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新想法來吸引孩子,對騎車的事像沒聽到一樣。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也要強令他收拾好積木才可轉(zhuǎn)入其他游戲,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心理導向。這樣,無形中孩子在一個游戲上的注意力就會逐漸延長,慢慢就會自動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對孩子的情緒,家長也應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控。仍以搭積木為例,由于孩子對事物認識的局限性及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不成熟,往往還沒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發(fā)脾氣,甩手不干。家長應教給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幫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讓孩子覺得游戲有趣,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好轉(zhuǎn),對訓練注意力集中也大有好處。
調(diào)皮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動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xiàn)。只要把好動引到正確的方向,孩子的缺點就會成為優(yōu)點,使他的一生受益無窮。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在班集體里,總會有少部分愛攻擊別人的孩子。其表現(xiàn)就是搶人家東西,什么都要搶先,愛打人等。一旦有了糾紛,他就動手打人,不會說理。攻擊性行為更多是破壞行為,看見別人玩積木很開心,他走過去把積木搭成的房子推倒了;看見同伴畫的畫很漂亮,直接加上幾筆去破壞;或者對著同伴吐口水、推人等,讓人家不痛快。像這樣的孩子過去較少,一個班集體中會出現(xiàn)一兩個例子而已。近幾年,幼兒攻擊性行為卻不斷增長。主要原因有:隔代教育——孩子從小由老人帶大造成零教育,得到老人過分寵愛、呵護,習慣為孩子不良行為尋找各種理由,為孩子行為后果承擔責任等。有時孩子打人了,爸爸媽媽教育孩子,卻被爺爺奶奶罵一頓。孩子在園受批評了,或者沒有得到特別照顧,老人還會直接找老師“教育”一番,孩子也就更加為所欲為。環(huán)境因素——家庭成員對孩子關愛過度,缺乏原則要求,以致孩子養(yǎng)成獨占、獨霸的習慣,在家里什么好東西都是他一個人的,容不得別人,他要什么,就得給他,不許別人有,所以到了幼兒園,他就會跟人家搶東西,不講道理,也不會講道理。還有一種毛病,也是受身邊大人的影響所致。大人總看著別人的東西好,總愛攀比,人家有的,他也得有,給孩子造成一種不良影響。榜樣不好——孩子從小缺乏同齡伙伴,在電視節(jié)目中模仿超人、打斗游戲,孩子覺得這樣很好玩,看見其他孩子,會突然去推人、打人,看見別人哭還大聲笑,從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和同情心。有些是看見別的孩子打人,自己也偷偷模仿。在大班階段,男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模仿壞習慣、起哄等不良行為,需要成人及時制止、教育。面對這種攻擊型孩子,老師需要花費一定精力去教育個體和全體,尤其需要從情感方面著手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品德,讓幼兒懂得分辨是非、對錯,不隨意模仿和從眾。但如今的教育,已經(jīng)不只是單純的師生間的教與學,家長的干預、偏袒,也是常有的事。對于經(jīng)常會攻擊同伴的孩子,除了堅持正確教育、引導,有時要適當?shù)亟o予言行控制,給予自己獨自承擔后果的機會。在集體中存在攻擊性孩子,集體中就會出現(xiàn)常有孩子被打、被侵犯的現(xiàn)象。愛攻擊的孩子通常只對性格懦弱、膽小、貪玩或者個性過于張揚、愛嘲笑別人的同伴“下手”。從小班開始,老師會在班級主題活動中告訴孩子如何建立自己的立場。首先要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不對,不模仿不對的行為,更不要隨意去招惹攻擊型孩子。被別人無故攻擊時,一定要大聲、嚴肅地告訴對方“你不可以碰我”。如果對方行為過于暴力,還可以在語言制止過后,推開對方直接找老師說明原因。被攻擊的孩子同樣也是在家過于保護的孩子,沒有解決能力和自信,遇事只會找老師幫助,造成一種依賴心理。這樣的孩子,要多放手讓孩子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要有迎難而上的自信,大人會告訴你方法和建議,但要靠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家長們也許認為“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都是小孩子間很正常的事情,長大了就好。行為習慣從嬰兒已經(jīng)開始建立,來到幼兒園,最容易分辨出孩子行為習慣的好與差,看出孩子成長在怎樣一種教育氛圍的家庭,孩子間比的就是行為習慣。孩子在集體中的成長,也同樣看出家長的成長,這是相互的。開學兩周,班級女孩子明顯懂事、乖巧了,基本不參與無理行為。男孩子卻開始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半是非常上進、好學,偶爾調(diào)皮也是男孩子的天性;但也有一些孩子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放松,開始“黏”向打鬧、攻擊行為行列,覺得很好玩,影響班級活動,還耽誤自己的學習。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更多是模仿,處在個性不穩(wěn)定階段。只要家長重視,配合幼兒園及時給予正確教育,孩子很快可以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拖拉的習慣
經(jīng)常遇到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拖拉磨蹭,并為此非常苦惱。有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磨磨蹭蹭,在寫作業(yè)時拖拖拉拉,在學校里仍然照舊,甚至會因為完不成作業(yè)而被留校。更有甚者,家長經(jīng)常接到老師的電話,要求家長改一改孩子這種拖拉磨蹭的壞毛病。
例子一:文文,男孩兒,三年級。經(jīng)常因為作業(yè)錯題被老師在放學后留校改錯題,可是文文每次總是磨蹭照舊,讓老師非常無奈,只好打電話給家長,讓家長去學校陪孩子去完成作業(yè)然后領回家。文文媽媽每次接到老師的電話,又羞又氣又無奈,有時回到家里后氣急了便把孩子痛打一頓??墒谴蜻^后痛在孩子身上,疼在她做媽媽的心上?,F(xiàn)在文文媽最害怕的事就是老師打電話通知她去學校。
例子二:小青,女孩兒,一年級。讓小青媽媽最為不解的是,孩子每天寫作業(yè)成了老大難的問題。幾乎每天放學回到家后,都要因為孩子的作業(yè)問題展開一場艱難的拉鋸戰(zhàn)。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對于同樣類型的題,孩子明明能夠完成一道,可是其他的題卻不會做,媽媽告訴一點孩子才寫一點。有時不告訴便自己亂寫亂畫。面對孩子這種寫作業(yè)的情況,小青媽媽非常無奈,她不知道為什么孩子養(yǎng)成這種壞毛病,感覺每天完成作業(yè)像給她寫似的。孩子不僅在寫課外作業(yè)時磨蹭拖拉,在其他方面也一樣,做什么事都是慢悠悠,心不在焉。有時一件事沒有做完仍下便不管了接著去關注別的事,總之沒有一件事能夠做完整。
例子三:小金,男孩兒,初一。爸爸和媽媽因為工作非常忙,每天很晚才能回家,小金放學后自己回家然后寫作業(yè)。最近一階段,小金父親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在學校里表現(xiàn)很不好,上課不能認真聽講,作業(yè)錯誤很多,平時和一些學習比較差的同學打的火熱。這個孩子原本成績很好,可是進入下學期后孩子一下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從平時的小測驗來看,小金成績很不好。小金父親在孩子進入初中后,明顯感覺到孩子逆反心理加重,有時去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時會遭到孩子的反對,甚至孩子經(jīng)常會和大人生悶氣,任你打也好,罵也罷,孩子毛病照舊。小金最近晚上睡覺沒有了規(guī)律,原來的好習慣被破壞怠盡,早晨不喊不起,甚至有時磨蹭到快要到到上學時間時,才不得不匆忙穿上衣服,胡亂擦把臉,拿起書包往學校跑。
對于上面三個有典型性的例子,我想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可能會對號入座,因為很多細節(jié)對于孩子們來說非常相似。是什么原因?qū)е潞⒆觽冏鍪峦侠ゲ洌踔疗綍r生活秩序一團糟呢?我想今天就這些現(xiàn)象做以剖析,給家長提供一些解決的建議和辦法:
成因一: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僅拿上面三個案例來說,三個孩子雖然大小不一,但是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孩子生活上沒有規(guī)律,沒有規(guī)律意識便會使孩子在做事時有很大的隨意性。當孩子做事隨意性持續(xù)久后,便養(yǎng)成這種無條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無條理的生活,很難讓孩子對時間進行關注,當孩子缺乏時間的觀念和意識時,便對時間的長與短,多與少無從知曉,甚至根本不清楚時間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
成因二:孩子缺乏做事的連續(xù)性。從磨蹭拖拉的孩子做事情況來看,幾乎都是邊做事邊玩兒,或者一件事沒有做完就轉(zhuǎn)而去做其他的事。這種做事的不完整性讓孩子很難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拿到寫作業(yè)中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基本上寫著寫著作業(yè)就開始東張西望,或者玩弄手里的文具,或者起身去吃東西,或者去衛(wèi)生間,或者不停地問家長這道該怎樣做等??墒窃倏纯匆恍┘议L,害怕孩子不認真寫作業(yè)便陪伴在孩子身邊進行監(jiān)督,時間長了便給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性,家長在身邊時孩子會不動腦筋等著要答案,家長不在身邊時心思根本不放在思考和寫作業(yè)上。
成因三:孩子缺乏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建立在擁有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之上的,孩子在清楚時間的意義,做事有節(jié)奏性后,才能在習慣養(yǎng)成的步驟下,一點點建立起學習的習慣。從上面幾個例子中可以看得出孩子連最起碼的生活秩序都是亂糟糟,如果家長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學習上,那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成因四:家長自身缺乏時間觀念。通過與有問題的孩子家長的交流,發(fā)現(xiàn)家長們身上有普遍的現(xiàn)象,那就是家長們都缺乏時間觀念,甚至自己做事本身就沒有條理,看似每天正常飲食起居上下班工作,但實際上家長這種粗線索的生活規(guī)律并沒有完全細化,仍然有很大的隨意性。比如早晨起床這件事,做為家長只是認識到要起來給孩子做早飯好讓孩子按時去上學,并沒有針對孩子責任心方面去培養(yǎng)孩子按時起床的意識。
成因五:家長缺乏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如果想培養(yǎng)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父母雙方必須都要擁有好習慣養(yǎng)成,否則孩子會和習慣較差的家長一方學習,這就是懶惰的消極影響因素,因為懶惰可以讓生活更隨意,不受約束。當孩子受懶惰消極家長的習慣長期影響后,便會把好習慣一點點破壞掉。
成因六:孩子受隔代教育的影響。有一些孩子明明在父母身邊有好的習慣養(yǎng)成,可是一到爺爺奶奶身邊后,這種習慣便會因受老人的溺愛和放縱被破壞掉。如果家長沒有好習慣養(yǎng)成,則孩子受隔代教育更為突出。經(jīng)常聽一些家長說自己工作很忙很累,不得已只能把孩子交由老人來照顧生活和上學放學的接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讓孩子因為老人在生活中的包辦代替而逐漸失去責任心,失去自我做事的動力。
成因七:家校結(jié)合呈現(xiàn)一邊倒現(xiàn)象。很多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略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單純認為孩子上學到了學校有老師管著自己就可以不用太操心了。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磨蹭拖拉等現(xiàn)象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的早,及時和老師做了解,與老師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在老師的配合下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如果家長長期忽略了與老師進行交流,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不能及時解決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積累久了便讓孩子養(yǎng)成了壞習慣,壞習慣一旦得到鞏固這時再去解決,家長可能根本無從下手。
面對上面分析出的成因,家長應該如何去著手解決呢?
方法一:家長要重視自身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建立秩序感基礎之上的。比如全家人共同制定一份作息時間表,家長和孩子共同進入統(tǒng)一的作息時間,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關鍵,生活作息時間同步,可以帶動和影響孩子逐步建立有規(guī)律的生活節(jié)奏。當然這里對于幼兒或者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在培養(yǎng)孩子生活習慣之初,家長必須要犧牲一些時間,和孩子做到同步,對于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在好的生活習慣已經(jīng)鞏固和定格的情況下有所改變,家長和孩子分別執(zhí)行自己的作息時間,這樣一來,孩子會很容易通過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按著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進行。
方法二:要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guī)則。合理的家庭規(guī)則內(nèi)容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在家長榜樣作用的影響下,孩子會逐步適應規(guī)則所約定的內(nèi)容。當然,這里家長必須要清楚,家庭規(guī)則的實施要有一個從寬泛實施到逐漸細化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千萬不不必求孩子必須都同時做到,而是應逐項去落實和鞏固,讓孩子有一個漸次適應的過程。對于已經(jīng)養(yǎng)成不良習慣的孩子來說,家長需要下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去培養(yǎng)孩子的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如果家長缺乏耐心和毅力的話,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會呈現(xiàn)階段性反復,甚至會放棄堅持,直至最后以失敗而告終。
方法三: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專注性。經(jīng)常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往往做事耐心不足,或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導致注意力轉(zhuǎn)移過快,最后造成做事時用時過多,效率很差。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結(jié)合生活習慣養(yǎng)成進行,抓一兩件事來鍛煉孩子,在引導和鼓勵下讓孩子多一些耐心把一件事完整做好。如果孩子缺乏做事的經(jīng)驗或者方法,家長可以做以示范,來讓孩子同步模仿,通過家長的激勵和帶動會讓孩子學會關注做事的細節(jié),逐漸增加耐心,不斷提高孩子完整高效做事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長要讓孩子清楚時間屬于自己。缺乏時間觀念對孩子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何讓孩子把無形的時間變?yōu)橛泄?jié)奏的把握呢。需要家長給孩子引進時鐘概念,用鬧鈴定時的方式,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得到時間提醒。通過時間加減法(在講座中有具體的描述)逐步鞏固孩子的時間意識。為了讓孩子清楚時間的支配和使用,家長可以結(jié)合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或者每一次寫作業(yè)來著手。比如與孩子一起來制作一份時間使用的表格張貼在臥室或者書房里,孩子每主動完成一件事,統(tǒng)計一下用時是多少,通過這種有意注意會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有形性。通過階段性的時間統(tǒng)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時間的量化分析,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表現(xiàn),在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下增強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孩子時間自我管理意識。
方法五:家長要和老人針對孩子的教育做理性溝通。在很多家庭里由于兩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觀念不一,溝通相對較少,導致在教育孩子遵守作息時間和遵守家庭規(guī)則方面形成漏洞,其后果是孩子很容易鉆管理和教育的空子。比如誰管的少孩子就愿意和誰在一起,誰管的嚴格孩子就會不喜歡誰。這樣的現(xiàn)象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看人下菜的心態(tài),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所以,家長必須要和老人把孩子的表現(xiàn)情況適時和老人做交流,征求老人的意見,盡可能讓老人與自己在教育方面保持同步。如果確實難于溝通,家長只能想辦法和老人分開住,不在一起生活會讓老人嬌縱孩子的機會相對要少些。
方法六:家長要利用好親子溝通的機會來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常常忽略與孩子相處時的細節(jié)教育機會。比如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就是非常不錯的機會,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聽課的效果,以及對老師的看法和想法等。只有了解了這些情況,家長才能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對正確聽課,接納并喜歡老師,使孩子清楚上課認真聽講是對老師辛苦付出的最大尊重。比如利用晚睡前的交流,可以讓孩子把一天來的遇到的不開心的事說出來,家長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安慰,讓孩子化解心中的壓力和郁悶,伴隨著心里安全感輕松入睡。比如利用吃早餐的機會和孩子聊聊開心的事,通過講故事等方式來啟發(fā)孩子。比如利用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外出游玩的機會,讓孩子做管家安排外出線路,需要攜帶的用具,具體時間安排,注意的事項等,家長可以做一些輔助的完善工作,讓孩子的責任心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方法七:家長要做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所扮演的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老師扮演的是學校教育的主角。雖然各自擔負的教育任務不同,但是目標是一致,都是力求讓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但是從當前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很多家長沒有演好自己的角色,相反為老師角色去跑龍?zhí)兹チ?。甚至有很多家長視老師惟命是從,老師要求做什么,家長就不加思考地去做。表現(xiàn)最直接就是家長監(jiān)督孩子寫課外作業(yè),老師布置多少,家長就要求孩子必須完成多少,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課上聽懂了,寫作業(yè)時有什么困難,甚至也不懂得如何做有效的輔導。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最反感的事寫就是寫大量的作業(yè),家長必須要根據(jù)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能力來調(diào)整孩子的作業(yè)量,當然如何減負需要家長理性面對,不能單方面直接減少孩子的作業(yè)量,否則孩子可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也會受到老師的責難。理性的家長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把自己給孩子作業(yè)減負的目的、方法、步驟等告訴老師,傾聽老師的意見,求得老師的支持與配合,最終達到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提高孩子課外學習的效率。所以,請家長必須端正你的心態(tài),擺正你的位置,以平等的交流面對老師。
方法八:家長必須要關注孩子的生活樂趣和興趣點。很多家長之所以和孩子在親子溝通方面做的不夠好,主要原因都歸結(jié)為目光的單一性,即每天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不關注孩子的心里需求。事實上對于學習來說,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家長把學習當成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必然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很難溝通,很不通情達理,甚至很難讓孩子信服家長。所以,家長平時必須多靜下心來聽聽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合理給予。當然這種給予是建立在規(guī)則之內(nèi)的相對自由,而不是完全的放縱。如果家長和孩子多擁有一些共同的興趣點,無疑會對增進親子溝通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家長們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與愛好的同時,也花一點時間來學習一下孩子正關注的興趣。
方法九:培養(yǎng)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極大地促進孩子對時間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自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逐步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意識。經(jīng)??吹胶芏嗄ゲ浜屯侠暮⒆蛹议L總愛干費力不討好的事,比如站在孩子身邊不停地指手劃腳,甚至發(fā)泄自己的不滿,這種陪伴其實是在人為破壞著孩子學習的興趣,影響孩子的情緒。家長可以在我博客里找到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來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分段做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這里必須要強調(diào)在對孩子進入學習習慣培養(yǎng)之前,必須要把上面所提及的各種因素都合理解決后才能實施,否則會讓孩子在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受到很多人為因素的干擾,給孩子造成習慣培養(yǎng)的困難。習慣培養(yǎng)需要家長有充足的耐心,有堅強的毅力,有良好的心態(tài),切莫急功近利,急三火四,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把培養(yǎng)孩子一生的好習慣做為最終著眼點,而不是孩子多考幾分的問題。
這樣對待孩子更好
這樣對待孩子更好兩天前,婆婆來看xx。由于和她保持著有規(guī)律的見面機會,xx對奶奶并沒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這周六上午的半天時間,我便決定不送xx去保姆家,滿足婆婆想多和孫子相處的心愿。(我周六上午要上班)
只是,xx要留在家里,我要出來上班。而xx是個很戀媽媽的孩子。我要走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難纏。
果然,我從臥室走出來,比我早起,正在客廳和奶奶玩的xx已經(jīng)一眼看到,立即歡呼:“媽媽來啦!”然后奔過來要媽媽抱。不肯奶奶再碰到他。
婆婆擔心xx粘著我不再肯和她,便說:“我?guī)ハ词滞嫠?,你悄悄地走掉。沒事的,他沒看到你也不會哭的,哭也就哭一兩聲?!?/p>
我倒是在想,作為媽媽,要盡可能少地這樣悄悄地從孩子身邊溜掉。
我決定先陪陪他。
先是為他剝了一顆他讓我給剝的糖——給他吃,是因為他早飯吃飽了,而且這塊糖是他自己找到的,我覺得要讓他享受他自己的“勞動成果”和這種意外的快樂感覺。
接著,我試著和他“聊天”?!皩氊?,你要和奶奶還是要和姨婆?”xx回答的是:“和奶奶?!钡粫缶透骸昂蛬寢尅!?/p>
我們一起背了兩三首兒歌,然后認真地對xx說:“寶貝,媽媽一會要上班,有事情,奶奶在家陪你玩,行嗎?過兩三個小時,媽媽就會回家,你能等著媽媽嗎?”他笑嘻嘻地說:“不行!”我又陪了他一會。接著,非常堅定地說:“寶貝,媽媽必須去上班了。”
可能聽到了我說必須兩個字,xx同意了。有一些眷戀,但還是和我說了再見,做了飛吻的動作。
我自己覺得,這樣去上班,很安心。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悄悄溜掉,沒有任何期許留給孩子,我覺得不是尊重。孩子會纏著媽媽不讓走,是在表達:媽媽,我還想要你陪我一會。媽媽,我想繼續(xù)享受你的愛。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分離,也變得很平靜溫馨。
順便想交流一下我在育兒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一些比較有“用”的話。
“是呀,媽媽也很想讓你繼續(xù)看電視,但今天你看了很久了,我們得睡覺去了?!焙芾斫?,但也很堅定。
“寶貝,你感覺很生氣,媽媽知道你生氣了。讓媽媽抱抱你。”在第一時間里,洞悉了孩子的情緒,而且做出了安撫措施。
“哦,寶貝真的很可愛,媽媽很想一直陪著你,但是現(xiàn)在媽媽必須去上班辦事情了,媽媽會在兩個小時后回來,請等著媽媽。”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但不放棄理性的堅持。
“現(xiàn)在是吃飯時間,請你過來吃飯?!币⒆又酪幌聲r間是什么東西,同時試圖建立規(guī)矩。
“打架是不好的事?!焙唵味隙ǖ馗嬖V孩子一個答案。
“不可以?!蔽兆『⒆拥氖?,看著他,嚴肅但不兇狠地說。為了制止孩子做一些不對的舉動,“不可以”三個字可能要上百遍地說。而且,光說不行,一定要走到孩子身邊,最好蹲下身子,和孩子可以目光平視。
“滑滑梯很好玩吧?你再玩兩遍,我們就要回家了。一定要回家了?!庇屑s定,而且一定遵守這個約定,孩子會習慣遵守約定。
“告訴媽媽,你是想要吃棒棒糖嗎?”孩子哭鬧的時候,拿出很愿意傾聽的姿態(tài)來,能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媽媽正在接電話,請你不要打擾媽媽。你可以去玩一下積木。”媽媽尊重孩子,也得讓孩子尊重媽媽,很多時候,就算母子或者母女之間,也要有界限。我不想讓我的兒子認為我是個24小時不必休息的全能機器。當然,你得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雖然是小小的孩子,但也和他說禮貌用語。一來能讓孩子感受到禮貌是什么東西,二來祈使句往往是簡單而明確的,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不過,我要承認,我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按照我上面的說法去對孩子說,我也經(jīng)常發(fā)脾氣,經(jīng)常不耐煩,但我相信這樣說,更好。我會努力將此養(yǎng)成習慣。
怎樣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購物要求
怎樣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購物要求
父母屈服一個孩子的要求,就是滿足她隨意提出的要求;時間一長,孩子就發(fā)展成“給我東西”這種習慣、一種要求越來越多東西的行為。電視廣告刺激孩子的貪婪,總是有人向他們灌輸這種觀點;買東西,就是買幸福。
如何不讓孩子養(yǎng)成“給我東西”這種習慣呢?如果孩子有了這種習慣,如何改變?下面就是專家的勸告:
1.如果你認為孩子的請求是值得的,就給他一個機會,自己賺錢,自己買個這個東西。你可以說這一類的話,這也能激發(fā)孩子“自食其力”的動機和做事的干勁。
這種解釋對成年人來說,聽起來文明,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聽起來不著邊際。最好發(fā)出一個堅定的“不”字,然后說出你認為簡單的解釋:“對你不好?!?/p>
一旦你說了不,就要堅持到底。你對“給我東西”這種反應是教會孩子一些重要的信息:“什么東西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弊屢粋€孩子懂得:哭哭啼啼讓人難受,自己的目的也實現(xiàn)不了。
2.“如果有必要,就離開商店,”家庭心理學家勸告說,“有時,即使麻煩,你也要證明這一點?!?/p>
3.如果你帶孩子做有意義的活動,孩子就不會整天纏著你鬧了。從傳統(tǒng)上講,農(nóng)場的孩子哪怕再小,也可以擠擠奶,收雞蛋,做做其他的事。今天,做父母的幾乎不叫孩子做什么事。父母應該安排一個時間表,叫孩子做點雜事,這樣能防止孩子養(yǎng)成“給我東西”這種習慣。即使一個孩子4歲,他也能幫助清理早餐盤子、喂貓、給花草澆水等等。大的孩子能鋪床,在花園里干活和整理盥洗室。
每次到商店買東西時,不要總是給你孩子買好吃的東西。父母這樣做往往是由于內(nèi)疚引起的,白天,父母大多數(shù)時間要工作,不在孩子身邊,因此他們想補償點孩子。
4.常常給孩子買禮物可能讓你覺得自己有種大方的感覺,但是孩子漸漸會覺得自己有權(quán)享受到這種待遇,并一直要求著。
從一開始就要向孩子講清楚,給他買東西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的一種決定。如果你不想給孩子買,不要找借口,對孩子說“我們太窮了”這一類話,提醒孩子,幸福不是擁有許多東西。著重強調(diào)一下,有些東西是廢物,不值得一買。規(guī)定出一些界線,最終把孩子過渡成一個有見解的消費者,然后又是一個守紀律的節(jié)省的人。
作為一個父母,你的工作就是幫助你的孩子決定什么東西最值得得到,然后向他們顯示用正確的方法得到這些東西。要讓孩子學會重要的一課就是:得到東西要比說“給我東西”花費更大的勞動。
家長怎樣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家長怎樣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么辦法來“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jīng)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或許依舊無法真正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nèi)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
家長要清楚認識到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成長的陣痛期。家長要提前主動學習有關青春期常識,參加針對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輔導班,遇到棘手問題時一定要咨詢家教專家。同時,家長要更細心、更周全地關愛孩子,掌握他們的身心變化情況及需求。
青春期是一個特殊時期,家長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的言行舉止可能會讓你不舒服、不愉快,甚至痛苦和傷心,但家長愛孩子的心不要改變。孩子從聽話乖巧變得叛逆難搞,是對我們是否真愛孩子的最好考驗,也是區(qū)別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還是無條件的“試金石”。
面對變化多端、熟悉又陌生的孩子,家長要始終保持冷靜淡定的態(tài)度,多思考應對辦法。性格開朗的孩子可能突然間變得不愛說話,一向溫順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暴跳如雷。面對出言不遜其實不知所云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能陷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陷阱,不能被孩子的憤怒點燃,而應該積極展開頭腦風暴,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付諸行動。
家長盡量找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學習與交友等方面的情況。家長容易說得多、聽得少,這時尤其要學會聽,交談中要注意鼓勵孩子敞開心扉,既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加深,還可以時時掌握孩子的內(nèi)心動向,確保把孩子的偏差意識有效地控制在外顯于行之前。一旦發(fā)生問題,要耐心了解孩子的看法,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更不能上綱上線進行人身攻擊。
在征得孩子同意下,家長可以參與孩子學習目標的制訂與實施,承擔監(jiān)督與督促任務。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先制訂一個可以夠得著的小目標,再慢慢向前推進,讓孩子在實現(xiàn)一個個小目標中獲得自信心與成就感。
幫助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合一的力量。父母一定要達成一致和共識,當一位家長與孩子陷入爭執(zhí)和矛盾中時,的確需要另一位家長作為沖突調(diào)停者來化解和調(diào)和。父母齊心合力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青春叛逆期,不斷走向成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對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問題特別關心,如果你看完文章后想與我交流的可以百度(葛仲濤變形記)我相信一定會幫助各位家長的。
家長該怎樣對待孩子磨蹭毛病
改造“小磨蹭”有高招
第一招:理解萬歲
我們成人在遇到一些問題時也會產(chǎn)生緊張情緒,需要一些時間做心理準備。對于孩子來說,這種準備就更為重要了。所以,我們應當把孩子的磨蹭行為理解為,這是孩子進行心理的自我調(diào)節(jié),進而作出行為決定的一個緩沖期。
試試看,有了這樣的理解,面對“小磨蹭”時你是不是會心平氣和些?
第二招:做游戲
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戲,比如,和孩子比賽揀黃豆。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摻些黃豆,爸爸和孩子比賽誰揀得快而準,媽媽在一旁數(shù)數(shù),數(shù)到50時,雙方停止。經(jīng)常做這類的游戲,可以鍛煉孩子做事時神經(jīng)的充分興奮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培養(yǎng)做事高效的習慣。
第三招:緩沖時間
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事先告訴他待會要做什么,給他一個緩沖時間,等規(guī)定時間一到,就果斷地督促孩子從事下一項活動。比如,在吃飯前,父母可以先提醒孩子:“飯做好了。你可以再玩5分鐘電腦,5分鐘以后請你把電腦關掉,過來吃飯?!比绻?分鐘后孩子還是繼續(xù)玩電腦,可以再發(fā)警告:“吃飯時間到了,如果現(xiàn)在不去吃飯,就把飯收起來了。到底是玩電腦還是吃飯,你自己想一想。”這一招的關鍵是,你說話的語氣一定要輕柔而決斷。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立場很堅定,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四招:“自食其果”
“自食其果”即懲處體驗法。比如,半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yè),孩子已經(jīng)磨了兩個小時了,還沒完工的跡象。這時,告訴他:9點鐘之前必須做完,到時做不完的話也不可以做了。等到了9點鐘,嚴格執(zhí)行約定。如果作業(yè)沒做完,第二天受到老師的批評,孩子就會體驗到磨蹭的壞處,也就會主動改正了。
怎樣看待孩子撒謊
怎樣看待孩子撒謊一直來**還算是比較誠實的,我甚至經(jīng)常拿他的一些例子來跟親朋好友說笑,印象特別深的就是每天吃晚飯,他經(jīng)常跟我討價還價“再吃10口就不吃了”,有時候我會同意但是必須是大大的10口,哪怕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也會老老實實地吃一口數(shù)一口,不會跳數(shù)也不會小口小口的;還有就是回家上樓,他累的時候就會要我背他到3樓再他自己爬到6樓,有時候我忘記了樓層過頭了,他就會喊“媽媽,到3樓了”,他就會自動下來的。
但是,上禮拜六早上,他起得比上學時候還早,而我自己眼睛都還睜不開,我就偷懶給他一瓶牛奶一個牛角面包先充饑,自己再回到床上瞇會兒。等我起來的時候,他的牛奶還剩了一點,但是面包沒了。他跟我說面包全部吃完了,牛奶是喝不下了。但是后來我不小心在垃圾桶里發(fā)現(xiàn)了那個面包,只被咬過一口,上面用一張紙蓋住。我問他為什么要騙媽媽,他說是就這么說了一下。因為我要做早飯去了,就跟他說了幾句諸如“會撒謊的寶寶不是好寶寶”“媽媽不喜歡不誠實的寶寶”就完了。但是等他爸爸起來后,我跟他爸爸說起這個事,沒想到他爸爸非常認真,問他知不知道錯在哪兒了,他就很小聲地說“我忘記給媽媽吃了?!彼职址浅I鷼猓車绤柕亟逃柫怂?,當時**含著眼淚可憐巴巴地望著我,但是我沒做聲,我知道他爸爸是對的,是想把他的這壞毛病扼殺在搖籃里。
或許小朋友都會偶爾“撒謊”,比如明明是他弄壞了東西,他說不是他弄壞的,還會栽贓旁邊的小朋友;比如跟一個小朋友玩著玩著,鬧不開心了,就會跑來向大人慌報說人家怎么他了,等等。這些大人一般都不會太在意,比較常見,也可見小孩子的機靈與可愛。但是,我覺得等到他稍微大了一點,懂得道理的時候,如果刻意去制造假象,編制謊言的話,那還是要引起重視的,他說過一回,大人不當回事,就會有第二回、第三回。。。。
真想對**說“爸爸媽媽有時候雖然很嚴厲,很狠心,那是因為爸爸媽媽希望你成為一個正直的、勇敢承擔后果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