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正確引導“認生”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12-13 幼兒思維引導故事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情緒易焦慮的小兒,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認生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程度較重。

正常小兒在發(fā)育過程中都有一個認生的階段。一般從生后5-6個月開始認生,8-9個月逐漸明顯,12個月達高峰,并持續(xù)一段時間,所以1歲以后的小兒顯得更認生了。隨著長大,幼兒增加了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認生的情況漸漸好轉(zhuǎn)。

不同的嬰幼兒認生的程度有很大差異。有的見到生人,只是愣一下神兒,或有片刻的安靜;有的表現(xiàn)出拘謹、退縮;而有的見到生人就恐懼地哭起來。這是由于小兒的先天氣質(zhì)(神經(jīng)活動的類型)所決定的。比較內(nèi)向的,情緒易焦慮的小兒,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認生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程度較重。有些父母并不了解這一點,當在客人面前表現(xiàn)出害羞、退縮的時候,父母則認為“沒出息”,斥責孩子,極大地損傷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重了焦慮和緊張。時間長了,有可能真的變成沒出息了。

因此,當您有一個比較認生的孩子時,要注意照顧他的心理特性,給一個愉快、寬松的環(huán)境,減少不必要的緊張情緒。當家里來客人時,允許他慢慢與客人接觸,鼓勵他向客人問好,而不要逼著他在陌生人面前做這做那。通過恰當?shù)恼T導和鼓勵,認生問題就能逐漸克服。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挫折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活就是喜、怒、哀、樂的總和。有喜有樂,自然就會有怒和哀。挫折也是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雖然每一個人都不歡迎挫折,也不喜歡挫折,但又總是躲避不開它。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于怎樣認識它和對待它。如果對挫折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遇到挫折就會驚慌失措,痛苦失望;如果有了正確的挫折觀,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認識到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視面臨的挫折,不灰心、不低頭、不后退、敢于向挫折挑戰(zhàn),就能把挫折當作進步的階石、成功的起點,從而不斷取得進步。

家長要走出思想上的誤區(qū)

家長為孩子提供了優(yōu)越的生活、學習條件。他們舍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經(jīng)受一點磨難,他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刮風怕吹著,下雨怕淋著,有太陽怕曬著,就像溫室里養(yǎng)花朵一樣,從不讓孩子經(jīng)風雨、見世面。在生活和學習上,孩子剛剛遇到一點困難,家長就心疼得不得了,趕快替他排除;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趕忙代他受過。孩子像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簇擁著,要星星不能給月亮。家長的百般寵愛與呵護助長了孩子的需求欲望,并且不斷膨脹起來,對前景的估計過于樂觀而對后果的設想過于簡單,一帆風順的經(jīng)歷使之對挫折一無所知。一旦受到挫折,便茫然不知應對,很容易產(chǎn)生消極心理,走向極端。所以家長要及時走出溺愛與凡事大包大攬的思想的誤區(qū),要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讓他們懂得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和困難,從而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對他們將來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

正確引導“堅持己見”的孩子


寶寶兩歲,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遇事自有主張。如果父母對寶寶的主張強行壓制,他就可能要“堅持己見”,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孩子犟不犟,與父母的態(tài)度關系很大。父母不妨用啟發(fā)的方式,慢慢引導孩子把倔強變成一種正向的力量。

避免情緒失控。當孩子出現(xiàn)倔強、反抗的行為時,父母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他講道理,教他學會尊重別人,并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轉(zhuǎn)移注意力。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來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放棄你的關注。父母的干預越多,孩子倔強的脾氣可能越強烈。當孩子在鬧脾氣時,有時是帶有試探性質(zhì)的,父母表現(xiàn)得越在乎,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所以,不妨冷處理,等他安靜下來后,再給孩子講道理。

使用隔離法。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生氣了,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钡仨氉⒁飧綦x處的安全性,也不能讓孩子感到恐懼。

面對面溝通。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孩子應該聽話、順從,而不應該反抗。其實,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正確引導孩子情緒的4部曲


步驟1:肯定

具體做法:直截了當?shù)卣f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臉上流露出的情緒。

例如:“寶貝,我看到你很傷心的樣子,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事?”或者,“你看起來不太高興,什么事讓你生氣呀?”作為處理情緒的第一步,“肯定”的意義是向孩子表達:“我注意到你有這個情緒,并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你?!?/p>

父母須明白

◆跟所有人一樣,孩子的情緒也都是有原因的。

◆對孩子來說,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嘗試換到孩子的角度,你會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緒。

特別提醒:無論孩子怎樣回應你,你都應該讓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步驟2:分享

原則:先處理情緒,后處理事情。

具體做法:幫助孩子去捕捉內(nèi)心的情緒。

孩子們對情緒的認識不多,也沒有足夠和適當?shù)奈淖置枋銮榫w,要他們正確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是比較困難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緒詞匯,幫助孩子把那種無形的恐慌和不舒適的感覺轉(zhuǎn)換成一些可以被下定義、有界限的情緒類別,刻畫出自己當時的內(nèi)心感受。

例如:“那讓你覺得擔心,對嗎?”或者,“你覺得被人冤枉了,很憤怒,是嗎?”

孩子越能精確地以言辭表達他們的感覺,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例如,當孩子生氣時,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憤怒、混亂、妒忌等;當他感到難過時,可能也感到受傷害、被排斥、空虛、沮喪等。認識到這些情緒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了解和處理他們所面對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急于說出事情的內(nèi)容、始末、誰對誰錯,你可以用說話把孩子帶回到情緒部分。例如:

“原來是這些使你這樣不開心。來,先告訴我你心里的感覺怎樣.”

“哦,怪不得你這樣反應呢!現(xiàn)在你心里覺得怎樣?”

◆孩子需要一些時間去表達他的感受。耐心些,當孩子正努力地說出情緒時,不要打斷他,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

當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說話速度、音調(diào)、音量和語氣等都變得舒緩了。

◆待孩子的情緒稍微平靜下來后,就可以繼續(xù)引導他說出事情的細節(jié)了。

步驟3:設范

設范是指為孩子的行為設立規(guī)范,即劃出一個明確的范圍,里面的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而外面的則是不合適和不能接受的。

比如孩子受挫后打人、罵人或摔玩具,在了解這些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幫他描述感覺后,你應當使孩子明白,某些行為是不合適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

例:“你對亮亮拿走你的游戲機很生氣,媽媽明白你的感覺。但是你打他就不對了。你想,你打了他,現(xiàn)在他也想打你,以后你倆就不能做朋友了,對嗎?”對6歲以下的孩子,無須深入解釋“不對”的理由,除非他主動發(fā)問。

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他的感受不是問題,不良的言行才是問題的關鍵。所有的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接受。

步驟4:策劃

人生的每次經(jīng)驗都會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使我們更有效地創(chuàng)造一個成功快樂的未來。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總是抱怨人生處處不如意。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則不斷進步、享受人生、心境開朗、自信十足。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便應該教導他懂得這個道理,而經(jīng)過上述的肯定、分享、設范三個階段,現(xiàn)在正是恰當?shù)臅r候。

此時,孩子已經(jīng)領悟到:現(xiàn)在我知道我感覺糟糕的原因了,而且我知道引起這些不舒服感覺的問題在哪里,我應該怎樣去處理這些問題呢?

接下來,你就可以引導孩子找出更恰當?shù)姆椒▉硖幚碡撁娴那榫w。

◆先問孩子他想得到些什么。比如,游戲機不被別人拿走;也有機會坐在汽車前座。

◆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自己想辦法,幫助他做出最好的選擇,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

例如:“如果重新來過,除了打他,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嗎?”

“下次發(fā)生同樣的情況時,怎么做會更好?”

◆和孩子討論:為了避免同樣不如意的情況出現(xiàn),可以采取哪些預防措施。

例如:“剛才亮亮走過來的時候,你對他說些什么,他就不會拿走你的游戲機?”

“為了避免你不在的時候別人拿走你的游戲機,你可以想出多少個辦法?”

◆如果必要,你不妨以爽快和愉快的態(tài)度參與,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嫉妒心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這種負面情緒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十幾個月大的嬰兒當看到母親給別的孩子喂奶時,就會出現(xiàn)哭鬧不安等反應。有的孩子長到五六歲時,如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漂亮,便會感到不快。在學生中,嫉妒也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會因老師表揚同桌而嗤之以鼻;有的對同學在學習上超過自己或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而悶悶不樂……

有嫉妒心的青少年性格怪僻,難與同伴相處,若不及時糾正,人格會進一步扭曲,靈魂會受到污染,甚至失去理智、泯滅良知。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后,很難有融洽的人際關系,在事業(yè)、社交、家庭等方面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嫉妒是一種人格缺陷的不健康心理行為,所產(chǎn)生的過激惱怒情緒可導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使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多種心身疾病。那么,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遠離嫉妒呢?

生活在充滿嫉妒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員的影響,也往往具有較強的嫉妒心。所以,家長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來教育孩子。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顯露出嫉妒的萌芽時,不要嚴加指責,更不能冷嘲熱諷,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態(tài)度誠懇地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在和風細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種種困惑。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長處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贊美,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對。贊揚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滿安全感、滿足感和快樂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他們心胸變得開闊,大度樂觀,也遠離了嫉妒。

充實孩子的精神生活。學生要將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但業(yè)余閑暇時間應注意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如舞拳弄劍、吹拉彈唱、揮毫潑墨等。多引導孩子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使他們的精神生活變得充實,情緒愉悅,趕走嫉妒之心。

培養(yǎng)孩子寬容的品質(zhì)。凡是有嫉妒心理者,往往心胸狹窄,以“我”為中心,只能在他人之上,不能甘居人后,稍不如意便頓生妒意,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他人鬧得很僵,甚至做出越軌的事來。因此,要去除這一心理弊病,必須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克服狹隘偏見、傲慢自大等缺點,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不與小人為伍,學會處處接納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海納百川的胸懷,不僅會發(fā)現(xiàn)他人許多長處和優(yōu)點,而且對他人的某些不當之處也會容忍,求大同存小異。這樣,人際關系就會變得融洽和諧。

教會孩子遵循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若是在與對手進行競爭中,看到對方勝于自己,將對方所取得的成績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就會心生嫉妒,憎恨對方,引發(fā)不擇手段、不講游戲規(guī)則的行為。如果因嫉妒生出害人之心,便會走上犯罪之路。所以,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公平競爭和調(diào)整心態(tài)。當別人比自己強時,應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努力趕超,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并從中體會到競爭的樂趣。

正確引導孩子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


孩子跟大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情緒。孩子從三歲左右開始就已經(jīng)能夠體驗到討厭、傷心、抱歉、擔憂、害怕、妒忌等豐富的情緒感受,但他們對情緒的察覺和應對還處于萌芽階段,當他們遭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一般采用哭鬧、攻擊、畏縮等最原始的方法來表達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情緒,被處在情緒中的孩子們種種行為所困擾的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指面對外界事物經(jīng)歷的體驗,是外界事物與我們自己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是以我們自身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情緒是自然流動的,如同認知一樣,開始也沒有好壞之分,孩子也不會給它一個是非評判。孩子剛剛認識情緒的世界,“害怕”、“恐懼”、“生氣”、“傷心”、“高興”……對于種種情緒,他并不會做出任何評判,沒有所謂的正面和負面,他也不會賦予它意義。他現(xiàn)在所做的,就是在不斷觸摸的過程中去了解。了解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然后使自己的情緒逐漸豐富。

孩子處在情緒之中時是很純粹的,這一秒大哭不止,這并不意味著下一刻她還會那樣。孩子的情緒非常的流動,這一刻非常開心、下一刻不爽就哭了、或者憤怒了,如果我們大人不干預的話,這種情緒將繼續(xù)流動著,但是如果我們大人認為某種情緒是錯的、是不好的,要去人為地制止,那么孩子就慢慢地也會壓抑一些情緒,慢慢得開始僵化、鎖結、變得不那么自然了。

情緒壓抑的不良影響

當情緒被壓抑、阻隔的時候,如何去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逐漸形成各種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個情緒調(diào)節(jié)模式。有的模式是積極的,可以讓孩子比較輕松地應付各種壓力,而有些則可能是消極的不健康的應對方式,會讓孩子產(chǎn)生很多痛苦。

孩子如何去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父母往往是察覺不到的,尤其是對孩子的情緒比較忽略的家長,和本身就不太懂如何處理情緒的家長,他們在撫育孩子過程中,就可能會使孩子逐漸形成了不良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模式從而產(chǎn)生很多的沖突。例如:

壓抑:為了迎合過于強勢和控制的家長,而不得將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情緒訴求。這種壓抑情緒的方式會使孩子對不同情緒的感受變得麻木。當壓力過大無法承受時,就會以可怕的方式迸發(fā)出來。

失控:長期以來,強烈的情緒表達已經(jīng)成為習慣,而且遇到一點事情或者不滿,就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憤怒,或者爭吵,事后自己會后悔。

逃避:由于害怕某些場合里會出丑,或者害怕面對某些人出現(xiàn)緊張恐懼的情緒,而用各種理由去逃避。但是逃避之后,自己內(nèi)心里又會產(chǎn)生非常矛盾和糾結。

過度補償:由于不被父母認可而產(chǎn)生強烈的焦慮情緒,于是就通過過于努力地學習而期望獲得認可。這種情緒調(diào)節(jié)模式的孩子往往對自己不滿意,經(jīng)常自責,容易活在別人的世界里。

不讓情緒成為一種痛苦的存在,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模式尤為重要。

如何引導孩子積極的調(diào)節(jié)情緒

一、處理孩子情緒之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有某個情緒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先要讓自己保持警覺,去看一下自己有沒有被帶到情緒的陰溝里面去。如果自己這個時候開始焦慮了,可以嘗試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去引導孩子,如果自己這個當下確定是沒有情緒的,那么帶著愛去看到孩子、與孩子聯(lián)結、只是陪伴她、不需要急于帶著目的去想讓她快點好出來,因為這份期待和目的會讓你有所偏離,過于聚焦于結果,沒有活在當下。

那么如果大人內(nèi)在有情緒,怎么辦呢? 如果當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孩的情緒已經(jīng)把我們自己的情緒帶出來了,這個當下要非常警覺、覺察到自己已經(jīng)掉陰溝里去了,這個當下告訴自己帶著情緒的時候你不可能給到孩子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對自己的那個被帶走的情緒說“?!保缓笸ㄟ^慢慢地一呼一吸,讓自己慢慢地平靜下來,回到自己的中心、打開自己、讓自己更加覺察,讓自己的氣往下沉、有一種根扎大地的感覺,在那個當下和自己聯(lián)結,和孩子聯(lián)結,慢慢地從問題中跳出來,用更大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孩子,看這件事。

也許只需要幾秒鐘的停頓,你就可以把自己從固有的互動模式中解脫出來。當你可以把自己已經(jīng)帶出來的情緒又歸于平靜時,這時候你也就更有底氣地給孩子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因為情緒處理不是靠講理論學習的,一定是靠自己去體驗、去經(jīng)驗后慢慢得打開另一扇通往內(nèi)在平靜之門。

二、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tips:

家長要明白孩子的成長的心理需求,允許孩子有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需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和他自己的情緒相處,讓孩子學會自己調(diào)整情緒。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自我意識,學會情緒管理。

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完善自我情緒的控制。成熟的情緒狀態(tài)會讓家長內(nèi)心寧靜而平衡。父母是孩子的最佳榜樣,孩子會學習家長的行為,獲得一個良好的情緒成長環(huán)境。

允許孩子發(fā)泄情緒

當孩子有不良情緒時,請讓他宣泄出來,不要讓孩子壓抑自己,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所采取的某些方式不對時,我們需要去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宣泄情緒的方法。

用文字和符號宣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說出來,如果孩子有情緒,讓他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即使我們不能認同,我們也一定要接納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他是被理解的。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孩子告訴我們他經(jīng)歷的事情之后,讓他把感受說出來,孩子就感覺到了極大的理解和尊重。

鼓勵孩子把情緒畫出來,我們可以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示范給孩子。一位媽媽在單位挨了批評,回到家,拿筆在紙上邊畫邊說:“今天早晨碰上堵車,遲到了,被領導批評,我們生氣……”孩子就會在媽媽的引導下,學會用畫畫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用運動的方式宣泄,通過身體活動釋放情緒。負面情緒具有很大的能量。如果不通過合理的渠道宣泄出去,它就會通過“破壞”的方式呈現(xiàn)很粗來。我們經(jīng)常見一些孩子搞破壞,踢垃圾桶、摔凳子、打架等。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通過運動把能量疏導出來,我們可以帶他們?nèi)ヅ郎?、跑步、踢球、跳舞,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宣泄了情緒。

用藝術性的方式宣泄,比如唱歌、聽音樂。有一些孩子會說臟話、罵人,這是他們通過大聲罵人釋放內(nèi)心的情緒。同樣用聲音,我們可以教孩子大聲唱歌,通過唱歌不僅可以宣泄孩子的不良情緒,還能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yǎng)。

建立不良情緒宣泄室,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和道具、枕頭或者軟墊,允許孩子哭泣,不打擾孩子跟情緒相處的時刻,給孩子充足的情緒空間。

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借助《生氣的亞瑟》、《我想一個人呆著》、《生氣湯》、《菲菲生氣了》等等情緒繪本,幫助孩子有趣地跟自己的情緒相處,想象自己的情緒的顏色、形狀,將無形的情緒化作有形的物體,對情緒更有控制感。

情緒發(fā)展伴隨我們的一生,成人總會自然地延續(xù)自己孩提時期處理情緒的方法。不想讓孩子一生都被情緒所困,就讓我們從此刻起,好好呵護孩子們的情緒,引導孩子情緒健康發(fā)展。

對于‘洋節(jié)’,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對于‘洋節(jié)’,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昨天去幼兒園接兒子,看到他們那里張貼圣誕節(jié)的圖片,好像還準備了一些圣誕節(jié)禮物,兒子對這些很感興趣,回家還讓我們準備圣誕樹呢。這些很正常,讓孩子了解一些這樣節(jié)日的知識也是好事。但昨天回來時,兒子卻說:“媽媽,你們?yōu)槭裁床唤o我買一些圣誕禮物拿到幼兒園呀?小朋友們都帶了呢?”我一怔,剛才接兒子時隱約聽到有的家長好像往幼兒園送圣誕樹之類的東西,好像有幾個家長還問老師需不需要帶什么圣誕禮物呢。我剛想回答,小爸邊開車邊對兒子說:“圣誕節(jié),那都是商家的炒作,咱不過那‘洋節(jié)’!”兒子接口說:“圣誕節(jié)是用什么草做的呀?”我們大笑,得,小家伙把‘炒作’理解成了‘草做’。笑過之后,我覺得有必要好好跟兒子說一下,讓兒子對這些‘洋節(jié)’及節(jié)日禮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兒子,圣誕節(jié)是圣誕老人送禮物的節(jié)日,凡是心懷一個美好愿望、心地善良、好好吃飯睡覺,快樂生活的每個小朋友都會收到一個,但這需要靠我們自已平時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才能換來。而且這個節(jié)日是從國外傳來的‘洋節(jié)’,不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時我們不要太在意。至于要帶到幼兒園的圣誕禮物那可不是靠錢買回來的,而是靠我們自已的雙手造創(chuàng)出來的呀,圣誕節(jié)時我們可以一起做個圣誕節(jié)小卡片送給老師和小朋友們,好不好?”我話音剛落,兒子就痛快地答應:“好啊,好?。 ??!澳俏覀冃菹r就動手做幾個,你可以在卡片上畫上你所喜歡的各種圖形,那是靠我們自已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手工作品,非常有紀念意義,而且這樣的禮物也特別有誠意!”我又補充了幾句。兒子‘噢噢’了幾聲,表示了贊同了。

我所說的‘洋節(jié)’就是從國外流行過來的,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像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之類的。小孩子對這些花花綠綠的節(jié)日感興趣本無可厚非,而且商家的大力炒作,也不可能讓小孩子不知道,問題是如何引導孩子,讓他正確地看待這些節(jié)日及節(jié)日禮物才是我們家長最應該關注的事情,讓他知道這些節(jié)日的來歷并告訴他禮物是靠自已的努力勞動換來的才最有誠意。同時加強孩子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識也勢在必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加強孩子的親情溝通及節(jié)日文化的宣傳,在兒子這一代保住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呀?。?/p>

相關推薦

  • 正確引導孩子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今天我就不從大的方面去講述好事與壞事了。我只想根據(jù)眼前的幾個小世界表現(xiàn)一個好事的積極性和一件壞事的消極性。 我是一名剛剛上崗的幼兒老師,通過這幾個...
    2020-07-11 閱讀全文
  • 正確引導“好動的孩子”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點兒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滿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還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煩人。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
    2020-09-22 閱讀全文
  • 正確引導孩子做事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
    2020-12-09 閱讀全文
  • 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挫折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活就是喜、怒、哀、樂的總和。有喜有樂,自然就會有怒和哀。挫折也是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雖然每一個人都不歡迎挫折,也不喜歡挫折,但又總是躲避不開它。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挫...
    2020-07-29 閱讀全文
  • 正確引導孩子的游戲 游戲就是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給與兒童完整與和諧的生活,給與兒童自由與創(chuàng)造的生活。我們要真正認識到唯有游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兒童的生活,有靈性的生活;唯有游戲的兒童才是真正的兒童,有靈性的...
    2019-12-19 閱讀全文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今天我就不從大的方面去講述好事與壞事了。我只想根據(jù)眼前的幾個小世界表現(xiàn)一個好事的積極性和一件壞事的消極性。 我是一名剛剛上崗的幼兒老師,通過這幾個...

2020-07-11 閱讀全文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點兒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滿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還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煩人。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nèi)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

2020-09-22 閱讀全文

我班有個張夢怡小朋友就是一個聰明靈巧、特別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長會上談起的時候她媽媽也是說她在家里,老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兒園,每次上制作課的時候,老師剪下來的廢紙條等垃圾,不用老師說,她都會用...

2020-12-09 閱讀全文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活就是喜、怒、哀、樂的總和。有喜有樂,自然就會有怒和哀。挫折也是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雖然每一個人都不歡迎挫折,也不喜歡挫折,但又總是躲避不開它。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挫...

2020-07-29 閱讀全文

游戲就是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給與兒童完整與和諧的生活,給與兒童自由與創(chuàng)造的生活。我們要真正認識到唯有游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兒童的生活,有靈性的生活;唯有游戲的兒童才是真正的兒童,有靈性的...

2019-12-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