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情引導周歲內的寶寶
發(fā)布時間:2021-11-30 引導寶寶好好吃飯 寶寶聽的益智故事推薦 幼兒思維引導故事父母要注重利用自己的表情正確地引導寶寶,使寶寶在成長的第一年,不僅健康、聰明,而且能根據(jù)父母對其表達的感情和態(tài)度,修正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用表情引導周歲內的寶寶
1、寶寶做對的事情父母應以滿足的微笑給予鼓勵和贊揚。
如4~5個月的寶寶,父母開始練習他把尿。假如寶寶服從父母把尿的動作,順利地解完小便,父母就應該興奮地對寶寶說:“寶寶真乖?”并親親他的小臉蛋,寶寶看到父母愉快的表情,聽到親切的贊揚,享受到一個甜甜的親吻,知道父母喜歡他這樣做,以后反復的把尿動作,就會使他形成條件反射,養(yǎng)成把尿的習慣。又如寶寶把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父母以愉快的表情說聲:“謝謝?”看到父母的笑臉,寶寶會明白父母喜歡自己這樣做。以后再次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父母仍然是這樣的態(tài)度,就會使寶寶的正確行為得到強化。
2、當寶寶做出某些不好的事情的時候要嚴厲制止
有些父母總覺得寶寶太小,不管寶寶干什么,父母都不生氣,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這樣會使寶寶不分是非。時間長了,就變得任性,不聽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當寶寶無意識地做出某些不適當?shù)氖虑榛蚰承┪kU的舉動時,父母要用嚴厲的表情和語言進行制止和教導。
如寶寶看到發(fā)亮的燈泡要去摸時,父母要嚴厲地告訴寶寶:“不能拿,危險”。當然寶寶并不懂得什么是“危險”,但看到父母嚴厲認真的表情,也會明白這個東西是不能玩的。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0-3歲寶寶情緒的晴雨表
零至一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情緒十分平和穩(wěn)定,偶爾號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如想睡覺,肚子餓或身體不適,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顧最要緊,令寶寶覺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規(guī)律,寶寶的情緒便不會有太大波動。
避免出現(xiàn)恐懼
但要注意一點,就是避免寶寶受到驚嚇,例如在他身邊大叫或突如其來的巨響,這會使他覺得無助,對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感到害怕,產生恐懼的情緒。
克服恐懼
如果寶寶出現(xiàn)恐懼的情緒,父母可以通過與寶寶身體的接觸,如撫摸,緊抱等動作,令寶寶感受到別人的關注和愛護,而逐漸安靜下來。另外,這時期的寶寶對周圍陌生的環(huán)境也有探索的意欲,不防帶他外出,認識外面的事物,切勿過分地保護他,拖延他的學習進度。
一至二歲
這時期的寶寶很容易哭鬧,大發(fā)脾氣,無論你怎么勸都沒有用。平息他哭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理會。
分散注意力
寶寶用哭鬧來要脅你,最佳的對策便是轉移他的注意力。比方說,吃飯時你把正在學步的寶寶放進他的高腳凳里,他可能會拗在那里,并揮動雙手尖叫著。此時,你最好先讓他下來,拿些有趣好玩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把他哄得團團轉,讓他忘記他不想坐在椅子里吃午餐這件事,之后,當你再把他放進高腳椅里,他很可能會乖乖合作。
無論你碰到多么棘手的管教問題,你可以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一招,便是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小的時候,注意力往往持續(xù)不久,這就是為何他們一看到有趣的東西,立刻破涕為笑的原因。
自由發(fā)揮
但是,教導這個歲數(shù)的寶寶時,必須注意一點,就是不要期待他去做討你歡心的事。舉一個例子:寶寶大都喜歡戶外活動,他喜歡自由自在的跑跑跳跳,去認識新鮮有趣的事物;此時,父母應該耐心地在一旁觀看,不要催促他。如果不得不打斷他時,不妨在他面前來回地走,或設法吸引他的注意,他就會很快往你這邊過來??墒牵瑢殞毢芸赡軙咕芨改傅挠|摸或摟抱,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束。管教寶寶時最好先放松后收緊。
總括而言,管教這個年紀的寶寶并不容易。
最好的管教方式之一是允許(但不評論)寶寶正常的情緒宣泄,這會帶給寶寶莫大的支持與安慰,例如讓他吸吮拇指或橡皮奶嘴,讓他將心愛的毛毯帶在身邊,給他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二至三歲
寶寶到了兩歲左右,就不需要這么多的管教技巧了。但是到了兩歲半時,進入了教養(yǎng)的黑暗期,令父母傷透腦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年紀的寶寶都非常相像,而且簡單的管教技巧就可以把他們管得服服帖帖。
對付招數(shù):
1、父母要擅于利用寶寶的習慣傾向。為他規(guī)劃良好的作息時間。舉例來說,如果能為兩歲半的寶寶培養(yǎng)良好的就寢習慣,便可以解決每天叫他上床睡覺這個難題。
諸如此類的習慣還包括幫他脫衣服、洗澡、穿睡衣、刷牙、在門口蕩秋千、帶他進浴室、上床、睡前為他講故事、擁抱并親吻道晚安,最后為他關上燈;這些事要花掉你很多時間,尤其當你疲累不堪時。但是一旦它們變成固定的作息后,你就有可能讓寶寶乖乖去睡,而非敷衍他或強硬地要他上床睡覺。
兩歲的寶寶喜歡一成不變,他喜歡重復做同樣的事,任何變化他都很難接受;因此,盡可能允許他將玩具或私人物品放在原來的地方,家具也要擺在他希望放置的位置。這個年紀的孩子要求每件事物都得在適當?shù)臅r間里放在適當?shù)奈恢茫惨竺刻斓淖飨⒂幸欢ǖ闹刃???偠灾矚g凡事一成不變。
2、命令孩子時,要盡可能為他留面子。不要硬繃繃地命令他;例如,要避免用“吃中飯之前,你必須把所有的玩具撿起來”這類的說法,而應建議性地表達“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玩具撿起來吧”如果他不愿意,你也不必堅持催他答應。最好的辦法是改變話題或離開現(xiàn)場,盡量避免以強制強的情況。當他不愿意,而你又執(zhí)意要他服從命令時,最后的輸家往往會是你。遇到這種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時,你不妨轉移他的注意力。
舉例來說,假如寶寶不喜歡穿衣服,無論他愿不愿意讓你為他穿衣服,你都要避免和他發(fā)生激烈沖突。也許你可以把他擺到一個很高的地方,一邊和他談論未來將發(fā)生的事,一邊很快地幫他把衣服穿好。
要轉移兩歲半的寶寶的注意力很簡單,只要和他說話即可。通常和一歲半寶寶的交談,可能會讓他聽得滿頭霧水。但是和兩歲半的寶寶閑聊,即使他不完全聽得懂,卻能吸引他的注意,至少可以將他的注意力從先前的爭執(zhí)中轉移開來。
3、要這個年紀的寶寶作決定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倘若你能為寶寶預作計劃,告訴他將會發(fā)生什么事,有時對你會很有助益。
寶寶如果能依照順序重新說一遍,就表示他懂得你說的,而且他也會照做。至于寶寶亂發(fā)脾氣時又該如何呢?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亂發(fā)脾氣時,最佳對策就是不理他,否則一旦寶寶發(fā)現(xiàn)只要發(fā)脾氣,父母就會予取予求的話,以后發(fā)脾氣就成了他們最大的武器了。所以,盡可能讓寶寶了解,發(fā)脾氣不但得不到任何東西,甚至會失去父母的關心,這是很重要的事。
但是針對寶寶亂發(fā)脾氣的情況,父母最好還是能夠防患于未然,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知道寶寶每天在哪些時候或哪種情形下鬧得最兇,因此至少一半以上針對寶寶發(fā)脾氣想出的對策,是讓寶寶離開這類會讓他失控的情境。
4、對于某些年齡的寶寶來說,給他們選擇機會是很不錯的管教方式。父母也應針對不同個性的寶寶,給予不同的選擇。像一些頭腦清楚的寶寶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很容易作選擇,而且會堅持到底,另一種寶寶的個性就不適合作決定;舉例來說,這些困惑的寶寶們一點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他們選擇,只會加深他們的困惑而已。
在寶寶不同的成長階段里,如果你希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如你所愿,最好你能適時修正管教方法,來適應他們每個成長階段所具有的優(yōu)缺點。而你越了解寶寶在各個階段的行為特征——尤其是教養(yǎng)黑暗期——你的管教方法就越有效地配合寶寶的年齡和個性。
如何健康引導寶寶的焦慮情緒
導讀:素質性焦慮這類幼兒的心理素質較差,對外界的一些細微變化較為敏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些幼兒的父母,常常也有程度不同的焦慮現(xiàn)象。父母的這種易焦慮素質,遺傳給了下一代(這是遺傳因素)。同時,幼兒從小耳濡目染家長的焦慮,從而后天形成焦慮習慣(這是環(huán)境因素),于是遇事容易出現(xiàn)焦慮。這種焦慮,發(fā)生在幼兒身上,病根卻在家長身上。所以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要當著幼兒面焦慮不安,以免使他們染上焦慮。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梢钥吹竭@種情況:不少幼兒當家長懷抱他出門時,孩子滿臉笑容,情緒非常愉快;而當他被抱進托兒所或幼兒園時便又哭又鬧,不愿呆在托兒所、幼兒園。如此情況經(jīng)多次反復以后,幼兒便形成了條件反射:每當早餐完畢,抱其出門時,幼兒便立即意識到又要上托兒所(或幼兒園)了,于是便哭鬧、不安起來。如此現(xiàn)象,一般至少要持續(xù)幾周,有些甚至長達數(shù)月之久。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作“入托(或入園)分離性焦慮”。
焦慮屬情緒范疇,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心理上產生一種惶惶不安、心神不寧、手足無措的心態(tài)。焦慮情緒往往容易與恐懼情緒同時出現(xiàn)。嚴格的講,焦慮情緒往往容易與恐懼情緒同時出現(xiàn)。嚴格地講,焦慮與恐懼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恐懼是面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焦慮是由即將發(fā)生實際上尚未發(fā)生的事情引起產生緊張恐懼的心態(tài)。例如,對于一個幼兒來講,一吃早餐,便知餐畢便會去托兒所(或幼兒園),于是不肯老老實實吃飯,還“作天作地”。這些是焦慮的表現(xiàn);當抱到托兒所(或幼兒園)門口時,幼兒便緊摟家長頭頸又哭又鬧,死活不肯進門。這是恐懼情緒。幼兒焦慮,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素質性焦慮這類幼兒的心理素質較差,對外界的一些細微變化較為敏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些幼兒的父母,常常也有程度不同的焦慮現(xiàn)象。父母的這種易焦慮素質,遺傳給了下一代(這是遺傳因素)。同時,幼兒從小耳濡目染家長的焦慮,從而后天形成焦慮習慣(這是環(huán)境因素),于是遇事容易出現(xiàn)焦慮。這種焦慮,發(fā)生在幼兒身上,病根卻在家長身上。所以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要當著幼兒面焦慮不安,以免使他們染上焦慮。
分離性焦慮當幼兒與其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分離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情緒、失去快樂。仍以入托(園)焦慮為例,幼兒雖然被送入托兒所(或幼兒園),不過,如果母親能陪伴在旁,幼兒非但不哭不鬧,還能愉快地游玩,不時還會回頭看看母親是否還在。假如發(fā)現(xiàn)母親不在了,便會立即哭喊起來。如果此時母親立即出現(xiàn),便會立即止住哭聲,撲向母親懷中,破涕為笑。如此情況若多次發(fā)生,幼兒便會緊勾母親頭頸不放,生怕母親會再度消失。
環(huán)境性焦慮這種焦慮,發(fā)生在陌生環(huán)境中。若能脫離此環(huán)境,或者對環(huán)境適應,焦慮也就消失了。這種焦慮,多見于母親帶領幼兒到了別人家庭(幼兒感到陌生的親戚家)游玩或小住幾天,到了晚上,幼兒便焦慮不安,吵著要回自己家去睡覺。
境遇性焦慮對境遇突發(fā)事件,幼兒心理承受不了,整天擔心“災害”再次降臨頭上,惶惶不可終日。有位幼兒隨母親來到農村,第二天清晨,聽到雞鳴,感到十分新奇,便接近此雞,不料突然被雞啄了一口,嚇得哭了起來。從此后,每逢晚上上床時便焦慮不安,惟恐次日再被雞啄。后來,焦慮不醫(yī)自愈。因為這類焦慮,會隨著時間的遷延而逐漸消失。
期待性焦慮這種焦慮多見于學齡前兒童。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使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要求。孩子擔心受到父母的責備,產生焦慮不安情緒。
焦慮是一種不利身心健康的負性情緒,他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地發(fā)展。因此,家長要加強自身素質教育,學會及時自我調試,給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楷模。若發(fā)現(xiàn)幼兒有焦慮情緒,應積極加以健康引導,并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與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讓周歲的寶寶更聰明
嬰兒期的小寶寶渴求與世界的交流,而父母正是孩子與復雜的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重要橋梁,此時,新手爸媽要借助各種方式幫助孩子建造“智慧大廈”的基礎。本文為嬰兒視覺、聽覺、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一點小小建議。
寶寶:感受全新的世界
你知道小寶寶是個大近視眼嗎?當他剛出生時,只能看得見給他喂奶的人臉的輪廓和臉上的3樣東西:眼、口、鼻。但是他眼中的世界還是非常有趣的,視覺的刺激能夠影響小寶寶的大腦發(fā)展。我們提供一些有助于嬰兒視力發(fā)展的游戲供您選擇。
0~2個月時
下面兩個小游戲可以幫助嬰兒學習調節(jié)眼的焦距。
,站在嬰兒面前約1~2米的距離,讓嬰兒望著這個玩具調節(jié)自己的視覺,當他長時間望著這個玩具之后,就會做出反應:他會把注意力集中到這個色彩鮮明的玩具上,甚至會搖晃身體。然后你慢慢移動它,小寶寶的眼睛會自然地隨著它而移動。
(2)鏡子游戲:嬰兒喜歡看人們的面孔,所以你不妨抱著寶寶站在鏡子面前,讓他看看自己的表情,他一定會給鏡子里的小寶寶所吸引,你可以對寶寶哼唱一些兒歌,寶寶會對著鏡子跟隨音樂作出不同的表情,然后被鏡子里的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3~4個月時
此階段的嬰兒仍需要父母抱著四處游玩,他們的小手不能牢牢抓住東西,但喜歡用小手觸摸覺得有趣的玩具。
(1)彩虹絲帶游戲:把幾條不同顏色的絲帶(約2米長)綁在一個小棍上,當你搖晃這個棍子時,絲帶也隨之擺動,就像彩虹似的,你的寶寶看到絲帶在空中飄逸舞動,會用小手捉絲帶,幾個月之后,他可能真得能捉住絲帶。
(2)當你抱著小寶寶時,可以做下面一個游戲,你一邊抱著寶寶,一邊唱著他平坦喜歡的兒歌,然后繞著屋子來回地踱步,這些重復的動作和聲音都是嬰兒所喜愛的。
5~6個月時
這個階段的嬰兒可以牢牢的抓緊東西,并開始學習坐立,但仍需要父母的幫助。(1)飛開超人
你可躺在床上,把寶寶抱在胸前,讓他與你面對面,然后雙手高高舉起他,讓他體會在空中一升一降的感覺,一般寶寶在升到最高點的時候,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
(2)肥皂泡游戲
嬰兒喜歡用小手捉摸肥皂泡,你可以把肥皂泡吹到不同的方向,讓寶寶去捉,當他捉到肥皂泡時,泡沫隨即破滅,他會很好奇地笑,這種游戲非常受寶寶歡迎。
7~12個月時
這個階段的嬰兒能夠坐穩(wěn)在座位上,懂得爬行,父母可與孩子坐著玩游戲。
(1)讓嬰兒坐在地板上,用一塊小毛巾遮住他的臉,然后再拿開毛巾
,讓你的臉突然在他面前出現(xiàn),并用一些聲音吸引他的注意。
(2)家中的鍋碗瓢盆筷子等器皿都是嬰兒的樂器,父母也可以自制一些小小的可以發(fā)出聲音的玩具,他喜歡這些“樂器”被拍打或搖晃時發(fā)出的聲音。
(3)嬰兒在地上爬行,在他面前放一些枕頭讓他爬上去,給他制造一些樂趣。
寶寶:傾聽美妙的音符
嬰兒對聲音的偏好
適當?shù)穆犛X刺激會促進孩子在情感上與人的溝通及語言方面的發(fā)展,并培養(yǎng)孩子積極地樂于接受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所以,父母從嬰兒出生之后,一方面要經(jīng)常反復地給孩子說些簡單上口的童謠,唱好聽悅耳的歌曲,說充滿愛的話語,另一方面也要觀察嬰兒聽到聲音之后的各種反應與身心狀態(tài),這對孩子的聽覺、情緒、動作等的發(fā)展都有極大的好處。反之,過分吵鬧、尖銳、刺激或不愉快的聲音會讓嬰兒受到驚嚇,他們的大腦聽覺系統(tǒng)會排斥這些聲音
引導寶寶勇敢面對“變化”
寶寶的心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載體。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稍有變化,就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這一變化是令寶寶欣喜的事物,寶寶會馬上被吸引過去;同樣,一旦這些變化是令寶寶覺得難以接受的事物,寶寶就會以各種情緒變化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情緒表達,其實也反應了寶寶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厭惡、恐懼……
如何正確調整寶寶這時的心理變化,對于其日后的生活成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生活中始終充滿了各種變化。因此,當寶寶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可千萬別只是一味地簡單讓孩子去適應,還應適當幫助他們,慢慢適應這一變化。
環(huán)境變化1:父母出差
寶寶的癥狀: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寶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顯得非常焦慮,以至于突然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們會變得不愿離開他們、不肯獨睡、不愿上學,怕爸爸或媽媽一去不復返。
在爸爸或媽媽離開時則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悲傷、退縮等情況,有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這些都是由于兒童與親人離別而引起的嚴重焦慮反應,一般在學齡前比較明顯。
建議:首先應在出差前與孩子進行一次長談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寶寶說明,爸爸或媽媽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代表不喜歡寶寶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來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應保證每天給孩子打一通電話,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來。同時也可詢問孩子今天發(fā)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
對于寶寶在爸爸或媽媽出差期間的哭鬧行為,另一位家長則要注意不要采取單一的冷處理,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一直哭鬧,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媽媽原本一直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給他聽,但現(xiàn)在媽媽出差了,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了,對此,爸爸要承擔起講故事的責任。此外,當家長出差回來后,要記得給孩子帶禮物,表示爸爸或媽媽一直都在關心著寶寶。出差后帶回的禮物,可以令孩子覺得爸爸或媽媽出差也是有驚喜的。
環(huán)境變化2:搬家、轉學遠離好友
寶寶的癥狀:情緒低落、話少不愿與人交流。寶寶對新環(huán)境或陌生人產生的恐懼、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有時還會達到異常程度。他們會對新的環(huán)境和陌生人產生持續(xù)的或反復的害怕、緊張不安、回避和退縮行為。由于搬家、轉學等原因,寶寶離開了他原本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要好的伙伴,來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里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并一起玩耍,而寶寶自己則像個局外人一樣,這在他心理上肯定會造成影響,直接反應便是不愿意上學、情緒低落,喜歡將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想出去玩。
建議:父母應及時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理變化。在孩子抵觸情緒最強烈的時候,不要勉強寶寶,讓他先盡情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以各種外界的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物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導他參加各種戶外或集體活動。若寶寶出現(xiàn)膽怯心理,家長可陪同孩子一起參與玩耍,并將寶寶主動介紹給其他的孩子。
環(huán)境變化3:親人生病
寶寶的癥狀:焦慮不安、恐懼、無故發(fā)脾氣。當親人生病時,寶寶通常會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他們一方面因為擔心親人的病情而變得憂慮;另一方面,他們害怕自己也會生病而變得恐懼。
在幼兒的心理中,生病一直都是災難的一種代名詞,生病時要打針、吃藥,不能出去玩,身體變得難受,這些都導致孩子對于生病有種潛意識里的抗拒。因此,有些家長帶孩子去探望生病中的親人時,孩子會突然哭鬧不止,想要趕快離開這里。
建議:家長首先應向孩子保證,去探望病人并不代表自己也會得病,這可以先解除孩子的心理負擔。其次,家長可以向孩子表示,如果你去看望病人,會使病人心情愉快,進而更快康復。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甚至對一些事情會發(fā)生的結果進行無限的擴大,從而變得非??謶帜懶?。這時,家長應對他授予正確的知識,消除其害怕心理。
環(huán)境變化4:親人去世
寶寶表現(xiàn):自閉、選擇性緘默癥,或攻擊他人。當親人去世時,有些寶寶在情緒方面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例如緊張、膽小、愛哭、粘人、焦慮、怕黑、不能獨處、不合群、急躁、愛發(fā)脾氣等。無疑,親人的突然去世很容易對幼兒心理產生影響。
建議:首先要多給孩子一些保護,比如多接近他們,多撫摸他們,最好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呆著,讓孩子有安全感。其次是盡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使他們沒時間去琢磨那些悲傷的事。最后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提起那些事,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如果孩子總是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家長就要在適當?shù)臅r間,用通俗的話語給孩子一個適當?shù)膭窠狻?/p>
家長如何引導寶寶學畫畫
寶寶幾歲學畫畫好呢?每個幼兒都喜歡畫畫,作為家長也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畫畫的天賦。不過爸爸媽媽的引導方式對于孩子畫畫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定不能少的哦。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寶寶學畫畫的方法吧。
寶寶幾歲學畫畫
2、3歲的幼兒常常會吵著要蠟筆畫畫。除經(jīng)特殊訓練的個別孩子外,大部分孩子的畫就是一些斜道和圈圈,不過是一些涂鴉畫。別小看這些涂鴉畫,孩子在畫畫中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比如他們把圈叫做彩色氣球,把斜道看成筷子等等。繪畫比起聽廣播、學文字來得更直觀,容易激發(fā)他們求知的興趣。
另外,繪畫又是發(fā)展孩子觀察力、想象力與模仿力的重要途徑,因而,2、3歲的幼兒一般對畫畫都格外喜歡。父母一定不要錯過訓練孩子繪畫的良機,可以到文具店買些蠟筆及彩色鉛筆給他們做繪畫工具,先從畫道和畫圈開始,訓練他們控制筆的能力,然后教他們畫小紅旗、小三角等簡單的圖形,以后還可教他們畫小動物和小人。
另孩子與女孩子性別不同,愛好也有些差異,男孩子可教他們畫飛機、大炮;女孩子可教她們畫花朵、娃娃。這樣,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使孩子不僅可以提高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發(fā)展孩子的觀察、想象能力,有利于開發(fā)他們的智力。
家長要怎樣教寶寶學畫畫呢?寶寶學畫畫,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表揚為主,不加任何附加條件。對獨具個人創(chuàng)作特點的尤其多加鼓勵。以建議的口吻提出改進意見。
二、在家中開辟一面墻專門懸掛孩子的作品,或開辟一個角落供其創(chuàng)作。
三、每逢家中親戚朋友過生日鼓勵孩子作畫相送,以此讓孩子表達感激之心。
四、為孩子提供不同規(guī)格的紙張和多種繪畫材料。在使用大塊油彩時可用成人舊衣物作為工作服使用?;顒油戤呑尯⒆訉W會自己收拾打掃。
五、當孩子解釋自己的畫時注意傾聽,遇有不解的地方及時提問。
六、當孩子因敘述能力有限無法講清自我感受或現(xiàn)實情景時請他畫下來,以利于孩子再次歸納思考,并組織想要表達的語言。
七、如孩子情緒過于緊張激動,傷心郁悶,成人可以用畫畫的方式與孩子對話,起到發(fā)泄疏通的作用。
八、在孩子作畫時可以放些輕音樂,有益于孩子發(fā)揮想像力。
九、帶孩子參加成人聚會或與孩子無關的活動時攜帶繪畫用具。
十、挑選孩子的作品進行收藏,標上日期,題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釋。
寶寶說話早要靠家長引導
寶寶說話早要靠家長引導經(jīng)常有很多朋友問我,xx說話比較早而且很清晰有什么方法嗎?其實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多交流。除去遺傳因素主要看寶寶的語言發(fā)育情況和家長的引導,一般女孩比男孩要說話早些。但我也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有個醫(yī)生說,寶寶說話有早有晚,但如果到兩歲還不會說話,除去生理原因,肯定是家長的原因,錯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長平時缺少和孩子的交流溝通,或者是孩子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因為發(fā)音等問題得到家長的訓斥或嘲笑,反而不愿意開口講話,孩子越不說家長越著急,越把孩子不愛說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形成了惡心循環(huán),寶寶更不愛說話了。
所以xx一出生,我就從一個少言寡語的人變成了個話嘮,我每次干什么都要和她說,經(jīng)常和她交流,她雖然聽不懂,但是能感覺的到,她睡覺我?guī)退w一下被子都要告訴她,我開一下窗、喝一口說都會和她說的,所以xx說話還算比較早的,一歲半的時候基本正常交流沒有什么問題了.
回想一下xx學習說話的階段,主要做到了這幾點:
1.多和孩子交流,咬字清楚,語速緩慢,態(tài)度溫和
2.家長盡量說普通話,這樣以后出去說話的時候沒有障礙,以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3.多和孩子互動,一起看書,唱兒歌、童謠,更能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
4.不要嘲笑孩子發(fā)音,但也不能遷就,孩子說錯了,不要特意糾正,只要說出正確的就好
5.和孩子交流一開始就要使用成人語言,不要過分運用疊詞,吃飯飯,喝水水啊,盡量避免,因為這會造成孩子的誤解,因為語言就是這樣說,等孩子掌握運用之后又發(fā)現(xiàn)不對,還得進行二次學習。
6.適當誘導。不要一味遷就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肯定不會表達,一般用肢體語言,這時候盡量誘導孩子說出來,一次不行沒關系,下次再嘗試。
所以只要多給孩子點耐心,多些交流,讓孩子在語言上慢慢積累,等到說話的時候就能較早而且清晰了。
寶寶認字不敏感如何引導
寶寶認字不敏感如何引導昨天晚上朋友來我家玩,她在附近的一家公辦小學做一年級數(shù)學老師,她告訴我她女兒上小學前就沒特意讓她學多少字,幼兒園重點應該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各種能力,為上小學做準備。所以她也沒特意教孩子認字,但是當她女兒一上小學傻了,要一個幾乎沒基礎的小孩立馬要接觸400多生字,必須掌握的就有近200個!這對沒有基礎的孩子來說是種考驗.晚上要每天陪著孩子寫漢字,學拼音,對家長也是一種考驗,一年級數(shù)學基本不用家長輔導,孩子一般在幼兒園之前有接觸.
佑仔現(xiàn)在上中班,幼兒園的確沒有教認多少字,基本是以玩為主,還有讓孩子養(yǎng)成一些好的習慣,我前兩天有意識的試著讓佑仔認字,但是效果不太好,下一步試著變著花樣跟他做游戲的方法讓寶寶認字,這樣效果是否會更佳呢.現(xiàn)在最擔心的是,如果識字少上小學后會不會真的很吃力.
對于5歲寶寶認字不敏感如何引導呢,我想首先應該激發(fā)孩子對學習寫字的興趣,比如昨天晚上寫了一個漂亮妹妹的名字,或者讓孩子看多一些有關學習識字、寫字的動畫片,我要做到對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如果一味地讓孩子識字認字,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厭煩及恐懼,往往適得其反。努力做到激起孩子的興趣,學習認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