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讓寶寶享用一生的六個好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 幼兒好習慣故事 幼兒園好習慣說課稿

導讀: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上下大功夫。

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上下大功夫。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wèi)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并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咽,飯前便后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為孩子立規(guī)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yǎng)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wèi)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yǎng),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并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幼兒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guī)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地大小便、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guī)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

(四)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幼兒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并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專心認真,經常進行廣泛的閱讀,知道珍惜時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等。

(五)思維習慣

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助于孩子從正確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問題,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鍛煉,知識的獲取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問題。如:感覺接觸了解新鮮事物,善于觀察,勤于動腦,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和解決。特別是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六)勞動習慣yjs21.cOM

培養(yǎng)孩子愛惜勞動成果,孩子勞動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為了培養(yǎng)初步的勞動習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脫衣服、學著鋪床疊被等,另外幫父母干些家務活,如:幫助擺碗筷、擦桌、掃地、倒垃圾等等。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如何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導讀: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本該在1歲半~兩歲時就應該形成,這段時期就是幼兒心理學上所謂的肛門期,指兒童學習控制排便的時期。如果你仍然對寶寶的排便行為改變束手無策,那趕快來學學對策吧!

場景一:幼兒園大班

笑笑是一個大班的男孩,在幼兒園里,老師們都知道這個孩子想上廁所不會和老師說,也不會自己去,而是一直憋到全身發(fā)抖,臉部扭曲。老師一直找不到好的朋友,只能定時的要求他去上廁所,但是他不喜歡和其他人一起上廁所,總會等到別人上完廁所他才會去。久之,生活老師也煩他了,每次活動前都很急促的催他,致使他對排便更畏懼。

場景二:幼兒園小班

佳佳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平時在班上很受小朋友和老師的歡迎。平時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被老師評為過“優(yōu)秀值日生”,可是她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上完廁所都會要求老師幫她穿褲子,如果老師很忙沒來得及幫她,她就會急得哭或一直站在廁所里等老師過來幫她。

場景三:家里

軒軒已經是3歲的小男孩了,可是卻還經常有尿褲子的情況出現,褲子濕了也不和大人說,他自己也沒有表現出不舒服的表情,該吃還吃,該玩的時候還是玩,要是大人不察覺的話,他可以穿著濕褲子一整天。

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本該在1歲半~兩歲時就應該形成,這段時期就是幼兒心理學上所謂的肛門期,指兒童學習控制排便的時期。如果你仍然對寶寶的排便行為改變束手無策,那趕快來學學對策吧!

1、快樂的“如廁”。如果寶寶能自己順利的完成排便過程,家長應馬上給予表揚,孩子上廁所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可以催促,這會讓孩子心理緊張,從而影響順利的排便。

2、制定合理的排便時間。如果你的寶寶還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那你就制定一個排便表吧,可以選擇一個較空閑、固定的時間,每天訓練他拉baba。建議選擇在飯后的時間,約30分鐘以后,如清晨喂奶或者晚上喂奶后,讓寶寶拉baba。尿尿的時間最好安排在寶寶剛睡醒或者飲水后,寶寶至少每隔一小時就要尿尿一次。如此連續(xù)執(zhí)行15~30天,即可養(yǎng)成習慣,注意不要隨意更改訓練時間。

3、不要給寶寶穿太緊的褲子。孩子的身體還處在發(fā)育當中,對于太緊的褲子,他們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扯下來或穿回去,如果寶寶尿急的時候褲子扯不下來他就會著急,越著急越脫不下來,甚至可能刺激膀胱,造成寶寶尿褲子。如果是你穿著一條很緊的褲子你會舒服嗎?更不用說幼小的寶寶了。

4、不要對寶寶尿褲子大驚小怪。寶寶尿褲子時,家長不要對孩子說:“??!你又尿褲子啦!不是告訴過你想尿尿就自己去廁所的嗎?”等具有責備和訓斥的話。這會讓寶寶在每次有尿意的時候都會變得精神緊張,影響身體的發(fā)育。

5、選一個可愛的座便器。座便器也可以變成寶寶的玩具,例如:小馬車、汽車、動物等造型的座便器,可以讓寶寶愛上“便便的感覺”。

以上方法對處在肛門期的寶寶會更有效,爸爸媽媽別錯過了哦!

讓寶寶習慣與陌生人相處


當寶寶學著大人的模樣,鞠躬向別人說“你好”,或邊揮著小手向別人說“拜拜”時,他的神情可說可愛之至。

寶寶從七、八個月開始,對耳朵所聽到的和眼睛所看到的事會發(fā)生興趣,不久就開始模仿媽媽。到了十個月左右,他的擅長模仿會讓媽媽也大吃一駑,并且會逗大人開心。

這一時期同時也是認人的階段。寶寶并不是一輩子只需和媽媽接觸就可以生存,隨著他的成長,他必須與各種不同的人接觸。因此,媽媽有必要為寶寶制造與別人接觸的場所和機會。

當寶寶學會模仿時,可以教他養(yǎng)成與別人打招呼的習慣。早上爸爸出門時,媽媽可以抱著寶寶,抓著他的手向爸爸揮手說“爸爸,早點回來”。當爸爸回家時,再和他一起去門口迎接,“爸爸,你回來啦”。這時也可以讓他親親爸爸的臉頰,可以采取很多種的表現方式。

另外,遇見街坊鄰居時也是一樣。首先媽媽向別人打招呼“你好”,然后再對寶寶說“我們寶寶也要向奶奶問好”,讓他也低頭問好。當離開時,“來,我們來拜拜,拜拜”,然后握著寶寶的手揮動幾下。

當然,這個時期的寶寶還不會說“你好”?;蚝脮选澳愫谩闭f成“鳥”,但隨著他與人接觸的機會不斷增加,重復練習,也就會講得越來越清晰。

讓寶寶學習打招呼不只是要他記住語言,也帶有教養(yǎng)的意義,透過與別人打招呼,使寶寶學習與人相遇和分開時的區(qū)別。由此,寶寶可以自己建立和斷絕與這個人的關系。雖然只是單方面地進行,但這也可以稱為是一種交流的形式。

例如,當寶寶學會“拜拜”時,就會了解當自己說“拜拜”時,對方就會離開自己而去。有時會聽到寶寶不停地說“拜拜、拜拜”,這可能是寶寶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想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事。當寶寶能表示出“我不喜歡,回家好不好”的訊息時,寶寶就不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意志。

一般而言,在有爺爺、奶奶、兄弟姊妹等人數眾多的大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較不會認人。但其實寶寶有認人的現象是很正常的事,寶寶沒有認人的現象也不是特別稀奇的事。

重要的是寶寶在長大成人后是否能適應社會,在社會中生存。他所跨出的第一步就是透過打招呼建立起與他人的關系。

溝通的基本在于交談。不僅是單方而的說話,當寶寶能夠響應別人的談話時,也就能順利地與人交談、接觸。當你拿東西給二歲多的孩子時,一邊說“給你”一邊交給他時,他也會模仿地說“給”。不久,當他拿東西給你時,他也會說“給”。這是因為他還不能講出“給你”,所以用“給”來代替,不久他就會像大人般地說“給你”、“請”等字眼。

因此,透過人際關系,寶寶學會了語言,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以及這種不斷地重復是多么的重要。

讓寶寶越來越笨的八個壞習慣


導讀: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fā)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yǎng)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fā)育。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進食過飽后,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yǎng)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質量與智力發(fā)展也有密切聯系。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fā)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yǎng)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fā)育。

壞習慣4:睡眠不足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涂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qū),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fā)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茍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聰明。

壞習慣6:空氣污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huán)境的空氣衛(wèi)生。

壞習慣7:不愿動腦

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動腦筋,勤于思考,人才會變聰明。反之,不愿動腦的情況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壞習慣8:帶病用腦

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相關推薦

  • 培養(yǎng)寶寶好的習慣 寶寶該到睡覺時間,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鬧;正餐不吃愛吃零食;怎么糾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頭的習慣;玩具總是丟滿地,不會愛惜……孩子生活上,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如果不適當糾正,可能影響到孩子未...
    2021-12-07 閱讀全文
  • 讓寶寶越來越笨的幾個壞習慣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進食過飽后,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
    2021-03-03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導讀: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本該在1歲半~兩歲時就應該形成,這段時期就是幼兒心理學上所謂的肛門期,指兒童學習控制排便的時期。如果你仍然對寶寶的排便行為改變束手無策,那趕快來學學對策吧! 場景一:幼兒園大...
    2021-11-17 閱讀全文
  • 讓寶寶習慣與陌生人相處 當寶寶學著大人的模樣,鞠躬向別人說“你好”,或邊揮著小手向別人說“拜拜”時,他的神情可說可愛之至。 寶寶從七、八個月開始,對耳朵所聽到的和眼睛所看到的事會發(fā)生興趣,不久就開始模仿媽媽。到了十個月左右,...
    2021-12-20 閱讀全文
  • 讓寶寶越來越笨的八個壞習慣 導讀: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fā)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yǎng)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fā)育。 壞習慣1:長...
    2021-11-27 閱讀全文

寶寶該到睡覺時間,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鬧;正餐不吃愛吃零食;怎么糾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頭的習慣;玩具總是丟滿地,不會愛惜……孩子生活上,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如果不適當糾正,可能影響到孩子未...

2021-12-07 閱讀全文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進食過飽后,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

2021-03-03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本該在1歲半~兩歲時就應該形成,這段時期就是幼兒心理學上所謂的肛門期,指兒童學習控制排便的時期。如果你仍然對寶寶的排便行為改變束手無策,那趕快來學學對策吧! 場景一:幼兒園大...

2021-11-17 閱讀全文

當寶寶學著大人的模樣,鞠躬向別人說“你好”,或邊揮著小手向別人說“拜拜”時,他的神情可說可愛之至。 寶寶從七、八個月開始,對耳朵所聽到的和眼睛所看到的事會發(fā)生興趣,不久就開始模仿媽媽。到了十個月左右,...

2021-12-20 閱讀全文

導讀: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fā)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yǎng)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fā)育。 壞習慣1:長...

2021-11-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