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寶寶頑皮五大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11-25 幼兒園說課稿五大領域 幼兒園五大領域教案 幼兒園五大領域說課稿導讀:面對頑皮的孩子,開始時,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動,此時能做的也許只是需要一點點特別的關注。
面對頑皮的孩子,開始時,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動,此時能做的也許只是需要一點點特別的關注。當你冷靜下來后,不妨試試下面的策略,總有一個會見效的。
1、適當丟臉策略
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后因為磨蹭或打鬧而耽誤了上學的時間,不妨就讓他穿著睡衣去學校。父母還可以當著同學的面,給孩子大大的分別擁抱和響亮的吻別,對6歲以上的小“男子漢”來說,這個方法特別有效。
2、挨餓策略
如果孩子經常不吃完飯菜,那么索性餓他一頓。在直接送孩子上床前,讓孩子看著父母把他喜歡的飯菜吃光。Yjs21.com
3、零用錢策略
從小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零用錢,但是當他做錯事的時候,必須受到扣錢的懲罰。如果孩子實在很頑皮,當月的零用錢被扣光甚至要倒扣時,你可以讓他先欠著錢,然后拿走他最喜歡的玩具作為抵押。一直到下月“發(fā)薪日”,他還清了欠款才能贖回玩具。
4、勞動策略
不要擔心自己在奴役孩子,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為別人服務的習慣。對小孩子來說,煮簡單的食物、打掃房間、幫父母拿拖鞋和啤酒是光榮的任務。
5、“失去”策略
如果孩子老是學不會自己收拾玩具,那么就給他一個最后通牒。如果24小時內還不整理干凈,那么他將永遠失去這些玩具,而且父母也不會再給他買玩具了。如果孩子還是不聽話,那么就要把最后通牒執(zhí)行到底,因為一旦食言,孩子將永遠不會把父母的話當真了。采取這個策略前,父母要先考慮清楚,是不是真的舍得把自己花錢買的玩具扔掉。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8大策略讓寶寶不怕生
孩子膽小怕生,見到陌生人就又哭又鬧,這可急壞了很多媽媽,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擾呢?
洋洋最近特別認生,只要出去見了陌生人就躲得遠遠的。如果有人跟他打招呼,她就毫不領情地大哭起來,哭得人家不知所措。有人來家,洋洋一定哭鬧不休,直到把人哭走,就算把人哭走了,洋洋還能傷心地哭上十多分鐘。為這事,媽媽煩惱不已。
專家點評
“怕生”是寶寶社會性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它是寶寶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情緒和人際關系獲得發(fā)展的體現(xiàn)。
細心的媽媽會發(fā)現(xiàn),寶寶在3-4個月時已能對媽媽做出反應,只要媽媽走近寶寶,他就會沖媽媽樂,以此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當媽媽在屋里走動時,寶寶的目光就會追隨媽媽的身影移動,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想要得到媽媽關注的表情。一旦媽媽不予理睬,寶寶就會哭鬧。如果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視線內,寶寶也會以大聲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
5個月的時候,隨著寶寶自我認識和活動范圍的擴大,寶寶的識別能力不斷增強,已能區(qū)別父母和其他人。
6個月的寶寶已開始有了依戀、害怕、認生、厭惡、愛好等情緒,對熟人表現(xiàn)出明顯的好感,并且能夠根據家庭成員的親近程度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反應。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這個階段的寶寶對陌生人和陌生環(huán)境就會表現(xiàn)出過敏反應,對媽媽則最為依戀。
8、9個月的寶寶認生的現(xiàn)象更為常見。1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意識,對什么都好奇,再加上活動范圍的擴大,就使得他們有了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探索周圍環(huán)境的欲望。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父母和親人仍然非常依戀,一旦遇到他從未見到過的人和物體,就可能表現(xiàn)出膽怯的樣子。因此,這一時期的寶寶是獨立性和依戀性并存。
即便到了2、3歲,寶寶仍然會對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懼,這是寶寶發(fā)展的共性。此外,由于遺傳因素的差異,寶寶出生以后所處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也千差萬別,因此每個寶寶認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怕生對寶寶來說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確引導而任其自然發(fā)展,那么將來就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社會化進程。
解決策略
1、提前預防
在寶寶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比如,讓家里其他人員幫著給寶寶喂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游戲,讓寶寶不太熟悉的人逗寶寶玩等,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寶寶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huán)境。
2、逐步擴大交往范圍
對于認生的寶寶,媽媽可以從寶寶比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寶寶習慣跟媽媽或者撫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讓寶寶逐漸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huán)境,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huán)境之后,再擴大他的接觸范圍,讓寶寶一點點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適應陌生環(huán)境的能力。
3、別強迫寶寶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寶寶怕生問題時絕不能一廂情愿勉強寶寶和誰親近,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寶寶的排外心理。當陌生人到來時,如果寶寶怕生,可以允許他熟悉情況后再逐漸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寶寶不愿意跟陌生人親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見寶寶不認識的人時,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紹寶寶,并且不管寶寶多認生,都以輕松愉快的態(tài)度面對陌生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很快消除顧慮。與陌生人磨合的機會多了,寶寶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緩解并最終得到克服。
4、嘗試投寶寶所好
一般寶寶比較喜歡年輕女性和小寶寶,因此,讓寶寶接觸陌生人可從這些人群入手。當帶寶寶到戶外玩耍、去親友家或有友人來自己的家中做客時,父母可抱著寶寶先與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講幾句話,讓寶寶逐漸意識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圍還有許多別的人,他們也都是和藹可親的,用不著害怕。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這些特點,盡量圍繞寶寶的喜好來擴展寶寶的社交圈子。
5、找機會發(fā)揮寶寶強勢
平時多觀察寶寶,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后根據他的興趣培養(yǎng)寶寶特長,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表現(xiàn)自己,這樣可以增強寶寶自信心。寶寶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里也就會逐漸減弱。
6、培養(yǎng)寶寶安全感
父母對寶寶的態(tài)度、情感要穩(wěn)定,不要忽冷忽熱。照料寶寶、與寶寶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盡可能避免寶寶長時間見不到媽媽,尤其不能以“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寶寶。
7、切忌溺愛寶寶
被溺愛的寶寶很多會膽小。比如看見寶寶正爬向床邊,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吃驚;寶寶磕碰了一下,不必過分安撫;寶寶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讓寶寶自己拿等等。多數寶寶對成人的態(tài)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對寶寶總是很擔心、很焦慮,寶寶多半就會變得比較膽小。過分認生就是這種養(yǎng)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當
寶寶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時,喜歡離對方有一定的距離,不喜歡陌生人觸及自己的身體。因此,當你抱著寶寶遇到熟人時,可先自然地與對方打個招呼,談談話,待寶寶習慣后再告訴寶寶對方是誰。等到寶寶與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讓他們摸摸寶寶甚至抱抱寶寶,千萬不能很突然地將寶寶交給“陌生人”抱,以免加強他的戒備和緊張心理,反而讓他更為害怕。
培養(yǎng)好性格寶寶的策略
導讀:寶寶的良好性格是靠平時一點一點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寶寶的父母就更加要注意給寶寶做個好的榜樣,起到監(jiān)督和指導的作用。相信擁有良好性格的寶寶,在未來的道路上會更能經歷風雨,取得成功的。
相信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到有的寶寶因懂事而大受周圍人的贊賞,而有的寶寶則因為亂摔東西、喜怒無常而讓人哭笑不得、手足無措。有些寶寶從小就表現(xiàn)出有主意,比較任性,令父母“頭疼”,其實對待寶寶是要有策略的,父母的很多行為都會影響寶寶的性格發(fā)展。
策略1:對待寶寶要有耐心
以盡可能的耐心最大限度地滿足寶寶的合理要求。寶寶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親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寶寶,這種態(tài)度也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寶寶性格的一部分。必要的時候,要讓寶寶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例如父母親在忙很重要的事情,就可以耐心地告訴他,讓他知道你忙完了會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偶爾騙騙寶寶是無所謂的,要知道寶寶對欺騙是很敏感的。要時刻讓寶寶意識到你答應他的事情你一定會去做,一方面讓他獲得信任,另一方面在他面前樹立威信。
策略3:始終如一
做任何事情要始終如一,處理同樣的事情要給出同樣的標準,讓寶寶明白任何事情的原則性是不能輕易改變的。因為父母親可能忘記你給出的標準,但寶寶是不會忘記的。
策略4: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寶寶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興趣愛好,即使是父母,也無權讓他們事事都按你的意愿來完成。例如,強迫寶寶參加或學習各種他不感興趣的學習班等。凡事可以和寶寶商量,這樣既不會影響寶寶的情緒,又能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和主見性。
策略5:忽視寶寶的無禮要求
有時寶寶會提出無禮的要求,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不能滿足,一次也不能妥協(xié)。有時寶寶不會馬上放棄自己的要求,他會試探性地觀察父母的態(tài)度,因此父母一定要態(tài)度堅決,完后和寶寶以理溝通。
策略6:適當地給寶寶一點權力
有時,寶寶會對某件事很感興趣,這時不妨給寶寶一點選擇的權力。比如,媽媽在廚房切菜,寶寶也想嘗試,父母可以讓寶寶幫忙洗菜,做些輔助性工作,這樣既可讓寶寶遠離危險,又能讓他體驗到參與廚房工作的快樂,并告訴寶寶刀是很危險的東西,不能隨便碰。
策略7:讓寶寶承擔一點責任
從小就要注意培養(yǎng)寶寶的責任感,讓寶寶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擔責任。比如自己玩好了玩具要收拾干凈;做錯了事情要勇于承擔后果,接受批評并努力改正。
策略8:讓寶寶了解別人的感受
學前的寶寶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因此得讓寶寶學會了解別人的感受,體諒別人。比如,讓寶寶了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讓他知道父母忙的時候,寶寶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打別人,別人會痛的;當人遇到困難是很希望得到幫助的,等等。
寶寶的良好性格是靠平時一點一點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寶寶的父母就更加要注意給寶寶做個好的榜樣,起到監(jiān)督和指導的作用。相信擁有良好性格的寶寶,在未來的道路上會更能經歷風雨,取得成功的。
大班美術活動調皮的羽毛寶寶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提供美術教案,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蟀嗝佬g活動調皮的羽毛寶寶 ,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
大班美術活動調皮的羽毛寶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引導幼兒學習用羽毛作畫地技能和方法,并發(fā)揮想象加以適當地添畫,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情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調皮的羽毛寶寶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羽毛作畫地技能和方法,并發(fā)揮想象加以適當地添畫。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情趣。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羽毛、顏料、蠟筆若干;音樂磁帶、音響;公雞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興趣
1、出示公雞,提問:“這是誰?”(大公雞)“這只漂亮的大公雞剛剛參加完舞會,高興地回家去,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根調皮的羽毛寶寶趁機從大公雞身上跳了下來。羽毛寶寶東逛逛,西逛逛;這里瞧瞧,那里瞧瞧,突然羽毛寶寶看見了許多顏料寶寶,它想:這顏料寶寶可真漂亮?。∽屛胰ネ赐纯炜斓叵磦€澡。于是,它就跳進顏料盒里,洗洗澡,抖抖干,跳個舞。跳呀跳,跳個圓圈舞,轉呀轉,轉呀轉。(洗洗澡,抖抖干,跳個舞。跳呀跳,跳個扭扭舞,左扭扭,右扭扭;洗洗澡,抖抖干,跳個舞。跳呀跳,跳個踢踏舞,東踢踢,西踢踢;洗洗澡,抖抖干,跳個舞。跳呀跳,跳個兔子舞,這兒跳跳,那兒跳跳?!?/p>
2、羽毛寶寶跳累了,停下來。誒,羽毛寶寶驚奇地發(fā)現(xiàn):它跳得舞變成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羽毛寶寶跳得舞變成了什么,誰來說說看?(幼兒根據畫面自由發(fā)揮想象后講述。)
3、教師根據幼兒的想象添畫相關內容
如象網,誰織的網?有沒有網到什么?等等。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先完成的幼兒,去講給客人老師聽:你的羽毛寶寶跳了一個什么舞?變成了什么?誰藏在里面?
三、游戲“歡慶舞”
羽毛寶寶越跳越高興,越跳越有勁。它一高興,就跳到了××小朋友的頭上;它一高興,就跳到了××小朋友的身上;它一高興,就跳到了××小朋友的手里……小朋友,讓我們趕快和羽毛寶寶一起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優(yōu)點是,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時間控制較好。孩子們在活動中也比較活躍,積極性高,達到一定的效果。也充分體現(xiàn)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宗旨。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也能尊重了幼兒的主題地位。
如何調教沒大沒小的寶寶
導讀:當孩子表現(xiàn)不禮貌態(tài)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對于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等他的情緒平穩(wěn)時,再通過故事或角色扮演方式,讓他了解他說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會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
當孩子出現(xiàn)沒大沒小時該如何教導他呢?
1、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當孩子表現(xiàn)不禮貌態(tài)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孩子也許因為不從而說出:“你不要管我啦,我就是還想再看電視嘛?!边@時家長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并清楚告訴他原因。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爸爸媽媽,現(xiàn)在這節(jié)目還沒結束耶,可以再給我一些時間嗎?”婉轉的表達減少親子間情緒沖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先隔離冷靜一下。對于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等他的情緒平穩(wěn)時,再通過故事或角色扮演方式,讓他了解他說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會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先發(fā)一頓脾氣,然后等大家都氣消了就不了了之,這樣孩子不清楚錯在哪里,也不知怎么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模范。
3、做孩子良好的模范。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能做良善的引導及示范,相信孩子會學習的更好。如遇到長輩師長及同學要問好、公共場所不大聲爭吵、把“請、謝謝、對不起”作為和他人對話中重要的元素……
4、耐心引導及學習。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知道:一顆尊重的心是最重要的。有禮貌、守規(guī)矩的孩子,會讓周圍的人覺得愉悅、舒服與溫暖,且受歡迎;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個沒禮貌、沒規(guī)矩的孩子,就會得不到喜愛,朋友也會疏遠你。相信只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細心地教導及引導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就會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天使。
寶寶壞習慣的全攻略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由于爸爸媽媽的教養(yǎng)不當,常會養(yǎng)成的一些壞習慣:
1、撿臟東西吃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經有過撿東西吃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壞的習慣。
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灌輸東西掉在地上就臟了,不能再撿起來吃的正確觀念。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況,這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說:“喲,東西臟了,我們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訴孩子食物已經臟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將地上的臟東西打掃到垃圾桶里。而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浪費食物而將其揀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有統(tǒng)計顯示,有撿臟東西吃壞毛病的寶寶,其父母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覺得扔了可惜,撿起來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記?。寒斈愀嬖V寶寶“掉地上太臟了,媽媽吃了,給你新的?!钡臅r候,寶寶根本理解不了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媽媽可以撿起東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為小寶寶辨別事物和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他看來,東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樣的。因此爸爸媽媽對于掉到床上、桌上的東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則處理,不要以為干凈就撿起來吃掉,這樣會在無形中誤導了您們的小寶寶。
當然,這里說的不僅是要在家中這樣,在戶外更是應當如此。
因此爸爸媽媽要注意:
⑴細菌在潮濕的地方繁殖得比較快,因此要避免寶寶在這樣的地方撿拾東西吃。
⑵在戶外,任何東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撿起來吃,因為此處有可能曾留有貓、狗等動物的糞便。
⑶餐桌有小東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寶寶當成食物誤食造成嚴重后果。
⑷當孩子在地上撿東西吃時,父母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東西,這樣會驚嚇到年幼的孩子。
2、扔東西
孩子一般到了6~8個月,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
當孩子在無意中扔起東西的時候,他會異常興奮,會認為自己又多了一項大本領,因此會非常高興地進行多次重復,同時也希望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夠給予他贊揚。在重復的同時,寶寶實際上也是在學習。比如:他會觀察物體的墜落軌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體落地時的聲音;他會逐漸發(fā)覺扔東西和發(fā)出聲音之間是存在著必然關系的,從而學習了邏輯知識;從扔出東西到等待聲音,從而學會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對于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但是,父母在這件事情上的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發(fā)展。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在寶寶開始掌握這項技能的時候,提供給孩子一些適當的玩具(比如線球、皮球等等),并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寬敞的環(huán)境,讓寶寶扔個夠。在寶寶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父母應當給予大量的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小寶寶的自信心和快樂情緒,讓他能快樂愉快地玩、輕松地接受知識。但當他慢慢長大后,應注意逐漸淡化他的扔東西行為,以免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因為年紀小,手、腦綜合協(xié)調能力不夠完善,所以在扔東西的時候,可能會不慎損壞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對此父母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過于批評孩子,因為父母的反應會讓孩子感覺很特別、很夸張,這將無形中強化了他用扔東西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的意識,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別人注意或想表現(xiàn)自己,都會想到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樣最終會讓他形成扔東西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扔東西的壞習慣,那么媽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設計各種扔東西的游戲,讓他扔個夠,把壞習慣變成一種技能。如扔球、擲沙包等,并可教給他各種投擲技能。
⑵寶寶兩歲以后已經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告訴他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不能扔。
⑶如果孩子扔東西影響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對孩子提出正面批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⑷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發(fā)泄而扔東西,那么爸爸媽媽應先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對孩子生氣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當的,要對寶寶加以同情,并給予他安慰;如果是因為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則可以采取轉移目標的方法進行處理。
⑸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注程度,讓寶寶感覺到父母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⑹告訴孩子扔出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亂扔東西的毛病。
3、破壞性行為
孩子隨著能力的提高,將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寶寶長到快2歲的時候,好奇心開始逐漸增強,對所有的物品都很感興趣,喜歡東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都還比較差,對各種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難免會破壞一些東西(有時甚至可能是父母十分喜歡的東西),這應該得到父母的諒解。
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手中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多次嘗試失敗后的挫折感往往會激怒年幼的孩子,為了發(fā)泄自身的沮喪感,孩子就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如果屬于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誤解,感覺自己很孤立,從而產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壞行動來表現(xiàn)出他的憤慨,或者故意繼續(xù)破壞來挑逗父母,看父母生氣的樣子,從中獲得滿足抵消失敗的感覺。
對于孩子的破壞性行為,父母要注意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來幫助他改正:
⑴對于他所破壞的東西,凡是能恢復原狀的,父母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將它加以恢復和修補。
⑵告訴孩子不管是因為什么,破壞東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應盡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壞的原因,不要過分批評,應采取措施安撫他的異常情緒。
⑷多陪寶寶做游戲,提高他的動手技能,幫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養(yǎng)他的成功感。
⑸對于孩子的各種情緒,成人要多用心加以體會,并適時地替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憤怒就會大大地降低,從而放棄過激的破壞性行為。同時,這對親子關系也大有好處。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首先自己要平靜,要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積極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盡可能地提供給孩子一些可以滿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其他人惡意或無意地慫恿、縱容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4、任性與發(fā)脾氣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大多數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些任性的行為,尤其是在2~4歲最為常見。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過于溺愛、嬌慣,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會任性地大哭、大鬧。如果爸爸媽媽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讓步,這就讓孩子意識到了他的這種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會不斷使用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滋養(yǎng)了孩子任性妄為的壞毛病。
此外,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嘗試、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舊失敗,這種挫折感也會讓孩子大發(fā)脾氣。
對于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過于嬌慣孩子,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不是他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夠實現(xiàn)。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緒上比較多變,因此爸爸媽媽在處理事情時要思想先行,在考慮好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及處理的辦法之后再行動,以免到時不能應付孩子的任性撒嬌。
⑶對待孩子任性和發(fā)脾氣,雖然心里很著急,但臉上不要過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處理,孩子在自覺沒趣后會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將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會忽略剛才發(fā)生的事情。
⑸盡量不要讓孩子第一次發(fā)脾氣就得逞,勝利感會激勵他以后次次都使用這種方法。
⑹當著孩子的面多夸獎別的聽話的孩子,讓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識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為了博得爸爸媽媽的表揚,他也會學得很乖。
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xiàn)出自己沒辦法,也不要說諸如“再不聽話我揍你”等話語。
⑻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特別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應了的一定要做到,這樣你說的每一句話,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適當懲罰,告訴孩子因為他發(fā)脾氣而錯過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動,這足以令他在下次發(fā)脾氣前慎重考慮。
⑽家人態(tài)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個態(tài)度,讓發(fā)脾氣的孩子鉆空子。
⑾讓孩子在多種選擇中自己做出決定,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太好意思發(fā)脾氣。
⑿要堅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哭而改變主意。
5、攻擊性行為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經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會過渡過去。但是也有不少寶寶會進而養(yǎng)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習慣,需要大人加以糾正。
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可能是他發(fā)泄不快的一種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別的小朋友、父母或電視的行為等等。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xiàn),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
對于這些攻擊性行為,父母要注意:
⑴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⑵不要讓孩子看暴力電視。
⑶平時要教育寶寶講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友好,不要打人罵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要道歉。>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技能,特別是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
⑸教孩子講出憤怒的情緒,父母加以適當的疏導。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評別人的孩子。否則,我們的寶寶會失去安全感,覺得只有打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⑺不能雙重標準,自己孩子被攻擊就沒完沒了地大吵大鬧;自己孩子攻擊了別人就無所謂,甚至洋洋得意,這只能給孩子非常壞的影響。
以上列舉了一些寶寶常見的不良習慣,希望對各位媽媽爸爸有所提醒,您們的正確指導將影響孩子今后的行為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