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會"說話的家長嗎?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小學英語教案設(shè)計是死板的嗎 小學語文教案是全國通用嗎 小班家長會活動總結(jié)當你和孩子其樂融融時,你一定是和顏悅色,可當孩子不聽話,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時,你的聲調(diào)難免越來越高,嗓門越來越大,一陣暴風驟雨后,孩子哭著耍起了脾氣,你也板著臉,既沒有取得孩子的合作,也失去了教育他的最佳機會。
所以,當你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升級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透過事件的表象,準確把握孩子心理,并且用語言循循善誘的家長。但是如何才能成為"會說話"的家長呢?
爭分奪秒的早晨,沖突高發(fā)期
早晨,3歲的洋洋不肯起床,媽媽哄了好久也不行。眼看著就要遲到了,無論是用物質(zhì)誘惑,還是講道理,洋洋就是不為所動。于是媽媽只好硬從被窩里把洋洋抱出來,結(jié)果洋洋大哭起來。此時媽媽真的生氣了,大聲說:"就是因為你,媽媽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樣,動不動就遲到!遲到要扣錢的,你知道不知道?沒有錢,你還想要變形金剛玩具?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
請你深呼吸:
3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走出"第一反抗期"。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的家長常常感覺心力交瘁,難免認為孩子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干,帶著這樣的負面情緒去應(yīng)對親子關(guān)系,必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每天清晨的寶貴時光都被用來和孩子進行拉鋸戰(zhàn),一天的開端是那么緊張、焦慮、不順利!
試試這么做:
1、盡量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簡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繼續(xù)這么做的后果:"因為你不肯起床,讓我感到很生氣,這樣我們兩個人都會遲到。"
2、就事論事,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無限聯(lián)想、給孩子貼標簽,從孩子賴床(事件)聯(lián)系到孩子不懂事(個人品性)。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也不要在結(jié)尾處加上"我不喜歡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嘗試將語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這樣說:"我喜歡早晨按時起床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時起床的小寶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愿意上幼兒園遲到。"
4、功夫用在平時。晚上讓孩子早點睡,盡早讓孩子習慣用鬧鐘叫醒自己而不是媽媽,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遲到了,更難過的是自己而不是媽媽。
以上四條也許能在忙碌的早晨幫你降低沖突發(fā)生的概率。
吃晚飯前,媽媽說什么都沒聽見
4歲的苗苗從幼兒園回到家后就一直在看動畫片。到吃飯時間了,媽媽叫她,結(jié)果她一動不動,媽媽提高嗓門又說了一遍,苗苗依然沒動靜。此時的媽媽又想用"戴高帽子的方式"讓苗苗自己關(guān)掉電視,可苗苗"不接招",說:"我不餓,我要看完這集,你別管我!"于是媽媽"啪"地把電視關(guān)掉,說:"我叫你吃飯,你就像沒長耳朵一樣,跟你講道理也不管用,沒見過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聲大哭。
請你深呼吸:
4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控力,但還只是處于低級階段;面對喜歡的事物,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苗苗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中,當然會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那么善于批評孩子的父母會怎么做呢?那就是強制執(zhí)行和事后講道理。
試試這么做:
在提示無效后,建議用強硬執(zhí)行的方式結(jié)束沖突??粗⒆拥难劬ζ届o地說(不是用吼叫的方式):"我需要你馬上關(guān)掉電視,洗手吃飯。不然,你未來三天都不可以再看電視了。"當然,前提是你真的能說到做到。若是不喜歡這種強硬的姿態(tài),也可以選擇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鐘電視,關(guān)掉電視洗手吃飯,吃完飯后再繼續(xù)看。"
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所以當你預(yù)感自己要發(fā)火時,不妨轉(zhuǎn)過身冷靜5分鐘。也許等你再回過頭來時,孩子已經(jīng)明白自己的錯誤啦!其實,即便是小嬰兒也知道哪些行為是許可的,而哪些又是被禁止的,要相信孩子。
在強制執(zhí)行之后,還要和孩子講講道理,不過需選擇時機。當孩子的情緒還停留在看電視這個節(jié)點上時,跟他大談保護視力、動靜結(jié)合、按時吃飯等道理,無疑對牛彈琴。不妨選擇晚上陪伴孩子睡覺的溫馨時光,跟他說說之前的事,兩個人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當然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媽媽批評了他,但他還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在公共場所,孩子不上臺面
6歲的咚咚,爸爸利用假期給他報了一個游泳班。第一次游泳課上,咚咚有點害怕,結(jié)果最后一個下水。下了課,爸爸立刻跑過去,當著小朋友的面說:"你看你,人家一節(jié)課下來,姿勢都學得差不多了,你連下水都不敢,膽子怎么那么???"咚咚很不服氣地說:"人家有的都學過了,我是第一次。"爸爸有點生氣了:"那也有第一次來的,人家都會了,怎么只有你笨手笨腳的,還是教練把你拖下水的……"咚咚嘟著嘴走開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這么大點的孩子居然都不聽話了,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
請你深呼吸:
6~7歲的孩子正處于自尊心發(fā)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談?wù)摵⒆拥腻e誤或失敗,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自尊心。當著小朋友、老師的面批評孩子,已是親子溝通中的大忌。
孩子畏縮,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孩子膽怯,不能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孩子內(nèi)向,受了欺負也不敢吭聲,類似這樣的問題還可以羅列很多,也許家長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發(fā)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不必強求孩子處處都表現(xiàn)得優(yōu)秀,這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挫敗感。
試試這么做:
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指責來讓孩子逐步提高。對于咚咚,爸爸可以說:"你今天第一次來,能帶著板子游已經(jīng)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點會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為咚咚聽到爸爸這么說,是不是會更舒服呢?所以,每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長處,將原本批評的話語用鼓勵的方式說出來,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總結(jié):跟孩子說話的4個要點
1、謹記對事不對人,一事一議,不要過多聯(lián)想,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2、講道理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如果彼此都快情緒失控時,講道理會演變成"到底應(yīng)該聽誰"的權(quán)威性的爭執(zhí)。
3、語言要明確,便于執(zhí)行,例如孩子沒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時,家長不要籠統(tǒng)地說:"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而要說:"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里面去。"
4、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也不應(yīng)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你是淡定、謹慎的家長嗎?
孩子的表現(xiàn)時好時壞,家長的心情也處于共震狀態(tài)。這基本上就是現(xiàn)今家長的普遍反應(yīng)。
我倒覺得,家長更多的是避免出現(xiàn)共震狀態(tài),而要與孩子的表現(xiàn)反向而行。
一、孩子出色時家長淡然
當孩子順風順水,取得成績時,作為家長要淡然,淡然并不是毫無表示,毫不在意,而是根據(jù)孩子的表情來及時稀釋快樂的心情。
允許開心甚至帶些夸張,但注意控制時間,多者一周,一般一二天,少者一會兒,過份的慶祝會降低成績帶來的刺激作用,及時冷卻激動的心情,記孩子記住,成績是過去一段時間好的習慣和表現(xiàn)的產(chǎn)物,這個產(chǎn)物一般不請自來,成績不是目的,養(yǎng)成習慣才是最終的目的。家長的淡定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前一階段這么努力,成績自然會跟你而來,即使成績不佳,我也相信你終會有所斬獲。
而淡然的目的是及時把愉悅的心情轉(zhuǎn)移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讓孩子有歸零意識,就是獲得了成績后,一切又都歸零,一切又都重新站在了起跑線上。
歷史上著名的一局棋是東晉謝安棋局,當遠在淝水邊上的侄兒謝玄領(lǐng)八萬東晉將士面對前秦百萬大軍時,后方的謝安正在與友人對弈,前方戰(zhàn)報忽然送至,謝安拆開信封閱后,繼續(xù)安靜地與友人下棋,友人不解,問信里說些什么,要知道這可關(guān)系到東晉小朝廷的安危。謝安若無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jīng)破敵了,然后繼續(xù)下棋。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謝安高興地手舞足蹈,轉(zhuǎn)身過門時,一腳踢在門坎上,把木屐的齒都碰斷了!
淡定面對,自個兒透著樂就行了。
二、孩子糟糕時家長謹慎
人無完人,同樣孩子也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升高,總不可能出現(xiàn)每科學習都落單的狀態(tài),個把學科成為困難學科也屬正常,這個時間千萬不要死抓著薄弱學科不放,把所有的優(yōu)點都抵消在某個缺點上面,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經(jīng)常用貼標簽的辦法,貼標簽根據(jù)所貼內(nèi)容分兩種,一種是正標簽,另一種是負標簽。正標簽就是給孩子正面的評價,負標簽就是給孩子負面的評價。我們經(jīng)常以為實事就是就是評價孩子的好辦法,做對了表揚,做錯了批評。其實不然,做對了當然要表揚,但是做錯了卻并不是一定要批評,批評往往就屬于負標簽,如果經(jīng)常給孩子貼負標簽會給孩子心理暗示:我就是這樣(差)的人。
當孩子的糟糕是因為犯錯而產(chǎn)生的,并不一定就用批評的辦法來解決,許多時候可以無視,用行動來表示家長不喜歡這樣的行為即可,極大多數(shù)孩子犯錯后都知道自己錯了,這時候,他們會用討好大人,多做事情等來彌補自己犯的錯,因為他們怕挨批評或是挨打。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自己說出來,因為總是這樣做,感覺是很不好受的。這時再教育,讓他說說錯在哪,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以后應(yīng)該怎么做就行了。家長用肯定來陪襯錯誤行為的不妥當,是理智的解決辦法。
孩子糟糕時并不一定是孩子故意犯錯,特別是在學習上,許多時候恰恰是孩子很努力,但是情況卻很糟糕,這個時候,家長就更應(yīng)該謹慎,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幫助孩子調(diào)整方法和心情,而不是把原因歸究在不認真,不努力上。而應(yīng)更多地找孩子存在的學習方法和思維上的問題,幫助孩子突破瓶頸。
淡定和謹慎的心態(tài),也即是一條振幅不大的曲線,而孩子的心態(tài)振幅或許會很大,以不變應(yīng)萬變,以小振幅中和大振幅,這樣孩子的心態(tài)也會更平和,也更易自我調(diào)整。
調(diào)查問卷:你是合格的家長嗎?
調(diào)查問卷:你是合格的家長嗎?
1.當眾批評孩子()
2.很少去表揚孩子()
3.常以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為例批評自己的孩子()
4.經(jīng)常用自己年輕時的經(jīng)歷教育孩子()
5.總對孩子說自己的付出全是為了他或她()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家教上()
7.常依自己的標準給孩子定目標()
8.把物質(zhì)刺激當成激勵孩子的重要方法()
9.對孩子的困惑不聞不問不感興趣()
10.對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1.不愿鼓勵孩子或不會鼓勵孩子()
12.經(jīng)常斥責孩子的缺點()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見不統(tǒng)一()
14.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16.你的情緒跟著孩子的分數(shù)走()
17.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孩子就應(yīng)該努力學習()
18.認為孩子能聽懂你講的道理,卻故意不去做()
19.不認為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有決定性影響()
20.孩子學習成績與自己文化水平有必然聯(lián)系()
21.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認為是處處關(guān)心孩子()
22.相信各種速成班()
23.認為孩子學習必須有人看著是正常的()
24.教孩子要誠實自己卻在他人面前說謊()
25.認為一味的表揚孩子會導致孩子驕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卻經(jīng)常出去玩()
27.當孩子不聽話時常打罵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評說別人長短()
29.認為孩子的缺點必須用批評才能改正()
30.常說:“你怎么這么笨?”()
31.常在生氣時斥責孩子“你啥也不是”()
32.你認為學習是痛苦的()
33.常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啥條件都答應(yīng)你”()
34.認為孩子學習的好環(huán)取決于他的聰明程度()
35.認為孩子將來的命運是他自己造成的()
36.認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
37.認為成年人是不可改變的()
38.當孩子說一件得意事時你卻警告他別驕傲()
39.認為自己該做的事都做了好壞全在孩子了()
40.認為孩子在學習上一點不著急自己卻急的團團轉(zhuǎn)()
以上問題:
A、如果您有5項,你應(yīng)該加強學習了
B、如果您有10項,你必須警惕了
C、如果您有20項,你必須改變,否則將毀了孩子前程
家長是一種職業(yè),你真的做到了嗎?
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錯!
美國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后天努力,80%取決于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guān)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個人和母親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guān)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yè)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zhì)關(guān)系的建立,只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便足夠!
所謂高品質(zhì)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戲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的,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回應(yīng)。
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擁抱孩子等等。還有,很欣賞的眼神也很重要。
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不多,每天只要15分鐘!
家長這種“職業(yè)”的特點是:最需要訓練卻最缺乏訓練!也許你事業(yè)有成,但事業(yè)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無論兒女,孩子不是母親一個人的,孩子的成長教育,你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你家孩子是敏感型的嗎?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反應(yīng)閾(閾和育同音),提反應(yīng)閾這個詞兒,家長肯定有點兒陌生,我換成敏感度,你就好理解了。孩子的5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感覺器官再加上社會覺察,需要多少強度的刺激,才能被啟動,并有所反應(yīng)已經(jīng)在出生以前就確定了,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個差異性沒有好壞之分,卻決定了一個孩子日后獨特的學習方式??茖W育兒的粑粑麻麻一定要仔細觀察,認真體察自己孩子的獨特性,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視覺敏感度高比如孩子睡覺一開燈馬上就醒了,在室外稍微被太陽曬到眼睛,就會皺起眉頭,甚至睜不開眼睛,這就是敏感度高的反應(yīng)。這樣的孩子學習主要靠視覺,很多孩子對于pq分不清楚,視覺敏感度高的孩子來說就非常輕松。視覺敏感度低這樣的孩子,就是燈光直接照在臉上,也不影響孩子繼續(xù)睡覺。這就是視覺敏感度低的反應(yīng),這樣的孩子以后如果培養(yǎng)他的閱讀習慣,就需要選擇那些字體大一些的書,否則他就沒啥興趣閱讀了。聽覺敏感度高大家還記得有一部電影叫《聽風》的嗎,里面的主人公的耳朵特別靈,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信號。這就屬于典型的聽覺敏感度高的。還有那些音樂家都屬于這個類型的。聽覺敏感度低的如果聽覺敏感度低的話,敏感度高的人有些歌詞聽一遍二遍就記住了,那要是敏感度低的,聽很多遍也是記不住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繼續(xù)反復的聽,直到孩子能夠記住為止。觸覺敏感度高低的反應(yīng)人類視覺學習占83%,觸覺學習占11%,其余的學習方式占6%。可見觸覺的重要性僅次于視覺了。敏感度高的最明顯的反應(yīng)就是對貼身的衣服反應(yīng)非常敏感,稍微有點兒不舒服就會哭泣,有的時候大人還覺得很奇怪,為啥無緣無故的就哭了哪,其實很多原因是你不能覺察的。而敏感度低的家長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多的做撫觸,讓孩子的觸覺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嗅覺敏感度高低那些做品酒師的人,一定是嗅覺敏感度高的人了!孩子要是對一些氣味反應(yīng)的比較強烈,那他可能就屬于這個類型的了。同樣也有一些孩子在嗅覺上就是反應(yīng)的比較弱了。味覺敏感度高低這個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敏感度高的孩子對各種味道的分辨能力就會很強,有家長說,孩子不吃蔥,包在餃子里面的一點兒蔥花都能被孩子吐出來。還有的孩子從小就酸甜苦辣咸的一概不排斥。社會覺察度敏感反應(yīng)有一種孩子心思就會非常細密,很善于察言觀色,而相反就有一種心特別寬的孩子,天都快塌下來了,他也沒啥感覺??茖W育兒的粑粑麻麻也可以自己回顧一下,小時候自己通過那種方式學習效果最好,品品自己是哪方面敏感,哪方面不敏感。然后通過認真的觀察,幫助自家的孩子找到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方式。這樣的教養(yǎng)才是有的放矢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各種反應(yīng),不至于總想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強!那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這種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遺傳,來自于天生的氣質(zhì)特征的差異!所以,你真的沒什么好抱怨的!育兒即育己,從自己的學習改變開始,用愛、自由、規(guī)則、平等的方法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
你會對孩子發(fā)飆說狠話嗎?
你會對孩子發(fā)飆說狠話嗎?不知道是工作的壓力(我一直不怎么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可是在當前經(jīng)濟危機的大形勢下,也下不了決心辭職。),還是因為帶孩子一直休息不好,反正我經(jīng)常在**不聽話的時候沖她發(fā)飆,但是,每次發(fā)完飆我都會后悔不迭,我怕我的暴怒會給她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較小的時候,如果**發(fā)脾氣,在我怎么勸都不行的情況下,我就會使出最后一招殺手锏:走。我氣呼呼地甩開**拉著我的手,就往外沖,每當這個時候,**都會大哭叫著:“媽媽,媽媽,你別走,你別走,我再也不鬧了,再也不惹你生氣了,再也不哭了......?!笨粗薜脗挠^,淚眼婆娑的小人兒,我忍不住心軟,蹲下來,抱住妞兒,安慰她。這個時候我是后悔的,后悔不該對她發(fā)脾氣。
可是,我終究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也是無法控制她的脾氣。她還是會就同樣的問題和我鬧(比如,在我的時間很緊張的情況下,她非要讓我給她穿衣服,穿鞋,爸爸和奶奶誰都不能給她穿;出門一定要媽媽抱,即使媽媽胳膊都快累斷了,也不能讓爸爸抱等等。),我還是一樣會發(fā)怒,**一樣會在我發(fā)脾氣的時候,給我說好聽的哄我高興。每次,我都能夠感受到**心中的恐懼,害怕媽媽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她就再也沒有媽媽了。我們兩個就像是針尖遇到了麥芒,誰也不肯就服輸。
有時候,在**會無休止地鬧,而且是不明原因地鬧。這時,我會感覺自己要發(fā)瘋,我會控制不住地說些狠話:“**,你想把我氣死呀,氣死我,你就開心了,就再也沒有媽媽管你了?!?*聽到這些,就會哭著說:“媽媽,我再也不氣你了,我聽話了,我不鬧了,我不讓你死?!弊罱?,她不再說我聽話,我再也不惹你生氣之類的話了,而是在我生氣的時候問我:“媽媽,你能原諒我嗎?你能原諒我嗎?你能原諒我嗎?”如果我不說原諒她了,她就會一直不停地問下去。
上個周六,我們兩個又因為一點兒小事兒頂起了牛兒,我對**吼了幾句,**突然哭著沖我作揖:“媽媽,我道歉,我道歉,你能原諒我嗎?你能原諒我嗎?”看著**眼中的恐懼,我忽然有了深深的自責,我這是在干什么呀?我干嘛把孩子嚇成這個樣子呀?我沒懷孕的時候不是就已經(jīng)想好了嗎?一旦自己生了孩子,我一定要對她好嗎?怎么現(xiàn)在總是因為一些小事兒非要和孩子爭個你死我活呢?我真是如lg所說,涵養(yǎng)太差嗎?**恐懼的眼神給了我強烈的震撼,我想,不管我是不是涵養(yǎng)差,我確實需要改變一下自己對**的態(tài)度了。
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的做法會不會給**的心靈上留下陰影,我希望不會?,F(xiàn)在看來,**還是個很開心的小孩子,還是和媽媽最親,也許她并沒有把我對她的“不好”記在心里,但是,她的恐懼眼神,她沖我作揖請求我原諒的情景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銘刻在了我的心里,讓我無法原諒自己的每一次沖動。
我寫這篇博文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自省,再一個就是希望所有的母親在沖孩子發(fā)脾氣之前都深吸一口氣,盡量把自己的火氣壓下去,我相信除了發(fā)火,我們還可以有另外的可以解決我們和孩子之間沖突的辦法。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疼還疼不過來,怎么還能讓他們用如此恐懼的眼神來面對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