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以哭鬧換利益
發(fā)布時間:2021-11-17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平等對待學生 教育孩子筆記家住鄭州市淮河路的杜女士,最近比較苦惱,她自從生完孩子后,就辭去原來的工作,一直在家?guī)Ш⒆印,F在孩子快3歲了,按說應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她最近老是愛發(fā)脾氣。孩子很調皮,在客廳里轉著圈撒尿,出去玩就嚷著買這買那,不給買就使勁哭,哭得杜女士很煩,有時控制不住就發(fā)脾氣,還打孩子,打完后又很后悔,她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問題?
全職太太很少有機會和外界接觸,生活圈越來越小,很容易產生消極、郁悶的情緒,河南中醫(yī)學院一附院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張香芝說,在某些情況的誘發(fā)下,如孩子哭鬧時,就會使積壓很久的郁悶發(fā)泄出來,比如發(fā)脾氣、打孩子。
好奇、貪玩,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行為,大人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建議有這樣經歷的媽媽,除了在家照顧好孩子外,應多參加社會活動,比如繪畫、唱歌等,以轉移注意力,盡量讓自己的生活圈豐富起來。
鄭州大學兒童心理學博士耿耀國說,打罵只是告訴孩子不應該做什么,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應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對孩子一般的不良行為可采取忽視的方式,如孩子以哭鬧來滿足要求時,可把孩子隔離起來,不用理他,哭一會兒看沒有人理自己就會好了,你會發(fā)現孩子的哭鬧時間是在逐漸減少的。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如何對待孩子說謊行為
*4歲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幾上的花瓶,媽媽問起時,她說是家里的小花貓干的。
*威兒和爸爸媽媽吃了晚飯出門散步,路過蛋糕店,看見櫥窗里誘人的水果蛋糕,威兒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纏著媽媽要買一個蛋糕,并說“我真的餓了”。
*壯壯對班上的小朋友說:“我看到過一個這么大的蝸牛!”壯壯用自己的小拳頭比劃著,那還真是個超級蝸牛,足有他的拳頭那么大。
兒童說謊行為的發(fā)生有著明顯的年齡特征,我們應該記住一點:兒童時期的最大特征就是心理發(fā)展的水平與年齡有密切聯系。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由于他們還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區(qū)別,因此他們的“說謊”,實際上是自我想象的產物,這種現象與誠實不誠實沒有多大關系;再加上孩子個子小,他所觀察體會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樣;因此,孩子說的話有時就會顯得很夸張。一位朋友疑惑地告訴我:小時候他總覺得家鄉(xiāng)小學旁邊是一座山,而現在看看不過是個小土堆罷了!如果這時家長對他們加以批評和責備,反而會向孩子暗示怎樣可以有意識地說謊。因此,對待說謊是幼兒,家長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了。當兒童到了學齡期后,說謊往往都是有意識的,對這時孩子信口說謊的行為,我們就必須加以高度的注意了。
聽到孩子說的這些話,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說謊的孩子!”隨后就有一場關于道德品質的教育,也許,還會給孩子講講皮諾曹的故事,那個說了謊鼻子就會長長的孩子的故事。以前,老人們常常用《狼來了》的故事來教育小孩子不能說謊,這說明人們對兒童說謊這個問題一直都很重視。如果自己的孩子愛說謊,父母就會十分敏感;特別是對那些經常說謊不臉紅的兒童,大家更是感到不安和擔憂。
日常生活中,兒童說謊的情況十分常見,他們說謊的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為了達到某種愿望而說謊。
有時孩子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fā)展尚不完善,因而產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說謊。例如,孩子說他看到一只和圖畫書上一模一樣的蝴蝶從眼前飛過。
2.為了引起注意而說謊。
孩子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從而來肯定自己的存在(或許孩子的這個特性與成人常常忽略孩子的存在有關吧),如果在孩子的經歷中,說謊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切,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例如,孩子說“我的腿上都是小紅疙瘩”,而實際上可能只是蚊子咬的一、兩個包,他這么說就是要引起家長對他的關切和愛撫。
3.受成人的暗示而說謊。
家長不要用暗示性的口氣問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黃豆塞到鼻子里去了?”對于這種方式的提問,很多孩子會回答“是的”。這時孩子感受到成人語氣中的焦慮和緊張,而他們又不能理解原因,因此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問話中的“是”和“不是”上,而根本沒有注意問題的內容。如果你耐心些問孩子“黃豆哪里去了?”孩子會指著桌子底下告訴你“黃豆?jié)L到桌底下去了”。
4.父母的“榜樣”作用。
幼兒模仿性很強,父母的不誠實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經常說謊,孩子多半也不會誠實。有些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就經常不說實話,例如來了電話,爸爸對媽媽說:“如果有人找我,就說我不在”,孩子對大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父母的這些表現悄悄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另外,如果大人喜歡夸大其詞,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吹得天花亂墜,孩子也會不知不覺地進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說謊。
有一種說法:兒童說謊,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造成的或促成的。分析上述兒童說謊的5個常見原因,其中,后4個都是和成人有關的。因此,父母分析自己的行為方式對孩子說謊行為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兒童“說謊”與成年人的教育方式與態(tài)度有很大關系。
父母對孩子的“說謊”要寬容一些,我們應該關注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一開始就責備孩子:不要說“你收拾好你的積木沒有?”而要說:“我們該怎樣來收拾房間?”父母對孩子更多一點理解,更多一些愛心和耐心,不要輕易認定孩子說謊,不要把孩子一時的表現認定為一輩子的特點,對兒童的積極行為給予重視,那么孩子的謊言便會逐漸消失。
5.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說謊。
有時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兒園,就會說“我肚子疼”。有時孩子是為了逃避批評和譴責而說謊。孩子害怕父母的責罵,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逃避這種痛苦。這種掩飾得到父母的寬恕,于是下一次做錯事時,便再以說謊來求得寬恕。
應如何對待孩子發(fā)脾氣
1、置之不理
孩子發(fā)脾氣時,你只管干你的事。
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
這是最見效的方法。
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
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
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為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
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
”不要多說。
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
必要時把這話重復一次。
孩子不再發(fā)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去街上玩。
”不要說:“你剛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
2、表揚和鼓勵
孩子不發(fā)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說話方式。
可以說:“你能安安靜靜地看畫書,我很高興,你真聽話。
”不要說:“你沒有發(fā)脾氣,真是好孩子!”不要強調“發(fā)脾氣”這個詞。
孩子發(fā)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
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
示范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
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
3、盡量避免誘發(fā)孩子發(fā)脾氣的場合和情境
如果任務或玩具太復雜了,孩子會因完不成、不會玩而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定得簡單點,讓孩子能夠完成。
必要時提供幫助。
當孩子變得急躁時,你可以給他一點提示,或說幾句鼓勵的話,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但不要包辦代替。
應避免孩子過分疲勞或興奮。
要在他玩的筋疲力盡和極度興奮之前,結束活動,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
4、不要讓孩子發(fā)脾氣來逃避責任
應讓孩子明白,發(fā)脾氣不能幫助他逃避任務。
向孩子講清楚:他的任務若不干會給他懲罰;隨他怎么發(fā)脾氣,任務必須完成。
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給他應得的懲罰。
懲罰之前先給他一些警告。
懲罰之后讓他繼續(xù)完成任務。
5、在來客人時和在公共場所等
孩子會察言觀色,當爸媽累了,有客人來訪或全家在公共場所時,他的哭鬧會更帶勁。
如果孩子哭鬧打擾了周圍的人,你可以把孩子領到人少的地方。
“跟孩子說,你影響了別人,如果你還哭鬧,咱們現在就回家。
”為了證明你是說到做到,你可以中途離開。
在公共場合不要后退,不要同情孩子的表情。
絕不要讓步,要讓孩子看到你是說到做到的。
6、馬上就地解決
這是控制發(fā)脾氣行為的關鍵。
不要事后再懲罰孩子的行為。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錯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宇宇的媽媽找到老師,非常生氣地跟質問我:別天孩子打架的事,你是怎么處理的,我家孩子老實就把壞事都推到他身上??吹剿臉幼樱倚钠綒夂偷馗忉專何乙呀泦栠^了,他去搶小朋友的彩圖,人家不給,他就動手了。她聽我這么說,扭頭就走,還邊走邊說:我家孩子的臉上就從來沒干凈過。聽那意思,是他的孩子經常吃虧。
家長是孩子的標桿,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以什么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錯誤,直接影響著孩子,宇宇媽媽對孩子犯了錯誤,幫著孩子一起找理由,就會讓孩子學會這一招,一旦他犯了錯,老師批評到,他就會迅速將矛頭指向別人,某某也怎么樣了。
對家長的護短,我想告訴她:孩子犯錯是可以糾正的,但家長幫著孩子犯錯,這個錯可能一輩子都難以糾正。
如何對待孩子的發(fā)脾氣
1、置之不理現在的孩子特別的聰明,有時為了讓家里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會想一些辦法,比如說苦惱,發(fā)脾氣,其實作為家長,在孩子苦惱時,你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為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不要多說。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復一次。孩子不再發(fā)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去街上玩?!辈灰f:“你剛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2、表揚和鼓勵孩子不發(fā)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說話方式??梢哉f:“你能安安靜靜地看畫書,我很高興,你真聽話?!辈灰f:“你沒有發(fā)脾氣,真是好孩子!”不要強調“發(fā)脾氣”這個詞。孩子發(fā)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示范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3、盡量避免誘發(fā)孩子發(fā)脾氣的場合和情境如果任務或玩具太復雜了,孩子會因完不成、不會玩而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定得簡單點,讓孩子能夠完成。必要時提供幫助。當孩子變得急躁時,你可以給他一點提示,或說幾句鼓勵的話,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但不要包辦代替。應避免孩子過分疲勞或興奮。要在他玩的筋疲力盡和極度興奮之前,結束活動,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4、不要讓孩子發(fā)脾氣來逃避責任應讓孩子明白,發(fā)脾氣不能幫助他逃避任務。向孩子講清楚:他的任務若不干會給他懲罰;隨他怎么發(fā)脾氣,任務必須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給他應得的懲罰。懲罰之前先給他一些警告。懲罰之后讓他繼續(xù)完成任務。
幼教隨筆:正確對待孩子哭鬧的問題
記住,在孩子情緒平穩(wěn)后,要適當批評,指出他的哭鬧是不對的。
對待孩子哭鬧問題是讓獨生子女家長最頭痛的事。打,舍不得,哄,他不聽,往往是以屈從孩子的要求為代價,結束孩子的哭鬧行為。而這恰為孩子下一次哭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使他下一次哭得更兇,鬧得更歡,形成惡性循環(huán)。應該說,孩子哭鬧是家長溺愛嬌慣的產物。被寵愛的孩子喜歡以我為中心,由著性子要求大人干這拿那,稍不滿足他的要求就躺倒在地,大哭大鬧。這個不良習慣如進一步發(fā)展,孩子就形成挑吃挑穿,自私任性,粗野無禮等不良習慣,對他的成長教育極為不利。
當獨生子女滾在地上大哭大鬧時,家長往往束手無策,既心疼又無奈。面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應不動聲色,也可以選擇走開干別的事情,不理睬他。哭鬧,本質上講是孩子對家長的一種試探,是想引起家長重視的一種手段。您理睬他、去哄他,您就無形中鼓勵了他的哭鬧行為。您不理他,他的哭鬧失效了,哭鬧的動力沒了,一會兒也就停止了。如果有極任性的孩子哭鬧不止,怎么辦?您就利用轉移他注意力的方式,如打個手機,說一件比較復雜的事(就當孩子不在場),引起他的好奇心,他會忘了哭。只要家長心里不存溺愛之心,對付孩子的辦法總會有的。還應該提醒的是,父母的意見一定要一致,不能有一方心軟,否則孩子的鬧哭是止不住的。
記住,在孩子情緒平穩(wěn)后,要適當批評,指出他的哭鬧是不對的。
如何對待孩子說謊的問題
今天中午吃完飯的時候,梓涵突然過來對我說:“老師,昨天我媽媽帶我去北京了。
”我們這里距離北京那么遠我很好奇問:“你媽媽是怎么帶你去的呀,怎么那么快回來了啊。
”“我媽媽帶我做飛機去的”我明白了梓涵是在說謊,我沒有馬上拆穿梓涵的謊言,而是幫她分析了她剛才說的慌,讓她明白了這是她自己想象的,并不是真的事情。
幼兒在兩三歲的時候,見聞逐漸豐富了,感情也比較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增強,常常把自己想象和向往的東西說出來。
因此,當孩子無意識說謊時,我們不要去責罵、怪罪孩子去說謊,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去分析這些謊言的原因,幫助孩子去糾正,如果有條件可以幫助孩子去實現孩子的愿望。
但是還有很多孩子是故意說謊的,有些孩子為了博得老師和家長喜愛,或是犯了錯誤逃避責罵而故意說謊,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一味去盤問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繼續(xù)說謊,我們應該為了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溫和的環(huán)境,讓孩子勇于說出真話。
應該如何去對待調皮的孩子
這一學期,我被領導安排在東校區(qū)教大(6)班。
這個班幼兒60人,男小朋友占幼兒總數的70%。
他們大多數較調皮,常常在課上說話、做小動作,總是不能安靜下來認真地聽一堂課。
我一邊摸索一邊總結,結合理論和實踐,談談幾點自己對待調皮孩子的辦法:1.加強培養(yǎng)幼兒的常規(guī)讓幼兒明白上課要安靜地聽老師講課,課余是孩子的時間可以自由玩.上課時間不能長,整頓好紀律,馬上講課。
你的課要提前做好準備。
要生動,擬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
在講的過程中,要動用全身器官,聲音、表情,動作都要吸引孩子。
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稍微有孩子要亂了,你要用手勢去制止,不要用聲音。
不要因為一個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讓幼兒有事情可做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
常規(guī)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
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fā)現很多。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習、游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guī)自然就會好起來。
3.及時分析原因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象,我們應該及時分析原因。
如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是否清晰等等。
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jié),影響了整個活動。
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么,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著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為。
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后再問他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
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習自己管自己。
寫了這些,看看好象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
不管怎樣,個人認為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guī)也會逐漸改觀。
幼兒園老師要正確對待孩子哭鬧的問題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老師要正確對待孩子哭鬧的問題”!
只要家長心里不存溺愛之心,對付孩子的辦法總會有的。
還應該提醒的是,父母的意見一定要一致,不能有一方心軟,否則孩子的鬧哭是止不住的。
對待孩子哭鬧問題是讓獨生子女家長最頭痛的事。
打,舍不得,哄,他不聽,往往是以屈從孩子的要求為代價,結束孩子的哭鬧行為。
而這恰為孩子下一次哭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使他下一次哭得更兇,鬧得更歡,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應該說,孩子哭鬧是家長溺愛嬌慣的產物。
被寵愛的孩子喜歡以我為中心,由著性子要求大人干這拿那,稍不滿足他的要求就躺倒在地,大哭大鬧。
這個不良習慣如進一步發(fā)展,孩子就形成挑吃挑穿,自私任性,粗野無禮等不良習慣,對他的成長教育極為不利。
當獨生子女滾在地上大哭大鬧時,家長往往束手無策,既心疼又無奈。
面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應不動聲色,也可以選擇走開干別的事情,不理睬他。
哭鬧,本質上講是孩子對家長的一種試探,是想引起家長重視的一種手段。
您理睬他、去哄他,您就無形中鼓勵了他的哭鬧行為。
您不理他,他的哭鬧失效了,哭鬧的動力沒了,一會兒也就停止了。
如果有極任性的孩子哭鬧不止,怎么辦?您就利用轉移他注意力的方式,如打個手機,說一件比較復雜的事(就當孩子不在場),引起他的好奇心,他會忘了哭。
只要家長心里不存溺愛之心,對付孩子的辦法總會有的。
還應該提醒的是,父母的意見一定要一致,不能有一方心軟,否則孩子的鬧哭是止不住的。
記住,在孩子情緒平穩(wěn)后,要適當批評,指出他的哭鬧是不對的。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老師要正確對待孩子哭鬧的問題”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