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為寶寶打造健康的視力發(fā)育環(huán)境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幼兒園大班愛護視力的說課稿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幼兒園游戲的環(huán)境

媽媽帶一歲的言言到公園玩,驚訝地發(fā)現很多小哥哥小姐姐都戴上眼鏡。這么小就近視了?原來這些三四歲的寶寶并不是近視,而是弱視。弱視是指眼球內、外部均無任何器質性病變,但矯正視力達不到0.9的情況。上海和平眼科醫(yī)院院長吳乃川教授介紹,我國約有4000萬名弱視兒童,嬰幼兒弱視的發(fā)生率高達4%!0-3歲是寶寶視覺發(fā)育的關鍵期,也是治療弱視的最佳時期。如果寶寶1歲時還不能穩(wěn)定地注視、追隨物體;學步時動作笨拙、經常碰撞;看電視時走得很近或瞇著眼睛、歪著頭……家長們就要警惕了,早發(fā)現早治療,是弱視治愈的關鍵。

對寶寶來說,不僅眼疾治療越早越好,眼睛發(fā)育的培養(yǎng)也如此。0-3歲是寶寶眼睛發(fā)育的最佳時期,家長們怎樣幫助寶寶眼睛健康閃亮呢?專家指出,全面營養(yǎng)、視覺刺激和視力呵護是三個要素,家長們應該主動從這三個方面有意識的幫助寶寶眼睛發(fā)育,給寶寶打造一個健康完善的眼睛發(fā)育環(huán)境。

全面營養(yǎng),為寶寶眼睛發(fā)育打基礎

青島大學醫(yī)學營養(yǎng)學研究所副所長汪之頊教授認為,全面營養(yǎng)是嬰幼兒眼睛發(fā)育的基礎。家長要重視防止寶寶偏食、挑食,注重食物多樣化和葷素搭配。維生素A,DHA/AA,葉黃素等都在嬰幼兒眼睛發(fā)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寶寶的日常飲食中維生素A的最好來源是動物內臟、奶類和蛋類;DHA/AA可從魚類及少數貝類中攝取;深綠色和紅黃色蔬菜如甘藍,胡蘿卜等則富含維生素A和葉黃素。為讓父母們更科學合理地給寶寶搭配膳食,汪教授推薦了一個實用的小工具———“營養(yǎng)計算器”,只要進入惠氏金寶寶網站“營養(yǎng)計算器”的頁面,就可以看到寶寶目前每天的營養(yǎng)攝入情況與中國營養(yǎng)學會嬰幼兒膳食指南推薦量之間的差距,并得到為每個寶寶量身定做的全面營養(yǎng)攝入報告和膳食結構分析。

視覺刺激,促進寶寶眼腦互動

要讓寶寶眼睛健康發(fā)育,視覺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學博士馮夏婷建議家長們分階段、有針對性地對0-3歲的寶寶進行眼睛發(fā)育的培養(yǎng)和誘導。各種視覺互動小游戲就是非常好的培養(yǎng)手段,家長可以利用它提供相應的外部視覺刺激,讓寶寶通過觀察、思考、動手的游戲過程,在愉快的親子氣氛中學得更好。例如,1歲的寶寶開始會模仿大人的表情,家長可以通過重復微笑、噘嘴等動作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刺激寶寶通過眼睛模仿、學習的能力。到寶寶2歲的時候,已經能夠識別紅、黃、藍、綠這幾種基本顏色了,還能夠認識簡單的物體形狀、大小和位置,有心的家長可以帶寶寶一起畫沙畫,先從簡單的太陽、花朵或水果開始,誘導寶寶也來畫一畫,并在此過程中鼓勵寶寶說出所畫物體的形狀和顏色,如果家長此時再給予鼓勵和贊美,寶寶從此會對畫筆愛不釋手。既促進了寶寶對顏色形狀的認知,又加強了寶寶用眼睛獲取信息的能力。

視力呵護,筑起寶寶護眼成果的防線

“內在全面營養(yǎng)+外在視覺刺激”為寶寶打造出健康明亮的眼睛,不能因日常呵護的小失誤而功虧一簣?!敖饘殞毭黜悄摇敝敢?-3歲嬰幼兒的眼睛清澈、稚嫩,尚未發(fā)育完全,家長在其眼睛呵護中的錯誤做法會很大程度影響寶寶眼睛的健康發(fā)育,從而影響其學能發(fā)展。我們須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譬如說給寶寶洗澡時要避免浴霸強光直射,損傷寶寶眼睛;陪孩子看書、識字的時候,每隔20分鐘就休息片刻,避免用眼過度;從零歲起關注寶寶眼睛發(fā)育進程,每半年帶寶寶做一次眼睛檢查,盡早發(fā)現可能存在的眼疾,以得到及時的治療等。家長們只有了解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嬰幼兒護眼知識,才能進一步鞏固為寶寶打造出好的眼力?!網ww.JAB88.Com 88教案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為寶寶創(chuàng)造快樂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孩子的每一個起跑點,都緊緊扣著父母的心,為了幫助孩子籌劃一條最好的路線,父母們往往要使出渾身的解數。英語,已經成了21世紀的必備技能,讓孩子學習英語是勢在必行??墒?,讓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學,怎么學呢?

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英語不需要“學”,只需要接觸和感受。給孩子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在快樂中認知,他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1.不斷地聽

樂樂媽媽

樂樂1歲多的時候,我就給她買了很多英語光盤,比如迪斯尼的英語。剛開始樂樂并不是很喜歡,也看不懂,看不了5分鐘就跑開了。想想孩子還小,我就放棄了。等到差不多1歲半的時候,我又拿出來給樂樂看。光盤里有很多樂樂喜歡的動物,有大象、大熊、兔兔,而且這些動物的名字都有一個新奇的英文名字,這引起了她很大的興趣,一口氣能看二十多分鐘。有時樂樂還會主動要求看光盤。

目前樂樂還不會英語,很多單詞也不懂,僅僅停留在喜歡看英語光盤,喜歡聽英文兒歌的階段。但我覺得這已經足夠了,孩子還小,我不想給她太多壓力,能夠學到多少我并不在乎,我只是想盡我所能給她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讓她在這個環(huán)境中自己決定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隨著樂樂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我會先從周圍的事物開始教起,并加上一些簡單的對話,教孩子學一門語言不容易,我想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太心急。

小貼士

如果自己的英語不太好,那么讓孩子聽英語光盤、看英文版動畫片是最好的選擇。3歲以下的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很高,記憶力和模仿力也很強,他能夠從各種情境中吸收所聽到的聲音,并且記憶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自己的概念,等到相同的場景出現,他自然而然就把所記住的東西表現出來。

2.游戲英語

琦琦媽媽

除了讓琦琦看英文光盤以外,我還自己設計了很多小游戲,把英語貫穿在這些小游戲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英語。

比如我會指著自己的耳朵對琦琦說,這是媽媽的ear,那是琦琦的ear,多說幾次琦琦就記住了。下次我問她:“琦琦,媽媽的ear在哪里?”琦琦就會指著我的耳朵說:“媽媽的ear在這里?!庇袔状午皇侵钢业亩洳徽f出來,我就不停地引導她,直到她說出“ear”。

有一次我在和琦琦玩跳臺階,我一邊跳一邊說“jump”,結果琦琦也學著我的樣子,一邊跳一邊說“jump”,毫不困難地,琦琦就學會了“jump”這個單詞。

還可以在英語中加入一些手勢,比如說“bye-bye”的時候,我會朝她擺擺手,這樣琦琦就知道“bye-bye”就是“再見”的意思。

我覺得游戲對于孩子很重要,剛開始看光盤的時候,琦琦總是坐在那里看、聽,看了一會兒就沒興趣了。后來我給她玩各種各樣的游戲,還自己做了很多道具,琦琦玩得很開心。

小貼士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學習孩子都需要機會練習,反復地練習能夠讓孩子熟悉所學到的知識,并且加以運用。不過,如果只是枯燥的練習,孩子很快就會失去興趣,游戲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辦法,所以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把英語融入到游戲中。孩子在快樂的時候接受能力是最強的,所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哦。

3.開英語party

添兒媽媽

我是一個大學英語老師,自己辦了一個親子英語班。我認為如果家長有條件的話,應該讓孩子多多接觸英語。英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其實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不在乎學了多少,主要在于培養(yǎng)寶寶學習語言的能力,開發(fā)她的語言潛能。

開辦了親子班以后,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我鼓勵班上的孩子說英文,不管是簡單的句子還是單詞,都鼓勵孩子說出來。孩子是有模仿心理的,看著和他一樣的孩子說出單詞,能夠激發(fā)他學習英語的興趣。

所以我經常會組織英語party,邀請一些家長和寶寶到我們家里來玩。Party上,我指著香蕉問:“這是什么?”會說的寶寶會爭先恐后地告訴我,不會說的寶寶也會學著說。

小貼士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跟和他一般大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經驗,有著相同的語言。開英語party并不是要求家長和孩子用全英文交談,畢竟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主要的交流方式是母語。開英語party只是想給接觸英語的孩子一個交流的機會,當孩子看見身邊的人都在使用英語,就會對英語產生好奇。不過切記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如果孩子不愿意用英文也不要勉強。

4.多和寶寶交流

楚楚媽媽

我自己英語還可以,老公英語比較好,所以我們經常跟寶寶說英文。比如早上醒來的時候,我會對楚楚說“morning”;看到香蕉的時候,我會對楚楚說“banana”;如果楚楚想喝水,我就對她說:“哦,楚楚想喝water。”

在和楚楚說這些的時候,我并沒有指望她能夠給我回應,我只是想讓楚楚知道這些東西都有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有一天早晨,當我醒來的時候,我按照慣例對楚楚說“morning”之后,我聽到楚楚含糊地對我說了一個詞,雖然發(fā)音含糊不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那是“morning”。當時我欣喜若狂。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楚楚記住了“morning”的發(fā)音,也知道應該在什么時候說“morning”了,雖然她不一定真的明白這個詞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這個詞怎么寫,但是他能夠用英文來回應我就已經足夠了。

小貼士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語音不標準,害怕孩子學了不正確的發(fā)音以后想改都改不過來,于是不敢跟孩子用英語交流。其實這樣反而不好,語言就是在運用中不斷提高的,如果你不和寶寶交流,那么怎么知道她的發(fā)音是不是標準,怎么知道她是否記住了“apple”就是“蘋果”?這么小的寶寶都能夠學會英語,對于我們打人來說有什么難得呢?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和孩子一起學英語,既能夠提高孩子興趣,增進親自感情,又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家園共育:如何為寶寶創(chuàng)造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


一、盡早交流

從寶寶出生后,父母就可以開始和他們進行“語言”交流。對寶寶說話時,要伴隨相應的聲調、表情、眼光和手勢,以吸引寶寶的注意。這種早期交流能促進寶寶大腦的發(fā)育,為以后真正的語言交流做好準備。

二、因勢利導

父母對寶寶說話時,語音要正確、清晰,以供寶寶模仿。說話的主題,要和寶寶當前注意的事物和活動中心相一致,這樣,父母的話語才能為寶寶吸收。例如,當寶寶正在起勁地玩狗熊玩具時,你可以指著玩具說這是狗熊,是白顏色的,然后再談些有關狗熊的事。此時,如果要讓寶寶學習“狗熊”以外的話,就會吃力不討好。要注意,說話的內容和表達方式要適合寶寶的發(fā)展水平,盡可能使他們理解。對于寶寶說的話,不管是否完善,都要設法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揣摩其中的意思,給以語言或行動上的反應。這樣,一方面可以鼓勵寶寶說話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讓寶寶知道他說的話是否妥當、正確。

三、擴展口語

寶寶開始說話時,往往是用一兩個詞來表達一個意思,父母可以很自然地把這種單詞語、雙詞語擴展,改造成為一個完整的句子。例如,寶寶說”媽媽餅餅”,如果根據當時的情境,表明他說這話的意思是”媽媽在吃講”,那么父母可以接著說“喔,媽媽在吃餅餅?!比绻鶕敃r的情境,推測他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是媽媽的餅”或”要媽媽拿餅餅給寶寶”,那么,父母就可以說一句話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方潔,寶寶逐漸知道一個意思應該如何表達。從而逐漸掌握規(guī)范的表達方式。

四、可用兒語

兒語即“寶寶語”。主要特點是語調夸張,速度慢,重復多,所用的單詞都比較具體,句子短且簡單,如把狗叫做”汪汪”。研究表明,寶寶愛聽”寶寶語”,對”寶寶語”容易注意和理解。因此,一般他說,父母說“寶寶語”有利于寶寶語言的發(fā)展。不過,當寶寶的言語有了進步時,父母的”寶寶語”也應作適當的調整,以使言語適當超前于寶寶的言語水平。比如寶寶已經會說“狗”這個詞后,父母就不必再用”汪汪”來稱呼狗了,可以在“狗”前面加上形容詞或其他說明,告訴寶寶”這是大黃狗…”那是小黑狗”等。

五、雙向交流

有一個孩子,父母都是聾啞人,他們之間只能用少量的手勢進行交流。這個孩子主要靠看電視與語言發(fā)生接觸。3歲時,他基本上不能說話,也不能聽懂別人的話,言語水平大大落后于一般孩子。這個事例清楚他說明,語言是通過語言交流、語言使用而習得的,僅僅單方面地聽別人講話,不能使孩子掌握語言。因此,父母無論多忙,也應該忙里偷閑。多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語言交流,這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而且也是一種感情交流,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育兒心得: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育兒心得: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和我先生就閱讀了不少育兒書籍。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們的養(yǎng)育重心也由喂養(yǎng)轉向教育。在漫長的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對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做父母的應尊重他們,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和需求,才能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孩子。想起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月,真是對耐心的極度考驗。我家老二對新環(huán)境適應能力之弱讓我措手不及,每天早上都哭著不愿去幼兒園。這時作為家長一定要沉得住氣,于是乎每天早上我都會提早半小時讓孩子們起床,陪他們在家里做些游戲,在他們玩的時候進行因勢利導,既是教育又是溝通,漸漸地,哭聲小了、少了,孩子們去幼兒園的腳步也越來越輕快了。

二、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但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要求,并嚴格執(zhí)行。記得在山山、雙雙剛學會走路后,每次外出,我都讓他倆自己走,從來不抱,累了就讓他倆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休息好就繼續(xù)走。正是因為這樣,在他倆3周歲的時候就能自己獨立登上三清山(海拔1700多米),在登山的過程中從沒要求大人抱,贏得了不少注目禮和大拇指。

別人成功的案例只可以拿來作參考,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所謂千人千法。教育孩子其實并不復雜,多些耐心,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你的孩子離“優(yōu)秀”只有一步之遙。

優(yōu)良環(huán)境塑造寶寶聰明大腦


當我在門診見到因早期不良的育兒環(huán)境造成的智力發(fā)育落后兒童時,感到非常難過,因為這種情況本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在我向家長解釋其中原因后,家長也深感內疚。有一個女孩滿3歲送幼兒園時,不會說話,也不和人交往,被懷疑為“孤獨癥”。但是她出生時很健康,沒有任何的先天和分娩異常。她出生4個月后父母均下海經商,就把她托付給農村來的一位老奶奶撫養(yǎng),住在一個單元房內,很少外出。老奶奶不愛說話,很少和寶寶對話。入托時才發(fā)現她存在上述問題。為此她的母親帶她到處求醫(yī),并辭職專門照顧她的女兒,教她說話和唱歌。到6歲時,她已經能說話和唱歌了,但還是不如同齡兒。實際上這個女孩不是“孤獨癥”,完全是因缺乏語言和交流環(huán)境造成的。

還有一位2歲半的男孩,因走路不穩(wěn),不會跑也不會跳,被懷疑“腦癱”來就醫(yī)。他出生時情況也很好,身體檢查也沒有“腦癱”的神經癥狀。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這種狀況呢?經調查發(fā)現,孩子家中有父母、祖父母和保姆5人,共同照顧這個男孩。他們對他保護過度,經常抱著他,深怕他摔著,很少讓他下地自由活動。我想,這就是孩子運動能力落后的原因吧。

寶寶的笑透視著健康和智慧


從寶寶的發(fā)育進程看,一般到3個月左右時寶寶就會出現發(fā)笑反應,只要醒著,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畫片與玩具時,就會高興地笑起來,嘴里呵呵地叫,又掄胳膊又蹬腿,可謂手舞足蹈。另外,當他吃飽睡足,精神狀態(tài)良好時,盡管無外界刺激,也會自動發(fā)出微笑。前一種笑被稱為“天真快樂效應”,后一種則被稱為“無人自笑”。

笑是寶寶智慧的曙光

研究表明,“天真快樂效應”是寶寶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不但在寶寶精神發(fā)育方面是一次飛躍,對寶寶大腦發(fā)育也是一種良性刺激,被譽為智慧的一縷曙光。父母多與寶寶接觸,并用歡樂的表情、語言以及玩具等激發(fā)其天真快樂效應,是促使其早笑、多笑,及中期智力開發(fā)的一大妙招。

笑是寶寶健康的保障

由衷的笑有益身心,能刺激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huán),緩解關節(jié)疼痛,預防感冒至癌癥等許多病癥的發(fā)生;還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高抗病激素水平,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真正的快樂可以滋養(yǎng)寶寶的心靈,讓他對周圍變化繁復的世界有足夠的抵御能力。專家們說,快樂的寶寶都有同樣的特點,比如:開朗樂觀,有自制力,而且非常自信。

笑是寶寶最好的運動

生命離不開運動,寶寶的發(fā)育同樣如此??蓪殞毑煌诔扇耍踔烈膊煌谀觊L兒,他們的活動能力很有限。如何運動呢?不妨促使其發(fā)笑。

笑是一種類似于原地踏步的良好鍛煉方法。人在笑時面部表情肌運動,胸肌、腹肌參與共振,可對多種器官起到鍛煉與按摩作用,故多笑的孩子體格較為強健。以心臟為例,笑能使動脈血管壁的平滑肌放松,血管口徑增大,心臟便可獲得更多的血液供應。對于肺臟,笑能使胸廓向左右前后各個方向擴展,肺活量增加,換氣率上升。測試表明,當孩子大笑時,其呼吸換氣值可達到靜止狀態(tài)的3~4倍。對于肝臟,笑是最好的消毒劑,笑能促使肝和膽道蠕動,增進膽汁分泌,有助于肝功發(fā)育。對于胃腸,腹肌運動促使胃腸運動,可幫助消化,同時排出消化道中的氣體,有利于大便暢通,防止便秘。總之,笑不僅是開啟兒童智力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一種鍛煉兒童身體的良好方式,值得向家長推薦。

TIPS逗笑也要講科學

逗寶寶笑的具體做法是:多向寶寶微笑,或給以新奇的玩具、畫片等激發(fā)其天真快樂反應,讓其早笑、多笑,這樣的嬰兒長大后智商會更高。

不過,逗寶寶發(fā)笑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把握好時機、強度與方法。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逗寶寶發(fā)笑的,如進食時逗笑容易導致食物誤入氣管引發(fā)嗆咳甚至窒息,晚睡前逗笑可能誘發(fā)寶寶失眠或者夜哭。另外,逗笑要適度,過度大笑可能使嬰幼兒發(fā)生瞬間窒息、缺氧、暫時性腦貧血而損傷大腦,或者引起下頜關節(jié)脫臼。

訓練健康有力的勇敢寶寶


現在的男孩似乎都不夠“勇敢”,做事情畏首畏尾的,習慣躲在大人身后,或由爸媽包辦一切。其實,“勇敢”寶寶是需要經過訓練的。

膽量訓練的“狠心”法則

法則一:言語激將

我家樓下不遠處有幾家小吃店,站在陽臺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天,我對剛滿4歲的兒子說:“去買包子給媽媽吃吧!”兒子搖搖頭不肯去,說:“我害怕?!蔽覍λf:“寶寶已經長大了,都中班了,不是特勇敢嗎?”

法則二:苦肉計

兒子平時是“窩里狠”,言語激將對他作用不大,我接著“逼”他:“媽媽好想吃兒子買的包子,如果吃不上,媽媽就會肚子疼的。”兒子動心了,問我買幾個包子,還問我愛吃什么餡的。我告訴他“愛吃韭菜的”,兒子馬上說,“我愛吃茴香餡,那就買一個茴香的、一個韭菜的?!?/p>

法則三:狠心到底

苦肉計成功了,這會兒可不能心軟,我給了兒子一塊錢,囑咐他走路一定要小心。兒子拿著錢出門了,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外出買東西,我心里真有些緊張、激動。我在樓上看著兒子跑到樓下,沿著路邊去了包子鋪,拿找零、接包子,提著包子往回跑。成功了!兒子氣喘吁吁地跑回家,高興地說:“媽媽快點吃吧,等明天我還給你去買。”小家伙可有成就感哩。

超市“小鬧鬧”

常常見到孩子在超市和爸媽鬧,起因大多是見到中意的玩具,媽媽說“不買”,他便使出殺手锏:一哭、二鬧,軟磨硬泡,非逼著買不可;如果殺手锏還不見成效,個別孩子會躺在地上撒潑,甚至對著媽媽拳腳相加;最終,大人不得不屈服。

兒子也曾是個著名的超市“小鬧鬧”,他一當眾哭起來,真是非??简瀷寢尩纳窠浹?!怎么辦呢?

“狠心”媽媽的購物原則

原則一:反復和孩子講道理兒子3歲不到時,只要跟著去超市,就哭著鬧著要吃糖,我認為吃糖多對牙齒不好,所以不給他買,每當這時,兒子就會哭鬧不止。我沒有買糖給他“止哭”,而是一遍遍講吃糖的壞處,當然,孩子通常會照哭不誤。

原則二:絕不妥協見孩子哭得厲害,邊上總有“好心”的大媽出來說話:“你就給孩子買一個,不就是一塊錢嗎?”我只好說:“不是為了錢,是怕吃壞牙。”又有人說:“多吃一塊壞不了?!蔽抑缓媒又忉尅:⒆与m小,但聽得懂這是有人替他說話,越哭越厲害。我馬上抱起他就往外走,出門后,等他不哭了,我再給他解釋吃糖的壞處。此后,兒子再也沒怎么鬧了。

原則三:每次只能選一樣兒子大些了,每次買東西都是東挑西揀一大堆,我跟他商量,每次去超市只允許他選一樣東西,并且要經過媽媽認可。如果還想要第二件,只能把第一件放下。開始時,兒子會不自覺地多選。為了管住兒子,即使這件東西需要買,我也會狠狠心把它放回貨架,等到下次我自己再去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習慣了。

現在,兒子快5歲了,做事大方,有主見,有自制力,較為獨立,也不怕見生人。別的媽媽羨慕地問:“我家孩子特別‘儲窩子’(不敢說話、不大方的意思),你這孩子怎么管的呀?”我笑了,這都是“狠心”的結果啊。

相關推薦

孩子的每一個起跑點,都緊緊扣著父母的心,為了幫助孩子籌劃一條最好的路線,父母們往往要使出渾身的解數。英語,已經成了21世紀的必備技能,讓孩子學習英語是勢在必行??墒牵尯⒆邮裁磿r候開始學,怎么學呢? ...

2021-06-09 閱讀全文

一、盡早交流 從寶寶出生后,父母就可以開始和他們進行“語言”交流。對寶寶說話時,要伴隨相應的聲調、表情、眼光和手勢,以吸引寶寶的注意。這種早期交流能促進寶寶大腦的發(fā)育,為以后真正的語言交流做好準備。 ...

2020-06-28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和我先生就閱讀了不少育兒書籍。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們的養(yǎng)育重心也由喂養(yǎng)轉向教育。在漫長的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對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2020-08-25 閱讀全文

當我在門診見到因早期不良的育兒環(huán)境造成的智力發(fā)育落后兒童時,感到非常難過,因為這種情況本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在我向家長解釋其中原因后,家長也深感內疚。有一個女孩滿3歲送幼兒園時,不會說話,也不和人交...

2022-02-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