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撕報紙游戲很危險
發(fā)布時間:2021-09-15 幼兒園報紙游戲 游戲幼兒園怎么玩 幼兒園玩沙游戲父母們都知道,嬰兒撕紙可以讓手指變得更靈活。不過,專家指出,兒童的抵抗力較弱,父母們讓孩子撕紙畫畫時千萬別用報紙,因為報紙里的油墨可能對孩子有健康隱患。
1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喜歡“見紙就撕”,稍大一點后又喜歡在紙上涂涂畫畫。
不過父母要注意了,千萬別覺得看完的報紙反正廢棄不用就給孩子撕吧。為了避免油墨對孩子造成危害,盡量不要給孩子報紙用來撕紙或畫畫。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已經(jīng)有許多印刷都采用了環(huán)保油墨,但一些報紙、雜志在印刷的過程中還是會大量使用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致癌作用的有機溶劑來溶解油墨,特別是一些彩頁,油墨面積大、墨層厚,有機溶劑的殘留會比較多,如果長期吸入,可能影響到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易得白血病,對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另外,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看完雜志報紙后一定要洗完手再拿食物,因為油墨中還有另外一種有害物質(zhì)——重金屬鉛,它對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以及肝部都有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和孕婦影響更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親子活動:報紙游戲
親子活動:報紙游戲
時值冬季,部分幼兒比較怕冷,特別是在每天的晨間活動中表現(xiàn)不是很積極,如有的幼兒總愛把手插在口袋里,不愿多動;有的干脆不參加晨間鍛煉,很晚才來。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了增強家長與幼兒間的交流,教給他們一些親子活動的內(nèi)容和方法,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更好地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親子制作活動,學習看圖示進行制作。
2. 能積極參加冬季的各項活動,勇敢不怕冷。
活動準備:
1. 制作圖示三張,報紙若干;歡快音樂的磁帶,錄音機;獎品若干。
2. 活動前出好通知,邀請家長前來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 做快樂操,導入活動。
2. 師: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天氣冷,你們怕不怕?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自己不冷呢?(------)講得真好,老師今天就想請小朋友來玩一些體育游戲,而且是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玩。可是,我們沒有游戲的玩具,怎么辦呢?請你們自己動手來做,好嗎?
3. 出示圖示,介紹游戲名稱。
4. 提出制作要求。師:這三種游戲,你們可以任選一種。選好后,就請你們根據(jù)圖示步驟進行制作。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共同商量、制作,不要全部包攬。制作完成后,可以自己先看著圖示練習一下游戲玩法,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進行報紙游戲大擂臺。
5. 親子共同制作,師巡視指導。
6. “報紙游戲大擂臺”。先請家長和幼兒根據(jù)自己所選內(nèi)容分三組,然后依次開展三組游戲(捉尾巴、跳竹梯、趕小豬),每組根據(jù)制作和游戲時的配合情況,選出若干“最佳親子組合”。
7. 為“最佳親子組合”頒獎。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和家長都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特別是在看圖示制作游戲玩具時,他們興致很高,親子間共同商量、邊看邊做,既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又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性。在隨后進行的報紙游戲中,幼兒拿著自制的游戲玩具,玩起來顯得格外高興;家長也都是童心未泯,個個熱情參與。整個活動中,家長和幼兒都玩得很開心、盡興,活動氛圍也是既寬松、民主,又熱烈、愉快。
不過,從活動中也發(fā)現(xiàn),所提供的材料——報紙雖然取用很方便,還做到了廢物利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它所制作出的玩具在美觀和牢固性方面受到局限,而且材料的提供似乎比較單一,應該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不同種類的紙張,這樣,選擇面就可以廣一些。另外,教師不一定要事先畫好制作圖示,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兒受到圖片的制約。而是可以在幼兒自己提出游戲方法后現(xiàn)場畫出,這樣就能使幼兒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整個活動也能更加活躍一些。
如何看待孩子玩游戲
基本上所有的小孩子很難抵抗電腦游戲的誘惑,但是家長的態(tài)度不應該一味地制止,而應該有所取舍。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是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有害的。游戲大體分三種,一種是益智類的游戲,一種是敏捷類的游戲,一種大型綜合性游戲。
所謂益智類的游戲,就是在玩這件游戲的時候,不需要太集中精力,但是需要不斷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鍛煉思維,并受益其中。比如“模擬城市”“主題樂園”“數(shù)獨”“猜字”“棋牌”等等游戲,能夠不斷豐富頭腦,活化大腦,一生受益。
孩子在從事這些游戲時,既得到了身心的愉悅,又積累了才干,甚至可為將來的職業(yè)打下基礎,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接觸此種類型的游戲。當然要適度。
所謂的敏捷類游戲就是在玩游戲的時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連眼睛都不能眨。例如“超級瑪麗”“冒險島”“魂斗羅”“Flappy
Bird”“拳皇”等等。敏捷類游戲就是雖然從愛好中得到了快樂,但是,對于才干的增加并無太多好處,也不會對將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有多大幫助。
當然除非你去從事駕駛方程式賽車之類的職業(yè),消耗的除了時間就是健康,付出遠遠大于回報。敏捷類游戲的另外一個好處是能提高對于運動圖形的反應速度。但是,我們同樣要考慮,圖形反應速度提升的同時付出了什么。
最后要說的一種是大型的綜合性游戲,例如“魔獸世界”,“征途”之類的網(wǎng)游。此類游戲設計的特點在于用經(jīng)驗值升級、任務、聯(lián)盟等,甚至用虛擬的婚姻等一系列方式將主人公綁定在游戲當中,用各種方式吸引玩家在游戲中尋求刺激,這些都使得孩子欲罷不能。另外游戲中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江湖義氣也逐漸的入侵到孩子思想中去,對日常的生活產(chǎn)生危害。這種游戲不僅僅消耗孩子的精力、體力和金錢,更有甚者會引發(fā)犯罪。
對待此類游戲的態(tài)度,家長應該也是持反對態(tài)度。但是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已經(jīng)陷入游戲的泥潭,不能自拔。這就要家長防患于未然,將孩子提前引導至健康的游戲中去,避免接觸或者少接觸此類游戲。
有的家長說說孩子玩游戲入迷沒關系,因為將來可以當游戲設計師。這種邏輯禁不住推敲。許多游戲設計人員是游戲高手是事實,但無法推理出孩子打游戲入迷一定能夠成為游戲設計師。
許多游戲設計人員都是半路出家玩游戲的。如果以研究為目的玩游戲,往往一年半載就能精通。設計《征途》這款游戲的史玉柱雖然是玩游戲的高手,可他是人近中年才精于此道的,并非從童年起步。由于成為游戲的設計人員并不需要十年、數(shù)十年的積累,所以即便想當游戲設計師,也沒必要非得從小打游戲。況且,孩子萬一將來成不了游戲設計師,這一生可能就一事無成了。
根據(jù)日本神經(jīng)科學家森昭雄教授的研究,長時間沉浸在電腦游戲中,會顯著降低對于正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前額葉的活動能力,從而導致脾氣暴躁、食欲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前額葉是大腦中主管思考、決策的。但是,打那種射擊、打斗游戲的時候,人們基本不用前額葉,更多用所謂的“動物腦”。
游戲并不猛于虎,不需要看見就躲,明令禁止,就算家長禁止孩子在家里玩游戲,孩子在外界也會接觸。家長對待孩子玩游戲的態(tài)度應該是:允許,但是適當限制。
游戲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受益終生,用的不好也會貽害終身。
跟孩子玩“聯(lián)想”的游戲
跟孩子玩“聯(lián)想”游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問孩子:“看到太陽,你會想到什么?”當孩子說出答案是“爸爸”時,再問孩子:“為什么?”也許孩子會說:“因為媽媽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陽啊!”或“爸爸像太陽那么會流汗?!辈还芎⒆拥拇鸢甘鞘裁?,先傾聽接納再引導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數(shù)字的聯(lián)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電線桿……“2”聯(lián)想到白鵝、鴨子……“3”想到山、麥當勞……等。
聯(lián)想的結(jié)合,從“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結(jié)合“甜甜圈”和“小甜甜”變成“小甜甜最喜歡吃甜甜圈”,從“甜甜圈”想到許多圓的東西。
2、數(shù)列的接力:從1數(shù)到20,用奇數(shù)接:1→3→5→7……用偶數(shù)接:2→4→6→8……用5個一數(shù):5→10→15→20……
3、動物排排看:四只腳的動物有?!贰颉{子……會飛的動物有鳥→蚊子→雁→鴿子……
4、記人名、稱謂:爸爸叫陳龍安→媽媽叫錢秀梅→外公叫錢聚懷→外婆叫楊杏雅→阿姨叫錢劍秋→老師叫吳心若→……讓孩子記人名、稱謂,可以增強記憶力。
5、一筆接一筆:在地上攤開畫紙,親子共同用彩筆、顏料,一筆接一筆,合力創(chuàng)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錄音機錄下來,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紹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簡單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孩子表達流暢能力,父母還可以根據(jù)“思路流暢”的原則,自創(chuàng)更多的親子游戲。
適合10歲孩子玩的游戲
今天,對于的10歲孩子來說,每天花幾個小時看電視或者是玩電腦似乎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但是,他們知道爬樹、建沙堡或是在草地上打滾的樂趣嗎?
英國專家最近提出了10歲以下兒童應該玩的32種游戲,電腦游戲并不在列。
英國國際游戲協(xié)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如今孩子的生活中,很多曾經(jīng)帶給他們父母童年無限美好回憶的傳統(tǒng)游戲已經(jīng)消失了。為此,專家們制定出一個10歲以下兒童游戲清單,列出了他們應該做的32件事。
它們分別是:
在草地上打滾、做泥餅、玩面團、找蝌蚪、用花瓣做香水、做紙面具、建沙堡、爬
在花園里挖地洞、用手和腳畫畫、過家家、描臉蛋化妝、在海邊沙子里埋小朋友、自己烤面包、堆雪人;
做泥塑、拾垃圾、在花園里露營、做簡單的飯、養(yǎng)小動物、采草莓、耍棍子、區(qū)分五種鳥類;
認識一些蟲子、騎車過泥坑、放風箏、種樹、用草和樹枝造鳥巢、在公園里找到10片不同的樹葉、種蔬菜、早上幫父母準備早餐、在花園里玩軍事進攻游戲等。
和孩子一起玩聽力游戲
當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聽覺是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第一個起點。所以,了解孩子的聽力發(fā)展進程,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和孩子玩聽力游戲,刺激他們大腦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聽覺發(fā)展的進程
0~6個月已經(jīng)對聲音有初步的辨識能力,如太大的聲音會造成驚嚇,或者會找聲音來源。
6個月~1歲對聲音有理解能力,可以分辨各種聲音的不同,尤其可以聽出媽媽(媽媽食品)的聲音,這時叫寶寶的名字多半會有反應;另外寶寶(寶寶食品)餓的時候,媽咪搖奶瓶的聲音,也會令寶寶很興奮。
1歲~1歲半這是寶寶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寶寶會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動作,還會模仿大人發(fā)出的聲音,如拍拍手、坐下等,已經(jīng)能跟大人有互動及對應,并且會跟從指令。
1歲半~2歲寶寶這時多半已經(jīng)會講單字,用字卡、圖卡引導他們,已經(jīng)認得出其中的字及會發(fā)單音,并且學習意愿高。
2歲以后這時的寶寶說話已經(jīng)可以連成句子了,有時會增加語言,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
專家指出,如果孩子到2歲后還不會講連續(xù)的語言,并且與大人做對應的話,就算是學習落后了。這可能是由于大人對孩子的聽覺刺激不夠,也可能是平常視覺刺激接受得太多,以致于聽覺發(fā)展有障礙。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給孩子不同的聲音,一個多彩的聲音世界將會給很多樂趣。照顧者的聲音很重要,媽咪平??梢园l(fā)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讓寶寶辨認其中的情緒;還可以用音樂來引導孩子,因為孩子對音樂感受能力比大人強??梢怨潭ㄔ诤⒆佑貌突蛩X時放音樂,讓孩子知道現(xiàn)在應該做什么。孩子會用耳朵接受各方面的聲音,他們接受這個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用耳朵,這會帶給他們很多的快樂,也讓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很豐富。
了解寶寶聽覺發(fā)展的進程后,媽咪就可以在各個時期觀察寶寶有沒有按照進度走,媽咪還可以用下面的對照表來評估寶寶是否有聽覺上的障礙,媽咪一定要注意,以免影響到以后的語言發(fā)展。
聽覺游戲
專家建議家長,平常在家可以陪孩子玩一些聽覺的游戲,這不但影響孩子往后的智能發(fā)展,也對孩子的音樂能力有幫助。
1、聽力反應游戲
媽咪在孩子6個月~1歲這個聽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可以先示范拍拍手給寶寶看,讓寶寶模仿你,或者一直連續(xù)拍手后忽然停止,看寶寶的反應。從小就讓寶寶聽音樂鈴及音樂盒,讓他熟悉之后,在8個月后,寶寶會爬時,將音樂盒藏在一個地方,讓寶寶自己去找,看寶寶會不會在音樂停止前找到。
2、辨認不同的聲音
當寶寶會站時,可以在家中同時掛五六個音樂鈴,都拉下拉環(huán),讓他們同時發(fā)出聲音,要寶寶辨認哪一個音樂鈴變小聲或結(jié)束了,或者要他們拉下即將結(jié)束聲音的音樂鈴拉環(huán)。
3、把握節(jié)奏
媽咪及寶寶拿著簡單的樂器,例如響板或鈴鼓,媽咪敲一下,讓寶寶跟著敲一下,媽咪敲兩下,寶寶跟著敲兩下,或者媽咪敲出一個節(jié)奏讓寶寶跟著學,也可以讓寶寶自己創(chuàng)造節(jié)奏。
4、木頭人游戲
媽咪可以放音樂,播放一段后就做一個動作,接著再播放一段音樂后,再讓孩子跟著做一個動作,當音樂停止時媽咪可以喊:“木頭人”,表示要孩子做一個靜止的動作。
5、念歌詞
1歲多的孩子已經(jīng)會跟著唱歌了,有時唱著唱著會將歌詞念出來,可以借此幫助孩子語言發(fā)展,并且跟他們說明里面的意義。
6、認樂器
通常2歲多的孩子可以辨認出聽過的樂器的聲音,媽咪可以放一段音樂要孩子說出里面有哪些樂器演奏。
無論如何,越有人逗的孩子越聰明,孩子的大腦是需要有人去開發(fā)的,所以父母千萬不能吝惜花時間陪伴孩子。
日常生活要注意
1、專家強調(diào),如果在寶寶3個月前就發(fā)現(xiàn)對于大人發(fā)出的聲音沒有反應,就得去醫(yī)院檢查。寶寶在6個月~1歲,正好是聽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家長可以多給一些語言及聲音上的刺激,因為寶寶在這時接受的刺激,會逐漸儲存在腦中,之后這些熟悉的記憶就會化成他說話或發(fā)聲的能力。
2、除此之外,要發(fā)展聽覺,耳朵的保護也很重要,照顧者在幫寶寶洗澡時,盡量不要讓水進入,以免會形成中耳炎。當然也不要讓孩子常抓耳朵,否則容易導致細菌感染。
3、由于聽覺是孩子學習的第一步,所有的學習都要借著聽覺才能慢慢發(fā)展,因此父母要常逗孩子,陪他們玩一些游戲,不要讓電視當他們的保姆,常常依賴視覺的孩子容易有發(fā)展遲緩的傾向,也會阻礙將來語言理解能力。因為電視的刺激太強烈,容易讓他們忽視其他的事物,要其他更強烈的刺激才能夠被吸引,造成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太大、太強烈的聲音,也會讓他們忽略了媽咪親切的叫聲。所以父母平常陪孩子游戲時,建議用溫和的聲音,孩子做錯事時,只要用稍微強烈一點的語調(diào),就會讓他們有警覺心了。
陪孩子游戲的最佳時機,是他們開心的時候,或他們情緒不穩(wěn)定及需要你的時候,父母就該陪伴他??梢悦刻斐榭张c孩子約定游戲時間,讓他們有所期待,最好無論是唱兒歌或講故事都是媽咪自己來,因為放錄音帶的方式孩子比較不容易與父母有互動,也可以常放柔和的古典音樂給孩子聽。曾經(jīng)有人做實驗,同樣的兩杯水,一杯水長期聽古典音樂后冰凍起來,結(jié)的晶是漂亮且有規(guī)則的;而另一杯水聽嘈雜的聲音后冰凍起來,結(jié)晶混亂無規(guī)則,可見連水聽到溫和的音樂都會變得比較美麗,更何況是人呢!
你的孩子玩游戲守規(guī)則嗎?
和孩子玩游戲,讓孩子遵守一些禁忌或規(guī)矩,讓孩子學習一些他該學習的習慣,讓他在效果上能更聽話一些,不失為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希望父母們親身經(jīng)驗以下游戲,多點原創(chuàng)游戲,建立孩子的規(guī)則感。
孩子到了三四歲,活蹦亂跳,開始懂事了哦!可是,這時候,媽媽會發(fā)現(xiàn)孩子好調(diào)皮搗蛋,有些時候還很過分,可是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做得不對的。怎么回事?你需要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認識規(guī)則了!
1、如果他老是無視你的“不”
當淘氣的寶貝直沖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他也毫不理會,當好奇的寶貝拿起拿案板上鋒利的尖刀,盡管你在一旁快要嚇死了地“不不不”,對他來說卻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戰(zhàn)”欲望……必須承認,當“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時候,它們便無異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我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兒這個游戲:隨著音樂,大家做各種事情,看書、跳舞、蹦跳等等,突然,我關掉音樂,并喊“冰棍兒”,此時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須保持當下的狀態(tài)不能動,就像冰棍兒凍住了一樣。在他們喜歡并習慣這樣的“速凍”之后,我嘗試去掉音樂,直接喊“冰棍兒”來“速凍”他們。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即便在非游戲時間,他們也愿意因為“冰棍兒”而保持不動。于是,我把“不行”“不許”這樣的詞留給那些非緊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塊餅干或者他在玩鬧的時候抓我的頭發(fā)。而“冰棍兒”則變成了我們的安全詞——因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為它和有趣的游戲聯(lián)系在了一起。每當我喊“冰棍兒”的時候,果果就不會再忽略我。最重要的是,這使得我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阻止他企圖觸碰的危險爆發(fā)出來。
解析: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也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與壞,可用聽話與不聽話來衡量,把“聽話”與叛逆對立起來是不妥當?shù)?。從兒童心理學來講,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實際上,我們這里的“聽話”,不是什么都聽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
2、如果他不太喜歡分享
孩子不喜歡分享真是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分享”或者“輪流”通常出現(xiàn)在他們正在擁有一樣自己很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所以不愿意松手,因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現(xiàn)了“該×××玩兒一會兒了”的情形……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我們拿出果果爸爸那條很牛仔的腰帶,向全家宣布,現(xiàn)在,每個人都可以戴一會兒這個腰帶,但向別人要的時候,一定要說:“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這樣的話。于是,爸爸先戴著。一會兒果果就會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他就戴上了。過一會兒我去找果果:“寶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果果很高興地把腰帶解下來給我。沒有幾分鐘,他就跑過來用同樣的話請求,我也欣然地還給他。我們還會選用屬于我的一條圍巾,或者屬于果果的一個毛絨小熊來做這樣的游戲。后來,當果果在幼兒園或者小朋友聚會的時候,當遇到“輪流”問題時,盡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經(jīng)能夠給出去,并且知道他喜愛的東西還能“輪流”回他的手里。
解析:分享是孩子應該具備的情懷,但是不要急于強求孩子。因為分享對孩子來說還是個很難理解的觀念,分享會給他帶來不舍、猶豫、酸楚、掙扎、忍耐、克制和堅持等復雜情緒,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卻姍姍來遲,當看到別人分享他的東西所產(chǎn)生的愉悅時,他擔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引導分享還要適度,不要還沒做到分享,就讓孩子謙讓。
3、如果他好奇心太強
家里有孩子,當然,我一定會把消毒液、洗滌劑這類東西鎖在柜子里。但像鍋啊、面粉啊、調(diào)料啊這類東西,它們雖然不是因為危險而必須要鎖起來,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寶貝亂動。而且,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鎖起來,那也太夸張了。孩子喜歡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怎樣能夠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又能夠不讓人頭疼、不亂糟糟,不讓我們因為孩子只是做一個孩子該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當果果再次趁我不備沖向廚房的抽屜時,我叫住他,領著他,走到刀具的抽屜前對他說:“這個,果果不能動!”然后轉(zhuǎn)向后面搭著幾塊抹布的繩子對他說:“這個,果果可以動,可以用來擦桌子?!敝钢b放碗筷的柜子告訴他不能動,指著存放一些草稿紙的整理箱告訴他可以動,告訴他爸爸媽媽的書桌抽屜不是果果的,告訴他書架上任何一本書他都可以拿。整個屋子走了一遍之后,我發(fā)現(xiàn),當他再走向某個封閉的抽屜或門時,就會頓下來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詞“果果可以動”或“果果不能動”。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樣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當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數(shù)目的許可——介紹給他,什么他可以動,什么他不能動。這可以為你節(jié)省很多為了把他從他不該觸碰的東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
解析:很多兒童非常喜歡問“為什么”,諸如“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不能像鳥兒一樣飛”等等。其實,對于初涉人世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鮮和神秘,在他的心靈中充滿了探索、求知的欲望,這寶貴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動力。
4、如果他出手過于魯莽
朋友家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他帶著孩子去看展覽,那3歲的男孩兒頑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結(jié)果擰掉了??赡阒绬幔蔷叩裣袷?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著、坐著專用飛機從比利時運來的……想起來,就讓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糾纏了很久……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要避免這類嚴重的絕對不該發(fā)生的“事故”,我想到了我們看過的一個動畫片,那里面的仙女為一只受傷的小兔子療傷,用她的手指輕輕地點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亂跳了。于是,我們外出到某個地方,我就會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為小兔療傷一樣輕輕地、輕輕地、只用一個手指觸摸的東西指給他,并隨時提醒他:“這個,要用仙女的手指摸!”開始孩子還會有興趣,可需要他小心的東西太多了,他就會膩煩了——因為這樣太累!不符合他們粗魯?shù)摹帮L格”。這樣,他就會轉(zhuǎn)移其他的關注點,而不會再有興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們“摸壞”的東西了。
解析:3-5歲的孩子開始接觸和認識外界的一切,對于自己遇到的東西,他會利用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偶爾也會摔一下的方法,來看看它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反應。如果您家的孩子正處在這個年齡段,就請把家里鷺的東西收藏好,給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買些耐摔的玩具,讓他好好研究研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