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這八做法讓孩子成績差

發(fā)布時間:2021-09-13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家長若要想讓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地剔除自己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舊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

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有些做法可能是對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對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養(yǎng)得特別成功,孩子的學習能力、道德水準、和家長的溝通情況都特別優(yōu)秀,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一點都不用你操心,你對他考中學、考大學一點憂慮都沒有,對孩子的未來一點憂慮都沒有,如果你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那么才能說你的家教合格的。

如果你還沒有做到這一點,這說明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辦法做出如下改變:

一、徹底擺脫錯誤的家教方式

作為家長,應該下定決心拋棄以下八種家教方法:

1.嘮叨式

家長若要想讓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地剔除自己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舊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數(shù)落式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shù)落式??偸菙?shù)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樣?。靠偸窃谀莾簲?shù)落。數(shù)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shù)落常常有譴責性質(zhì)。數(shù)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36Gh.Com 合同范本網(wǎng))

3.訓斥、打罵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其結果有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

4.達標式

規(guī)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各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擔心達不了標。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因為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很難自由發(fā)揮,也很難發(fā)揮出應有水平。

5.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zhàn)術,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

家長若要想讓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地剔除自己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舊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

6.包辦、陪讀式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也是錯誤的方法。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yè)了,你該復習了”,這樣的催促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

8.愁眉苦臉式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面孔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個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shù)落自己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拉長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二、家長的微笑和常識勝過一切

很多家長會有這種體會,孩子對你的一句贊賞常常十分感動。你用微笑與孩子交流,孩子的心情就會舒暢;你用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孩子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當然,微笑面對孩子,并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式、放縱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錯誤的。微笑面對孩子,就是重在培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是以一種最美好的態(tài)度來關心孩子的學習,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學習,給孩子以最大的學習動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八大原因


孩子學習效果的如何,既和孩子的智力因素有關,又和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聯(lián)系,同時,學習態(tài)度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對待孩子學習成績上,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做事態(tài)度、正確面對競爭等方面著手,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人手。教育心理學認為,一般來說影響個體學習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一心二用

注意力分散,12歲以下兒童由于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能很好的分配注意力,一心二用是學習的大敵;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專心致志的學習態(tài)度,給孩子講解一心二用的利弊,鼓勵孩子痛痛快快的玩,專心致志的學,特別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表現(xiàn)出對事對人的認真、專一的態(tài)度。

2、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影響寫作和形象、抽象思維發(fā)展,父母從嬰兒期就要注重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多與孩子交談,耐心聽孩子將他的故事,引導孩子說完整的、清楚的句子,回答孩子的問題。

3、依賴家長

不要包辦孩子學習和生活,讓其養(yǎng)成自己做事的意識和習慣,停止對孩子的過分關心,不要輕易幫助孩子學習,不要直接告訴孩子難題的答案。

4、貪玩不復習

學習要堅持先易后難,先少后多的原則,根據(jù)孩子的學齡、理解力安排學習內(nèi)容,同時在時間、學習內(nèi)容分配上也要注意,不能貪多,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與孩子討論學習中復習的重要性,否則容易導致孩子的厭學心理。

5、簡單重復學習

有些家長過多給孩子布置作業(yè),有些家長在孩子學習出現(xiàn)問題后采用懲罰式方法讓孩子學習,經(jīng)常讓孩子重復性學習可能導致他認為,學習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活動,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對學習采取敷衍的態(tài)度。對此,應采用“跳起來,摘果子”的天花板方法,減少或避免簡單重復性學習,根據(jù)孩子的個性、學習理解力逐漸學習難度。

6、錯誤的競爭心理

家長錯誤理解競爭,不讓孩子與同學交談學習情況,不讓孩子幫助同學,從而出現(xiàn)“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的情況,影響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告訴孩子,競爭是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

7、忽視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家長只知道讓孩子學習學習(維持性學習),忽略對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家長對孩子過分嬌慣和庇護,對孩子的活動過分限制,或者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這些都不利于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采用“發(fā)現(xiàn)法”,引導孩子獨立性、自主性的增強,促進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8、電視兒童

電視兒童在今天普遍存在,家長對此要忍痛割愛,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有選擇的讓孩子電視節(jié)目,對讓孩子參與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多與小伙伴游戲,盡量讓孩子少看電視。

這樣讓孩子更體貼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桂英老師提出的10個方法。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yǎng)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學會做父母:孩子要這樣愛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的父母,總覺得自己活錯了,世道和他人虧欠自己,自己有一大堆理想債沒收回來。孩子,就是用來還債的。你想,這孩子多可憐,一生下來就拿著欠條,怪不得要大哭一場。

你得接受平凡

絕大多數(shù)人是普通人,一個世代,只有幾個天才。不愛自己的人,多半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普通。這其實對自己要求太高,人生在世,活的年紀越大,越明白“自食其力”、“不給人添麻煩”,是了不起的成就。

你得自我凈化

你普通,為何接受不了孩子普通?你偷懶,為何容不得孩子一點疲倦?你為何不停糾正他,讓他連睡眠都不足?讓他永遠以為自己是失敗者?

因為,你的父母就是這么對你的,人生好比一條河流,你的上流污染了,你也受影響,為了讓你的下游重歸清澈,你得有自凈能力,你仍然按照受傷害的方法對付自己的孩子,他也得跟你一樣受傷。

錯誤的方法不會因為重復多次就變成正確,從十米高的地方往下摔雞蛋,每次都會破的。任何孩子受虐待,都不會開心。

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你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你和你丈夫(妻子)的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你這是單方面強加給孩子負罪感:我爸(媽)為我犧牲太多了!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放棄的,不是孩子剝奪的。

越有自己追求的人,越不粘孩子。

講道理

凡事有概率。是人,都得遵守基本規(guī)律,比如,三高對身體不好。

知道這兩點,煩惱掃光光。不講道理的人,最愛說這句:我不一樣!我家的孩子不一樣!這形成封閉小宇宙,別說觀念與方法的進步,連原子彈也炸不開,只有無窮盡的焦慮與傷害了。

“孩子還是不要打得這么狠吧?”

“我家的孩子不一樣!”

“孩子數(shù)學老不及格就不指望他當數(shù)學家了。”

“我家的孩子不一樣!”

你的孩子是一樣的,不過你這個家長是不一樣的神經(jīng)病。

“冷漠”一點

別太熱情,別太粘。好比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連欣賞自己身體的私密空間都沒有,他只會討厭在他身邊游蕩的你,即使你滿心以為自己是他的知己。

父母這習慣也得從小做起,那些太“熱情”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沒學會放手:他們替孩子解決一切煩惱、掃除一切障礙,建立了緊密的寄生與宿主關系。父母是沒長大的孩子,孩子也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組成的“長不大二人組”,互相折磨、互相消耗、互相牽制。外來入侵者(不同觀念的他人、女婿、兒媳),全是潛在的敵人,必須制服或消滅。

愛孩子,在今天,表面上人人會,不就給點禮物,放縱吃一頓,實際上并不容易,關鍵在父母得當個正常人。

真那么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那就給他獨立、給他自由,讓他掌控自己的命運,除此以外,你保持健康,給他多留點財產(chǎn),都是最實在的愛。

孩子要成長,父母怎么做?


4日,省圖書館,一場關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公益講座在舉行,40攝氏度的高溫,依然沒阻擋住家長參與學習的熱情。

家長們紛紛發(fā)問:在社會發(fā)展加速、競爭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溫良恭儉會不會受欺負?強勢霸道是不是更易成功?是放手讓孩子摸爬滾打,還是盡力包辦鋪平通向成功的道路?……

“人格補鈣”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A放學一回家,就對著媽媽大發(fā)雷霆:“你為什么不幫我把直尺準備好?老師上課要我們準備直尺,全班只有我沒帶。我恨你!”

面對孩子的呵斥,這位媽媽誠惶誠恐,連番道歉,還要保證絕不再犯。

“或許在部分家長看來,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傳遞的危險信號卻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小A的責任意識十分薄弱。”某兒童早期教育發(fā)展中心負責人說,在現(xiàn)代社會,不少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是呵護有加。這是人之常情,可遺憾的是,在這過程中,不少家長常不知不覺就忘記了該扮演的角色,將原本屬于孩子的鍛煉機會都一股腦兒搶過來。不知不覺中,孩子不僅未得到鍛煉,反而喪失最基本的責任意識、獨立意識,弱化成人必備的人格要素。家長應從日常生活入手,給孩子壓擔子、定規(guī)矩,不放過每一件小事,才能抓住每一次為孩子“人格補鈣”的機會。

放手成長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敏感期,都會有特殊的探索欲。然而,總有一些家長怕孩子受傷害,習慣于為孩子包辦一切,卻沒意識到,這樣做看似完美地解決了近憂,卻為孩子的未來埋下更深隱患。

在講座上,該負責人分享了一個案例:B小姐出生于優(yōu)越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對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學習,其他一切生活中的問題都不用過問。

然而,B小姐雖然取得研究生學歷,但她的父母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她已完全習慣于依賴父母。現(xiàn)在,她的父母一天24小時都要保持手機開機,因為女兒隨時都會來電要他們做事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去成長?!北热纾變浩诘暮⒆酉矚g摸東西,聰明的家長會故意將有燙感又不會燙傷孩子的開水放在低處,孩子摸過一次以后,不僅明白了“燙”,而且以后也會小心防備被開水燙傷。注重教育的方法,注重引導,注重總結經(jīng)驗,家庭教育其實沒那么難。

引導思考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強大,可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才能讓其不失陽光溫暖、健康向善呢?

“家長首先應正確理解強大的含義。真正的強大不是好勇斗狠,比的是健康的體魄、良好的人際和熟練的技能。”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合作的社會,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競爭。不過,要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僅憑家長耳提面命顯然不夠。“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領悟和體會,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斷向孩子發(fā)問。”

市民黃先生的孩子在游樂場玩耍時,總會有別的孩子來搶他手上的玩具?!拔以摬辉摻趟磽裟兀俊秉S先生十分苦惱。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急著告訴孩子怎么處理,不妨先問問孩子:別人搶你的東西,你該怎么辦?”該負責人說,“也許有的小孩會說搶回來,也許有的小孩會認為要回家鍛煉身體,長得壯壯的,以后別人不敢搶……專家說,即使有的答案會不盡如人意,家長依然可以繼續(xù)發(fā)問,比如,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不停地發(fā)問,不僅能引導孩子持續(xù)思考,也能啟發(fā)孩子尋找到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家長再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往往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孩子成績和父母社交存在聯(lián)系


英國《泰晤士報》15日報道說,孩子交際能力強,學習成績通常更好,這已為教育專家公認,而設菲爾德大學教授薩拉·布朗和卡爾·泰勒試圖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成績和父母社交生活是否存在聯(lián)系。

布朗和泰勒選擇3000名家長和他們的孩子作為研究對象。他們研究這些孩子5歲時的讀寫、計算、口頭表達成績,將其與孩子父母的社交生活習慣對比。

兩名研究人員詢問這些父母的問題包括:有多少朋友,是否參加體育俱樂部、志愿者組織、慈善組織、居民委員會等民間團體,參加社交聚會的程度如何,等等。

比較結果顯示,父母善于社交的孩子學習成績比那些父母社交生活較少的同班同學高出1個百分點至4個百分點。

泰勒說,這一結果相當有趣,因為他們也將父母教育背景和所處社會階層納入研究范圍。一般認為,這兩點對孩子學習成績非常重要。但結果顯示,盡管父母教育背景不同,社交生活仍然對孩子學習有重要影響。

他認為,這也許是因為父母將社交中一些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也可能是因為這些父母將社交生活的良好氛圍帶入家庭生活。

“我們在這些孩子5歲時進行測試,但這些早期教育措施可能預示子女今后學習也能取得好成績,”泰勒說。5歲是英國義務教育法定入學年齡。

盡管其他學者對這一研究結果持有異議,但泰勒相信,父母善于社交,常能保持心態(tài)樂觀、愉悅,如果這些父母多和孩子聊天,多肯定孩子的行為,顯然有助于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孩子最怕看到父母做這四件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難免會做的不周全。但是,對于這些不周全的方面,哪些是孩子最怕看到的呢?下面讓我們帶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1、父母不回應自己

一個小男孩,很喜歡一個叔叔。大人猜測:“那么喜歡,是因為他長得帥嗎?”男孩搖頭。大人再問:“是因為他給你買好玩的好吃的嗎?”男孩答道:“因為他會聽我說話。”

一個小女孩,很喜歡一個好朋友。她常會把自己喜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講給過很多人??墒?,只有她的那個好朋友,每次聽到后都笑得滿地打滾,就像她自己一樣。

被看見,并得到回應,是一個孩子在這個世上最大的期待。而父母的回應,則是孩子世界里的陽光。只有這陽光照射過來了,孩子的內(nèi)在生命,才獲得了光合作用的機會。

孩子能夠從母親的眼睛里照見自己。母親微笑著回應孩子,孩子就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愛的;母親憂郁地回應孩子,孩子就覺得自己也許是不可愛的,糟糕的。

當孩子餓了,沒有吃的;難過了沒人擁抱;當孩子哭到歇斯底里也沒人理解,那么孩子的世界就好似空無一物,孤獨無望。時間久了,他們也就對外部世界不抱信任了,同時也難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多少的期待。

父母的不回應讓孩子感到恐懼、無助。

2、父母過得不快樂

有一回,我和一個朋友打電話。因為有些爭執(zhí),說話聲音大了一些,情緒也有些激動。

小家伙原本獨自專注地在玩拼圖,可是聽到我的高分貝說話聲后,幾次跑到了我身邊,一會兒說,媽媽這個我不會;一會兒說,媽媽我口渴;一會兒貼在我身上,摸摸我,蹭蹭我。

他其實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表達:媽媽,你不開心,我也是不安的。

中國有個古老的說法,叫做“母子連心”。

母親過得不快樂,孩子如何敢快樂?

母親過得不好,孩子如何敢讓自己過得舒服自在?

當然父母過得不好,又分不同情況。

有的是夫妻不和,關系不睦。他們的孩子最容易焦慮不安,甚至恐懼或憤怒,因而出現(xiàn)各種行為問題和學習問題。

也有的是父母勤勤懇懇,為了孩子不惜委屈自己、做出太高的犧牲。比如那些傾家蕩產(chǎn)也要送孩子出國的,拼盡了家底也要攢夠?qū)W區(qū)房的,縮衣節(jié)食供孩子學習各種高消費才藝的,等等。

這些家庭的孩子其實也很容易出問題。因為他們背上背負了太重的負擔,內(nèi)心有太多的負疚感,長此以往,這些孩子形同牽線木偶,會逐漸失去鮮活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正的自我。

父母不開心,孩子也很難快樂。

3、父母總替自己做決定

我經(jīng)常聽見父母這樣跟孩子說話:“聽話,你還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了?”直接要求孩子乖巧,懂事。

也總會聽見一些父母溫柔地要挾孩子:“你再這樣,媽媽就傷心了,媽媽不愛你了。”憑空給孩子制造內(nèi)疚和恐懼。

還經(jīng)常聽見有父母訓斥孩子:“你不懂,你不行,你聽我的才好。”簡單粗暴地壓制孩子。

正因為如此,我們但凡遇到“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懂事,孩子鬧脾氣……”之類的問題,背后多半有一個強勢的、不尊重孩子個人意愿的、看不到孩子自主需求和內(nèi)心情緒的父母。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的“權威”還能管用。但孩子越大,親子沖突就會越激烈。這也是為何,到孩子青春期前后,心理咨詢師們接到的家庭求助案例就越多。

何必呢?

孩子不是為了聽我們的話,不是為了乖,懂事,不是為了完成我們的意愿,才來到這個世上。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做決定和犯錯的權利,有過他們自己日子的自由。

如果一個小孩,他人生中的每一次決定都是由父母來做的,那么總有一天,他會用非常極端的折騰方式,把父母欠下的一切都找補回來。

4、父母要自己的面子,不給孩子面子

中國父母最愛面子,也最不愛給自己的孩子面子。

我小時候?qū)W習好。那幾乎是作為書呆子的我,碩果僅存的榮耀。然而每次遇到旁人夸我,我媽都會礙于情面,謙虛地回別人:沒有啦!湊合啦!

獨留下我在風中凌亂。

夸一下我,有那么難嗎?或者是我還不夠好嗎?

總難以得到父母認可的孩子,內(nèi)心有巨大的挫敗感,并且隨時頭上會冒出一行字:你不夠好。

這樣的小孩長大后,面對自己應得的權利,往往也會過于“謙虛”,認為自己不配。

我也見過很多父母,由于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發(fā)生沖突,礙于面子會直接打圓場,或者干脆不分青紅皂白批評自家孩子。

哪怕孩子委屈了,也只是非常大度地來一句:“別哭了,這么大不害臊!”

這樣的小孩,再次遇到?jīng)_突,無法學會恰當?shù)慕鉀Q辦法。他們只從父母那里得到了一個信息:我不該去爭,我不該去搶,我應該多忍讓。

父母不給孩子面子的情形,還有太多種。但每一種,其實都是對孩子內(nèi)心的一場荼毒。

孩子與面子,你究竟會選哪一個?

德國父母:讓孩子做完整的人


德國是原料缺乏的國家,今天它所取得的經(jīng)濟成就雖然主要依靠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yè)力量,但家庭教育與職業(yè)引導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德國提倡的口號是: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人,因為孩子是一個活潑的完整的人。德國兒童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責任歸之于父母,認為兒童階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教養(yǎng)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利和義務,政府對孩子教育站在輔助的立場上,真正擔任教育責任的是父母。

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自己的印象頗好,特別是他們感激父母在人格、修養(yǎng)方面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欣賞的共同特征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賴。

盡管德國家庭普遍較富裕,但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相對獨立的習慣。與東方的孩子相比,他們較少有依賴他人的意識。大部分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jīng)歷,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yè)或到一定的年齡后,孩子們會在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選擇下離開家庭或家鄉(xiāng)到外面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生活道路。

父母們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長關鍵時期的指導。

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給孩子一個銀行賬戶(在德國5馬克即可開一賬戶)。為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財以便懂事后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和打工錢。

2、為陶冶情操,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特別是手工活動,如家庭布置、花園布局以及機器維修。

3、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遇到的個人問題和煩惱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說出自己的觀點,又盡量去理解孩子。

4、在擇業(yè)問題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適當引導,確保孩子有一個自己喜愛的職業(yè)。

相關推薦

  • 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八大原因 孩子學習效果的如何,既和孩子的智力因素有關,又和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聯(lián)系,同時,學習態(tài)度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對待孩子學習成績上,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做事...
    2021-03-08 閱讀全文
  • 這樣讓孩子更體貼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
    2021-03-22 閱讀全文
  • 學會做父母:孩子要這樣愛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
    2021-01-23 閱讀全文
  • 孩子要成長,父母怎么做? 4日,省圖書館,一場關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公益講座在舉行,40攝氏度的高溫,依然沒阻擋住家長參與學習的熱情。 家長們紛紛發(fā)問:在社會發(fā)展加速、競爭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溫良恭儉會不...
    2021-03-15 閱讀全文
  • 孩子成績和父母社交存在聯(lián)系 英國《泰晤士報》15日報道說,孩子交際能力強,學習成績通常更好,這已為教育專家公認,而設菲爾德大學教授薩拉·布朗和卡爾·泰勒試圖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成績和父母社交生活是否存在聯(lián)系。 布朗和泰勒選擇3000名...
    2021-04-21 閱讀全文

孩子學習效果的如何,既和孩子的智力因素有關,又和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聯(lián)系,同時,學習態(tài)度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對待孩子學習成績上,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做事...

2021-03-08 閱讀全文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

2021-03-22 閱讀全文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

2021-01-23 閱讀全文

4日,省圖書館,一場關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公益講座在舉行,40攝氏度的高溫,依然沒阻擋住家長參與學習的熱情。 家長們紛紛發(fā)問:在社會發(fā)展加速、競爭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溫良恭儉會不...

2021-03-15 閱讀全文

英國《泰晤士報》15日報道說,孩子交際能力強,學習成績通常更好,這已為教育專家公認,而設菲爾德大學教授薩拉·布朗和卡爾·泰勒試圖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成績和父母社交生活是否存在聯(lián)系。 布朗和泰勒選擇3000名...

2021-04-2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