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正解引導調皮愛問問題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9-08 孩子教育問題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

正解引導調皮愛問問題孩子!兒子6歲了,很調皮,喜歡問問題,我想問問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中我怎么去引導他!

案例:我兒子6歲了,很調皮,喜歡問問題,我想問問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中我怎么去引導他。謝謝Yjs21.coM

專家答疑:

我要先替你高興,因為愛問問題,是孩子的大腦在思考的外在形式,也是孩子探索精神的體現。但是,由于孩子習慣了從小有了問題就求助與身邊的人,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會自己去主動思考,而是習慣性的去問身邊的爸爸媽媽。能意識到這是問題的父母不多,所以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也為你的責任心感到欣慰。

6歲的孩子,我們要培養(yǎng)他的思考能力以及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培養(yǎng)這一能力的前提就是,父母不要去當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解決的“超人”。

當孩子問問題時,你可以表現出你對孩子這個問題的“贊許的驚訝”,當然是在你也覺得孩子的問題值得你這么做時。也可以很垂頭喪氣的表明你的遺憾“真對不起兒子,我也不知道,但我也很想知道,要不。。。”?;蛘吆⒆拥膯栴}你真的知道,也可以按照答案的思路去反問孩子:“你覺得飛機主要靠什么來飛呢?和汽車的發(fā)動機會一樣嗎?”你的這些態(tài)度都在很積極的告訴孩子:孩子,我很欣賞你的問題,但我更相信你自己能解決。

所以,在這種時候,爸爸媽媽重要的是分清自己的角色位置,你只處于輔助地位,不是你去解決問題;其次,孩子會在開始有畏難情緒,會稍微一點不容易就受到挫敗感,這樣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需要陪著孩子,提示他或者啟發(fā)他有什么的方法可以參考。對孩子每一次的進步和不一樣,都具體的給與肯定,鼓勵他繼續(xù)下去。充當一個有耐心的父母。

孩子的探索能力是無窮的,而且發(fā)展是他們的本能和天職,只要父母不過界,不“奪權”,不打壓,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有很多的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很豐富,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東西,所以只要把這些東西傳授給自己的孩子,并且通過一些很好的教育,給她帶來了更多的啟發(fā),也能夠帶來對人生的思考。要做到這些,今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似乎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但是當父母在不斷的把自己的一些東西教給孩子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孩子未必會接受,甚至有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抵觸的心理,為何會出現這些方面的問題?具體的原因都是有哪些?

孩子是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的,也許他們的思考的東西不對,或者方向不是那么的準確,但是孩子的腦海當中也會有各種不同的疑問,也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我們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的時候,想要讓他接受我們的這種想法,根本就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先把孩子當做一個人

,而并非是一個寵物。在教寵物一些事情的時候,只要你能夠把它的糧食作為誘餌,那么很多的寵物就會非常的聽話,他們可以學會握手,也可以學會一些其他的技能。

但是你也要知道,任何一個比較聰明的寵物,他們都不會在沒有任何命令之下就去做事情,這還是因為他們對很多的事情沒有思考,不知道如何來做。但是每個小孩子即便他們很小,依舊會對人生進行思考,也依舊會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到很多的東西,所以當父母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最為基礎的東西是要把孩子當做一個完完整整的人,一個會獨立的思考生活,考慮各種事情的人。否則不管你的理論多么的高深和強大,最終都無法讓這些孩子去接受。

不僅如此,我們能夠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然后還應該學會和孩子進行交流。既然你能夠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那么我們彼此之間就可以存在一些非常獨立的交流,而不是永遠以上對下的這種命令的語氣,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在不斷的探索世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留有更多的空間,然后讓他們不斷的去探索一些事情,我們作為父母只是在旁邊給他們一些適當的引導和糾正,或許這樣的過程你會發(fā)現一個孩子能夠更好的進行成長,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很多的彎路。

很多的家長總是感覺自己在孩子這里沒有任何的權威,我們所說的話即便是對的,即便是經過了無數人的驗證,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依舊不愿意接受,這其中都會有各種不同的原因。當我們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要做的工作不是進行抱怨,而是真正的去調整自己的一個位置,調整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真正的去把每一個孩子都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寵物,這樣你才會發(fā)現你所說的話會更有分量。父母建立自己的權威并不是嚴肅,也不是發(fā)脾氣,而是有正確科學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孩子磨蹭問題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有一些幼兒明顯地比其它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yè)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yè),額外的作業(yè)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沓的壞習慣?

1

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如果孩子愛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辦法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如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看誰洗澡快等。通過這些比賽,家長可以隨時教給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的技巧,教給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順序來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這些游戲玩多了,孩子可能覺得沒趣,這時,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繼續(xù)做下去。

2

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愛磨蹭是由于時間觀念差造成的,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在孩子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為他規(guī)定時間。父母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此事的時間,并以此作為時間限制,然后根據孩子完成的情況,給予表揚、獎勵(或無獎勵,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在開始設計時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核對。孩子做事,家長為他計時,告訴并夸獎他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幾分鐘。這樣,孩子會有積極性。

3

讓孩子按時做事

磨蹭這個習慣,不光存在于學習中,也反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穿衣、吃飯、玩耍等。所以要克服這個毛病,必須從不同角度著手,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制定一些改正方案。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事先都做好假定,在假設的時間以內(當然能夠越快越好)保證質量地完成。

做完以后,可以共同討論,對方案進行調整,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在進行這些計時活動,如閱讀、答題、勞動時,如果家長能夠與孩子一起進行,會收到更好的成效。

4

學習的榜樣很重要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與榜樣做對比,家長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要在現實生活中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榜樣,這種標桿式的榜樣可以是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周圍的小孩子。在平時的教育中,一定要拿出榜樣,告訴孩子,榜樣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愛,是因為他有時間觀念,辦事不拖拉。經常以榜樣的事跡來教育孩子,對糾正孩子的拖拉毛病有一定的作用。

5

提高興趣點增加好奇心

做事動機不強,動力不夠,才會“磨蹭”,一旦調動起他的積極性,“磨蹭”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所以,家長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增加做事情的興趣。并且,適當鼓勵幼兒去做某事,適時給予獎勵。

6

以后果為導向的適當的懲戒是必要的

對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評教育有時會失效。專家建議,必要的時候,要將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現給孩子,并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處罰。要讓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習慣造成的后果也會很嚴重,也會受到一定的“懲罰”。有的時候,適當的處罰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孩子愛磨蹭,大多都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當造成的。當發(fā)現孩子有做事磨蹭的現象時,就要找出原因,要以身作則,不要包辦代替,應該孩子營造做事利索的環(huán)境,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也別忘了鼓勵,增強孩子做事的自信心,對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壞習慣有一定幫助哦!

對待孩子磨蹭的習慣,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他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萬式方法,不斷提高他做事的速度和質量。對待孩子磨蹭的習慣,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他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萬式方法,不斷提高他做事的速度和質量。

如何解決孩子膽小問題


不知道爸爸媽媽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活潑亂跳的,非常愛動,也很喜歡和他人進行互動,但是隨著年紀一點一點大起來,卻變得畏縮、膽小起來。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他所處的環(huán)境也有了相應的改變,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改變,而這些改變可能使孩子無法適應,在面對未知的因素時,孩子就表現得越來越害怕、膽小了。

1.膽子小的壞處

膽子小對于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影響是多方面的。

在人際交往方面,膽子小的孩子很難跟別人好好相處,不容易接納新的朋友,整個人總是會沉浸在自己封閉、狹小的世界里,以后也很難融入社會。

在性格發(fā)展方面,孩子如果膽子總是很小的話,不利于養(yǎng)成陽光、自信的優(yōu)良品質。

在為人處事方面,膽子小的孩子不會主動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總是會追隨他人的腳步,變得沒有主見,以后很難獨立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2.為什么會膽小

孩子膽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第一,爸爸媽媽可以先考慮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太過嚴厲,是不是孩子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如果家庭氛圍很緊張的話,孩子就難以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什么事情都不說出來,一直憋在心里,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

第二,孩子如果不能充分和外界接觸,那么以后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肯定會有畏懼心理,特別是孩子年紀還小,更容易表現出沒有安全感,因為害怕所以不敢嘗試任何新鮮事情,變得膽小。

最后,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小的時候是最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的,因為這是安全感形成的最重要時期,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怕事。

3.如何解決膽小問題

第一,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家庭氛圍,一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寬松有愛的環(huán)境對孩子是非常有好處的。當孩子犯錯時,對孩子不要太嚴厲,要有一份寬容和理解的心,跟孩子好好地進行溝通。

第二,要創(chuàng)造可以與外界接觸的條件,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同時也有更多的未知事物等著孩子去發(fā)掘。所以,不再拘泥于某些小事上,孩子眼界開闊了,自然就不會害怕眼前的那些小事情了。

第三,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經常和孩子進行一些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孩子遇到問題以后,爸爸媽媽要第一時間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

孩子膽小,爸爸媽媽也不用太著急,教育是要循序漸進的,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去慢慢地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無限關愛,慢慢地克服自己的膽小。

4個妙招解決孩子不愛看書的問題


早教風行,媽媽們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從小就現出一位天才的形,怕的是,往往有那么些孩子根本不領父母的情,你越是想讓他愛上讀書,他越反感讀書。其實寶寶的喜好就是一張白紙,全賴父母的引導,寶寶如果不愛看書,你首先需要這樣做——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氣氛

父母從不讀書的家庭,孩子很難知道閱讀為何物,更無法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此也就無從“愛上閱讀”。

有人曾在兩所家長來源差異較大的小學進行調查,a小學的家長大多來自高校,其在家中有大量時間用于閱讀和寫作;b小學的家長大多為普通工人和售貨員,其在家中有大量時間用于看電視、打麻將、聊天。結果發(fā)現:a小學的孩子發(fā)生自發(fā)閱讀和書寫行為的時間也較早,且認為閱讀和書寫就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b小學的孩子發(fā)生自發(fā)閱讀和書寫的時間則較晚,且不將閱讀和書寫當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于是,研究者要求b小學實驗組的家長每天在家中進行20分鐘的閱讀,閱讀內容可以是報紙,也可以是任何書籍,要求是必須在孩子面前進行,且閱讀時要表現出專注和愉悅。堅持了幾個月之后,b小學實驗組的學生自發(fā)閱讀行為明顯增加,且開始認為閱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其家長也認為,孩子最近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有所提高。

2、提供適當的早期讀物

有些家長說,我們很愛讀書,也為孩子買了很多書,為什么孩子還是不愛看書呢?這時,我們需要來檢視一下,你到底為孩子買了什么書?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對不同的圖書感興趣,但在6歲以前,孩子不認字或者認字不多的時候,繪本無疑是最佳的閱讀啟蒙選擇,而繪本的主題卻是需要家長認真選擇的。講大道理的,過于玄幻的,充斥暴力內容的都不是好的讀本,而自然清新的,畫面美好的,主題貼近孩子生活的,有著豐富和合理想象的,展現真善美的,充滿智慧的幽默的,才是真正優(yōu)秀的繪本。

其實,選擇好書的標準很簡單,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畫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讀再讀。如果覺得還不能確認,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孩子去圖書館,在那里先試讀,然后把孩子愛不釋手的書買回家。

3、給予適當的親子閱讀指導

有了適合孩子的圖書,接下來就是家長怎么和孩子一起讀的問題了。

總的來說,就是通過一些技巧,幫助孩子從依賴閱讀經由分享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閱讀由一個接受的過程變成一個類似于游戲的建構的過程,孩子會積極地參與其中。

4、創(chuàng)造適當的親子閱讀環(huán)境

還有一些家長,錢舍得花,家中藏書何止過千,書桌書椅書櫥書柜一應俱全,可孩子還是不喜歡讀書。究其原因,竟然是“錢多惹的禍”。

每次說到親子閱讀環(huán)境,大家總是想到安靜的書房、柔和的燈光、高矮適度的書桌、親昵的親子關系等等,沒錯,這些都是必要的環(huán)境,但減少不必要的外部刺激,在有限的范圍內選取,階段性地提供新鮮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要素,這比過分充足的、讓孩子難以選擇的、迷亂的環(huán)境更好。

好的親子閱讀環(huán)境應該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家長精心選擇的圖書;

階段性的投放(孩子充分閱讀了圖書之后,再給予新的圖書,每次給予的圖書在內容、難度、寫作手法上有一定的關聯,讓孩子能越讀越有興趣);

充足的陪伴和指導;

松弛溫馨的氛圍(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解決孩子問題要對癥下藥


孩子年齡:四歲四個月

跳跳近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突然間不高興,自己哭著去另一間屋,也不是大哭。如果大人過去哄她,她也不會聽,如果抱她,她會掙扎不讓抱,但如果你走,她會哭的更兇。

其實這種情況,我印象中小時候也有過。我哭,媽媽來哄我,但當時我雖然很需要媽媽來哄,但是當媽媽過來的時候,我不知道是礙于自己的面子,還是想多讓媽媽哄一會,所以無論媽媽怎么哄,我都不會停止。但那時候我心里是溫暖的,是不哭的,這是想讓媽媽多哄一會,但無論哄多久,都感覺不夠。直到把媽媽惹急了不管我,我就開始大哭,大哭一會,媽媽或者其他人會再來哄我,這時候的我就會找個臺階下來,不再哭了。

所以對于跳跳這種情況,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理,我也試圖去哄過她,可是一點效果沒有。

其實她是什么問題都沒有的,并不是無理取鬧,只是自己心情不好而已。

所以現在我要做的不是哄她,而是想辦法讓她心情變好。

她自己跑屋里,過了一會,我驚訝的問跳爸

“我好像聽到有人再哭?”

“是不是小雞(跳跳經常把自己扮演成小動物)在哭呢?”

“哎,跳跳呢,我怎么找不到跳跳了?”

“我聽聽哭聲在哪里?我去看看是不是小雞在哭?!?/p>

然后我就裝作順著聲音去找是誰在哭,這時候不能一下子找到,要有個游戲時間,來緩沖她不好的情緒。

我走一步就會說一句“哎,哭聲在哪里?我怎么聽不到了?”跳就會配合著再哭一聲。

等感覺她已經忘記為啥要哭的時候,我適時的出現在她面前,

并驚訝地說“俺跳跳怎么在這里啊,你剛才聽見有人在哭嗎?”跳跳搖頭,

我再問“是不是小雞在哭?。俊碧c頭。

然后跳就裝作小雞一蹦一跳的跟著我出來了,就這樣,啥事沒有了。

孩子的問題很多,無論面對那種問題,只要我們摸透孩子的心理,從她心理出發(fā),對癥下藥,其實是很好處理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無理取鬧,其實是我們的對他們的關注不夠,不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所以總不能選擇合適的方式去處理。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作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辦法處理、解決就好。

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發(fā)生爭執(zhí)的幾率特別大。當初姑娘剛到家里來的時候,兩個孩子一起玩著玩著就會忽然聽到一個孩子高聲吼,另一個孩子不甘示弱的聲音。過一會兒,十有八九就會過來一個孩子眼含熱淚開始“告狀”。

在最開始我想象中的處理方法很簡單:一來姑娘剛來是客人,二來姑娘是女生,所以作為東道主和男生的兒子來講,適當的讓著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卻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簡單。前幾次兒子在我的游說中勉強的點頭認同或隱忍不語或直接去做別的事情避開“戰(zhàn)場”。可是一來二往幾次之后,當再我笑瞇瞇的告訴兒子我的如上理由時,卻激起兒子更大的情緒反彈,他臉紅脖子粗的對著我和姑娘嗷嗷大叫:“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憑什么我要讓著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對,你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我有些差異兒子的反饋,在我們兩個相處的時候,兒子真的很少如此這般激動且咄咄逼人的模樣。

我伸手抱著兒子,企圖讓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氣。沒有想到兒子在我懷里眼淚奪眶而出,這樣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見到的。母子連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極點。

這時的我也徹底冷靜下來,想起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放學和小朋友之間發(fā)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參與”的模式,兒子自己到能夠進退自如,伸縮有度。我是一直不贊成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戰(zhàn)爭”當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對錯觀,他們自會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如若家長一旦“正式”介入,成人處理孩子之間的事情只會更加復雜不會簡單。而往往孩子之間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而已。

再仔細想來,從兒子最近的表現來看,他一貫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來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個姑娘,所以他自然認為自己就會少一份媽媽的愛。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卻忽視了!

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實在孩子之間,家長越是不作為,孩子才能夠有所作為。如若家長對孩子發(fā)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來束縛了孩子的手腳,二來本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戰(zhàn)爭”中,卻要為孩子的是非做出個公斷,這樣對孩子真正情感的處理本就無濟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們之間經過商討后達成共識的約定:如果他們之間再發(fā)生任何爭執(zhí),我都任由他們自己解決。如果是前來“告狀”,那么“告狀”的人需要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被告狀”的人“事件闡述”或“自我救贖”,把自己被告狀的問題解釋清楚。在這個時間段對方發(fā)言自己都不能夠插話,只有等他們彼此都聽過對方的“委屈”后,再問他們兩個應該如何解決。

通常事情到這一地步,兩個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戰(zhàn)事”繼續(xù)升級,由文斗變成了武斗,那么先動手的那個人直接沒有理由接受懲罰就好。孩子們之間,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動手是最無效的表現。當然,針對孩子世界隨時出現的武斗,哪些身體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點自我保護,也都要提前給孩子講講清楚。

經過幾次的磨合之后,兩個孩子已經學會了自我解決發(fā)生的矛盾和爭執(zhí),而我偶爾側眼旁觀,發(fā)現兩個孩子最終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樣的在企圖解決問題,這樣就好。

文章來源: //n4507.cn/y/5300958.html

相關推薦

  • 孩子為何愛問問題呢? 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活著?為什么我不是男孩……孩子的問題總是那么多,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星期天,你們全家出去散步。孩子突然拉著你的衣角問:“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地球圍著誰轉?”盡管你竭力想講清楚...
    2021-12-17 閱讀全文
  • 妙招解決孩子問題 孩子特別粘人怎么辦 我兒子今年24個月了,小家伙特別會粘人,特別是粘住我。只要我休息在家,他誰都不要,即使有時候和他爺爺奶奶玩得很開心,不出五分鐘,他就會跑到我身邊來,除非他們帶他出去玩(強帶的),玩...
    2021-08-30 閱讀全文
  • 解決孩子認生問題 導讀:認生是嬰兒發(fā)育過程的一種社會化表現。對嬰兒認生的表現不能斥責,否則會加重他的緊張與恐懼。我們常常采用“系統(tǒng)脫敏”這一心理療法來克服嬰兒的膽小、認生的行為。 嬰兒從4個月起就能認母親,6個月開始認...
    2021-08-26 閱讀全文
  • “心靈處方”解決孩子愛哭問題 導讀:寬心育兒很重要,用心解讀孩子的心靈密碼很重要,我們都要終身學習,這樣,才有能力養(yǎng)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媽媽的煩惱:我的女兒體弱多病,而且從小很愛哭,動不動就哭,會發(fā)出那種聲音很輕、很弱的哭聲,...
    2021-08-27 閱讀全文
  • 愛問問題的小男孩 1、愛問問題的小男孩 大班孩子愛學、好問、求知欲強,腦袋中充滿了無數的為什么。 杜圣之小朋友是我們班非?;钴S的一個小男孩,聰明、好動,總有發(fā)泄不完的精力,更是個愛問問題的小男孩?!袄蠋?,我有一個問...
    2020-06-02 閱讀全文

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活著?為什么我不是男孩……孩子的問題總是那么多,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星期天,你們全家出去散步。孩子突然拉著你的衣角問:“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地球圍著誰轉?”盡管你竭力想講清楚...

2021-12-17 閱讀全文

孩子特別粘人怎么辦 我兒子今年24個月了,小家伙特別會粘人,特別是粘住我。只要我休息在家,他誰都不要,即使有時候和他爺爺奶奶玩得很開心,不出五分鐘,他就會跑到我身邊來,除非他們帶他出去玩(強帶的),玩...

2021-08-30 閱讀全文

導讀:認生是嬰兒發(fā)育過程的一種社會化表現。對嬰兒認生的表現不能斥責,否則會加重他的緊張與恐懼。我們常常采用“系統(tǒng)脫敏”這一心理療法來克服嬰兒的膽小、認生的行為。 嬰兒從4個月起就能認母親,6個月開始認...

2021-08-26 閱讀全文

導讀:寬心育兒很重要,用心解讀孩子的心靈密碼很重要,我們都要終身學習,這樣,才有能力養(yǎng)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媽媽的煩惱:我的女兒體弱多病,而且從小很愛哭,動不動就哭,會發(fā)出那種聲音很輕、很弱的哭聲,...

2021-08-27 閱讀全文

1、愛問問題的小男孩 大班孩子愛學、好問、求知欲強,腦袋中充滿了無數的為什么。 杜圣之小朋友是我們班非常活躍的一個小男孩,聰明、好動,總有發(fā)泄不完的精力,更是個愛問問題的小男孩?!袄蠋?,我有一個問...

2020-06-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