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最近微博上有兩個鬧得很兇的關(guān)于熊孩子的事兒。一個是在埃及留下到此一游的熊孩子丁錦昊。另一個是亂翻網(wǎng)友電腦被放A片看的倒霉孩子。
仿佛一時間惹人憐愛的小正太小蘿莉全變成了網(wǎng)友眼中的熊孩子,其實大多數(shù)成為熊孩子的寶寶無疑就是家長陪伴的時間太少。小盆友們都是一群好奇寶寶,模仿力又強,沒有家長在身邊陪護指導(dǎo)教育很容易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一些陋習。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變成熊孩子呢?
首先,你得陪孩子看電視。很多家長自己很忙就把孩子放在電視機旁邊,孩子模仿電視機里做一些不正確的事就把錯誤歸給電視劇、電視節(jié)目。基本不會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但你想想,你陪在你家寶寶身邊一起看,每當看到寶寶可能模仿的危險動作就即可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危害,相信寶寶也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其次,就是騰出時間陪孩子玩。大多數(shù)家長都老是抱怨自己沒時間沒時間,其實時間都是可以擠出來的。像洗衣服,很多媽媽都覺得洗衣機洗得不干凈喜歡手洗,但是手洗很費時間,你就可以買那些去漬能力強的洗衣液快速把衣服洗干凈,騰出更多時間和寶寶玩。像做飯的時候,實在擠不出時間,你就可以讓寶寶何以一起洗洗菜、捏捏肉丸什么的相信寶寶們也很喜歡和你呆在一起做事,同時也能培養(yǎng)寶寶的家務(wù)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能防止他無所事事到處亂翻。
最后,盡可能地帶寶寶出去玩,最好是郊外、公園。但是一定要帶好寶寶,像丁錦昊那樣明顯是父母監(jiān)管不利,教育也有問題。去到一個地方,不是一屁股坐地上讓寶寶自己去玩,而是帶著孩子一起打打鬧鬧、放放風箏什么的,讓孩子玩出美好未來。
在沙雕大師的巧手之下,一堆平淡無奇的沙子竟變作一幅幅令人稱奇的3D立體大作。令每一個看到的孩子都“玩”性大發(fā),一起和沙雕大師們玩得不亦樂乎。你說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無論是創(chuàng)造力還是聯(lián)想力會有怎樣地提高呢?
與此同時,和寶寶一起玩時,也要時不時為其樹立良好形象,因為孩子總會在你看不到的時候就悄悄地開始模仿你,所以,時不時地給孩子一些小忠告,小叮囑,小建議孩子就會變得更優(yōu)秀,更討人喜歡。讓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玩出美好的未來,需要父母親用心的呵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如何避免孩子特長錯誤教育
由于某些家長在思想認識上的錯誤,致使特長教育進入了種種誤區(qū):
其一:一廂情愿。進特長班學習,對于許多孩子來說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不少孩子對究竟該學什么好、自己是否適合進行特長教育等問題都心中無數(shù),報名參加特長班的學習完全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如此,若孩子對所學的內(nèi)容缺乏學習興趣,這不但收不到應(yīng)有的教育效果,反倒會阻礙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fā)展。
其二:貪多求全。一些家長盲目認為多學總比少學好,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美術(shù),過兩天又讓孩子改學書法。不堪重負的孩子,平時忙雙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外,還要忙寫字彈琴或繪畫,難怪有些孩子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放學后,我寧愿被老師留下來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當。特長教育對孩子來說,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明天也許就不再喜歡了。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dǎo),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對學習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dǎo),而是采取強迫壓制的辦法逼著孩子去學,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正好應(yīng)驗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p>
要走出上述誤區(qū),應(yīng)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需要家長們端正認識。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對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讓孩子接受特長教育,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加以引導(dǎo)。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家長所期望的效果;同時,家長還應(yīng)該明白: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包括知識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個部分,特長教育只不過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家長不宜將其看得過重,只能將其看作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進行,以免喧賓奪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還需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特長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對某些技能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過程中應(yīng)有張有弛,松緊有度,并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孩子在玩中求學、在學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長如何避免孩子“節(jié)后綜合征”?
國慶節(jié)長假過后,重新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上班族”網(wǎng)友用各種改編“吐槽”來表達各種情緒?!伴L假過后,你起得來嗎?上班時,能精神飽滿嗎?工作日,能適應(yīng)重新?lián)矶碌慕煌▎??”網(wǎng)絡(luò)上充斥著“上班族”們應(yīng)對“節(jié)后”工作生活的各種情緒上的不安。
其實“節(jié)后綜合征”是“征”不是“癥”,概括起來大概可以分為“消化不良征”、“上班恐懼征”以及其他各式各樣征兆,就統(tǒng)稱為“節(jié)后綜合征”。
專家提醒,在經(jīng)歷了七天小長假之后,市民一定要清淡飲食,調(diào)整胃腸功能。節(jié)后應(yīng)少吃一些油膩食物,盡量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粗糧、水果等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恢復(fù)胃腸道功能。強迫自己多喝白開水,這樣可以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和酒精對肝臟的危害。喝茶也可以清除胃腸道的油膩,使胃腸道盡快恢復(fù)到正常水平。另外,堿性食物如豆制品、乳類中含有豐富蛋白質(zhì)與維生素等,能有效緩解身體的疲勞感。
另外,節(jié)日期間,父母會不自覺地對寶寶放縱一些,寶寶的不良習慣也很容易在節(jié)日里養(yǎng)成。專家表示,節(jié)日里菜肴豐富,會出現(xiàn)很多油炸食品或油很重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引起寶寶腸胃功能紊亂。還有各種色澤鮮艷的小零食、小點心、瓜子、糖果等,孩子容易對有顏色的食物感興趣。寶寶的克制能力一般較差,看見好吃的就貪吃,吃后,感冒、咳嗽、腹瀉和腸胃道疾病隨之而來。在節(jié)日過后,家中剩余的飲料及零食等應(yīng)盡快收起來,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每餐喝飲料、沒事吃零食的習慣;對于過節(jié)期間已經(jīng)進食過多脂肪、蛋白質(zhì)食物的孩子,節(jié)后應(yīng)以清淡飲食,即蔬菜、菌類食物為主,且不可進食過飽;對過節(jié)期間食欲差、未良好進食的孩子,要注意調(diào)整飲食種類,保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以免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肮?jié)后綜合征”還表現(xiàn)在節(jié)日期間孩子作息方面沒有規(guī)律,節(jié)后甚至賴床、不愿意去幼兒園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些都是需要大人們提高警惕的。
如何避免孩子剛上幼兒園就生病
“生病期”,其實就是孩子不適應(yīng)的一種表現(xiàn),孩子進入幼兒園,類似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yīng),更何況孩子。由于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懼,害怕,焦慮的心情,加上幼兒園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必然會導(dǎo)致孩子身體的抵抗力下降,于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在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前,要灌輸給孩子一些幼兒園的概念,要時不時的告訴孩子,在幼兒園里面有許多小朋友和他一樣,在里面生活,學習和玩耍。最好有時間,帶孩子多去幼兒園里面看看。記得我孩子上幼兒園時,每天早上做操的時候,允許家長在里面觀看,我時常會看到一個老奶奶帶著她才兩歲的孫子在里面玩耍,她說,是讓孩子熟悉這里,為以后上幼兒園做好準備。這位老奶奶做的就是提前的心理準備,非常值得大家借鑒。當然,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可以買一些小孩子在幼兒園里玩或唱歌的光碟.
總之,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多方面的了解,這樣,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心理準備,上幼兒園時就會大大降低恐懼的心情了,心情好了,生病的幾率也相應(yīng)的下降了。
(二) 讓孩子學會兩句話
這是我聽一些帶過孩子的媽媽們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上幼兒園前一定要經(jīng)常教孩子說兩句話:一是“老師,我要喝水”,二是“老師,我要尿尿”。這兩句話很有道理。我們知道,幼兒園孩子很多,老師們精力有限,不可能象家長那樣精心的照顧,所以,讓孩子主動的告訴老師他渴了,多喝水,這是很有用的。今年的暢銷書美國著名醫(yī)學博士F·巴特曼寫的《水是最好的藥》就闡明了身體缺水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讓孩子多喝水,肯定會減少生病的幾率?!袄蠋煟乙蚰颉边@句也很有用,想尿的時候勇敢的說出來,防止孩子因為膽怯而尿褲子。
(三) 必須的鼓勵
曾經(jīng)看過國外一個電影,一個孩子懼怕上幼兒園,于是孩子的爸爸陪同她一起去上,先是和她坐在一起,看孩子適應(yīng)了,慢慢的離她越來越遠,直到孩子完全溶入“孩子圈”以后,他才放心的離開,這樣的情景讓我羨慕的不得了。然而現(xiàn)實中,這樣的幼兒園恐怕沒有,家長們不得不扮演狠心的角色,當孩子在我們身后哭天喊地的時候,我們卻要狠心的離開,這種讓孩子迅速“斷奶”的方法很不好,可是我們卻是無奈的。怎么辦?多鼓勵和贊美孩子,或許是唯一的補救方法。我曾經(jīng)請教了一切媽媽,他們教了我很多“招數(shù)”,當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盡量跑在其他家長前面去接孩子,早接他,還要給他買禮物作為鼓勵,夸獎他很勇敢,這樣孩子就會非常高興。為此,我曾經(jīng)厚著臉皮在幼兒園里“狂奔”了好多天,為了實現(xiàn)對兒子許下的“第一個接他”的諾言。所以,讓孩子盡快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條件。
(四) 變通
有些家長把幼兒園當作學校,好象孩子一天不去,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損失,我見到一些家長,明明家里有人可以幫助照顧,這些家長卻把孩子過早的送到幼兒園里或生病還沒有完全好,就把孩子又送去了,怕孩子落課。結(jié)果,適得其反,這樣的孩子生病幾率大多比一般孩子要多。
我非常不贊同他們的做法,身體是本錢,生病的時候,一定該讓孩子好好休息。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變通,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要總和別人比。在這方面,我很有發(fā)言權(quán),我的孩子,4歲多才上幼兒園,兒子曾經(jīng)是個早產(chǎn)兒,身體瘦弱,象個豆芽菜,也愛生病,我的父母剛好退休,在家?guī)臀铱春⒆?,他們曾堅決反對孩子上幼兒園,后來我擔心孩子被溺愛,與父母溝通了一下,最后我的兒子就只上半天了,成了幼兒園里最特殊的孩子。盡管一些家長不贊同我的做法,可我還是把他當了“試驗品”,試驗結(jié)果,除了兒子在性格上有些膽小,不太合群以外,沒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因為只上半天,兒子在幼兒園里沒有得過幾次病,身體也越來越強壯,成績也沒有落下,最后合格畢業(yè)了,如今是一名學習很好的小學生,還當上了三好學生。所以我想,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特別愛生病,不如變通一下,先上半天,慢慢適應(yīng)后再上全天,也是一種減少疾病的方法。
(五) 找原因
如果上面說的辦法您都使用過了,孩子還是反復(fù)生病,那就要帶到醫(yī)院好好找原因了。據(jù)我的經(jīng)驗,愛生病的孩子多見以下一些情況:
1,不愛吃菜的挑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飲食結(jié)構(gòu)不均衡,容易引起貧血和一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所以就會引起反復(fù)的感冒。
2,被加餐的孩子:一些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里吃不飽,傍晚回來后,不管孩子是否餓,就哄著孩子吃很多的飯,晚飯里有還有很多肉,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間睡眠質(zhì)量差,久而久之,孩子就生病了。
3,睡前抱奶瓶的孩子,一些孩子,從小養(yǎng)成習慣,睡前要喝一瓶奶,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殊不知,細菌最喜歡牛奶,最喜歡在隱蔽的咽喉部繁殖,于是,就容易誘發(fā)孩子反復(fù)呼吸道感染。
4,有過敏體質(zhì)的孩子,這種孩子,小時候愛出濕疹,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媽媽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這樣的孩子,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非常多,這樣的孩子,咳嗽的原因不一定是感染,有可能是碰見了引起過敏的衣物,或吃了蝦或螃蟹或其他引起過敏的食物引起的反復(fù)咳嗽。
5,非??謶稚嫌變簣@的孩子:有些孩子,對上幼兒園有明顯的恐懼和不適應(yīng),因為心理的作用,孩子有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甚至咳嗽等現(xiàn)象,可是如果去醫(yī)院檢查,卻發(fā)現(xiàn)不了太多的陽性體征。
6,睡眠太少的孩子;睡眠充足是孩子發(fā)育的先決條件,一些孩子,非常貪玩,不愛睡覺,加上家長愛熬夜,對孩子關(guān)心不夠,沒有培養(yǎng)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孩子每次都是玩的很累了才睡覺,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久而久之,孩子疲乏過度,就生病了。
所以,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少生病,茁壯的成長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不但要細心,要耐心,要精心,還應(yīng)該學會適當?shù)淖兺?,找出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多和其他家長交流卻不盲從,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經(jīng)驗,家長們選擇性的參考吧。
育兒常識——如何避免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
有操不完的心,原本以為只要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能輕松一些了。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又開始擔心著:“到時寶寶能不能融入集體生活呢?會有小伙伴一起玩嗎?要是受欺負了可怎么辦啊?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啊?”
確實,寶媽們的這些擔心是無可厚非的,我們教孩子要謙讓、要禮貌,但又害怕其變成“受氣包”,當其在幼兒園與他人起矛盾、爭執(zhí)時,只懂得一昧地退讓,甚至不敢說出“不”字。
因此,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們需教給孩子的是:怎么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交往;遇到矛盾時,該怎么處理。若孩子學會了這兩點,便會大大地避免許多矛盾和沖突,在學校的生活必將充滿歡樂。
一、為孩子尋個玩伴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我們需要在孩子入園前就為其尋找一個玩伴,對于這個玩伴的要求就是兩個人能玩到一起。
選好小伙伴之后,我們就要為兩位小朋友制造一些“相處的時間”,可以邀請這位小伙伴到家中一起玩耍,或者帶寶寶到小伙伴的家中做客。
玩具車、積木、過家家等都是小朋友的心頭喜好,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分享,體會到與玩伴在一起的快樂。屆時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也能較容易接受“上學這件事”,入園后也能較迅速地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
二、讓孩子學會這些交往“金句”
在第一點中我們提到了為孩子尋找一個玩伴。小伙伴找到了之后,媽媽們可不能就此全身而退,而應(yīng)仔細觀察孩子們是怎么玩的?當他們之間有小沖突時,也不必急著上前勸解,先好好觀察觀察。
1、借助小沖突,判斷自家小孩的個性
孩子們在一起,經(jīng)常會因為“玩具”而起沖突,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處理方法看出其在交往中是否屬于容易受欺負的一方。
2、根據(jù)孩子不同的表現(xiàn)教會其不同的應(yīng)對方法
情形一:
若是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被對方搶了玩具,但他沒有反抗而是不知所措快哭了的樣子。那么,此類孩子屬于不敢為自己爭取、較內(nèi)向,日后在幼兒園中也較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此時家長應(yīng)該鼓勵孩子,下次再遇到類似事件可以勇敢說“不”。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是正確的,但如果對方太霸道,或是要爭搶,你可以先說,“等一下,我再玩一會兒就給你了。”若對方還是一昧地爭奪,此時你可以大聲地說:“不要搶?!?/p>
情形二:
還是在玩耍,東東和明明都想要同一個玩具,雙方爭執(zhí)不下,東東便打了明明一個大嘴巴子。從此過程中,我們看出了東東有維護自己的意識,這一點是好的,但是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
此時家長應(yīng)該教會孩子遇到矛盾時應(yīng)先用言語溝通,要是一上來就使用暴力的話,恰巧碰到較強勁的對手,自家的孩子肯定吃虧。因此,家長可以教孩子說:“你也想玩嗎?那我們輪流玩,可以嗎?”
三、先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再則不能欺負別人
家長應(yīng)教會孩子:不被別人欺負,但也不能欺負別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有些爭端是由我們自己的小孩先引起的。
可能是因為一個玩具或是一場游戲,由于落敗了,便去捅對方一下亦或是打一下,可能對方的小朋友也本能地想要去反擊,這時候,表面上看是我們的孩子被打了、被人欺負了,但實際上是由于我們的孩子先去招惹對方的。若是碰到較強硬的對手,是會吃大虧的。因此,要教會孩子不要仗勢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