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聽話該不該打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睡前故事寶寶長大了,卻不再像小嬰兒時那么乖巧了,越來越調(diào)皮,還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常常對大人哭鬧不止。寶寶不聽話時該不該打呢?不聽話時,家長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
寶寶不聽話該不該打
作為中國的家長,很多時候都希望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尤其是愛面子的家長,如果是大人說出的話或者發(fā)出的命令,就要孩子能夠立刻執(zhí)行,否則會非常嚴厲。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因為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哭鬧不止,有些家長就會忍不住怒氣大打出手。其實打孩子是沒有用的,而且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孩子在下次犯錯誤時更謹慎的尋找別的方法。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對以后的身心發(fā)展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當寶寶出現(xiàn)種種問題,不聽話時,父母應(yīng)該靜下心來,以更平和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
寶寶不聽話家長如何應(yīng)對(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寶寶越長大,卻越不好管,常常會不聽話,跟大人頂嘴,滿足不了寶寶的要求他就會發(fā)脾氣,而且哭鬧不止。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呢?其實當寶寶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家長應(yīng)該弄清不聽話的原因,再給予適當?shù)呐u教育。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處于不同的敏感期,例如有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寶寶脾氣越來越大,愛扔東西。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在性格的敏感期,當他得不到滿足時還不能很好的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讓寶寶把不好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當寶寶出現(xiàn)過激行為時,家長要安靜地陪在他身邊,支持他,讓他的壞情緒慢慢地得到緩解,而不是用暴力的行為制止他。
打孩子的危害
打孩子不但讓問題得不到解決,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衡。如果孩子性格較內(nèi)向,打孩子則會讓他產(chǎn)生陰影,而且有自卑的傾向;如果孩子性格較活潑,就很容易有暴力的行為。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小心還會傷害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后果,只會教給孩子用野蠻的方法處理問題,同時也會破壞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該不該打孩子
育兒觀念:該不該打孩子
我的周圍有些朋友在談育兒時,會說孩子打一打也沒什么,孩子會因此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會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所以以后會“長記性”。而我總是急切的想要與他們爭辯一番。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傾聽孩子》、《游戲力》這些好書幫助我理解了孩子的內(nèi)心,讓我與自己童年的感受真實對話。
70后的家長中,童年沒有挨過揍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當時,我在家里被很多親戚稱為“被溺愛的孩子”,但依然有次印象深刻的“懲罰”。那次是爸爸正在寫材料,我在邊上非讓他給我聽寫生字,被磨煩之后,爸爸伸出了鐵砂掌。我當時驚訝大于恐懼,因為老爸一直是被我“欺負”的,居然他能打我?于是我倔強的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試試?!”當我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威脅爸爸,他都不停下時,才認清形勢。我說:“別打了,我錯了?!蹦且豢痰奈腋惺艿降闹挥星?,絕對沒有一丁點兒對自己所犯“錯誤”的認識。事后我對爸爸說:“我三天不理你,看你難受不難受。”爸爸打完我,一會兒就后悔了,一個勁兒的求我原諒,好話說了一籮筐,直到第二天我才原諒他。這次的事情讓我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么愛我的爸爸會下此狠手,我不能這么就接受他居然打我這個事實。所以我后來反復的欺負他,在他跟前說話不算話。其實我就是在反復的驗證——爸爸是否還愛我?好在爸爸接受住了考驗,一直沒有再對我發(fā)火,于是我也逐漸的消除了對他的恨。
我想身邊很多人早就忘記當年自己挨打、受懲罰時的感受了,所以能夠做到自己在打孩子時,理直氣壯的邊打邊說:“我是為了你好,才打你的?!边@個邏輯如何讓孩子來理解?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什么讓我們揮起了手?孩子的行為僅僅是點燃引線的那一點點火星,而炸藥,其實是我們集聚已久的個人負面情緒。雖然我爸爸早就忘記了當年打我的原因,但當我們一同回憶過去的時候,他總是肯定的說:“一定是那天我本來就很煩,你又在邊上調(diào)皮搗亂。我對你那么好,這么點兒事兒你還記得哦。”
我當了媽以后,立下誓言——絕不打孩子(打過一次,很懊悔),但是總有很多忍無可忍的時候,會生氣的不理孩子。我還用一個前幾年比較時髦的詞來美化自己的行為——冷處理!
當孩子不太聽話,或者是我認為他犯了“錯誤”的時候,再三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憤怒的轉(zhuǎn)身離去,讓孩子在我的身后反思。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會撲上來抱著我的腿哭哭啼啼,我會適時的問上一句:“知道錯了嗎?”兒子很執(zhí)拗的不說話,或者繼續(xù)他的錯誤行為。我很奇怪他為什么就不能嘴軟點兒呢?最近兩年我常常會想兒子犯擰,跟我當年在挨打時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試試?!”其實是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我想試試我與你的聯(lián)結(jié)到底怎么樣?你能否經(jīng)受住我的考驗。很遺憾的是,當年的我爸,如今的我,都沒有經(jīng)受住這個考驗。
打孩子是家長特別無能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你已經(jīng)沒有任何辦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說明你只能恃強凌弱了。這就好比,跟老板提建議或者是爭執(zhí)什么問題的時候,老板最后的態(tài)度就是:“我是老板,你啥也別說了,你再這樣只有炒魷魚一條路了!”
《游戲力》一書中對冷處理的后果是這樣描述的:冷處理,是人類特有的摧殘孩子的方式,但不知為什么卻成了時髦的“積極育兒”工具。冷處理最大的弊端,就是會使本已感到孤獨和聯(lián)結(jié)斷裂的孩子,在內(nèi)心更加孤獨。
對于少數(shù)孩子來說,冷處理也許可以提供冷靜和反省的機會。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它是一種折磨。孩子需要撫慰,害怕孤單,在他們眼里,冷處理或者被命令回房間,是一種驅(qū)逐。為了抵抗這種“驅(qū)逐”,他們會制造出更多的麻煩。
他們可能會可憐兮兮地承諾,堅決改正,不會再犯,好好聽話,但到了下次還是做不到。他們由于恐懼而被迫做出承諾,而實際上卻沒有能力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大度且善解人意的人,但我們卻總是給他反復的演示冷酷。
寶寶不愛上幼兒園寶媽該怎么辦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孩子基本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生活,但有時候,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很開心,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卻堅持不想去上幼兒園。如果家長強迫,孩子就可能用哭鬧等方式表示拒絕,有的小孩還會謊稱肚子疼、頭疼等,騙取家長信任,達到不去上幼兒園的目的。
孩子不想去上幼兒園,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幼兒園沒有在家自由
幼兒園雖然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玩耍,但幼兒園終究沒有家里自由,小朋友要受到老師的約束,定時吃飯,按時睡覺,不能像在家里一樣為所欲為,想干什么干什么。因此,即使每天放學時好好的,早上起床時,小朋友還是會對上幼兒園心生抗拒。
2、假日綜合癥
周末或長假過后,小朋友抗拒上幼兒園的情緒更加明顯。好不容易到周末,家長就會由著孩子晚睡晚起,帶孩子去做他喜歡的活動,孩子在幼兒園建立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亂,這樣的生活與上學時的情景形成強烈對比,孩子自然不想被約束。
3、生病后找到拒絕上幼兒園的理由
孩子一生病,家長就會盡量讓孩子留在家里養(yǎng)病,孩子不僅可以不去幼兒園,還會得到全家人的悉心照料,有些心疼孩子的家長還會放棄平時的原則,滿足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這樣一來,孩子病好后,就會想方設(shè)法找借口拒絕上幼兒園。
4、其他原因
孩子答應(yīng)其他小朋友的承諾沒有完成、在幼兒園被老師批評等原因也會成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借口。
早上,楚楚眼睛還沒睜開,就嘟囔對媽媽說著:“我今天不要去幼兒園!”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媽媽早已司空見慣,但只要幫楚楚穿好衣服,他也會乖乖的出門。媽媽并未特別在意。果斷的幫楚楚穿好衣服,吃過早餐,楚楚卻無論如何不肯出門。媽媽好說歹說,楚楚都堅持著不要去上幼兒園。無奈之下,媽媽只能說:“楚楚,昨天我在樓下看到好多漂亮的紅果子,我們?nèi)フ雍脝???/p>
好不容易把楚楚哄出門,楚楚一路走,一路堅持著說:“我今天不要去幼兒園?!眿寢屢矝]有在意,總覺得到了幼兒園門口楚楚就會很自如的進去。就這樣一路走到幼兒園門口,楚楚卻無論如何不肯再往前走一步。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媽媽有些疑惑,媽媽本想強拉硬拽把楚楚給拖進去,但看著楚楚一副堅定的表情,媽媽決定問問清楚。
“如果你告訴我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媽媽聽聽看,如果確實合理那我們就不去幼兒園好嗎?”媽媽說。
可是楚楚卻只是低垂著頭,兩手拽的緊緊的,一言不發(fā)。
就這樣,媽媽與楚楚在幼兒園門口磨蹭了20幾分鐘,楚楚還是堅持著不肯進去。媽媽決定帶楚楚先去附近的兒童游樂場玩一會,待楚楚心情放松后再看看。
在游樂場玩了一會,心情放松下來的楚楚對媽媽說:“媽媽,我明天帶蛋糕去給小朋友可以嗎?”
敏銳的媽媽立刻判斷這可能就是楚楚不去幼兒園的原因。媽媽問:“是不是今天沒有帶蛋糕,所以不想去幼兒園?。俊背s沉默不回答。
媽媽帶著楚楚玩了一會,楚楚還是堅持著不要去幼兒園。看看時間,已經(jīng)臨近幼兒園做操的時間,媽媽說:“這樣吧,我們回去看小朋友做操好嗎?看完操,我們再考慮!”
回到幼兒園,小朋友們剛好出來活動,同班的小朋友快樂的與楚楚打招呼,楚楚一邊揮手一邊像小伙伴們大嚷:“我明天帶蛋糕給你們!”聽了楚楚的話,媽媽更加堅定楚楚拒絕上幼兒園的原因。老師和同學們看見楚楚都非常熱情的與楚楚打招呼,聽完媽媽的描述,老師更是熱情的邀請楚楚:“楚楚,我們馬上要玩游戲了,快來吧!”媽媽也鼓勵道:“楚楚,原來老師和同學這么歡迎你啊,趕緊進去,媽媽下午接你的時候帶蛋糕給你和小朋友分好嗎?”聽完媽媽的話,楚楚開心的跑了進去。
下午幼兒園放學時,媽媽準時接了楚楚,還帶了一個大蛋糕,楚楚開心的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第二天早上,楚楚很早就起床,吃好早餐,乖乖的去了幼兒園。
家長要智慧的解決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問題,首先,態(tài)度一定要堅定。當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時,家長一定要態(tài)度溫和的守住底線,對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同時溫和的堅持。如果孩子大哭大鬧,家長可以抱抱他,待他情緒穩(wěn)定后,再問他:“我們今天帶什么玩具去幼兒園呢?托馬斯還是閃電麥昆?”只要家長心態(tài)平和,孩子哭鬧一會之后,也會平靜下來,乖乖的去上幼兒園。
其次,家長一定要始終如一的讓孩子堅持上幼兒園。除了節(jié)假日或生病等特殊情況,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上幼兒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更不能隨著孩子的性子。幼兒園看似無關(guān)緊要,卻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如果孩子表示不愿去幼兒園時,家長無條件的配合,尋找借口與理由幫孩子請假,孩子就會看到撒謊的好處,有樣學樣,千方百計找借口逃避去幼兒園。
如果孩子是患上假日綜合癥而拒絕去上幼兒園,家長就要適當?shù)淖⒁?,假日期間盡量保證孩子的作息與平時一致,不要讓孩子暴飲暴食,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如果孩子平常都很輕松的入園,某一天無論用什么方法孩子都拒絕去上幼兒園,家長一定要注意,一定是發(fā)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導致孩子心生抗拒。這樣的情況下,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不去的原因,可以想辦法引導孩子說出來,或致電給老師看看有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發(fā)生,再適當?shù)奶幚怼T?jīng)有家長自豪的告訴我:“葉老師,我家今天的說不想去幼兒園,我給了他一個大耳瓜子,你看,這不乖乖的來了嗎?”對于這樣使用暴力手段強迫孩子就范的行為我是堅決反對的。
上幼兒園應(yīng)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孩子如果突然不去,一定是有事情發(fā)生,家長只有幫孩子打開心結(jié),孩子才會放下,如果家長使用暴力強迫孩子,短時間內(nèi)看是“卓有成效”,但對孩子的心靈健康確實不利的,也會讓孩子更加討厭幼兒園。
總之,家長相信幼兒園,堅持孩子必須去幼兒園,把上幼兒園當成一件能認識更多朋友、學會有規(guī)律生活的快樂的事情,孩子才能堅持到底。有的家長覺得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去吃苦受罪,這樣的態(tài)度會加深孩子對幼兒園的抗拒感,孩子自己也會覺得上幼兒園是“吃苦”,自然不愿去!
孩子不愿意去上幼兒園,家長一定要用智慧解決。首先,家長態(tài)度一定要堅定。當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時,家長一定要態(tài)度溫和的守住底線,告訴孩子幼兒園一定要去。其次,家長一定要始終如一的讓孩子堅持上幼兒園。除了節(jié)假日或生病等特殊情況,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上幼兒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更不能隨著孩子的性子。家長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態(tài)度,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讓孩子學會規(guī)律生活。
寶寶愛打人該怎么辦?
“我家孩子特別愛打人,從會走就會打人,怎么說都沒用”;“我家孩子脾氣大,愛打人,特別難管教,怎么辦呢?”;我們打他罵他夸他……什么方法都試過了,他就是喜歡打人怎么辦呀?”很多家長都提出過這種問題,他們也嘗試了很多方法來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愛“打人”嗎? 網(wǎng)友順兒媽:寶寶快17個月了,每當寶寶與家人或鄰居玩得高興時,會突然舉起小手打人家的臉,打得叭叭響,躲都躲不過。
專家支招:寶寶過了1歲,在語言發(fā)育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會發(fā)出“噠、噠、噠”類似“打”的發(fā)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動作,這是寶寶語言發(fā)育必經(jīng)的一個過程。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當寶寶打人時,家長當時的態(tài)度和做法相當重要。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臉,都可以直接把他們放在地上,雙手按住孩子的肩膀,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爸爸媽媽、阿姨不喜歡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鐘,講明誰也不要抱孩子,幾次以后,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消減了。另外,反應(yīng)快的家長可以設(shè)法轉(zhuǎn)移寶寶的注意力,如,當他剛舉起手時就和他做擊掌的動作,嘴里可以有節(jié)奏地說“你拍一,我拍一”,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改了抬手打人的習慣,抬起手來,他的慣性就是要玩那個拍手游戲!
網(wǎng)友亮亮媽:我家寶寶19個月了,不知為何,出門和其他小朋友玩時總喜歡打人,有時是有人想搶他的玩具,他要自衛(wèi);有時是沒事也會“撩”人家。誰都敢打,搞得在小區(qū)游樂場里“名氣很大”。
專家支招:這個年齡的孩子打人,是因為孩子想試探一下打人會引起什么后果。常有這樣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傷心,便也會跟著哭起來。這個時候你就要抓住機會對他說:“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傷心,媽媽帶你去向弟弟說對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別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還牙”、也去打別人,而要抓住機會邊安慰邊教育他說:“痛嗎 是不是很痛這就是我上次說過的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記?。 弊尯⒆訌淖约旱奶弁粗杏H身體會到打人不好。這樣他以后就會不再去打人了。
網(wǎng)友飛兒媽:我的兒子3歲多了,經(jīng)常打人、咬人,與小朋友玩時特別愛爭搶玩具,一不注意就打小朋友或咬人家,和我們在一起也喜歡動手打人,批評他,他也懂,也承認錯誤,保證不打人,可要不了幾天就又忘了,實在叫人頭痛。我該怎么辦?
專家支招:如果用說服的方法不見效果,你可以采用“身體約束法”,立即讓孩子坐下并面對著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約1分鐘后松開,并告訴孩子錯在什么地方。連續(xù)一星期使用這種約束法,就能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絕對不要體罰孩子,在孩子長大后誘發(fā)他“以暴抗暴”。最好的辦法是“冷處理”--把正在任性鬧騰的寶寶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意識到他錯了之后再和他說話。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向?qū)殞氝^多解釋為什么。
網(wǎng)友菁菁媽:孩子剛滿兩歲,卻發(fā)現(xiàn)她最近越來越霸道,只要家里來了客人,媽媽要分神去接待時,她就會哭鬧,粘著媽媽不讓她與客人談話;要是還不行,就會跑過去打客人,搞得媽媽都不敢讓親友到家里來,也不敢?guī)е⒆优c人就餐,這可怎么辦?
專家支招:兩歲左右的小孩,處于自我意識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會很在乎媽媽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當發(fā)現(xiàn)自己被冷落時,常會產(chǎn)生不安的情緒,哭鬧、摔東西、打人等異常行為便隨之出現(xiàn)。有時孩子打人,并非討厭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媽媽的注意力。為了讓媽媽轉(zhuǎn)過頭來注意她,攻擊行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換來的是媽媽的一頓責罵,但對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可能尚無法將“打人”和“被罵”相聯(lián)系!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間的互動:讓客人聽孩子表演兒歌;觀賞她的積木城堡和涂鴉畫作……讓她感覺到,客人的到來不但沒讓她受冷落,還提升了她的被關(guān)注度。同樣,在接待客人時,父母一定要隨時要讓孩子知道你在關(guān)注著她。要是孩子已經(jīng)去“攻擊”了客人怎么辦?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時嚴肅地直視她的眼睛,讓孩子明確地知道您因她的行為而生氣、難過,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對的。
網(wǎng)友歐陽媽:我兒子現(xiàn)在1歲零1個月,一般他要做我們不允許的事情時,我們就抱著他離開,每到此時他就會大哭著打抱他的人。
專家支招:平時多教寶寶學會表達。要經(jīng)常和寶寶交談,讓他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已的意愿,耐心地對寶寶說:“不要急,慢慢說。”如果寶寶說話不多,就教她用手來指意,也可以對寶寶說:“你是要這個嗎?哦!媽媽明白了?!北M量使寶寶的愿意望得到表達,減少她煩躁,急切的性情。大人要嚴肅地表明態(tài)度。當寶寶打人或咬人時,大人可以抓住她的手,并嚴厲地說:“不許打人,不許咬人,有話就說?!币菍殞毴匀徊煌V顾男袨椋蔷鸵娴陌l(fā)脾氣了。寶寶看到大人動了真格,是會感到害怕的,對自已的行為也會有所收斂。
寶寶入園媽媽不該說的言語
你的寶貝將要入幼兒園,或者你的寶貝已經(jīng)入幼兒園,現(xiàn)在向你提一個小問題:什么是幼兒園?你為什么要送寶貝上幼兒園?
本來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和順理成章的行為,被這么冷不丁一問反而說不清楚了??墒沁@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它在背后主導著你的教育觀念和態(tài)度,或許你的許多疑惑、誤會、誤解甚至家園沖突,都可以在你對幼兒園的觀念中找到根源。我們常說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主導著人的行為,那么“幼兒園觀”怎么主導你的教育行為呢?
觀察家長在自然生活情景中流露出來的下意識的言語,就可以透視彌散在家長思想觀念中的“幼兒園觀”,而下意識的言語是人們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表露,它們通常未必是錯誤的,但通常是有偏見的。與其這樣,我們何不這會兒梳理一下自己的觀念,來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呢?
媽媽言語問題一之普通版
“再哭,再鬧,把你送幼兒園了!”
“你在家撒野吧,明天上幼兒園看你還敢不敢撒野!”
“在家你不聽我的話,到幼兒園看老師訓不訓你。”
定位:幼兒園是管教所,不服教就得受懲罰。
分析:幼兒園確實要對孩子有所管教,培養(yǎng)他們適應(yīng)生活所必須的規(guī)則行為,大多數(shù)家長都有體會,寶貝自從上了幼兒園,變得越來越有規(guī)矩了;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時?;謴汀耙靶浴?,演繹無規(guī)矩的行為和“惡作劇”。這時候家長拿幼兒園來嚇唬孩子,其實真正起到“威懾”作用的很少,反而對家庭教育產(chǎn)生不利影響。首先,家長放棄了此刻對孩子進行管教的責任,也是找不到合適的管教策略的表現(xiàn);其次,“丑化”了幼兒園和老師的形象,給孩子對幼兒園的美好記憶摸上灰塵;最后,處于反抗期的寶貝很聰明,在幼兒園的待遇明明不是這樣的,你越嚇唬我,我就越跟你對著干!
言語改良版
“幼兒園老師喜歡不哭鬧的寶貝,媽咪相信你是好寶貝?!?/p>
“寶貝,你剛才的表現(xiàn)媽咪不喜歡,咱們換個玩法?!?/p>
“寶貝的動作好危險,媽咪很擔心,你愿意讓媽咪擔心嗎?”
媽媽言語問題二之普通版
“幼兒園的飯錢是媽咪交的,發(fā)東西的時候,你挑大個兒的?!?/p>
“老師,我家孩子也交錢了,他為什么沒得到那個玩具?”
“大家交的錢一樣,我家孩子就不應(yīng)該受欺負!”
“寶貝你要多吃點,要不然,錢就白交了,咱就吃虧了?!?/p>
定位:幼兒園是自助餐廳,不吃白不吃。
分析:在整個基礎(chǔ)教育體系中,幼兒園體制改革走得最早,也最廣泛,大部分幼兒園都實行自負盈虧的經(jīng)濟體制,因此,幼兒園不像中小學,屬于義務(wù)教育,享受國家大批量的教育經(jīng)費撥款。大多數(shù)家長對此比較理解,少數(shù)家長仍然認為幼兒園應(yīng)該是傳統(tǒng)經(jīng)濟體制下的福利機構(gòu),對幼兒園收費心理不平衡。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通過正規(guī)渠道了解和舉報幼兒園的收費情況,沒必要把成人的“經(jīng)濟算盤”擺到對社會知之甚少的幼兒面前。相反,如果總是慫恿孩子小時候占便宜、占上風,那么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還能實現(xiàn)嗎?因為“龍”和“鳳”怎么會有占小便宜、不吃白不吃的“風度”呢?
言語改良版
“有那么多小朋友與你一起吃飯,多有趣?。 ?/p>
“如果沒有吃飽,你可以舉手再加點飯菜。”
“幼兒園里的飯菜可以隨便吃,媽咪希望你每天都吃得飽,吃得高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