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西點男孩的心理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關于夢想的故事 關于蓮的故事 關于幼兒的故事導讀:皮鞭和人民幣,會無情地扭曲學生的性格——“不聽話就打,聽話就給錢”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的是真正的男子漢還是心理發(fā)育不健全的問題男孩,則有了明顯的答案。
“西點男孩學?!睂儆诩乃奘綄W校,平時,學生白天在原來的學校正常上課,放學后回到“西點”。除了上課外,還進行跆拳道、籃球、足球等訓練?!拔鼽c男孩學?!币l(fā)爭議最大的是學校平時主要是采用鞭打、吃辣椒、吃黃連的方法作為懲罰,同時以發(fā)放現(xiàn)金的辦法作為獎勵,并且采用分級管理的辦法。
對于“西點男孩學?!钡慕逃绞轿蚁胱鱿旅鎺c分析:
首先是對“鞭打、吃辣椒、吃黃連”等懲罰教育的分析。當兒童犯錯誤后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是對的,但要注意懲罰的方式和方法。懲罰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讓兒童做不喜歡的事情,如西點的各類體罰方式;另一種是剝奪兒童喜歡的事情,如減少兒童的游戲時間,一段時間內(nèi)停止對兒童進行獎勵等。這兩種教育方式的共同點是都能起到一些表面的效果,即能在短時間內(nèi)減少甚至消除兒童的一些不良行為,如打架、危險行為等。
但是這兩種教育方式帶給兒童的深層次的影響卻有著天壤之別。體罰等負強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兒童產(chǎn)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懲罰過多會使兒童在困難面前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特征,總覺得自己無論怎么做都是不對的,容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西點的這種體罰方式是一種經(jīng)典行為療法,對人行為的改變有一定的療效,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減少甚至消除兒童的一些不良行為,但是卻只停留在行為抑制的層面上,與認知脫節(jié),一旦外部環(huán)境消失回到原來的家庭中,則容易失去效果,甚至帶來矯枉過正的危險。而當兒童犯錯誤的時候剝奪兒童做喜歡的事情的權利,則能夠讓兒童更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同時也不會給兒童的心理留下陰影。這個在教育心理學上已經(jīng)非常明確的道理,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卻是如此的混沌不清。
其次是容易形成模仿的心態(tài),形成“以暴制暴”的不良觀念。通過自己和身邊同學的實際例子,西點男孩會很快學習到只要別人不聽話那就能打得他聽話。當眾體罰、鞭打孩子會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銘記一生的屈辱,同時模仿和報復的心理會讓孩子很快學會“以暴制暴”,這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更沒有好處。
再次,赤裸裸的金錢獎勵會給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洗刷的銅臭?!拔鼽c”的獎勵方式會讓他們覺得按照規(guī)則去做就能得到獎勵,聽老師話就能得到獎勵,而獎勵的方式就是現(xiàn)金。雖然我們提倡讓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理解社會,同時現(xiàn)代社會對金錢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任何好的行為都以金錢作為獎勵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從小就掉進“一切向錢看”的無底洞當中。
皮鞭和人民幣,會無情地扭曲學生的性格——“不聽話就打,聽話就給錢”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的是真正的男子漢還是心理發(fā)育不健全的問題男孩,則有了明顯的答案。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關于男女孩的思考行為
導讀:剛上學時,女孩子的身體方面已為記憶事實、拼寫、閱讀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因此她們顯得比男孩子更聰明。男孩子富于“攻擊性”,他們拒絕接受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此,當小女孩正忙著記憶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取得高分時,小男孩正在學習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
得高分的女孩和得低分的男孩
大多數(shù)人相信只有男孩子才能在科學領域取得偉大成就,在他們看來,男孩子更擅長發(fā)明創(chuàng)造,女孩子只有在詞匯量方面令男孩望塵莫及。在小學里,女孩子比男孩子能更出色地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特別是象要求坐好、遵守紀律、認真聽老師講話。女孩子往往得高分,而男孩子帶回家的常是低分數(shù)。
有趣的“橘黃物塊移動”實驗
科學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觀察和檢測了嬰兒如何發(fā)展其不同的能力。對于十一個半個月大的嬰兒的思維能力,讓嬰兒坐在母親腿上觀看在小戲劇舞臺上的表演,演出的第一幕是一個橘黃色的大塊東西從藍色吊箱上吊起,緩慢地穿過舞臺,然后重新放回箱子處,重復做6次。第二幕也是相似的,只是橘黃色的物塊小了一些。男嬰兒好像沒注意到物塊的大小差異,而女嬰則立刻激動起來,并開始發(fā)出語言一樣的聲音,她們好象要說話??茖W實驗證實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女孩子的骨骼、肌肉和神經(jīng)發(fā)育比男孩子快。通常女嬰說話比男嬰早,科學家們認為有身體方面的原因。他們認為女孩的左腦神經(jīng)比男孩發(fā)育得快,正是左腦強烈地影響著一個人使用詞匯、拼寫和記憶事物的能力。剛上學時,女孩子的身體方面已為記憶事實、拼寫、閱讀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因此她們顯得比男孩子更聰明。
根據(jù)在于離母親的遠近?
但在上學前的幾年里,男孩子正逐漸形成一種所謂的“攻擊性”。一個喜歡攻擊別人的人,一定是勇氣十足、精力充沛的,他覺得自己強壯,獨立性強,總是第一個挑起打架。長期以來大家一直認為產(chǎn)生這種攻擊欲的原因是荷爾蒙。然而,科學家現(xiàn)在認為荷爾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他們認為這種侵犯性是由于他們母親導致的。母親讓女兒靠近自己,而訓練兒子遠離她,來發(fā)展他的獨立性。因為男孩子富于“攻擊性”,他們拒絕接受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此,當小女孩正忙著記憶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取得高分時,小男孩正在學習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否是那些在校女孩子比男孩子“腦子好”,而只有少數(shù)女孩子成為科學家的原因?是否導致成人社會中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男人做的呢?
孩子“心理異?!贝蟊P點
別以為孩子小,別以為他們一派天真,其實小小孩的心理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會通過一些小動作間接表現(xiàn)出來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fā)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到2-3歲以后,這種現(xiàn)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屏氣發(fā)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后出現(xiàn)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xiàn)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于2歲以內(nèi)的孩子。
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的狀態(tài),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shù)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fā)病。
言語發(fā)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xiàn)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fā)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于言語發(fā)育延遲。
選擇性緘默癥
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孩子,因為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學校里不講話,但在家里講話。這種心理問題多在3-5歲時起病。
遺尿癥
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jīng)常尿濕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多見于5-10歲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動癥
指局限于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xiàn)抽動。表現(xiàn)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見于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難
是指兒童在臨睡時不愿上床睡覺,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動,或反復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夜驚
指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氣急、出汗等癥狀,多半發(fā)生在入睡后2小時內(nèi),醒后不能回憶。以5-7歲的兒童最為常見。
睡行癥
指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床走動。多半發(fā)生在睡后2小時內(nèi),醒后不能回憶。見于任何年齡的兒童,多見于5-12歲兒童。
夢魘
指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里的內(nèi)容,使孩子處于極度緊張焦慮狀態(tài)的一種睡眠障礙。多發(fā)生在后半夜,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偏食
是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約占25%左右,在農(nóng)村兒童中約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兒童時期出現(xiàn)的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發(fā)、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多見于4-5歲以上的兒童。
攻擊行為
是指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xiàn)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xiàn)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傮w來說,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退縮行為
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huán)境中去,不愿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依賴行為
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并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fā)生焦慮或抑郁。
分離性焦慮
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xiàn)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女兒童均可得病,與患兒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
神經(jīng)性尿頻
指每天的排尿次數(shù)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guī)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shù)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兒童為多見。
神經(jīng)性嘔吐
指一種反復的餐后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癥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fā)病,以女孩為多見。
性識別障礙
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如男性行為特征像女性,或持續(xù)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見于3歲以上的兒童。
孤獨癥
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fā)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huán)境奇特反應為特征的疾病。多見于男孩,男女比例為4-5:1??偠灾还芎⒆佣啻?,只要是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行為異常、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性格缺陷、情感障礙、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況,都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心理門診,請兒童心理醫(yī)生和你一起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要點
導讀: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關系到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一生。家長要掌握要點,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
1.保持父母與孩子有效不間斷的對話,保證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幽默風趣的對話、戲謔)。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
3.培養(yǎng)獨立性、鼓勵冒險精神。
4.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觀察者。
5.允許你的孩子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既不要打斷也不要加以審查評論。
6.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個人的價值觀和抱負。
7.鼓勵你的孩子在家中談論學校的生活、談論他的友誼。
8.定期講一些啟發(fā)性的故事或寓言。
9.把你希望孩子做什么棗或者不做什么棗盡可能具體化。
10.安排適合孩子興趣,脾氣和技能的家務。
11.鼓勵你的孩子從事那些能夠鍛煉他自我控制能力和培養(yǎng)他同情心的活動。
12.適時贊揚、支持、鼓勵。
13.經(jīng)常與你的孩子共同參與游戲或共同完成某項工作,每一次成功都是建立自信不可或缺的基石。
14.保證每天有一小段時間讓你的孩子與同伴玩耍游戲。
15.當你看見別人的孩子不公正地利用你的孩子時,你要巧妙地介入其間。
16.對不良行為應給予適當?shù)膽土P。
17.要認真對待任何一次撒謊和偷竊,千萬不要讓孩子因撒謊偷竊而獲益,若不幸已發(fā)生撒謊或偷竊,要與你的孩子共同研究補救措施。
18.你的批評所針對的是行為,而不應是小孩本身。
19.不要讓涉及孩子不合規(guī)矩的行為的討論變成爭論。
20.不要讓你的孩子感到難堪或羞恥。
21.不要靠體罰來管教孩子,若你錯手打了小孩的屁股,你要找適當?shù)臅r候向他道歉。
22.無論何時,只要你做錯了,就應該道歉。
23.樹立良好的榜樣。
24.在孩子面前父母管教的步調(diào)應一致。
25.對付情緒失控的兒童最好的辦法是轉移其注意力。
26.對兒童需求延遲滿足。
27.孩子患病時應尋找支持你和孩子的外在力量。
28.對陷入緊張與沮喪的孩子提供安撫性的信息和支持。
29.不讓孩子看恐怖的或令人反感的電視節(jié)目,幫助你的孩子區(qū)分電視中的和真實生活中的事件。
30.如果合適的話,你的命令中應該包含著某種獎勵。
31.定期與老師交流。
32.對你的孩子的成長不能期望太高,不能操之過急、撥苗助長。
33.必要時約見心理醫(yī)生。
孩子咬東西說明心理有問題
導讀:小寶寶愛咬東西,往往是對這個世界比較好奇,因此總會把東西咬上一口,通過這個方法來了解陌生事物,這也是比較正常的。
有些小孩子很喜歡咬東西,抓起什么就喜歡往嘴里塞,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愛咬人。朝陽區(qū)婦幼保健院李杰主任醫(yī)師提醒家長,孩子愛咬人、咬東西,可能折射出孩子有情緒問題,家長要注意疏導。
專家分析,小寶寶愛咬東西,往往是對這個世界比較好奇,因此總會把東西咬上一口,通過這個方法來了解陌生事物,這也是比較正常的。而大一些的孩子,例如上了幼兒園或者更大的孩子,如果還喜歡咬東西甚至咬人,那么這可能暗示出他們有情緒上的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如果孩子喜歡咬東西、咬人,家長應該首先尋找原因,看寶寶為什么愛咬人。如有的孩子就是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動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的媽媽抱別的寶寶的時候,或是感到不高興的時候,會通過咬東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疏導寶寶的壞情緒外,家長還可以提醒孩子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愿,例如讓寶寶知道他不開心可以告訴大人,不一定非咬東西。
專家還提醒,一旦咬人、咬東西成了孩子的一種經(jīng)常性行為,就有必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了,必要時還要帶寶寶去看醫(yī)生。如果孩子是被其他孩子咬了,也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例如在寶寶被咬傷后應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傷處,止血之后可用冷敷法。如果咬破了皮膚,最好帶孩子看兒科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