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shù)據(jù)揭秘男孩教養(yǎng)的5個禁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1-08-21 教養(yǎng)筆記 教育教養(yǎng)筆記 小班教養(yǎng)筆記社會上前段時間對中國男人普遍不滿意,認為男人女人化,由此引發(fā)"男孩危機"。男孩不好教是很多家長內(nèi)心的痛,在養(yǎng)育男孩的道路上,你是否進入過以下禁區(qū)?
爸爸不能缺失
教育男孩,爸爸不能再缺位。調(diào)查表明,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親在唱獨角戲,只有三成家庭能夠做到父母共同負責子女教育,而父親擔起主要教育職責的家庭僅占一成,可見生活中"隱形爸爸"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
父教缺失對男孩成長具有更大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過分滿足,姑息遷就;包辦代替,過分呵護;過度保護,剝奪獨立鍛煉的機會。會使男孩對男性的性別認同弱化,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各位爸爸千萬別當"隱身人",不能做到跟孩子如影隨形,至少也應當經(jīng)常抽出時間陪陪孩子。
不包辦代替不有求必應
在生活中,當孩子分內(nèi)的事向大人求助時,男孩父母選擇"有求必應"的比例高于女孩(男3.07%,女2.40%),而選擇"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于女孩(男40.99%,女41.02%),說明父母對于男孩更易遷就,缺乏原則性。
在學習中,學生做完家庭作業(yè)后,男孩父母選擇"代孩子檢查"(男19.30%,女17.89%)和"讓孩子先檢查一遍,家長再檢查一遍"(男53.15%,女52.99%)的比例高于女孩,而選擇"督促他自己檢查"(男20.08%,女20.99%)和"隨他自己安排"(男5.41%,女6.31%)的比例則低于女孩,說明父母在男孩的學習中也易為他代勞。
不可忽視親子交流溝通
很多家長都感覺到,男孩越大,越不愿意跟爸媽說說心理話。但是越不說,孩子就越不愿意說。對男孩的教育,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親子溝通。yjS21.coM
調(diào)查顯示:男孩與父母間溝通話題范圍較窄,缺乏適宜的溝通方式。男孩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跡,影響了父母對自己的深入了解,也使得親子之間難以良好溝通。
此外,當孩子面對父母給予的壓力時,女孩選擇"和父母溝通,尋求理解"(男36.26%,女45.38%)和"向同學傾訴"(男4.12%,女7.12%)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而男孩選擇"向父母反抗"(男6.67%,女4.51%)和"忍耐"(男46.56%,女37.51%)的比例明顯高于女孩,表明男孩較少主動跟父母溝通,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與父母交流,因此面對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給予的壓力,要么反抗,產(chǎn)生親子沖突;要么沉默忍耐,不利于身心健康。
正因為男孩有上述特點,如果父母在親子溝通中仍采用隨性的溝通態(tài)度和方式,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無形中還會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日常的親子交流中獲得理解和幫助。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加強親子溝通,當媽媽有些話不好說時,爸爸可以跟兒子來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放手給男孩自由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別,女孩更喜歡得到父母的深入了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歡被約束和限制,更加向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并沒有了解到男孩、女孩這種差異。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父母對教育方式的選擇并未有意照顧到孩子性別差異,尤其沒能關注到男孩的發(fā)展特點和成長需求,沒有考慮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長對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較為獨斷,在某些事情的決定上沒有給予其應有的權(quán)利,這與男孩自身喜歡自由、挑戰(zhàn)的性格相左。
成績不可作為考核男孩的唯一
現(xiàn)在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小學,還是到高中,男孩的學習成績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機"。但是,對于男孩的父母來說,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調(diào)查顯示,在學習動機、課外閱讀和學業(yè)成績?nèi)齻€學習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況均比女孩差。例如,將學業(yè)水平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成績優(yōu)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別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顯高于男孩。其實,男孩在學業(yè)中表現(xiàn)出的困境,是由于某些特質(zhì)被現(xiàn)行教育方式約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于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而不易接受單調(diào)的語言刺激。而當前學校里諸多學科的教學方式無一不是以言語教學為主,限制了男孩潛質(zhì)的發(fā)揮。
而男孩的學業(yè)成績又影響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學生學業(yè)成績較好,父母常表現(xiàn)出較為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相反,則父母的負面教養(yǎng)方式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調(diào)查顯示,對于孩子的錯誤,選擇"訓斥"等教育方式(成績優(yōu)17.84%,良20.13%,中24.34%,差29.81%)和"忍不住動手"(成績優(yōu)3.71%,良6.78%,中7.68%,差13.58%)的比例,則隨子女學業(yè)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此外,考察對男孩的了解程度時,父母選擇比例較高的三個選項是:"三個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最喜歡的課和不喜歡的課";選擇比例較低的選項是:"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點或糗事兒"、"孩子最崇拜的人"。由此可見,父母對男孩的了解多為學習、交往等外在情況,而對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內(nèi)心世界缺乏了解,這自然會影響到親子溝通的質(zhì)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因此,男孩在學業(yè)上面臨的教育困境更為嚴重,主要表現(xiàn)為男孩自身的學習特點受到當前小學階段教學方式的約束,由此難以取得優(yōu)秀的學業(yè)成績,而其學業(yè)成績的弱勢又易引發(fā)父母消極的教育行為,讓男孩在小學階段學習中充滿失敗的體驗。男孩的父母,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父母需要認識和了解男孩在智力、行為、性格、習慣、心理等方面的發(fā)展特點,運用順應或更適宜的方式進行引導,幫助男孩發(fā)揮出自身優(yōu)勢,促進其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狼爸揭秘“一門培養(yǎng)三北大”
藤條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孩子不對,就要打,打,他們才能記住。
你是民,我是主,這就是民主。
就是封建又怎么了?
古有文官與武官。
你若選擇做文官,便不許做武官。
中國狼爸:
我打得已經(jīng)很科學了
有賴于一種質(zhì)地堅韌、彈性極佳的藤本植物,香港商人蕭百佑將三個孩子送進北大,躋身“成功父母”行列。備受爭議的教子經(jīng)《所以,北大兄妹》于今年6月出版,蕭百佑原本給這本書起的名字,叫《打進北大》。
受“美國虎媽”蔡美兒的啟發(fā),他自稱“中國狼爸”。祖籍福建的蔡美兒,因為所寫的《虎媽戰(zhàn)歌》一書曾在美國引發(fā)大面積質(zhì)疑,哪怕她并未對孩子動手,只是逼7歲的女兒連續(xù)數(shù)小時練琴,其間不允許吃飯喝水上廁所,直至深夜。
以“打”為法寶的“中國狼爸”,再次掀起對中國國產(chǎn)教育模式的討論。
“一門三北大”的奧秘
2009年,蕭百佑的長子蕭堯和長女蕭君分別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法學院錄取。今年夏天,二女兒蕭簫成了哥哥姐姐的校友。最小的三女兒蕭冰目前正在讀高二,她有古箏特長,目標是同樣位于首都的中央音樂學院。
在《所以,北大兄妹》一書中,實現(xiàn)“一門三北大”的奧秘簡單而清晰:“古人很聰明,發(fā)明出藤條,打到身上對皮膚的刺激很大,但不傷筋骨。”在快速促成孩子懂事和成長方面,蕭百佑覺得藤條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狼爸”在全國各地做奢侈品生意,家境早已中產(chǎn)。他并沒有細讀過有關“虎媽”的任何報道。在被記者問到“狼爸”與“虎媽”的差別時,蕭百佑以為“虎媽”只是用嚴苛的方式教育別人的孩子,而他教的孩子是自己的。
“她用她的方法成功了,還有更多的家長用他們的方法也成功了,包括我。每家都有不同的成功喜悅,但共性的東西肯定有,當然這個共性在別人看來,可能完全是糟粕?!?/p>
蕭百佑堅定地認為,只有中國傳統(tǒng)教育才是最正統(tǒng)、最優(yōu)秀的教育方式。這或許也是他與“虎媽”的共識之一。當自己的教育理念被一幫朋友群起攻之時,他大聲反駁道:“中國幾千年的禮不可丟,父親就要有做父親的威信,孩子不對,就要打,打,他們才能記住?!?/p>
電影導演高希希應邀為《所以,北大兄妹》作序:“三郎(蕭百佑)的家庭教育,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典范,也是正在消失的中國傳統(tǒng)家教的一種回歸?!?/p>
對自己出書,蕭百佑曾有一個想法,至少要讓家長在自己領導的小孩面前做回長輩。“現(xiàn)在對領導的孩子都已經(jīng)阿諛奉承到孫子輩了,人家的孫子對你不禮貌,你都不敢說,就為了體面,我覺得這害了下一代。”
“你是民,我是主,這就是民主”
過去十多年中,蕭百佑無數(shù)次從家中的仿古花瓶里取出藤條,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孩子犯了錯誤,必然要打。
他的打法流派被自己總結(jié)成七條:一、初中以后少打,因為性格已經(jīng)定型,但在幼兒、小學時期,定要嚴厲管教;二、只用藤條或雞毛撣,傷皮肉不傷筋骨;三、只打手和小腿,身體其他部位不打;四、打前先訓話,講明錯誤之處再打;五、一個孩子犯錯,其他孩子必須站在一旁聽從教誨,看著兄弟姐妹挨打;六、打之前告訴孩子這次要打幾下,讓孩子自己數(shù),不多打不少打,數(shù)錯一下罰十下;七、孩子必須主動伸手挨打,不能縮手躲避,不能喊疼,縮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孩子們當然有過反抗。蕭堯曾據(jù)理力爭說,現(xiàn)代社會要講求民主。父親不屑地回應:“你是民,我是主,這就是民主。”
蕭百佑曾是廣東省直屬機關最年輕的副科長,但他不相信老師、校長和局長在獎金刺激下的“素質(zhì)教育”?!昂芏嗳苏f我的家庭像一個封建傳統(tǒng)思想下的家庭,就是封建又怎么了?”
他在題為《假如藥家鑫、馬加爵是我的孩子》的博客文章里分析:“馬加爵為何成魔?父母疏于管教!不打、不罵、不理……藥家鑫為何成魔?父母視其為寶貝,掌上明珠!真是捧到手上怕受風,含到嘴里怕雨淋……假如小馬、小藥是我的孩子,我會以巴掌告訴他們:生命比起任何東西來都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什么,哪怕是尊嚴,也遠遠比不上生命!”
“考上大學再來給我談興趣”
國產(chǎn)教育模式在蕭家,就是孩子不允許自由看電視和上網(wǎng),不允許隨便開冰箱喝可樂,家在廣州時,孩子的房間也不允許開空調(diào)。從剛會說話開始,幾個孩子的必修課就是《聲律啟蒙》《三字經(jīng)》《琵琶行》。
蕭百佑不停向幾個孩子灌輸,考不上北大就是失敗。哥哥姐姐同時被北大錄取,二女兒蕭簫自然有了要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的額外壓力。“所以我給你一個條件,”蕭百佑在考前對她說,“考不上爸爸不批評你,但是你必須重考。”
孩子們上學后,與同學的交往一直被嚴格限行。為杜絕被同齡的孩子帶壞,蕭家子弟想去同學家串門,必須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請書,列明去哪位同學家,這位同學在班級擔任的職務,學習成績?nèi)绾?同行的同學有哪幾個,都在班上擔任什么職務,學習成績?nèi)绾?大概要待多久,何時可以回來;同學家長的姓名和電話。最后,申請書還必須由班主任簽字。孩子們當然不好意思為了找個同學還去見老師,申請書大都斷于簽字環(huán)節(jié)。
孩子在上大學之前不需要朋友——這是蕭百佑眾多不近人情的堅持之一。因各種原因,蕭家搬遷過五次,每次轉(zhuǎn)學、搬家后,蕭堯與之前的同學便完全失去聯(lián)絡,他的小學同學如今一個也聯(lián)系不上。在蕭百佑看來,以前的同學既然已經(jīng)不“同學”了,又有什么可交流。從小到大,蕭堯只在學校參加過兩次春游,對如此嚴格的社交控制,蕭百佑認為,這“為孩子們在同學圈中圈起了一個最純潔、最安全的環(huán)境”。
任何課外活動在蕭家都被禁止。小學時代的蕭堯曾沉迷于植物研究,家里陽臺上擺滿他種植的各類花草。但在一次幅度不大的考試成績下降后,蕭百佑命令兒子把全部植物扔進垃圾桶。為此,蕭堯與父親發(fā)生了少有的爭執(zhí)。蕭百佑拿著藤條對兒子喝道:“我本來不想管你,但是你太不爭氣,有興趣可以,考上大學再來給我談興趣!”
打完兒子,蕭百佑又布置了十遍《滕王閣序》的抄寫?;貞涍@段往事,蕭堯說,自己對植物的興趣,如今也只限于幫媽媽種些蔥姜蒜了。
蕭家四兄妹一直不被允許參加校內(nèi)的比賽活動,被同學譽為“三分王子”的蕭堯也不能隨心所欲去打籃球。父親對他說:“古有文官與武官,你若選擇做文官,便不許做武官?!?/p>
在孩子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前,蕭百佑也不給一分零花錢,因為有了零花錢便會有新鮮好玩的東西,對學習也就越發(fā)沒有興趣。
因為父親的“暴政”,蕭堯曾經(jīng)想過離家出走,卻始終下不了決心。沒有錢,沒有朋友,他想,能走去哪?
“我打得已經(jīng)很科學了”
蕭百佑把自己塞進一條背帶褲,或者一件唐裝,短發(fā)直立。即便笑容可掬地面對記者,也不免讓人遐想其手執(zhí)藤條怒發(fā)沖冠的模樣。他的妻子雖然對丈夫這套教育方式不完全贊同,但看見孩子的學業(yè)進步,也就無條件支持了。
她會在孩子被打出傷痕之后,為他們上藥。外涂的萬花油,4個孩子有時候輪著用,有時候一起用。
蕭百佑對孩子的懲罰沒有上限,因為“錯誤沒有上限一說”。有一次他打完小女兒蕭冰,蕭冰的姑媽邊哭邊給侄女洗澡。因為要練琴,蕭冰只能被打腿,上面全是血印?!肮脣屇銊e數(shù)了?!笔挶潇o地說,“28下。”
“這證明我在打她的時候,她頭腦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是錯的,應該受罰?!笔挵儆訉ε畠旱谋憩F(xiàn)充分認可。
“虎媽”已經(jīng)讓西方人開始考慮借鑒中國式方法教育子女,美國《時代周刊》在對她的封面報道中寫道:“我們可以繼續(xù)在她書中的一些惱人細節(jié)上糾纏不清 (比如她是不是真的威脅說要燒掉女兒的填充玩具),也可以利用她的總體觀點作為鞭策自己的動力……勤勞、堅毅、不容借口,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這都是成功秘訣。”
“狼爸”蕭百佑更想效法的是自己的雙親。他的爸爸是國民黨時期的憲兵隊長,在家中極具權(quán)威。母親則不說道理地打自己的兒子,每天兩頓以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這樣,物質(zhì)一窮二白,精神則完全瘋狂,母親對我有暴打的成分,她又不認字,但卻把我教正了?!笔挵儆诱f,“她打我和我現(xiàn)在打孩子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對孩子的愛。”
當記者問,“你的孩子以后也會像你一樣打他們的孩子么?”蕭百佑說:“我建議是這樣。3個女兒打不打我不知道,因為女兒不能做主,要看她們先生。兒子應該會打,因為我覺得他有男子漢的氣質(zhì),他說愿意把小孩交給我教,那證明他認同打,所以我估計他也會打。但是我希望他比我打得更加科學,比如在工具上啊,打的部位上啊,雖然我打得已經(jīng)很科學了?!?/p>
見不到孩子,孩子再優(yōu)秀也不快樂
蕭百佑的孩子都有香港身份,他卻不贊成將孩子送去香港讀書。
“香港有香港的教育模式,我認為中國人的孩子還是在中國內(nèi)地接受教育好。我更反對的是把小孩送出國外,尤其小學初中就送出去,孩子最需要的東西我覺得還是家庭?,F(xiàn)在出國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也不排除其中會有很成功的,但我認為起碼父母不快樂,見不到孩子,孩子再優(yōu)秀也沒用?!笔挵儆诱J為,“內(nèi)地的教育還是有一個很好的體系的,只不過這幾年大家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打爛了一些好傳統(tǒng)?!?/p>
當被問及“還是有很多家長不打孩子,也培養(yǎng)成才了”時,蕭百佑說:“沒問題,如果他的家庭是書香門第,他爸爸是錢鐘書那有什么問題。要么他爸爸是個省委書記,那也沒問題。家庭背景又好,學習又爭氣的孩子鳳毛麟角,現(xiàn)在最多的是‘李剛的兒子’。”
揭秘孩子哭鬧的本質(zhì)
哭鬧是新生寶寶的特有標志,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從離開母體的一煞那,新生兒就用哭來向世人宣布,他來到了這個世界。這第一聲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產(chǎn)科醫(yī)生、新生兒科醫(yī)生、助產(chǎn)士,沒有哪一位不期盼著這響亮的第一聲哭。
沒有這第一聲哭,醫(yī)生們就會立即進入緊張的搶救之中,這哭是生命的象征,這哭聲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質(zhì)量的砝碼。不但第一聲哭是重要的,哭在整個新生兒時期都有其特有的意義,新手媽媽們不要為寶寶的哭而煩惱,那是寶寶在和媽媽說話,新手媽媽要學會聆聽寶寶“說”什么:
⊙“媽媽聽聽吧,我多健康?!?/p>
這是運動性啼哭。這種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聲音響亮,節(jié)奏感強,常常無淚液流出,每日累計啼哭時間可達2小時,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沒有伴隨癥狀,不影響飲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時較短,如果您輕輕觸摸寶寶,寶寶會向您發(fā)出微笑,如果把寶寶的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兩下,寶寶會安靜下來。當寶寶出現(xiàn)這樣的啼哭時,媽媽最好不要打斷寶寶的“話”,讓寶寶和您說一說話,不是很好嗎?
⊙“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奶吃吧。”
這是饑餓性啼哭。這種哭聲帶有乞求感,哭聲往往是由小變大,很有節(jié)奏,不急不緩,當你用手指觸碰寶寶的面頰時,寶寶會立即轉(zhuǎn)過頭來,并有吸吮動作,倘若你不給喂哺,而是把手拿開,則寶寶哭得會更厲害,一旦喂奶,哭聲嘎然而止,吃飽后絕不再哭,有時還會露出笑容。
⊙“哎呀,媽媽可把我撐著了?!?/p>
這是過飽啼哭。這種啼哭多發(fā)生在喂哺后,哭聲尖銳,兩腿屈曲亂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寶寶腹部貼著媽媽抱起來,哭聲加劇,甚至嘔吐,若系過飽哭鬧,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
⊙“媽媽,我口渴得很,媽媽喂我點水吧?!?/p>
這是口渴啼哭。這種哭多表現(xiàn)為不耐煩的哭,嘴唇干燥,時常伸出舌頭,舔嘴唇,當給寶寶喂水時,可立即停止啼哭。
⊙“媽媽,我呆煩了,抱抱我吧?!?/p>
這是意向啼哭。這種啼哭寶寶常常是頭部不停地左右扭轉(zhuǎn),似左顧右盼,哭聲平和,帶有顫音,當您走到寶寶跟前時,啼哭就會停止,雙眼盯著您,一付著急的樣子,隨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聲音,小嘴唇翹起,這就是要你抱抱他。
⊙“我尿褲子了,給我換換吧!”
這是尿布濕了啼哭。啼哭強度較輕,哭時多無淚,大多在睡醒時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時,兩腿蹬被,當你為他換上一塊干凈的尿布時,他就不哭了。
⊙“我已經(jīng)睡醒了,怎么天還沒有亮呢?”
這是要亮光啼哭。小寶寶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鬧不止,這是由于晝夜顛倒,當你打開燈光時,哭聲就停止了。兩眼睜得很大,眼神靈活,這多是白天睡得過多所致,應逐漸改變過來。
⊙“媽媽給我蓋得太少了,我怎么這么冷啊?!?/p>
這是寒冷啼哭,這種哭聲多較低沉,有節(jié)奏,哭時肢體少動,小手發(fā)涼,嘴唇發(fā)紫,當為寶寶加衣被,或放到暖和地方時,就變得安靜了。
⊙“媽媽給我蓋得太多了,不要這么惦記我?!?/p>
這是燥熱啼哭,寶寶多大聲啼哭,不安,四肢舞動,頸部多汗,當你減少衣被,或把寶寶移至涼爽地方時,寶寶就會停止啼哭。
⊙“我困了,可我還睡不著覺,不要打擾我。”
這是困倦啼哭,啼哭呈陣發(fā)性,一聲聲不耐煩的嚎叫,這是寶寶鬧覺,常由于室內(nèi)人太多,聲音嘈雜,或室內(nèi)環(huán)境污濁、過熱等原因所致,去除原因,寶寶安靜下來,可很快停止啼哭而入睡。
⊙“什么東西扎著我了?”
這是疼痛啼哭,如異物刺痛,蟲咬,硬物壓在身下,這時哭聲比較尖利,應仔細檢查被褥,衣服中有無異物,皮膚有無蟲咬傷。
⊙“我好孤獨啊,我有些害怕?!?/p>
這是害怕啼哭,突然發(fā)作哭聲刺耳,伴有間斷短暫的嚎叫,多由于恐懼黑暗,獨處,怕小動物,打針吃藥,突如其來的聲音等。要細心體貼照看寶寶,使其消除恐懼心理。
⊙“我要拉屎了。”
這是大便前的啼哭。大便前,腸蠕動加快,寶寶感覺腹部不適,哭聲低,兩腿亂瞪。
⊙“我身體不舒服?!?/p>
持續(xù)不斷,悲悲切切的啼哭,有眼淚。比如寶寶養(yǎng)成了洗澡,換衣服的習慣,當不給換衣服或洗澡時;又如被褥不平整時,尿布不柔軟時,都會引起啼哭。
寶寶哭鬧媽媽不必驚慌,這是寶寶的正常情況,需要你的細心和耐心觀察,讀解寶寶真正的意圖更好照料出健康可愛的寶寶。
大數(shù)據(jù)告訴你,中國人有多想生男孩!
2017年11月,世界經(jīng)濟論壇發(fā)布的《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在女性“健康與生存”指標上,全球144個經(jīng)濟體,中國排倒數(shù)第一。其中,“新生人口性別比例”方面,中國長期處于嚴重失衡狀態(tài)。
中國將有3000萬以上剩男
性別比,通常是以每100個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shù)目為計算標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8.06,比10年前高出1.2個百分點;此后,這一比例持續(xù)下降,到2015年已降至113.51。
正常情況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會有103-107個男孩出生。由于男孩死亡率高于女孩,到婚育年齡,男女數(shù)量趨于均等。因此,聯(lián)合國將103-107設為出生人口性別比的正常值。
九個最失衡省份:安徽,湖北,湖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海南
這種失衡,已帶來不少問題。專家估計,未來30年,中國將出現(xiàn)3000萬以上“剩男”。就算足夠幸運,諸如江西68.8萬天價彩禮、河南一母親因給不起兒子彩禮輕生,這種“因婚致貧”的中下簽,也會被不少人抽中。
9省份出生性別重度失衡
性別失衡現(xiàn)象,曾遍布中國絕大多數(shù)省份。
2010年,全國9省份出生性別比超120,這9個省份出生人口占到全國的39.9%;西藏、新疆和北京3個出生性別比正常或略髙的地區(qū),出生人口僅占全國的3.5%。
一切都是為了生兒子
這種想生男孩的迫切,在不同孩次的性別比上有更直觀的體現(xiàn)。1982年以來四次人口普査,二孩、三孩及以上的出生性別比,幾乎都遠高于一孩。
在鄉(xiāng)村社會,風俗文化和傳統(tǒng)觀念依舊沿襲著父權(quán)制的規(guī)則,強化著性別差異的文化認同,導致女性難以獲得與男性同樣的權(quán)利。
一項針對湖北、安徽和廣西6個縣1508個村莊的調(diào)查指出,女兒結(jié)婚后留在本村不能享有村民待遇的情況普遍存在;財產(chǎn)只分給兒子,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認同。
專家建言:培養(yǎng)男孩的五條禁忌
當越來越多的男孩在學業(yè)上陷入困境,當男孩不斷面臨持續(xù)增加的心理疾病,當男孩的體質(zhì)和氣質(zhì)越來越不像男子漢,當男孩竭盡全力仍然找不到滿意的社會角色,家長們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以下五大禁忌一定不要做。
1.不與孩子交流溝通。
如果成人,尤其是家長不與孩子交談,他便很難自在地與他人交談。家庭中的沉默會給他的自尊、自我價值感以及他對未來婚姻家庭關系的信任產(chǎn)生不良影響。
2.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
對有些孩子來說,經(jīng)常與其他孩子作比較,有時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的自豪感,扼殺其雄心壯志。其實,這些譏諷之語根本不能激勵人,相反,它們給自己明媚的童年生活蒙上了陰影。
3.動不動數(shù)落孩子。
成年人不經(jīng)意說出的話,有時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甚至偶爾以玩笑形式說出的生硬的話都會讓孩子埋下自我懷疑的禍根。
4.對孩子抱有過高期望。
設定過高的目標同設定過低的目標一樣都沒有什么好處。目標太高會導致失敗,動搖你孩子的信心,并讓他覺得唯有獲得成功才能得到你的認可。
5.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孩子的成功之上。
如果父母只是在孩子成功時才會自我感覺良好,他們其實是竊取了孩子的成功,這會讓他覺得被利用,感到迷惑和空虛,而不會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