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世界語言真奇妙》
發(fā)布時間:2021-07-30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教案大班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說課稿設計思路:
本周是我們IB單元——“一百種語言”進行的第一個星期,正值“聲音(說、唱)”這個探索范疇。我們班有許多來自各個國家的孩子,平時時而聽到他們用本國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間也會模仿幾句,可見他們對各個國家的語言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興趣,而且,班中家長的寶貴資源是非常值得我們引用的。何不把家長請到我們身邊,和孩子們一同去發(fā)現(xiàn)、探究奇妙的世界語言呢!!
內(nèi)容與要求:
1、感受、體驗學習各國語言的樂趣。
2、感知不同語言相應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材料與環(huán)境:
1、邀請家長代表穿著本國民俗的服飾,并讓家長準備一些簡單的圖文字卡。
2、讓家長和孩子準備一首《小星星》的自國語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師準備“太陽”的圖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過程與指導:
一、猜猜奇妙的語言
二、欣賞“太陽”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陽”的圖卡,邀請孩子試試你能用幾種語言表達。
2、幼兒感知不同語言相應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媽媽一起學——“謝謝、再見”
四、欣賞《小星星》的各國語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媽媽一同舞動《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活動反思: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活動主題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本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了解世界各國風情的基礎上,體會世界的奇妙。新課標中提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活動是“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構筑的平臺。在新課程標準的分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中,寫到: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在(二)能力目標中,寫到:知道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藹相處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設計《世界真奇妙》第一課時的指導思想。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力求于從以下幾點來開展教學:
一、創(chuàng)設平等互動的課堂環(huán)境。在本課中我本著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努力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煥發(fā)生命活力的舞臺。在課前,布置學生去收集世界各國的資料,了解各國的禮儀,并學一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意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通過師生平等的互動,一起學習各國不同的禮儀,學習“你好”,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給各國取別稱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激發(fā)學生認識世界的興趣。
二、層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整堂課設計我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教學:“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欣賞俄羅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鵝湖》、日本的櫻花、各國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格及多樣性;“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讓學生取取別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各國的主要特點;“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學一學各國的禮儀,了解中西禮儀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麗的世界。這樣從知到行,從課內(nèi)到課外,構成了品德教學的整體性。
三、采用豐富的活動,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教學。新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世界真奇妙”這一主題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因為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膚淺,對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一味地灌輸枯燥無味的知識,顯然不能激發(fā)學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而且也是違背新課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這個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游戲情境,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通過猜一猜、取一取、學一學等活動,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得。"教.案來自:"讓學生學做各國的禮儀,使學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這些豐富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使課程充滿快樂和活力。
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在教學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chuàng)設了“世界真奇妙之旅”,帶領學生一起領略大千世界的精彩與奇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志性事物。因為學生知識的貧乏,所以本活動中我主要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的展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還穿插了觀看《四小天鵝舞》和欣賞日本櫻花的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的欲望。各國代表事物用圖片配以音樂的形式出示,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異景觀。在“別稱知多少”中,通過說一說各國的標志,以“國家別稱我來說”的交流,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得出規(guī)律——各國的別稱跟他們的特點有關。然后讓小組合作進行實踐,給各國取別稱。這里出現(xiàn)了三個,前面兩個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們的特點,后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小組交流中我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以豎大拇指在希臘人眼中是“滾蛋”的不同意思,讓學生感受到要到世界各國去旅行就要了解各國的獨特禮儀,要不容易引起誤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世界的興趣。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課堂充滿濃濃的人文氣息,使課本資源、學生資源、教師資源有效合理地利用。
但一堂上下來,總感覺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著不足,比如因為事先對學生的學情知識基礎沒有充分地了解,就出現(xiàn)了看標志猜國家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幾乎全班學生都猜不出俄羅斯這個國家,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學生顯得拘謹。這也告戒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課前一定要對學生做好充分的了解,只有建立在學生基礎上的學習才是有效的。
如果說這次匯報課活動,給我創(chuàng)造了一次又一次磨練的平臺,那先前的一次次試教和反思,則只是用真誠收獲了一份真情;而最后一次的正式匯報課,在贏得學生的真情外,我還贏得了章老師的許多幫助和指點,成就了我生命課堂的精彩。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顛倒世界》及教學反思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大班語言教案《顛倒世界》”。讓幼兒能用語言、繪畫大膽地表現(xiàn)有趣、新奇的"顛倒世界,理解故事,借助"顛倒"所產(chǎn)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進行顛倒前后的比較對照,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借助"顛倒"所產(chǎn)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進行顛倒前后的比較對照。
2.能用語言、繪畫大膽地表現(xiàn)有趣、新奇的"顛倒世界"。
3.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4.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磁帶、繪畫工具等。
2.幼兒用書。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故事,感知故事的滑稽有趣。
2.活動難點: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有趣、新奇的"顛倒世界"。
3.指導要點:調(diào)動幼兒原來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對照故事,發(fā)現(xiàn)《顛倒世界》的有趣、滑稽、可笑。
【活動過程】
1.彎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說說與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看到的東西都相反了、顛倒了)
2、打開幼兒用書觀察。
提問:
你發(fā)現(xiàn)什么奇怪的事情?(讓幼兒仔細觀察,請個別幼兒代表講述)過渡語;:這是什么地方呀,發(fā)生了這么奇怪的事,真讓人納悶。
2.傾聽故事提問:
(1)烏鴉亞伯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2)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顛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大貓;人拉著馬車,馬卻坐在車上;小孩子搖著搖籃正在哄老爺爺睡覺)
(3)看到這樣一個顛倒世界,亞伯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3.討論。
(1)聽了這個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嗎?(引發(fā)幼兒講出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你知道烏鴉亞伯還看到了哪些顛倒過來的奇怪事兒嗎?
4.幼兒完整的再次欣賞一遍故事
小結(jié):顛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顛倒過來了,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顛倒的事情?請你和好朋友一起講一講,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畫下來。
5.繪畫:顛倒世界
(1)幼兒將自己想象出的顛倒事情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你講我猜。幼兒可互相猜測別人繪畫的意思,再聽聽小作者自己的介紹。
【評價要素】
1.對周圍事物是否產(chǎn)生比較對照的興趣。
2.能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xiàn)有趣的顛倒世界。
【活動建議】
1.你見過幼兒彎下身子從胯下向后看嗎?此時此刻幼兒表現(xiàn)出來的正是一種顛倒過來看的心態(tài)--追求新奇。利用幼兒的這種天性,我們創(chuàng)設了"顛倒"的學習情境。這一情境不僅有趣,而且能使幼兒以顛倒的方式來重組自己的知覺經(jīng)驗,自然而然地"比較"著顛倒前后的知覺印象。"比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引發(fā)幼兒"比較對照"的興趣是這個活動的目的所在。這種"比較"不是教師牽引下的刻意訓練,而是充滿趣味的,在學習情境中自然地、積極地進行著得。因此,對幼兒表現(xiàn)出的對滑稽有趣的追求應該鼓勵,而不應制止。
2.繪畫活動中,不必過多注重繪畫技能,而應側(cè)重于幼兒的大膽想象。
3.該活動為二課時。
4.活動后,可組織幼兒進行"顛倒世界"活動,讓幼兒彎下腰看活動室的環(huán)境布置或操場上的場景等。注意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幼兒太過勞累。
【附故事:顛倒世界】
有只烏鴉名字叫亞伯,它很喜歡飛到各種各樣的地方去看看。
有一天,亞伯飛到一個奇怪的地方,它看到一只小老鼠在追一只大貓。亞伯想:真奇怪,別的地方都是貓在追老鼠,這里怎么是老鼠在追貓呀?
正在這個時候,亞伯看到了更奇怪的事情:一個人拉著馬車,馬卻坐在車上。真奇怪,別的地方都是馬拉車,人坐車,這兒怎么是人拉車,馬坐車?
烏鴉亞伯又看到了奇怪事情。
一個小孩子搖著搖籃正在哄老爺爺睡覺呢!亞伯想:這真是一個顛倒的世界,什么事情都顛倒過來了,老爺爺坐到搖籃里,小孩子哄老爺爺睡覺。烏鴉亞伯在這個世界里飛來飛去,看到了許許多多奇怪的事情。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內(nèi)容非常有趣新奇,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打破常規(guī)思維,重新組合,塑造各種奇妙的形象;同時讓幼兒理解故事中“顛倒”所產(chǎn)生的滑稽好笑的場景,感受著樂趣。當我用神秘的口吻講述時,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聽著聽著,小朋友還不時發(fā)出會心的笑聲。我沒有阻止他們,也沒有暫停,而是和他們愉快地沉浸在顛倒世界里。由于講述的內(nèi)容有限,有很多空間供幼兒想象,思維的火花不停地在碰撞。
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他們畫出來的顛倒世界更讓我們成人贊不絕口。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chuàng)造美的天使,那支普通的記號筆猶如神仙下凡有了靈氣,像一把火炬點燃了孩子們還沒挖掘的潛在能力,通過顛倒世界迸發(fā)出來。
幼兒百科:世界(world)廣義上來講,就是全部、所有、一切。一般來講世界指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也代稱有天地、天下、此岸、世間、萬物、世上等。
大班社會教案《世界真奇妙》
大班社會教案《世界真奇妙》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習俗、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感知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樣化與差異性,感受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豐富與有趣,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世界真奇妙》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受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豐富與有趣。
2.初步了解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習俗、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感知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有關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習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
材料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有關的圖片。
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地球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誰能從地球儀中很快找出中國所處的位置?
2.多形式幫助幼兒了解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習俗、風土人情等。
★幫幼兒區(qū)別中國小朋友與外國小朋友的不同。
師:你見過外國小朋友嗎?他們長什么樣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
幼兒討論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幫幼兒了解中外小朋友飲食習慣的不同。
師:外國小朋友喜歡吃什么?餐具是什么?
★幫幼兒了解中外節(jié)日、習俗、風光的不同。
教師:中國與外國的節(jié)日。如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外國的節(jié)日: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復活節(jié)等。
習俗:中國的舞龍、舞獅、踩高蹺、大頭娃娃等,外國的有:化妝舞會等。
中外的風光:欣賞中外風光的圖片,及一些國家的建筑。
3.通過討論,引導個別幼兒想大家介紹你了解的世界之最?
4.結(jié)束:你們還想了解世界的什么?引導幼兒將自己最喜歡的內(nèi)容布置在世界之最的主題墻上。
活動延伸角色:
游戲活動:在角色游戲旅行社中,開展"去世界各地旅游"的游戲,讓幼兒扮演導游想旅客介紹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著名建筑等。
幼兒百科: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長期共同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產(chǎn)生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能夠體現(xiàn)本民族特點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總和。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fā)展的水平。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奇妙的聲音》
一、設計思路:
幼兒園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了解自然環(huán)境,觀察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其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欲望,增強自我觀察能力和判斷分析等思維能力。聲音現(xiàn)象屬于大班科學教育目標之一,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聲音的產(chǎn)生原因,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奇妙的聲音》,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發(fā)展其科學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聲音的產(chǎn)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增強對聲音的辨別和判斷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聲音如:電話聲、鐘聲等。
2、紙折的小青蛙、電光紙、塑料袋、盤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種樂器等。
3、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感知聲音的產(chǎn)生,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五、活動過程:
1、猜一猜,感知聲音。
師:孩子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蠹曳浅J煜さ穆曇?,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聲音?
放課件,自然界的一些聲音,灰太狼。
(分層播放,第一次放一種聲音,第二次可以放幾種,可以逐個增加)師:小朋友你們的耳朵好靈呦,都猜到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嗎?(引出問題)
2、玩一玩,探索聲音。
(幼兒分成三組,第一組:樂器、第二組:收集的廢舊材料、第三組:盤子、豆子)
①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樣東西,這些東西都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請你們拿出,玩一玩,看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屈,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②請個別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小結(jié):物體進行碰撞振動而產(chǎn)生了聲音。
③讓幼兒把手放在喉部,進一步體驗振動產(chǎn)生聲音。
④師:剛才,大家都玩了玩,讓這些物體都發(fā)出了聲音,那這些聲音一樣嗎?再次玩這些物體。進一步探索不同物體發(fā)出和聲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聲音。
師:剛才。大家玩弄了各種物品,讓他們了出了不同的聲音,現(xiàn)在,我們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聲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腳,尖叫等。
(提醒幼兒避免發(fā)出尖叫的噪音,影響到其他人。)
4、聽一聽,欣賞聲音。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發(fā)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樣的聲音屬于好聽的聲音呢?
(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不同,懂得要多聽樂音,避免噪音,保護我們的耳朵不受傷害。
5、活動延伸: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我們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們班的寶寶們還能發(fā)現(xiàn)更多,更好聽的聲音認真觀察,細心聆聽,把你們發(fā)現(xiàn)的,聽到的,帶回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nèi)容新穎,有創(chuàng)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文.章出自教.案網(wǎng))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螃蟹的奇遇》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2、知道有些動物有再生的本領。
活動準備
《螃蟹的奇遇》多媒體課件、自制大圖書一本、螃蟹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螃蟹圖片,提問:這只螃蟹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這只螃蟹少了一只大螯)?
2、幼兒猜測:
(1)猜猜這只螃蟹大螯斷掉的原因可能會是什么?
(2)斷了大螯的螃蟹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二、理解故事
1、觀看多媒體FLASH(螃蟹被捉)。
(1)螃蟹的那只大螯怎么會斷的(因為被人捉住關進了竹簍里,它為了脫離險境,結(jié)果失去了一只大螯)?
(2)沒有了大螯的螃蟹好擔心啊!它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可能會被同伴欺負;可能會不方便捕食獵物:可能會影響游泳的速度……)?
(3)如果你們是螃蟹的朋友,你們會怎么安慰它呢?
(4)教師小結(jié):看到螃蟹這么擔心,你們都會安慰它,你們真是一群有愛心的朋友。
2、閱讀大圖書(重點:螃蟹遇見壁虎和蚯蚓的情節(jié))。
(1)重點講述:螃蟹與壁虎的對話。
① 猜一猜,螃蟹遇見壁虎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可能說“別擔心,我會照顧你的”;可能說“你有什么事情我來幫你做”;可能說“別太著急了,你的傷會好起來的”……)?
② 小結(jié)(聽畫外音):壁虎究竟是怎么安慰螃蟹的(別擔心,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過不了幾天,你就會重新長出一只新的大螯來的)?
③ 提問:壁虎對螃蟹說了一件什么事情?"來;自.屈;老師;教.案;(觀察大圖書中的畫面)觀察理解“云記號”里的內(nèi)容:壁虎遇到青蛇的時候是怎么逃脫的(原來壁虎遇到青蛇,被青蛇咬住了尾巴,壁虎就是靠掙斷尾巴的方法順利逃脫的)?
④ 壁虎的身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壁虎具有再生的本領,螃蟹和壁虎一樣,也有再生的本領)?
(2)幼兒分別扮演壁虎和螃蟹,表演壁虎和螃蟹的對話。
(3)繼續(xù)閱讀大圖書(螃蟹遇見蚯蚓的情節(jié)),重點講述:螃蟹與蚯蚓的對話:
① 哎呀!這條蚯蚓怎么了?
② 如果你是螃蟹,你會對蚯蚓說些什么?
③ 過渡:蚯蚓也有再生的本領,不過蚯蚓再生的本領和螃蟹有點不一樣。
④ 蚯蚓的再生本領和螃蟹的再生本領有什么不一樣?
⑤ 螃蟹聽了蚯蚓的話,臉上的表情是怎么樣的?
⑥ 大圖書里什么符號告訴大家,螃蟹對蚯蚓的話是半信半疑的?
⑦ 這個大的“云記號”里還有一個小的“云記號”表示什么意思呢(這表示說話的蚯蚓在回憶以前的事情,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大圖書上的秘密)?
(4)幼兒扮演螃蟹與蚯蚓。
① 誰愿意來扮演螃蟹和蚯蚓,說說它們之間的對話?
② 小結(jié):一些動物雖然都有再生的本領,但是它們的表現(xiàn)方式各不相同。
三、留疑拓展還有許多動物也有再生的本領,大家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去找找看,下次請你們來講講各自的發(fā)現(xiàn)。
活動反思
本活動取材來自大班學習活動動物大世界這個主題,在結(jié)合二期課改教材的基礎上又結(jié)合了我園以故事教學為特色的教學方式,在活動中采用了看圖片進行猜測,聽錄音進行描述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對圖片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幼兒對于語言的敏感性和記憶能力,通過這個故事的教學也讓孩子們能夠了解部分動物的再生本領。此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和分類再生與不再生動物,大膽自信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充分發(fā)揮想象,把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通過合理的思考有了更深了了解,孩子對于動物的再生現(xiàn)象也是非常感興趣,興致勃勃的探索著,猜測著,看書的環(huán)節(jié)讓他們恍然大悟,也激發(fā)了他們探索更多動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