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很成功的表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1-07-23 幼兒園說課稿成功稿 幼兒園說課稿人際關系 幼兒園親子的游戲1、孩子能夠在你面前
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真實情緒
很多父母比較頭疼孩子在自己面前“發(fā)脾氣”。但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區(qū)別只是會不會在某個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而已。
對一般人而言,覺得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xiàn)情緒。
如果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才敢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出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憤怒、悲傷、恐懼等等。
只有當孩子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才會在父母面前真實的表達情緒或是撒嬌。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xiàn)某一類情緒,就預示著親子關系有些問題了。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不許孩子表現(xiàn)出某種情緒,或者當孩子表現(xiàn)某種情緒的時候就打斷或者制止。
比如說:中國的很多家庭是不允許孩子哭的,尤其是男孩子。在不允許哭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后大多數(shù)不會表達情緒,喜歡冷暴力,內心壓抑、痛苦。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會接納生而為人,就是有各種情緒。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情緒,可以幫他們說出來。
2、孩子受傷或者遇到問題時
首先愿意找你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遇到問題會找自己解決。其實未必。孩子會先判斷父母對此事件的反應,預測可能的后果。
所有判斷都是基于孩子過去和父母相處的經(jīng)驗。只有當孩子覺得會獲得幫助,遇到問題才會第一時間找父母。
如果孩子過去在外面受到傷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采取責怪的態(tài)度,孩子以后可能寧愿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
3、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
不擔心你會有什么反應
如果孩子愿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說明你們這段親子關系很親密。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會越來越不愿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4、你對孩子的反饋不評判
也不貼標簽
有些父母給孩子的反饋完全不客觀,甚至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簽。
我曾聽一個媽媽說,孩子很不愛吃蔬菜。這本沒什么,但她很快做出一個結論:所以他性格急躁。
我不知道這兩者有什么關系。唯一的關系可能是:這個媽媽既擔心孩子不愛吃蔬菜,又擔心孩子性格急躁。
也有些父母在訴說了孩子行為以后,總要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簽——比如懶、貪吃,不夠聰明等等。
這些標簽和評判并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像“標簽”那樣。
5、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會發(fā)展出“持之以恒”的能力,他們也會更少嘗試危險行為。
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領域。他們讓孩子發(fā)展的“興趣”,其實是自己沒有被滿足的興趣或愛好。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會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壓抑中學習。
6、你會給孩子設置恰當規(guī)則
不擔心孩子反抗
負責的父母會引導孩子的行為,給他們設置恰當?shù)囊?guī)則,而不會因為擔心孩子不高興,或不喜歡自己,就對孩子聽之任之。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來會遇到很多麻煩。
恰當?shù)囊?guī)則包括:
每天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比如吃飯時間、睡覺時間;
生活習慣規(guī)劃,睡前刷牙,換洗衣服,做家務,晚回家要讓父母知道和誰在一起等;
使用禮貌用語,去別人家注意什么禮儀,過馬路、乘車要注意什么等。
7、會對孩子道歉,并且彌補過錯
親子相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孩子做錯的事情,也許未必全是孩子的錯,有時父母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比如情緒反應過度,對孩子大發(fā)脾氣,打孩子。
在與孩子相處的工程中,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引導”。如果其中有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承認并且彌補自己的錯誤。
你可以和孩子談談:孩子到底是什么想的,為什么會出這樣的問題。
你也可以和孩子談談:你當時是什么情緒或者想法,讓你對孩子有這樣的反應,與孩子真誠的表達與交流。
哪怕我們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為人父母,我們也許依然并不認同父母的說法、做法,甚至是抵抗和憤怒的。
如果我們真的“為孩子好”,那就去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成為一個真正具備幸福能力、快樂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廂情愿的從自我出發(fā),去指責、打罵、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在回顧我們自己人生、療愈自己的時刻:去看見自己的不足、借此修正和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成為更棒的父母。尤其是在夸獎、鼓勵孩子方面,最應該好好學一學。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知識: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關鍵
最近聽了幾個家庭教育講座,老師都是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交叉研究的專業(yè)人士,我領悟到對孩子的教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與他的關系如何。家庭教育成敗,取決于家長做人做事的實際行動。
親子關系和諧,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導,否則一切說教、道理在孩子那兒都可能成為耳旁風。隨著孩子年齡增長,9歲、10歲以后,父母的話再有道理,也只是父母的道理,不是孩子的道理。
那我們該怎么辦?
——爭取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成為他的戰(zhàn)友,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多聽聽他所思所想,然后再施加適當?shù)囊龑А?/p>
——給孩子做出表率,少說教,做給他看。
我們?yōu)槭裁聪虢逃齼?yōu)秀的孩子?這里面有一個內在的邏輯:孩子優(yōu)秀,證明我也很優(yōu)秀,或者是:我的夢想沒實現(xiàn)是有各種客觀原因,如今我讓孩子來實現(xiàn),等于我的夢想間接實現(xiàn)了,這個邏輯有相當?shù)钠毡樾?。從心理學角度講,有些人在事業(yè)上沒有獲得足夠的自尊,希望從孩子的成功上找補,或者從控制孩子來獲得滿足和自尊。家長們別忘了,你所能達到的高度,就是你孩子的眼界和理想,把未盡壯志交給孩子,很可能是一廂情愿,竹籃打水一場空。
家長們可行的辦法是:去做好本職工作,去認真學習一樣新技能,去管理好自己的作息,去努力做一個成功的人,給孩子做出榜樣了,比什么教育都管用。家長成功了,孩子也會跟著學,一舉兩得。
現(xiàn)代成功家教的10大元素
“我的手很小,無論在什么時候,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請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得上您。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
請讓我自己慢慢地觀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對我加以過分的限制……”
——《美國孩子對父母的“告誡”》
隨著這個信息時代的來臨和發(fā)展,當今的家庭教育面對著從未有過的挑戰(zhàn)。教育是什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是所有父母們碰到的難題。
現(xiàn)代成功家教的新趨向有10個元素
元素一:強調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
孩子在活動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對于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yǎng),則很容易被忽視。
元素二:創(chuàng)設豐富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一本大書,環(huán)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歲的孩子正是在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認識周圍世界,增長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huán)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家長可在自家陽臺墻壁上貼上大白紙設計成“寶寶創(chuàng)作園地”,提供各種繪畫材料,如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蠟光紙、剪刀等,鼓勵孩子進行意愿畫、想象畫等。
元素三:構建“學習型家庭”
要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必須確?!叭齼?yōu)先”:為孩子創(chuàng)造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先,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yōu)先,增加教育投入優(yōu)先。建立這樣的家庭,有利于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全員、平等”的特點。家長應該帶頭學習和讀書,因為這是一種無聲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教育。
元素四:鼓勵體育運動
強調體育運動對孩子健康、智力、創(chuàng)造力、情感和社會性發(fā)展的意義。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孩子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另外,對于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采取消極回避的態(tài)度。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fā)生率較低。
元素五:激發(fā)孩子的進取精神
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于“主動狀態(tài)”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
元素六:培養(yǎng)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巴特爾說過:“現(xiàn)實中,一點創(chuàng)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何正確地加以引導。眾所周知只要有興趣才能有創(chuàng)造,因此家長可以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培養(yǎng)、引導和支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自己喜愛的興趣上多動手動腦。
元素七:講究親子溝通的藝術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為一種理論的實踐,也不僅限于言語上的表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表現(xiàn)出來的,除了文字的傳遞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勢、姿態(tài)、聲調等等,在此強調:良好的溝通是以上各種方式的綜合靈活運用。
元素八:良好習慣的塑造
一次世界各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集會,記者采訪,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即“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什么”。七十多位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的坐要端正,走路要有秩序,飯前洗手,不亂扔紙屑,不欺侮小朋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他們做人和后來成就事業(yè)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作為,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也深刻地指出:“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這一習慣之學校在某種程度上講,不顧家庭教育,預期達到教育之效果,猶如緣木求魚,是最愚蠢不過了?!?/p>
元素九:統(tǒng)一家庭教育陣線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內所有成員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有分歧沒關系,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元素十:尊重信任,促進孩子的主動發(fā)展
尊重和信任,是現(xiàn)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尊重信任孩子,意味著愛護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yǎng)自信,促使孩子的自我發(fā)展。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
衡量孩子教育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悅和幸福,能否與周圍人和諧相處,能否在親子關系中融洽自如。
親子關系,在青少年時期,勝過許多教育,甚至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據(jù)研究,如果孩子在12歲之前沒有和父母建立很親密的親子依戀,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難建立,尤其是6歲之前,如果父母沒有拿出足夠的精力陪孩子,親子之間很難再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和依賴。
不妨問問自己,是否更關心孩子如何變得讓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卻很少關注他是否快樂,有沒有朋友?這些關懷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有層隔膜,孩子總是表現(xiàn)叛逆,總是和父母“對著干”。在孩子長大后,和父母之間“沒話說”、“聊不來”。
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前提是,父母必須明白,愛是無條件的,孩子存在本身就是父母給予愛的理由。教育的藝術首先是傾聽的藝術。父母必須學會傾聽,學會去欣賞、理解孩子的成長。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其實不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滿是缺點,那么你可能是一個很失敗的父母。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身為父母,不要太重視孩子外在的成功。孩子的成績好壞,上的大學好不好,有沒有找到好工作,這些外在的標準固然對家庭很重要,但是父母必須意識到,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和幸福的能力。
信息時代動搖了老年人的權威。過去的父母可以很傲慢地跟孩子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們經(jīng)常跟父母很不屑地說“你懂什么呀!”青少年對新技術、新觀念的得心應手更加映襯得父母很“老土”,是個在網(wǎng)絡上笨手笨腳的“菜鳥”。
所以,我認為,21世紀是父母和孩子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時代。父母需要從孩子那里學習的,不僅僅是新技術新知識,還有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學習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
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
改善親子關系四句話:
1、最讓孩子有安全感的話:“不管發(fā)生什么,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我們永遠愛你!”
2、最讓孩子產(chǎn)生自我認同的話:“你是獨一無二的,走你的·,做你自己!”
3、最讓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話:“也許你是對的。”
4、最讓孩子增長信心的話:“我相信你行?!?/p>
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更利于孩子成長,那么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又對孩子影響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五種親子關系影響孩子的成長。
第一種模式的夫妻關系很緊密,都給孩子比較均等的愛。
對孩子影響:有利孩子性格形成,同時學習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教育專家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關系中,夫妻之間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關系比親子關系更重要。在這種模式中,一方面,夫妻關系很和睦,能給孩子充分的家庭環(huán)境,由于父母關系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chǎn)生美好的感覺和向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樣相處;另一方面,父母雙方能給孩子比較均衡的愛,這樣,孩子便能從父母那里同時學習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異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時,男孩更傾向于母親,女孩更傾向于父親。南寧佼佼喜托兒中心園長、心理咨詢師劉鳳和徐亮都認為,在夫妻關系較近的家庭模式中,“異性相吸”也是家庭關系達到平衡的“功臣”:男孩喜歡母親,就會在潛意識中“嫉妒”父親,“為什么母親會喜歡父親呢?”他就會在觀察的過程中以父親為榜樣,學習父親的很多優(yōu)點,所以夫妻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關鍵的。
第二種模式與第一種模式比較,相對來說,父母關系較遠,兩個人離孩子更近,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
對孩子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
這種模式常發(fā)生在夫妻關系一般,雖然沒有太大沖突,但時常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的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間的關系比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里尋求補償,因此孩子常常被溺愛、過度保護、過度干涉。,這種模式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這樣的家庭表面上看起來尚能平穩(wěn),但卻潛藏著危機。
第三種:夫妻關系完全依靠孩子維系
對孩子影響: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第三種模式是第二種模式的極端化,夫妻間距離更遠,問題更突出,兩人的關系完全依靠孩子來維系,孩子甚至成為了婚姻的阻隔、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婚內第三者”。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常被極端地溺愛。徐亮認為,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模式。夫妻之間幾乎沒有感情,婚姻成了“將錯就錯”,他們寧肯和對方?jīng)]感情,但為了孩子,他們還是忍著,維持家庭的完整。
第四種:女孩與母親關系較近,或男孩與父親關系較近
對孩子影響:孩子長大后,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這種模式常常發(fā)生在以下這些情況下:第一,母親從小帶女兒,如果在2歲半~3歲時父親沒有介入,常常會出現(xiàn)女兒對母親過度依賴,與父親關系越來越遠;第二,由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母親要給女孩做好榜樣,父親要給男孩做好榜樣,所以女孩長大了,應該與母親更近一些,男孩長大了,應該與父親更近一些,因此導致同性的親子關系越來越近;第三,在夫妻關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親和母親常常相互敵視,總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結果常常是孩子與父母中的一方關系越來越緊密,而與另一方的關系越來越疏遠。
這種模式可能會導致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形象離他很遙遠,那么當她長大后就會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或不敢接觸異性。對于男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五種:女孩與父親關系較近,或男孩與母親關系較近
對孩子影響:影響孩子擇偶
男孩與母親關系較近是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第五種模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問題更大。
工作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兒子從生下來就給母親帶,到2歲半到3歲時,由于爸爸沒有介入,孩子在第一個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開始愛上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熱戀”,形成戀母情結。當孩子到4歲半~5歲時,開始排斥父親,討厭父親和母親那么要好。孩子是討厭父親來跟他爭他的母親?,F(xiàn)在是看到父親討厭,影響父子關系,長大后就會影響孩子擇偶。
孩子在3歲以前,家庭的主要撫養(yǎng)人是母親,這時母親怎么給他愛都沒問題,但隨著男孩慢慢長大,那么母親要和他距離遠一點,讓父親與他的距離差不多。如果男孩與母親更近,他會從母親身上習得很多女性的東西,性別角色就會出現(xiàn)問題,甚至會過度依賴母親而“戀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實是沒有真正的成長的。所以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父親角色應該介入,讓一家人的關系相對均衡一些。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壓在母親身上,但專家認為,健康的家庭關系是,夫妻關系較近,都給孩子均等的愛。
【親子隨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這個世上,能獲得大量財富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人,如果財富是唯一的標準,那么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
孩子如果只學會了升學考試,長大后,只學會了掙錢買房,這樣的人生,肯定也是不成功的。
因為他的人生只學會了“有用”。而那些看上去“無用”的教育,去遠行、去讀詩、去游泳等等,卻讓生命有更大程度的愉悅。
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那些學了“無用”教育的孩子,還能夠抬頭看見月亮,并充分體會看見月亮的愉悅。
內心永遠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進了社會自然不會內心跌跌撞撞,魯魯莽莽。
有人問馮唐:“成長道路上,你最感恩母親的是什么?”
馮唐回答:“沒強迫我做過任何事情?!毕肓讼胗终f:“作為母親,她很成功。如果要給她打分,我打滿分!”
同樣,如果有人問我:“明明,你給你媽打多少分?”
我會回答:“比馮唐的媽媽多1分就行了,多給1分,讓她驕傲!”
讓孩子過得快樂,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個不流于俗的人,一個不諳世事的人,一個敢于跳出規(guī)則的人,真的比“有用”更重要。
在網(wǎng)上,看到一張“小P孩作息時間表”,孩子除了周一到周五學校正常的課程之外,還有古文、鋼琴、游泳、英語、拉丁舞等九種課外學習。
孩子媽媽說:“我的每個安排都是有目的,跆拳道為了鍛煉身體,增加男子氣概;彈鋼琴是為了培養(yǎng)藝術天賦,英語是為了出國方便;練毛筆字是磨練他的性子……”
三句話,離不開“有用”、“目的”,這腦袋是被馬云擠了吧。
難道馬云這樣才叫成功,我這樣的小混蛋就不叫成功?其實孩子不愿意,不感興趣,花多少錢,也沒多大用,也許小p孩就想滿地打滾呢,那就讓他滿地打滾好了。
孩子最可愛的樣子,就是一身臭汗,虎頭虎腦,非給他搞成一個小外交官,還是駐沙特阿拉伯的,合適嗎?
說什么輸在起跑線上,人生哪有什么起跑線,不過是一場奔赴死亡的旅行罷了。
孩子從來不需要相似的人生,行萬里路永遠比讀萬卷書有趣,學那些“無用”的,孩子感興趣的玩意,永遠比安排來的教育,帶來的美好體驗更多,也能使生命得到足夠的樂趣和享受。
我們如此沸騰的生活,還是非??尚Φ?。鼓搗大家頭破血流買學區(qū)房,報各種培訓班,這不叫教育。
培養(yǎng)出一堆“實用主義”的孩子,長大后熱衷蠅頭小利,貪慕虛榮,然后繼續(xù)頭破血流買學區(qū)房,這也不叫大國崛起。
人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來的,更需要的是豐富多彩的生命歷程,誰說不是呢!
親子關系:媽媽的形象對孩子也很重要
每個孩子,都希望看到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雖然孩子們在很多時候晦于表達,但在他們小小的心里,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審美方式打量、評價著母親的儀容儀表。
我記得有次去接兒子放學,有個小男孩兒,虎頭虎腦的,活潑可愛。其他的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牽著家長的手走向門外,當男孩兒的媽媽出現(xiàn)在班級門口的一剎那,男孩兒愣了一下,隨即“哇”地一聲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向門外推他的媽媽,嘴里嘟噥著:“你回去換,你答應我的,你回去換……”
原來,天氣漸熱,男孩兒看到許多媽媽們都穿起了漂亮裙子,他希望自己的媽媽也能穿一條漂亮的裙子來幼兒園接他,于是,在昨天放學的路上就和媽媽商量好:“明天穿一條最漂亮的裙子來接他”。但是男孩兒的媽媽忘了這事,依然穿了褲子……
男孩兒看到媽媽出現(xiàn)在班門口的一剎那,感覺期望落空,傷心地哭了,才推著搡著媽媽回家換衣服,再來接他……
原來,在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一個女神形象,那就是美麗的能讓自己引以為驕傲的媽媽。
在孩子看來,媽媽的美麗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對媽媽漂亮的詮釋還有特殊條件,比如,要穿高跟鞋,穿裙子才算漂亮。無論是哪種美麗和漂亮,孩子們都樂于看到媽媽好好打扮自己。
事實上,我們周圍更多的現(xiàn)象是:身形不那么緊致的媽媽,樸素地套著舒適的衣衫,追著或領著呆萌可愛的孩子們。多數(shù)媽媽們在歲月和婚姻的磨礪下,早已把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拋棄了。
媽媽是孩子審美啟蒙的第一人,好好打扮的媽媽們,大多數(shù)都有些浪漫的小情懷,對生活和美有自己的追求,很在意生活環(huán)境衛(wèi)生。
干凈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中偶爾的小儀式感,刻進孩子骨子里的,是出身的高貴和美好感。這種美好和高貴,無關經(jīng)濟和金錢,是孩子永遠的精神食糧。
年輕美麗的媽媽們,好好打扮自己,這是你培養(yǎng)孩子氣質的一堂必須課。
從今天起,除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要好好打扮自己!因為我們是媽媽!
如何關注
①復制“天津關工委或tj_ggw”,在“添加朋友”中